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优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二十四:生态空间优美
蒋高明 2018-4-17 10:17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二十四 生态空间优美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3.1.4 生态空间优美 3.1.4 Beautiful ecological space 笔者小时候,家住村北头,房子后面就是一大片森林,有国槐、刺槐、核桃、垂柳和板栗。印象最深的是,国槐树上经常有一些金黄色的小鸟跳来跳去。鸟的身子是黄色的,但脖子是翠绿色的,漂亮极了!这样可爱的小鸟引来了淘气的孩子们,他们拉开弹弓去打鸟。但小黄鸟太机灵了,还没等你拉开弓呢,它们欢叫着跳到了更高的地方,浓密的树叶遮住了孩子们的视线…… In my childhood I lived in the north of a village. Behind my house lay a large forest, in which various kinds of trees were planted—pagoda trees, acacias, walnuts, weeping willows and chestnuts.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some golden birds hopping in the pagoda trees. The birds’ bodies were yellow, but their necks were green. So beautiful! The lovely birds were so attractive that some naughty kids often shot at them with a slingshot. But the yellow little birds were really smart. They would hop to a higher spot before a boy could release the shot and then hide themselves safely behind the thick leaves. 如今,这些让人内心温暖的画面,已经成了回忆了。现在的孩子看不到这种小鸟了,因为农村的本地森林已经基本消失了。 But now, those heart-warming scenes are fading from memory. Kids cannot see the little birds anymore, because the indigenous forest in the rural areas has almost vanished. 几十年前,中国河流里的水捧起来就能喝,而且是在城市郊区、农村等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地方。即使人类活动频繁,但由于当年没有工业污染,生态环境是健康的。这种健康的生态,源自生态系统结构完善,生态功能完备,生态过程顺畅,生物多样性丰富,远离人类制造的化学污染物。现在看来,这正是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生态空间优美”的状态。生态空间优美,生活空间宜居,这应是最根本的民生,是人类最能共享的一种幸福了。 Decades ago, the water in the rivers of China could be drunk directly, even in the suburbs and the countryside where human activities were relatively frequent. That was because there was no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healthy. And this was the result of the well-structured ecosystem, complete ecological functions, smooth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diversity of species. Besides, they are far from the chemical contaminants emitted by humans. That is just the state the 18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dvocated: beautiful ecological space. Beautiful ecological space and habitable living space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undertakings for people’s well being, and constitute the happiness that all human beings can easily share.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生态农业
蒋高明 2015-5-30 19:53
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生态农业 蒋高明 生态农业,顾名思义生态环境要良好,生态在前,农业在后。而国内搞的许多生态农业,大都没有考虑生态要素。在理想的生态农业环境条件下,农业中的各种元素是能够循环起来的,可以实现零污染,负排放。只有那些通过食物带走的元素,才通过合理施肥等措施来弥补,带走的越少补充的也就越少。对于害虫、病害和杂草的防治,要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能够让大自然解决的问题,不搞太多的人工干预。一个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至少应当保持如下要素: 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田是在自然生态基础上通过人类的努力改变来的,主要来自森林、湿地或者部分草原。有的改造时间漫长,如山东河南一带的农田就利用了四五千年,有些则比较年轻,如东北的 松嫩 平原,只有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美国的农田历史大多在两三百年之间,远远低于中国的农业开垦历史。其实,如果仔细观测,农田中还保留着很多自然要素的,如乡土树种、杂草、害虫、益虫或益鸟,部分大中型野生动物等,那些在偏远山区的农田自然要素更多。人类种植的谷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是长期选育的结果;饲养的动物,如猪、鸡、牛等,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除了人类可食的物种外,农田多样性越丰富,其系统越稳定。 二、农田湿地。农田湿地主要为鸟类或各种动物提供饮用水源,同时起到灌溉之功效。可惜的是,当前农田湿地消失严重。农村曾经的池塘、 “ 涝洼地 ” ,即使常年土壤湿润的地方也打不出水来了。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以前敲钟下地总也干不完的活,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庄稼活很快就不够干的了,土地遂显得紧缺,那些 “ 涝洼地 ” 就成了农民待垦的 “ 荒地 ” 了。他们深挖排水沟,并从远处运来沙土堵住泉眼,再垫上厚厚的土,湿地变干了。仅仅几年功夫下来,中国北方村子里的大小池塘 “ 蒸发 ” 了,季节沟渠也被整平了,河道两边的天然植。被也被砍光种上了庄稼和杨树,在城镇周围的土地则被沥青水泥封闭了。乡村土地多了,但湿地消失了,干旱的天数多了。在全国范围内,乡村湿地的消失触目惊心:在北方,河北省过去 50 年来湿地消失了 90% ,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 30 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 4000 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 50 平方公里。因湿地消失,干旱几度由北方转移到鱼米之乡的江南,如 2007 年,鄱阳湖大旱,湖畔城市上千万人遭受饮水危机。 三、本地森林与农田防护林。本地森林是鸟类的栖息地,部分小型动物,没有这些庇护地,只有利用农药,昆虫传粉也困难。 四、健康的土壤,高的有机质,少农药或零农药。有机质从最初的 20% 下降到 1-2% ,经历几千年,继续下降危险。有机肥的作用,下面专门介绍。 五、没有农膜覆盖,去除病害。农膜短期提高效益,但是危害巨大。 从理论上讲,一个地区的生态条件越好,天敌昆虫和鸟类就越多,对农药的依赖就越小。在海南省澄迈县,我们发现当地种植咖啡基本不打农药,种植水稻仅打两遍农药,远低于内地农区(农区玉米打五六遍农药;果树打二十多遍农药)。 即使当年澄迈县发展“零农药”造成 30% 减产,只要将价位提高 50% ,还是净盈利的,但由此带动的品牌效益,对餐饮业、服务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带来的正效应则是无法估量的。 中国的生态学家已经掌握了“零农药”控制病虫害的生态综合防控技术。与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不断升级一样,生态农业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生态农业对病虫害防控,与化学农业的不同点在于: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生产健康的食品;生态农业以预防为主,以增加作物抵抗力为主,不是待虫害爆发才控制,等庄稼生病了才看病。在山东农区,我们采取“物理 + 生物”方法控制虫害,试验区彻底实行零农药、零化肥、零农膜覆盖,不用转基因技术,虫害控制量从开始时的 0.45 公斤 / 天( 2009 )下降到 0.02 公斤 / 天 (2012) ,每盏灯年捕获量从 33.8 公斤 下降到 2.4 公斤 ,与此同时天敌鸟类如燕子、麻雀大量回归,瓢虫、食蚜蝇、螳螂等天敌益虫大量出现,害虫几乎没有机会对作物造成危害。我们这项技术已经在全国不同地区,即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以及干旱区都进行了推广,涉及的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荞麦、苹果、茶、露天蔬菜如白菜、韭菜、萝卜、芹菜等,效果十分理想。如果在生态条件十分优越的澄迈县热带地区推广,从理论上讲应用前景会更好。 在肥料方面,应当尽量使用农田的废弃物,利用人畜粪便或沼液沼渣。 生产有机食品应当从最基础的有机肥来源抓起 ,而不是从有机认证抓起。有机食品认证部门应当严把认证关,还消费者一个明白。消费者应当正确理解有机生产过程投入大、用工多、产量低这个道理,优质必须优价。如果从这个要求来看,国内很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名不符实 ” 的:他们生产蔬菜的空间是传统的塑料大棚,大量化肥和农药照常使用。 有机食品是指按照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要求,并通过独立机构认证的环保型安全食品。它包括一切可以食用的农副产品,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有机原料,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二是有机过程,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三是有机跟踪,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记录;四是有机认证,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来认证审查。 在上面四个条件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四个,其次是第三个,最难的是第一个。为了让消费者心理上 “ 满足 ” ,商家往往愿意花大力气去搞所谓的 “ 认证 ” 和 “ 跟踪 ” ,而对有机原料和有机生产过程 ( 全程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搞反季节、不搞转基因、不用添加剂、不用除草剂等等 ) 则不愿意去花工夫。最关键的是, “ 认证 ” 和 “ 追踪 ” 来得容易,且有更大的 “ 蒙蔽 ” 性,而认真遵守有机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则费工、费时、投入大、见效慢。 生产有机食品应当从最基础的有机肥来源抓起,而不是从有机认证抓起。在种植区周围要有养殖区,养殖区周围要有种植区,人畜粪便可以通过沼气工程将能源提取利用,并经过杀 ( 虫 ) 卵灭菌等过程后进入大田生产。有机食品认证部门应当严把认证关,还消费者一个明白;消费者应当正确理解有机生产过程投入大、用工多、产量低这个道理,优质必须优价,否则如果你花的钱少,商家给你的肯定是 “ 牌子真、东西假 ” 的产品。有机食品生产是比更加严格的生态农业模式,对于这一点,有关企业必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是运动的连续体,是曲线优美的弧
liyanwu 2012-4-14 09:31
道是运动的连续体,是曲线优美的弧 近读《道德经》,并结合自己的生命历程,几多感悟,尽在心中。老子说,真正的道是说不出来的。其实,在我们的心中,不知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冥冥中确有一条轨迹,充满阳光却又无比肃穆的道路,看不见,但却真实地存在着;这条轨迹可以是每个具体的个人的人生之旅,但更多的时候,这条轨迹却又抽象地存在于个人人生轨迹之上,成为凌驾于人生之上的普世真理,成为宗教式的最高信仰、上帝的福址,在主宰着我们的一切。也可以说它是我们人生的坐标轴,我们的福点,即我们的幸福指数的高与低,都取决于横纵坐标的数值的大与小。我们看似不经意间的每一个行为,都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是构成了每个生命个体的合力。我们的每一细小的环节都在影响着生命的合力。每个人的生命合力不同,作用的方向不同,便形成了人生坐标上不同轨迹的曲线图。 老子口中的 “ 道 ” 应该是每个人生轨迹的参照物,它是一个理想的抽象体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曲线都可以无限接近道的位置,但却永远无法和它保持完全的同一,这是因为我们是凡夫俗子,而不是圣人,凡夫俗子怎么能和圣人一样永不犯错误呢?!难怪中西方都这样的名言警句:人非圣贤,孰能不过?况且生命的合力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有个体本身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因素;有可控的因素,也有不可控力的操纵。因而便形成了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个体,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和轨迹,但不管生命是何种的五味杂陈,幸福应该是每个生命个体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只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个人采取的媒介不同而已。比如说,有人追求权利,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外在的物质,有人追求内在的精神平衡与丰富,总而言之,尽管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 —— 幸福。一方面,幸福指数的高低可能与人们的贪念成反比。有的人的需要多一些才会感受得到幸福,有的人需要的少一些就能感受到幸福。贪念越多的人,越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生命的美好。而贪念少的人注重自己内心基本的需要,没有一般俗世里的诸多妄念,因而更能守住内心那个真实的自我,也就能更有效地感受幸福的存在。而幸福就在离道最近的地方,不可说,不能说,玄妙而又真实地存在着。 另外,道不是静止的瞬间的存在,它是动态的,永恒的体系,所以,一个人是否接近于道,并不能从一个孤立的行为来断定,当然我们可以从瞬间的画面去捕捉一个人的本质,再以心中的道为参照物去比对此人与道之间距离的远近。这种做法有它的合理之处,所谓的 “ 细微之处见精神 ” ,更何况我们心中有一个不可说不能说的道为标尺。但人们更容易忽视的一点是生命不是孤立的一个环节,而是环环相扣的链条,是变化和发展的连续体,只有用整体的、连续的眼光来审视生命的经过,才不会有失片面的看待自己、评价他人。而 “ 道 ” 也是连续的变化的体系,因而判断自己、评价他人不是那么简单明了的事情,因而我们说不要轻易下断言,只有时间才是最伟大、公正的裁判,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换句话说,此时看来是离道最近的地方,彼时看却离道甚远;彼时看离道最远的地方,此时才最近;他人看离道最近的地方,其实可能离道最远;他人看离道最远的地方,其实是离道最近。彼时看是幸福,此时看却是不幸;此时看是不幸,彼时又怎知不是幸福呢?更何况审视这一切的不是圣灵,而是一具一具活生生的肉体的人,因而纵使他有千般能耐、万般水准,也不可能超越他 / 她自己经验的局限,完全作到目光深远、客观公正地呈现世界的本原,更不可能透彻读懂别人的人生轨迹。更何况人们都是挣扎在宇宙天地间的个体,受着种种贪念、妄念、执念折磨的个体,其人生合力已经偏离道的轨迹甚远,又怎能参悟冥冥中不可说的道呢?即使参悟透了,又有几人能真正走在这条道上,或无限挨近 “ 道 ” 的道路上呢?自己都不能无限地接近那光明而神圣的道,又怎能相信世界真的有人会无限接近它呢? 只有那些内心清醒、心智成熟的人才能透过这芸芸众生中的诸多假象、乱象,清晰地看见冥冥之中的那条指引自己的玄妙的金光大道,并不被外界影响和制约,去了解自己、坚持走自己朝向幸福的大路,才会真正作好自己。这里的好,不是愚善,而是洞察;不是物质欲念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无比卓越;不是一叶障目的狭隘,而是登山望远的豁达;不是怨天尤人悲天悯人的自怨自艾或自暴自弃,而是会在顺境中清醒与平静在逆境中承受与达观在人生中做真实的完美的自己。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