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录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篇论文被 ACM Computing Surveys 录用
热度 17 lhj701 2017-1-17 09:46
一篇论文被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录用 一篇 投稿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的论文被接收(Accepted),这是自己2017年新年之初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在2016年2月份,一篇论文被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TVT) 接收,12月份正式发表。这样连续2年,论文被接收,还是比较幸运。希望2017年继续努力。 ACM Computing Surveys的这篇论文,历时2年多,最早在2014年去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时,就有打算。无奈,访问半年,忙于写其它论文,仅仅搜集一些论文资料,就结束了访问。访问结束后,对这篇论文还是念念不忘。 在2014年12月底开始写,最初碰巧母亲住院需要夜晚陪护,自己 就拿着厚厚的一叠 打印的 论文,将笔记本电脑放到医院空闲的床铺上,坐到放倒的凳子上,开始了这篇论文的写作之路。2016年父亲连续住院夜晚需要陪床,我也是打印了写好的厚厚的论文, 趴在向医院 租借的小床上,一遍又一遍的进行 修改。父亲虽然知道我在写论文,但终究没有看到论文的发表。因此,这篇论文是对父亲的一个纪念。 这篇论文对我而言,算是比较有意义: 1、篇幅最长,共有44页,是我写得最长的一篇英文论文,算是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当然,以后再写15页以下的论文,也更加有了信心和勇气。 2、影响因子最高, 2015-2016最新影响因子为: 5.243, 科院JCR分区中,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方法方面 1区期刊,top期刊。这是我所有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影响因子最高的1篇。 3、写作时间最长,修改次数最多,前后历时2年多。但写作修改到最后,算是基本可以满意。 论文被最终接收,算是对2016年的一个终结,一个清零。过去终究要逝去,新的总要开始。如果能将不断工作和创造作为人活着的一个最大的奖赏和快乐的话,认真静下来,总能不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认真做下去。结果也许很重要,但过程也许是真正更为重要,是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一部分。 最后特别感谢深圳大学伍楷舜教授和Rukhsana Ruby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个人分类: 科研感想|22995 次阅读|37 个评论
节前的一大惊喜
热度 13 zywsict 2016-4-29 20:05
今天收到国外一SCI期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让我感到倍感意外,因为这篇稿件从投稿到录用没有任何的修改,看来自己的付出还是有收获。除此巨大惊喜之外,投稿国内顶级期刊一篇论文,也在今天收到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意见还是比较中肯,也比较容易回答,个人感觉通过复审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么多好事都在同一天发生,实属罕见,所以用只言片语记录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录用了一篇文章
热度 6 zywsict 2016-4-28 14:33
记得刚上研究生时,第一篇文章也是投的这个期刊,录用时欣喜若狂,如今工作之后,录用的第一篇文章还是同一个期刊,不得不说有着某种巧合。虽然这个期刊的档次不高,但毕竟是自己的“处女作”,说明自己没有水土不服!努力,加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1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大学教师‘人情招聘’,有没有?
热度 12 lin602 2013-3-23 19:43
高校补充师资,应该是首先公布职位,大量宣传,根据应聘人的条件,按需要与择优录用。 但是,高校教师的‘人情录用’已经成为高校进人的一部分,成为大学茁壮成长的‘毒瘤’。 有的是照顾领导,有的是照顾亲戚,有的是照顾学生,有的是照顾利益关系,有的是照顾院士(子女或学生,为了.....),有的是........。 照顾进来了,永远在这学校,直到退休。 有时候,有些在学科工作一辈子的教授们,眼看着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进来了,心在流血,也无能为力。阿Q精神是他们唯一的‘安慰剂’。 唉,一声叹息! 你们学校有吗?
3708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今年第一篇B类期刊录用通知
热度 4 yuliping 2012-8-14 19:38
一篇关于科技金融的稿子,去年 11 月 24 日投稿到《科研管理》, 12 月 23 日外审,今年 3 月 6 日退修, 4 月 2 日终审, 8 月 12 日再次退修, 8 月 14 日顺利收到录用通知,前后时间差不多 9 个月,总算录用了,这是今年第一篇 B 类期刊的录用通知,还有一篇论文一 B 类期刊正在终审中。 有趣的是终审的退修意见,我估计是通用的,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修改意见如下: 1 、论文引言要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理论或应用价值)、必要性(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分析思路。 2 、要论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3 、要注意提炼归纳研究内容,精练推敲文字,加强论述的逻辑性,文字控制在 8000-9000 字以内。目前的文字比较拖沓,缺乏推敲。 4 、研究结论要有逻辑归纳,突出作者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观点应该鲜明。 5 、中英文摘要必须能够概括全文,包括方法、主要结论,英文翻译力求准确。 现在期刊审稿周期越来越慢了,可能与稿源多有关系,当然不同的杂志审稿周期不同,如果算上投稿到发表的周期,很多杂志已经需要1-2年了,有时需要足够的耐心。 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好杂志的录用通知。 2012.8.14 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102 次阅读|8 个评论
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的过程
热度 13 youxue 2011-12-11 09:31
本文介绍美国大学招教授的过程,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但主要是助理教授。以密西根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系 ( 原名地质科学系 ) 为例。 1. 招人的第一步是系里有教授退休了或离开了,或者系里觉得有扩展的必要,因此在全系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会上讨论。有时是把全系教授拉出去来一次一天甚至两天的会议(称为 retreat )来讨论是否新招教授。如果招,招什么方向的教授。( Retreat 的方式尤其是用于讨论本系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是否扩招教授以及招什么方向的教授。)讨论一般很热烈,各抒己见,觉得系里的需要在哪。最后投票表决。 2. 出广告:讨论结束后,如果决定招人,就写广告并准备其它材料报学院审批。广告的用词有很多推敲,通常寄给全系教授修改。如果对学院同意有较大把握(通常是取代退休了或辞职了的教授),可能在报学院审批的同时就直接出正式广告(通常广告上要加上: Pendingapproval )。否则在学院批准以后再出广告。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都面向全世界出广告,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学者申请。 3. 接受申请:一个位置有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人申请(录取的也不一定是美国人)。有时系里讨论时有一些在需要招收方向的杰出人物的名字会被提到,则系里可能邀请这几位学者申请。但这些受邀请的申请者也需要与其他申请者一起竞争。 系主任会指定 Search Committee (招聘委员会),通常 3 位有时 5 位教授。有一位系秘书会协助这些教授,如接收申请,整理申请人的材料(如将新寄来的推荐信与申请放在一起)等。 4. 第一轮 评审申请人: 招聘委员会评审申请人有三轮。 评审申请人材料时,对申请人不是做绝对比较,而是看科研的速度和潜力。例如,有时虽然有发表了几十篇文章的学者申请我们的助理教授,但这些是博士毕业后多年的学者。虽然他们的科研总产出比大部分申请者多,而且只是申请助理教授,我们也不是将他们和年青的申请者简单比较,而是将每一位申请者与学术同龄人比较。(具体情况常常是将申请人与我们自己在申请人的年龄时比较。)如果申请人高于我们系的平均水平,则是强的申请。否则就被刷下去了。 第一轮,招聘委员看完所有申请人的材料(这时还没有推荐信,因此申请人需要自己会推销,但主要还是硬材料如论文与获奖)后打分,招聘委员会主席将所打分总结并平均,然后开会讨论。主要看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但招聘委员会成员打分的标准还是可能不一致。对于非第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但不是通讯作者的文章怎么看就没有一致标准。此外,有的委员可能比较看重 Nature 和 Science 的文章(但肯定没有国内那么看重);有的领域接近的委员可能已经知道某些申请者的工作在本领域的影响;有的会认真读申请者的论文再打分。如果委员们对某位申请人打的分不一致,大家就互相 PK ,看谁能说服谁。讨论后刷掉约 80% 的申请人,选出约 20% 的申请人(如 25 人),称为 Short List ,这些申请人称为被 short-listed ( 如你得到一封信说“ Youare short-listed ”,这是好消息 ) 。对于 Short List 里的申请人,委员会主席(有时是秘书代表委员会主席)会写信或发邮件,请推荐人写推荐信。 5. 第二轮 评审申请人:收到推荐信后开始第二轮评审。过程类似。推荐信会被详细阅读。先打分,然后开会讨论。通常 招聘委员会邀请系主任参与第 二轮评审的会议讨论。这一轮又刷下去约 80% 。剩下的 20% ( 如 5 人 )将被邀请到系里面试。 6. 面试(即第三轮 评审申请人): 进入面试的每一位候选人基本都有同等机会被聘,与第二轮排名的关系不大。面试通常 1 到 2 天。候选人要见系里的大部分教授(尤其是领域接近的教授),并做 1 到 2 个报告。候选人通常很受礼遇(大体是系里的最高和最正式的接待规格,即使候选人只是博士后也如此,没有等级观念。如我 20 多年前以博后身份申请助理教授位置时通常是系主任接机,但近年似乎系主任太忙,接机较少了),包括接机和送机(送机的规格低可能意味着拿到工作的希望不大),在本系期间全程有人陪同(基本没有空余时间),住本地最好的宾馆,早中晚饮食也有人陪同(尤其是晚餐,通常是多人陪同到本地最好的餐馆,很腐败)。候选人最重要的是( 1 )将报告做好(第一重要);( 2 )与系里教授聊科研要聊好,一是需要熟悉他/她们的工作,二是介绍自己的工作要清晰而且视人而定(如与领域相似的教授要介绍在什么重要环节做出了贡献,而与领域不相似的教授主要需要讲出自己的工作的一般意义),三是需要会侃。例如我申请 助理教授 时,头几次面试时不熟悉一些面试我的教授的工作,另外我也缺乏一些侃的本事,结果失了不少分,没拿到工作。好像是第 7 次面试后才拿到工作。 7. 做出录用决定 : 面试后招聘委员会通常会请系里的教授发表意见。最后综合这些意见,招聘委员会再评一次,将候选人排名,拿到系里的全体教授会上讨论(但参与讨论的教授的职称必须等于或高于申请人申请的职称;如果是招副教授,则只有副教授和正教授参与讨论)。教授会上大家秘密投票(与人事有关的决定都是秘密投票):可能接受招聘委员会的排名,也可能不接受。不接受的话就重新讨论再投票排出名次。系主任将通知排名最高者他/她得到了 offer ,同时安排该学者尽快再来访一次,一来该学者有机会提出需要什么条件, 如工资(招助理教授时工资基本没有商量余地,但其它位置都有较大的协商余地)、实验室需求、科研启动需要、是否有配偶需要同时找工作、等,二来也显示系里的强项来吸引该学者接受位置,以及表达对该学者的欢迎和支持。如果该学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接受位置,有可能会录用排名第二的学者,等等。
16265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如何提高投稿论文录用机率!(特棒)
liuj589 2011-1-24 09:14
转自: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7182do=blogid=390947 这篇博文总结得特别好,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分享里面的经验! 席明纳言谈录 张 少 雄 经常有年轻人问:如何提高投稿论文录用机率? 要提高论文投稿录用机率,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必须有新意 论文新意,是知旧出新。知旧,是关注所选问题及相关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出新,是就所选问题提出新的原创性见解或解决方法等;旧新关联,在以旧引新,在以旧印新,在以旧立新。 第一,要充分了解所选问题与相关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特别是权威出版社所出学术专著和 CSSCI 来源期刊所发论文。 第二,要通过已有研究成果来确立选题。选题的基础是问题的解决状态。发现问题之后,要确认问题的意义,形成基本解决方案(路径、方法、过程与结果),并且确认问题解决方案的意义。确认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的意义之后,将解决方案置于已有研究成果之中,判断其新意。不具新意的选题,或不具新意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一律放弃,以避免重复。 第三,要通过已有成果综述与引用向编辑与读者展示问题解决方案的新意。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可繁可简,于学位论文繁,于单篇期刊论文简;无论是繁是简,均要全面而充分。 二、必须了解学术期刊评价指标 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制定有一系列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如 GB 7714-20905 和 CAJ-CD B/T 1-2006 等。各评价数据规范都列有具体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期刊、特别是高端期刊的稿件录用标准,因此,认识期刊评价指标对于论文撰写与投稿都有重要意义。这里介绍若干主要指标。 第一,引用频度 主要包括总引用频度、自引率和他引率等三个指标。 总被引频次: 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自引率: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期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比例。具体算法为:自引率 = 被期刊本身引用的次数 / 该期刊总被引频次。 他引率: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比例。具体算法为:他引率 = 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次数 / 该期刊总被引频次。 第二,影响因子 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E. 加菲尔德于 1963 年提出。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较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大小期刊,用于比较同一学术领域中期刊的相对重要性。具体算法为:影响因子 = 该刊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 该刊前两年所发论文总数。 第三,文献引用率 包括参考文献量和平均引用率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量: 指期刊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是衡量研究人员与学术期刊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学术信息吸收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术交流程度和信息吸收利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平均引用量: 指期刊每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具体算法为:平均引用量 = 参考文献量 / 所刊论文数量。 外文文献量: 指期刊论文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数量,是衡量研究人员与学术期刊对外国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学术信息吸收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术交流程度和外国学术信息吸收利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平均外文文献引用量: 指期刊每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数。具体算法为:平均引用量 = 外文参考文献量 / 所刊论文数量。 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与学术期刊在期刊群中的地位呈正相关,越靠近低端,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越小,越靠近高端,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越大。《现代大学教育》 2008 年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为 14.8 篇; 2009 年和 2010 年年年递增,已经超 20 篇。 第四, 基金论文比 指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在其所发全部论文中占的比例,是衡量期刊是否处于其所在领域及相关领域前沿位置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及期刊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 》规定:基金论文比在 5% 以下,期刊评为差;在 5% 至 40% ,期刊评为良;在 40% 以上,评为优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没有这类规定,评价者往往参照科技期刊质量要求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现代大学教育》 2008 年基金论文比为 30.9% , 2009 年超过 40% , 2010 年接近 50% 。 第五, 地区及机构分布数 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及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主要包括作者地区及机构分布数、选题涉及地区数两个指标。 第六, 国际论文比 指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 第七,摘要、文章间架与文末参考文献叙录等规范 人文社会科学类绝大多数期刊、尤其是高端期刊,都执行 GB 7714-2005 、 GB 7713-1987 和 CAJ-CD B/T 1-2006 等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其论文标题编写、摘要编写、关键词选择与罗列、文章间架结构呈示与章节标题编写、文末参考文献叙录等方面,都遵守这些规范。 以上七项指标给论文撰写者或投稿者种种启示或提示。述要如下: 第一,充分关注并引用已有成果,充分关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数量;如给高端期刊投稿,所投论文参考文献数量应大幅度超过目标期刊(即投稿期刊)平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可以考虑 5 : 3 甚至 2 : 1 ,即目标期刊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为 30 篇或部,所投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为 50 或 60 篇或部。)。 第二,充分关注并引用国外已有成果,充分关注论文所引外文参考文献数量;如给高端期刊投稿,所投论文外文参考文献数量在其参考文献总量中应点至少三分之一(即:如果引用文献数量是 60 篇或部,其中外文参考文献数量至少应有 20 篇或部。)。另外,如果是研究外国问题,除引征国内研究进展与学者评价外,所引参考文献应该全部为外文参考文献。 第三,充分关注并引用目标期刊(即投稿期刊)所载成果。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指南》第 4 章“引用与注释规范”第 1 节第 3 小节“学术引用的伦理状况是学术职业化长程度的衡量尺度”说:“合理的学术引用体现了学术界对于前人和同代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将有效地减少自我作古、无视前贤的无知霸气,形成严谨与谦逊的学术风气”。忽视目标期刊所载相关研究成果,是对前人与同代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是对目标期刊的不尊重(既然不尊重目标期刊,还有必须在它上面发表文章吗?)和对自己的不尊重,是快速呈现无知与狂妄(高端期刊的审编者们可能不太了解低端期刊所载相关研究成果,不可能不了解自己期刊与其它高端期刊所载相关研究成果!!),是快速呈现不严谨;这些都会引起审编人员反感! 第四,充分关注(自己所获或同行所获)基金项目,有基金项目者尽量联系基金课题写作论文,无基金项目者通过合作方式联系同行所获基金写作论文。 第五,如果合作撰写论文,尽可能进行跨地区合作,尽可能进行寻求国际合作。 第六,如果给高端期刊投稿,尽可能投给外地区高端期刊。 第七,直接根据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写作论文,在 论文标题编写、摘要编写、关键词选择与罗列、文章间架结构呈示与章节标题编写、文末参考文献叙录等方面,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坚持一步到位。 三、必须了解目标期刊 要了解学术期刊,了解覆盖本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本领域专业性期刊、相关领域专业性期刊,还要了解期刊层次(如低端垃圾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CSSCI 来源期刊等。)。 要熟悉目标期刊,熟悉其办刊旨宗、发展策略、选稿原则、审编程序、载文状况、已有研究成果刊载状况等。要绝对避免两种坏做派。 一是上节启示部分第三条所说无知与狂妄等(无知和狂妄等做派,轻微者会给高端期刊审编者留下极坏印象,严重者还有可能会被列入学术行为不端乾者黑名单。)。 二是所投论文与所投期刊宗旨不相符的盲目投稿。 做到这三大点及其中各小点,论文录用机率会大幅度提高。
个人分类: 发表文章|1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提高投稿论文录用机率
热度 2 shxzhang 2010-12-6 18:24
席明纳言谈录;教学微课 张少雄 (2016年12月12日修改) 经常有年轻人问:如何提高投稿论文录用机率? 提高投稿论文录用机率,要注意并且做好以下三个必须。 一、必须有创新、并且充分呈现创新 (一)创新 创新,有多重含义,至少包括五项内容。 首先是领域新。尽量不涉足权威林立的领域。在权威林立的部门,无论怎么努力,都可能只是在权威的掌心蹦哒。 其次是课题新。领域大,课题小。不重复成熟课题。凡定课题,必先检索;检索,不是求同,而是存异。通过中国知网等检索,凡有课题已经取得相当成果,立即放弃。 其三是方法新。不用他人老方法,不走他人老套路。 科学研究 , 无论在哪一领域, 方法 都 很多,方法在精熟而不在多,每个课题或每篇文章,不要方法堆积。要探索与运用自己独特方法。 其四是材料新。材料是治学与为文基础。把目光放在已知材料之外,不用他人已用材料。求新。 其五是观点新。不讲句句正确而无一句有用的话;不讲泛之四海而皆准的话。 (二)呈现创新 呈现创新,基本原则是以旧立新。 前提是知旧出新。知旧,是关注所选问题及相关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出新,是就所选问题提出新的原创性见解或解决方法等。 方法是旧新关联。旧新关联,要以旧引出新,在以旧印证新,在以旧确立新。 具体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充分了解所选问题与相关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特别是权威出版社所出学术专著和权威学术期刊所发论文。熟悉本领域权威出版社、权威学术期刊。 第二,要通过阅读已有研究成果来确立选题。选题的基础是问题及其解决状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之后,要形成基本解决方案(路径、方法、过程与结果),并且确认问题解决方案的意义。确认问题解决方案的意义之后,将解决方案置于已有研究成果之中,判断其新意。不具新意,一律放弃,以避免重复;虽有新意但是因条件或环境限制不能完成,也一律放弃,以避免无果劳动。 第三,要通过综述已有研究成果来展示创新。阅读已有研究成果,是在自己心中确立选题;综述已在研究成果,是在编辑与读者心中树立选题。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可繁可简,于学位论文繁,于单篇期刊论文简;无论是繁是简,均要全面而充分。 二、必须了解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并且根据相关指标规范写作 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制定有一系列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各评价数据规范都列有具体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期刊、特别是高端期刊的稿件录用标准,因此,认识期刊评价指标对于论文撰写与投稿都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指标 这里介绍若干主要指标。 第一,引用频度。 主要包括总引用频度、自引率和他引率等三个指标。 总被引频次: 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自引率: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期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比例。具体算法为:自引率 = 被期刊本身引用的次数 / 该期刊总被引频次。 他引率: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比例。具体算法为:他引率 = 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次数 / 该期刊总被引频次。 第二,影响因子。 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E. 加菲尔德于1963年提出。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较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大小期刊,用于比较同一学术领域中期刊的相对重要性。具体算法为:影响因子 = 该刊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 该刊前两年所发论文总数。 第三,文献引用率。 包括参考文献量和平均引用率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量: 指期刊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是衡量研究人员与学术期刊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学术信息吸收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术交流程度和信息吸收利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平均引用量: 指期刊每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具体算法为:平均引用量 = 参考文献量 / 所刊论文数量。 外文文献量: 指期刊论文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数量,是衡量研究人员与学术期刊对外国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学术信息吸收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术交流程度和外国学术信息吸收利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平均外文文献引用量: 指期刊每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数。具体算法为:平均引用量 = 外文参考文献量 / 所刊论文数量。 国内学术领域,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与学术期刊在期刊群中的地位呈正相关,越靠近低端,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越小,越靠近高端,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越大。《现代大学教育》 2008 年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为 14.8 篇; 2009 年后年年递增,已经超3 0 篇。 第四,基金论文比。 指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在其所发全部论文中占的比例,是衡量期刊是否处于其所在领域及相关领域前沿位置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及期刊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规定:基金论文比在 5% 以下,期刊评为差;在 5% 至 40% ,期刊评为良;在 40% 以上,评为优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没有这类规定,评价者往往参照科技期刊质量要求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现代大学教育》 2008 年基金论文比为 30.9% , 2009 年超过 40% , 2010 年接近 50% 。 第五,地区及机构分布数。 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及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主要包括作者地区及机构分布数、选题涉及地区数两个指标。 第六,国际论文比。 指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 第七,摘要、文章间架与文末参考文献叙录等规范。 在中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尤其是高端期刊,都执行 GB 7714-2005 、 GB 7713-1987 和 CAJ-CDB/T 1-2006 等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其论文标题编写、摘要编写、关键词选择与罗列、文章间架结构呈示与章节标题编写、文末参考文献叙录等方面,都遵守这些规范。 在国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通常采用国际知名规范,如 MLA 规范、 APA 规范、 Harvard 规范和 Chicago 规范四者之一,因此,在线不列颠大百科全书( http://www..britannica.com/ )每个条目末尾都在“ To cite this page ”之下按这四种规范列出在线百科全书条目引用可选性方式。 中国学术写作者大多熟悉并习惯于根据 CAJ 规范确定文章写作思路与范式。国际型学术写作者大多熟悉四种国际知名规范,并习惯于在投稿前根据目标期刊所用规范调整文章写作思维与范式。 (二)指标带给论文写作者的启示 以上七项指标给论文撰写者或投稿者种种启示或提示。述要如下: 第一,充分关注并引用已有成果,充分关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数量;如给高端期刊投稿,所投论文参考文献数量应大幅度超过目标期刊(即投稿期刊)平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可以考虑 5 : 3 甚至 2 : 1 ,即目标期刊平均参考文献引用量为 30 篇或部,所投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为 50 或 60 篇或部。)。 第二,充分关注并引用国外已有成果,充分关注论文所引外文参考文献数量;如给高端期刊投稿,所投论文外文参考文献数量在其参考文献总量中应点至少三分之一(即:如果引用文献数量是 60 篇或部,其中外文参考文献数量至少应有 20 篇或部。)。另外,如果是研究外国问题,除引征国内研究进展与学者评价外,所引参考文献应该全部为外文参考文献。 第三,充分关注并引用目标期刊(即投稿期刊)所载成果。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指南》第 4 章“ 引用与注释规范 ”第 1 节第 3 小节“ 学术引用的伦理状况是学术职业化长程度的衡量尺度 ”说: “ 合理的学术引用体现了学术界对于前人和同代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将有效地减少自我作古、无视前贤的无知霸气,形成严谨与谦逊的学术风气” 。忽视目标期刊所载相关研究成果,是对前人与同代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是对目标期刊的不尊重(既然不尊重目标期刊,还有必须在它上面发表文章吗?)和对自己的不尊重,是快速呈现无知与狂妄(高端期刊的审编者们可能不太了解低端期刊所载相关研究成果,不可能不了解自己期刊与其它高端期刊所载相关研究成果!),是快速呈现不严谨;这些都会引起审编人员反感! 第四,充分关注(自己所获或同行所获)基金项目,有基金项目者尽量联系基金课题写作论文,无基金项目者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联系同行所获基金写作论文。 第五,如果合作撰写论文,尽可能进行跨地区合作,尽可能进行寻求国际合作。 第六,如果给高端期刊投稿,尽可能投给外地区高端期刊。 第七,直接根据目标期刊所用规范写作或编辑论文,在论文标题编写、摘要编写、关键词选择与罗列、文章间架结构呈示与章节标题编写、文中参考文献(引用文献)标示、文末参考文献叙录、基金课题标注、作者简介和致谢等多方面,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坚持一步到位。 如摘要编写,中国国标要求写成“观点浓缩”。 The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ixth Edition )之 2.04 Abstract 部分 ( 第 25 页至第 27 页 ) 有几项明确要求。一,精确( accurate ):反映文章内容;不包括文章正文中没有的内容。二,不含评价性文字( non-evaluative ):只报告文章主旨,而不评价文章任何内容。三,完整与可读( coherent and readable ),用清晰、简明语言;用动词而不用相应名词短评,如用 investigated ,不用 an investigationof ;用主动态,不用被动态,如用 The authors presentedthe results ,不用 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用现在时描述有持续应用价值的结论或结果,用过去时描述特殊变量或特别结果。四,简明(concise):简单,每句都包含充分信息;不浪费文字重复文章标题;包含最重要内容;内容不能太多,只包括四到五个最重要概念、发现或启示;用精确词语,用读书电子搜索时会用到的精确词语。 三、必须了解目标期刊、并且根据目标期刊选择或调整稿件 要了解学术期刊,了解覆盖本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本领域专业性期刊、相关领域专业性期刊,还要了解期刊层次(如:低端垃圾期刊,高端学术期刊; SCI 来源期刊, EI 来源期刊, SSCI 来源期刊, AH CI 来源期刊, CSSCI 来源期刊,等。)。 要熟悉目标期刊,熟悉其办刊旨宗、发展策略、选稿原则、审编程序、载文状况、已有研究成果刊载状况等。 要绝对避免以下两种坏做派。 第一,上节启示部分第三条所说无知与狂妄等。无知和狂妄、不严谨等做派,轻微者会给高端期刊审编者留下极坏印象,严重者还有可能会被列入学术行为不端者黑名单。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高端学术期刊,都有学术行为不端者黑名单。 第二,论文与目标期刊宗旨不相符的盲目投稿。 关注并且做好以上三个必须,投稿论文录用机率会大幅度提高。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12131 次阅读|8 个评论
估算杂志的录用率
热度 1 lefang 2010-8-19 17:01
根据投稿时候的稿件编号,可以估算杂志的录用率。比如我5月初给Journal of Turbulence投稿,编号是2010年的第34篇,那么我就估算每年该杂志大约有34/4*12=102篇投稿。接着查到一年发表的文章数是45篇。因此估算出Journal of Turbulence的稿件录用率大约是45/102=44%,还是挺高的。 于是类似的我就算了以下杂志的录用率: Journal of Turbulence 44% Physics of Fluids 45%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49% Chinese Physics B 38% Acta Mechanica Sinica 11% 力学学报 16%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28% 数据存在巨大误差,算法也非常模糊,结果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谈一稿两投、一稿多投
热度 5 zhaodl 2010-8-11 17:20
简议一稿多投//赵大良 昨天晚上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的会议刚回来,本来准备将会议期间我报告的内容以及与同行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但由于急于整理14号研讨会的会议资料一直静不下心来。今天看到,autumndancer在我博客留言:请问您如何看待一稿多投?我认为就像找工作投简历,若在一棵树上吊死不是希望渺茫?不知这种想法是否正确,特此请教。当我看到这个留言,一种责任感驱使我,我感觉有话要说,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作者和编辑。为此我花点时间简单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在会议上就有编辑给我提出他的无奈:辛辛苦苦帮助作者将稿件修改好了,可作者撤稿放,在别处发表了!今年4月份,我也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电话里求我帮忙:不是帮忙发表稿件而是帮忙撤回稿件!去年,他的学生将稿件投给了两份杂志一稿两投,结果两个杂志都录用了。为了避免造成一稿两发的结果,希望撤回一个。档次高的期刊作者不希望撤回,而档次低的期刊不同意撤稿,这可就让我这位朋友为难了。在反学术不端的大环境下,他害怕给自己留下污点。所以求我帮忙给编辑部讲一下,希望能够将稿件扯下来,一切经济损失他愿意承担。编辑能捞到一篇满意的稿件也不容易,也轻易不愿意放弃,那个编辑不希望把自己的刊物办好! 现在的现实是:作者在高档次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很难,同样杂志能选到一篇高水平的稿件也不容易,发稿难的声音比出版难的声音大,因为编辑总是在众多稿件中挑三拣四,所以矛头往往会指向编辑。特别是那些专职编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常常看到没水平的帽子。可是,专家办刊的编辑部是否就有水平?我看不见得,我去年就有一篇稿件被某学校出版研究所主办的杂志给耽误了。我的稿件投出去6个月了一直没有消息,期间我发过三次信件询问也没有回复。无奈,我为了避免一稿两投就在学会的会讯(内刊号)上发表出来,以便与同行交流。可是,当我将稿件发给学会秘书处不到半个月,又接到编辑部的电话,问我投给他们的稿件是否在别处发表?我老老实实地告诉她已经在内刊发表了。 关于一稿两投的问题,法律上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里很明确地规定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著作权人不能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即一稿两投。如果是法定的15天或30天,我想作者还是可以等待的,问题往往出在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大多数期刊有明确约定的期刊也好些:文科期刊的约定多为几个月之内没有通知录用的,视为退稿;科技期刊一般是承诺几个月之内做出是否轮用的决定。这两种情况,都应该是属于另有约定,也就是说在约定的时间内,著作权人不应该将同一作品投给其他的报社和期刊社。可是,如果报社期刊社没有在其约定的时间内决定,则作者就不受约束,就可以另投他刊。如果期刊没有声明录用期限的,应该视为没有另行约定,那么就应该按法定时限执行。那么作者在超过法定时限以后,就有权另投他刊。 如果在法定和约定时限内,造成一稿两投或一稿两发,那么著作权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就如同我那位朋友:托我求人不要发表一样! 如果是期刊社的录用决定超过法定或约定时限,而继续录用发表造成的一稿多投和多发,那么应该有期刊承担法律责任。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文章发表出来以后,造成的两发,人们往往会关注到作者而忽略期刊的责任。所以作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方面通知超期的期刊撤稿、明确不得发表,另外要保留期刊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的证据投稿日期到录用日期的时间超过约定的时限! 可是,目前作者碍于发表文章的压力和时间限制,一般很难忍耐另行约定的时限!常常是等到限定的时限以后再投其他期刊,发表出来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作者不到毕业、评职的跟前往往也不急于撰写文章,并不是随着研究的展开而整理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没有提前准备,到需要文章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能不焦急!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早下手、早准备,选择时限约定明确的期刊投稿。特别是要考虑再次投稿的两个期刊的约定时限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 还有一点,一般作者都不敢使用,似乎作者处于弱势,用了怕影响录用。我感觉没有什么:另行约定,不是由期刊单方约定,作者可以在期刊的约定邀约基础上提出新的邀约,即因本人毕业在即,希望能够在几月几号前给出明确意见!这样,在作者提出的新的时限内如果期刊做不到,作者就有权另投他刊。 实际上作者没有必要顾虑!如果因此编辑会退你的稿子的话,那也是你的稿件处于可用可不用之间。也就是,录用没有明显优势,退稿没有确定理由,在比较和犹豫之间。这关键看你是要沾录用的便宜还是要时间的代价。因为等待都是有两种结果,最不愿意看到的当然是:等待了还被退稿。如果你时间充裕,我感觉可以适当等待,而你没有时间就等待就应该要发表速度。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多发的原因,我不想多谈,那样只能是相互埋怨,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关键的是作者和期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期刊要高质量(哪怕主编认为的),作者希望高档次,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你的期刊档次低,那你就加快速度,以速度来争夺稿源!你的稿件质量一般那么你就以时间来换取可能的高档次等待高档次期刊的选择。否则,无论是期刊白忙乎还是作者白忙乎,那都是客观存在的,抱怨不是办法! 如果像autumndancer的留言所讲的如同找工作投简历,那么就会出现我朋友的结果,求人撤稿!或者是留下学术上的污点!在你无名的时候不会感觉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一旦已成名成家就有可能成为别人议论的话柄,至少你现在的导师会在乎! 说起找工作,我想起我去年年底招聘编辑。一个编辑岗位有4个人报名,我想将四个人都进行基本考核后从中选择一个。可是人事部门不同意,说是那样他们的工作量太大,他们不仅仅负责我一个岗位的基本考核。希望我从中确定两个人,他们再考核。结果是,我选的两个人,到考核时排在第一的不来了,已经应聘其他岗位。这似乎与作者投稿有点相似:双向选择嘛。可是,不同的是出版有法定的独家出版授权的时限,而岗位招聘没有法定时限。另外,找工作不可能造成一人多岗的结果,但出版可能造成一稿多发的事实。一稿多发造成的版面浪费,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损失,也是其他作者的损失,这样使其他作者的文章丧失了发表的机会,所以一般将一稿多发认定为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侵害了科学共同体的出版资源。特别是在数字化环境下,以往以一份期刊的影响范围有限,选择不同的期刊发表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到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那样只能造成数据库的数据重复。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143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会议征稿启事说论文会被SCI 检索是否所有被会议录用论文均被SCI收录?
热度 1 wanyuehua 2009-3-4 16:25
万跃华 2009年3月4日 答读者留言:有读者询问:一篇论文被 2009 遗传与进化计算国际峰会 (见 http://www.sigevo.org/gec-summit-2009 )录用为 poster papers (张贴论文)(限制在 4 页以内), 会议方的征稿启事中写道: 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on CD and in the ACM Digital Library, which is indexed by SCI and EI. 我现在很疑惑: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发表以后是否能真的向他们在征稿启事里说的 被 SCI 检索?会议版面费很高,如果不被 SCI 收录,我就不发表了。 这是读者经常会询问的问题,会议组织者在征稿启事里说的论文会被 SCI 检索是否所有被会议录用论文均被 SCI 收录? 仔细阅读会议网站,这是一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该会议录用的论文会出版一张光盘( CD )的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将进入 ACM Digital Library (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可以在 ACM 数据库阅读到该会议的全文,该会议论文集将会被 EI 收录。另外,该会议将选择部分论文在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和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Evolvable Machines 两种期刊上发表,这两种期刊均为 SCI 扩展版收录期刊。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Quarterly ISSN: 1063-6560 M I T PRESS, 238 MAIN STREET, STE 500, CAMBRIDGE, USA, MA, 02142-1046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该期刊 1993 年创刊,从 2001 年开始被 SCI 收录,每年平均被 SCI 收录约 22 篇文章(其中 2008 年被 SCI 收录 21 篇),共有 9 篇会议论文被 SCI 收录(其中 2007 年 5 篇, 2006 年 4 篇), 2007 年影响因子 1.575 。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EVOLVABLE MACHINES Quarterly ISSN: 1389-2576 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该期刊 2000 年创刊,是 SCI 、 EI 收录期刊,从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每年平均被 SCI 收录约 20 篇文章(其中 2008 年被 SCI 收录 18 篇, 2007 年被 SCI 收录 20 篇),因是新收录期刊,目前还没有影响因子。 所以该会议并不是所有被会议录用论文均被 SCI 收录,而是选择部分论文到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和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Evolvable Machines 两种期刊上发表,而录用在这两种期刊上的会议论文才能被 SCI 收录。 该会议的大部分会议录用论文是出版在一张光盘上,而光盘上的会议论文是会被 EI 收录。 所以当您看到会议征稿启事说论文会被 SCI 检索,您要了解是所有录用会议论文均到某 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还是选择部分论文到 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期刊经常会刊登会议论文专刊、增刊或特刊,如 Elsevie 出版社的 Ultrasonics 《超声学》,该刊为 SCI 、 EI 收录期刊, ULTRASONICS , 2006 , Volume: 44 Pages: E27-E30 Supplement: Suppl. 1 就刊登了 2005 年在北京召开的 Ultrasonics International (UI 05)/ World Congress on Ultrasonics (WCU 2005)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AUG 29-SEP 01, 2005 会议 292 篇,其中中国为 106 篇 , 该会议每 2 年举办,会议大部分在该期刊上发表。 SCI 主要收录在期刊上发表的国际会议 ,如国际会议专刊、增刊,并收录在期刊上刊登的国际会议摘要。 SCI 不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图书)。 EI 收录主要收录在期刊上发表的国际会议和国际会议论文集, 包括 会议论文集、专著等。其中 IET/IEEE 、 SPIE 、 ASME 、 ASCE 等学会的国际会议论文集几乎全部收录,包括 CD-ROM 。 ISTP 、 ISSHP 主要收录在专著、期刊、报告、增刊及预印本 等形式出版的各种一般会议、座谈、研究会和专题讨论会的会议录文献,包括 CD-ROM 。
个人分类: 问答集锦|34555 次阅读|2 个评论
8天内收到两家期刊的录用通知
yuliping 2009-1-14 00:44
进入 2009 年,最高兴的事情是在 8 天内收到了两家期刊的录用通知, 1 月 6 日 收到了《科研管理》的录用通知,论文题目是科技教育评价中主客观赋权方法比较研究; 1 月 13 日 收到了《统计研究》的录用通知,论文题目是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中指标相关关系修正研究。前者是科技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后者是统计学领域的顶级期刊。 最近从事科技评价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做方法论的创新。多属性评价是比较成熟的领域,指标体系被许多大家认为是小儿科,甚至怀疑其科学性,这方面的创新极其困难。正像巴顿将军说过,所有的光荣已被他人所得,我无所事事,只能看着树上的苹果长大但是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偏要钻进去,看看沥青里面能否提炼出一点汽油,呵呵。 一年半来,共撰写论文 29 篇,已经被核心期刊录用 15 篇,其中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期刊有《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情报学报》、《统计研究》、《编辑学报》等, 2 篇论文被 EI 检索, 1 篇被 ISTP 检索。 另外以前写的一篇论文也被《中国软科学》录用。有 人们经常开玩笑讲赌场得意,情场失意,我是论文得意,课题失意。 记得以前看过王朔的一篇小说《无人喝彩》,内容全部忘记了,题目映像很深,先自己鼓励一下。这几天扬州气温零下 7 度,似乎也不太冷,呵呵。 2008.1.14日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349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