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会建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嫉妒华杰可以写出那么漂亮的博文!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6-2-13 10:12
http://weibo.com/p/230418485ea8790102weot 凭什么相信引力波检测的结果?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2971 次阅读|9 个评论
不必什么都冠上“科学”的修饰
热度 4 liwei999 2013-2-27 20:05
不必什么都冠上“科学”的修饰——评说《科学知识的产生和确认:逻辑证实还是社会建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27/2013 00:01:37 谢老师的博文 《科学知识的产生和确认:逻辑证实还是社会建构》 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但是,与谢老师博文后边所谈到的“宽容”相悖,谢老师的“该博文(只)允许实名用户评论”。因此只能是另开一个帖子说事儿了。 如果题目改成《知识的产生和确认:逻辑证实还是社会建构》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谢老师与一般人一样,“习惯性”地冠上 科学 二字,而不去反思 医学究竟是否是科学 , 狭义的科学 。因为广义的科学里都可以包括 人文科学 、 社会科学 的说法。而要论 狭义的科学 ,正是科学作业本身——分科、分类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把事情认识清楚。 Quote 文章中谢老师的这句话很“扎眼”: 尽管新假说(理论)的接受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式,但 在大多数科学领域,并没有一个程序化的认同新科学理论的机制 ,但在医学中却不同。 之所以说“扎眼”,是因为在戴老师的“缺省配置”里,以为医学当然就是科学,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而镜某则以为,这正是医学不是科学的一个重要“证据”。医学里也有很多东西,基础医学是属于科学的部分,而临床的部分,从开始就不是科学、就不具有科学的特征。这样定义,并不是镜某的异想天开。为了医学自己的定位、医学特有的职业伦理,也是不要说 是科学 的好。因为医学要面对的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也正是因为临床的部分不是科学,因此才有了如今提倡的 循证医学 的说法。这个 循证医学 的说法很“暧昧”,老百姓不大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换成洋文就可以明确很多了,叫做 Evidence-based medicine 。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迄今为止的医学(临床)不能叫做Evidence-based medicine。至于叫什么合适?可以有各种说法。 一个程序化的认同新理论的机制 科学里不应该有,因为没有必要。但是在非科学的学科里,有这个机制就是常识了。各种国家标准的存在就是一个证据(Evidence)。工业设计规范、产品的规范等等的,都有、也必须有一个 程序化的认同新理论的机制 ,而医学(临床)也恰恰分类与此。 Quote 因此,事态不是象谢老师所说的那样: 由于某种关于疾病的新理论不但会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并有可能产生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当有利于新理论的证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媒体的宣传和公众的压力就会对新理论的认同产生紧迫感(少主语)。 现实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会挽救更多的患者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因此患者、社会要求医疗行政、医疗保险尽快认可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什么认可什么“新理论”。当然有新理论更好,但没有也得办。 Quote 从1977年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了一个“认同发展会议”(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s),不定时地 对有争议的 重大医学问题 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认同)。 这个会议讨论的对象,不仅仅是限定在新理论、新发现上。这个 重大医学问题 的说法也应该是说成 重大医疗问题 合适。从 Quote 会议产生的一份认同文件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这是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起重要致病作用的最有力的证据。”文件建议,对患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的说法上看,与其说是认证了新理论,不如说是认可了新的治疗法。 这样做也是个人类的智慧。因为临床医学是个实学,不要虚的说法。只要是治疗效果好,那就用、就认证。认证的目的在于一个是治疗规范、一个是保险的支付。如果说是支持的话,可以说是间接地支持了新学说。 既然临床医学不是科学,那么套科学革命的模式显然就不合适了。 Quote 马歇尔-沃伦的发现却引起了微生物学家们的重视,在弗里曼德医院的微生物学家麦吉里(McGechie)的推荐下,马歇尔和沃伦参加了1983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弯曲菌问题研讨会,报告立即引起了与会的医学微生物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并注意到这个发现的“革命”意义。 一段故事说明, 医学微生物学 更象狭义的科学。 谢老师题目中用了“知识的 产生 和 确认 ”的说法,镜某认为很不妥当。因为 产生 和 确认 是一个层次里面的事情,谢老师所要表达的则是被社会 认可 、 采用 的概念。因为文中所讲的故事就是这个结构。到了这个模式,就不单单是医学上有这样的事例,工业里这类事情简直就是多如牛毛了。一个知识、技术的产生与在社会上其被大规模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两个事情 。这里面基本上没有科学的什么事情。撇开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更明智、也“更科学”的做法。 Quote 对于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和胃癌之间关联的发现是否是库恩(Kuhn)式的“科学革命”,谢老师经过了长篇论述后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消化性溃疡细菌学说的确立,改变了人们对这类疾病的传统认识,它肯定了在胃酸的环境下可以有细菌生长,并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用抗菌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这些新概念都带有观念革命的性质,其结果是使原来迁延难治,复发率很高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成了临床可以治愈的疾病,医学科学因而进步。(中略),由于细菌理论和胃酸理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通约”性(这是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关键词),因此此项医学科学的重要突破甚至也不能称之为库恩式的科学革命。 其实,完全可以不兜那么大的圈子,直接给出结论来。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和胃癌之间关联的发现只是填补了人们认识上的 空白 ,并不是人们 误解 了什么事情。“在胃酸的环境下可以有细菌生长”的事儿,在科学界大约不是个问题。只是医学界见识少了一些,短路地认为在胃酸里当然不会有。如此看来,题目中的“逻辑证实还是社会建构”也显得不合适了。这样说题目的格调虽然显得很高,但是毕竟这两个部分都不是谢老师的强项。 艾滋病病毒的发现与治疗法的研发也是个好的题材,以谢老师的文笔,会写得比这个幽门螺杆菌更精彩。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4028 次阅读|4 个评论
微博:科学网三个喜欢谈“性”的同学
热度 7 xcfcn 2012-8-16 22:34
科学网有三个喜欢谈“性”的人,一个是姜永进老师,是行为生态学的专家,一个是咪咪狗,同性恋专家,老说要出专著,可是我只听到楼梯响,我期待着专著的杀青。再一个就是liuli老师,刘老师应该算是业余专家了吧。其实我也喜欢谈,我对性的问题一直感兴趣。 咪咪狗老喜欢谈“性”的社会建构,我觉得这只是真理的一个侧面,姜永进老师谈及的性选择这样偏重于生物物质基础也是真理的另一面,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面。但咪咪狗很排斥这方面的东西,比如直斥进化心理学是伪科学。这是我不同意的。 但是说实话,我虽然对这方面有兴趣,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两方面的东西,我甚至连皮毛也不懂。虽然我也看了点这方面的材料。我就希望姜永进老师能系统科普一下“性的起源和演化”,打击一下咪咪狗的嚣张气焰。
个人分类: 杂论|1770 次阅读|8 个评论
商品符号意义的社会建构
zsguang 2009-1-13 18:17
商品符号意义的社会建构
个人分类: 社会心理学研究|2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