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础地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篇获得终审高度评价的中文地学研究论文
热度 37 Hongbolu 2017-3-26 15:34
近日, 《 地质论评 》 杂志发表了我们的一篇中文研究论文: 冯雪东,吕洪波,张海春,章雨旭,董晓朋,唐轲,朱桂繁,郑大燃,李莎,张琦,王俊,贺静,陈康力,秦贝贝 . 2017.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早白垩世古流向分析。地质论评, 63 ( 2 ): 277—286. 见《地质论评》编辑部网站首页链接,可以下载全文: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index.aspx 这 篇文章经过几次评审和反复修改,终审获得极高的评价: 下面的卫片显示了我们的工作区域相对位置: 我认为:我们的工作值得这样的评价!因此愿将自己的感受在这里与同行分享。 目前发一篇国内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对于第一作者的硕士生没有什么影响(专业硕士没有写文章要求),而对于通讯作者的我而言则是没有奖励(年终奖励不计分数)!然而,我认为我们这个研究成果恰恰适合发表在 《 地质论评 》 这样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因为她的主要读者是中国一线地质工作者和学生们,而这个研究成果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认识,在指导寻找相关矿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篇文章的重要思路和成果: 用沉积岩中的前积纹层和波痕作为古流向标志,测量其产状并经过赤平投影恢复原始的古水流方向,进而恢复盆地古地理,并为狼山的隆起时间提供上限值。 我们在 850km 2 范围内寻找并测量了大约 50 组有效数据,而这 50 组数据是在分散的 50 个不同的早白垩世碎屑岩露头上测量的,为了获得这 50 个数据,我们完成露头定点 400 多个,而这 400 多个具有 GPS 记录的定点是在超过 2000 个野外观察点的基础上获得的,也就是说,实际工作中,每观察 5 个点才能确定一个有效点。 前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后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综合性研究,但找矿效果不明显,原因是:基本格局认识错误! 地质科研不是吹牛,是靠辛苦的劳动完成的。看看我们工作点的分布,就可以想象野外工作的难度! 野外观测的沉积构造实例: 古水流流向狼山,说明当时狼山所在位置低,是盆地的一部分,当然尚未隆起!这就是其极其简单的原理! 从 2014 年春天开始到 2017 年 3 月,完成这项工作并最终撰写成论文发表,前后历时 3 年整,先后有 14 名师生参加。我们用扎实的野外基础地质研究获得了重要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告诉同行们:传统的基础地质研究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非常有效;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只要不怕苦,愿意老老实实地做工作,就会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这个成果不管是以什么文字发表,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想让我展示传统野外基础地质与现代实验技术结合的更大成果吗?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给同仁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阅读我们论文 的朋友们,欢迎你对我们的研究提出批评与挑战!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7016 次阅读|8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