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活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学、为官、为商终为“性”——中国传统世俗生活观
热度 9 周可真 2013-9-2 01:01
父亲反对女儿上大学:不想扔几万学费打水漂 凤凰网大连理工大学网友 gjtmawa : 2013-09-01 23:16 中国人做事情很现实,凡事都会问:有什么用?凡是跟钱跟吃喝没关系的一律没用,这就是中国跟西方最大的差别,虎克小时候玩弄镜片,很多人指责他不务正业,整些没用的东西,但后来他发明了显微镜,人类第一次看清微生物,扩展了人类的视野,找到了很多疾病的致病原因比如病毒细菌,西方科学家在 1897 就开始研究集合空间的性质,不用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研究这个,都会被很多中国人指责没用神经病, 1923 年研究求解方程的稳定性,没用,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要求解几万方程组没意义,但是西方科学家没有因为 “ 没用 ” 就放弃研究,后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他们的研究成果越来越有用,有些时候由于时代的限制你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用。西方的那些哲学家的研究成果中国人肯定也会认为没用神经病,但是那些哲学家的思想是西方民主文明社会的基石,契约论,人权论,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这些著名的结论是西方走向文明社会的基石,你看看中国人,什么都是一刀切,不是有用就是没用,二透了,如果像你们中国人的思维,人类不可能从猿猴进化成人类!!!探索未知就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可惜中国人在退化!!!我知道很多又会指责我你连饭都吃不上,你还探索个屁?你要知道,在西方很多近代科学家穷困潦倒,在去世后,他们的研究成果才被世人公认,羡慕西方的民主自由,先学学人家的精神吧!! 博主评论: 网友 gjtmawa 说得好! 古希腊做学问的只为求得智慧,不为实用。这是西方 “ 为了学术而学术 ” 的自由学术精神。近代西方资本家做生意只求赚得大钱,不为吃喝,如果定要问为何赚钱,其回答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 “ 新教伦理精神 ” 。中国的传统则不然,做学问是为了升官(学而优则仕),做官是为了发财,发财是为了吃喝嫖 —— 为学、为官、为商,最终都为吃喝嫖,满足 “ 色、食 ” 之 “ 性 ” 的要求。 这就是中国传统世俗生活观。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3369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假期空荡荡的办公室,看中澳学界生活观
热度 33 yuhailiang 2012-12-22 09:59
从假期空荡荡的办公室,看中澳学界生活观 喻海良, 2012/12/22 昨天收到 QQ 信息通知,由于耶稣为了准备自己的生日,临时有事,原本安排在 2012 年 12 月 21 日的世界末日推迟,具体安排时间另行通知。希望,下一次正式通知的时候,我还在,我要与地球共存亡。 话说远了,马上就圣诞节了,学校已经呈现出“萧条之状”,整个楼里,除了几个华人和东南亚的老师,已经很难再看到他人了。有时候,真羡慕澳洲人的生活观,自由、散漫,大部分人都乐得逍遥。也因此,害怕在这里生活久了,回国之后,完全无法适应国内的生活。 记得以前有调查,中国白领的工作强度超过世界任何国家。我不知道其它国家怎样,至少,中国大学的教师的工作强度肯定远远超过澳大利亚的教师。下面我来描述一下澳洲本土教师的生活。 卧龙岗大学是 7 小时工作制度。这主要是针对那些 Officer ,对于 Academic 人员而言,就更加的自由。正常情况,大家是 9 点开始上班,下午 5 点下班。其中 10 点 -10 点半是早茶时间。这个点,如果去找他们办公,很有可能不见。到 12 点,就是午餐时间。大约 1 点到 2 点之间结束。到下午 3 点左右,又是下午茶,大约半个小时。好不容易等他们回来了,到 4 点左右,大家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大部分人员的一天生活。当然,他们有时候把上午茶和下午茶也算作是工作,在这期间,大家可以讨论一些问题。至于,如果要去讲课,那就是另当别论。 除了他们平日的“懒散”生活之外,他们对职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整个学校,一年也就能评上几个教授,几个副教授,大部分人员都是讲师、高级讲师,对于他们而言,也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好,大家觉得正常。当然,他们的讲师在这里生活也是非常体面的。 Lecturer 的收入最高可以达到 $10 万, Senior Lecturer 就更高了。与国内的大家争取评职称不一样,这里大部分是顺其自然,自然提升。的确,教授的收入也就 $14-18 万,而且,比讲师多的那部分, 50% 缴税了。所以,讲师和教授之间的收入也相差不了太多,但责任就相差甚多。也因此,当这些人拿到 Continuous Position 后,大家都很轻松。 相对于生活的懒散,他们对于“论文”还是看得非常重要的,然而,在这里,大家不在乎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只要在论文里面挂名了,就可以计算 contribution ,就可以用来算工作量,也可以用来评职称。也由于一篇论文,按人数分配每个人的贡献量,也因此,作者里面挂不相干者的情况较少。同时,由于发表论文过程中,挂名的作者基本上都看过和参与修改过这些论文,因而,论文的录用率比国内学者要高很多。 回到正题,从昨天下午开始,大家就算放假了,一共十多天。由于我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忙完,就给一个老师打电话,很遗憾,已经关机,留下语音信息,现在他已经在外地,等放假结束后,给您回电。然后,我又给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博士生打电话,也是没有接。可能也是享受放假去了。在昨天上午,打印了一篇会议论文,让老师好好修改一下,让他在 30 号之前给我。结果他告诉我,他要过了年才回学校。幸亏现在有 E-mail ,否则,就可能会遇到麻烦了。 至于我,今天下午,计划再去看看在 cluster 运算的模型情况,或许,在中国生活久了,始终放不下自己的那点点工作。或许,中国人天生的上进心让我无法放下脚步,融入到美好的节日气氛中。或许,明天我应该去悉尼歌剧院看看……
9790 次阅读|72 个评论
建立健康生活观【不浪费,不奢侈】
热度 4 outcrop 2012-4-22 11:41
据说商纣王刚继位的时候,并不荒淫。有一天他的大臣箕子看到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就感觉很恐怖;因为箕子认为,纣王既然用了象牙,必定会用精美的碗才能配套,也就不会去吃普通的食物,进一步也就不会穿粗衣居陋室……这么下去最终会是一个悲惨的结局。原文:“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相信这个故事的道理,不必细说。所以我赞成吴国胜老师《 不浪费粮食,不买奢侈品 》,也赞成梁慧荣老师的《 请大家不要再浪费粮食了 》。 奢侈与浪费,是很多罪恶的源泉。比如,如果我们尽量做到量需吃饭的话,《 不浪费就没地沟油了 》;比如,如果我们是一个崇尚简朴的社会,消费奢侈品被认为是不理性甚至愚蠢的话,贪腐的动力也许小一些;比如,如果我们拒绝消费皮草的话,动物保护就落到实处。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有些价值观,我们是有选择的。当我们每个人不再卑躬屈膝,不再视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也许能改变点什么——关键是这一切是我们能做到。 很多事情的改变,也是从小事改变;据说当年纽约打击黑帮,从地铁查票开始——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和各类大事有着内在的联系。 因此我希望建立一套健康科学的生活观,以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生活观、消费观——在各种诱惑中,保持一份理性、冷静和从容——以比较严谨的态度去探讨健康生活之路,这些不是靠几个养生专家能搞定的,也许从学者开始比较有可能。比如,饮食如何健康起来;比如,什么料子的衣服最环保;再比如,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电子产品的价值。 探索这一些问题时,可能噪声很大;因为大家都可能有自己的利益相关位置,但我们还是不妨来探讨、思考。 参赛博文,要是您觉得有点意思,拜托不吝推荐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32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