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坎儿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旅游杂记——生命的赞歌
zjzsdy 2012-6-18 08:16
旅游杂记 —— 生命的赞歌 假如有机会去新疆旅游,请去吐鲁番坎儿井看一看。 这里虽然没有秀丽的江南风光,没有怪石嶙峋 的 奇山, 但其貌不扬的坎儿井,却能让人的心灵无比震撼。 坎儿井不是井,而是 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 池) 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愈向上游竖井愈深(深达 90 米),间距愈长,约有 30 至 70 米,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 10 米到 20 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 提土 之用。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然后汇于涝坝,供居民用水和灌溉田野。开挖坎儿井的目 的, 是把天山渗入的地下雪水引到吐鲁番盆地,滋养着这里生生不息的生命。 坎儿井的开凿是一项巨大而艰辛的工程, 新疆的坎儿井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 5000 多 公 里。 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 3---10 公里。 若每条平均 5 公里,竖井的平均间距为 50 米,每条坎儿井则需开挖 100 个竖井, 5 公里的暗渠。几十米深的竖井,全凭单个劳力用简单的工具作业,竖井到达规定深度后,仍 然 是单人作业挖掘暗渠,井下空气稀少,作业既繁重又十分危险。新疆人民为了生存,抱定战天斗地的决 心,凭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2000 多年以来,硬是开掘了数以千计的地下水利网,引来生命之水, 把荒漠变成了瓜果飘香的绿洲。 如此浩大的古代工程,定有其技术含量。实际上,竖井的深度与垂直度和暗渠的走向与对准是关键。 在生 产力低下的古代,解决这些测量问题并非易事。劳动创造智慧,新疆人民在开挖坎儿井的过程中发 明的灯 壶堪称叫绝。灯壶是一个壶状陶器灯盏,壶的中心点燃油灯,油灯高度与壶嘴中心线同高。挖竖 井时,井 口中心有重锤定位,向下挖时灯壶与重锤对准以确定挖掘面的圆心。挖暗渠时,则通过壶嘴射 出的光束与 光点确定规定的走向,以及竖井间暗渠挖通时的校准。可见,我国古代就有了光学测量的思 想。 如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已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树立起古代伟大工程的丰碑,然而新疆的坎儿井无 论其工 程之浩大,开凿之艰辛,智慧之灿烂,结构之奇特和造福之深厚都毫不逊色,堪称中国古代又一 伟大的工 程。 坎儿井所到之处,干热的大地一片葱绿,焕发出勃勃生机。当我们靠近明渠时,一阵清凉扑面而来, 潺潺 流水唱起欢快的生命赞歌,歌声中激荡着新疆人民的勇敢 、 智慧与坚强。 (2010年8月 新疆旅游后草记)
3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