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交互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是一个女生,漂亮的女生...."
热度 3 zhuoqing 2017-3-7 19:52
今天早上课程开始之前,就注意到了屏幕上噼里啪啦就热闹了起来。原来班上的男生开始在利用图片和文字给自动化系的女生发送祝福: 祝小学妹们女生节快乐! 自56班女神快乐!各种玫瑰送给你们!! 谨代表某神秘组织祝全系女生节日快乐!给大家拜个早年! ........ 居然还有高年级的同学趁机发送祝贺,他们现在应该是研究生班级了。 【自12发来贺电】各位小学妹女生节快乐 要说实在人,还是自动化系的男生好。看到下面消息,可能所有班上的女生开始高兴起来。 卓老师,来点儿实惠的,姑娘们期末每人+2分吧! 如果这样做,是否会对男生不公平?通过现场大家表决,绝大多数男生都表示赞同。当然,也有一些死脑筋的男生(11个)。 本来想将这位为所有女生建言加分的男生名字公布出来,让他能够获得女同学们的青睐的目光。可以查了一下系统,居然发现,他的微信号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注册,无法查到他的名字和学号。哎,还是请他下次堂课能够按照@name的格式注册信息。 相比之下,我认为下面这位男生的留言更能打动女孩子的心。 “我愿意把我及格线以上的分数分给女生“ 不知道会有多少女生为此壮举哭的稀里哗啦的。即使是如此感人,为师也不愿将这位班上男同学的名字公开,就是害怕,期末的时候他如果考不及格,那些为他感动过得女生还得为他偿还分数。 0:29 Butterfly 来自TsinghuaZhuoQing 班上大部分同学喜欢引入微信完成课堂交互。但对于为师鼓励参与者的做法,还是有很多同学表示不满。 他们主要认为: “对于不太习惯平台的人不太公平” “卓老师这么早就说滋磁第二 会不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强行钦定……,太暴力了,独裁课堂,教务处也资辞嘛?” “你们只看到了民主的皮毛→_→ ” “这样钦定的感觉太严重了” “上课我没带手机”(你没带手机,你怎么发送上来的?) 课程上,学生除了听讲,还可以相互“同侪相教”。下面的一个例子是我这些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次结果,居然大多数同学给出了实验一样的答案。当然,这里面与也有一些随大流,瞎蒙的学生存在。按照他们的习惯,“选择最违反直觉的答案”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但当堂,还是有更愿意思考的同学站起来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表示赞赏)。 本来设想通过一个练习,让大家明白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多么大。让大家心里想一个0到100之间的数,发送上来进行统计,看谁能够选中位于数值分布2/3处的数字。结果,自动化系的同学中,大多数人居然选择了50左右的数。 这一点,让前面为女生请求加分的同学,大为不满。如下是他发送上来的想法。 “如果正态分布的话均值在50左右,那么2/3就是在33左右,所以选择33的人赢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如果大家都想到了这一点,都想到了33,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22,以此类推,结果应该是趋近于0,看你能想到第几层。” 这个同学究竟是谁,现在不知道。他居然没有进行正常注册。 课上,郑君里老师书上的几道课后习题,让自动化系的同学脑洞大开。对于1-22题,也有很多同学给出了细致的答案。但存在着电路图绘制不准确,内容表达欠周密等问题。 好了,都看到了这儿,就顺便将后面的两个问题回答了吧。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3239 次阅读|5 个评论
《计算神经科学前沿》的交互式审稿简介
热度 5 profjin 2015-7-24 00:47
最近投到《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的文章 Learning Structure of Sensory Inputs with Synaptic Plasticity Leads to Interference” 终于被录用了。虽然这个期刊算不上很好,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这篇文章对基于脉冲神经元(spiking neurons)的神经网络模型liquid state machine (LSM)作了深入仿真分析,获得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神经元轴突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能够帮助LSM学习输入信号(传感输入)中含有的结构信息。一般情况下在LSM这个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轴突可塑性之所以不能明显提高模式识别精度是由于不同模式结构之间的干涉使已经获得的输入结构信息又丢失了。 《计算神经科学前沿》是Frontiers开源系列期刊之一。它的审稿方式较为特殊(不清楚这个系列中其它期刊的审稿方式是否一样)-- 审稿人和作者之间采用一种交互式的方式进行问答。审稿人提出审稿意见后会通知作者,然后作者可以登录投稿系统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回复。这个过程可以进行多次。 个人觉得这种审稿方式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避免因为审稿人误解而被拒稿。 J. Chrol-Cannon, Y. Jin. Learning Structure of Sensory Inputs with Synaptic Plasticity Leads to Interference. Front. Comput. Neurosci . doi: 10.3389/fncom.2015.00103 摘要和全文见: 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ncom.2015.00103/abstract
660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我的学生是"专栏作者"
热度 1 jijiess 2012-4-30 20:23
作为一名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并培养出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学生呢?学生的一条 QQ 信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昨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按照惯例打开电脑,登上 QQ ,屏幕右下角跳出一个学生发来的消息,他非常兴奋的跟我讲:“ 我写的博文专栏被某汽车网站放到首页了,我太兴奋了 ”。 我认真读了该学生的博客专栏,该学生一共写了三篇博文,其中有两篇被置顶过,阅读量达到数万人,一篇博文描述了他去韩国期间,对韩国汽车现状的观察,分析了两国汽车产业的差异,对提出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担忧;另外一篇博文是对目前中国豪华汽车大幅降价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对该现象的一些独辟蹊径的观点。 通过两篇博文,可以看得出来: 一、 该学生对汽车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 ,能够对本专业的现象深入观察,只有养成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相关知识。 二、 该学生的思想是独特而活跃的 ,我和他就大学学习进行过深入交流,他的目标很明确,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考试高分,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很早就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规划,非常难得; 三、 该学生有非常不错的执行力 ,我见过太多空谈理想的同学,但是真正着手躯干的同学非常少,他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舞台上开始努力,更加难得。 这件事情在所有学生中并不太多,可能主要与该同学的基本素质和前期成长环境有关,与大学教育也许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这个学生的所做的事情,对我的课程和讲课方式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一、 大学教育的专业知识严重过时,尤其是目前日新月异的汽车专业知识,很多知识是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的内容,无法适应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虽然在课堂上已经穿插了很多先进理念和前沿知识,但是依然不够,我准备在课堂上 继续添加前沿汽车技术讲解,提高学生们对专业内容的兴趣及对知识的理解 ; 二、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当前汽车技术 ,目前,学生们了解汽车知识的途径已经非常畅通,不像我们当年只能找一些杂志来看,现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途径都能获得相关知识,应鼓励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了解相关知识,而且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三、 继续开展启发式教育 ,虽然作为高校教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通过摸索实践,我发现,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提问让学生紧跟课程思路,提出一些主观性比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是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并接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交互式教学方面继续努力。 尽管很多人不屑:不就是写了几篇专业性的博文,然后被网站置顶了嘛,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所教的班级里面,能够出现有思想、会思考、有干劲、会执行的学生,我真的为他们骄傲。 My students, I am proud of you!!!
个人分类: 科研|4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