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园林博物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新生代博物馆的典型
ecoliugy 2016-4-27 23:44
中国园林博物馆 李 馆长 3 月30号上午,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交流颇为有趣。馆长李炜民是个很直爽的人,他全程参与了博物馆的建设,亲眼目睹了博物馆从一个垃圾场建设成为一个博物馆的艰辛过程。中国博物馆于2010年6月开始筹建,北京市政府要求园博会开幕之时必须开馆,给了个死命令,建设总时间3为年。因此项目下来之后,北京市园林局调动人员组成五个工作组,开始工作。 李馆长强调了展览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写作过程。他说这块其实是最重要的,但很不受待见,专家们建议来建议去,撰写人员改来该去,最后很多还是折回原路了。他精炼地说了撰写大纲的方法。 展览大纲需要三页纸,先大致说明原则,思想和大体内容,然后扩展到30页,之后是300页,最后再回归到3页。 这个过程很复杂,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拿捏分寸。展览大纲出来之后,一定要和设计方探讨,成为一个可操作可实施的方案。招投标要公开,招标的时候公司肯定会花精力来争取项目,这本身也是个方案提升完善的过程。 展品收集: 展品可以通过团队收集,购买来收集,或者通过领导(住建部协调)来收集。还有一种是通过科教委立项,北京市科委就立项给了500万,虽然不多,但这是一种方法。( 这说明部分展览资源可从立项的方式通过“野外采集”而来。 ) 李馆长由于是生态学博士出身,他还特地强调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说,生物多样性通常关注大尺度问题,但建议也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北京为例。北京过去几百年,生态环境基本保持着。改革开放30年,就破坏完了。过去我们用蚊帐,现在蚊香都不用了,也用不着。还有,北京绿豆蝇曾经很多,其实绿头苍蝇也很漂亮,但现在没了。北京连苍蝇蚊子都没了。所以我们做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不能纯考虑科研的生物多样性,其实也很贴近生活,可以做得很精彩。 之后,博物馆的几位主任和处长又和我们讨论了很多,其中特地强调了临时展厅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博物馆不仅仅是展览,还要互动。临时展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吸引很多高水平的展览,因此条件要求是非常高的。临时展还可加强交流,国际国内的都需要,这是国家博物馆的职责之一。 最后,还谈到了园博馆的研究,他们现在大致包括园林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未来工作室加强国内外临展,准备创办杂志等等。 总结感想,园艺博物馆一是具有一些内外结合的布置,馆外有不少建筑和园艺硬件(这种类群的博物馆在国内还不多),内部展览布置了不少文物和书画,电子设施辅助,对民国的园艺和公园发展还做了不少篇章(这个国内很少),但总体感觉比较新,略显生硬,很多细节上创意不够。如果没人讲解,观众很难自我体味中国园林的高超、诗意与独有的韵味。然而,园艺博物馆或许是在北京的缘故,历史类收藏不少,虽然是新馆但历史感还是有不少的。另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园博管的管理层非常年轻,学历也高,似乎很有朝气。总体而言,中国园林博物馆基本代表了新生代博物馆的很多典型特征,名头大,建设时间仓促,临时征集藏品,仿品多,展览大纲中规中矩,展陈方式比过去进步很大但细节上创意仍显薄弱,管理层慢慢都是高学历的年轻人等等。 中国园林博物馆正门 园林博物馆内外结合很不错,馆外设置了一些空间 馆中一商代大鼎,有一段铭文,可中国园林思想与实践渊远流长 园林博物馆内高人捐赠一套石头宴,惟妙惟肖 大厅内养的金鱼 临时展厅内的清代金鱼滴壶
4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