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公园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公园

相关日志

范蠡湖公园
热度 3 huailu49 2014-11-23 10:48
嘉兴的范蠡湖公园不是很大,还挺幽静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955 次阅读|8 个评论
广富林遗址公园
huailu49 2014-11-5 06:11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广富林村村北,目前尚未完工)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3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陆家嘴中央绿地
热度 5 huailu49 2014-10-18 06:18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303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吉林·北山
热度 2 huailu49 2014-10-8 05:54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044 次阅读|4 个评论
珠海行:夜色中的情侣路
fqng1008 2014-10-4 12:56
到达恒福阳光酒店已是十一点,洗刷完毕去新海利吃海鲜,返回时两点半,一觉睡到六点钟,然后去公园和海边。 两年前去珠海看航展,在情侣南路有过清晨的漫步(见 “ 珠海十一月:清晨的情侣路 ” ),这次是夜色中情侣中路。 1 睡了个懒觉 2 到公园了 3 4 5 6 7 8 9 10 11 “ 十一”的情侣大道 12 另一部相机的公园留影 13 14 15 拥挤燥热的情侣中路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徐家汇公园
热度 3 huailu49 2014-9-27 22:43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366 次阅读|6 个评论
邀你一起秋游——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在哪里呀?
热度 2 wangxh 2014-9-14 19:09
大连有10条适合步行的路线,其中之一就是“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 给了学生一个任务:找一条适合秋游的路线,我们组周天去徒步。 研究生很快选好路线: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 昨天一行十几人出发了,先乘公汽达到标志点: 正门口在哪里呢?大家开始找啊找、问啊问,最后还是没“找到”。后来有人提议,干脆顺着西山水库边的栈道走得了,反正也是不错的风景。 最后这两张是不知道什么名字的花,不是野花,是故意散养的。 直到最后,俺们才“体会出来”,原来我们就是徜徉在森林公园中,这个西山水库区域连同周围的山区都属于国家森林公园。那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西山湖公园应该是森林公园中的一个“区” 中午时分,午野餐开始了,学生们带了各种食品,有一个女生竟然起大早给大家做了寿司——满满三大餐盒,大家愣是没吃完。俺带了一只烤鸭、六个嫩玉米、一个伊丽莎白瓜、两个苹果、10个绿色煮鸡蛋、一大瓶可乐,还有两个月饼和一个面包留给自己的。由于忘记带刀,俺用牙签愣是把一个硕大的伊丽莎白瓜基本平均地分成八份儿,一个女同学想看笑话没看到,呵呵! 大家约好,接下来进行第二秋游,估计国庆节前后吧!欢迎科学网的朋友们参加哟!
447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初识金桥公园
huailu49 2014-9-1 08:50
金桥公园号称浦东第二大公园,打理得还比较清爽,可它比 世纪公园 小多了,比 川沙公园 也大不了多少......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3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园的早晨
热度 2 huailu49 2014-8-15 10:20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343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不易裂成碎片?(转载于“科学公园”)
junkang3712 2014-8-1 15:16
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不易裂成碎片? 挡风玻璃是汽车上相当重要的部件,它不仅为司机保证良好的视野,还要替司机和乘客遮风挡雨,更要防止石块、树枝、动物等“不速之客”进入车内,因此汽车挡风玻璃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挡风玻璃是汽车上相当重要的部件,它不仅为司机保证良好的视野,还要替司机和乘客遮风挡雨,更要防止石块、树枝、动物等“不速之客”进入车内,因此汽车挡风玻璃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汽车挡风玻璃突然被异物击中时并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裂成碎片四处飞溅,而仅仅是出现一些裂缝(图1)。为什么汽车挡风玻璃有着明显优于普通玻璃的安全性能?这得益于应用其中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图1 破损变形的汽车挡风玻璃 汽车挡风玻璃中竟然有高分子?你没有看错,汽车挡风玻璃中确确实实用到了高分子材料。从外观上看,汽车挡风玻璃与普通玻璃并没有明显区别,但如果我们观察它的横断面,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包含了三层:上下两层都是玻璃,而夹在它们之间的、厚度通常不到1mm的那一层,虽然同样透明,但并不是玻璃,而是一种听上去很陌生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图2)。 图2 汽车挡风玻璃的基本结构 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名字听上去很绕口,那是因为它的“身世”颇为复杂。要得到聚乙烯醇缩丁醛,我们首先要让一种叫做醋酸乙烯酯的分子互相之间发生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聚醋酸乙烯酯。在一定的条件,聚醋酸乙烯酯会变成另一种高分子——聚乙烯醇。接下来如果让聚乙烯醇和丁醛反应,一个丁醛分子能够把聚乙烯醇分子上相邻的两个羟基连接起来,这样就得到了用在汽车挡风玻璃中的高分子材料(图3)。醛分子与醇分子互相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叫做缩醛,因此丁醛与聚乙烯醇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就叫做聚乙烯醇缩丁醛。不过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一定的性能,最后一步反应往往并不完全,因此得到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高分子中仍然保留一定数量的尚未反应的羟基。 图3 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合成过程 有了聚乙烯醇缩丁醛,我们就可以生产汽车挡风玻璃了。先将一块使用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表面清洗干净,放置在生产线上,然后在它表面涂上一层聚乙烯醇缩丁醛,再把第二块玻璃放上去;紧接着用力将两块玻璃压紧,并对它们进行加热。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聚乙烯醇缩丁醛均匀地充满两块玻璃之间的空间。当压力和温度撤去后,上下两块玻璃就被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与一块普通的玻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可以安装到汽车上作为挡风玻璃使用了(图4)。当然,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在第二块玻璃的表面再涂上一层聚乙烯醇缩丁醛,然后把第三块玻璃粘合上去;还可以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指定数目的玻璃板全被粘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就像在制作一块三明治,因此,这种方法生产的玻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的生产过程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它能大大提高汽车挡风玻璃的安全性能。如果汽车的挡风玻璃使用普通玻璃,在高速行驶中,玻璃一旦被一颗小石子击中,很可能被击出一个洞,轻则影响驾驶,如果飞溅的玻璃碎片击中司机或者乘客,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让玻璃碎裂时碎片的边缘不那么锋利,从而减少碎片造成的划伤,但破损的玻璃仍然会严重影响正常的驾驶。毫不夸张地说,夹层玻璃自从诞生以来,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图4生产过程中的夹层玻璃 为什么夹层玻璃在受到外力撞击时还能大致保持原有形状,而不会破裂成碎片呢?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让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在相同的高度落下,玻璃杯粉身碎骨,而塑料杯却完好无损。这个简单的例子反映出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差别:玻璃虽然坚硬,但是缺乏韧性,受到一定力度的瞬间撞击时很容易破碎;相反,高分子材料往往有着相当好的韧性,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化解能量而不会破碎。因此,通过夹层的方法将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改善玻璃的力学性能。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崩裂的挡风玻璃只是在直接遭受撞击的一面出现裂缝,另一面的玻璃通常还是完好的。这是因为夹在两块玻璃中间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很好地化解了能量,使另一面玻璃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聚乙烯醇缩丁醛像胶水一样将两块玻璃牢牢粘在一起,哪怕其中一面玻璃破碎了,碎片也很难摆脱胶水的束缚飞溅开来。这就是夹层玻璃在受到冲撞时总是能大致保持形状完整的原因。 说来有趣,夹层玻璃这项伟大的发明竟然诞生于一次实验事故。1903年的一天,法国化学家爱德华·班尼迪克特斯(Edouard Benetictus)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时,失手将一个玻璃烧杯从高处跌落。他惊奇地发现,地上并没有出现无数的玻璃碎片,烧杯依然保持着大致完整的形状,只不过杯身上多出许多裂缝而已。 对此现象感到困惑的班尼迪克特斯叫来自己的助手询问,助手告诉他,这个烧杯中本来盛放的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硝化纤维的溶液,时间一久,溶剂挥发,在烧杯的内壁和底部留下了薄薄一层硝化纤维。由于这一薄层硝化纤维是透明的,助手一时疏忽,误以为烧杯已经洗干净,就放回架子上去了。班尼迪克特斯很快意识到,正是这一薄层硝化纤维发挥了作用,防止了玻璃碎片飞溅开来。 更巧的是,这次意外发生后不久,班尼迪克特斯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文章提到当时巴黎很多汽车事故中,破碎飞溅的挡风玻璃碎片会导致司机受到严重伤害。班尼迪克特斯立刻想到了那个涂了一层硝化纤维的烧杯,他意识到自己偶然之中的发现或许可以解决这个汽车安全的大问题。他回到实验室,在玻璃表面涂上各种高分子材料,然后将玻璃摔碎,观察碎片是否会飞溅。不久,第一块夹层玻璃就诞生了。起初,各大汽车制造商对他的发明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夹层玻璃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要性。1919年,美国著名企业家、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率先在福特汽车上安装夹层玻璃,很快,夹层玻璃就成了汽车挡风玻璃的标准配置。 虽然班尼迪克特斯最初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是硝化纤维,但很快聚乙烯醇缩丁醛就从众多的高分子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生产夹层玻璃的首选材料。夹层玻璃的原理虽然并不复杂,对用于中间层的高分子材料却有着不低的要求:首先,这种材料必须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能够在遇到外力冲击时尽可能地化解能量,还必须能很牢固地将两层玻璃粘合住。其次,这种材料必须足够透明;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条标准,毕竟谁也不希望在提高汽车挡风玻璃安全性能的同时让玻璃变得模糊。这两条重要的标准,再加上生产成本、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考虑,使得聚乙烯醇缩丁醛成为用于生产夹层玻璃的最主要的材料。 聚乙烯醇缩丁醛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玻璃的安全性能,还带来了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聚乙烯醇缩丁醛有着比玻璃更好的隔音效果,因此使用夹层玻璃作为汽车挡风玻璃能够大大减少外界噪音对司机的干扰。另外,聚乙烯醇缩丁醛能够在允许大部分可见光通过的同时将紫外线吸收掉,这种特性非常有用,因为紫外线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它常常能够破坏染料的化学结构,使得许多物品在它的照射下逐渐失去原有的颜色。有了聚乙烯醇缩丁醛吸收紫外线,汽车中的地毯、坐垫等物品的颜色就可以保持地更长久。由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的这些特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玻璃现在不仅用于汽车挡风玻璃,还大量应用于其他许多需要兼顾安全与透光性的场合。例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博物馆的玻璃展柜、水族馆的玻璃箱等等。 时至今日,聚乙烯醇缩丁醛在夹层玻璃中的应用已经臻于成熟,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仍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以期更好地提高它的性能。科技,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徽铜陵气象公园(2014-04-28)
xuxfyuwp 2014-7-18 11:02
前些天到安徽,在铜陵市去看了那里新建的气象公园,有些意外,以前不曾听说过。倒是有过报道,在四川南充前两年开始修建一气象生态公园,占地1000亩左右,计划在2015年前后完工,不知目前进展如何。铜陵这个公园占地296亩,虽不算大,但坐落在铜陵这个本不很大的城市,也算是大手笔了。 因近年来城市发展很快,铜陵市原来的气象观测站环境受到影响,铜陵市气象局考虑将其迁移,想选择一个公园作为新址,这是目前气象站搬迁的通常做法,因公园内不会建设高大建筑,环境比较容易受到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机场附近,或受保护的生态区等,都有利于使观测环境得到长久保护。 但在选址过程中,不知是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公园,还是知道了政府准备在西湖新区西湖南岸一片湿地附近建一个生态保护公园,气象局便与市政府协商,共同建设一个气象公园,既可以解决观测场保护问题,还为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开拓了空间。并将铜陵市气象局新业务楼也选择建在了公园旁边,多少为园区增添了些气象氛围。 公园的建设以科普性、生态性、地域性、景观性为原则,力图实现科技、人文与自然相融合,集科学性、知识性、大众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实现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游览休闲等目标。气象科普知识散落在公园的各个景观和设施当中,包括体现人文景观的雕像,气象谚语和与气象相关古诗词的石刻,模仿古人观测季节、节气变化的日晷模型,了解气象知识的室内气象科普馆,感受天气现象的雷电体验室等。公园已基本建设完成并开始对公众开放,但与预期目标确实尚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精雕细琢。 以往的气象科普展示基本上以室内作品为主,有了这样一个主题公园,使人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与天气现象零距离接触来接受对科学知识的解读。但如何达到预期效果,使科学的传播通俗、易懂、吸引人,还真需要开动脑筋,有些创新思维与智慧才行,拓展的空间很大,希望安徽的气象工作者能集思广益,开放合作,将这个气象公园建设得有文化、有品位、有知识、有内涵、有情趣。
个人分类: 杂记|4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都去哪儿啦? (2014-02-27)
热度 1 xuxfyuwp 2014-7-17 16:10
窗前老树不见啦 院里枝叶雾中花 公园里的好景色 藏进了满天烟霞 记忆中的高铁塔 一片片的楼和厦 北风吹起雨滴下 只为那清新如画 雾霾都去哪儿啦 冷锋刚过未见抵抗就撤啦 飘飘洒洒一阵子 多少人在说天空蓝啦晴啦 雾霾都去哪儿啦 还没好好送送你就拜拜啦 暂时挥别一阵子 转眼间就奔向大洋远去啦
个人分类: 诗歌|2881 次阅读|1 个评论
鱼·柳
热度 1 huailu49 2014-7-5 06:12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636 次阅读|6 个评论
很遗憾地说济南的竹子开花
热度 8 fdc1947 2014-5-10 07:31
学校的校园里种有一些竹子,从品种上说,应该属于淡竹。从济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看,这些竹子生活得较为艰难。往往种下去是较粗的竹子,以后长出来的“竹笋”却像茅草,几年以后就成了一堆矮矮的乱糟糟的细竹苗,粗的竹子还是种下去的那些。但是,学校还是要种,大概有了竹子看上去就“雅”了,至少听上去是“雅”了。因为古人毕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说法,所以,为了使我们不显得不那么高雅,我们的校园是不可以没有竹子的。 但是,济南的园林里还是有不少竹子的,特别是趵突泉、大明湖那样的地方,那里的“地势低湿”,地下水位很高,园林里毕竟条件好得多。虽然那里的竹子长得比学校里的略好,新长出来的竹子也少有粗壮的,但毕竟天天有人管理,还是给北方的园林增加了一道翠绿的风景。 那里的竹子也种植了许多年了,趵突泉里面的万竹园是元代就有的名称。 前些天,在学校散步的我,发现一片竹林新长出来一些奇怪的“叶子”,一簇一簇的,一开始也很绿。近视的我,也没有很在意,没有仔细去看。又过了几天,终于发现那不是叶子,而是花。竹子是禾本科植物,与水稻、小麦一样,一生就开一次花。当它们开花结实之后,它们就把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它们的子实,而自己走向死亡。我记得大概还是在 1963 年,也就半个世纪以前,我在苏州高级中学读书的时候,校园里“道山”上的一片竹林开花了,结实了。随后,竹子就枯黄了。所以,看到校园里竹子开花,心里还是有一些隐隐的哀伤。虽然它们不是动物,看到种植它们的时候自己心里还有些牢骚,但毕竟散步的时候总是在它们身边走过,希望他们生长得更加茂盛、更加青翠。现在,看到等待着他们的就是一天天变黄,也有些兔死狐悲。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竹子都开花了。就在校园里上面照片上那片开花竹子的南面二三十米处,路东的一片竹子就没有开花。我仔细地看了,没有开花的迹象。 竹子为什么会开花?我说不好。有人说是“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竹林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老鞭纵横的竹园。这是因为竹子严重缺水,营养不足,光合作用减弱, …… 竹 子开花是恶劣的生长环境所引起的。 ” 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相信? 这些天,我去了济南的几大公园。很不幸。趵突泉公园的竹子开花了,大明湖公园的竹子开花了,千佛山公园的竹子也开花了。他们那里都管理不善?都缺少水分?都营养不良?讲不通。 但是,不管讲得通也好讲不通也好,济南的好些竹子都开花了,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可惜了。没有人能够救得了它们。这是自然。
个人分类: 随口说说|5747 次阅读|13 个评论
思贤晨光(续)
热度 1 huailu49 2014-5-1 05:39
祝各位访客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3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明去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热度 3 ldzpwtbob 2014-4-7 07:20
清明前扫墓,清明就不必去赶热闹,可以自由自在地去附近的湿地公园走走,再过些天就入夏了,春光不再啊,用镜头能留住春天的脚步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01 次阅读|5 个评论
《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之52: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山明水秀
热度 5 pony1984621 2014-3-15 13:30
《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之 52 :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山明水秀 摄影时间: 2014 年 3 月 9 日 摄影地点: 四川省九寨沟 摄影:马志飞 九寨沟处于四川盆地 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以“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而著称,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 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的尕尔纳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至 3000 米 之间,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 435 公里,恰好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 阶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态变化最大的裂点线上,地势南高北胝,有高山,峡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间平原等多种形态,其地貌属高山狭谷类型,山岭的海拔高度大都为3500-4500米,最高峰嘎尔纳峰海拔4764米,最低点羊同海拔2000米,整个景区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好似大自然撰写的一部壮丽史诗,记灵着地壳的沧桑变迁和生命的进化历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6388 次阅读|6 个评论
李白赞美成都的一首诗
热度 10 hcy98765 2014-3-13 17:14
李 白 赞 美 成 都 的 一首 诗 在成都几乎所有的公园、景点中,都以不同的形式刻有李白一首赞美成都的一首诗: 九 天 开 出 一 成 都, 万 户 千 门 入 画 图。 草 树 云 山 如 锦 绣 秦 川 得 及 此 间 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甘肃,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当时为唐安西都护府辖地,现吉尔吉斯坦境内)。五、六岁时随父迁至四川彰明,即今四川江油市。所以,李白基本上算是个四川人。二十五岁时出川俠游,四十三岁应诏入长安(今西安),一年后被唐玄宗“赐金归山”。他大概是在游历了长安(秦川)、成都(四川)后,比较了两地风光,有所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篇。成都人之所以要把这首诗在公 园、景点中刻出展示,是因为觉得成都在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了大诗人李白的颂扬 ,十分自豪。就像兰陵人把李白的那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的诗到处炫耀以示其酒之醇美一样,成都人也把李白的这首诗当作了成都景观的一大亮点。重要的是,成都人看到这首诗,确实也会产 生 某种陶陶然沾沾自喜的快感,从而增强热爱成都的意识。 但是,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这就是,我在公园游览,发现许多人读这首诗读到最后一句时,都有点茫然,不知应作何解释。此时,有的人会不耻下问,请教别人,有的人则悄然走开。遇到这种情况,凡有人发问,我就不揣浅陋,做一番解说。简 单说来就是,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秦川”,是指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所谓“八百里秦川”,与成都对应,也可以引喻为长安。“得”,是能够的意思。“及”,比得上。“此间”,这个地方。“ 无”,近似于表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吗”或“否”。连起来,这一诗句的意思就是:秦川(长安)能够比得上这个地方吗? 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全诗末尾的“无”字。在古代汉语中,“无“字用作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吗”或“否”的语气 词是常见的。比如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緑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末的“无”字,就是这种用法。 当 然,对于有一定古汉语常识修养的人来说,我的上述解释就是“六个指头抓痒”——多了一道子了。 呵呵,就算是我为成都旅游义务地做了一次广告吧!
22430 次阅读|22 个评论
鸳鸯如影 2013-03-29 22:04
taodeng 2014-2-25 11:15
北京 海淀 紫竹院 鸳鸯在冬天时去了南方,它们越过长江,在没有冰冻的水域活动。春天归来,它们经过北京,会随着天气的转暖再向北飞,到达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的繁殖地。这个季节,鸳鸯已经组成了家庭,快乐地在水中嬉戏。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写下“愿做鸳鸯不羡仙”,从此这种美丽的水鸟就成为爱情的象征。不过,它们也会吵架的,看这水上的一出。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雪中固炭 2013-02-26 12:04
taodeng 2014-2-25 11:12
北京 朝阳 森林公园 灰霾已经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怎么才能够洗出碧蓝的天际和澄清的空气?让西北风更狂野地吹,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一点雪花也能有所改善,它们裹挟了弥漫的黑炭,虽然终将融化成一片乌浊的水,但为天空减轻了重量,不再沉沉地悬在我们头上。毕竟春天来了,再待些时日,绿色就要铺满大地,众人一起努力,让烟尘彻底消遁吧!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