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雪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荷兰:扑杀养殖场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所有水貂
yanjx45 2020-6-13 05:54
荷兰 : 扑杀 养殖场中 受 新冠病毒 感染 的 所有水貂 新冠病毒( SARS-CoV-2 ) 不仅会感染人类,偶尔 也会 从人类传播到猫、狗和老虎。这个 感染 动物 名单 最近新增了 人工 养殖 的 水貂 ( mink ) 。 2020年4月中 旬,荷兰两个养殖场的 水貂 出现了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见 参考文献 ) ,包括鼻分泌物 增加、 呼吸窘迫 和死亡率增加 。肺部检查显示 间质性肺炎 和 肺泡损伤 。 RT-PCR显示,在多只动物的肺部、咽喉和直肠拭子中均存在SARS-CoV-2 的 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两个 养殖场 的 疫情 暴发是两次单独引入 新冠病毒 的结果。 为了了解水貂感染的来源,采访了水貂养殖户及其家人。一个 养殖场 有一人出现未确诊的呼吸道症状,另一个 养殖场 有一人因 新冠肺炎( COVID-19 ) 住院。这些观察结果表明, 是 人类将 新冠病毒 传染给了水貂。因为 所涉及的 每个 养殖场都同时 有多只动物被感染,所以进行了环境研究以了解病毒的来源。 貂舍空气中的可吸入粉尘被发现含有 SARS-CoV-2 RNA。看来,病毒从人类传入一只或多只水貂后,它们会将病毒带入 貂舍 ,然后传播给其他动物。 随后,在荷兰另外四个养殖场 也 发现了水貂中 SARS-CoV-2的暴发。至少有两名 养殖场 工人似乎从养殖的水貂身上感染了 SARS-CoV-2。此外, 有 一些貂可能是无症状感染。 这种病毒可能 已 在养殖的水貂中建立了一个 储存宿主 库 ( reservoir ) ,从而 能 反复感染其他水貂、人类和猫等其他动物。因此, 荷兰政府决定扑杀受感染 养殖场 的所有水貂 。 由于 2024年该国将禁止皮毛 动物 养殖 ,这可能是 水 貂 养殖户 停止经营的好时机。 水 貂 ( mink) 是 美洲水鼬属 与部分 鼬属 物种的通称 。 美洲水鼬 的毛皮用作服饰的价值很高,过去多以打猎取得,后来渐被 养殖场 饲养 取代 ,在欧洲有大量的养殖。 据今年 3月12日 NATURE杂志 的相关报导, 澳大利亚 动物健康实验室的病毒学家们发现, 雪貂 ( Ferrets ) 对新冠病毒 SARS-CoV-2易感。 雪貂的学名是 欧洲雪貂 ( M. putorius ) , 与水貂同属于 鼬科 ( Mustelidae ),还可能都归类于 鼬属 ( Mustela )。 雪貂是 人类 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常用动物模型,因为它们的肺部生理与人类相似。目前,研究人员正在 将雪貂用作新冠病毒的动物模型, 以便对 新开发的新冠病毒 疫苗 和药物 进行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 普通的 实验室小鼠 不能感染 SARS-CoV-2,因为 该 病毒 的 刺突( spike)糖蛋白不能与小鼠ACE2 ( 人类 病毒 受体的同源物 ) 结合。 但 2003年 SARS病毒( SARS-CoV ) 爆发后研制成功 的 人类 ACE2基因 转基因小鼠 则 可以感染 新冠病毒( SARS-CoV-2 ) ( 但 感染后 其发病机制与在人类身上观察到的不同 ) 。 确定水貂 、雪貂和其他鼬科动物 在 世界各国 是否已经或可能发生 新冠病毒 的感染 将是很有意义的。 更广泛地说,其他哺乳动物也可能感染 新冠病毒,不同哺乳动物对新冠病毒的敏感性尚需进行更多的观察和研究来确定。 参考文献: SARS-CoV2 infection in farmed mink, Netherlands, April 2020 ,   bioRxiv , posted May 18, 2020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18.101493v1 相关博文: 新冠肺炎 (COVID-19)的动物模型:小鼠、雪貂和猴 2020-05-31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3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ence论文:H7N9病毒在雪貂和猪中都不能经空气有效传播
热度 5 yanjx45 2013-5-24 14:07
5 月 23 日,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共 8 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上联合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 ,对 H7N9 禽流感病毒在雪貂和猪体内的感染性、传播能力和病理学进行分析。 作者用雪貂模型来评估从人类分离的 H7N9 病毒 A/Shanghai/2/2013 ( SH2 )株的感染性和传播能力。该病毒可在雪貂的上、下呼吸道复制,高滴度的病毒排出时间为 6 ~ 7 天,而雪貂只显示有相对轻微的临床症状。 SH2 株在 雪貂 中可有效地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经空气传播的效率较低。 猪可高效地被 SH2 株感染,感染后排出病毒的时间可达 6 天,但 已感染的 猪 经直接接触或经空气途径都不能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动物 。 文章的 通讯作者 为香港大学 管轶 教授和中国 CDC 的 舒跃龙 研究员。 H7N9 流感病毒经气溶胶在雪貂之间传播的效率很低。 在中国共有 131 人感染禽流感 H7N9 病毒,但到目前为止,还几乎没有该病毒人传人的证据。 3/4 的患者报告曾接触动物 ( 主要是鸡 ) ,表明绝大多数感染属人禽共患病。该病毒是否会进化到能在人类之间传播,目前都只能是猜测。 已发现从上海分离的 H7N9 病毒株能够在雪貂之间经气溶胶传播,但效率不高。 对雪貂 鼻内接种 流感 A/Shanghai/02/2013 病毒株或 A/California/07/2009 株(后者是 2009 年的甲型 H1N1 大流行流感病毒株)。 1 - 2 天后,雪貂开始发热、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这两种病毒引起类似的临床症状。含病毒的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时间为 7 天。 6 只受感染的雪貂然后分装在三个单独的笼子里,每笼中再装入一只未感染的雪貂,同时将第二只未受感染的动物单独放置在相邻的笼子。通过气流控制,使流入的空气从受感染动物的笼子流入未受感染动物的笼子。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检测伴随鼻腔分泌物排出的病毒和测定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来确定感染的传播。 与 H7N9 病毒感染的动物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 3 只雪貂,都有感染的迹象(打喷嚏、咳嗽、流鼻涕),鼻腔分泌物中有病毒排出,有抗 -HA 抗体产生。关在相邻的笼子里的 3 只雪貂也出现感染的迹象,但其中只有一只的鼻分泌物中有病毒排出,这 3 只雪貂中有 2 只出现血清转换。从这些数据中,作者得出结论: H7N9 病毒“ 能有效地在雪貂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通过空气传播的效率较低 ”。与此相反, H1N1 病毒对未感染的雪貂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传播都是高效的 ( 3/3 的动物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受到感染)。 研究人员还发现,猪可能经滴鼻感染 A/Shanghai/02/2013 病毒:这些动物经鼻腔分泌物排出病毒,并出现临床症状。然而,已感染的猪不能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感染其他猪,也不能通过气溶胶感染其他雪貂。 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含糊的:“ 在适当的条件下, H7N9 病毒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这样的推测不做上述实验也可提出。该项研究结果其实并未提供可说明该病毒是否可发生从人到人的传播的新的信息,因为动物模型并不能明确预测可能发生在人类的情况。作者在论文的第 5 页中声言,“流感病毒在雪貂的高效传播被认为可预示在人类中的传播情况”。而事实上, 虽然许多在人类中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流感病毒株在雪貂中也表现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新的病毒在人类的传播能力通过动物实验就可以预测。 A/Shanghai/02/2013 或 A/California/07/2009 病毒感染雪貂后,结果都只引起轻微的疾病,死亡率均为 0 。相比之下,已有 32 人因感染 H7N9 病毒而死亡,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后也有很多人死亡。这些发现进一步强调, 对于雪貂和人类,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不同的。 对于人类,无法用人为的实验来直接验证 H7N9 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但目前大自然制造的 H7N9 病毒的人体实验实际上仍在继续进行,我们只能静观其变,随时根据事态的进展调整我们的策略。 《 Science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3/05/22/science.1239844.abstract?sid=c8ac8c51-9e72-4a31-ba3f-5a84c8836de2 原文标题: Infectivity, Transmission and Pathology of Human-isolatedH7N9 Influenza Virus in Ferrets and Pigs  ( H7N9 流感病毒在雪貂和猪中的感染性、传播能力和病理学) Published Online May 23 2013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39844 作者: H. Zhu1,2,3,*, D. Wang8,*, D. J. Kelvin4,5,6, L. Li1,Z. Zheng1, S.-W. Yoon7, S.-S. Wong7, A. Farooqui4, J. Wang1,3, D. Banner5, R.Chen1, R. Zheng1, J. Zhou1,2,3, Y. Zhang1, W. Hong1, W. Dong4, Q. Cai1, M. H.A. Roehrl5,6, S. S. H. Huang5,6, A. A. Kelvin4,5, T. Yao1, B. Zhou2, X. Chen2,G. M. Leung3, L. L. M. Poon2,3, R. G. Webster7, R. J. Webby7, J. S. M.Peiris2,3, Y. Guan1,2,3,, Y. Shu8, Author Affiliations (作者单位) 1  Joint Influenza Research Centre(SUMC/HKU),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PR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mergingInfectious Diseases (HKU-Shenzhen Branch), Shenzhen Third People ’ s Hospital, Shenzhen, PR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mergingInfectious Diseases/Centre of Influenza Researc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he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SAR, PR China. 4  Joint Vaccine Research Centre(SUMC/UHN).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PR China. 5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Toronto,Canada. 6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7  Division of Virology, Department ofInfectious Diseases, St Jude Children ’ s Research Hospital,Memphis, TN, USA. 8  National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Laboratory for Medical Virology,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Commission, Beijing, PR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 E-mail: yguan@hku.hk (Y.G.); yshu@cnic.org.cn (Y.S.)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ABSTRACT (摘要) The emergence of the H7N9 influenza virus in humans inEastern China has raised concerns that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could occur.Here, we used a ferret model to evaluate the infectivity and transmissibilityof A/Shanghai/2/2013 (SH2), a human H7N9 virus isolate. This virus replicated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s of the ferrets and was shed at hightiters for 6 to 7 days, with ferrets showing relatively mild clinical signs.SH2 was efficiently transmitted via direct contact, but less efficiently byairborne exposure. Pigs could be productively infected by SH2 and shed virusfor 6 days but were unable to transmit the virus to other animals. Underappropriate conditions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the H7N9 virus may bepossible.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30 April 2013.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20 May 2013.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8215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造禽流感病毒的真相:对雪貂的致死率为0 !
热度 7 yanjx45 2012-3-6 13:21
------ 相关论文作者 Ron Fouchier 最近披露主要实验结果 最近数月来,关于可在哺乳动物雪貂中传播的人造禽流感病毒在全球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 (NSABB) 以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为由,要求相关的两个实验室不要公布具体实验细节。 WHO 最近也召集专门会议,讨论是否应允许全文发表相关论文。 人造禽流感病毒真的很可怕吗?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相关论文作者 Ron Fouchier 最近披露的真相是: 这些人造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中的传播能力并不强,能通过空气传播的人造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极低,致死率为 0! 今年 2 月 29 日,在华盛顿召开的 美国微生物学会 (ASM) 生物防御研讨会上, Fouchier 博士较详细地报告了他的人造 H5N1 流感病毒在雪貂中经空气传播实验的结果,澄清了许多误解。 Fouchier 的实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流感 H5N1 病毒株:野生型病毒和变种病毒(简称 mutH5N1 )。野生型病毒的 HA 蛋白可结合到禽类呼吸道中的唾液酸受体,在 mutH5N1 的 HA 蛋白中引入了突变; mutH5N1 还包括在雪貂中传代期间经自然选择而获得的其他突变。 雪貂被安置在钢格栅栏分隔开的相邻笼子内,笼子间空气可自由流动。笼子放置在 3 级生物安全 (BSL3+) 的实验设施内。一个笼子内的雪貂经滴鼻接种病毒,然后检测相邻的笼子里的雪貂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当雪貂接种野生型 H5N1 禽流感病毒时,随后在呼吸道会有病毒复制,但病毒不会传染给相邻笼子里的动物。当雪貂接种 mutH5N1 病毒时,该病毒传染给相邻笼子里 3/4 的雪貂。如果从这些动物回收 mutH5N1 病毒并用于感染新的雪貂,可继续传染到相邻的笼子里的全部 (2 只 ) 雪貂。 Fouchier 的结论是,这项工作确定了 H5 病毒能在雪貂之间传播所需要的突变。 Fouchier 表示,因为工作尚未被公布,媒体又蜂涌而至,关于可以或不可以作出哪些结论存在许多误解。例如,有人宣称,这种病毒如果逃离了实验室,会象野火一样快速传播。他提出的数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 H5N1 病毒在雪貂之间可经气溶胶传播,但该项实验检测是不定量的,因此不能推导出传播效率。他展示了用 2009 年 H1N1 大流行流感病毒株在雪貂中传播的研究结果。这种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到所有的雪貂,并在其呼吸道复制到很高滴度。而 mutH5N1 病毒则不能传播到所有的雪貂,受感染的雪貂体内病毒滴度较低,直到感染后期才开始排出病毒。他的结论是 mutH5N1 病毒在雪貂中的传播能力不如大流行或季节性流感病毒。 他说,第二个误解是认为 mutH5N1 病毒是高度致命的。他展示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对雪貂用高剂量 mutH5N1 病毒滴鼻接种时,只有 1/8 的动物显示疾病征兆。相比之下,在以相同的方式用野生型 H5N1 病毒接种 2 只雪貂后,它们都发病了。当 mutH5N1 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给雪貂, 接受感染的动物均未发病。 只有当 mutH5N1 病毒经气管内插管直接递送到雪貂的下呼吸道时,该病毒才会引起试验的 6 只动物全部发病。 Fouchier 还有实验证明: 早先曾暴露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雪貂对 H5N1 病毒有完全的免疫力。 在 Fouchier 作完报告后,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 (NIAID) 主任 Anthony Fauci 博士说,“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严重的误解”,并建议由 NSABB 重新审查这些数据。 与生物恐怖主义的斗争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但对目前报导的可在雪貂中传播的人造 H5N1 禽流感病毒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 ( 国药中生武汉公司 科研开发部 严家新 研究员供稿 )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8242 次阅读|3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