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芒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秧风初凉近芒种,戴胜晓鸣桑头颠
mimu 2020-6-5 17:56
秧风初凉近芒种,戴胜晓鸣桑头颠 出自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 《练圻老人农隐》 高启 我生不愿六国印,但愿耕种二顷田。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 却愁为农亦良苦,近岁征役相烦煎。养蚕唯堪了官税,卖犊未足输米钱。 虬须县吏叩门户,邻犬夜吠频惊眠。雨中投泥东凿堑,冰上渡水西防边。 几家逃亡闭白屋,荒村古木空寒烟。君独胡为有此乐,无乃地迩秦溪仙。 门前流水野桥断,不过车马唯通船。 秧风初凉近芒种,戴胜晓鸣桑头颠。 短衣行陇自课作,儿子馌后妻耘前。白头虽复劳四体,若比我辈宁非贤。 旅游三十不称意,年登未具粥与灊。便投笔砚把耒耜,从子共赋《豳风》篇。
3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芒种:火红的季节
热度 4 lixuekuan 2020-6-5 09:06
今日芒种,拍几张月季记之。 月季是最常见的花,一直不明白月季与玫瑰的差别。新疆有一种花比较小一些的红色玫瑰,味道很香。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579 次阅读|8 个评论
芒种
hucs 2015-6-6 18:42
芒种 胡春松 芒种收插大考忙, 辞春盛夏候螳螂, 风雷雨电交织唱, 调养身心午睡香。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5年6月6日。祝高考圆满成功! 芒种 ( Grain in Ear ) 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适逢高考之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三候”: 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风俗活动有“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和 JAMA 诗稿九篇》(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 种子 ” 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 “ 种子 ” 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见:《青春诗语》,第 129 页,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ardiovascular, diabetes, 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念那金灿灿的麦田
热度 14 wangdh 2012-6-2 00:18
想念那金灿灿的麦田
想念那金灿灿的麦田 (王德华) 马上到芒种了( 6 月 5 号)。 芒种忙,麦上场。 长大了才知道芒种的真正含义,北方有芒的小麦熟了,意味着到了麦收的繁忙季节了。 一直很喜欢在春天里看那田野里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随着微风,麦浪起伏,煞是好看。小时候下午放学去挖野菜的当儿,会跟小朋友们走在麦梗上,寻找着苦菜子、毛毛菜、蒲公英一类的野菜。慢慢地,每天看着麦苗抽穗、结实、饱满,那绿油油的田野开始变得金黄起来。望着那逐渐饱满的麦穗,享受着随风飘来的麦香,胆子大一点的小朋友会爬在麦田里,偷偷采几颗麦穗,用双手研磨,磨一会,轻轻吹跑磨下来的麦粒皮,最后手心里剩下绿绿的饱满的透着光亮的麦粒,一仰头,塞进早已经流出唾液的嘴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啊。在那个时代,这要是让田野管理员看见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属于偷盗行为,赚公家的便宜,轻则罚款,重则是要挨批斗的。所以,望着那逐渐变得金灿灿的麦田,能够敢于偷偷尝鲜的小朋友不多。有时候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田野管理员,就会问是我们否偷吃麦子了,我们当然会齐声说没有。记得有一次,一位很严厉实际上有很和蔼的管理员在询问了我们、得到我们“没有”的回答后,突然让我们停下来,然后让我们每个人把手伸出来,这时我们才发现我们有的小朋友的手心上是青青的,那可是研磨小麦的证据。那次好像没有受到处罚。 等到麦收了,大人们每天都忙碌得很,劳累得很。镰刀、草帽(苇笠)、毛巾是三件重要的东西。夏收季节,午餐经常是在田野地头上吃的,家里做好饭后要到野外去送饭,生产队里负责烧开水。记得这个时候,每家的午餐都是尽量做好吃的,一般都是白面饼,山东的白面饼充饥、顶饿。我们小朋友也经常在周末被安排参加集体劳动,去麦田里捡麦穗。到了最繁忙的季节,学校里也会放一段时间的假,这样参加劳动的机会也多了起来。那个时候最盼望的一件事情是,大人们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能带回来几穗青青的麦穗,一般是放在苇笠里的。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母亲会在做饭的时候,要么放在碗里蒸熟,有时候也会放在锅底的火上烤一烤,两种方式做熟的小麦都是难忘的清香。集体的便宜自然是不能随便占的,尽管天天面对金灿灿的麦浪,那不属于个人。由于紧缺,所以长大了就有了小时候那种怀念,怀念那种向往的麦香。后来曾在城市里路边有卖熟麦粒的,也买过,也很香,但似乎总是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感觉。 印象深的就是麦收的繁忙景象了。父亲和姐姐们每天忙碌得饭都不能及时吃,我肚子饿的咕噜噜响,也得等他们回家才能吃饭。父亲是播种小麦的好手,也是麦收的好手。麦收的时候有个技术活是扬场,父亲会用力,去生产队里叫他回家吃饭的时候,就经常望见他光着膀子扬场的场面,随着他手中的簸萁有节奏的前后摇摆着,扬向空中的麦子,麦粒从空中落下来堆成了小山,麦粒皮就飘在一边,有人及时清扫。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们父子俩就有机会一起去河边洗澡,父亲让我给他搓搓背,他也会给我搓去脖子上的灰泥。 很多年没有见到田野里那金灿灿的麦浪了。央视最近播放的《知青》里有个场面是麦收,看到了久违的麦田,看到了磨刀石,看到了镰刀,看到了收割机和粉碎机。虽说是想念,其实小时候是很害怕那段时间的,很难熬的。农忙的季节,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忙碌的气息。遇到下雨阴天等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是要废寝忘食,甚至是奋不顾身,经常听到的是“虎口夺粮”的口号。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过去的事情总是那么耐人寻味,那么让人走神。生活就是这样啊,不知道什么事情会在什么时候触及到你内心深处的某一点,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永远追寻的一种感觉。还能够回去吗?长大了就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是一种多么让人惆怅和懊恼的感觉啊。 回到现实。工作的园区里有科学家种的小麦试验田。有黄黄的,也有青青的,风吹过来的时候,也有麦浪。 @@@@@@@@@@@@@@@@@@@@@@@@@@@@@@@@@@@@@@@@@@@@@@@@@@@ 下面两张照片来自网络,特别说明、致谢。 扬场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8732 次阅读|3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