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模式动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市场是公平的,但需要我们先强大起来
yueleishen 2016-4-18 06:45
日前有科技部领导到公司调研,说我们在模式动物领域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我就莫名地感动了。虽然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创业者,但回想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还是会生出很多感慨。曾经有多少次有一种念头,“国家要发展某个产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取消政府对某个产业的资金支持”。这样就可以创造一个对企业发展最公平的商业环境, 才可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才能让有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最终也会对国家有利。 前几年,有著名教授想让我们做基因敲除小鼠,就跟我们谈价格。我们报出价格之后,他说我们竞争公司的报价比我们低得多,甚至低一半。于是我就知道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他的订单了。教授只管价格,而我们却不能用价格去争取客户。因为我们是没有背景的纯粹的企业,我们不可能跟一些挂靠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商相比,他们用的是学校的动物房,学校的仪器,甚至工资都是由学校发的。而我们必须要靠自己土里刨食,我们怎么可能去拼价格呢? 做为企业,首先是不能做亏本的生意;其次,低价策略最终毁掉的是自己。几年过去,回头来看,我们反而成为发展最快的模式动物公司,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坚持。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跟别人比价格,那就比服务,比质量,比速度。 尽管胆战心惊,但这么多年过去,我最欣慰的是,我们整个团队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因为危机感,才让我们始终坚持抓团队、抓服务、抓质量、抓执行。过去几年残酷的商业环境反而帮我们锻造出了一支非常优秀的队伍。不仅如此,也有越来越多跟我们有共同理念和志向的朋友在加入这个团队。人才储备让我们江苏海门动物中心得以平稳运行、旧金山动物中心的预备工作也非常的顺利。 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的经历,实际上我们还是很幸运的。如果我们真的有机会依赖政府支持活着,也许我们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团队。正因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有执行力的职业化团队,在跟医药企业做服务的时候,才得以水到渠成。 做为草根创业者,你本来就不能期待有一个多好的商业环境来呵护你、来等你慢慢成长。你只能是挽起袖子拼命工作,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其实,市场本来就是很公平的,但我们需要先成为强者。因为,我们还会面对一个更“不公平”的国际市场。
个人分类: 个人随笔|2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洲爪蟾和热带爪蟾
semitaoist 2015-9-11 19:15
非洲爪蟾( Xenopus laevis )又叫光滑爪蟾,是四倍体动物。热带爪蟾( Xenopus tropicalis )是二倍体动物。 非洲爪蟾是研究得比较早的模式动物,但由于是异源四倍体,不利于遗传学研究,故而如今多用热带爪蟾作为遗传学上的模式动物。
个人分类: 遗传学|8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出版“模式动物及其应用”专题
sciencepress 2015-4-21 16:43
为反映近几年来模式动物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4期发表了南京大学模式动物所高翔教授组织的“ Model anim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 专题。 该专题综述了模式动物在肌纤维转换( 甘振继 )、蛋白质异戊二烯化与疾病( 李朝军 )、早期胚胎细胞干性和分化的维持( 曹萤 )、器官再生( 罗凌飞 )、食物限制与衰老( 陈迪 )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道了利用模式动物,研究糖代谢异常与矿物质平衡的相关性( 高翔 )、昼夜节律( 徐璎 )、神经突生长( 朱敏生 )、卵巢中集体细胞迁移的信号基因( 陈炯 )等方面的成果。该专题还报道了ABO血型与整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成果( 蒋青 ),分别介绍了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 高翔 )、中国斑马鱼研究及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情况( 孙永华 )。 敬请关注“ Model anim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专题,全文可免费下载: http://life.scichina.com:8082/sciCe/EN/volumn/current.shtml 了解最新科研进展,请关注《中国科学》杂志社公众微信 搜索: scichina1950 或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蝽不足惧 害虫亦有功
热度 10 Hexapodium 2012-6-2 14:12
见蝽不足惧   害虫亦有功
最近科学网上转发了一篇称作美洲新艾滋病的报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928.shtm ),这种病叫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由猎蝽科的锥蝽传播,引起不少人对蝽类昆虫的恐惧。 蝽类昆虫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如臭蝽、盲蝽、水黾、负子蝽,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其典型特征是它们成虫的前翅为“半翅”,靠基部的半段为革质,较坚硬,无翅脉,而端部的半段为膜质,常有翅脉。虽然它们都长着刺吸式的口器,但食性却大不相同。绝大多数的蝽类昆虫吸食植物的汁液,还有相当一部分主要捕食其它的昆虫,水生的种类则除了捕食一些其它节肢动物外,还吃一些小鱼和蝌蚪。只有少数的种类是吸血的,寄居在脊椎动物、鸟和蝙蝠体上和巢穴,而吸食人血的种类很少,有锥蝽和臭虫。 锥蝽对昆虫生理学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大名鼎鼎的英国昆虫生理学家Vincent Wigglesworth用锥蝽( Rhodnius prolixus ) 做了一系列经典实验,成为激素对变态调控研究的范例。锥蝽的幼期有五龄,每一龄都需要吸血,在一定时间后脱皮进入下一龄, 第五龄的幼虫再脱一次就变为成虫。Wigglesworth把一头初龄幼虫与另一头正蜕皮的五龄幼虫的头切掉后颈部相对接起来(见下图),初龄幼虫就会发育出成虫的特征。由于两个虫体的神经系统并不相连,但血液可从一体传递到另一体,因而断定诱导了变态的因子是激素。他还做实验,把一个叫咽侧体的器官从三龄幼虫体内摘除后,幼虫就变成早熟的成虫,而在五龄幼虫内移植四龄幼虫的咽侧体,五龄若虫就蜕变成超龄的幼虫而不是成虫。这是对咽侧体产生的一种昆虫重要激素----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的首次阐述。后来,Vincent Wigglesworth被伊丽莎白女王封为爵士。 在美洲,传播查加斯病的锥蝽见于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 出没于家居环境差的居室、厩舍的墙缝、地板缝以及鼠类、鸡犬等动物的巢穴等。在我国华南地区也有锥蝽,应有所警惕。下图是锥蝽传播查加斯病的侵染循环。 (图片来自网络) 后记: 本人在2012年8月19-25日参加了在韩国大邱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大会第一天颁发了 Wigglesworth奖,得主是澳大利亚研究飞蝗生理学的Steve Simpson教授。Steve做了题为“A Tale of Swarms, Cannibals, Obesity and Ageing”的大会报告,也作为Wigglesworth Memorial Lecture。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发了一个小册子,上面是这样介绍 Wigglesworth的: Professor Sir Vincent B. Wigglesworth C.B.E.,M.D.,F.R.S (1899-1994) "PROFESSOR SIR VINCENT WIGGLESWORTH was undoubtedly one of Britain's greatest entomologists. He is probably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on the South American blood sucking bug, Rhodius prolixus (still known affectionately in scientific circles as Wigglesworth's bug). He recognized that anim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 could be studied through insects instead of mice or other laboratory animals, progressing the field of entomology beyond simple col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His main findings were in the field of insect hormones, their secretory organs and cells, and how these controlled growth, moulting and reproduction. This research was used for the basis of his seminal work, Principles of Insect Physiology , which was to become the standard text not only for his students in Cambridge, but also for scientists worldwide, firmly establishing the new science of insect physiology on the world stage. His pioneering work began in the twenties and, 70 years later, he was still working in his Cambridge laboratory long after official retirement. A true scientist, he was able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world around him, always using the latest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his laboratory, and ensuring his research was regularly published. Publishing eight books, two education readers, and around 300 papers, Wigglesworth has left his mark as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biolog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Wigglesworth Memorial Lecture and Medal, named in his honour, is awarded every four years to a researcher who, in the judgement of the Trustees, has done outstanding work and who best reflects Wigglesworth's standards of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every aspect of research." 2012年8月31日录
个人分类: 虫事|17319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