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资源环境遥感探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源环境遥感探测 》
maoranxia 2015-3-28 18:55
《资源环境遥感探测 》 作者:徐瑞松,马跃良 《资源环境遥感探测》是作者三十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结晶,系统地阐述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在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地震、农业、林业、土壤和全球变化等领域中的应用,并结合研究实例加以说明。全书分绪论、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基本原理、资源遥感探测、环境遥感探测、地震遥感探测、全球变化与遥感、遥感对人类外星生存空间的探测和结语共八部分。全书图文并茂,约四十多万字,七十多张彩色照片。 目录 绪论 一、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定义和任务 二、资源环境遥感探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资源环境遥感探测国内外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遥感探测窗口 第二节资源环境遥感探测器最佳波段和最佳技术方法 第三节资源环境效应地物波谱特征及机制 第四节地物波谱特征分析与提取方法 第五节资源环境遥感的数字图像特征 第六节遥感数字图像分析提取方法 第二章资源遥感探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金属和贵金属矿产资源遥感探测 第三节能源资源遥感探测 第四节华南红土资源遥感探测 第三章环境遥感探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广州地区水体和植物波谱与图像特征 第三节广州地区大气污染的植物光谱效应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生物地球化学遥感机理与模型分析 第五节环境污染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第六节广州地区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与评价 第七节广州城市扩展与绿波退缩遥感动态分析 第四章地震遥感探测 第一节遥感在地震研究和监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第二节地震遥感探测原理 第三节地震遥感探测应用实例 第五章全球变化与遥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遥感在全球变化热点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遥感对人类外星生存空间的探测 第一节人类外星生存空间探测概述 第二节月球探测 第三节行星探测 结语 一、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理论 二、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技术方法 三、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应用 四、资源环境遥感探测与辩证法 五、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六、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未来 参考文献 徐瑞松老师: 197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977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现为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马跃良老师: 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
个人分类: 资源环境|6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源环境遥感探测》徐瑞松、马跃良、陈彧
ustcpress 2012-3-8 17:32
《资源环境遥感探测》徐瑞松、马跃良、陈彧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429页(16开) 字数:451千 定价:88.00元(四色印刷)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网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0374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结晶,系统地阐述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在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地震、农业、林业、土壤和全球变化等领域中的应用,并结合研究实例加以说明。 本书分绪论、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基本原理、资源遥感探测、环境遥感探测、地震遥感探测、全球变化与遥感、遥感对人类外星生存空间的探测和结语共八章。全书图文并茂,约四十多万字, 70 多张彩色照片。 第一作者简介 : 徐瑞松 ,理学博士。 1950 年生于安徽, 197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977 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100 多篇论文,出版专著 7 部。 1991 年获国务院科研津贴, 1993 年获广东省丁颖科学家奖。他领导的课题组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研攻关先进集体奖,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攻关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共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4 项,部委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7 项。最早在我国开展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纳米光电和纳米锂电池材料研究,在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在金矿等矿产勘察、陆地与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6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