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丛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徜徉在科研丛林的深处
热度 2 yaojunwei 2018-5-18 22:41
个人分类: 应如室|271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冒险】【森林泰山2 George of the Jungle 2 (V) (2003)】【108
lcj2212916 2014-10-22 10:37
导演: David Grossman 编剧 : Bill Scott / 杰伊·沃德 主演 : Christopher Showerman / Julie Benz / Angus T. Jones / Thomas Haden Church 类型: 喜剧 / 家庭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3-08-18 片长: 87 分钟 又名: 至野一族 2 / 森林泰山 2 IMDb链接: tt0322389 五年后,可爱又略显笨拙的森林之王乔治(克里斯多夫·绍尔曼 Christopher Showerman饰)和美丽的白人少女乌苏拉(朱莉·本茨 Julie Benz饰)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丛林生活。然而刚刚身为人父的乔治,却对自己的新身份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他是淘气顽皮的小乔治(安加斯·T·琼斯 Angus T. Jones饰)的父亲和不太适应丛林生活的乌苏拉的丈夫,一方面他又肩负着森林之王的责任。   而更糟的是,乌苏拉的母亲碧翠丝(克里斯蒂娜·皮克尔斯 Christina Pickles饰)一直千方百计拆散他们。不仅如此,她还伙同乌苏拉以前的未婚夫莱尔(托马斯·哈登·丘奇 Thomas Haden Church饰)计划催眠乌苏拉,极力要把女儿和孙子带回现代社会,然后把乔治的黑猩山夷为平地!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6520047
1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剧情】【战栗丛林 Canopy (2013)】【澳大利亚】
lcj2212916 2014-6-19 22:08
导演 : Aaron Wilson 编剧 : Aaron Wilson 主演 : Khan Chittenden / 莫子仪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http://canopythefilm.com/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 新加坡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6-14(上海国际电影节) 片长: 84分钟 IMDb链接: tt2232578 In this engrossing survival thriller set during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Singapore in 1942, a stranded Australian airman and a Chinese resistance fighter band together to fight their way out of a forbidding jungle wilderness.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6865883
2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一些特殊梦景的猜测----猿猴时期经历的再现
热度 1 rongqiaohe 2013-3-6 19:19
只要是人,就会做梦。 (1)只要做过梦的人,就做过相同情景的梦,即梦见自己在高处,感觉自己要跌落下去,心里十分紧张,甚至恐惧,挣扎着不让自己掉落下去,醒来发现自己惊出一身汗。。。 (2)只要做过梦的人,就经历过另一个相同的梦境,即梦见有野兽来追自己,内心恐惧,然而自己想逃跑,却拉不动自己的双腿,眼看着野兽追上来,靠近自己,有时在惊恐中醒来。。。 如何解释上述的梦境? 作者有如下的猜测: 人类从丛林中走出来,经过猿猴、古猿、古人类,进化到今天的现代人。我们的脑也经历了相应的进化。脑的皱褶越来越多,新皮层越来越得到发展。上位神经元的兴奋,抑制下位神经元。。。 白天,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此时,脑的高级皮层中的神经元兴奋,应对复杂的事务和情况。古老的下位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到了晚上睡觉时,高级皮层中的上位神经元逐渐处于抑制状态,而古老的下位神经元失去上位神经元的抑制,开始兴奋。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古老的下位神经元就将若干万年前,人类在树上的情景展现出来,做梦的人就在梦中,体会了人类在猿猴时期,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远古时期,人类在树上生活,过日子时,最可怕和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从树枝上跌落,跌落就会受伤,被野兽攻击。这种警惕自己从树上跌落的应激反应,发生在一代又一代的古猿猴身上,深深地留在人类大脑的某一个部位。到了现在,当一个人深睡时,上级神经元抑制,某些下位神经元兴奋,古老的经历就展现了,就出现了几百万年前的经历和情景。。。。。。 在远古时期,人类经受的另一个最大危险,就是猛兽的袭击。人类最快的奔跑速度为36公里/小时,而猎豹可以达到80公里/小时。相对于猛兽的袭击,人类的奔跑远远不如野兽快,形如没有奔跑。同时,逃跑中的恐惧,使人束手无策,四肢僵直,拖不动双腿。这些情景,古人类经历了若干万年,也深深地印在了人类的脑海里。当人熟睡时,古老的记忆重新映现,就出现在了梦中。。。。。。 [注]以上叙述仅仅是瞎猜,请不要当真。
个人分类: 浅谈|359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30)
罗非 2013-1-21 15:07
我们是怎么继承适者生存的 在《物种起源》发表的当时,普通大众都在忙于培育各种植物和动物,并且对影响后代结构与行为特征的遗传变异现象相当熟悉。即使是外行人,要接受达尔文关于这颗行星上的生命是由某个原始祖先进化而来,身后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跟随着一长串发生了繁殖变异的血统这一观点也并不困难。因此,进化理论是讲得通的,并且科学界和平民百姓都欣然接受了它。这样的接受就把科学放在了这样一种位置上,可以为那个恼人的关于起源的永恒问题提供某种被公众认可而且感到满意的答案,这个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比以前由一神论提供的关于创世的观点更容易接受。 不出意外地,教会发起了一场积极的进攻以对抗这些无神的进化主义者异端们。预料之中的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在《物种起源》发表的短短七个月之后就达到了顶峰。最后的决战发生于 1860 年 6 月,在一次由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牛津大学举办的会议上。这次会议的特别之处在于,两篇基于新的进化理论的学术论文将在会上提交供公众考虑。接踵而来的是一场预先安排好的辩论,其中一方是塞缪尔·威尔伯福斯主教,代表创世论者;另一方则是托马斯·赫胥黎,达尔文的朋友和他理论的捍卫者。 在一个电影、广播和电视都还没有发明的时代,各种辩论比它所传达的讯息本身更会吸引公众的关注。在当时,各类辩论就是娱乐活动。它就是公众的剧场,辩论者们会一直决斗到象征意义上的死亡,他们彼此用剃刀般锋锐的机智在语言上痛击着对方,其间点缀着戏剧般的高潮和辛辣的讥讽。威尔伯福斯主教是一位顶尖的辩论家,由于他在辩论中所展现出来的在获取辩论优势上的狡猾,他被称为“满身肥皂的萨姆”。换句话说,萨姆是非常狡猾的。 威尔伯福斯不是来征服进化论的;他是来从人们头脑当中驱除它的恶魔的。他所表达出来的意图是要让进化论者们出丑,从而在公众头脑中重建教会的创世信仰。这场辩论没有留下任何实际的记录,但据说威尔伯福斯在总结他的论点时设置了一个问题,让赫胥黎无论选择怎样回答都会显得像傻瓜一样。这个问题利用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家族血统和母性的尊重,有关它的其中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让我来请教赫胥黎先生一个问题。他声称自己是一位猴子的后代,这血统究竟是从他祖父这边来的,还是从祖母这边来的?” 赫胥黎曾被人们称为“达尔文的斗犬”,他当时甚至很犹豫是否参加辩论,因为担心被满身肥皂的萨姆的雄辩术诱入陷阱。然而,他当时给了威尔伯福斯正中两眼之间的一击,他那句闻名于今世的回答是:“我会回答您的问题的,我的主教大人。一只猿在您看来或许是一个可怜的造物,它智慧低下,步态佝偻,在我们经过时只会龇牙咧嘴、吱哇乱叫。但我宁愿我的祖先是一只猿,也不希望他是一个愿意把他毋庸置疑的、天赋的高雅和文化出卖,而去为谎言和偏见服务的人。” 赫胥黎的魔法子弹不仅击倒了威尔伯福斯,它也致命地重创了教会。只是在片刻之间,辩论就结束了——和它一同终结的,还有一神论的范式。在监管了人类的航程近两千年之后,教会被迫交出了知识的火炬,并且和它同时交出的还有对西方文明基本范式的控制权。现在,未来已经把握在了科学唯物论的手中。 狗吃狗的世界……不存在! 在 17 世纪之前,科学把生命看做某种和谐的过程,这是本真论及其后裔自然神论所遗留下来的最后的信仰。但在达尔文之前的那个世纪,以及在他死后的那些年中,自然界的文化图景就从养育生命的母亲变成了暴力的丛林。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图景的转变是基于使用扭曲的科学,进行有偏见的观察,所得到的错误的结论。我们在自然界中观察到并当做暴力的是两类东西的结果,一类是捕食者 - 猎物关系,另一类是在领地、食物和配偶方面的竞争关系。后面一类暴力即使会产生致命后果的话,也是很罕见的现象。在动物的领地争端中,一旦一方确立了优势并得到另一方的承认,失败的动物就会悄然溜走,但它还是活着的。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说,这 不是 一个狗吃狗的世界。是的,这是一个狗吃松鼠的世界,也是一个狗对着狗咆哮的世界,但狗就是不会去吃其它的狗。 尽管我们人类的确是生命之网的一部分,但幸运的是,我们高居于食物链的顶端。我们不再有自然的捕食者,因而,正如不止一位愤世嫉俗的哲学家所评论的,我们彼此相互猎食。猎杀一只鹿是某种在已经建立的生命之网内的自然过程,但猎杀一位猎鹿者则是某种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固有道义的行为,在这两类暴力之间存在着截然的不同。我们把暴力当做一种生活方式的基本偏见其实是对自然界的某种误读。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使用暴力作为统治者们操作系统中的最小公分母的做法远在达尔文之前就开始了,在那种系统中,权力就是正义。然而,达尔文理论为人类的各种不人道的行动——其中即包括对个体的暴行,也包括集体力量的使用,特别是当后者有助于干掉那些快速发展的、扰乱制度的低阶层大众时——在科学上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达尔文主义还给了教会一记阴招,因为它削弱了那条关于道义的宗教观念,亦即方法和结果都应保持正当。在某种最适者方能生存的心态之下,达尔文式的适应就是一个种群在接下来的世代中保持或增加其数量的能力。因此,通过健康或者强壮下一代产生的适应是一种结果。至于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是通过关爱还是通过一把乌兹冲锋枪,这是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最后,达尔文理论鼓励那些“特权种族”想办法给他们自己更多的优惠待遇。更为糟糕的是,达尔文主义给出了某种心照不宣的许可,使每个国家都可以用牺牲全世界为代价来推进它自己的“特权种族”。就这样,达尔文理论把西方文明从一神论的圣典法则推到了科学唯物论的丛林法则。不再有任何规则或者道义准则……只有达氏赢家和达氏输家。 尽管很少有人真的阅读并且理解了达尔文的完整著作,但 最适者方能生存 这句话却广为人知,只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误解了它。这句话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是某种同义反复的恒真命题,也就是把某种东西定义成它自己的炫目说法。例如,字典上定义 适应 (fit) 一词时,在生物学的名词中,它就意味着能够生存。因此,当达尔文主义者们引用最适者方能生存这个咒语时,他们说的实际上是,“最有能力生存的那些才能够生存”。好吧,对的。不过当人类心智吃进了这句话之后,再配上狮子追捕瞪羚的图景,最适者方能生存就有了更为威胁生命的、让肾上腺素分泌得更多的意义。 然而,如果我们看一看丛林,我们就会发现所谓丛林法则即使在丛林里也不适用!当一头狮子开始追捕瞪羚时,狮子并不关心最适者,也没打算抓一头长着最大的角的瞪羚,以后留在窝里当纪念品。事实上,它会追赶那头 最不 适应的,因为它饿了,要确保自己能弄到东西吃。更准确地说,所谓丛林法则其实是最不适应的不能生存。根据定义,要生存,你不必非得是最会适应的那一个,你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好吧,适应。换个方式看这个问题,想一想每天有多少百分比的瞪羚 没有 被狮子吃掉吧。 进化论给我们上的一堂不要做最弱者的这一课,在以下这则故事中诙谐地描绘了出来。两位露营者在森林中一觉醒来,发现一只熊进了他们的帐篷。其中一个人开始穿鞋,另外一个人说,“你为什么要穿鞋呢?你是跑不过熊的。”第一个人说,“谁想要跑得过熊了?我只要跑得过你就够了。”
个人分类: 科普|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情的可怜与剩女、剩男的生成:谈点风月之十一
热度 11 王铮 2011-10-26 20:12
爱情的可怜与剩女、剩男的生成:谈点风月之十一
下面的博文来自我一个朋友的空间,叫丢了爱情的狗。它引起了我对人性的思考。这段博文据说是一个叫谢娜的明星写的。我很同情这个“谢娜”对爱的渴望: 此文章我只想转给他看、他的签名只为我一个人写… 我想有个人,能在 QQ 上给我一个唯一的分组… 我想有个人、跟我在一起时,眼里只有我… 我想有个人、只会在我面前脆弱… 我想有个人、把他心里想的全部倒给我… 我想有个人、看我的时候总会让我充满暖意,而不是冷冷的… 我想有个人、总会想我,而且会让我知道… 我想有个人、会给我关心,说些让我暖心的话… 我想有个人、不会欺骗我背叛我… 我想有个人、生气的时候会跟我说:“我生气了!”而不是在心里藏着… 我想有个人、能对我的付出有很大的反应… 我想有个人、会在我和他的朋友之间重色轻友一点… 我想有个人、能在我累了的时候给我个大大的拥抱… 我想有个人、能珍惜跟我独处时的那点短暂的时间… 我想有个人、能在分别时,离去的路上回头看我一眼冲我笑笑… 我想有个人、会在我有困难时想尽一切办法和我联络… 我想有个人、会给我许多鼓励… 我想有个人、会把我在乎你表现出来… 我想有个人、能经常说喜欢我,爱我… 我想有个人、能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坚持他的看法… 我想有个人、能为我写点什么…哪怕几个字也好… 我想有个人、把他喜欢的事拿出来跟我分享… 我想有个人、能在我生气时哄我… 我想有个人、能为了我拒绝所有喜欢他的人… 我想有个人、会喜欢所有我喜欢的东西 我希望那个人,此日志也是为你而转,只能是你 ..... 对于这段博文,我的评价是: 恕我直说,女人的理性希望男人这样对她,可是潜意识里她认为这样的男人没有威武感,不会全心身爱这个男人而喜欢那些对她冷淡者或者玩弄者,把他们看做李瓶儿的“奴家的药”。我的观察,做到这些的男人虽然很少,而由此得到爱情的就更少。而那些不珍惜的女性,似乎也不配享受这个理智的渴望。因为有一个网上的女性朋友就说,这样的男人我只想利用他一下。可怜的男人,更可怜的女人,因为他们不能享受爱。 不能享受,结果就把自己变成剩女。因此,我们需要理智的生活。估计我这话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 写下这些就是希望千千万万像我那丢了爱情的朋友,女性和男性,走出痛苦,走出丛林,走出封锁区。与其闹爱情悲剧,不如研究科学。研究出不理智的原因 也许女性的真正选择或者男性的这种痴迷,是进化的错误。进化让女性选择威武的人,在人类的蒙昧年代,威武才能保证女性的后代安全,可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所以这种选择导致剩女。同样男性的这种痴迷被人解释为恋母情节,在人类蒙昧年代,人类十分需要母亲的保护。可是文明发展了,文明发展带来了物欲,这种恋母情结与物欲现实矛盾。恋母的人得不到女性的爱,促进了剩女的生成,而自己也成为剩男。 对爱情的理想主义与实际的进化行为选择,可能是剩女产生的原因。原因之一吧,之二,是社会问题。 据说这个就是“作者”。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5047 次阅读|23 个评论
眼前无道确有道
BaoHaifei 2010-12-13 12:16
眼前无道确有道 鲍海飞 2010-12-13 眼前无道确有道, 一块石头挡住脚, 奋起踢开路便平, 从此人间畅快行。 眼前无道确有道, 一片丛林密又茂, 披荆斩棘迎头过, 掸衣拍手微微笑。 眼前无道确有道, 一片汪洋连云霄, 乘风破浪游天海, 人间何处不曾到。 眼前无道确有道, 转头看过心中晓。 只因世间甚奇妙, 身在道中不知道。
个人分类: 流水诗|248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丛林法则仍然大行其道
ecosinic 2009-1-9 09:46
以色列开火至今已是14天了,至9日有765人死亡,其中34%是儿童。另有数据显示至少3120人受伤。以军自地面行动以来死亡士兵8人,有报道称其中4人死于自己误杀。 在本次袭击中,巴勒斯坦是明显的弱者,巴勒斯坦人民的死伤并没有获得西方世界的任何同情,以美国为首的把人权、人道作为武器和圈套不时强加给他人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对以色列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谴责。世人也心知肚明,以色列的行为如果没有美国人在后面支持是不可能,甚至可以说,以色列是在打一场美国的代理战争。 本次袭击源于前面的和平协议就要到期,巴勒斯坦人不想继续签,先放了几颗火箭弹试试水深,没有想到这世界上水深得很,玩火等于完蛋。 巴勒斯坦人似乎至今都没有明白这个世界是一个丛林法则仍然适用的世界,虽然有人在大讲什么和平,大讲人道人权,大讲公理,其实真正可以说话的是实力,是强权,强权就是公理,其它的都是幌子,或者是说给弱者听的安慰剂。如果阿拉伯世界够强够很,西方就不会为所欲为。俄罗斯够很了,所以,美国人不敢在格鲁吉亚胡来,虽然挑动了战争,但最终还是按照俄罗斯的方式结束。也因为俄罗斯够很,占着日本人的北方四岛,日本人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是俄罗斯的很,说把西方的天然气停了就停了,放在阿拉伯世界,哪个敢停石油供应的话,还不是一顿乱打。中国最近强很了一点,日本人在钓鱼岛上就没有捞到便宜。如果中国政府对付那些在国内搞恐怖活动的所谓独立分子,也采取世界上普遍的法则,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麻烦。 这个世界还没有进化到中国人想象的那么和谐,要建立中国人希望的那种和谐也还需要些年月。丛林法则在本世纪仍然会盛行,至少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上是这样。夹着尾巴的国际关系只会把中国带入更多的麻烦中。 我们希望和平、和谐,但是我们也需要记住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当今世界,甚至是你我的日常生活当中。不为别的,人仍然是动物的一种,只不过是穿了衣服的动物。
个人分类: 杂谈|4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