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隐形眼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超人视力从何而来?
dsm9393 2019-8-1 21:12
超人视力从何而来? Where does superhuman vision come from? 都世民( Du Shimin ) 智能隐形眼镜是怎么回事? 2019-08-01 06:13:01 ,参考消息网刊文:“ 拥有超人视力?西媒:眨眼可变焦隐形眼镜面世 ”。 信息来源于西班牙《国家报》网站 2019 年 7 月 30 日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批自动隐形眼镜 , 实现变焦 。 这是通过眼外肌驱使眼球转动以及人工晶体变焦实现。 目前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们已经在高精度的显微镜下 , 运用高难度的工程学、生物学、仿生学技术,成功的将电子电路与人造晶体相结合。该项目研发负责人,威斯康星大学的助理教授巴巴克-帕维斯称, “ 通过这种隐形眼镜的晶体,你会看到各种影像在你的眼中 叠加 ,就象一台显示器。 ” 这套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微型的电路芯片和一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然后配合人造晶体。目前正在改进这种装置,将会为这种隐形眼镜配备无线电接收装置和太阳能电池。这种装置目前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矫正视力的工具 。 研究人员 已经使用这种隐形眼镜对兔子进行了长达 20 分钟的动物试验,还没有发现不良影响。研究者称,这种隐形眼镜的使用方法也很方便和普通的隐形眼镜的使用几乎一样。 ( https://baike.baidu.com/item/ 超人之眼 /10668903?fr=aladdin ) 何谓超人视力? 1) 隐形眼镜 “ 镜片 ” :这种隐形眼镜 “ 镜片 ” 由内装 盐水 的可伸缩高分子膜制成,每当有电流通过即改变厚度,达到变焦目的。 2) 自动变焦原理:研究人员受人眼结构启发研制出这种隐形眼镜。他们发现人眼周围组织有 电场 ,眼球前方和后方有明显可测知的 电压差 别。研究人员意识到,如果隐形眼镜能够测知人转动眼球或眨眼睛时发出的不同电信号,相应地做出不同反应,就能自动变焦。 3) 人工放大机理:佩戴者连续眨眼两次可激活电极,高分子膜像肌肉那样伸展、隐形眼镜 “ 镜片 ” 变厚,改变透过 “ 镜片 ” 的光线焦点,起到拉近镜头的作用, 放大 视野物体 32% 。再次连续眨眼两次,高分子膜收缩, “ 镜片 ” 变薄,焦点恢复正常。 4) 这副会自动变焦的隐形眼镜原型现在 较为笨重 ,依靠安置在人眼周围的多个电极运行,而电极另一头挂在 特定装置 上。 对于框架眼镜和常规隐形眼镜的使用者 , 更换这种眼镜之前,要对其进行 大幅度的改进 ,人们是否乐意和 贴在脸上的电极 一起生活。 只有当所有装置与镜片成为一个整体,自动变焦隐形眼镜才可能投入应用。 ( http://www.oubaigroup.com/wapoub-14-1451689.html ) 笔者理解,这一种隐形眼镜,相当于人拿一个放大镜看物体,虽然看清楚了近处物体,实际上没有改变人的眼睛,而是附加了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带来的问题是什么?研究人员并没有怎么考虑。 研究人员将人眼看成照相机,用这样的思路研制的隐形眼镜。文中所说的视力改进,以及超人视力概念,是令人费解的 。 人的视力,通常是用视力表检测。央视曾经报道,内蒙一对夫妇,可以分辨 1 公里处的景物,他们的视力远超过 2.0 ,请问这种隐形眼镜能超过他们吗?如何解释这种超人视力?用照相机的原理是不可能解释的。必须考虑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关系,也就是说视网膜上的细胞,同步产生的叠加效应,这种效应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不一样的。视网膜上有 1.3 亿 的感光细胞,通过双极细胞的和差功能,将垂直于视网膜的细胞和水平细胞进行矢量加减,但眼球转动时,这些效果又有所不同的。 ( http://z.bianke.cnki.net/collection/2035310 ) 这种隐形眼镜 用电极能代替细胞吗?电极和细胞又怎样连接呢?更重要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光, 而光是电磁波, 电极 怎样测量出交变电磁场?不是静电场。他们的谐振频率是多少?研究者应该能解释这个问题。隐形眼镜的电子测量是弱信号还是微弱信号?这是电磁测量学科测量场的基本问题,电极有没有极化效应?电极有没有近场和远场的测量区分?测试探头要不要考虑对被测量场的扰动?这些问题是由科学家麦克斯韦理论所奠定的! 隐形眼镜的 人工放大机理只能在近距离变焦,在远距离是不可能的 。视力不好的人,可以用放大镜在近距离观看,在远距离可以为望远镜观看。隐形眼镜的人工放大,是不可能两者兼顾。超人视力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没有超过人的视力,也没有治疗近视疾病。相反他会带来其他问题, 例如, 眼球发炎、角膜溃疡 。眼睛与心是相通的,他带来的问题还不至于此。 研究者认为,仿生水晶体采用的是惰性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睛也不会发生生理变化。这个结论言之过早 。 2018.11.17 , 谷歌叫停历时四年研发的监测血糖 “智能隐形眼镜” 。 利用电极的人工视觉,想让盲人复明,至今也没有结果 。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智能变焦的隐形眼镜想改善人的 视力 ,现在的说法为时过早,根本不存在超人 视力。但是这项技术,用在其他地方还是有可能的 。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2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是一副能检测糖尿病的隐形眼镜
SciLondon 2017-4-13 11:57
只需要戴上一副隐形眼镜,就可以全方位监测自己的生理状态,及时侦查出疾病的危险信号-这幅未来的场景正在迈向现实 目前,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超薄晶体管技术,设计出了这样一种有能力充当“私人医生”的隐形眼镜,在未来的移动医疗领域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疾病的危险信号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人的血液中,尤其是糖尿病,肝病,癌症这些健康杀手。血液检测也就成为了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案。 然而,想要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血液检测就有些尴尬了-每天扎自己一针或者抽自己一管血可不是什么令人愉悦的体验。 有没有什么信息来源能够代替血液呢? 随着移动医疗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分泌的眼泪中其实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理状态。眼泪不仅包含葡萄糖(可检测糖尿病),乳酸盐(可检测肝部脓毒症),多巴胺(可检测青光眼),尿素(可检测视网膜疾病),甚至包含各种癌症相关蛋白质。 如果能够对眼泪中的生物分子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就可以方便地告诉人们是否存在疾病风险。于是,一组充满创造力的科学家就想到了利用隐形眼镜来充当检测设备,从而实时监控人们的健康状态。 这项研究由Gregory Herman教授领导,首次将一个生物感应器(biosensor)组装到了普通的隐形眼镜上。目前,他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这种设备的原型,可以有效地检测血糖含量,从而判断糖尿病的风险。 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第253次美国化学学会国家会议上,Herman教授向大众公开他的成果,并表示会不断改进技术,从而让这种隐形眼镜能够检测多种疾病信号,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数据。 事实上,Herman教授在项目的初期,并没有想过去制造一只“隐形眼镜”。他的目的是想改进现有糖尿病监测方式,从而缓解病人们的不便。目前,实时监测血糖的方法只有向皮肤中植入电极-这不仅会造成疼痛症状,甚至会引发感染。 经过多番考证,Herman教授认为通过眼泪来检测血糖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血液检测。 然而,现有的设备都无法直接对眼泪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在项目陷入困难之际,Herman教授的同事给了他灵感: 利用先进的半导体-复合镓氧化锌(IGZO)来制作一个感应器- IGZO可谓是电子工业的革命元勋,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分辨率。 很快,Herman教授就完成了他的设计: 这个生物感应器由一层透明的IGZO晶体管和少量葡萄糖氧化酶组成,并被安装到了一只隐形眼镜上。 当感应器接触到眼泪中的葡萄糖,酶会迅速将它们氧化,引起环境中pH值的改变,从而产生电流并穿过IGZO晶体管。附着在IGZO层上的纳米元件会准确地记录这种变化,从而计算出血糖的浓度。 这种看似简单的构造实际上蕴含着惊人的潜力。Herman估计, 在1平方厘米的IGZO隐形眼镜上,就可以安装2500个感应器,而每种感应器都可以分别检测不同的信号分子,从而获得多种疾病的信号。 不过很可惜,在目前的阶段,这种隐形眼镜还不能向外部传输信号,科学家们只能对通过设备的电流进行监控。 按照Herman教授的构想,他们马上就可以实现无线信号传输,利用隐形眼镜上的无线发射设备,将信号传递到外部的接收器上,再进行解读。届时,我们的Apple Watch,电脑,手机中的App,都会成为我们的健康助手。 在2014年,Google曾经提出了与Herman团队十分相近的构想,制造了一只能够实时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 不过Herman教授表示,他们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使得眼镜完全透明化,不会妨碍正常的视线。 由于隐形眼镜是无法长期使用的,必须经常更换。因此,Herman教授制造的设备必须保证成本足够低廉,从而让人们能够长期购买使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Herman对于解决成本问题信心十足:”我们使用的技术-IGZO薄膜晶体管,与现在的手机制造技术十分接近。在手机的显示屏上,一百个晶体管的成本只有不到1美分。 “令人兴奋的是,Herman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成本更低廉的IGZO制造技术。但Herman教授也承认:”仍然有许多其它的成本需要降低。“在这种设备的普及之路上,仍然有诸多困难。 我们期待Herman教授的团队在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让隐形眼镜真正成为贴心的”私人医生“。 http://pubs.rsc.org/-/content/articlelanding/2016/nr/c6nr05134k#!divAbstract http://gizmodo.com/google-is-making-smart-contact-lenses-for-better-health-1503080824 http://gizmodo.com/scientists-are-developing-a-contact-lens-that-tells-you-1793961298 ( 未止科技 原创,原文: 黑科技隐形眼镜 )
3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干细胞商业化成功的背后故事
kejidaobao 2015-7-3 15:46
膜缘干细胞的缺乏使角膜上皮失去再生和修复能力,引起角膜结膜上皮化、新生血管长入、慢性炎症、反复上皮缺损、基质瘢痕化以及角膜自溶和溃疡,若不进行治疗,该病最终可导致失明。今年大年初一,是再生医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也是这种眼病患者的福音——欧盟委员会批准Holoclar 可有条件用于因理化因素眼部灼伤致中重度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这种由意大利凯西制药研发的Holoclar,是首个用于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产品,也是世界首个被政府批准的干细胞治疗产品。Holoclar 不仅能作为角膜移植替代疗法,也可在大范围眼部损伤时增加角膜移植成功率。Holoclar 是一种活组织产品,形状类似于隐形眼镜,有效成分是离体扩增的包含干细胞的自体人角膜上皮细胞,这种细胞由取自患者角膜未受损区域一小片活组织制备,在实验室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长而成,可用于替代受损角膜细胞。通过在眼球重建干细胞储备,Holoclar 能启动和维持正常角膜细胞生长。接受Holoclar 治疗前,患者最少需提供1~2 mm2的完好角膜缘组织。这种技术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医生进行实施,而且仅限于医院内使用。 让人吃惊的是,成功商业化的Holoclar 的研究竟然来自一家意大利的小实验室。意大利对生命科学的支持力度比较小,其干细胞治疗也曾经因为Stamina基金会治疗多种疾病的非法市场化闹得沸沸扬扬,而且引起了国际干细胞领域的关注。这个小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是由摩德纳大学再生医学中心主任GraziellaPellegrini 教授领衔的,她和同事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将干细胞治疗成功推向了市场。 这种干细胞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很高,被誉为再生医学的一大突破,也为视力本无法复元的其他患者带来希望。Pellegrini 表示,其中一名患者眼盲已逾60 年,经治疗视力已恢复清晰,这项医疗成就不是奇迹,只是科技进步而已。研究中,科学家在患者没受伤眼睛的角膜缘中取出少量干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使其增加数目,长成薄膜形状。接下来医生手术除去患者因化学事故灼烧伤的角膜疤痕组织,再植入干细胞薄膜。科学家发现薄膜能成长为新的角膜组织,取代旧有受损组织。科学家表示,因为这些成体干细胞是取自患者自体,因此回植治疗时,不必担心排斥。这项实验自1998 年进行到2007 年,10 年间共治疗106 名患者。患者大多单眼受到重伤,视力微弱到仅能感受光线或数手指头。很多人甚至已经丧失视力多年,而且做过恢复视力的手术,却告失败。此次使用的干细胞技术,让眼睛完全恢复视力者共81 人,成功率逾76%,部分恢复者14 人,医疗效果迄今能持续10年。这项研究成果2010 年发表在 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最近 Nature 杂志对Pellegrini 进行了采访。她介绍了相关研究和一些背后的细节。角膜如果发生烧伤,尤其是其干细胞来源的角膜缘受损伤后,角膜细胞无法得到更新,角膜将出现纤维化和血管增生,导致慢性疼痛、反复炎症和视力丧失。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团队用Holoclar 治疗给角膜提供新的干细胞,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干细胞,以提供大约1~2 mm2的组织。这种组织是用人纤维蛋白作为支架,培养出大约3000 个干细胞。然后将培养好的组织片移植到手术清除损伤组织的角膜上,这些细胞会成活,1 年内能限制血管再生进入角膜,达到治疗的目标。 迄今,该小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已经20 多年,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果。Pellegrini 回忆说,1990 年就开始细胞生物学研究,当时她在日内瓦大学做博士后,主要和同事Michele De Luca 一起从事上皮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1996 年她们一起转到Dermopatico Immaculate 研究所,该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些推崇科学研究的神甫负责管理,给她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设备和临床资源。不过最终该研究所没有接受她们的研究进入临床。2002 年,她们转到威尼托眼库基金会继续研究,在这里有上皮干细胞实验室。2008 年,她们再次转移到摩德纳大学新成立的再生医学中心,在这里她们才专心开始这一研究。Pellegrini说,虽然意大利国家不是非常重视生命科学,但意大利科学家并不放弃自己,例如国际上第1 例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的基因治疗也是意大利人做的。1997 年,她们最早报道了两例成功的个案,证明了这个思路是正确的;2010 年,他们报道了112 例临床研究,总有效率达到90%(其中,完全成功率为77%)。 Holoclar 商业化申请获得批准经历了许多努力,主要是和管理机构的交流存在非常大的障碍。由于管理机构对干细胞不了解,又担心风险,她们最后通过和一家公司合作,进行了多种证据的整理,才最终获得批准。意大利Stamina 基金会认为自己开发出对患者有好处的治疗方法,但逃避监管,存在非法使用干细胞治疗的问题。Pellegrini 认为,这让她十分恼火,因为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应该发生,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公众和政客一般对干细胞不够了解,所以才容易被欺骗。科学家应该特别注意公众形象,如果急功近利可能适得其反,阻碍科学的正常发展。 Pellegrini 的成功说明,一个研究团队规模不一定十分大、十分强,甚至在社会环境恶劣、科研条件和科研投入不那么理想的条件下,只要能按照正确的方向,付出足够的努力并坚持,最终仍然有可能取得成功。 文/孙学军 作者简介 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教研室,主任医师/教授。 (编辑 王丽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1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隐形眼镜可协助治疗青光眼
热度 1 zhpd55 2014-2-20 11:27
隐形眼镜可协助治疗青光眼 诸平 据美国化学会 《化学与工程新闻》 ( CEN )周刊网站 2014 年 2 月 19 日 报道,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简称 UCLA )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生物新材料,使隐形眼镜具有新功能,在过去单一矫正视力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可以协助治疗青光眼的作用。实际上是隐形眼镜成为一种治疗青光眼药物的有效载体,在眼泪中发现的一种酶的作用下可以控制方式释放出药物 , 起到治疗之功效。图 1 就是这种含有治疗青光眼药物的隐形眼镜镜片。 图 1 含有治疗青光眼药物的隐形眼镜镜片 研究人员设计的这种对青光眼有辅助治疗作用的 隐形眼镜镜片 ,是在水凝胶隐形眼镜镜片内嵌入可以释放治疗青光眼药物的凝胶,受到眼泪中一种酶的作用之后,隐形眼镜镜片就以可控式释放药物。这种药物释放与青光眼患者使用眼药水相比较,不仅更方便,而且用药剂量均衡一致。这项研究成果 2014 年 2 月 8 日 已经在 《美国化学会纳米》 ( ACS Nano )杂志网站发表—— Ho-Joong Kim, Kangyi Zhang,Laura Moore, Dean Ho. Diamond Nanogel-Embedded Contact Lenses Mediate Lysozyme-Dependent Therapeutic Release . ACS Nano ; Publication Date (Web):February 8, 2014; DOI: 10.1021/nn5002968 . UCLA 的生物工程师 Dean Ho 谈到 , 对于眼疾治疗大多数眼科医生让患者以滴眼药液的方式 , 但这类方法有其不足之处。经常会出现有许多眼药液流出,用量难以控制每次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瞬间可能使眼药达到某一高浓度的水平,但是又会迅速下降。因此 , 患者必须记住眼药水一天需要滴几次。而日常佩戴的水凝胶隐形眼镜可以全天候释放药物,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一种获得必要药物的简单解决方案 , 尤其是那些需要矫正镜的青光眼患者,可以将矫正视力与青光眼治疗融为一体。 Dean Ho 想做一种隐形眼镜 , 它既可以存储药物,也可因为其外侧与眼泪接触引起可控式的释放药物。他将自己目光转向纳米金刚石 , 打算在直径约 5 nm 的碳粒面上做文章。这些面其中有些是带正电的 , 而有些则是带负电荷的 , 所以这些纳米粒子吸引水 , 可以结合和释放各种各样的分子。纳米金刚石被视为抗癌药物的载体,而且已证明是无毒的。 Dean Ho 和他的团队开始制备纳米金刚石凝胶。首先 , 他们用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 polyethyleneimine )来涂饰纳米金刚石。然后 , 在青光眼药物马来酸 噻吗洛尔 ( timolol maleate )存在的情况下 , 他们将聚合物涂饰过的纳米金刚石与多糖壳聚糖( polysaccharidechitosan )交联 , 将马来酸 噻吗洛尔 封存于最终凝胶内。当眼泪中存在的溶菌酶( lysozyme )使壳聚糖开裂时 , 此凝胶便开始降解 , 包含的药物会渗透出来。为了制得可以释放药物的镜片 , 研究人员将此纳米金刚石凝胶与一种水凝胶混合,用于制造隐形眼镜 , 将其倾倒入模具 , 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 UCLA 的研究人员想看看究竟纳米金刚石凝胶镜片储存药物,与将镜片浸泡在噻吗洛尔( timolol )溶液中或用分子印迹方法在镜片上印有药物相比较有何不同。他们将镜片沉浸在一种模仿眼泪,但是缺乏溶菌酶的溶液中,纳米金刚石镜片显示没有药物释放 , 但其他镜片在一个小时内几乎释放出所有的包含药物。但是,当添入溶菌酶时 , 纳米金刚石镜片持续 24 小时稳定释放噻吗洛尔。 48 小时后 , 药物释放变得不那么一致 , 但是,这并不会构成问题 , 因为病人可能每天更换镜片。最后 , 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角膜细胞研究表明,纳米金刚石镜片释放的药物是具有活性的。 Dean Ho 说,纳米金刚石使所有组分固定到位 , 随着时间的推移控制释放才是关键所在。 美国哈佛 - 麻省理工的健康科技部( Harvard-MIT Division of Health Sciences Technology )的生物工程师 Ali Khademhosseini 对此表示赞同。水凝胶的药物释放很难控制 , 但眼泪酶引发的纳米金刚石系统演示了持续释放药物 , 克服了这一难题。 Dean Ho 现在正计划通过动物实验测试药物释放镜片,以及实验调节药物释放的时机,观察其是否有益于临床应用。图 2 中左边是一个用生物响应凝胶嵌入的凝胶隐形眼镜片。右边的图示是隐形眼镜片的剖面图,其中五彩缤纷的球体实际上就是生物响应凝胶球,其中包含青光眼治疗药物 ( 红色部分 ) 、由涂以聚乙烯亚胺 (polyethyleneimine ,绿色部分 ) 的纳米金刚石 ( 黑色部分 ) 构成的凝胶、聚乙烯亚胺与壳聚糖 ( 灰色部分 ) 交联。当眼泪中的溶菌酶使壳聚糖开裂时,凝胶会降解,并在 24 小时内缓慢释放出药物。 图 2 药物直接传送示意图 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Diamond Nanogel-Embedded Contact Lenses Mediate Lysozyme-Dependent Therapeutic Release .
个人分类: 新科技|7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比利时科学家研制能够接收短信的隐形眼镜
crossludo 2012-12-10 16:04
比利时科学家研制能够接收短信的隐形眼镜 目前,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无线技术直接将短消息和图像投影到隐形眼镜上,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几年之内便能普及应用。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听起来有点儿像科幻电影,但是隐形眼镜阅读短消息不久将成为现实,这将意味着带来全新的“即时通讯”概念。 比利时研究人员最新研制一种隐形眼镜,能够呈现美元符号,可以接收短消息和图像 这项新型即时通讯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普及应用 目前,科学家已最新研制一种技术使手机发送的短消息直接投影在接收者佩戴的隐形眼镜上。球形LCD显示屏是由比利时根特大学研究人员研制的,使用无线技术处理投影图像。 这是“全像素隐形眼镜显示屏”,能够呈现电视屏幕的清晰度,从而可以完全转变我们的通讯方式。 研究负责人赫伯特-德斯梅特教授说:“目前我们已建立这项基础性技术,现已进入真实应用阶段,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便能普及应用。” 这项最新技术意味着隐形眼镜的整个表面可用于投影图像和呈现短消息,同时,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使用这种隐形眼镜作为太阳镜,来适应不同程度的太阳光线。 德斯梅特指出,这项技术能够将道路方向等图像或者智能手机中的短消息直接投影在我们的眼睛上。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1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军投资新型隐形眼镜 可将信息投射到眼球上
crossludo 2012-4-29 15:26
美军投资新型隐形眼镜 可将信息投射到眼球上 http://it.sohu.com/20120417/n340747172.shtml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3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碟中谍4》的五大高科技应用
zhangzuocug 2012-3-3 14:13
戴上看似与普通隐形眼镜一样的芯片眼镜,在熙攘的人群中轻易进行人脸识别锁定目标、眨巴两下眼前文件就已远程打印;利用iPad 2、人眼感应器以及特殊材质的荧幕就可以伪造背后墙的影像骗过保卫的眼;主角伊森坐在宝马车里轻挥手,前挡风玻璃变成了显示屏,化身炫酷导航仪;迪拜漫天风卷黄沙中利用手机定位追踪……当然,涉及的科技产品还属苹果家族最多——因而也被戏称史上最长的苹果广告片。近日上映的《碟中谍4》让科技迷大感神奇。是导演情节需要制造的科技虚幻,还是我们身边现实场景的映照?今次就一起来看看“唬人”的镜头下,哪些我们现在就用得上。    高科技 应用1    芯片隐形眼镜    道具:隐形眼镜、iPhone 4、打印机等   电影一开场,伊森同事特工就在一只眼中戴上了这种眼镜,能将特工看到的信息自动进行搜索、比对。特工利用隐形眼镜的人脸识别功能,迅速与任务信息库中的人物特征匹配从而锁定目标,截获了密码文件。当特工准备离开时,迎面碰上一美女,眼镜识别出其为职业杀手并向特工的iPhone 4手机发送报警信息。随后还有更神奇的:戴上这种眼镜,连眨两下眼,眼前的文件就以通过藏在文件箱中的打印机实时打印出来。   现实解析:你一定记得数码相机、手机的人脸自动对焦以及笑脸快门功能。这些都是基于 人脸识别技术 ,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机场海关安检、门禁系统、身份信息识别等,也都用上了人脸识别技术。据了解,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大幅下降。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则能克服光线变化的影响,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体系统性能都较高。电影很可能是用了这一技术。   至于该隐形眼镜可与打印机远程相连打印文件,也基本在现实中实现,iPhone 4就有AirPrint无线打印功能。运营商也利用无线技术开发远程打印业务。隐形眼镜摄像头是怎么供电的?生物的化学能和生物的微动能都能为这薄薄的镜片供电。总体而言,以如今的无线互联终端物联网技术,这些应用不是难事。   高科技 应用2    隐形墙    道具:iPad 2、人眼感应器、特殊材质的荧幕等   不知道《 碟中谍 4》能否被俄罗斯人接受,影片恶搞了克里姆林宫——不仅是“炸”掉建筑,还以高科技手段骗过保卫人员的眼,伊森等特工摸入档案室如同儿戏。简单而言,伊森两人潜入档案室需要骗过门口保卫,首先是能够在荧幕上伪造背后墙的影像,并通过人眼感应器随着保卫的视线转移而对画面进行调整,使之“看到”的始终就是走廊里一面静止的墙。事实上,伊森等人已从荧幕后面溜进了档案室。   现实解析:有人说这是裸眼3D技术应用,但仅仅是该技术达不到此神奇效果。从电影场景看,当一众保卫人员涌进时,隐形墙就不停闪烁露出破绽,可见其人眼感应器还只能搞掂一人。而若是裸眼3D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中,有人士称这很可能是导演的一次“发挥”,现实中尚无此例。 高科技 应用3    面具制造机    道具:面具制造机、iPhone 4、Macbook Pro等   中国长久以来即有易容术、变脸这一绝技,在《 碟中谍 》系列影片中,就变成了面具制造机这看似很高科技的玩意。拥有这个神奇的道具后,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一个和他人相貌一模一样的面具。电影中,在潜入克里姆林宫时,伊森就是靠面具易容混过了卫兵的搜查。而在发射密码的交易中,伊森发现对手竟然也使用了易容面具。同在这一长情景中,伊森的计算机高手同伴就利用Macbook Pro远程改变了克里姆林宫入口处的证件识别仪的程序,让伊森等人伪造的证件能够“二次检查”通过。   现实解析:去年10月一家叫Real-f的日本公司推出了一种与真人长得完全一样的面具。该公司说,技术人员会用数码技术扫描你的脸,然后用3D模型铸出乙烯基氯化物做的模型。这种模型被叫做3D成像模型。虽然该公司不是首次推出这种面具的公司,但它的产品是迄今为止最为逼真的,甚至可以看到眼睛虹膜及血管。一款面具就得近4000美元。 高科技 应用4    汽车挡风玻璃导航仪    道具:宝马概念车、挡风玻璃   《 碟中谍 4》中伊森开车狂奔却不识孟买的路,此时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出现了——他轻挥手,宝马车前挡风玻璃立刻变成了显示屏,化身导航仪。除了实时显现数字地图,还能提前感知前方的行人与障碍物。当然,全部的操控都是触摸即可。   现实解析:汽车观后镜作为导航仪的产品早已投入市场,如果你需要现在就可以去买然后加装到爱车上。而中国联通的智能汽车,也应用了大同小异的功能,同样触屏操作。影片中如此大的导航仪,而且是直接与挡风玻璃合二为一,虽然新奇,但技术上在现实中能找到端倪。另外,去年10月有报道称,美国一家公司最新车载卫星导航系统可像战斗机座舱读出器一样将道路3D信息呈现在抬头挡风玻璃上。 高科技 应用5    手机定位    道具:戴尔的Mini5或摩托罗拉ME811   迪拜漫天黄沙,如果测PM2.5的话,肯定简直不是人活的地方了吧?《 碟中谍 4》却偏偏选择这么个地方来了这么个场景——伊森在沙暴中依靠手机定位来追寻反派。不过,因为镜头未给手机正面看不清具体LOGO。从屏幕大小、按键和风格看,该款手机并非iPhone 4而更像ME811或Mini5。   现实解析:手机GPS定位许多读者朋友肯定早已经在使用。唯一的难点是如何通过手机定位追踪他人。当然,如果你知道“X卧底”软件之类的应用,或者公安部门的刑侦手段,就会发现,作为王牌特工的伊森,搞掂这些不是问题。而普通手机用户,则定位自己或其他固定地点不成问题。
个人分类: Its just life|1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未来十大科技发展:人类将与机器融合
libing 2011-5-10 13:09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   下面列出了当今科学家对2100年前生活的十大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 能上网的隐形眼镜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来自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   你能想象有一天上网只有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新式的隐形眼镜上排列着一个LED集合。帕尔维兹表示:“这些LED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种图像。这种眼镜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们可以戴着它自由活动。”   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看懂镜片上显示的字幕。 也许准备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们会是这种隐形眼镜的首批顾客,相信它也同样会受到科幻迷们的喜爱。   2.人体器官商店 人体器官商店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维克森林大学安东尼·阿塔拉博士   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   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培育软骨、鼻子、耳朵、骨骼、皮肤、血管和心脏瓣膜。4年前,他们培育了第一个膀胱,去年又培育了第一根气管。在未来大约5年内,科学家将能够培育出肝脏。阿塔拉博士表示:“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将能够提供现成的器官,人们只需取出受损的器官,然后按照需要植入培育的新器官。”   3.读心术 读心术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肯德里克·凯伊   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往中风瘫痪的患者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将这个芯片同笔记本电脑连接。这些患者最终将学会如何利用意念编辑电子邮件、玩视频游戏和上网。   凯伊正在编订一本“意念词典”,他已经研发出了一个可以破解脑电波信号的电脑程序。他说:“从一大堆影像中识别出患者看到的特定影像将成为可能,而且仅仅通过检测其大脑的活动,就能够将这一影像还原。”   日本的本田公司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戴着头盔的员工可通过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活动。   4.灭绝动物复活 灭绝动物复活   出现时间:2070年前   预测者: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罗伯特·兰扎博士   未来我们将能够拥有饲养灭绝动物的动物园。兰扎能够从已死亡25年的动物尸体上提取可用的DNA,将这些DNA植入到母牛卵细胞内,9个月后,一只克隆动物就诞生了。这样,这个物种就算是复活了。   即使尼安德特人已经消亡了数万年,但是他们的DNA已经被破译了,所以有科学家正在讨论要不要让他们复活。兰扎认为:“如果我们有了控制基因的工具,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利用基因复活物种就将成为可能。问题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吗?”    5.人类与机器人融合 人类与机器人融合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麻省理工学院罗德尼·布鲁克斯   未来的几年,机器人可能拥有与老鼠、猫或狗甚至猴子一样的智力。到那个时候,有人觉得机器人可能很危险。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在它们的“大脑”中植入芯片,这样一旦当它们产生了恶念,就可以将它们关闭。但是也有人说,为什么不同机器人融合呢?而这正是布鲁克斯的想法,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   他表示:“从现在开始的50年内,我们将能够通过基因改造看到人类身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种群将会以今天人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发生改变。我们会发现自己再也不受达尔文进化论的限制了。我的预言是,到2100年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充满智能机器人,而且人类无法将自己同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也将是机器人,同机器人互相联系。”   这样的优点是,有一天当你醒来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完美:美丽、超级强壮而且长生不老。    6.变形 变形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美国英特尔公司贾森·坎佩利   在电影《终结者2》或《X战警》中都有外形变形的情景,而这也是研究“可编程物质”的科学家们的梦想。他们制造出了与大头针的针帽一样大小的电脑芯片,这是一种纳米级的微型电脑,被称作“catoms ”。将这些电脑芯片进行编程,这些芯片根据既定电荷的不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坎佩利表示:“比如,我的手机放到口袋里显得太大,如果拿在手里玩又太小。如果我有200至300毫升那么多的(可编程)芯片,那么我可以随时让手机变成我想要的形状。英特尔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斯汀·拉特纳称:“在未来40年内,这将成为一个很普通的技术。”   那么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礼物下载软件,然后按一下按钮,礼物就出现了。    7.建造星际飞船 建造星际飞船   出现时间:2100年   预测者:康奈尔大学梅森·佩克博士   恒星离我们太远了,就连最近的恒星也需要我们的火箭花费7万多年才能到达。但是佩克相信,第一艘星际飞船会是一个微型的电脑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   即使只有少量的芯片到达了恒星,这就足以发回有价值的信息。佩克博士的设想是,向木星周围发射数百万的芯片,这样木星周围强大的磁场将能够将它们加速到“每秒上万公里”,而且他认为这一速度还可以无限增加直至接近光速。    8.战胜癌症 战胜癌症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勒罗伊·霍德   如今,当人们发现在胸部发现肿瘤时,可能这个肿瘤已经有了100亿个癌细胞。但是在未来,区区几百个癌细胞释放的蛋白质就能被安装在厕所内的DNA芯片识别出来,而这将肿瘤的发现时间提前10年。从此以后,“肿瘤”这一词就将从世界上消失了。   人们的体检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霍德曾写道:“2018年6月,萨莉拿出一个小型设备,在手指上按了一下,取了一小滴血。利用这滴血,可以进行2000项不同的检测,并将数据无线发送到远程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微型设备将检测数千种血液成分,而且DNA测序仪将能够快速破译个人的基因组。”   此外,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纳米粒子”,它是一种微型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像智能炸弹一样摧毁癌细胞。在过去的试验中,用这样的方式杀死过90%的癌细胞,这将使得癌症治疗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9.延缓衰老 延缓衰老   出现时间:2070年前   预测者:麻省理工学院莱昂纳德·瓜伦特博士   虽然没有人能够找到长生不老药,但是科学家现在可以从遗传学和分子学的角度分析梳理出细胞衰老的过程。很多影响衰老快慢的基因已经在酵母细胞、果蝇及蠕虫内被发现。   科学家已经通过“热量控制”延长了昆虫、老鼠、兔子、狗、猫及猴子的寿命。也就是如果在喂养它们时减少30%的热量摄入,那么就能将它们的寿命延长30%。瓜伦特发现了SIR2基因,这个基因有可能解释“热量控制”的奥秘。    10.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碳设计”公司创始人布拉得雷·爱德华兹   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向游客开放宇宙的梦想成为现实。   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他表示:“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个人分类: 科学问题|2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隐形眼镜内嵌无线传感器,及早诊断并有效治疗青光眼
yyt1 2010-3-29 17:27
隐形眼镜内嵌无线传感器,及早诊断并有效治疗青光眼 科讯网信息中心 sharon编辑 2010年03月29日 消费电子和便携设备 MEMS 器件 全球市场领先供应商意法半导体 , 宣布为瑞士 Sensimed AG 公司设计的突破性平台研制一款无线 MEMS 传感器,这款内嵌隐形眼镜的独特传感器,可以作为该平台附加数据读出电子系统的换能器、天线和机械支撑部件。通过及早诊断和针对个人量身订制的最佳治疗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能够更有效地照顾青光眼病患。   这个命名为 SENSIMED Triggerfish 的解决方案,基于一种 智能 隐形眼镜,利用一个嵌入式微型应变计连续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 24 小时)监测眼睛的曲率,能够为医生提供现有的普通眼科设备无法取得的重要的病症管理数据。   青光眼 是世界第二大致盲的眼疾,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渐进性眼神经疾病,最终可导致病患双眼失明。青光眼虽然不可治愈,但是如果及时诊断,并得到正确治疗,仍然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标准检验是定期到眼科医师门诊使用眼压计检测眼内压 (IOP) 。然而,眼压计可能无法检测到升高的眼压,特别是青光眼病患,因为眼压在一天中变化无常,通常在睡眠或门诊以外的时间达到峰值,常常只有当眼神经受到很大损伤后,才诊断出病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多青光眼病患的病情不断恶化。   Sensimed 创新的解决方案由两个部件组成:智能隐形眼镜和配戴在病患颈部的小接收器。除应变计外,隐形镜片还内嵌天线、微型专用处理电路和向接收器发送 测量 数据的射频发射器。隐形眼镜的电能来自收到的无线电波,因此无需连接电池。内嵌组件在镜片上的布局巧妙,不会干扰病患的视野。隐形镜片由眼科医生给病患装配,当病患次日复诊时,眼科医生卸下眼镜和接收器,即可读出在过去 24 小时内记录的完整的 IOP 变化数据。   Sensimed 首席执行官 Jean-Marc Wismer 表示: 试用证明我们独特的平台为青光眼治疗带来巨大好处,下一步是在选定的地区向更多的医疗中心推广这个产品。 意法半导体 在高精度 MEMS 传感器研制方面业绩斐然,又已经具备与创新型合作伙伴合作的完整能力,自然是关键阶段的首选合作伙伴。   SENSIMED Triggerfish 已取得 CE 标志 , 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试用,而且在指定医疗中心已有产品供商业销售。 这个设备简单易用,可以极大地简化并改进病人护理方式。 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试用 Triggerfish 的 Kaweh Mansouri 博士表示。   意法半导体 工程师正在与 Sensimed 合作,把这项突破性的技术转化成可靠的量产 MEMS 商品。 意法半导体 预计 2010 年第二季度完成 MEMS 传感器的开发设计, 2010 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须经过相关法规的批准,才能向试用中心之外的其他医生和病患推广。 Sensimed 和 意法半导体 预计从 2010 年第三季度起,在欧洲各国推出,并于 2011 年底进军美国市场。   意法半导体 MEMS 、传感器和高性能模拟产品部总经理 Benedetto Vigna 表示: 意法半导体 特别专注为诊断和其它医疗设备研制无线传感器网络,这款人体配戴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器用于创新的产品,有望救治数百万潜在的以及现有的青光眼病患群体。 Sensimed 富有创新力的应用完美地证明 意法半导体 如何与保健专家合作,融合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科和技能,利用我们的制造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福祉 。 http://www.tech-ex.com/equipment/news/overseas/00465544.html
个人分类: 产业动态|3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研制具显示器功能的隐形眼镜
yyt1 2009-11-30 21:48
美研制具显示器功能的隐形眼镜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1/225665.shtm?id=225665 日前, 美国华盛顿大学 的科学家巴巴克帕尔维兹带着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显示器功能的隐形眼镜,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生物医学电路与系统会议(IEEE BioCASE 2009)。这项可将虚拟世界叠加在真实景象之上的最新技术,可望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 全球最小的个人显示器 美国科学家研制的这款可戴在眼中的显示器,把显示器与隐形眼镜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他在隐形眼镜里构建了一个微小的LED显示屏,可将移动电子设备的图像和文字直接投射到眼镜里,从而摆脱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和PDA等移动信息设备的局限性。帕尔维兹希望,该设备能将大量图像呈现在用户眼前50厘米至100厘米的距离,让虚拟世界里的各类信息在现实视野所及之处就能一览无遗。 在研制过程中,如何使用对眼睛无害的材料来制作电路并将之与隐形眼镜结合,成为研究人员面对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擅长运用纳米生物技术与纳米组装技术制造微小电子器材的帕尔维兹专门设计了一组特殊的电路元件,并创造性地利用毛细作用进行电路的组装,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用来制作隐形眼镜的聚合物不能承受高温以及微细加工所用的化学品的情况,他把直径仅1/3毫米的LED等专门设计的电路元件预先安装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有机基板上。在隐形眼镜的表面则先用金属线做成电路,并蚀刻出与每一个元件形状相容的孔洞,然后让液体在隐形眼镜的表面扩散,并将这些自由竖立的元件放置到液体中。在毛细作用力下,元件根据本身形状嵌入到镜片表面相应的槽隙中,完成了细微电路的自我组装过程。 科学家面临的另一项考验是如何为隐形眼镜内的微型LED提供电力。帕尔维兹起初设计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在隐形眼镜上安装天线,然后接收无线电波来产生能量;另一种则是使用光电电池。经过几个月的研究,科学家最终选择了前者,并获得了成功。不过,帕尔维兹仍然需要继续改善信息和电力的传递,他希望将来这二者都通过手机来供应。 英国《卫报》在2008年的报道中就对这个当时尚在研制过程中的带有电子电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隐形眼镜大加赞赏,认为这项研究一旦成功,将是全球最微小的个人显示器。 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巨大进步 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个人显示器的发展也不例外。 早在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伊凡萨瑟兰德在 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 研制出第一个头盔显示器达摩克里斯之剑。这个采用阴极射线管的头盔显示器第一次扩展了人们的虚拟视野,用户能看到叠加在真实环境之上的线框图。后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战斗机飞行员的头盔和虚拟现实设备中。 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改进这种显示器,以使它变得更轻巧,图像更清晰。到了2009年6月, 德国弗劳恩霍弗光学微系统研究所 的科学家研制出了眼镜显示器。科学家们把一个CMOS传感器和一个微型的OLED投影置入到一块很小的芯片中,然后把这个芯片安装到眼镜框上。接收到指令后,微型OLED投影会将图像投射到佩戴者的视网膜上,从而让佩戴者看到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图像,并感觉到图像就在距离自己1米远处。该芯片还附带目光追踪功能,能通过追踪佩戴者的眼球位置,确定佩戴者指令,大大增强了显示器的互动性。 而现在,帕尔维兹运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能戴在眼睛里的显示器。这一微型显示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所谓的增强现实领域,即所有需要辅助信息的地方,例如导航箭头、建筑物的描述、图形操作说明或语言翻译等,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对此,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评估增强现实的专家马克比林赫斯特说:一个隐形眼镜将现实世界与虚拟图形无缝地衔接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尽管这一想法要实现商业化还有待时日,但这个原型是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眼镜店试戴隐形眼镜 竟感染艾滋病
Medicine 2009-4-24 14:44
一女子去眼镜店试戴隐形眼镜,居然感染艾滋病毒。专家称,艾滋病毒可通过泪液传播。 试戴了一次隐形眼镜,程女士的眼睛就被病毒感染了。   目前,沈阳有多家眼镜店为顾客提供隐形眼镜试戴服务,但仅用护理液进行消毒。专家表示,泪液属于体液,可对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等进行传播。   4月11日,市民程女士在医院眼科检查出眼角膜充血,医生表示可能是隐形眼镜佩戴不卫生造成的。   我戴的都是框架镜,只是3天前试戴过一次彩色隐形镜片。程女士半信半疑,难道试戴一次就能感染病菌?   昨日,记者来到沈阳市太原街的一家眼镜城。在多家隐形眼镜专卖店里,记者看到想试戴隐形眼镜的人并不少。   在一家彩色隐形眼镜专卖店内,记者见到柜台上摆有几十款彩色镜片,分别被装在玻璃瓶内。   记者举起一只装有隐形眼镜的玻璃瓶,沉淀物在瓶底清晰可见。可以试戴,看看效果!服务员说。   当记者指着瓶内的杂物表示担忧时,服务员表示无所谓,你自己清洗也难免会有杂物。他还说,顾客每次试戴完镜片都会消毒清洗。   随后,服务员拿出一只酒盅大小的玻璃器皿,倒满了隐形眼镜护理液,把向记者推荐的彩色镜片用塑料镊子夹出放入器皿,并告诉记者,镜片在里涮涮就能消毒,你要是怕不干净,洗洗手自己戴。   这时,店里来了一位女大学生,表示想试戴。半分钟后,女孩摘下眼镜,用手揉了揉眼睛,表示戴上不舒服,之后离开。   记者看见,服务员用镊子从器皿内夹起刚刚试戴过的眼镜,直接放进玻璃瓶。这一行为与先前承诺的消毒形成了鲜明反差。   对此,服务员表示器皿消毒是一天一次。   记者又来到另一家眼镜店。一位20多岁的女孩提出试戴要求后,服务员从塑料盒里捞出一只镜片,放进有震动功能的镜盒进行清洗,而用的消毒液还是护理液。   女孩用店里的试戴棒试戴了一下眼镜。镜片取出后,在没有再次清洗的情况下被直接放入塑料盒内。   记者:混戴的话,消毒只用护理液能行吗?      服务员:平时你不也用护理液嘛,又不上手,脏不了。      记者:试戴的镜片一款就准备一只啊?      服务员(不耐烦):这是专门的试戴镜片,一个月换一次。      记者:我有点沙眼,能行不?      服务员(观察记者眼睛):反正试一下也行。(立刻拿出镜片准备清洗)      对于隐形眼镜试戴的事情,之前曾有媒体进行报道,眼镜城内的部分店主随后的确撤销了试戴项目。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撤架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卫生不合格,都给曝光了,抓住真罚啊!      该店主介绍,试戴镜片的多为年轻女性,试戴镜按理应该一人一用,混戴是不卫生,可买镜片也需要钱啊!      混戴隐形眼镜对眼部危害到底有多大?用护理液冲洗镜片能否起到消毒作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高明宏表示,泪液是体液的一种,可以携带体内病毒,而且留在镜片上的分泌物会引起交叉感染,如果是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佩戴,病毒会通过泪液传播。      对于商家用护理液消毒,高主任表示,护理液只能清除镜片表层的微小杂物和细菌,根本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      高主任提醒,佩戴隐形眼镜之前要对眼部进行全面检查,还要注意眼镜佩戴期限,一旦佩戴时间过长引发眼部不适,要到医院进行检查。隐形眼镜开封后必须专人专用,混戴隐形眼镜的行为绝对不可取。 PW 、 CQG 、 CQSG 、 ZCQ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冒期间最好别戴隐形眼镜
jijianlin 2009-1-12 11:41
王小姐这段时间因天气的冷热变化受凉感冒了,吃了一些感冒药后感冒稍好转,就觉得,眼睛老是流眼泪,红红的,还有点肿,刚开始以为是工作的原因,使得眼睛疲劳引起的,并没有当一回事,可是这两天,眼睛比之前肿了许多,还伴有刺痛感。 刚才是介绍王小姐的发病的过程,还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王小姐患近视多年,一直都是戴着戴隐形眼镜。也许你会觉很纳闷,王小姐只是感冒了,跟近视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是跟近视有关,而是隐形眼镜。 王小姐眼睛的症状加重后就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王小姐自叙说,戴隐形眼镜两年多了,平时挺注重眼睛保护,每天晚上定时脱卸清洗。感冒这段时间,她就感觉眼睛老流泪,眼睛又红又肿的。眼科医生经过检查后,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确诊王小姐患上了病毒性角膜炎,而引起眼病的原因竟然是感冒病毒。是因为王小姐不停地去擦鼻涕、用手捂着嘴巴打喷嚏而不小心染上的。 眼科专家解释说,最近冷空气袭来,气温反复,感冒、咳嗽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同时来看眼病的人也多了,许多眼病都是戴隐形眼镜被传染的,还有些是因为选用药物不当,加重病情的。感冒时手上沾有大量病菌,病菌很容易在取、戴隐形眼镜时进入眼中污染角膜。发烧时,眼睛局部抵抗力下降,泪液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沉积在角膜与镜片之间,使隐形眼镜透氧性降低,容易引起眼病。 眼科专家提醒:戴隐形眼镜者,如果碰上感冒、发烧,最好不要使用隐形眼镜,改戴框架眼镜。 此外,即使是戴隐形眼镜,在选药的时候也要注意,因为许多抗感冒、止咳和止痛的药物中都含有抑制眼泪的成分。泪液分泌量减少会使隐形眼镜过于干燥、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视力。角膜本身就容易干燥,如果人为地再减少角膜的湿润程度,容易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使眼睛发红、发痒、有异物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