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火地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寻找达尔文:火地岛-火地人的丛林-达尔文菌
热度 1 博物 2019-3-4 21:26
大火地岛一瞥——纯净的淡水湖,安第斯山上积雪融水汇聚 南美洲,是距离我们中国最远的一片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一般的民航客机,飞行十几个小时,几乎能把你捎到欧洲的任何一个角落,但要想去南美洲呢?还有一半儿的路要飞。而火地岛——南美洲的最南端,对于我们东半球的居民来说,简直是“天尽头”,其实,这不仅对我们而言,在岛上的乌斯怀亚小城,真的就耸立着一座“世界尽头”纪念碑,它默默地告诉来往这里的所有人——这里已经是人类可以长年定居的最南端了。因为,再往南,就是浩瀚的南大洋了,大洋当中虽然也屹立着一片广袤的大陆——南极洲,但那里四季都覆盖着冰雪,根本不适宜人类定居。因此,乌斯怀亚,成为人类进军南极洲前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和补给站。 阿根廷火地岛省首府——被称为“天尽头”的城市乌斯怀亚 因为要到南极科考,而有幸一次次来到火地岛。而每次登上这个岛屿,我的内心总会激动不已。记得我幼年第一次翻开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海日记》时,感觉每一个章节都是那么引人入胜,体会到进化论的产生真的不是一蹴而就。而火地岛,是达尔文1831至1836年那次“进化论之旅”中的重要节点!他在这里隐约感觉出,这里的人比旧大陆上的人进化慢,并且隐约感到,人类在远古时期生活的样子,应该就和火地人一样。这里人进化速度慢的原因似乎是这里的生存条件太好了,好到足以让人身上的器官不必进行任何改善也可以生存下去!这些良好的生存条件,就包括这里生长着的一种奇特菌类。达尔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有一种菌类,被火地岛人作为粮食而值得注意。这是一种球形的鲜黄色食用菌,它寄生在山毛榉的树身上,多得无数。它在发育初期富有弹性而饱满,表面光滑,但到成熟时,就皱缩,变得比较坚硬;它的全部表面满布着深孔,形似‘蜂窝’”。他还专门为这种食用菌绘画了图,像一个圆形的、干枯了的莲蓬头。这种菌最终被认定为瘿果盘菌家族的一员,并以达尔文的名字命名。 在岛上,我们向当地人到处打听哪里有山毛榉树,结果探听到,这里的山上只能生长一种叫 “琳达”的树。“琳达”会不会就是山毛榉呢?后来,我们对照植物图谱和文献中有关山毛榉形态细节的描述,发现满山生长的“琳达”,就是假山毛榉树。 假山毛榉树及其树林 被达尔文瘿果盘菌感染的假山毛榉树会在树干上膨大出一个树瘿 多年的树瘿 假山毛榉的叶镶嵌 第二天一早,科考队员们忙着在树林里采集土样、水样,而我,依旧寻找着1832年达尔文第一次来到这个岛上时看到的东西。忽然,在一片落叶下面,我的手杖碰到一个浅黄色的小圆球儿,这小球儿的身上满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蜂窝”,这不就是“火地人粮食”吗? 除了“粮食”的长相,达尔文在文中还记述当时土著人采食它的情景,“当这种食用菌到了坚硬和成熟时,妇女和孩子们就大量采集它们,可以生吃……我相信,世界上把隐花植物作为主要食物的地方,只有火地岛了”。 我继续在森林中搜寻着,当捡到第二颗更大更饱满的“粮食”时,我开始品尝我的第一颗战利品,由于我在这里找到的“粮食”不仅是坚硬的,而且是干透了的,因此嚼在嘴里韧劲儿十足,刚开始的时候,似乎在嚼一块橡胶轮胎,但又有些黏牙,直到将它像口香糖一样嚼软,才尝到妙处,果然是一种别样的清香。没错,就是达尔文日记中说的那样,“它含有粘液,略带甜味,有一种很像蘑菇那样清淡的香味”。 虽然在地上捡到了“火地人粮食”,但我知道,这种菌类并不产在地上,因为达尔文在日记中说,“火地人粮食”是长在树干上的,看来,我捡到的“粮食”是“二手”的。于是我抬起头,在每一株“琳达”身上寻找“粮食”,令我十分失望的是,每株树的树身不是光光溜溜儿,就是布满枯绿色的树胡子(一种胡子状的枝状地衣),一点儿长蘑菇的迹象也没有。爬上一个土坡,忽然发现在距地表近3米的地方,一株“琳达”上长出一块难看的树瘿,而在树瘿上面,生长着大大小小、正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火地人粮食”! 寄生在假山毛榉树上的可食用真菌——达尔文瘿果盘菌的子实体 从森林里出来,我见到一位当地华人,欣喜地向他谈论我的发现。他听到后说:”在我们这里,一般都叫它印第安面包”。印第安面包?这倒蛮贴切的,面包者,主食也,即印第安人的主食。但这个名字,我却不大喜欢,因为面包是欧洲人的主食,正是欧洲人的入侵,才使将当地的火地人最终都消失了。( 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 从空中俯瞰火地岛,安第斯山在这里“拧”了一个“山结” 达尔文时代的“琳达”树林与背后的安第斯山冰川 我在检查“琳达”野生实生苗的生长情况
个人分类: 植物猎人|83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那鲁冰花盛开的地方——献给她们的节日
热度 27 博物 2012-3-7 23:22
在那鲁冰花盛开的地方——献给她们的节日
在没来到火地岛之前,我从来没感觉到,羽扇豆儿,这小丫头片子,居然能有这么美丽出众!以前,我总是拿她当个穿绣花儿小袄儿的村姑儿,偶尔在花丛间瞥见,也只是微微一笑,不过是穿红袄绿裤子的小柴禾妞子罢了,怯怯的,教人笑也不是,怜惜也不是。 但,走到这南美洲的尖角儿上——号称“天尽头”的地方,一下飞机,猛然在车窗外瞥见这小丫头片子,呀!居然变成了高挑儿俏丽的傲霜美女,吓了一跳。 别看这妞儿是种草花儿,但要求的条件可不低,她只愿意在湿润冷凉的环境里呆着。火地岛,东临大西洋,西接太平洋,终年享受从两个大洋里刮过来的水汽,年平均降水在2000毫米以上,可谓润泽吧?这岛,地处科迪勒拉山系的末端,地势高耸加高纬,可谓冷凉吧?有了这两样儿,这小丫头儿居然钟天地之灵秀,出落成这般模样。高挑儿的身材和艳丽动人的姿色,却生生教人难以割舍。 唉,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北京的气候,春秋多风燥,夏季多湿热,愣把人家大美女给养成了个怯丫头,我不禁叹道。 其实,火地岛,也不是她真正的家,它是典型的北美植物,老家在加利福尼亚半岛甚至更北的北美西部山地。然而,各地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都是相通的,比如我们的宝岛——台湾,玉山的山巅,那里也地势高耸,终年享受着来自大洋上的水汽,羽扇豆也自然开得无比的娇艳动人。在台湾,它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鲁冰花”。 今天,特别是我们这批老一点儿的大小孩儿,很多人都知道《鲁冰花》是一个同名电影的主题歌儿,自从90年代初期,歌星甄妮将其唱红。但歌曲总是抽象的,唱了这么多年鲁冰花,可鲁冰花到底是神马东西?仍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玉山山脉的高处,出产云雾茶的地方,茶农把羽扇豆儿种植在茶园周围,据说,种了羽扇豆儿的茶园,茶叶,可以长得更加芳香甜美,植株,也会长得更加茂盛,由于她生长的地方都是田埂路边,因此,得了个“路边花”的俗名,后来,这个俗名被雅化为“鲁冰花”。在当地人看来,在茶的周围种植鲁冰花,这是一种“经验”;在许多外乡来的“文明人”看来,这可能又是一种“封建迷信”或“美好的祝福”。但,在园艺工作者眼里,这,简直太高明了!羽扇豆儿属豆科,在豆科植物的根系上,生长着一种叫做“根瘤菌”的杆状细菌,这种细菌可不是植物的敌人,它们是大自然给栓成的一对好搭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化为氮肥供植物生长。即使植物体死亡,氮肥也会继续固定在土壤里。茶叶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氮肥,因此,在茶园里种植羽扇豆儿,羽扇豆儿年年长,氮肥也就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了茶树,是不是高明得很呀? 羽扇豆儿,也就是鲁冰花,与茶,在一起。生,开作烂漫,伴你左右;死,化为埃尘,助你发生。如今在脑海里,我隐约听到一个旋律......(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会唱歌, 想家的夜晚,它就这样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后的清风会唱歌, 童年的蝉声它总是跟风一唱一和; 当手中握繁华,心情却变得荒芜,才发现世上一切都会变卦; 当青春剩下日记,乌丝就要变成白发,不变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来回地唱......
个人分类: 植物猎人|6780 次阅读|4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