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时间观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考结束后的思考
whm669 2012-6-10 12:43
我现在教高一两个班的数学课。因为快要期终考试了,6月又是考试月(高考、中招、社会性考试),考试期间,教室要 用来布置 考场,全校学生不得不停课。所以,高考结束后,周六、日教师不休息,给学生上周二、周五的课。 昨天,我的第一节课开场白是:“同学们,我参加了前两天的高考监考工作,考试结束的铃声一响,我立刻想到了你们。 不要以为暑假后开了学才是高二, 你们现在就是高二的学生了。两年后的今天,你们 的高考 也已经结束,所以,你们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时间剩余不足两年。同学们要有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习的整体安排要先紧后松,早点自觉地主动地开始复习,高三时就不那么紧张了。” 实际上,大学的校门始终向中学生敞开着,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获取一份知识,提高一番能力,就往前走一步。有些学生高二结束时,其知识和能力的“脚步”已经跨入大学校门,高考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形式和标志而已。从这个角度说,并非“高考一锤定音”“一考定终身”,平凡日子的每一锤都是人生旋律中的一个音符。
个人分类: 观点|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
zmpenguestc 2011-12-24 14:43
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小时候一年过得很慢,总是盼望暑假的到来,可暑假却总是姗姗来迟,总是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可似乎过很久了,好不容易才长一岁;近两个月的暑假漫长得不行,等回到学校时,觉得上学期的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到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希望日子过得慢些,老得慢些,日子却似乎刷刷地就过去了,一眨眼,一年就过去了,再接着,觉得五年十年也就不知不觉飞一样地过去了。 记得我小时候总是盼望自己快快长到十八岁,做大人,可十八岁总是那么遥远不可及。等到了十八岁,十九岁,二十岁,似乎什么事都没来得及做,一下子就过去了,反而想要时间过得慢些。小时候总是盼望二零零零年早点到来,因为那时候中国就实现四个现代化了,二零零零年到了,中国有没有实现四个现代化不知道,但我却早已明白二零零零年不过是普通的一年,而如今一眨眼二零零零年也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是普世感觉,不管你属于什么种族,生长于什么文化,这种当你一年年老去时,时间似乎一年年越过越快的感觉是同样的。那么为什么,为什么人年纪越大时间就过得越快?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吗?让我惊奇的是:到今天还没有人对这个现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科学家们有三种理论。   第一种理论是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人年纪的增长,人的大脑时钟渐渐放慢了。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年轻组的人大多等五十几秒到六十几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对时间的感觉与时间实际的长度很接近。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钟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科学家们认为当人们大脑时钟放慢,对时间估计变慢时,就觉得实际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年似乎飞一样地就过去了。   第二种理论是从时间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比例上来解释为什么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对年轻人来讲,一年在他们的一生中占的比例非常高,对一个六岁的孩童,一年就是她(他)一生的六分之一,但当你逐渐长大时,一年在你一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一年对你来讲就变得越来越短,等你到了六十岁时,一年不过是你人生的六十分之一,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第三种理论是当你第一次体验事物时,你的大脑需要记忆处理很多细节,时间就显得长,而当事物对你来讲不再新鲜时,时间就过得很快。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路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景象路标都是你第一次体验,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事物进行处理记忆,时间就显得过得很慢,路似乎挺长。回来时,景象路标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就似乎短了很多。人生也一样,当我们是孩童时,几乎每天都要学习体验新东西,时间过得就很慢,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增加,我们生活里的新东西新事物越来越少,时间也就过得越来越快。 文章来源: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777315.html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19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间观念、翻越护栏、安全意识、遵守秩序
lxchencn 2011-7-28 12:11
时间观念、翻越护栏、安全意识、遵守秩序,看似4个没有关系的问题事实是关系密切的,源于经常看到的这样的故事:在城市中心道路往往有护栏隔开,护栏两头有斑马线通行,行人过斑马线,保证行车、行人安全,对于习惯于直接穿越的少部分人来说实在不方便,于是经常看到的危险动作就是放弃只有10米远的斑马线不去过,穿越于疾驶的汽车中间,翻越护栏到对面,好似杂技表演,你看的心惊肉跳,他走的闲庭信步,真是很难理解的现象,稍远一点绕一下过斑马线,既安全且只多一点点时间,直穿马路翻越护栏,时间上并没有节省甚至可能因为规避车辆还要花更多时间,冒风险不省时间,无意义的冒险还有人前赴后继,给人一个混乱、不守规矩、不文明的印象,从这样的小事可以折射出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反映出人们的时间观念、安全意识和遵守秩序的意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
2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现在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pinjianlu 2009-6-1 15:44
现在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越来越淡薄了,我以前本来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和别人约在几点,基本上是准时几点就到了。打电话说十分钟以后再打来,也绝对就是看着表过了十分钟。 可自从在某某大学里工作了几年后,就没有那么守时了。你可以早上一早就去行政楼观察一下,如果规定的是八点钟上班,那么八点钟能来的肯定是什么级别都没有的普通办事员,八点十五分来的就是科级,八点半才来的肯定就是处级。总之就是级别越高的,来得越晚,然后下班就是反过来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如果你去政府部门办事,基本上没有几个是准时上下班的,来得晚走得早。 在我们单位,如果开会是四点,那么我一般四点十分去基本上就差不多。如果单位通知下午六点聚餐,六点一刻去就可以了,反正比书记早一点就行了。 在守时、时间观念上,这是我们应该检讨并且要向日本人学习的地方。我们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好,除了国家领导人强调了的事情,有几件我们做好了的?我们的产品质量差得一塌糊涂,说个不客气的话,如果不是有时为了贪图国产的便宜,我一般都不会去买什么国产货。请问国产的手机好用吗?QQ车开起来很安全吗? 时间观念也是一种素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世界上强大的民族都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墨西哥是个不怎么样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差,比如某人结婚,婚礼定在下午7点,可能要8点人才陆续来齐。 我觉得我们这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很多东西,比如学术方面,都还差得很远,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和我们这个民族的时间观念有关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27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家称鱼的记忆可达五个月 有"时间观念"
sunshine 2009-1-13 18:10
 科学家称鱼的记忆可达五个月 有时间观念 见: http://www.nsfc.cn/Portal0/InfoModule_385/26602.htm 人们曾认为鱼的记忆只能维持3秒,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健忘的小鱼多里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   但科学家的研究却推翻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鱼不仅有长达5个月的记忆,还有一定时间观念。这有助于发展新渔业养殖方法。   鱼能记住声音5个月 英国《每日邮报》6日报道,以色列工学院3名学者博阿兹锡安、阿萨夫巴尔基和伊兰卡普拉斯开展一项实验:每次喂鱼时用扬声器播放某种声音。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听到这种声音,鱼就会回来吃食。   1个月后,科学家们把鱼放入自然水域,让它们任意畅游。   经过4到5个月,3人再次播放最初训练时的声音,鱼又循声而来。   科学家说,实验基于条件反射原理。人工饲养的鱼受到外界声音反复刺激后,会产生条件反射。数月后,在野生环境中再次听到这种声音,鱼还能作出同样反应,因为它们记住了这种声音。 鱼还能分辨时间   另外一些科学研究也证明,鱼有记忆和学习能力,甚至和鸟类、哺乳动物一样聪明。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长约15厘米看似弱小的鲦鱼可能比老鼠更聪明。   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迈克韦伯斯特说:不少鱼能学会走迷宫,辨认其他鱼,还能记住什么样的鱼是比自己强大的竞争者。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也发现,金鱼不仅有长达3个月的记忆,还能分辨时间。   研究人员首先训练金鱼学会推动开关获取食物,随后调整开关,使其每天只在一小时内能被推动。令人惊奇的是,金鱼适应了这一改变:每当开饭时间临近,它们会聚在开关周围。很明显它们知道,用餐时间到了。   可以利用鱼的记忆养殖   科学家说,渔民可利用鱼的记忆,发展出一种新养殖方法。   科学家建议渔民花1个月左右时间训练鱼,使其熟悉某种声音,每次听到这种声音就能回来吃食。训练成功后,可以把鱼放养在自然水域。   渔民应每月播放1次这种声音,使鱼习惯于循声回来吃食。到了捕鱼季节,渔民就可以利用声音唤回鱼群,趁它们聚集在一起吃食时一网打尽。   新养殖方法有诸多优点。鱼可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节省网箱花费,也不会污染环境,科学家说:鱼还可以在大自然这一它们的栖息地找到大部分食物。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