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育建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也谈给中国教育建言的话题(黄安年的博文、学术交流网目录)
黄安年 2009-1-8 19:32
也谈给中国教育建言的话题 ( 黄安年的博文、学术交流网目录 ) 黄安年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8 日 给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建言的话题在笔者的学术交流网和博客中 , 已经说了不少 , 这些都是在 2009 年 1 月 8 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前说的 , 现在不妨把和公告所开的 36 个问题建言献策相关的话题列出一个目录。没有列入目录的是对于美国教育的考察文章、有关基础教育的文章、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1)关于教育评估研究(与 23 、促进教育公平有关) 笔者在《重视教育和学术评估机制的改革 ( 黄安年的博文目录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078 )已经列出,这里不再赘述。 (2)关于素质教育研究(与5、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 8 、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有关) * 《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应试》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7 月 24 日) * 《也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1 月 25 日) * 《素质和应试不宜对立》,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11 月 04 日) * 《再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4 日) (3)关于教育规模研究( 34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有关) * 《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1 月 18 日) * 《莫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规模混为一谈》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16 日) * 《关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思考》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25 日) *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统计数据》,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1 日) * 《重视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背后的人均教育资源》,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17 日) * 《全国高校 29% 的应届毕业生失业和待业意味着什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1 日) * 《关注高等教育大跃进和大学债务危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 日) * 《我国教育财政性开支从未超过 GDP4% 意味着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7 日) * 《产品销售危机和大学生就业危机》,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7 日) (4)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与 17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 ) * 《导师对学生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因材施教,但不能两面三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8 日) * 《关于改进培养模式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3 日) * 《高校海选《百家讲坛》主讲人不可取》,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0 日) * 《慎提大学精英教育》,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10 日) * 《机制不是万能的 ,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4 日) * 《就教师是否可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答可真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 日) * 《怎样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1 日) * 《关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 日) * 《倡导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精神》,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 日) * 《再议人类灵魂工程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 日) * 《弘扬优良传统 有经验教师上教学第一线》,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7 日) * 《关注普通退休教师学术生命的延续》,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9 日) (5)关于师范教育研究 ( 与 26 、教育体制改革有关 ) *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4 月 28 日) * 《取消师范生说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5 月 4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2 日) * 《从师范生收费看教育这个重灾区》 , 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3 月 6 日) * 《要求免费师范生至少到西部工作 3 年还是鼓励到后进和困难地区工作?》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3 月 3 日 * 《北师大校训和毕业生的鞋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3 日) (6)关于经费分配管理研究(与 34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有关) * 《读中国高校开始天翻地覆涨工资的报道有感》( 1999 年 11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6 月 23 日) * 《高校教师工资的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也谈 20 年来高校教师工资的增长》,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9 月 14 日) * 《建议以工资总量控制来领导职务超编现象》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1 月 25 日 ) * 《有感于中国教育经费为全球的 1% 从农村中小学 60% 课桌凳残缺谈起》,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2 月 28 日) * 《也谈高薪挖人现象》,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0 日) * 《教授未富已退,走穴无门,怎么养活自己?兼谈北大副教授工资 4786 元不能活下去的讨论》,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30 日) (7)关于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 ( 与 1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关 ) * 《坚决遏制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3 月 8 日) * 《如何严防抄袭剽窃 ?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面临严峻考验》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5 月 31 日) * 《读博应当鼓励,学位热应当降温 ---- 读《评当前的博士生泛滥现象》有感》,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6 月 23 日) * 《博士后是我国的最高学历吗?》,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11 月 19 日) * 《认真做好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课程的作业》,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2 月 23 日) * 《导师学术休假和研究生培养放羊》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3 月 8 日 ) * 《建议高校校园网专栏发表研究生毕业论文》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4 月 30 日) * 《写好研究生学位课程班研究性作业》,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8 月 26 日) * 《也谈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管理》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2 月 13 日) *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和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的思考》,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18 日) * 《为严肃查处张爱民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叫好》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17 日) * 《学术会议的高层次和世界历史博士生导师论坛》,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3 月 15 日) *《严格把好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和论文答辩关》,《社会科学论坛》, 2005 年第 3 期,第 44-46 页。 * 《切断研究生培养中的钱学交易》《科学时报》 2007 年 4 月 6 日第 4 版 * 《研究生导师农忙季节答辩小议》,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 《文凭、学位、能力及其他》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1 日) * 《如何严防抄袭剽窃 ?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面临严峻考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2 日) * 《学位答辩农忙季节的烦恼兼谈学位答辩时间的行政规定》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3 日) * 《切实把好文科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关? -- 思考和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4 日) * 《坚决遏制在职官员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4 日) * 《从文科硕士生入学科目统考看硕士生本科化倾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4 日) * 《混学历成风一文混淆了学历区别》,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4 日)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一这么多论文怎么看得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5 日) * 《美国问题研究需要重视全球性学术动态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二》,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7 日) * 《中青年美国史专家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主力军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三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8 日)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四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 日) * 《美国史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网络资源的利用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五》,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2 日) * 《也谈学位论文的独创性、版权声明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六》,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5 日) * 《也谈美国史学位论文的引文规范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七》,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1 日) * 《对于申请万心蕙奖学金情况的思考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八》,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6 日) *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研究生质量下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6 日) *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研究生质量下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6 日) * 《切实改进研究生培养与学历管理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0 日) (8)关于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研究 ( 与 1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关 ) * 《博导考博可嘉》, 2001 年 4 月 16 日《北京日报》第 15 版《理论周刊》《学界现象》中 * 从杨义个案看博导考博中的三人谈的一篇 * 《考博应当鼓励,博导热需要降温 ? 》,《社会科学论坛》 2001 年第 7 期,第 59-63 页 * 《博导考博越出常规的疑问?》,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2 月 26 日) * 《关于博士生导师头衔的申明》( 1999 年 3 月 4 日),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2 月 2 日) * 《博导为什么一定是教授?》,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9 月 13 日) * 《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小议北大:副教授也能带博士》,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17 日) * 《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从教授要有博士学位到副教授可当博导》,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19 日) * 《教授考博和博导机制再谈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21 日) * 《程序公正和跨学科导师聘任中的猫腻》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0 月 25 日) * 《评高校教授聘任中的唯学历倾向兼谈博导称谓的误导性》 , 《人文论坛》第三辑( Vol.2,2006 ) ,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第 134-145 页 * 《再谈博士后是我国的最高学历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8 日 * 《何为获博士后?》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9 日 * 《再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1 日) * 《 67 岁李肇星还招收首个博士生意味着什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7 日) * 《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19 日) (9)关于高考机制改革研究(与 20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关) * 《不该荒唐的时候发生的荒唐事》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10 日) * 《切莫迷信计算机的统计数据从安徽省高考漏统分的渎职行为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8 日) * 《如此没有预警的应急评教育部对安徽统分事件的鉴定意见》,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9 日) * 《质疑高考录取 120% 提档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3 日) * 《农民工子女填报高考志愿实在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2 日) * 《混学历成风一文混淆了学历区别》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4 日) * 《小留学生现象折射我国中学应对高考升学制度的弊端》,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12 日) ( 10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和资深教授研究 ( 与 32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关 ) * 《申报教授必须要在《历史研究》发表文章吗?兼谈北京师范大学职称评审规定的非科学性》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7 月 13 日) * 《评北师大学术职称评定中的唯文凭化倾向 1955 年以来出生的教授必须有博士学位吗?》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7 月 5 日) * 《是科学设岗还是因人设岗?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术职务聘任中的不正常现象》 , 《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7 月 15 日) * 《文凭、学位、能力及其他》,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8 月 11 日 ) * 《招聘特聘岗位教授条件有感》( 1999 年 12 月 9 日),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7 月 2 日) * 《教授原则上应具有本学科最高学位 ---- 有感于北大公开招聘百名教授广告》,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4 月 24 日) * 《评高校教授聘任中的唯学历倾向》,《人民政协报》, 2006 年 6 月 19 日 C2 版 * 《也谈高薪挖人现象》,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7 月 19 日) * 《莫把兼职教授混同全职教授》,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7 月 31 日) * 《有感于在美国招聘特聘岗位教授》 ,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8 月 11 日) * 《申报教授职称项目费钱学交易》,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2 月 19 日) * 《从谢泳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教授谈起》,《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 年 7 月(上期),第 54-55 页 * 《公认的资深教授缘何被北师大资深教授的评定拒之门外?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3 日) * 《何谓资深教授?再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7 日) * 《资深教授是评出来的吗?三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8 日) * 《资浅教授评资深教授的闹剧四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9 日) * 《谁为资深教授买单?五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30 日) * 《有计划按比例和在职教授分级》,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27 日) ( 11 )关于教育管理研究 ( 与 30 、教育对外开放有关 ) * 《实事求是看海归》 ,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8 月 10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2 日) *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补充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5 日) * 《中央领导人任职七上八下的一刀切启示》,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24 日) * 《读大学学科排行受质疑一文有话要说》,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3 日) * 《再谈大学排行榜对英国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眼中的大学排行榜的感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1 日) * 《教育部不仅管得太宽 而且出尔反尔从高校学生校外租房的禁令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8 日) ( 12 )关于继续教育研究(与 21 、发展继续教育有关) * 《充分发挥继续教育转危为机的作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2 日) ( 13 )关于网络教育 * 《教育规划调研需增加网络教育和民办教育两个领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8 日) 附公告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 2009 年 01 月 08 日 07:2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您关心中国教育的未来,从今天开始,请给中国教育建言。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自即日起至 2 月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说,希望社会各界围绕下列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1 、改革开放 30 年教育的成就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 2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对我们的启示;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4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5 、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 6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7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8 、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 9 、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10 、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1 、学前教育发展; 12 、特殊教育发展; 13 、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14 、职业教育发展; 15 、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 16 、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 17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9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20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1 、发展继续教育; 22 、继续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 23 、促进教育公平; 24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25 、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26 、教育体制改革; 27 、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8 、民办教育发展; 29 、教育法制建设; 30 、教育对外开放; 31 、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32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3 、教育家办学与教师教育创新; 34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35 、教育信息化建设; 36 、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子邮件发至 dtl @ moe . edu . cn ;来函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 102617 ,请在信封上注明纲要征求意见字样。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1/08/content_10621074.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