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80寿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80寿辰发的贺信
Eucommia 2010-6-21 08:30
作者注:今年5月是我大师兄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80寿辰,其间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在西安召开学术研讨会,同时为胡教授祝贺80寿辰,因为我在澳大利亚无法前往祝贺,故发去贺信一封,现发表于此,与网友分享。 贺信 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 在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从遥远的澳大利亚送上衷心的祝愿,祝大会圆满成功。更为 胡正海 教授的 80 寿辰送上我们夫妻热烈的祝福。 胡 先生几十年来为我国植物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我们的大师兄,他对师弟师妹们的关心爱护无所不在,我们为有这样的大师兄而庆幸和骄傲;作为学生他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始终如一,永远是我们的表率;作为老师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无时无刻无微不至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在业务上几十年如一日,勤恳耕耘,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精神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祝胡师兄健康长寿,贡献多多! 崔克明 2010 年 5 月 14 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6373 次阅读|2 个评论
祝贺马家骏教授80寿辰
黄安年 2009-1-15 20:33
祝贺马家骏教授 80 寿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5 日发布 今天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马家骏先生的 80 寿辰 , 作为晚他 7 岁的同事 , 我们之间有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学术交往,还在 1958 年秋我们就到河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三面红旗调查。他在日本史和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的造诣国内知名 , 他为历史系和历史系夜大的创新型贡献在我们这些同龄人中是大家所熟知的。他为我们系培养了第一代的日本史和世界近代史研究生 , 现在这些研究生已经成了国内外的教学和研究重要骨干。在世界近代史顶峰时期,我系有世界近代史四大金刚之说(张文淳、马家骏、刘宗绪、吴豪德) , 如果当时北师大世界近代史学科博士学位点申报成功 , 如果张文淳先生、刘宗绪先生还健在,如果马家骏不退休 , 而吴豪德没有调往致公党中央工作 , 如果那时山东师范大学刘祚昌教授真的来到北师大(当时他多次向我们表示想来北师大工作 , 但是师大领导缺乏引进人才的魄力,历史系的领导也不乐见世界史蒸蒸日上)那么我系世界近代史在国内的学术地位也不至于急剧下滑,那么北师大世界近代史在全国的学术重镇地位也是难以动摇的 , 那么 , 历史学院也不至于患有偏瘫症,那么今天人们提起马家骏教授 80 寿辰恐怕不至于被不少领导人遗忘,恐怕在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上也会有所报道的 , 至少不至于连个座谈聊天的时间都不安排。想来想去 , 在职的领导们实在太忙 , 只能记住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人物,这恐怕也和马先生早已退休 , 没有学生和项目、对领导的吸引力已经衰微不无关系 , 时下的领导也太功利了 , 什么事情都要问一句:这对我和我们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我和马先生不在一个教研室,他在世界近代史校验室,我在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不过我却没有忘记他对历史系和世界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贡献 , 虽然他早已边缘化了 , 现在历史学院的许多师生恐怕已经忘却了他 , 但是历史学院的师生对于历史是不该健忘的。历史学院有今天不能忘记那些曾为历史系作过贡献的人。偶尔看到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2009 年 1 月 10 日第二版上刊登一则消息 : 众专家研讨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说的是 40 几位毕业于历史学院近代文化史专业的弟子们最近聚集一堂为迄今 80 高龄依然在职的近代史权威专门举行的学术活动 , 这位近代史权威今年也是 80 岁,如果他 60 几岁就退休 , 如果他不是现在依然在职 , 那么不会有 40 几位弟子为他前来研讨,毕竟他到 80 岁还不退休有这个机会,这是很特殊的 , 客观地说 , 如果他早些退休 , 近代史是照样转动的。客观地说 , 马家骏先生如果现在依然在职,那么参加座谈会的就不仅仅是来自全国 ,而是 来自海内外 了。 对于一位已经在领导视线中淡忘了的但为历史系作出过贡献的先生 , 为祝贺他的 80 寿辰,希望他健康长寿,如果能够在北师大校报上有几十字的报道 , 也是总算有点以北师大普通教师为本了。现在学院某些领导连学院里哪些老教师已经 80 岁了都不大清楚,当然对他们还有用的是绝对忘不了的。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5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