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移风易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易和昜
热度 5 fdc1947 2017-9-5 08:37
易和昜 易和昜两个字字形相似,以这两个字为偏旁的字很多,人们手写这两个字,自古以来就容易混淆。 我小时候常听这样的对话:“贵姓?”“免贵姓杨,木易楊(杨)”。京剧《四郎探母》中的名唱段有这样的唱词:“我本是杨四郎把名姓改换,将杨字拆木易匹配良缘”。显然,楊(杨)并非是木易所组成的,所以我们还是应当把它们弄清楚为好。 易,据汉代人的说法,这是一个象形字,就是“蜥蜴”的“蜴”的本字。人们把它“假借”为交易和容易的易。我看这是有道理的,古人造字,总是先造容易理解的、看得见的物体,如日月,以及容易表达的事物或情况,如上下、一二三等,很多抽象的事物或动作就往往靠假借。由于易字多用于表示交易或容易,它的本义用得很少,人们索性重新造一个形声字蜴来表示蜥蜴。 易字如今用得很多,基本意思就是上面所说的两个。一个是交易、交换,引申为变易、改变,如移风易俗(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读入声,现在读去声);另一个意思是容易,可引申为平易、平和,如平易近人等(在这个意义上,读去声)。 昜,也据汉代人说,是陽的本字(陽现在简化为阳)。或者说,昜就是阴阳的阳,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不过现在没有人用这个昜字了,写简化字“阳”或繁体字“陽”。只是古人用昜作偏旁,造了不少字。而这些字,现在又都被简化了,简化得到的样子又很不相同,我们有时候要把这些简化字“转化”到繁体字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书写的时候,与“易”容易混淆。 以昜为偏旁的字主要有陽、暘、 揚、湯、煬、楊、鍚、颺、傷、殤、 觴等。其中 陽简化为阳,傷简化为伤,其余的字中“昜”的部分都简化为“ 扬”字的右半部分 ,也就是说,都依照“揚”简化为“扬”的模式来简化,都是草体字的楷化。 而以易为偏旁的字主要有: 踢、剔、惕、锡、赐、裼、埸、蜴等。 踢、剔为常用字,意思单一,这里不用多说。 惕字古人用得多些,主要意思是戒惧、担心、害怕等,现在常用的就一个词:警惕。这几年很流行的电视剧里就叙说了清代的大将军年羹尧在给雍正皇帝的奏章里把成语朝乾夕惕写错了从而遭殃的故事。 锡,如今一般人都只用一个意思,即一种金属,软、易熔,做“焊锡”。由于现在只用这一个意思,看到《三国演义》上说曹操“加九锡”,就不懂了。实际上,古时“锡”常常用以假借“赐”,最早这两个字音也相同(后来赐成了去声,而锡还是入声)。至于赐的声母成为c,读音为 cì ,那是近代北京话才这样读的,时间并不很久远,过去读 sì 。锡过去的声母也是s,现在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里还是属于尖字。加九锡,是指 古代天子赐给大臣车马、衣服、乐器、朱戶、纳陛、虎贲、弓矢、鈇鉞、秬鬯等九种物品,这是表示特殊的优待和礼遇。 易和以易为偏旁的字,在易的这部分都没有简化,这是应当特别注意的 。在70年代推行的所谓“第二批简化字”中,曾经把易和以它为偏旁的一系列字都“简化”成了“扬”的右边的样子(实际上写草体字的时候,很多人的写法也确实并无差别),但是,这些“第二批简化字”很快就废止了,现在不应当再这样写了。 以易和昜两个字为偏旁的字,还有下面的不同: 直接以昜为偏旁的这些字,其韵母都与昜一样,用汉语拼音表示为“ang”,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平声(只有极少的例外如砀、荡等)。 以易为偏旁的这些字,其读音的韵母都跟随“易”,用汉语拼音表示都是“i”,虽然现在有的字读平声,如踢、剔等,但是过去这些字都是仄声(大多数是入声,另一些为去声,如赐),所以,如果要写格律诗词,还是应当注意,这些字都算是仄声。 参考博文: 重阳说“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07552.html
个人分类: 汉语言|13858 次阅读|13 个评论
防治雾霾,移风易俗,人人有责
热度 2 黄安年 2014-1-30 09:35
防治雾霾, 移风易俗,人人有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1 月 30 日 发布 在我国当前条件下 , 防治雾霾,还得看老天爷眼色, 人定胜天仅仅是理想而已。不过人并非无所作为, 领导者需要规划防治雾霾措施 , 加强监控力度,媒体要形成防治任何造成雾霾源头人人叫停的舆论 , 而每个社会成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 对政府一套 , 对媒体一套,对自己另一套,口是而心非。放治雾霾没有休息日。 今夜是甲午马年的除夕夜 , 往常几乎通宵鞭炮齐放 , 搞得空气中的 PM2.5 陡增到 1000 以上 , 再说这种鞭炮往往伤人并引发火灾 , 为图一时欢乐和迷信驱邪陋习 , 无形中耗费大量钱财 , 增加负 GDP 和环境污染 , 於人、於己、於社会都弊多而利少。窃以为,我们倡导防治雾霾 移风易俗,需从我做起 , 从周边地区做起。究竟结果如何,且看今夜表现 !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2171 次阅读|4 个评论
移风易俗还要不要?
热度 2 黄安年 2013-2-16 10:04
移风易俗还要不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2 月 16 日 发布 以前,我们一直讲移风易俗,当时是广受欢迎的社会运动。因为旧的风俗、风气、习俗中有些确实并非我们提倡的 , 例如买淫、赌博、迷信、奢华墓地等等。 现在好像很少讲移风易俗了 , 铺天盖地宣扬的是非遗、民间习俗等等,问题是这个非遗或民间习俗是否那么值得宣扬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对于非遗和民间习俗需要厘清那些是应该提倡的 , 那些则是不适宜提倡的,那些则是要反对的。
26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厚养薄葬 移风易俗
热度 1 黄安年 2012-4-5 07:50
厚养薄葬 移风易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4 月5 日 发布 厚养薄葬是个移风易俗的观念问题,是个破除迷信的习俗问题。 和厚养薄葬相对的是薄养厚葬。死者在去世后他自己没有知觉,无论薄葬还是厚葬,对死者来说是毫无意义。你再怎么烧钱、烧房、烧车、烧 I Phone ,甚至烧“二奶小三” 等有何实际意义,这种寄托哀思与其说是为了死者,不如说是为了活着的亲人、友人,说得白一点 , 除了自己心理安慰以外,是做给别人看的。 对于死者重在生前厚养,这是关键的关键、重点的重点、核心的核心。我们这个未富先老的社会里 , 许多人还处在老年人贫困阶段,我们尤其要提倡厚养,善待老人、厚待老人,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对死者的葬礼摆排场、比奢华、论等级,不是一种好习俗,需要移风易俗,提倡厚养薄葬。 *********************** 北京官员回应“死不起” 称有便宜墓市民看不起 2012 年 04 月 04 日 07:59:39 来源: 京华时报 新华微博   “活在北京,葬在河北”成为近日谈论热点。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 姜晓刚 昨天回应,北京有便宜的墓地,但市民“不领情”,挑大小、挑风水。他认为,我国应当出台《殡葬法》规范殡葬行为,同时破除殡葬旧习。    “零百千万”不被接受   “现在很多人说北京死不起,不可能”,针对连日来“ 墓地 贵”“葬河北”的报道,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姜晓刚昨天表示,北京“豪华的死不起,经济的没问题”。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开展“零百千万”工程,即“零消费骨灰海撒、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万元骨灰安置”,可不被市民接受。   “有骨灰墙不上,免费撒海不去,一定要求多少平米,北京土地那么金贵,怎么可能?”姜晓刚说,“北京一年死 8 万人,政府如果保障每人的墓地都至少 1 平方米,不出几年,北京就成坟场了,这肯定不行。”   据介绍,殡葬空间已纳入 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在农村建设 150 个公益性公墓,为本村农民服务,另在长青园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安葬花费仅 2000 多元。   然而,长青园骨灰林基地的公益性骨灰墙目前大部分还空着。受传统观念影响,市民排斥“立体”墓,喜欢“又平又大”,宁可远赴河北购置。   “墓地存在只是权宜之计,殡葬一定要改革,但观念的转变,可能要好几代人。”姜晓刚说。    “ 小产权 ”墓屡禁不止   “小产权”墓的违规热销引发诸多问题。在北京,其量不在少数,尤以昌平为“重灾区”,因皇陵所在,被认为风水宝地。   姜晓刚提到,所谓“小产权墓”主要有两种,一是农村不对外经营的公益性公墓,经区县民政部门行政批准,旨在为本乡村服务;二是“什么都不是,找块地自己盖”,没有任何行政许可就进行公墓的建设和销售。   “这是违法行为”,姜晓刚说,这个问题早在 1989 年已发现,当时市里曾组织联合工作组调研、整治、查处,但多年来未减反增。   为何屡禁不止?他认为,一因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虽有处罚条款,但没细则,未说明处罚手段。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地方政府等监管不力。   针对门头沟、昌平等地一些非法墓地,也曾拆除、搬迁,但直接取缔难,因“中国人对迁坟很忌讳,即使经济上不罚款,情感上也受伤害”。且这些墓地多是农民、商人等联手而建,完全以营利为目的,一旦成气候,再处理很棘手,行政罚款难起作用。    劝百姓莫图便宜受骗   姜晓刚介绍,目前北京市仅有 33 家合法经营性墓地,除此之外对居民销售的,都是违法的。   他提醒市民,买墓前需问清,是否属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正式经营性公墓,并要求对方出示证件,也可拨打 96156 热线、登录市民政局网站查询。   “千万别上当受骗,图便宜去买,后果只能自负”,姜晓刚说,非法公墓一旦遇到国家搞行政规划、建设、开路建房等需搬迁,将不予赔偿,因购墓契约本就非法,状告无门,不受保护。   他还提到,像八宝山、万安、福田等公墓,旧墓地所占比例高,存在过期墓地未续租的现象,甚至欠钱 10 年,因缺乏法律规定,都不敢动,这也导致北京墓地紧张。   “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居然没有一部 殡葬法 ”,姜晓刚说,协会多年来呼吁国家殡葬立法,但法规迟迟没出来,法律不完善,也为殡葬规范带来不利。     ■提醒    午后高速路迎返程高峰   昨天的祭扫高峰时间来得比前天早,而今天祭扫人流量预计将达到最高峰,交管部门提醒市民尽量错峰祭扫,选择公共交通前往。另外,今天是小长假最后一天,午后各条高速路将迎来返程高峰。   昨天的假日交通特点非常明显,京藏高速从早 8 点开始出现车流集中情况,京承高速从 9 点起出京方向交通压力开始逐步增加,上午队尾排到四环入口附近,交管部门提醒今天前往昌平、回龙观地区的车辆遇堵车可从北五环的箭亭桥区,经过京新高速( G7 )、北清路到达京藏高速辛庄桥区。除了高速路外,昨天全天西北部地区的香山地区周边香山路卧佛寺路口、北五环香山出口车流量较大,主要由于前往香山公园、北京植物园车多影响。   今天假期进入最后一天,午后开始各条高速路将迎来返程高峰,其中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承高速都会迎来返京高峰,交管部门提醒市民尽量错峰出行,避开拥堵时段。记者商西 钱卫华 邓杭 周鑫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4/04/c_122925384.htm “活在北京,葬在河北”:公墓制度要改革 2012 年 04 月 03 日 09:41:31 来源: 新京报 新华微博   据新华社报道,由于北京 墓地 价格一再飙高,很多北京人开始去周边的河北等地购买墓地。北京东部通燕高速附近的潮白河,两岸各有一座陵园,分属河北和北京市管理。前者一个墓穴价格已经涨到 9000 元,而后者价格则为 3.6 万元。   “活在北京,葬在河北”,是网民对北京墓地价格过高的抱怨。或许这种抱怨并不客观,比如北京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的经营性公墓中,逾 20% 的价位在万元以下。不过,也应该看到,低价墓仍然是少数,大多数墓地仍然价格不菲。   有关方面应该听懂背后的民意诉求,既需要推出更多的公益性墓地,也应该从制度上明确城镇公墓的公益定位,让公墓真正姓“公”。   现在,受墓地价格畸高影响的主要是城镇居民。这有其 制度根源 。   民政部门 1992 年实施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 三产 业。”办法还规定,未经批准,公益性公墓不得对外经营殡仪业务,经营性公墓由民政部门下属的殡葬事业单位建立。   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现在确实有大量的公益性墓地,不过,绝大多数都在农村,而且,批准经营的公益性公墓对城里人也并不“优惠”。城镇公墓则是经营性的,属于“三产”。如果各地都“严格”按照文件执行,一些城市恐怕到处都是高价的商业墓了。   这样的 制度设计 不合理之处在于,一方面扭曲了城镇公墓的公益定位,另一方面又使行政部门实际上垄断了经营性公墓的市场供给。而建立在严格审批制度下的公墓经营,显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公墓价格不合理地上涨以及违规经营乱象频出。   根治目前墓地价格过高的乱象,有三种选择:   一是让城镇公墓回归公益定位,不以赢利为目的,严格进行政府定价,价格只包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等基本费用。   二是不改变城镇公墓经营性定位的前提下,打破公墓经营殡葬事业单位垄断,同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只要符合公墓建设标准,即应允许各种资本建设、经营各种公墓、陵园。   三是两种方案的中和,政府应让城镇公益性公墓为主,经营性公墓为辅,同时改革公墓管理审批制度,允许其他资本进入。这也是最切实可行的。   但是,无论哪种方案,都应该明确政府有责任为城镇居民提供公益性公墓,打破目前经营性公墓的垄断。   现在,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比如, 2009 年,北京建成了首个公益性公墓,位于东五环外、朝阳区黑庄户乡的长青园骨灰林。显然,这样的公益墓地需要更多。然而,仅有这些不够,有关方面更需要做的是,依据现实情势,对 20 年前制定的公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社论)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04/03/c_111733746.htm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3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