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际交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荐文:文化研究权威约翰·哈特利教授对”中国特色“的思考
热度 1 renxiang 2015-7-24 09:41
澳大利亚文化研究权威,著名学者约翰 · 哈特利教授近日撰文,以中国时尚创意产业的国际化为话题,谈了对“中国特色”的一些文化思考,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ext Big (Export) Thing?“ http://blogs.nottingham.ac.uk/chinapolicyinstitute/2015/07/21/chinese-characteristics-the-next-big-export-thing/ 文章从哈特利教授新近从事的文化科学研究入手,介绍了文化的边界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和”他们的“文化之间的隔阂与融合。 文章接着探讨了”中国特色“与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尤其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导力量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实体,中国向世界传输着什么样的信息? (what ‘Chinese’ meanings might be)。 比较有意思的是,文章认为,中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官方答案,从基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输出到新近的”一路一带“,等等。 另一个答案,来自中国的创新企业和民间文化交流。 作者认为,后者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建立了一种对话式的文化沟通,更易于与国际文化融合。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121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巴西圣保罗大学Brennan教授来所讲学交流
热度 1 Mech 2015-4-20 21:00
2015年4月17日,应上海大学陈立群教授邀请,圣保罗大学机械系教授Michael J. Brennan 教授来校进行访问,并在力学所第806次Seminar上做了专题报告,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Systems with Cubic Stiffness Nonlinearity。报告中,Brennan教授针对振动控制和能量采集领域,尝试通过使用非线性、而不是消除非线性以改进机械系统设计。对这类系统需要预测动力学行为和评估测量的系统属性,以便对模型的更新、优化和对系统行为更深入地理解。报告内容新颖丰富,深入浅出。报告后,Brennan教授还与参加Seminar的师生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Michael J. Brennan教授在就任圣保罗大学机械系教授之前,曾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动力学研究主席,欧洲结构动力学学会主席。Brennan教授的学术兼职包括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IME)会士(Fellow),英国声学学会(IOA)会士(Fellow),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Fellow),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振动和声学杂志(JVA)副主编。他主要从事振动噪声的主动与被动控制,非线性振动,使用灵敏结构的振动和结构辐射噪声主动控制和自适应被动系统设计、旋转机械振动控制、多孔材料声学特性建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研究工作在振动工程界有较大国际影响。 此次来访,Michael J. Brennan 教授与陈立群教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我校振动相关方向的科研和教学水平。(陆泽琦) http://siamm.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6919ctl=Detailmid=30783Id=153353SkinSrc= Skins/yingyong1/yingyong1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39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英文版
zhangwb2010 2015-1-20 13:40
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1月8日新闻,《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英文版(《A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ume 1,2,3),)于2014年10月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分上、中、下三册,其中,下册包括水利技术、交通技术等6种技术,由2008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担的为领导同志讲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的讲稿整理、集结而成。这一系列讲座始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与“中国古代科技概况”的纵横开篇。对于“科学史上若干问题与李约瑟难题”作了些比较深入的讨论;其间贯以“天算农医”等知识体系,“四大发明”以及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各个技术领域。共计44讲。水利史著名专家周魁一教授主持撰写了其中的《水利技术》。 该书中文版主编为中科院院长路甬祥,2009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荣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并于同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   
个人分类: 学术随笔|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交流应成为当前对外人文交流的重点
wangql 2015-1-4 22:19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已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工作。 不过个人以为,对外交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经济交流,也就是商业交流。有买卖就有交流。这应该是最简单、最易行的一种交流; 2.科技交流,分为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学术交流由于商业性较少,政治性较少所以开展很容易。技术交流由于涉及到经济利益和其他核心利益,开展较难; 3.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由于涉及政治、理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开展深层交流是最难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了,对外的人文交流必然需要提升。但是由于我们与西方在政治理念上的不同,开展人文交流必然面临重重的阻碍。比如孔子学院在美国、加拿大就遇到阻力。 所以在目前对外人文交流中,应该首先启动科技人文交流,减少意识形态的阻力,当我国的科技品牌和正面形象在国外建立起来之后,更高端的人文交流自然就易于开展了。
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具备国际视野
cheverny 2014-3-17 20:10
近日,台湾《旺报》文章称,台湾社会 近年 越来越封闭保守,反映在民众对国际事务漠不关心,国际新闻成了收视毒药。更令人忧心的是,碰上外在环境的巨变,多数人除了埋怨,怪当局对不起年轻人,也找不到因应之道;早年台商“一只皮箱走天下”的拓荒者精神,已荡然无存。这种现象又以年轻世代为主。欠缺国际观,令他们缺乏危机感。这种“自大”与“自卑”杂陈的矛盾心境,是台湾多年来开放步伐进退维谷的根本因素。 想起导师也曾经说过,科研人员要具备国际视野,不仅仅是多阅读英文文献,积极争取出国交流机会,同时也要打开心胸,用更宏观态度看世界。通过多方面接触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广泛获取各类国际资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才能拥有广阔眼界,在国际竞合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与角色。 这几天接连发生几件大事,不论是马航飞机失联还是乌克兰政局动荡,都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各路媒体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其实还具有自己的态度,正所谓“不说假话,但真话也不全说”。于是,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才能对事件本身有全面的认识。 好在互联网是个巨大的文化熔炉和信息聚集区,克服了地理阻隔,让我们能够用较低的成本了解这个世界。 与时俱进, 趣满网 也精选了部分优质 国际网站 ,与大家分享。 趣满网 是为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创建的网址导航,收录的网站经过认真筛选,并配有介绍和使用体验,让您有机会接触更多优秀的网站,丰富科研生活。
个人分类: 科研路|4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热度 6 张海霞 2013-11-9 09:11
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回来的飞机上电影频道在播放《中国合伙人》,不禁又看了一遍,这个以新东方和俞敏洪等人为原型故事讲得非常好,里面的很多经典情节和台词都让人难忘,尤其喜欢成东青/孟晓骏/汪洋三人到美国打官司的这一段,如何让成东青这个“ soft shell turtle ”(土鳖)突破自己的小农意识最终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的过程,其实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有多少人都是这样从一个“害怕改变和挑战”的“保守村长”最终被逼得有勇气站到世界的面前的,这个过程很艰难、很纠结,这个过程也很伤人、很痛苦,可是,你必须走这一步,这就是成长!电影在“如果皱纹终将爬上额头,我们努力不让它刻在心上”的旁白中结束,我禁不住掩面而泣,是呀,这些年我自己在学术界成长的过程,那感受和成东青 / 孟晓骏等人是多么地相像和刻骨铭心! 中国的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也遇到了很好的时机,让大家能够走到世界的舞台,可是这个舞台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show ,你想成为主角是一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因为原来在舞台上唱主角的各界人士要接纳你需要过程,更需要你自己具备这样的素质和心胸,这种竞争是看不见硝烟的,可是你必须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和懂得世界的规矩,否则你只能做为跑龙套甚至是小丑的角色,不论是哪个领域在国际学术界都是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无论是论文还是其他成果,无论是用英文还是中文,你要能够拿得出让世界认可你的“硬通货”,才能有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而这一点上,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经常看到很多人拿着教授的名片却说不出自己做了什么,还有不少拿自己在国内的资源或者行政职务说事儿,还有不少大牌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放鸽子”(有时候甚至是特邀报告),有些人甚至为了争做个国际会议主席不惜采用“发攻击邮件”“互相诋毁”等不良手段,这不仅不能在国际学术界赢得真正的尊重的,还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让中国学人在外面丧失声誉。这个面子丢掉很容易,捡起来却是需要很多人甚至是几茬人的努力!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是悄悄叹息,很害怕影响年轻的学生,暗自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去符合国际学术界的规范,做好自己的学问、做好自己的报告、积极提问和交流,更好地展现青年人的进步面貌,也希望这样的努力能够在国际同行减少一些误解、非议和质疑:“我们在改变,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在成长”。这真的让人很内伤,这就像一把把尖利的刻刀把皱纹刻在了心上!做为一个小土鳖(这个翻译真的很贴切: soft shell turtle ),回到酒店后常常把自己灌醉,默默落泪,难道我们真的只能做“村干部”“土豪金”吗?难道我们的学术界真的就不能更好一点儿吗?我们这些在国内做科研的同志们难道就不能多想一些除了“名利”之外的更根本的“学术问题”吗?难道就不能多谈谈自己在做研究什么问题而不是自己占有了多少资源吗?难道我们介绍学者的时候就不能不先介绍“头衔”而是介绍自己拿得出手的代表性工作吗?难道我们的土鳖就不能像成东青那样有勇气突破自己的“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而开始放眼世界吗?难道我们的海归就不能像孟晓骏那样百折不回地坚守自己的梦想吗?我希望有这么一天中国学术界的成东青(土鳖)和孟晓骏(海龟)能像电影里一样“放下小我”用世界认可的方式和语言和实力去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用成东青的话说:我们去攻陷美国!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7488 次阅读|6 个评论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2013的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
热度 4 Helmholtz 2013-6-13 14:18
前两天刚从一位未谋面的中科院博士那里得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自2013年起,启动了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文件内容见附件: 全国博士后会关于国际博士后交流计划的通知.pdf 在这份2013年博管办的35号文件中,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将向100名精心挑选的优秀博士后提供出国进修深造两年的 第一年30万人民币资助 。这30万人民币涵盖生活费、住房补贴、交通费以及医疗保险。而外方单位或导师则需承诺提供第二年的博士后相关资助。 这份资助相当于每月3125欧元的免税收入,远远高于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博士后每月1300欧元的待遇,应该是比较体面,也会比较有吸引力。 这个项目的主要缺点,在于申请的时间窗口太过狭窄,自5月20日至6月15日,而且需要外方导师出具第二年博士后经费的承诺。毕竟外方的博士后资助若非有明确的双边协议,其实是很难按中方的主观愿意一次到位的。(我估计今年的成功率只有30%左右,除非继续开放第二次申请窗口。) 鉴于博士后在海外是一份合同的科研工作,要签署正式的工作合同,若非外方导师充分了解中国的年青科研人员,而且又是自己掌握着充足的课题经费,中方主管单位的愿望基本上是一厢情愿。而且外方导师个人行为出具愿意资助该博士后第二年的费用,是否具有法律意义,也未为可知。 其实,早在一年前,我们亥姆霍兹联合会体系的DESY汉堡同步辐射光源就启动了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协议沟通。当时,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有意以30万人民币的投入,换取跟DESY等国外合作伙伴的双边合作协议。但因为当时就双边协议的洽谈、包括项目的操作执行被委托给中科院教育与人力资源局,而且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希望中科院另行筹措中方经费的半数即15万投入每位博士后,再加上选派人员的问题、博士后所在单位的兴趣与责任义务以及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知识产权所属,使得三方协议迟迟不能完成。在当时经过了多轮讨论的中德协议中,德方所承诺的是提供配套的每月1000欧元外加一份健康保险:合计下来,即相当于每月免税的博士后收入2557欧元外加医疗保险。即令这样,这对申请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相比之下,更著名的洪堡奖学金也只是2300欧元,而德国DAAD新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署的博士后项目,其待遇是中方提供往返机票与每月1300欧元,外方提供700欧元并一份健康保险 )。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是中国博士后工作站的主管机构,该部门现在打开思路,启动每年选派优秀博士后出国工作两年的计划,这开辟了在国家教育部下面的留学基金委以外的中国博士后的出国渠道。而且相比之下,博士后管委会的项目待遇优厚,这是极其值得赞叹的进步。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如亥姆霍兹联合会这样的国外科研跟中国的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以及博士后管委会签署细化的双边合作协议,使这样的好项目可以平衡落地。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12284 次阅读|9 个评论
从国际交流和人才回流看环保的重要性
chemicalbond 2013-3-3 07:01
经常听到老外们询问一年之内哪个季节北京的空气质量会好点,以便他们来访问或者游玩的时候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更多的海外华人们,他们至今未归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国内的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保护,说它怎么重要都不过分。它不仅关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健康,也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才引进。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课题组空化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jibin08thu 2013-2-1 11:09
2013年1月吴玉林教授访问美国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rinceton Universit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等7所大学,与Katz、Arndt、Brennen等知名空化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应邀在JHU、PU做“Cavitation evolution and excited pressure fluctuation around hydrofoils and marine propellers by CFD analysis”的学术报告。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ttp://www.jhu.edu/~ceafm/weekly-seminar/Spring13/Wu-Yulin.html Princeton University: http://www.princeton.edu/engineering/events/viewevent.xml?id=1122 北京理工大学 http://www.bitliuti.net/a/shiyanshihuodong/xueshuhuodong/2013/0418/4155.html 江苏大学 http://ltzx.ujs.edu.cn/pub/cms/zxxw/576.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放存取出版国际交流微论坛成功举办-Successful OA Mini-Forum
热度 1 wangyk 2012-11-20 12:38
开放存取出版国际交流微论坛成功举办-Successful OA Mini-Forum
王 应 宽 November 20, 2012 Beijing, China 开放存取出版国际交流微论坛成功举办 International Mini-Forum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Came off 接受励德爱思唯尔集团中国区政府事务总监张玉国先生委托后,经过一周余暇时间的沟通筹备,由王应宽博士组织的开放存取出版国际交流微论坛终于如期于 11 月 6 日(周二)下午 2 : 00-6 : 00 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地点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十楼会议室。前来参会的代表包括爱思唯尔的 5 位领导和专员( Alicia Wise, Monique Lamine, 张玉国,于晴,谢晓琳)和事前联系邀请的各期刊的代表,还有几位“慕名前来”的“不速之客”,总计 20 余人参加了此次微论坛(照合影时少了些是因为几位要“接娃”或家里“领导”召唤提前离开了)。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派他的博士前来参会,主办单位的同事也参加了会议。最令人感动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期刊出版中心 《药物分析学报》(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编辑部负责人 邱芬在期刊中心主任赵大良主编鼓励下不远千里来京参加此次论坛。她早上乘机来开会,下午六点又乘机返回了西安,都没有机会参加晚宴,我作为主办者和东道主,既没能安排机场接送,也没有安排食宿,深感歉疚。此外,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档期”冲突,此前受邀的 2 位重量级论坛嘉宾《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任胜利博士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博士未能出席。 论坛语言为英语。主持人王应宽博士简单寒暄几句算是开场白,除了热烈欢迎各位专家来参加此次论坛,还简要说明了在论坛前加一个“微”字的用意——为当下时髦词,“微博”、“微波”、“微软”、“微评”、“微藻”、“微米”、“微观”、“微生物”,英文 Mini 也颇受欢迎,翻译也很给力“迷你”,如 Miniskirt, 迷你裙,女的爱穿,男的爱看!希望此次小规模的“迷你”论坛让大家有所收获!开场白寒暄之后介绍来宾,然后是领导致辞。张总首先代表爱思唯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主办单位领导致辞。因为老大要参加十八大,碰巧我的主管院领导崔明副院长在,就赶紧请他出席。中午十二点才告知他,下午 2 点就开会。由于他对开放存取不熟悉,只好临时给他拟定个发言提纲。他说的也很在理,你帮我拟个发言稿,提前熟悉内容也有利于你的现场翻译。我只好利用中午别人打盹儿或打牌的空余时间拼凑了发言稿。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言归论坛主题,接下来的程序就是开放存取出版内容的报告和研讨。首先请励德爱思唯尔集团负责全球开放存取事务的总监 Alicia Wise 博士作报告。她的报告材料虽然不长,但她讲了不少内容,信息量丰富,包括全球开放存取的发展情况,英国和欧盟支持开放存取的项目,爱思唯尔的访问策略,近几年作者付费论文比例的变化等。后来,爱思唯尔事业发展部负责人 Monique Lamine ( Business Developer, Innov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Science Technology, Elsevier )介绍了爱思唯尔在期刊合作方面的新项目 PH Program ,如何利用爱思唯尔的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帮助本地期刊成为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为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该项目已经有 53 种合作期刊,包括 14 种来自中国的期刊。张玉国先生担任翻译,他的精彩总结和诠释帮助大家很好的理解报告的内容。 王应宽博士的报告相对较长,原本只介绍中国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情况,由于来宾对开放仓储的情况也很感兴趣,于是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报告主要介绍了开放存取运动在中国的缘起、开放仓储发展概况、开放存取期刊发展概况、创建型 OA 期刊 IJABE 的特点与进展,最后介绍了对中国开放存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作物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程维红编审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发展情况,报告主要结合她主持中国科协期刊数字网络平台项目的成果和基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收录的近 2000 种科技核心期刊的调查研究结果。程主任非常认真细致,报告材料准备的非常完备漂亮,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最后,《农业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魏秀菊编审介绍了农业工程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和网络版实行开放存取后期刊取得的成效,特别是文献检索指标的提升明显。 报告结束后,大家提问,进行开放式讨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会议延长到 6 点,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不舍离去。最后主持人王博士宣布这一阶段的论坛结束,移师永安宾馆,晚餐时继续交流。晚餐以清淡为主,但各种菜肴对外宾都很新奇。外宾尝试了使用东方魔棍“筷子”,还品尝了北京的二锅头。 此次微论坛,规模虽小,但层次高,小中见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外宾们通过参加此次论坛,与中国从事开放存取出版的专家交流座谈,了解了中国开放存取出版的发展情况。中方专家也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国外开放存取出版的趋势和爱思唯尔的开放存取策略。同时,王博士主持承担的开放存取出版研究的院自选课题组成员也通过此次交流,了解更多信息,有利于深入开展后续的研究。 论坛后信息反馈: Dear Prof. Yingkuan Wang, It's been quite hectic the last week. It was great to meet you and listen to the presentations. I hope we will have many more collaborations in the future.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hospitality. Best regards, Monique Dear Yingkuan,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for the successful mini-forum on open access on November 6 th , and to you and your colleagues for the kind hospitality and lovely dinner. This was an extremely welcome opportunity for u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views about open access in China, and I look forward to collaborating with you in future. With very kind wishes, Alicia Dr Alicia Wise Director of Universal Access Elsevier I The Boulevard I Langford Lane I Kidlington I Oxford I OX5 1GB Dr. Wang chaired the Opening of OA Mini-Forum View of the successful OA Mini-Forum Group photo of most attendees of the OA Mini-Forum Group photo at CAAE Good time at dinner Try chopsticks to pick up food Cheer for success!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5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Neil McLaughlin博士来院访问交流
热度 1 wangyk 2012-11-17 15:07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Neil McLaughlin博士来院访问交流
王 应 宽 November 17, 2012 Beijing, China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 Neil McLaughlin 博士访问我院 应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应宽博士的邀请,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 Neil McLaughlin 博士和助手 Stephen Burtt 工程师于 2012 年 9 月 26 日结束对中科院的工作交流后顺道访问我院。 Neil McLaughlin 博士是加拿大东部谷物与油料作物研究中心农业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教育部和加拿大农业部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加方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和保护性耕作方面的研究。 McLaughlin 博士还是我院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 JABE ) Power Machinery System (动力和机械系统, PMS )的栏目主编。 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 IJABE 执行主编王应宽博士在十楼会议室会见了来访客人并邀请 McLaughlin 博士给我院青年职工、新进博士后人员做了题为“加拿大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的报告。 McLaughlin 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农业工程以及保护性耕作在加拿大的发展,大家就该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王博士与 McLaughlin 博士还就 IJABE 审稿、投稿等工作交换了意见。此次会谈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并为日后继续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与来访的加拿大专家合影 报告交流 报告交流 交流现场 王博士做东欢迎加拿大专家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52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赴西班牙参加2012农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并访问意大利归来
wangyk 2012-11-17 13:30
赴西班牙参加2012农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并访问意大利归来
王 应 宽 November 17, 2012 Beijing, China 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赴西班牙参加 2012 农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并访问意大利归来 7 月 6-14 日,受国际农业工程学会和西班牙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的邀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我院院长朱明研究员率领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 13 人)赴西班牙瓦伦西亚参加了 2012 农业工程国际研讨会 ( CIGR-AgEng2012 ) 。此次团组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和 IJABE 编辑部具体组织,王应宽博士负责策划组织并担任代表团领队。大会开始之前,朱明院长作为国际农业工程学会能源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还参加了 CIGR 第 4 分会的理事会会议,王应宽博士陪同参会并担任翻译。会议期间,朱明院长不辞辛劳挤时间去西班牙北部的毕尔巴鄂 (Bilibao ,西班牙民族分裂恐怖组织“埃塔”总部所在地 ) 考察了西班牙设施农业和生物质能源发展情况。当时正值奔牛节,因为奔牛占道还被迫取消了一个参观点。会议结束后,朱明院长一行顺访意大利罗马,访问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驻粮农组织代表处,他还单独参观了意大利葡萄酒和橄榄油生产企业。 此次学术盛会由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 CIGR )、欧洲农业工程师学会 (EurAgEng) 和西班牙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 (SeAgIng) 联合主办,于 2012 年 7 月 8-12 日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 71 个国家的 1100 多名农业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提交论文 1500 多篇,其中 715 篇论文在 14 个分会场口头报告交流, 818 篇论文以墙报形式展示交流。 会议主题涵盖农业工程各主要领域,包括食品加工和农村建设方面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最新工程措施,以提升人类的福利和社会效益。大会还关注采用现代工程理念的农业与林业生产新方法、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保护,需要采用更健康的生产系统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会议旨在为学术界(学者)、产业界(实业者)、生产者、制造者和服务提供者提供一个研讨整合农业与工程以提高生活品质和寿命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的国际交流平台。 该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是国际农业工程界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此次大会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大会既定的议程,大会期间,还同期召开了 6 个专题学术会议: 1 )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会工作会议; 2 )国际园艺学会召开的“计算流体力学 CFD 在农业建筑中应用”的研讨会; 3 )第四届计算机图像分析在农业应用国际论坛; 4 )第 15 届跨地区环境与水研讨会( CIGR Section I, 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第一分会——水土工程); 5 )越野装备的自动化技术研讨会 (ATOE) ; 6 )第 9 届国际畜禽环境研讨会( ASABE ILES IX ) 代表团此次赴西班牙参加国际农业工程学术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 1 )朱明和王应宽作为 CIGR 理事,将应邀参加 CIGR 理事会工作会议,研究学会的重要议题和下一步工作,报告中国主办 2014 年 CIGR 世界大会的筹备情况等; 2 )学习考察西班牙的会议主办经验,联系邀请世界各国专家来中国参会,为办好 2014 年 CIGR 世界大会做准备; 3 )代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加强与国际农业工程学会、欧洲农业工程学会等的交流与合作; 4 )通过参会,学习了解国际农业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中国农业工程界的成就; 5 )乘此次会议之便,就近赴意大利罗马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代表团紧紧围绕以上主要出访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参加会议和与他国际同行交流,学习西班牙主办国际会议的经验,为把 2014 年的会议办得更好更成功提供参照;学习了解国际农业工程的前沿领域和先进技术,洋为中用,为发展中国现代农业工程提供思路和借鉴;加强了与相关国际农业工程学术团体的联系,为促成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因为行程的安排,代表团乘意大利航空公司班机从北京出发直飞罗马。俺领着团员们从罗马入境后,转机飞到巴塞罗那,重温了一把中国奥运健儿在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精彩与辉煌后,代表团乘车沿着地中海岸南下抵达会议举办地瓦伦西亚。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位于西班牙最南端, 被誉为 “ 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 ” 。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的余暇,也到地中海游泳,不少欧洲游人到此度假,时不时还能见到裸泳的欧洲女郎和西班牙女郎。俺的团员们也很高兴,在海边游泳戏水,其中一位因为高兴,哈哈一乐,假牙掉到地中海里了,我们潜水摸了半天也没找到——我猜想,估计某条海鱼牙口不好给自己装上了! 会议结束后,我们从瓦伦西亚返回罗马,访问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驻粮农组织代表处。完成公务之后,参观了国中之国梵蒂冈和古罗马斗兽场。然后从罗马乘意航班机回国,完成此次赴欧洲参会访问之旅。关于此次欧洲之旅的游记和感悟等有时间再另文分享。 中国CSAE代表团受到CIGR主席的欢迎并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会场合影 代表团团长朱明、领队王应宽与CIGR主席Fedro教授和前任主席Bill Stout合影 欢迎酒宴--品尝地道的西班牙美食 中国CSAE代表团在巴塞罗那考察留影 中国CSAE代表团访问中国驻FAO代表处留影 会议期间王应宽与参会代表们留影 王博士参加大会晚宴 王应宽与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Hermann Auerhammer教授 王应宽与CIGR主席、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Da-Wen Sun教授 王应宽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张勤教授 朱明、王应宽与FAO官员Xiangjun Yao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本刊编委王应宽博士在国际交流方面荣获3项国际奖
wangyk 2012-11-16 02:29
[转载]本刊编委王应宽博士在国际交流方面荣获3项国际奖
王应宽 November 16, 2012 Beijing, China 本刊编委王应宽博士因在国际交流方面突出成绩 荣获 3 项国际奖 2012 年 7 月 28 日— 8 月 6 日,本刊编委王应宽博士率领由 30 人组成的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赴美国德州达拉斯参加了 2012 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国际学术年会 (2012 ASAB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作特邀报告并获奖。 ASABE 创建于 1907 年,目前有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 9000 多名会员。 ASABE 国际学术年会是国际农业工程领域最重要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每年都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数千名代表参加该盛会。 因为王博士近年在促进中美农业工程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王应宽此次率团赴美参会,除了作特邀报告外,还在每年例行的 ASABE 国际学术年会期间隆重举行该年度最重要的表彰颁奖宴会( AWARDS LUNCHEON )上,获得了 2 个国际奖项: 2012 Presidential Distinguished Service Citations (2012 ASABE 主席提名杰出贡献奖) , ASABE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ward (ASABE 杰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奖)。王博士也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一位上台领奖的中国人。主席提名贡献奖每年颁给个人以表彰其为学会提供的卓越服务和做出的杰出贡献。在 2012 年度国际会议上, ASABE 学会主席 Sonia M Maassel Jacobsen 在主席提名贡献奖中,对获奖者王应宽的获奖词为 : 为感谢他在邀请 ASABE 领导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011 重庆学术会议和欢迎会谈期间的杰出成绩和热情接待,以及目前在代表中美农业工程学会促进中美合作交流中发挥的亲善大使作用。在同期举行的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AOCABFE) 的年会与颁奖宴会上,王应宽博士因为连续担任 AOCABFE 执委并做出杰出成绩而被授予“ AOCABFE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to Executive Board 2010-2012 ”( AOCABFE 杰出服务奖)。王博士 2011 年在 AOCABFE 成立十周年庆典上获得“杰出服务奖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的首位获奖者。此外, 2010 年,王博士还获得由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南昆士兰大学联合授予的“杰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奖”。 王应宽博士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国际农业工程学术界。他自 2008 年创办 OA 期刊 IJABE 和 2009 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以来,与国际农业工程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先后在美国、日本合作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6 次,组团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6 次,累计组织中国学者 400 多人次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交流,促进了人员互访、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他曾任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会刊 CIGR Journal 主编( 2010-2011 );亚洲农业工程学会 (AAAE) 会刊《国际农业工程学报》 (IAEJ) 执行主编( 2010-2011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 CIGR )执委( 2010-2011 )。目前担任与国际交流有关的兼职有:《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 (IJABE) 执行主编( 2008 —),亚洲农业工程学会( AAAE )执委( 2010- ),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AOCABFE) 执委兼中国区负责人( 2010 —),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 (ASABE) 会员 (2012 — ) 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1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本刊讯) Dr. Wang Yingkuan is receiving the 2012 ASABE PresidentialCitation Award Dr.Wang, only one Chinese to obtain the award during ASABE 2012 The Award to Dr. Wang Yingkuan--A piece of wood ASABE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ward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刊登的消息(2012年第5期)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2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日凌晨参加国际开放存取周UCLA活动
热度 2 wangyk 2012-10-26 11:01
明日凌晨参加国际开放存取周UCLA活动
王应宽 October 26, 2012 Beijing, China 应邀参加2013国际开放存取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活动 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Richard C. Rudolph East Asia Library, UCLA) 陈肃老师邀请,参加她在UCLA图书馆策划的国际开放存取周活动。不过这次就不用亲自去洛城,就在家里通过“万能”的网络参会交流了。5月份刚从那里回来,估计现在又去也没有多少新意——毕竟那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尽管看起来像大农村),该建设的早都建好了,不像中国发展中国家,到处在建设,天天有变化!言归正传,活动信息如下。 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Week at UCLA October 22-26, 2012 本人这周刚参加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主办的中国开放存取周活动,聆听了中外专家奉献的好多精彩报告,并与专家们进行了很好的交流。然后就急急忙忙准备我的报告,准备明早两点通过远程网络视频会议(采用Blackboard Collaborate系统) 给加州大学的同行们介绍中国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的发展情况。欢迎大家参与,凡事“贵在参合”嘛! Dear Dr. Wang, Prof. Donovan and Dr. Seo, Please click the link http://bit.ly/POz3xk to join the session on Friday (10/26) at 11:00am (Pacific time) for the panel discussion. The session will open at 10:00am, if you wish to join early to adjust, please do so. Los Angeles: 11am (Friday 10/26) Beijing: 2:00am (Saturday 10/27) Columbus, Ohio: 2:00pm (Friday 10/26) Seoul: 3:00am (Saturday 10/27) The presentation will proceed in the order like this: 1). Dr. Wang for China, 2). Prof. Maureen for Japan and 3). Dr. Seo for Korea, as the field of East Asian Libraries calls C.J.K. after a brief opening. Before your presentation, you will be introduced to audience by one of us. Heather will be a moderator for Q A session and will close the session. She will take questions from the chat window and ask the questions to you at the end when you three all completed the presentations. We leave 20-30 minutes for Q A, as your well prepared presentations may generate great interests. Your power point presentations will be uploaded at 10:00am tomorrow. We very much look forward to having the discussion. Thanks. Su Chen, Head of the Richard C. Rudolph East Asia Library, UCLA Heather Briston, Head of Public Services, the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s, UCLA Diane Gurma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Licensing Librarian, UCLA Jonathan Wilson,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Support Coordinator, UCLA Poster of International OA Week at UCLA Wang Yingkuan's PPT1 for OA Week-UCLA Wang Yingkuan's PPT2 for OA Week-UCLA Wang Yingkuan's PPT3 for OA Week-UCLA Won some international awards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40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参加AAAS年会散记”有感
热度 1 yolandahongmei 2012-2-23 14:52
读“参加AAAS年会散记”有感
我登陆科学网是没有规律的,有时候是天天浏览一下,有时候可能一两个星期才会上来一次,所以有时候不免会错过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有个人独到见解及经历的文章是我的最爱。今天是在出差近两周后回到办公室,登陆科学网很碰巧的看到方唯硕老师的头条博文“参加AAAS年会散记”。感觉写的很不错,读完后我自身有两点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就科学学科而言,目前国际上有哪些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国际会议?中国能否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说来惭愧,在读本博文的时候我都不知道AAAS年议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通过查阅才知道 AAAS ( 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 )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简称, 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 并是 著名杂志Science的主办出版单位。 它的年会一般来说每年举办一次,但特殊情况下可能举办两到三次。 我是化学专业出身,所以清楚对于学化学的人来说,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是美国化学会举办的一年两次的 ACS年会。 可惜我没有过此种经历,不然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但据我朋友讲,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一些只耳闻过的大牛。 对于物理,医学等其他学科说,我想应该也有属于自身的国际年会吧? 尽管我不清楚,个人猜测也应该是由美国引领的。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政府对于鼓励大家参加学术交流,承办国际会议等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呢?我想是没有的,不然就不会在去年出台《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242.htm 但是否这就说明中国的国际会议已经足具排场,真到了应该严格限制的地步了?我觉得刚好相反,中国目前来说能够真正达到国际水准的国际会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就化学学科而言,中国化学会举办的两年一次的年会已经是极具规模,但其跟国际化会议的差距还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在中国 召开的少数有一定国际水准的会议,很多都是国外的品牌来中国举办。 第二:中国是否应该设立一些科研基金吸引国际人士来华访问交流? 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我们的科研水平要走上国际大舞台非常重要的一步。中国现在不缺走出去的机会(就化学而言,去国外读博士,进行博后深造的非常多),要形成真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氛围,更为关键的一步是我们要把人请进来,让人家了解你认识你。而且大家都清楚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多,但都集中在北上广,而所谓的国际交流也是集中在这些城市。 如何给中西部的城市或者说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机会,应该是我们的政府在设立这些基金时也应该考虑的。不止一个英国同事问过我(他们大多数只到过北上广):“你们这些地方都非常的好,非常的现代化国际化,为什么你们还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呢?” 从他们的提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当然也包括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机会了。如果能够通过设立这些基金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年前,我们和中国药学会谈合作的时候,我也听到他们说中国目前设立了 很多这种科研基金,目前我们希望能够收集到这些信息,将其 在 RSC 的期刊杂志上刊登出来以此吸引更多的国际专家学者来华。 以下是方老师博文的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934do=blogid=540083 此照片是我们2011年四月在大连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注册人数为250左右,国际嘉宾约为一半,其中韩国代表约为三分之一,欧美的比较少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台杂记】反思大陆高校师资的不足
热度 2 yuncai 2011-12-10 21:32
来台开会,几天下来,发现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一些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大陆高校参差不齐,有些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与世界同步的比较早。我这里的高校,不含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内一流”高校。 我们最明显的差距在国际化,在于交流。日本的一位同行问我:你经常参加的国际会议有哪些?让我无言以对。我实际上是今年才开始到国外参加会议的。 可以预料,未来几年: 1)高校越来越会选择给做过博士后的博士提供工作岗位。应届博士毕业生在高校找工作会越来越难。这样就要求在高校已经工作的博士,尽快完成博士后(现阶段最好的办法是去国外进修一段时间)的经历。 2)一些早些年本科、硕士研究生留校的教师会主动或被动地寻求转岗,为更优秀的青年才俊空出位置。 3)一些教授会越来越失落,因为他们逐渐失去竞争力。未来评价一个教授做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际同行有多少了解你的工作?有多少知道你?可惜的是,我们一些教授,连国内同行他都不熟悉,别人也肯定不认识他,更别替国外同行了。 结论:我发现无论教学还是科研,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也更为我的许多同事担忧。
个人分类: 游记|3874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此不丢登机牌
热度 6 Nancyback 2011-4-21 23:08
近日因时令小疾客居江南。 上周五,上世纪 70-90 年代国际反应工程领域的风云人物,在比利时 Gent 大学卸任教授后移师美国,现已 81 岁高龄,任美国 Texas AM 大学研究教授的 Gilbert Froment 先生访问北京。上世纪 90 年代他在 Gent 工作的最后几年曾指导过的中国杰出科学家,中科合成油公司总裁李永旺先生在怀柔组织一个化学反应工程研讨会,以颂扬 Froment 先生的学术贡献,交流研究体会。承蒙邀请,另外也已有两年没见 Froment 先生,虽有不便,但很想再见老先生大师风范,也只好飞北京参加。永旺我们和其他多位同行一起,再次聆听了 Froment 先生的教诲,并向 Gilbert 汇报了各自对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理论的感悟。 会议茶歇,负责组织的秘书说,李先生能否把飞机票给我们,好给您报销。不经意间,把登机牌也拿了出来。当然,合成油公司不需要登机牌报销。这登机牌和机票放一起收藏,却是近日养成的一个下意识动作。 这个登机牌,这几个月却着实给我们课题组师生找了很多麻烦。 故事要回顾到 2011 年初,在 1-2 两个月,陆续有 5 位欧美教授来我们系讲学。两位华人教授是顺访。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的 Wolfgang Harbich 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 Johannes Schwank 教授和荷兰 Eindhoven 大学的 J. W. Niemantsverdriet 教授先后来讲学,都是我为主邀请的。由于是较系统的授课,而且是专程来访,关于他们三位的访问讲学,事先经请示有关领导,获得口头批准,由我们邀请方承担各种旅费和在天津的生活费用。 没想到的是,客人来的前后,正好赶上年底年初,财务处上班不正规,没有能够及时给客人们报销原来承诺的费用。春节过后,就委托组内兼职公益的谢丽丽同学为三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尊贵的客座教授们去报销。 记得在 3 月 8 日启程赴美国参加 AIChE 和 ACS 春季年会和其它学术活动之前,问起来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给各位先生们报帐,丽丽说,已经算好了,也去过几趟财务处了,但财务处会计说,需要客人的登机牌,才能报销机票,我说,以前没要过登机牌啊,你能否解释一下,一般坐飞机不会保存登机牌的,因为登机牌不写明机票金额,也不是凭证。记得临出发,丽丽过来,小心翼翼的说,李老师,要不咱找客人要一下登机牌,不然就得挂失登机牌。我说,你可以试试,不过,客人一般不会存登机牌的,要是要不来,又一定要,就挂失吧。 4 月 2 号从美国回来,因为对天津花粉的畏惧, 3 号就匆匆听学生们的工作汇报。中午停下来,丽丽说能否汇报一下报帐的事;我说好啊,丽丽说,帐还是报不了,需要登机牌,他们果然都没有留;我说,你还没有挂失啊;丽丽说,不给挂失,需要支付证明;我说,机票不是支付证明吗?丽丽说,美国教授的机票可以,另外欧洲两位教授的,是网上订票的行程单;我说,在国外网上订票,只能拿到这种机票,应该等同于机票;丽丽激动起来,说财务处不认,又不是我不给报;我说你给会计解释清楚啊,要登机牌,证明什麽呢,机票上航班号和登机时间,机票价钱都有,登机牌不就是只能证明人来过了吗?那你拿一个在天大讲课的照片,或者和院领导,校领导的合影,不就是一样的效果吗?丽丽实在忍不住了,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不是我不解释,人家不认,我有什麽办法?待丽丽稍微平静一些,我问,那机票不行,要什麽支付证明呢?会计说,要信用卡公司转账的证明复印件;我说,这个坚决不能找客人要,这在欧洲,是个人隐私信息。最后我说,那等上班,我去给会计解释吧。 正好当晚散步,遇到财务处古处长,说到学生报帐的事,解释了电子机票的等价性和不便要客人的信用卡信息的事。处长说,你明天让学生找我,我帮助跟会计商量一个方案。 第二天,丽丽找到处长,和会计讨论了面临的困难,处长说,确实最近有规定,外宾访问要凭机票和登机牌一起报销机票。不过,商量出来一个不要客人信用卡信息的方案。是找客人复印护照上进出境中国的边境签章。 丽丽果然要来了客人们的护照进出境签注页,两周前电话告诉我,登机牌可以挂失了。 几乎同时,收到了学院办公室发的通知,重申外宾访问报销需要登机牌。 丽丽昨天网上说,这些帐还没有报完。 感觉有必要告诉朋友们在中国做教授的艰难,写出了这一故事。希望领导们见谅。 2011 年 4 月 21 日于太湖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130 次阅读|13 个评论
the 9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生态人 2010-2-10 16:26
Reminder! Call for Contributed Oral and Poster Abstracts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9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August 1-6, 2010 http://www.esa.org/pittsburgh We invite submissions of abstracts for contributed oral and poster presentations at the 95 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The theme for the meeting is Global Warming: The legacy of our past, the challenge for our future . Abstracts related to this theme are highly encouraged, but submissions may address any aspect of ec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We also welcome submissions reporting interdisciplinary work, that address communication with broad audiences, or that explore ways of teaching ecology at any level. Please note that invited speakers for Symposia and Organized Oral Sessions should follow instructions emailed to them on January 27 and should NOT upload their abstracts via the links below. These abstracts will still be due on February 25, 2010. Contributed oral presentations are allotted 15 minutes plus 5 minutes for questions, and will be placed in thematic sessions scheduled Monday afternoon through Friday morning. By submitting an abstract, it is expected that authors will be available during any of these time slots. Contributed poster presentations are placed in late afternoon poster sessions scheduled Monday through Thursday afternoon. Posters should be hung all day preceding their session, and authors are expected to present their posters during the entire 2 hour poster sess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to begin the submission process, please go to http://esa.org/pittsburgh/call_contributed_opa.php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Program Chair, Frank Gilliam, at gilliam@marshall.edu , or the Program Assistant, Aleta Wiley, at aleta@esa.org .
个人分类: 生态人生1:生态知识|4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代科学兴起之初的国际交流
lvnaiji 2009-9-15 08:37
吕乃基 科学,历来有国际交流。早在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3 世纪之后的 300 年)已有不少交流。所谓希腊化,就是希腊的文化,包括哲学、艺术、理性等传播到中东等地,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一旦希腊理性与东方千年积累的经验相结合,就结出了欧几里得几何、阿基米德力学、托勒密天文学等科学成果。在阿拉伯兴盛之时,富饶的巴格达同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即使在中世纪,君士坦丁依然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马克思)。 在近代科学兴起之初,这种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在天文学,波兰人哥白尼提出假设,丹麦人第谷给出新的极其精确的数据,德国人开普勒据此以其第一和第二定律修改了哥白尼圆形轨道和匀速运动的观点,最后意大利人伽利略发现了有说服力的证据。在解剖学,维萨里是一位世界公民。他生于布鲁塞尔,就读于巴黎,移居意大利,在帕多瓦大学教授解剖学和外科学。为给出更细致的图解,他与师从文艺复兴大师提香的比利时画家考尔卡合作,最终完成《人体结构》 。 17 世纪,曾是笛卡尔同窗的梅森神父充当了欧洲科学家们的邮政局。 1645 年后,通信联系的科学家们感到当面讨论会更加有效,每周在伦敦聚会,并在波义耳的倡导下形成他所称的无形学院。无形很快就变为有形。 1660 年查理二世批准设立皇家学会,在专业化方面迈出第一步。法国、西班牙、美国等纷纷仿效。第一本医学期刊于 1670 年面世,然后银行家、地产商以及蛋糕点缀师都有了自己的年会,至少出版业务通信 。交流既使知识得以积累和传播,也可纠正谬误,分专业的交流则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在政教、民族国家、各种教义之间争斗不休之际,科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何得以顺利进行,相关人员的流动也较少障碍 。 这与科学作为非嵌入编码知识( 编码知识、隐性知识和中国-知识论之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1918 )有关,也关系到各国的相关制度。 探讨科学交流史应该是有趣的选题。例如,此刻博主即可提出这样的选题: 以数理化和天文学为一方,以地质学、古生物学等为另一方,二者的国际交流史有何异同? 罗伯特 E 勒纳 、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麦克纳尔伯恩斯 . 西方文明史 . 第 1 卷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442 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林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 209 , 213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376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