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粮食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招聘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talentblog 2013-8-2 15:07
​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我局科学研究院决定面向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招聘岗位 本次公开招聘岗位及条件要求详见《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招聘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表》( 附件1 );招聘单位简介可登录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网站( www.chinagrain.org )查询。 二、招聘对象 2013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 三、招聘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思想政治素质高。 3. 学习成绩优秀,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文水平。 4. 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志于投身粮食科技事业。 5. 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备招聘岗位所要求的相关条件。 四、报名方式及时间 本次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人员请填写《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登记表》( 附件2 ),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招聘单位指定电子邮箱( 附件1 )。 报名时间2013年8月2日至2013年8月8日。 五、参加笔试、面试人员及时间 根据岗位要求,我们将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可参加笔试。 1.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及考试相关事宜将在国家粮食局政府网和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网站公布。 笔试由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按3:7的比例组成。 2.面试。按考生笔试成绩排名1:5比例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人选名单将在国家粮食局政府网和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网站公布。 六、本岗位工作地点 多数时间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试基地,少数时间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粮科大厦。 七、注意事项 1.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材料真实性负责,有弄虚作假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2.报名后请考生注意登陆网站查看相关信息,并保持电话随时可接通。 3.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基本信息请到院网站查询。 附件: 1.《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招聘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表 》 2.《 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登记表 》
4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议“世界粮食日与国家粮食局倡议体验饥锇”
热度 1 yangsk 2012-10-16 18:09
浅议“世界粮食日与国家粮食局倡议体验饥锇”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1.动机好还是消极面多?! 今日是“世界粮食日”,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粮食局长舒刚等带头响应国家粮食局倡议,自愿参加24小时饥锇体验,以便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关注粮食安全云云。本市的快速城市化,据估计到2017年粮食消费总量将达到800万吨,对外依存度由目前的50%上升到 近70%,粮食产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加之,笔者的近年博文也提到过“2010年起天府之国成了缺粮大省”,也提出了内陆四川成都地域的粮食安全问题。饥锇体验活动我看是做秀,消极面多矣! 2.粮食产需仍然须得求得“供需平衡”——在城市化和本地域粮食基地建设,即加强农业主粮生产上要有政策倾斜。内陆四川切勿同东中部攀比快速城市化的百分率。 3. 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生物制造高科技的产业化 国有大型生物制造企业,如四川制药等急需转型(老产品过时,近期成都工投再次将该企业挂牌2亿元出售),该企业应该将粮食深加工如玉米经由生物制造,产出如淀粉糖,饲料级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直接服务于四川成都的生猪饲养业,提高粮食利用的科技水平,利于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生产。 生物制造高科技项目如借助非粮途径的肉桂酸-酶法生产苯丙氨酸(食品级药品级),再到二肽甜味剂阿斯巴甜产品开发,直接为本地域开辟新糖源;再如中粮集团新津基地加工食用油的真空脱嗅残渣中的植物甾醇,经由生物制造生产高质产品雄烯二酮(4AD)等都是围绕粮食开源节流,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有利环境保护,利于内陆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民生的根本之道。
3550 次阅读|2 个评论
纪念世界粮食日、饥饿二十四小时
热度 2 jxz1963 2012-10-16 10:14
今天是“纪念世界粮食日、饥饿二十四小时”,国家粮食局在 10月12日向全国粮食行业发出号召,凡响应国家号召者,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参加2012年10月16日 0时至24时的“纪念世界粮食日、饥饿二十四小时”的饥饿体验活动。 附: 国家粮食局关于倡导全国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自愿参与“纪念世界粮食日、饥饿二十四小时”饥饿体验活动的倡议 全国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   今年的 10月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同时,今年“世界粮食日”所在的这一周也是我国的第22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为了隆重纪念今年的“世界粮食日”和积极参与“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国家粮食局向全国粮食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同志们在今年的世界粮食日(也就是10月16日)自愿参加0时至24时的“ 纪念世界粮食日、饥饿二十四小时 ”的饥饿体验活动。请广大粮食干部职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自愿选择参加。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唤起全社会树立起爱粮节粮、杜绝浪费的良好风尚。   让我们为全社会爱粮节粮风尚的形成而努力!让我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而奋斗! 国家粮食局 2012 年 10 月 12 日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00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在五七干校告别少年时代(二)
gl6866 2012-8-27 18:29
猫耳朵 食不果腹的补救方法,是到乡下的供销社买点心和零食。店里的点心只有两种,一是又厚又硬的大饼干,不好吃;另一种是黄白两色、薄薄、向中心卷起、略带甜味的小花片,我们称之为“猫耳朵”。可是,购买粮食采品得用当地政府配给的粮票。下干校的人都过集体生活,每人名下的粮票只在粮食局和大食堂之间周转,我们一两也见不到。 没有粮票鬼也不推磨,徒呼奈何?“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伙伴小铿手里有不少粮票。原来,他的父母有先见之明,下放之前就存下一些全国通用粮票。于是,我出钱、他出粮票,携手奔向一小时路程之外的供销社,买猫耳朵充饥。 不用粮票的零食有三种:土采麦芽糖,不好吃;带核的干桂元,既贵吃多了又会上火;容易接受的是红枣。我父亲在隔离审查期间,全靠红枣做补充食品,结果伤了胃。后来听中医说了才知道,红枣虽有补益脾胃之功,也有产生“明胃肠湿热”之弊。 典型干校生活的另一种形式,是拆散家庭、男女分开的集体宿舍。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沿墙摆满上下两层的木床,还有几十人一排无间隙的大通铺。在城里时,唯恐房间不够宽敞的人,此时才发现:在阔不盈米、长仅及身的小小空间也能睡得着觉。各人的行李都堆在一起,手边只放得下少量生活必需品。人与人之间唯有蚊帐相隔,蔽目而不掩声。有意无意将干部们置于互相监督之中,正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需要。 围观 后来,有家属的人奉命携眷迁居附近农村。这绝不是当局尊重家庭生活的良心发现,实在是由于干校的房子太拥挤了,他们要腾出仓库和厂房来搞生产。我的父母正在受着政治审查,作为惩罚,我家被分派到离干校最远的村子:紧靠洣江的江前村。 那儿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僻壤。初进江前村的一段时间,每天刚一回家,老乡们便不请自来了。他们几十个人,分批围住我、父亲和母亲,看着我们做事情,神情是那么的好奇、认真和耐心。我们的举动时而使他们暗笑、时而引发他们低声议论。说也难怪,若不是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天子脚下的臣民怎么会千里迢迢地来到村民们面前,乖乖供他们品头论足呢?同一个时期,北京的市民不是也在街上围着外国人不放吗? 这里的老乡不懂普通话,他们的土语也是“呕呀嘲哳难为听”,劝是劝不走他们的。又不能板起面孔下逐客令,理论上讲,贫下中农是我们的老师。 不曾想,老师们如芒刺一般、肆无忌惮的睽睽之目还不是最令人难堪的。夜深人散之后,村里的狗寻踪而至,聚在我家门前狂吠不已。我们住的是房东的堂屋,开门的那一面是半截糊纸的隔扇。外面的狗不知有多少只,它们咆哮、抓门,声音之清晰犹如室内,气势之汹汹誓必破门而入。乍一落到这种境地,我们一家简直比被人围观还要不知所措。南方的村落家家相连,我们的处境全在邻居眼里。而且,他们也受牵连--狗吵得大家都没法睡觉。尽管如此,竟无人出来喝止那些无知的畜生,任由它们在那里吼叫、逡巡,彻夜不休。 回到干校一问,疏散下去的人都有相似的遭遇。常言道:狗仗人势,或曰:狗会人意。我们被当成了什么:笼中的困兽?凶恶的敌人?落魄的书生?反正是些不速之客。此情此景很持续了些日子。 干校规定我们要为房东做好事,如担水劈柴之类。我家房东有两个女儿,个子小小、年龄与我相仿,她们从江里挑水回来,举重若轻。而我年虽十四,已同村里十七、八岁的孩子差不多高。两小桶水却挑得呼哧带喘、步子不稳,挑一担洒三分之一。村里的人看到我那个样子,还会远远窃笑。灌满一缸,多跑几趟事小,面子丢尽事大。 那些狗 住进村里不久,我的父母亲就都被干校当局隔离审查了。给我造成最大的生活难题是,在独往独来于四排房和江前村的路上,怎么对付沿途村子里的狗。这一路要穿过四个小村子,每一处的狗都很不友好。过去我们一行三人,狗见我们人多,不敢造次,对着我们远吠而已。如今只剩下我一个,它们可就不客气了。幸好没有彪悍的名狗遗种于此,那些笨狗一怕人向它们扔石头,二怕人弯腰捡石头。于是我就“以石买路”。进村之前捡好一捧石头,一进村,村里的狗少则一只、多则一群,向我猛扑。我便频掷石块,还弯腰作势,且战且走。出得一村,再准备“下一笔买路钱”。有几次,手里面的石头打完了,狗群未退,我人却还在村子中间,只能抡着书包与它们鏖战。 那里的村民大概与古罗马的贵族一样,有观赏人兽大战的癖好。多少次,我手忙脚乱力搏群狗的时候,他们只是为狗助威,从来不曾有人出面给我解围。又窘又恨之中,我记住了他们,其中两个后来被我在别处碰到,我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收拾了他们。尤其可悲的是,当年我硬撑着小伙子不能说怕狗的面子,从不向人诉苦求助。其实,心里怵透了那条当众表演之路。 搓泥丸 一九七零年初,我被派到校部的茶叶加工厂去劳动。这里距江前村太远了,我才被允许搬回四排房集体宿舍。但是,每天上班、下工来回要走的路也不轻?。和上了初春雨水的红土奇黏无比,粘在雨靴上,沿鞋帮平行向四周扩展,像在雨鞋外面套上了一张大泥饼,鞋的重量增加了好几倍。步履所及的红土泥,并不都附在那张大饼上,有的掉进了鞋里,倒出来的时候已经在脚和鞋之间,搓成滚圆的小泥丸了。泥路上,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把泥饼除掉、泥丸倒净。红土大概是一种很好的染料,没有一个人的袜子洗得干净。 记得第一次走这种路时,红胶泥把我给粘糊涂了,我先在自己的鞋子、又在走路姿式上找原因。前后看了看,人人都是如此,方才相信这确实不是我的错。也许这正是老乡们不在可以饱览风景的丘陵之上安营扎寨,全住在平川上的缘故,那里是沙地。 夜归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一种情况可以使行路人的注意力从泥地上转移开,那就是一个人夜间冒雨而行。深夜,我独自下班归来,先走过一片平地,刚出校部的灯影,就来到一条几十米长、独木桥似的水渠前,两边的稻田都在几米深的底下。过来之后,紧接着的是坟地,长着几棵半枯的大树。然后是寸草不生的荒土岗。几番上岗下沟,才到了有茶树的红土坡。茶树有半人高,一行行地随着丘陵起伏。这一路要走四十分钟。多少个阴雨的深夜,我身着“百衲衣”、手持昏暗的电筒、深一脚浅一脚,从校部回四排房宿舍去。传说中的狐仙鬼魂、野地里的豺狼虫蛇、伺机报复的阶级敌人,此刻像是都在周围徘徊。朋友们为我壮胆,给了我两件“兵器”:一根木棍和一把钢丝锁,却更增加了夜行的恐怖感。手里一灯如豆,周围的情景深不可测,我全神贯注于应付突然袭击,早顾不得脚重路滑,反而走得更快了。若是晴天,云移月影,鬼魅幢幢,倍感紧张。有两次,我甚至在幻觉中听到喝斥声。 在那些日子里,四排房的灯光对我,犹如“八角楼的灯光之于井冈山的红军战士”那样珍贵。每天下工回来穿过坟山荒岭,第一次望见宿舍灯光是在一座土坡上,只几步就要下坡重入黑暗了,这是一道又宽又深的沟,每次走到这里,我都要一口气跑下去再冲上来。心里高兴道:“到了、到了,”把一路上提着的心放回肚子里。 直到入夏,校部盖起了几排新房子,分给我一席之地,才免去我夜行的苦役。 三、我们茶厂连 我去劳动的地方,是干校的茶叶加工厂,因干校按军事编制,所以这个加工厂叫做“茶厂连”。连里的主体是和我一般大小的初中毕业生。那年头,不用说虎踞中学原本就没有高中部,全国的高中和大学都停办了。初中毕业生以豪迈的姿态走上社会,称为“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被誉为“雨露阳光”,它洒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要哺育我们成长。于是,三四十名十四到十六岁的男女初中生,分别被派来茶厂连,成了湖南茶叶加工业的学徒工。 特级特等 当然了,我们的就业不那么平凡,而是顶着郑重其事的名义的,有着一大套说辞。在老工人的指导下,学做青茶加工;周围的贫下中农是你们的劳动榜样,正在进行的政治运动,为你们把握方向;“现在,你们是光荣的小五七战士了!”。 辍学时,我名曰初中毕业,实际的文化程度是:数学,三元一次方程;力学,加速度和自由落体;光学,光的折射和反射;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生物,有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如此而已。脑子里除了一点少年的幼稚之外,大都是流行的政治信条。同伴们的情形也大致如此,特立独行的是少数。茶厂连毕竟不是虎踞中学,这里的主流是政治学习和体力劳动,轻易闹不起事来。 把非强制性劳动与什么主义、某种理想联系起来,一样的事情就显得意义非凡了,茶厂连的工作就是这样。那时我们所做的一切,据说:有助于从小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们对此都很以为然,干起活来既主动积极,又兴味盎然。 一年有三个采茶季节,五七战士在山上把嫩叶摘下,挑到茶厂来,我们负责把它们加工成供饮用的成品。采茶专家一番指导之后,就自己放手做了起来。加工的第一步是炒。最初,机械炒锅还没有安装好,我们只能在大柴锅里炒茶叶。上岗的人手持两把大竹叉,站在热气蒸腾的铁锅前,不停地翻动茶叶,弄得满头是汗。好在每班不是一个人,大家有说有笑,倒也不觉得怎么难过,只苦了外边的火夫。正是阴雨季节,木柴和煤块都是湿的,烧灶火很要技术,我们谁也不曾做过,里面要大火,外面点不着。每个人都出来试过,无一例外地尝过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的滋味。年轻人的好胜心强,不久,我们个个都成了“玩火高手”。 下一道工序是揉,在把又软又蔫的茶叶揉成卷的过程中,得停几次机,用手把结成的团块掰开,手被弄得又脏又黏。这活儿和再下一道工序烘干一样,是轻活儿、琐细活儿,男生不屑为之。果然女生有耐心,做得任劳任怨。 加工厂里,终日飘着茶香,芬芳醒神。起初我们都能在茶香中熬夜加班,久了就不行了,于是就沏茶解困。再后来,非锅煮浓茶不能消乏。多年以后,茶厂连出来的,还有不少人专喝酽得不堪入常人之口的茶。 劳动终究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它从不辜负任何人。小五七战士采的茶,使外边的茶叶专家们惊喜,评为一级一等和特级特等,还运去各驻外使领馆。这是种茶人和采茶人共同的成就,久久为人乐道。 生力军 采茶季节的空档也有活儿干,比如盖简易房子。那是个百无禁忌的时代,我们造房子除去烧砖、采水泥,其余的几乎都是自己做。挑水和三合土最累,砌墙有点太郑重其事,最有意思的是传递砖瓦。做的时候,一个人站在脚手架或坐在屋顶上,另一个人在地面,下边的人往上飞递砖瓦。目标要准,正好扔到接活儿人的眼前。因为他在上面没有转身和躲闪的余地,只能在伸臂可及的范围抓住飞来的东西。下面的人双手捧着一块砖或几片瓦往上抛,还要用力恰好,轻则半途堕下、猛则伤人。接的人手法也有讲究,两只手去接,一触到飞来的东西,立即一面抓紧、一面后撤,造成缓冲。不然,手会挫伤或失手使砖瓦掉下,把刚做好的活儿砸个一塌糊涂。盖房工地上,和泥声、砌墙声、工具的碰击声、各种吆喝声交织成片,颇不寂寞。工作很累,但是眼看着崭新的房子,在我们手里节节而起,高高矗立,成功的喜悦淹没了一切。 在干校,茶厂连是一支公认的生力军。我们不仅年轻力壮,还是唯一全员出工的连队。那时正在搞政治运动,不少人被关了起来,其中很多是青壮劳力。所以,那些需要大批强劳力的活儿,就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最累人的,到江边运沙子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三四个人,拖着一辆两米长、一米多宽的木板车,挥动铁锨、装上几千斤重的沙子,手拉肩抵,跋涉在田间土路上。 那令人泄气的泥地,平时空身走尚觉困苦不堪,遑论如牛负重,不知枉费了多少气力。天一放晴,红土地干硬得像石板,路面更加凹凸不平。重车颠簸起来力量很大,这时可苦了驾辕人。他要掌握方向,还得全力压住车把,不使车把颠脱出手、全车倾覆。几里路下来,不仅虎口胀麻、肩背酸疼;卸车以后,全身的肌肉还久久不能放松。走在路上,后面推车的人会不停地用喝斥驴马的口令同掌把的人开玩笑。我们都不以为忤,还齐声唱着: 我们走在光辉的五七道路上 满怀豪情斗志昂扬 …… 洣江茶场 一次,我们全体外出,到五六十里地以外的洣江茶场去参观。旅行的方式是当时最时髦的列队徒步而行。其时暑热未消,白天赶路太过辛苦,我们是傍黑登程的。漏夜步行几十里,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北京上中学的时候,一年夏秋两季,都要下乡支农。也是夜行几十里,还要把自己的铺盖打成三横两竖的背包背着走呢。这次我们没有背包,几十个人,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排成两列,走在山间公路上。越走夜越深、山越陡,人困马乏、精神恍惚。稀疏的星光下,公路两侧的山崖黑压压地向人倾斜;冷风掠过树林、呜呜做响。此情此景,与明月辉映之下的华北平原绝不相类。人们心里一怕,愈发敛气屏声,一齐落入恐惧之中。其实,“境由心造”,要是有人说个笑话或领头唱支歌,气氛一定改变。可是,那夜太深、山太重、风声太凄凉了,谁也开不了口,担惊受怕地一直走到天亮。 洣江茶场的种植面积比我们干校大若干倍,一行行茶树茂盛地封住了田垅。相形之下,干校的茶园就是普遍地营养不良。却原来这是个劳改农场,它的实际名称是“湖南省第三劳改农场”,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劳改犯。他们几十人一群,列队上工,四五个持枪的军人,手扣扳机、表情严肃地押解在旁。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蓬头垢面、脸色木然、衣衫褴褛的人。看上去,很多囚犯有病或者带伤,吃力地扛着铁锨和锄头,步履蹒跚。 蓝天、绿树、红土之间蠕动着这么灰黑色的一群,虽煞风景却意味深长。当时的说法是:他们都是凶恶的敌人,被弄成这付模样,正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这最起码的阶级觉悟我们都有,只是刚刚摆脱了夜的凄清,又在光天化日之下亲见可怖和阴森,不免白日见鬼之感。后来我听说,潘汉年就瘐死在这里。 潘氏是一个著名的老共产党员,解放之初,他是上海的副市长。一九五五年春,潘某在北京开会期间突然被最高层下令逮捕,被改名换姓、辗转关押,直至一九七七年死亡,墓碑上刻的都不是他的真名。潘汉年一案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曾与日本人有所密商,派去交涉的就是这个潘汉年。后因日军不敢相信共产党的诚意而未果。中共不愿此事被张扬出去,一待方便行事就把老潘囚禁了起来。还有人说,曾有一批中共人士为苏共主导的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不受中共中央节制,颇遭中共忌恨。潘汉年则是那批人的领导之一。有此“污点”,就像背上了解除不掉的定时炸弹,这干人等于斯大林死后一一遭到整肃。然而,流传最广的获罪之说----抗战时潘某非正式地与汉奸头目汪精卫见过面,没有及时向高层汇报云云----显然不至入此终身监禁之罪。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mjls/2012/0827_66440_2.html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粮食局:坚决杜绝粮食收购“打白条”等违规行为
whyhoo 2012-8-19 14:38
国家粮食局关于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 坚决杜绝“打白条”等违规行为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2012年8月18日,媒体反映河南省孟津县农民七万余元卖粮款被粮管所拖欠十余年,目前病重无钱治疗。对媒体反映的情况,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即责成河南省粮食局派员核实、严肃处理,坚决保护售粮农民利益。河南省粮食局按照我局要求,当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孟津县调查核实相关情况,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经河南省粮食局、洛阳市粮食局和孟津县委县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核查,媒体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对此,河南省粮食局已按我局要求督促当地政府和粮食企业于8月18日当晚将所欠粮款及利息送到当事农民手中,并登门慰问,说明实情,诚恳道歉;同时,在全省对有关企业收购粮食的结算付款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如有类似问题,一律追究有关责任人和上级主管单位的责任、予以严肃处理。另据孟津县政府初步调查,此案涉及的粮管所负责人自2002年以来下落不明,该县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案作深入调查。 近几年,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多次发文、三令五申要求必须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不得给农民“打白条”,以确保农民利益。在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粮食收购政策中,国家又再次重申,要及时结算农民交售粮食的价款,不得给农民“打白条”。在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和地方粮食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近几年不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以及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但是,极个别粮食经营者不遵守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对此,国家粮食局再次重申: 第一,所有粮食收购经营者,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一手粮,一手钱,不打白条”的规定。对河南孟津发生的事件要引以为戒,全面清查粮款结算情况,如有欠付农民售粮款的,必须立即如数结清。在粮食收购中坚决做到“五不准”:不准坑害农民,不准为难农民,不准算计农民,不准克扣农民,不准折腾农民。 第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对不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给农民“打白条”的问题予以特别重视。对类似河南孟津的事件要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行为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第三,当前正值夏粮收购旺季,早稻收购也陆续展开,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重要性的认识,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种粮得实惠、不吃亏。努力维护好粮食流通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粮食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九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gzdt/2012-08/19/content_2206687.htm
个人分类: 三农|1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