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抑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水体表面浮游生物的抑制和消除方法科普讲座
fmjzzh 2018-2-22 01:32
水体表面浮游生物的抑制和消除方法 发明人、著作权人: 臧筑华 魏德立 卢书华 臧今楠 姚凯 吴海波 申杨 王忠孝 刘文普 诗道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就专利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绿标节能减排设计院 碳缘(北京)环保设计院 1、被太阳照射将抑制水体浮游生物的生长; 2、冬季以外的天气太阳照射黑体而产生40℃以上的温升; 3、聚焦太阳能照射黑体能够产生60℃以上的温升; 4、浮游生物在水体产生60℃以上的温升环境下浮游生物可以消除; 5、聚光照射合漂浮在水体周边的黑体板面可以抑制和消除字体表面的浮游生物。
个人分类: 灵感语录|1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开二胎与人口原理
热度 4 sstone2009 2015-10-31 19:21
最近,因为中国政府决定放开生育二胎的政策出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担忧、有嘲笑、有揶揄、有赞赏……网上还流传了这样的一张图片,画面上有四份报纸的标题,1985年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是“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是“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年是“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似乎十分好笑。我想撇开诸种谈论,结合放开二胎理解下人口原理,或者说结合人口原理解释下放开二胎。 一、放开二胎的背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历经建国后百废初兴、文革十年折腾,整个中国处于亟待重振、看到与外界巨大差距、国有或集体机构包袱沉重、未来尚无法可期,各种社会资源,包括物资、教育、医疗、就业岗位等十分紧缺,而此时,人口持续增长,已近10亿。供需矛盾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粮食的供给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在此种背景下,酝酿、出台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种预防的人口抑制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生活资料得到很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得到很大提高、粮食进口十分通畅、其他各类资源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口增速减缓,三十年来严格人口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源于对社会生活资料不足的顾虑,而是家庭和社会人口结构不合理将带来的新问题,也有诸如失独社会问题。在此种情况下,放开二胎显然是民智之举。 但放开二胎,仍然是一种预防的人口抑制措施,但比只生一个要温和。 二、关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1798年,时年33岁的英国人马尔萨斯出版了经典著作《人口原理》,揭示了人口增长的原理,并且归纳了人口抑制方法。人口原理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超越为它准备的养料的范围而不断增殖的趋势;最终导致人口无法增长的终极条件是食物的匮乏;无论对人口的抑制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迫使人口数量降低到生活资料允许水平。 控制人口的方法包括预防的抑制和积极的抑制。预防的抑制是人类所特有的。因看到多子女家庭遭受痛苦而放弃多生育、为追求生活质量而采取晚婚晚育,属于预防的抑制,中国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预防抑制的一种创新。积极的抑制包括疾病、战争、瘟疫、饥荒,人类史上曾经出现的因养不活而杀婴或老人自杀是罪恶的积极抑制方法。 三、中国百年来的人口抑制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抑制比较明确的有20余起,近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人口抑制主要有民国时期和大跃进时期。民国时期,战争和战争导致的饥荒,直接损失的人口大约6000万以上,仅1942年河南的饥荒都导致了300多万人饿死;大跃进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通常认为人口减少为3000万左右,也有学者认为是4061万。 在战乱、饥荒的压力下,除了积极的抑制导致人口直接下降,由此产生的预防的抑制也会得到加强而导致生育下降,人口的减少或增加减少的总的数量要比战死和饿死的要多得多。根据1983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把中国1955年~1962年八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有两个事实十分清楚,一是,1960年和1961年人口净减少分别为1000万、348万;二是,倘若按照1955年至1959年的人口增长趋势持续,1962年的人口预计超过71200万,与实际人口67295万3900万以上。净减少的人口主要是饿死、疾病、正常死亡,实际被抑制的人口数量则还包括生育率下降,对饥饿的恐惧、营养不良、亲人死亡的感情打击等都成为预防的抑制。 四、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简要来历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教授根据中国1953年至1957年人口增加速度一度达到千分之二十,认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并且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物资、生产力水平等诸种要素,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观点。马寅初的观点并没有偏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他的创新之处在于期望通过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达到预防的抑制。 由于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口受到了饥荒的积极抑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大的预防抑制。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出现了停滞。马寅初的观点也得到了争论,争论中批评占了主导。 一直到1979年,中国人口达到了9.7亿。这时候,赞同马寅初的观点认为,没有采用人口抑制政策,使得中国增加人口3亿。随后几年,“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酝酿、出台。这一政策,至今颇具争议。 五、客观地看待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作用 1953年至1957年中国人口的增加,与战后社会次序改善、生产恢复,粮食供给得到比较大的增长有关;随后,由于农业政策的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严重,人口也因此受到抑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口总计增加了约3亿,每年大约增加了1500万。 从80年代初以来,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虽然还在增加,到2014年超过了13亿,三十年人口增加大约也是3亿,每年大约增加1000万。考虑到1980年以来的人口基数变大,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的人口增殖确实得到了比较好的抑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抑制似乎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在1960年至1980年,中国人均寿命由大约增加了20岁,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三十年里人均寿命大约增长10岁。人均寿命提高的不同,同样影响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可以说:计划生育实行前二十年,人均寿命在较低的基础上增加20岁,是人口增加的最大贡献,而非未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对比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寿命增加对人口增长贡献并不大,计划生育政策并未起到预期的抑制人口增长的作用,计划生育政策并未阻止人口原理按照自身的规律发生作用:即食物的匮乏才是导致人口无法增长的终极条件,粮食供应充足必然导致人口相应增长。 结语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抑制的作用并没有抵消粮食供给充足对人口增长促进的作用。马寅初深谙人口原理,他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马寅初的美好愿望无法实现,原因是他忽略了,许多人为因素不足以抵消自然规律的强大作用。 放开二胎政策比起一对夫妻只生一个而言,是一种比较温和的人口抑制方法,这种方法仍不足以对抗人口原理内在的规律。从现在开始,若干年后,中国人口增长减缓或者增长加快,放开二胎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人口原理内在的规律才起着根本作用。
个人分类: 草根经济学|5526 次阅读|9 个评论
ABBS: HBx transfection limits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podo
chshou 2014-12-11 08:44
HBx transfection limits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podocytes through cell cycle regulation Yu Zhang, Yu Chen, Fengjie Yang and Jianhua Zhou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 2014 Dec;46(12):1016-23. doi: 10.1093/abbs/gmu102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odocyte number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lomeruli of childre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exogenous expression of HBx protein could directly inhibit podocyt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to investigate its role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HBx gene was delivered into cultured mouse podocytes through an adenovirus-based vector. Cell morphology was evaluated with Wright-Giemsa staining.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were measured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nd 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SE)-based proliferation assays. Cell cycle phas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berrant nuclear changes like double and multiple micronuclei, which reflect mitotic catastrophe, accumulated in podocytes after 5 days post-infection. MTT assay showed that Ad.HBx-infected podocytes grew much more slowly than controls at day 4 post-infection and thereafter. Furthermore, CFSE-based proliferation assay also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HBx-expressing podocyte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an that of controls at 3-day post-infection, a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came much more obvious at day 5 post-infection. Cell cycl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of HBx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both cyclin B1 and CDK-inhibitor p21 expression and G2/M phase arrest, and slight down-regulation of cyclin A expres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xogenous expression of HBx might limit the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podocytes through cell cycle regulation, thus suggesting that HBx may play a role in podocyte injuries in HBV-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图例: HBx表达抑制足细胞增殖 全文: http://abbs.oxfordjournals.org/content/46/12/1016.full
个人分类: 期刊新闻|1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癌痛的研究——别了,癌痛
热度 3 sunhb 2013-3-11 12:39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疼痛。 癌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作为曾经的胰腺癌患者,对 四年前被确诊前后 几次被疼昏死过去的经历不堪回首。为了实现本人“让遭受癌痛折磨的患者轻松而有尊严地无痛生活”这一心愿,本人在此公开自己在癌痛方面的研究成果,供朋友们验证或交流。 癌痛 是造成癌晚期患者最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相当多的患者不是直接死于癌症,而是死于严重疼痛。大约80%晚期癌症患者有剧烈疼痛,其中绝大部分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现代西医临床认为的癌症疼痛(简称癌痛)有几个的特点。一是疼痛比较剧烈,病人常常“痛不欲生”,这也是不少癌症晚期病人选择自杀的原因。二是持续性疼痛,疼痛时间长,出现以后很难消失,具有昼轻夜重、反复发生、持续存在,不断加重的特点。三是癌症疼痛常伴有骨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多种组织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治疗癌性疼痛的方法是“三阶梯疗法”。 第一阶梯——非阿片类镇痛药,第二阶梯——弱阿片类镇痛药,第三阶梯——强阿片类镇痛药。 临床上的其他治疗方法,如神经阻滞、神经破坏治疗、PCA治疗、透皮给药治疗等等,是三阶梯疗法的有效补充。 中医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主要为邪毒内蓄,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消肿解毒、活血理气为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法则。 酶化学医学理论 认为: 癌痛是指癌症患者在生化反应严重低下或滞缓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癌痛的具体特征表现为一种全身性、弥漫性的疼痛,即难以找到具体痛点的一种疼痛现象。 癌痛最常见于肝癌、肺癌等中晚期患者、以及其他类型癌症发生转移或扩散至肝、肺之后的晚期癌症病人身上。 癌痛机理:根据我的癌症疼痛机理理论——癌痛的本因非神经性,而是由肿瘤的生物生化特性在体内形成的生化“黑洞”现象所致,“黑洞”的存在使机体的正常代谢处于低位运行甚至停滞状态,并累及血液与体液物理性质变差、生化能力严重降低。癌痛 只 是一种表象或结果。 若欲消除癌痛症状,则必须从启动或加强体内整体生化反应链的活性入手,以消除或减弱“黑洞”影响,从而消除癌痛。 根据以上癌痛原理,我用中药组方并经化学手段制成以抑制癌痛的药物。 我的试验及效果:该药从2008年开始在我自身及发生癌痛的亲人和朋友熟人身上应用,到2012年末一共应用30余例,其中有7例是在医院的临床医生观察下进行的。这30余例癌痛患者基本都只服用1剂(分两次服, 中间间隔 8-10小时 ) , 就达到一小时内止疼的效果,而且止疼彻底,病人直到生命终止前都不会再发生癌痛。只有一例由于病人曾大量服用 某 保健品,止痛效果相对要差一些。 当 癌症疼痛消失后,癌症病人基本可以吃饭、正常休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这些临床试验结果可以说明:目前中西医对癌痛的认识是片面的或是不正确的。 试验延伸:由于是针对癌痛的发病机理,因此在实践中癌痛止痛药除对癌痛(即癌症晚期的全身弥漫性疼痛)基本可以治愈外,对其他种类的疼痛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彻底抑制疼痛。 这是我在探索抑制癌痛方面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2年提出《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时已经发出号召,希望2000年的时候,所有的癌症患者无痛。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患者是不是无痛呢?不是的,这个目标还远没有实现。为什么是这样的? 古语有 “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对疾病也 应该 是这样,只有知病,才能治病。病因不清楚,治疗也只能是盲目的。
129 次阅读|9 个评论
抑制房价是治国安邦的重大决策,北京房价可能会下降80%
chrujun 2010-4-29 20:51
最近,国务院出台措施抑制房价。与前几次一样,房地产开发商或亲自出马,或是请利益代言人制造房价还会上涨的谬论。其中一个说法是,开发商不差钱,炒房客不差钱。但看看银行统计数据就知道了,有天量贷款流向房地产领域。暂且不谈开发商的谬论如何,我想谈的问题是: 为什么抑制房价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房价要降到什么水平才算到位? 房价是双刃剑,房价升高,往往伴随着交易量的扩大和房地产的投入增大。国家通过拍卖土地和各种税收可以增加大量财富。增加的钱用处很多,一是国内的各种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等;二是控制国外资源,获取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矿产;三是买美国国债,与美国加深相互依赖,避免美国扼杀中国。可以说, 房地产就是政府最大的提款机,它以隐蔽手段回收居民的货币财富。 因此, 房产价格升高,政府往往乐见其成 。然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往往潜伏着惊人的风险。 这是因为,贪婪的商人和贪婪的民众往往会把房地产像吹肥皂泡吹爆,将肥皂泡式的美丽和快乐化为乌有。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强国都因房地产而遭受重大打击。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局部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高得惊人,不仅是产生灾难性金融风险的温床,更可怕的是造就了一大批绝望的人群,可能会给中国的社会稳定造成致命的威胁。 我在这里不是危言耸听,从近期发生的几起大规模砍杀学生的情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目前,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几倍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政府不对房价上涨的速度加以控制,最终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将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果我们看看几页历史书,就知道中国社会动荡的惊人破坏力了。 因此,政府这次下定决心抑制房价,可不是闹着玩的。炒房者必将遭受股市一样的损失。 房价要下降多少? 我这里给出一个合理的估计: 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口等房价疯涨城市,房价最少下降80%。 长沙等价格洼地,房价最少下降50%。 只有降到这个水平,才能够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3868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习平面几何抑制创造性思维
liuxiaod 2009-1-11 10:26
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学习平面几何(也包括立体几何)不是一段愉快的历程,特别是证明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欧几里德的定理,很令人乏味。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几何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必须严格遵从欧几里德定理,不能越雷池半步,这与中国的教育传统有暗合之处,所以倍受推崇。 几何原理是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对欧几里德来说,是他个人的巨大成功,只要遵从他给的定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平面几何学问题,欧几里德躺在地下也会笑出声来。其实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几何证明的逻辑,就会发现其证明逻辑有很大的漏洞,甚至可以说是伪逻辑。因为真正的证明部分都由欧几里德完成了,并被写成了定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定理当成模子去套,看看找到的已知条件是否符合定理,符合就可以从这个模子里得到需要的结果。这样我们实际上根本没有去做任何实实在在的证明工作,我们只是在用定理的模子去套结果。欧几里德的定律保证了符合模子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模子的就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安心理得的用这套(伪)逻辑学习几何证明。 如果一个学生从中学开始就接受这样的思维定式,就很难有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越是在高考中以高分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被禁锢的越坚固。即使偶尔出现一两个新颖的想法,我们也会问有根据吗?有文献吗?根据某项定理如何如何,根据常识如何如何等,不愿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创新是不可能从封闭的知识体系中得到的。 我认为如果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看,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和方法,不必一定要学习几何证明。另一方面,除了升学考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几乎不用几何证明,用的最多的是几何数值计算。 在美国,中学生也要学习几何,但是从来不学习几何证明。考过GRE的人都知道,美国研究生考试的数学部分出奇地简单,只相当于中国初中生水平,几何知识仅限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类的计算。我们常常嘲笑美国学生数学基础差,但是无法否认美国学生的创造力很强,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不学习几何证明就是一个很重要,又几乎被我们忽略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学者没有创造性?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科技从业人员所受到的逻辑训练都是从几何证明开始的,并被牢牢地强化,变成天经地义,把科学研究过程看成在以有的理论框架下套结果,这就是我国科技习惯于跟着别人不能超越的原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