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个性化产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精准医学创业的随想
热度 31 weijia2009 2016-9-2 08:39
精准医学创业的随想 贾伟 前阵子在深圳和香港开会,和同事访问了一家大数据领域里的新企业 – 碳云智能。公司总裁王俊向我们介绍了碳云的精准营养、精准美容、以及精准医疗的三个市场方向。 王俊曾担任全球最大的基因公司——华大基因的CEO。去年十月,他辞去了华大的职位,和原公司管理团队中的几名骨干跳槽共同成立了碳云智能。业界对华大和碳云这两家公司在技术和主营业务上的区别并不太清楚,我个人觉得两者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它们都是大数据公司,前者从事的是基因测序的技术服务,服务对象是基础科研、生育健康、疾病和药物研发单位;后者的主营是基于数据的服务,除了基因数据外,还收集蛋白组、代谢组等数据,也就是说它所建立的是基因组加上“表型组”的(更能完整反映生命体征的)大数据,然后在医疗、美容、食品营养领域与普通消费者对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今年1月,碳云智能融资7亿元人民币,4月完成了10亿元的A轮融资,7月又获得了3亿元的新一轮融资,目前它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碳云公司的员工食堂 - 就在工作场所旁边,随时吃随便拿 碳云公司的健身房 在王俊谈到“精准营养”的时候,我脸上露出复杂的笑容。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十多年前,我们实验室和英国帝国理工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代谢组学的创始人)和瑞士的雀巢公司一起合作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方向。我还记得当时Jeremy在一次讨论中提出一个新词汇 – Personalized Nutrition, 大家都觉得很有前途,应该努力把它推动起来。一晃眼十年过去后,我们几个基本还在原地做着一些纵深的探索,而企业界终于有人动真格地把这个领域开始做起来了。 拿王俊的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来解释,就是科学家更愿意把一件新东西做得尽善尽美,而企业家则敢于在基本概念可行的基础上将不太成熟的东西做出来,并不失时机地往市场推。我觉得这里还是有很大的分别的,科学家的本能是创新,他们可以很早很前瞻性地提出一些新思想,但大多满足于自己的观点或发现通过文章发表出来,或者通过酒席上的高谈阔论得到表达,至于能不能、有没有变成产品,不是重点! 记得最近我做的几场学术报告中,发现很多人对科研转化很感兴趣。有人提问,贾老师您在2008年(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发文)提出把肠道菌群当做靶点治疗代谢性疾病,迄今8年过去了,您的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呢?我发觉自己的回答有点支支吾吾,我说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有两项工作值得一提,一是发现三聚氰胺的肾毒性来自于肠道中的一种细菌的代谢,而另一项还在进展中的工作是我们发现干预肠道菌群的一种代谢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癌的发生。然后又有几个人问了一些让我有点崩溃的问题:您觉得粪便移植这个技术怎么样?现在市场上有好几家公司在推这项服务,我减肥失败且有脂肪肝,能用这种方法吗?贾老师我们是一家代谢组学公司,我们从50例肺癌病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几个代谢标志物,想拿这个技术开发成诊断产品,请谈谈您的看法…… 我的回答变得越发地支支吾吾,我跟他们说粪菌移植这个方法仅被推荐用于肠道艰难梭菌感染以及炎症性肠病,用于减肥和脂肪肝目前尚不成熟,我还跟他说任何基于菌群的治疗必须考虑进自身的菌群结构和代谢表型,需要个性化的设计。至于癌症的诊断标志物的开发,这些前期结果仅仅是一个开始……但我老人家一面回答,一面悄悄地自问:这都是什么节奏啊,我是不是已经out了? 不禁想起当年韦小宝同学为了泡妞想在少林寺速成一些绝世武功,譬如弹指神通什么的,他那六十几岁武功高得一塌糊涂但脑子迂腐的师侄澄观告诉他,这个需要花点时间滴!澄观说:“本寺曾经有一位禅师,天纵聪明,入寺不过三十六年,就练成了弹指神通,进展神速,前无古人,後无来者。师侄从十一岁上起始练少林长拳,总算运气极好,拜在恩师晦智禅师座下,学得比同门师兄弟们快得多,到五十三岁时,於这指法已略窥门径。”韦小宝听完倒抽一口冷气:“你从十一岁练起,到了五十三岁时说略窥门径,那么一共练了四十二年?”澄观甚是得意,道:“以四十二年而练成弹指神通,本派千余年来,老衲名列第三。” 韦小宝心中想的是用几天或者个把月时间搞定这门武功,可是听他师侄澄观的意思,就这点时间学弹指神通,出去找美眉肯定是“弹”不下来的,也就只能在家弹弹棉花!那一刻英明神武的韦大人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我遇到的那几个美眉武功十分厉害,就算她们一出娘胎就练,也不过十几年而已,而要我在少林寺这个破地方练上四十几年才能把她们打趴下的话,这只能说明一点,少林寺的武功很差劲嘛! 在少林寺练功和行走江湖之间的区别,大概跟在交大闵行校区做科研和在学校旁边的紫竹园创业的区别差不多吧。出校门办公司,有技术就行,至于技术是2-3年的功力还是10年的功力,如果不PK一下的话,大部分客户大部分时间里看不出来。太讲究技术的功力,企业成本太高!而太不讲究功力一味低门槛低成本,则缺乏品位,企业也无法长久在市场立足,这些问题是创业者必须认真对待的。我最近在实验室跟大伙儿介绍杭州一个叫博圣健康的企业,他们实验室有种细胞功能检测,可以从人的血样中分离出免疫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进行一系列的营养素干预试验,通过干预结果来对测试者进行个性化的营养、免疫、和代谢预测。我感觉他们的技术平台非常的阳春白雪,水平超过了很多“双一流”大学的相关实验室,是市场上愿意“走长线”的精准医学类高新企业的一个榜样。顺便说下,我参观他们公司时,听了他们总经理张民的介绍,我假装被忽悠上当,卷起袖子抽了几管血,当了一回测试对象。检测报告出来后我如获至宝,立即拿回实验室让大家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家跟科学家一起侃技术,要十二分滴小心!)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科学家创业,十年难成!”这里想说的一个观点是:在精准医学领域里创业,恐怕不能过多地去研究科学家们的言论。科学家中,他们要么宏大叙事一会儿DNA双螺旋一会儿中医辨证论治让你找不着北;要么高屋建瓴给你谈谈国家战略民族情怀让你喝着满是鲜味的清汤捞不到干货。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这样的,老觉得项目还需要再做做透,没有个三四十年练不成弹指神通!那么到底要听谁的呢?回答很简单:听企业家的!尤其是那些兼具科学素养又极具冒险精神的企业家。我没看过碳云智能成功获得巨额投资的创业方案,但我可以想象那不会是一本(在传统的考量标准下)特别值得投资的计划书!而他们在企业初创阶段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一再获得大笔投资的事实,说明科技创业中技术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创业团队的科技想像力、新兴领域的开拓力、以及他们在创业目标导向下的执行力!
17012 次阅读|5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