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停水一小时活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停水一小时”活动的设想——由“停电一小时”活动想到的
hillside 2012-6-21 15:26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据说此创意发轫于悉尼一名环保人士。 “地球1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2008年,WWF (中国)对外联络处透露,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1000座城市加入活动。2 010年3月26日,据说全球已经有121个国家报名参与该年的“一小时熄灯、减少碳排放”活动,6000多个城市,数十亿地球公民将从当地时间20时30分开始,进入一小时的“黑暗时刻”。2010年3月27日20:30——21:30,全球数十个国家,千余座城市的10亿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来,中国的鸟巢、国家大剧院、水立方等代表性建筑,以及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建筑,一起熄灯一小时,呼吁世界所有关注低碳、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来。“地球一小时”活动往往也被直接称为“停电一小时”活动工。报报道, 2009年南京首次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地11所高校加盟。如何度过这个黑暗节日,除了传统的关灯活动之外,参与的高校每校都选出一个“黑暗记录员”,记录下“地球一小时”内大家的所有想法,征集保护地球,环保绿色的100个绿点子。 当然,“地球一小时”活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批评者认为: 1、活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像人们批评中国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人们就想起了学雷锋一样。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也使人们想起了低碳和环保;标志性建筑都没有实际的行动来减少低碳排放,而是作秀式的一年关一小时灯。 2、关闭一小时灯的电力,并没有节省下来,而是浪费掉了。为了保证一座城市的用电需求,输送到这座城市的电力是一定量的,并且,发电站本身是没有电力存储设备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比如一周的所有时间内)输电量是无法改变的。关闭耗电量高的标志性建筑节省下来的电源,没有存储下来,而是白白浪费掉了。3、这项活动浪费巨大,一小时全世界浪费的电度数,足够一座中等规模城市使用数个月,这样巨大的资源浪费,是以往的公众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作为水问题研究者,我认为社会的护水意识、节水意识亟待加强。我想到了“停水一小时”活动的概念。网搜之下,此活动已经在部分区域实施。此时我更感欣慰,别人已经想到了前头。 根据“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节水护水我先行”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安排,朝阳区、怀柔区等2011年8月后陆续开展了党政机关“自愿停水1小时”活动。 有网友直言: 我们应该自觉地节约每一滴水,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而且,要把因为施工而导致的偶然停水,变成每年甚至每季都有意识地停水一次,让人们感受停水、缺水、甚至无水的烦恼和痛苦,以唤醒广大公民的节水意识和忧患意识。世界自然基金会有个“熄灯一小时”倡议,为了警醒世人,我们何不也搞个“停水一小时”活动,选一个时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水龙头一律关闭。活动会给人们带来一时的不便,但若能换来一座城市、整个地球水资源的永不枯涸,这又算得了什么! 就我个人的想法而言,做秀式的活动并不见得有太多意义,可能还有很多副作用,关键是落实在平常的行动中。我也希望有人制作或开发“虚拟停水一小时”的宣传片或网络游戏,让人们认识到节水、护水的价值。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