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索菲亚教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走向圣索菲亚教堂广场 - 陪俄罗斯学生游览哈市 (4)
热度 1 xucq45 2013-10-24 22:34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1912年改建成砖木结构,1923年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1932年落成。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整修后的教堂称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中央大街和 索菲亚教堂,已成为哈尔滨市著名景点和标记性建筑。 参观完中央大街,我们沿着石头道街,穿过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前面的广场,来到了圣索菲亚教堂广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陪俄罗斯学生游览哈市 (1)久违了,斯大林公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34832 (2) 防洪胜利纪念塔,屹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5144.html (3) 中央大街建筑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5415.html (4) 走向圣索菲亚教堂广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5823.html (5) 东北虎林园杂记(深秋观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4287.html (6)东北虎林园杂记(奇珍猛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4523.html (7)夕阳西下霞满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6107.html (8) 中俄青年间的友谊之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736359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824 次阅读|2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的教堂
热度 8 JRoy 2013-7-10 05:24
首先,前两篇博文都暂且没有回复。谢谢评论,回过头来再回复。累啊~ 今天一天把伊斯坦布尔比较大的名胜转了个遍:总体上城市建在好几座小山上,所以道路的起伏可想而知。并且直接决定了其道路通车的难度,地铁电车等等很有限,就连bus我觉得也不多,很多地方都需要私家车或者步行代路。 这一篇先传一些清真寺的随拍。说实话,昨天已经预计了看教堂不会太有感觉,果如其然,仅进去了三四个大点的。所有的穆斯林mosque,其设施和建筑风格基本完全一样。除了有些地方小设施位置(如净身洗漱处),或者形状方/圆微细差别外,基本完全一样。所以并不像传说中都值得看一看,我今天一共花在清真寺和教堂的时间也不过两个小时。感觉不到新鲜了,以前常去的学校附近穆斯林教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更大更漂亮,上头的圆盖帽帽更多(mosque建筑最大特点,圆盖),也有了观礼塔(从一个到六个,各种都有,其中四个居多)而已。 另外这些地方都不收门票的。不像咱们的太庙啊天坛啊之类已经废弃无用了,当文物供着。人家的教堂每天是有实实在在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就如咱们离不开超市一样,人家每天都要三番五次的朝拜。所以,我们外来人看人家的mosque也不适宜当什么怪物乃至文物一样看待,就是人家的必备品而已。这样的文化是真实的存在,并将很好的延续甚至夸大。比如更多更大的mosque随着城市的夸大和人口的增加会建成,因为总不能一个人跑老远去朝拜吧。也所以在伊斯坦布尔有很多很多的mosque或者church。而我们文化缺的就是这种延续的动力(文化割裂了)。也所以很多人都不晓得太庙和天坛是干什么的?不晓得为什么还要穿民族服装了,甚至觉得丑了吧唧~~~~~ 先不一一介绍了(回头加上),待会还有两篇博文单独发,免得玷污了教堂圣地哈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quickforward=1id=70680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706809 6个观礼塔的比较有名,是蓝色清真寺,红色的也少见一般是教堂,带有观礼塔的是那个索菲亚教堂。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4831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