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导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SCI导向危害严重,同行评议必须谨慎
zlyang 2020-2-23 14:22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SCI导向危害严重 , 同行评议必须谨慎 (1)“ 美国SCI及西方杂志的编辑部,远程间接操纵了我们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 ” 陆大道(1940年生)、李连达(1934年生)、程津培(1948年生)等院士,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已经丧失了我国科研的自主性,成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型的科研。 (2) 同行评议扼杀高创新 。 近几年已经被西方学者“大数据”证实。 尽管如此,原本指望“同行评议”防止劣质研究。但是,“大量的研究和系统评论表明,同行评议并不能可靠地防止劣质研究被出版。” 例如,安韦萨(Piero Anversa)在 2001 ~ 2018 年连续造假长达17年。舍恩(Jan Hendrik Schon)在 2000 ~ 2002 年的 Nature(7篇),Science(9篇),Physical Review(6篇)顶级期刊的假论文。 这些假论文、假成果通过了百次以及数百次的“同行评议”!! (3)《 莱顿宣言 》和《 旧金山宣言 》,也讲得很清楚了。 请记住:1978年华罗庚老师指出“ 早发表,晚评价。 ” 1000多年之前,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爱真理、学科学、用逻辑。 Love truth, learn science, use logic. “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 参考资料: 科学网,2018-05-20,陆大道:只有自主创新 才能成就国际一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5/412681.shtm 李连达,2016-09-30,学术界的鸦片“SCI”亟待改进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1005840.html 科学网,2019-09-09,程津培:从基础研究的“冷板凳”说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9/430349.shtm 知识分子,2017-12-28,科技评价老大难:原地徘徊甚至恶化趋势如何破?| 专访程津培 http://zhishifenzi.blog.caixin.com/archives/173371 科学网,2015-01-12,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1219413977135306.shtm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周健,2016-09-11,科学面临的七大问题及出路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002186.html 同行评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出版前淘汰垃圾研究。然而,调查中受访者们表示,这个机制发生了故障。 大量的研究和系统评论表明,同行评议并不能可靠地防止劣质研究 被出版。 Nature自然科研,2019-01-11,史上引用次数最高的100篇论文有多少是诺奖级别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261950 发现高温超导体,确定DNA双螺旋结构,首次观测到宇宙膨胀加速……这些科研突破都收获了诺贝尔奖和国际声望,但是报告这些发现的论文却无一跻身有史以来引用次数最高的百篇论文之列。 NATURE, 2014-10-29,The top 100 papers, Nature explores the most-cited research of all time. https://www.nature.com/news/the-top-100-papers-1.16224 The discovery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the determination of DNA’s double-helix structure, the first observations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 all of these breakthroughs won Nobel prizes and international acclaim. Yet none of the papers that announced them comes anywhere close to ranking among the 100 most highly cited papers of all time. 相关链接: 2019-10-09, 同行评议缺点和消极作用的报道(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1265.html 2020-01-08,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20-02-20, 为什么改进科技评价的“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一出生就死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9487.html 2020-02-20, 《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科技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9824.html 2020-01-19,俺不迷信“国际评审”(“同行评议”的局限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882.html 2019-11-21,强制性要求发表汉语论文的好处(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7020.html 2019-12-29, 强制中国资助科技项目的主要成果首先用中文发表在《科学通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942.html 2019-04-26,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评审人,任其“逍遥法外”:真是对真理莫大的讽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732.html 2020-01-06, “钱学森之问”总体上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09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1 个评论
从小游戏,不知咋地想到了“科研评价导向”
woaibiaji 2019-1-25 11:59
自从普及了手机这东西,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会花一点时间在“手机游戏”上的。 从早期的黑白贪食蛇、推箱子,到ios火了之后的跑酷、打小鸟,再到现在各种功能炫酷、画面精美的复杂游戏,都占据着我们坐公交、蹲厕所、睡觉前的“重要时间”。 我是一个游戏弱鸡,从小用小霸王打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都得两个表哥才带的动;至于cs、仙剑这种水平的3D游戏,我看着都头晕想吐。 所以我手机上最常打开的经典游戏,是一款消消乐。不用复杂的游戏技巧和地图感,随时随地就能来一局。 但是游戏的宗旨都是赚你钱嘛, 它总会让你最后一步差一点点,忽悠你买锤子、+5步等等。想买道具,就需要游戏币(这好像是所有游戏的模式),要么直接充钱,要么看广告抽币。 像我这种有闲时间、但没钱的,一般会让它放20秒广告,攒点游戏币以备不时之需。 结果吧,有一个广告(另一款游戏)的效果太好了,我经不住诱惑去下载了一个,每天“痴迷”了进去。它的广告是好玩不粘人,可绝对是瞎话,极其的粘人。就这样,消消乐的活跃用户少了我一个。(不知道因为广告费的收入,流失掉了多少用户?也许对他们来说就是广告费更重要吧。) 游戏粘人的初衷我可以理解,就是增加你的活跃度和打开习惯嘛。跟支付宝好端端的让你收能量种树喂鸡一样。(写到这的时候我真的去打开支付宝收能量了……话说是不是又该集福了?) 但是太粘人了就有弊端,小伙伴们经常扑扑啦啦地弃游。谁有空一天到晚老盯着你?所以吧,它的更新版本里变成了“分时段的”粘。 游戏中有一种东西“游历券”,可以在支线地图里游历,获得道具。但是在每天9、12、18、22点(也是睡前和公交这些经典时段,霸占挤压你的这些时间)会掉落珍稀道具。 游历券每小时会恢复10张。非会员的话上限100张,然后根据vip等级,我现在是可以恢复240张,也就是一整天不理它的问题也不大。 珍稀道具主要包括夜明珠和花束。 夜明珠用来升级派系装备,花束用来提升人物好感。 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0派系重要还是花束重要?(因为限时掉落,你刷其中一项的时候,另一项很可能就被刷没了。) 通过计算,派系升级的话,每个人的战力也会相应大幅上升,所以大家的目标变得统一——先刷夜明珠。 所以,每天刷限时道具的时候,还是比较和谐。大家先一起刷珠子(全服只有20个,会显示目前还剩余几个、以及被哪个玩家刷走了),然后再刷花。\0一般屏幕上弹出的都是恭喜XX获得夜明珠,恭喜XX获得夜明珠……之后是恭喜XX获得花束。 但是在某一日,游戏的成就系统出现了几项: 获得好友值8万以上好友3人、5万以上5人、5000以上10人。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加好友、凑友好度。怎么快速的凑呢,送花。 我送你4万的花,你送我4万的花,达成8万。 于是,大家都能想到了,限时游历的目标开始主要刷花,而非珠子了。 每日的显示游历中,大家一开始乱七八糟的,一边是派系首领喊刷珠子,一边是大家各怀心事刷花。 \0我一开始还是比较心怀“大局”的,刷珠子。但是吧,跟我凑8万的对家不乐意了,我们约定每天互送1千的花(但一天不一定能获得1000花)。我是有存货的,存了万八千的花才敢在群里找对家。所以我自认为准备的还不错:存了花、该刷珠子刷珠子、约定好一天送一千。\0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的。 可是先刷花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我先去刷珠子,往往一天都得不到一朵花,怎么禁得起每天1千的出入量?不得已我也只得先去刷花,可是花把游历券用光了,就不能刷珠子。升不了战力就要被打,整个派系一起吃亏。 其实之前,大家约定俗成先刷珠子后刷花,每个人都有所得到,并没有问题。现在这样,有人刷珠子有人刷花,反而人心惶惶。经常看到同一个玩家,先刷个花,刷到后赶紧去刷珠子,有了珠子再回来刷花。 这种乱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弃游的玩家也多了起来。本来也是,刷游历也刷不好,凑成就还被对家嫌弃,派系战力还升不动,谁愿意玩? 只不过一个“凑好友度”的普通导向,一个并不影响战力的支线成就,就把整个游戏生态给搅乱了。 就好像本来科研人员的目标都是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发个论文也是常规操作。结果周围多了一堆与研究本身的关系并不十分大的评价体系,可是有人追求就会有人竞争,最终舍本逐末,大家都很累,得到的却也没变多。战力可能还下降了,愿意参与的人还少了。最终结果就是所有人一起吃亏。 \0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凑成就凑的差不多了,花也没那么重要了。又纷纷回到先刷珠子的常规操作,游戏变得风平浪静了一阵。 但是太过风平浪静,用户的充钱意愿又会降低,\0游戏又出了另一个支线养成系统(类似于开心农场+旅行青蛙,你养个东西,种个地;给它吃东西,它出去旅游给你带游戏道具)。但是吧,这个“青蛙”会死,你懂的,让你继续充钱,不然别人的稀有道具又比你多了。 最后又回到所有“游戏”的“终极要义”:金钱导向。 这个游戏玩腻了能弃,真实的游戏,不也就这样?
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已进行试点工作
热度 9 qsqhopeiggcas 2013-1-22 14:44
俺在 2012 年 1 月 17 日 ,曾写了一篇博文 《中科院将引领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浪潮》,该文介绍并简评了中科院要进行科研评价体制改革的情况。 回放:白春礼院长在 2012 年 1 月 16 日 召开的中科院 2012 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 要通过实施“一三五”规划这个重要抓手,建立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和研究所评价体系,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经费保障能力,减少检查评估,确保科研人员 80% 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时隔一年,进展程度如何?今天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 中科院将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 》 ,回答了俺的疑问。 报道说:【 中国科学院将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重大成果产出导向评价的核心是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重点突破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及战略高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白春礼介绍,“重大成果”包括三种:一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辟新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提出有重大影响的咨询建议等;二是在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三是在促进科教融合等体制机制方面有重大创新。 】 确实早应该如此改革,进入 TOP 10 的 SCI 论文不一定代表成果价值的 TOP10 ,或许只是一堆学术泡沫。 我们已经走了不少弯路了,学费也早已交够了。不合理的体制应及时改革,愿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早日回归到以解决国家急需的科技难题为目标,以成果的价值论英雄的正确轨道上来。 看来,中科院要当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领头羊了,作为我国科技的“国家队”,理应如此。 【 据悉,中科院率先在研究所开展了改革试点,选择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 4 个单位,邀请国内外 35 位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其中来自美、英等 8 个国家的国际专家占 57% 。评估中突出重大成果产出、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发挥第三方专家的作用,听取独立、客观的意见。 】 点评:先进行改革试点比较稳妥,摸着石头过河,多听听基层单位的意见,有助于完善评价制度。 【 中科院还提出研究所要改革内部评价,改变简单以项目、经费、论文数量为导向的评价考核,突出能力、水平和贡献,在项目、团队和人才评价上建立外部评价的制度。 2013 年中科院还将对科技项目的评价进行改革,引入产业界、社会高水平专家和国际同行专家,建立独立第三方评估制度。 】 点评:成果评价引入国际同行专家好,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样可减少单纯依靠国内专家评价时,国人擅长的“走关系、找路子”之弊病。评价是要依靠专家,但专家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 参考 【 1 】秦四清,中科院将引领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浪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29687.html 【 2 】吴晶晶, 中科院将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4220.shtm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6094 次阅读|17 个评论
诺奖【不适合】做为科研的导向
热度 8 outcrop 2012-9-13 17:55
戴老师博文《 不得不嘲笑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提到《 白春礼寄语国科大新生:望有人在中国获诺奖 》,让我有些吃惊——吃惊的原因,是期望这个大方向可能有问题——诺奖只是手段,不能也不该作为目的。我之前的博文《 把【手段】当做【目的】 》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真理,而不是追求某类奖项,即使是诺奖本身,也只是为了鼓励科学探索;中科院作为中国的顶级科研机构,如果这一点尚且不能认清的话,我觉得很遗憾。 当然,白院长这么说,也有可能是继承发扬周院长的愿望。 但与时俱进的看,我们当下更需要的,也许是回归科学探索的本质。 当我们看不上诺奖的那一天,也许才算是真正的科技崛起;不然过分的看重诺奖的话,诺奖只会成为我们牛鼻子上的缰绳 ——抱歉我只能想到这个比较粗俗的比喻——再烈性的牛,只要牵着穿过牛鼻子的缰绳,就服帖了,因为疼,因为在意诺奖,一个道理。 这种期望把奖项做目的,自贬身价了;缺乏对科学本质的追求,窃以为这个导向不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9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高校科研导向扭曲 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sunapple 2011-1-20 09:40
高校科研导向扭曲 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不变革的话,将“涛声依旧” 高校科研导向扭曲 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不变革的话,将“涛声依旧” 在日前举行的2009年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与会的大学校长照着讲稿,宣读着自己学校所取得的一连串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代表们听得昏昏欲睡。当浙江沁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荣走上发言席时,他的几句话让大家一下子振奋了起来。 叶建荣的开场白就是:“我的观点比较尖锐,大学校长最不愿意听。”他的发言几乎是与大学校长针锋相对。他说:“目前,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相距甚远。这座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非打破不可。” 叶建荣举例说,5年前,有一个大学教授建议沁园集团上马一个家庭洁净水工程系统,他们听后非常振奋,立即送给对方一个万元大礼包。企业后来收购了一家公司生产相应产品,次年大规模上市,销售量一直上涨。 今年5月,企业又把这位教授请到企业“支招”,没想到他的报告与5年前如出一辙,企业工程师听后直摇头,认为按照教授的提议去做,必然落后于市场。 说到这儿,叶建荣提高嗓门告诉大家:“企业在前进,大学没有跟进,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论坛主持人介绍的一组数字也和大学校长们列举的科研成绩唱了反调,而是印证了叶建荣的观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有关方面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加强产学研合作,但是成效不明显。对此,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原因就在于高校的科研机制还深深地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迹——研发与产业脱钩,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绩效无关。叶建荣说:“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武平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没有写出论文的话,即便产生几千万元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也只会被认为只有应用水平,不具备理论高度,不是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下一个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就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眼下正在考察研究“金砖四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国科学院政策所专家张洪石说:“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导向扭曲,甚至在国家拨付项目经费的‘温室’中‘自娱自乐’。搞科研项目都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文就评教授,评上教授就是人才。国家给高校的科研经费,80%左右投向了应用科学项目。但在申请项目时,第一考量的是发表论文数,因为SCI论文发表越多,表示你的研究水平就越高。” 教育部科技司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该司副司长陈盈晖说:“高等院校用占全国16%的研发人力,不到10%的研发经费,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国际论文。” 张洪石在做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发现,某班两名博士毕业后,一个在北京某著名大学工作,每年可发SCI论文七八篇,但应用技术专利少得可怜;另一个去了某工科大学的博士恰恰相反,每年有六七项应用技术专利诞生,但鲜有SCI论文发表。 据研究分析,问题就出在科研经费投资主体与评价目标上。上述第二名博士所在高校的科研项目除纵向有国家经费投入外,大部分经费来自军工集团或项目的横向投资。中科院这位专家举例说,如飞机、卫星材料科研项目验收时,根本不会考虑你发表多少论文,而在于这种材料做成的产品能不能上天。“上不了天,发表多少论文都是纸上谈兵,难以蒙骗过关”。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 “现在大学教师最不愿意承接企业投资的科研项目,10个科研人员难有一个。”张洪石介绍,因为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可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就不一样,很少有人去追究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率是多少。有的科研项目拿到几十万元经费后,就干脆直接发几篇论文,‘空对空’过关,大家知道项目评审要么是给钱‘走过场’,要么是圈内人士‘自娱自乐’。今年OK了,明年包装一下项目大家再相聚。”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中科院政策所这位专家说。 浙江振亚投股集团总经理沈国锋表示:“80%的科研经费被‘玩儿完’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他就碰到不少大学里的“江湖”教授。他们把一些还是理论层面或实验室技术状态的项目,拿来找企业联合申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或补贴。这是不少大学教授致富的一种途径。实际上,这些科研项目离中试与产业化阶段还非常远,但他们的各种理论与数据资料十分全面与系统。 同一个项目在好几个省市同时得到经费资助 据沈国锋透露,在不同省、市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获取国家科研经费,也是高校包装科研项目的一种策略。因为现在国家大力鼓励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从国家到省、市、县级政府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与配套经费,比如大学一个评审验收的技术成果,在杭州是填补市内空白,但到了苏州也同样属市内首创,就可以顺理成章拿到不同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 由于地方政府科研项目评审信息缺乏共享,他就遇见过一个在江苏省获科研经费资助的项目,到了浙江省同样获得国家经费补助。不少大学教授就钻这个政策空子,“‘玩’科研经费的游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研经费被一些利益关系人当做一种潜在的资源进行运作。握有科研经费审批权的人,授意高校、企业今年哪几个项目可以报,能拿到钱,然后从中共享利益。“把国家科研经费老是拨给自己的‘关系户’,那些真正需要得到经费资助的企业或项目却难以受惠于此。”这位浙江企业老总说。 以科技部公布的200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名单为例,公众所能发现的信息只有项目名称、作者单位与拟安排经费预算数额,更多的信息无从查找。社会各界难以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建议,“大学确实要反思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更应考虑解决问题。” 张洪石表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高校科研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不变革的话,将“涛声依旧”。他与叶建荣不约而同地建议,国家除了对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直接拨付经费外,对应用科技项目可以走市场化道路,由项目业主单位或客户企业投钱,国家给予企业相应投资额的免税支持。因为企业奉行的是“谁投资,谁当老板,谁说了算”,“高校那些‘忽悠人’的科研项目就难以再去忽悠人了”。 更多阅读 我国高校半数科研经费来自产学研项目
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导向
pony911 2010-7-2 20:56
对于工科院校来说,科研的导向应该是什么? 现在有好几种: 市场导向;发展导向;技术导向;学术导向;兴趣导向; 怎样处理和把握更好?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编辑部导向太明显--普通人的文章越来越难被读者发现
qlms 2009-5-16 12:43
昨天发了一篇博文,发好了以后,和过去一样,习惯到所发的栏目里面看一下,是不是已经出现在所在栏目。但是过了很久之后,发现所在栏目还是没有自己的文章,以为是系统出了问题,所以就给编辑部留言如下: 苗元华:我的文章发表在观点评述栏目里面,但是我点开观点评述,却不能发现我的文章,是不是系统有问题。谢谢 2009-5-15 22:36:02 编辑部回复如下: 科学网编辑部:苗元华您好。分类博文处目前只显示编辑部推荐的博文,并非所有博文。 2009-5-16 9:06:01 读罢回复,感触挺深: 1)如果你是科学网博客的新人,如果你在科学网上面没有几个老朋友,你的文章发了其实基本没有几个人读的,因为即使你的文章有人想读,他也很难发现你的文章。你的文章能被大家发现的时间,可能就是在最新博文栏目出现的几分钟。 2)编辑部真的太厉害了,通过这种方式,肯定能控制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部不推荐也就罢了,分类博文处不推荐也罢了,但是打开分类博文处,里面的博文根本就不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来显示了。结果就是,科学网编辑部看不上的文章,你发了文章基本等于没发。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7097 次阅读|61 个评论
以论文发表还是技术研发为导向?
chyq721 2009-3-27 07:55
读罢迟菲师姐的博文《从工程角度谈为什么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心中便搁下一个疑问自己将来是以写论文还是技术研发为导向。 原先以为中科院系统作为中国研究主体,应当是技术研发为主。后来随着对表面科学的深入了解,发现中科院很多院所,特别是做理科类基础研究的,基本上衡量一个人才都是以论文为衡量标准的。之前的了解主要是受广州能源所和山西煤化所的影响,特别是广州能源所的吴创之所长给人以学者与企业家融合的感觉,那么中科院该是以技术研发家技术推广为主。后来对小木虫、科学网(两大论坛主体上用户都是中科院的研究生)了解的深入,发现中科院的研究生们多数也是唯论文者,小木虫论文投稿版之火热可及一般,什么论文模板、投稿信模板等等给人以论文批量产生的感觉,而不是为了凸显研究的特性。于是我也开始思考科研路上该是写论文为主,还是技术研发为主。看到迟菲师姐的博文,以及结合近来跟着导师去了几家企业商讨技术联合开发等事情的感悟,有些话不得不说一说了。 我们课题组之前主打研究方向是流化床,做流化床燃烧、气化,拥有自己的技术。我的导师开发的一项技术已经获得了一些省部级大奖,目前正在冲击国家级奖励。反而,课题组有分量的论文不是很多,多是有商业价值的专利。上周跟着导师去湖北省黄石市讨论一个项目,路上聊到的一件事情是:黄石市做小型流化床锅炉在全国是有名的,而他们的技术基本上都是从课题组学得的,因为产生黄石市各类流化床锅炉制造厂的母公司黄石市建材节能公司是我们课题组最早进行技术输出的公司。总之,课题组自组建起都是以开发自己的技术为主。我们理解的横向课题不是简单的为企业进行测试,那是各类电力设备试验研究所干的事,我们向来是开发自己的技术,联合企业一起进行推广。因此我的博士毕业,有一篇达标的文章足以,但是有分量的发明专利必须有。 两年时间,我的课题已经进入到部分实验数据已经出来,发现了更多的可研究内容,如果有时间也有心情更有压力或动力的话,我是可以立马发表三至五篇行业内高水平文章的。然则,这些数据公开就意味着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参考数据的新技术专利在没有公开前就失去效益了。于是我进入一种犹豫期。 发表论文,我可以成为学术人才;压着发表论文的数据,转而以此为基础开发技术,我可以拥有自己的技术,或做科研,或者是自己创业都有核心技术在手,未来的发展之路可能会更好。对此要进行选择了。还望众位老师和师兄师姐给以建议。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性与导向》之 人性的第三季:秋天 第四季:冬天
yyfgz 2009-2-12 17:55
人性的第三季:秋天 人性的秋天大致是40岁到60岁的时段。人走过夏天,由于机体代谢产生的垃圾的排出功能会逐渐下降,随着体内未能排出的代谢残留物增加,大脑的活性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由此导致人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越过人生的波峰之后走入下降。人的社会属性稳固牢靠,起到社会稳定运行的中坚作用,人性善主动而有力量。人由兴转为财富创造能力最强的荣盛时段。 于人性的早秋,人脑活性继承了夏末较强之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仍处于人生的顶峰,只是开始步入下坡的路段,但知性水平仍在人生渡过的40余年积累起的人类经验基础上,继续快速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接近人生的顶峰,是探索自然奥秘,贡献新的科学或生活成果以补充人类经验,提高人类知性的最佳时段。高水平的知性促使人主动行善,人的社会属性远高于生物属性,为了众人的利益往往愿意主动放弃暂时的私利。 在人性的中秋时节,随着人的机体的代谢残留物增加,人脑活性明显降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有较大下降,开始发现大脑中既有知识调出的迟缓反应,但总体知性水平达到人生的高峰,人的综合能力处于顶点,亦是探索自然奥秘,贡献新的科学或生活成果以补充人类经验,提高人类知性的最佳时段。人的社会属性达到顶峰,为了众人和社会利益往往愿意主动放弃部分私利。 人到深秋时节,身体中的代谢残留物已成为机体正常运行的阻力,反应能力明显下降,逐渐缺少接受新事物的主动性,随着大脑既有知识顺利调出的困难出现,总体知识水平开始下降,加上人体精力的退步,一般情愿指导后人工作,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人的社会属性很好,遇到紧急情况或影响群体生存的特殊问题时常会有舍弃私利的主动。 人性的第四季:冬天 人性的冬天是60岁以后的岁月。人走过秋天,脑细胞已减少10~15%【2-22】,机体功能已由荣向衰行进。随着身体中的代谢残留物越积越多,各个器官老化蜕变,各种病痛不断侵犯,渐渐人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女人慢慢像垂幕的雌猩不愿远离生儿育女的巢穴,男人慢慢像衰老的雄狮不愿离开太阳。人到此时,想为社会做点事情因不合时宜常被人戏弄,想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精力疲乏常力不从心。面对现实,自我保护的潜能又显露出来,自私的主动常让人意想不到。一副败相只能归于自然的无情。 于早冬,经过60年艰辛积累的收获尚可让人保持敬重,也有社会属性赋予的向往社会的精神。但越往后走越显出自我保护的重要,求生的生物本能烘托出人的生物属性,注定最终人性是善是恶都不必太认真。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话 真实 求真
yyfgz 2009-2-3 11:15
真话 真实 求真 (据《人性与导向》第九章而论) 于2009年1月20日写了假话是国民求生的无赖选择的博文,可以说此文是接着那篇博文写的。 在假话泛滥的社会,人们为了获取社会中的生存资源,无赖之下只得用假话来博取掌管资源的那些人的欢心,这是人类个体以期达到存己和续己目标的策略。尽管假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非常有害,甚至会导致某种磨难,但这又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不可避免的东西。 假话:是隐去自己已感觉到的对象的部分或全部信息,然后随意编造的话。 真话:是对自己掌握的信息没有隐瞒和随意加工的如实叙述。 真实:是对不同人性水准的人所说的全部真话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之后,得到的关于事件的客观认识。这种认识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因此,由于人类个体的感知能力、环境影响因素、知识水准及经验丰富程度等的差别,必然是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导致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真话不真的现象。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只有在真话的基础上通过求真才能得到真实,这就是现代科学研究的真谛所在。 基于以上所叙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真实来源于真话,假话永远都与真实无缘。 考察当今的社会,从人们到官员,从普通民众到一些知识丰厚的所谓高尚之人,从贫穷百姓到腰缠万贯的富人,,从嘴中或笔下出来的言语能有多少真话?不捏造与歪曲已存在的信息就不错了。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国家又怎能求到真呢? 造成当今社会普遍失真的原因,不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纲领存在缺陷,就是缺少保证纲领实现的具系统效应的标准,或者是标准未能得到严格执行。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会长期浸泡在假话的世界里,回不到说真话的道路上来,也就永远无法去求真,也得不到客观的真,结局将是在一阵虚华之后再回到受苦或磨难的境地。这不是耸人听闻,只需考察现实社会运行中的资源虚耗、人的精神颓废、及过分自私、懒散与行乐的社会状况、,任何人没有理由不不寒而栗。 要解决好假话泛滥和真话不真的问题,建造一个能保证培养与督促国人敢于说真话,并能正确运用系统科学思维方法来努力求真的社会环境是关键。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点是实现国家管理的综合集成系统设计,能够在各级综合集成研讨厅中形成民众敢于说真话的民主机制,和在综合集成研讨厅所获真实信息基础上的滚动式国家运行系统设计。具体思路参见《人性与导向》第九章国家机器的系统科学设计思索。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话是国人求生的无赖选择
yyfgz 2009-1-20 10:32
假话是国人求生的无赖选择 (据《人性与导向》第九章而论) 自古道:童言无假,阿魏无真。然而,可以说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种信念已被现实社会提供的人性建造环境改变。因不知从何时开始,只要人一脱离母体就坠入到了一个假话泛滥的人性建造环境中,受着假话的熏染就在幼小的心灵中树起了必须说的与做的不一样才能得到好处的观念。这不需要什么论证,只要稍加考察年轻父母在很多时候面对小孩周边的人文活动环境,不知是教小孩做还是不做时的那种犯难就可理解的事情。比如:面对仗着家势常干出格事情又常受到那些阿姨袒护或父母纵容的孩子时,该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做才好的问题;面对老师的行为与教给孩子的道理相悖时,该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做才好的问题;面对学校倡导的与小孩知道的相差甚远时,该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做才对的问题;面对自己的生活需要不得不迎合周边社会去做些求生需要的事情与平常教导孩子的不一样时,该如何向孩子解释的问题;。假若以上比如只是特例还是好处理的,关键是它们已发展成普遍的社会问题。 既然现实社会中本应无暇的童言都沾染了许多假话,可想而知当今的少年、青年和成人又能怎样呢? 请问这多少年来:几个勇于说真话的人得到了应有的好处?又有多少说真话的人能办成应办之事?政府面对社会的失真不以权宜之计说些假话又怎能保持社会稳定?一般情况有几个下属敢不恭维领导而说长论短?很多时候百姓面对强势怎能不说假话?总之,谁又敢说谁的不是?谁又能说什么的不是?甚至搞科学的不假也难获得求真的条件,正是整个社会缺少求真的精神,乐于接受虚假的事情导致了当今假话泛滥的局面。 人生存在社会中,一方面必然地需要社会的诚实来引导人的诚实,另一方面社会的诚实必然地要由人们的诚实来共同表达。既然现实中人的诚实会常被许多的不诚实戏弄。导致大家比较普遍感觉到自己是浸泡在一个嘴脸与行为不一致的社会染缸中,必然的结果是为了生活不得不选用假话来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源。且不说文化大革命及以前鼓吹了数年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不是小好还是大好之后,突然告诉人们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的事情,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用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整人的勾当,也应该是这个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恶梦;在1989年之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普遍的社会诚信危机,还真不知道应该归之于社会的不诚实导致了普通人的不诚实,而是普通人的不诚实共同表述着社会的不诚实。但不管现实社会的不诚实由哪种原因产生,人们那种做人要诚实的经验已在很多时候不起作用了。有时候真不知道有些话是反着听好还是不听好,无奈之下人们只好捡那些对自己现实有利的事去做,因此,现实中人们的短期行为经常成为了全社会的主流;更多的时候不知道市场的介绍是真是假,儿子把老子骗了的事情也成常事。毫不夸张地说,常常从一张张嘴脸中冒出来的声音和符号还是三分当真为好。这种长时间的普遍的社会不诚信正在猛烈地敲着人们的心灵,相信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应该从人性的高度去认识谎言对整个民族的伤害了。 对于社会的是与不是,如果不从系统分析的方向和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很难分辨出来。在现实中经常发生本是一件好事,但有地位的人说不好也就成了不好的事;分明是一件不好的事,有地位的人说是好事也就成了好事;即使实践检验的结果还原了事件的本来面貌,而那些曾硬说成不好或好的事都已成事。然而,只要有了地位干错了事也没事,并且今天在这里干了不该干错的事,还会理所当然地调到另外的地方去再干那种事。更有甚者,分明干了错事,但那一张张嘴脸会硬说成今天的错事会成就明天的好事,也许明天的好事会引来后天的错事。正是人类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固有生物属性的共同作用,近代社会一直处在是是非非与非非是是的模糊状态之中。既然无法对明天做出丝毫预测,人们也就只能顾及眼前的利益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社会必然地进三步退三步。今天的进步是明显的,但资源的衰竭是危险的,这种进步与消耗极不正常的匹配关系再继续下去,也许现在进得越多将来退得越快。从人多力量大,大跃进对自然系统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不分清红皂白的破除,到今天的乱开乱采,都产生在社会的是与不是之间。这种是与不是怎么不敲击人的心灵?让人深沉地思索人性社会的是与不是呢。 尽管导致假话充斥社会的根源不便多提,但对社会如何归真的问题大家不能不去思索,否则这个民族会在一阵繁荣之后再遭到自然而来的磨难。因为,人类的人性同一性规律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不能偏离人类的人性水准太远。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们的人性行为普遍滑向不顾及道德的方向,并且这种局面也未能得到及时扭转,那么必然会一步一步迫使人们在调用人类演化以来积聚的观念时出现偏差,形成各自不同的不良习惯,进而使人们的人格被扭曲。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人格长期被扭曲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甚至全体人们的磨难。一旦发生那种情况,不管是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还是处在下层的平民百姓;不管是占据社会有利位置的官员,还是落于广大社会的民众;不管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还是安分守己的人;不管是聪明绝顶的圆滑人士,还是智慧一般的勤劳群体;不管是身怀绝技的杰出人才,还是平平常常的普通大众;不管是称霸一域的行恶之徒,还是行善一方的慈善好人;不管是心机算尽捞到很多不义之财的人,还是满腔热情贡献社会公益的本分黎民;;结局是每一个人都逃不掉在共同失去之后受到同样的煎熬。 人类的人性是同一的,社会有德一般人会坚持守德,但当失德行为在社会上泛滥而守德被视为呆子的时候,一般人都可能随波逐流。在人类社会还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可怕的呢? 我们的民族要长期稳定繁荣发展下去,必须给予人们选择讲真话才能得到好生活的社会环境,到达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国家机器的系统科学设计。因为在现实中,相当多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企业家,甚至一些所谓的科学家,已更多的是纯粹站在人性的生物属性立场,为了个人和利益团体谈论他们的观点,影响着政策的制定,营造虚假与权力强势取胜的环境。 有关国家机器的系统科学设计的问题在《人性与导向》第九章参照钱学森先生的综合集成复杂系统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当然,因人性条件的差别,个体所讲出的真话不等于客观世界的真,与求真必然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关这一话题留待后续博文讨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性与导向》之 人性的第二季:夏天
yyfgz 2009-1-14 08:59
人性的第二季:夏天 (摘自《人性与导向》第24~25页) 人性的夏天大致是20岁到40岁的时段。人在经过春天的成长之后,智慧系统已停止生长,其功能进入人生的高峰期。一般人再难开启大脑中的潜能,打通新的智慧神经通路。人从夏天开始,知性的增加得依靠已开启的既有大脑有效功能的作用去吸收人类的经验,发掘新的知识。当然,对于特别勤奋,又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爱好,并且碰上了机遇的个别人仍有开启大脑潜能的可能,但付出的代价远非春天可比。春天造就的相对平稳的社会属性,进入夏天之后随着人进入社会的复杂环境中生活,一般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波动,尚待社会磨练使之稳固下来。 夏天人刚从春天走来,机体的各种功能均处于人生最旺盛的状态,新兴将展示着人的风采,身体每个部分的畅顺体现出人的活力。大脑活性仍保持良好的水平,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新接受的信息很容易记忆贮存成为新的个体经验,产生新的人性行为。新信息和春天积累的知识结合将不断提高人的知性。 在初夏,人必然要脱离春天那种受到呵护培养为主体的环境,跨入另一种人生的场面社会。而社会既是今后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是那样一种令人厌恶的场面,红、橙、黄、绿、青、兰、紫样样都是那样耀眼。处于这一时段的人,因其社会属性并未达到稳固的状态,而其生物属性中固有的懒散与行乐趋向和自私的本性,在社会诱惑的牵引下,总是那样容易探出头来。如果此时缺少适宜的社会约束,人本身的社会属性观念往往很难压制其生物属性行为的复活,既而产生人性恶的活动,受到周围人们的谴责。在初夏,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人性中社会属性与生物属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人性善恶的波动。这种人性的波动与社会约束的结合磨练着处于这个时段的年青人,使他们不断地吸收人类经验,经受社会的熏陶,探索人间与自己的秘密,再经过智慧系统的抽象思维处理来提高自己的知性,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使社会属性趋向稳固。 于仲夏,对于一般人,集中精力吸收人类经验充实自己来提高知性已告一段落,转而要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包括建设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生养后代,瞻养老人,制造产品,服务社会等等。这一变化迫使人不仅懂得社会的重要,而且更加关注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因为,稳定与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自己履行人生的职责。人到此时,做事稳重是一个标志,说明其社会属性提高到了一个阶段,人性善已成为其生活中的主流。 人到酷夏,生活的重担牢牢地落到了肩上,家庭的维护,孩子的培养,老人的照顾,社会的责任,事业的拼搏都涌了上来,好在这一时期人的机体功能良好,体内代谢垃圾的排出功能很强,残留很少,加上数十年人类经验的吸吮,个体知性已进入人生的波峰,只要社会稳定与安宁,酷夏恰似一团旺火,有足够的能量来应付现实的需要。因此,处于此阶段的人群能自觉地维护社会正义,是社会事物工作中的干将,社会属性已很稳固,善意的主动性充满在生活中。 夏天是人活力的象征,活力带来兴旺。在兴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生物属性由弱显性发展到仲夏的隐性,社会属性由相对平稳到夏末的稳固,人性由较为被动的善到夏末主动的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