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配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智能家居概论》教材配套-ppt-1-6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lhj701 2018-9-2 14:05
《智能家居概论》教材配套-ppt-1-6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PPT: 《智能家居概论》第一章.pptx 《智能家居概论》第二章 .pptx 《智能家居概论》第三章.pptx 《智能家居概论》第四章.pptx 《智能家居概论》第五章 .pptx 《智能家居概论》 第六章.pptx 目录: 前言 第1章 智能家居基础 1 1.1 智能家居的起源与发展 2 1.1.1 智能家居的起源 2 1.1.2 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 2 1.1.3 智能家居基本概念 4 1.1.4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 4 1.2 智能家居的系统构架及组成 5 1.2.1 系统构成 5 1.2.2 硬件设备 8 1.2.3 软件系统 9 1.3 智能家居的主要技术 10 1.3.1 环境感知技术 11 1.3.2 数据传输技术 11 1.3.3 智能控制技术 12 1.4 智能家居应用及前景 16 1.4.1 应用特点 16 1.4.2 技术特征 17 1.4.3 应用前景 18 1.5 本章小结 19 思考题 19 实训1 智能家居应用系统演示 19 第2章 智能家居的智能化设备 21 2.1 智能化设备概述 21 2.2 传感器基础 23 2.2.1 传感器的概念 23 2.2.2 传感器的分类 25 2.2.3 典型智能家居传感器 26 2.3 智能家居硬件设备 29 2.3.1 硬件设备概念 29 2.3.2 硬件设备分类 29 2.3.3 典型硬件设备 31 2.4 智能穿戴设备 33 2.4.1 智能穿戴设备概念及分类 33 2.4.2 典型智能穿戴设备 34 2.5 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36 2.5.1 智能控制终端设备 36 2.5.2 智能家居机器人设备 38 2.6 本章小结 41 思考题 42 实训2 智能家居应用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 42 第3章 智能家居通信与组网技术 43 3.1 通信技术概述 43 3.1.1 有线通信技术概述 44 3.1.2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45 3.2 有线通信技术 46 3.2.1 现场总线技术 46 3.2.2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 51 3.3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53 3.3.1 蓝牙技术 54 3.3.2 Wi-Fi技术 59 3.3.3 ZigBee技术 63 3.3.4 Z-Wave技术 68 3.4 长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 70 3.4.1 NB-IOT技术 71 3.4.2 LoRa技术 72 3.4.3 SigFox技术 74 3.5 其他无线通信技术 74 3.5.1 UWB技术 74 3.5.2 RFID技术 75 3.5.3 NFC技术 76 3.5.4 红外通信技术 77 3.5.5 LiFi技术 78 3.6 智能家居互联网接入技术 78 3.6.1 智能家居 互联网 78 3.6.2 6LowPAN技术 79 3.6.3 Thread技术 80 3.7 本章小结 82 思考题 83 实训3 ZigBee智能设备组网实训 83 第4章 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技术 85 4.1 智能化技术概述 85 4.2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技术 86 4.2.1 互联互通语言 86 4.2.2 智能家居操作系统 88 4.3 智能家居云端技术 90 4.3.1 云计算技术 90 4.3.2 雾计算技术 93 4.4 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技术 94 4.4.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 94 4.4.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96 4.5 智能家居控制技术 98 4.5.1 智能家居网关控制技术 99 4.5.2 智能家居语音控制技术 99 4.6 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102 4.6.1 智能家居安全性特点 102 4.6.2 智能家居各层安全问题 103 4.6.3 智能家居安全攻击类型 104 4.7 智能家居室内定位技术 105 4.8 本章小结 107 思考题 108 实训4 智能家居语言控制实训 108 第5章 智能家居典型应用 109 5.1 智能家居典型应用概述 109 5.2 智能家庭 110 5.2.1 家居安防 111 5.2.2 家庭保健 113 5.2.3 智能厨房 114 5.2.4 智能生活 115 5.2.5 智能环保 116 5.3 智能教室 117 5.4 智能酒店 119 5.5 智能养老 120 5.6 智能社区 124 5.7 国内典型平台案例 125 5.7.1 海尔U-home 126 5.7.2 华为HiLink 127 5.7.3 小米智能家居平台 127 5.8 国外典型平台案例 128 5.8.1 三星Smart Home 128 5.8.2 苹果HomeKit 129 5.8.3 美国快思聪(Crestron) 130 5.8.4 施耐德Schneider 131 5.8.5 霍尼韦尔智能家居系统 132 5.9 本章小结 133 思考题 133 实训5 智能家庭典型应用演示 133 第6章 智能家居未来发展趋势 135 6.1 智能家居存在的一些问题 136 6.1.1 技术与价格的制约 136 6.1.2 标准和协议不统一 138 6.1.3 产品碎片化严重 139 6.1.4 安全与隐私保护 139 6.2 智能家居未来发展趋势 140 6.2.1 政策扶持与导向 140 6.2.2 技术革新与进步 142 6.2.3 跨界与无边界 144 6.2.4 科技以人为本 146 6.3 本章小结 147 思考题 147 实训6 智能家居虚拟安装演示 147
个人分类: 物联网|4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配套数据
shawfee 2013-3-2 09:55
SWS10_Dataset(汉密尔顿数据).zip From:http://q.blog.sina.com.cn/fafang
个人分类: Teaching|4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全面收费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才好
热度 4 boxcar 2013-2-9 10:13
这两天科学网上针对刚刚出台的“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这轮讨论的动静之大,估计决不亚于这个大年除夕晚上的鞭炮声,因为败屁埃幕耳玷污指标所呲,鞭炮烟花的燃放量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过年图个热闹,俺自然也要继续凑这个热闹,趁着这个热闹劲儿,再写一篇关于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博文。在上一篇博文说出了“钱本身却是问题”这个观点之后【 1 】,再来一个关于钱的进一步论证,关于配套制度的问题。其实,让不想出钱的人去花钱的政策出台以后来谈“配套制度”,这种制度只能是一个陪着花钱的人掏钱的“陪掏制度”。因此,下边我就说一说这个“陪掏制度”。 按照“全面收费”的说法,学生要掏足够的学费才能读研究生,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然而按照目前中国家庭的现实情况,孩子只要还在读书、还没有收入,父母多半就要琢磨给孩子掏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以前读研究生不用缴纳学费,学校还给发生活费,在 20-30 年前,这笔钱是基本够生活的。最近这些年,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了,研究生招生数急剧增长了,物价更是飞速地上涨了,研究生们的生活需求也适度地增长了。但是,发给研究生的生活费涨幅没有其他增值那么大,而且在突然之间出台了“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制度(其实试点儿已经在效益比较好的名校搞了 6 年了),一下子不但会让很多学生及其父母措手不及,估计也会让很多导师和学校措手不及。这项制度对于“不差钱”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影响不大(多几句牢骚抱怨而已),对于很差钱的家庭出身的孩子影响肯定不小(不少人可能要重新规划前途)。为了帮那些因为“收费”而对继续深造发生了动摇的学生坚定信心,更为了 HOLD 住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团队,导师们能做就是“陪掏”,也就是“陪”着学生掏钱去读他们的研究生。 你让每个导师拿自己的工资去做善事,为每年都替自己招收的一两个硕士、一两个博士去掏价格不菲的学费,而且年年届届这样掏下去,其累计金额是可能耗尽这个导师家庭的全部收入的,一家 N 口人是要去喝西北风的,绝无可能!要“陪掏”,也只能是拿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一部分去做这件事儿。但是,就像掏家里的现金收入去替学生交学费一定会遭到管钱的 LD 强烈反对一样,掏科研经费去给学生缴纳学费,也必然要面临财务制度的障碍和将来财务审计上的麻烦。如果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了这项收费政策,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审计署以及以下各级政府相关机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出台,不在财务制度中明确哪些钱、有多大的额度可以用于支付研究生的学费,或者给出更多的研究生助研酬金(劳务费)比例,则意味着可能老师想“陪掏”都掏不出来钱,或者老师“掏”了之后就被“套”了进去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每个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考量去出台认为合适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实施(甚至试试)应该有其他部门的配套政策或者制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给出相应的政策或者制度跟进作为保障,改革就很难得以顺利地进行,就很可能是一次“折腾”。 参考: 【1】 吕喆:能用钱解决的不是问题,但钱本身却是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660598.html
个人分类: 教育|318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广州大学城乱象丛生 只见豪宅起不见配套来
dongzg101 2012-6-23 14:34
广州大学城乱象丛生 只见豪宅起不见配套来 2012-06-23 08:36:5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深圳)  有 7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0 ( 0 ) “大学城北区商品房林立,汽车多了;各种楼盘在建,泥头车也多了;大学城的无辜岛民,还能守住一份清静吗?”昨日,本土环保NGO@拜客一世在微博上发问,到底是想让大学城变成繁华的大都市,还是一个让学生静心钻研,好好学习的大校园?对于大学城的规划问题,网友们议论纷纷。 @我是吴梓鸿回想当年的大学城,骑车过马路是不用看红绿灯的,建筑基本除了教学区就只是宿舍区,安全宣布的横幅是看不到的,大学城就纯粹是大学城。但@橘子味的水鱼觉得现在已经变了,“最恐怖的是摩托车和电单车啊!各种冲红灯,各种飙车,你挡道还会被骂”。 “大学里面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必要像电脑硬盘一样分区吗?”@君王到此也低头认为,大学城建设规划最大的败笔就是设置了一条叫中环的机动车道把大学人为地割裂成生活区和教学区,再用造价千万左右的人行天桥加以连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也觉得大学城用宽马路隔开生活区与教学区,绝对是设计错误。“宽阔的大马路,一定车祸多,会要很多人的命。我觉得这应该做一个规划常识来记取。” 昔日宁静安逸的大学城,为什么又会变得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吴俊良JN说在地铁大学城南站出来,360度的景观全是新建成的楼盘。@廖润锐也说大学城已经沦陷为商品房开发基地,“那些商品房的路标字体要远大于各大学的路标字体”。@木易家樂不明白为何一个书香林立的区域偏偏又和金钱扯上关系。@心水悠然解释,对开发商而言,大学城只不过是和文化区相结合的高级住宅区罢了。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孔军认为大学城的乱象是管理缺位的表现。而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乐云认为“最大的忧虑是大学城沦为豪宅区,住的却不是教师!”但@华师流氓黄辉善觉得这虽然残酷,却也有道理。他说:“楼盘不知道起了多少,但应和老师住宿相匹配的住房和幼儿园中小学等配套措施却不见踪影,留不住教师的家庭就留不住教师在大学城安心教学。” 建造大学城的初衷是给广大学子一个完整的大学环境,但现在的大学城实际建设的情况跟规划的时候已经不一样。“过几年,大学城又是一个商业中心…”@吴坚scut为考试而考试看到宿舍附近的几个在建楼盘天天施工,觉得大学城的安静很快就不复存在了。@Jeff_光哥还担心届时富力主场移到大学城,还会有大批球迷涌入大学城的。@X-tlong真心希望大学城是学者的天堂,而不是一个繁华的市区。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182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院能否建立自己的大学并且配套设施完善化
热度 8 hgiap 2012-5-8 21:50
有感于身边不少优秀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投身高校,原因很简单:是为了以后的家庭和小孩,那里你不用在操心你的小孩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原来的科学院通过创新基地的思路成功的使科学家的收入等越到了新台阶,成功的吸引到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或是留住了一批优秀的学者,使我们的科学特别是科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在国内还是最一流的,其他高校等还很难超越;但是随着高校等通过各种工程,各种学者等计划使得我们的收入差距大大减小,甚至超过了我们。特别是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他们似乎有更强的优势,好像轻而易举就是每年多少多少万,,这点在科学院是很难做到的。另外我们的科技部还有基金委有种风气,就是要搞平衡,因此大家都有份这种观念渐渐占到主流,国内高校等因此也拿到了不少大项目了,这样使得他们需要大量的学生参与他们的项目等,高校的老师通过通过本转硕等计划,将最优秀的学生留在本校,甚至要求学生和学校签订某种条约,保证以后不往别的单位考研究生,这样最终结果就是使很多本来非常有前途的学生大量的浪费,人才的浪费。而科学院因为没有自己的大学,虽然中国科大号称自己的大学,但是它每年的招生非常少,而毕业生更是自己大学都不够,何谈整个科学院的供给,当然可能不同专业存在的问题各不一样。但是对于我们大气科学专业,可能该问题越来越显现,因为这几年基本北大和南大的考生非常少,基本没有外流,而且似乎只有南气院是我们最大的供给,他们戏称我们为南气院研究生院北京分院。而今年似乎他们也不愿将最好的保送给我们了。因此非常有必要科学院建立自己的大学,首先我们有中国最强的师资力量,有最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但是毕竟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下面的供给出现问题,那我们最强的国家队的保证将很难实现。我们若组建自己的一流大学有若干好处。 1可以迅速的成为国内的超一流大学,对于国际排名等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可以吸引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或者各阶层人士为之奋斗等。 2可以通过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交叉,通过大学等组建进行融合,做到真正的像大科学进军。整合我们整个科学院的力量。做到互利互惠。 3可以解决科学院职工的子女等学习问题,通过大学的组建将配备完善的小学中学等,解决青年科学家最大的烦恼,使之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而目前大量的社会问题消耗了他们太多的时间,而这点似乎目前高校起到了某种避风港的作用。 4解决了我们的供给问题,可以向科学院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血液,做到真正的新陈代谢。真正做大做强。而且也调动目前科学院职工的积极性。 。。。。 目前可以中国科大北京分校的名义组建,等羽翼丰满后在改名,哈。。。毕竟北京这边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希望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这边只是抛砖引玉。。。。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319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hmaoi 2012-5-8 06:1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制度建设无疑是提高管理效率,避免领导者滥用职权,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级单位的相互配合,要整体联动。 比如:就教学管理而言,很多教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上下联动,首先一点,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执行制度因人而异的话,就会导致制度本身的公信力下降,制定制度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可是,到了具体执行时就走了样,甚至于被某些执行者所利用,甚至成为制度执行者玩弄权术的工具。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执行者碍于情面,执行不力,但实质上是基层领导利用制度笼络人心的手法。因此,应该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一系列文件相配套。比如:教学事故认定,需要有详细的规定,包括如何定义教学事故等等。同时,为了避免制度执行者滥用职权,要允许老师申诉。比如:抽查试卷要有随机抽样的规则和规定,再比如:检查老师的教学质量,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样本的确定都应该是随机的,而不应该是指定的。总之,要尽量避免人为的因素。
2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