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彭加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洛伦兹的以太越走越短的理论倒霉在那?他的以太像块板砖
热度 2 yangxintie1 2014-7-10 23:51
MM试验本来是检验以太存在的,但是那个干涉条纹一点没有变化,使得科学界大吃一惊,于是洛伦兹提出一个新的方程代替原来的速度势波动方程,他把运动方向的导数项 dx2加了一个系数,(1-M*M);M=v/c; 速度势的二阶导数,实际表示方程某个区域内加速度或者受力的一种变化,也可以看成介质密度的一种变化,然而 洛伦兹 的为了 以太假设,把它说成一种边界的变化造成的,这样用一个变换就可以很容易把解答拿出来,也能满足MM试验的结果。 于是洛伦兹就假设以太就像是一块越走得快就越短的板砖,这块板砖砸到科学家群体,就砸出来各种疑问,洛伦兹也回答不了。 因此洛伦兹的理论被黑了,他提出的在波动方程dx2项加尺缩变换的理论也被黑了。 后面才出来爱因斯坦相对论,用的彭加勒的数学描述,像板砖一样的以太没有了,也不要以太了,但又加了一个度规不变性假设。 但是洛伦兹还是坚持自己提出的板砖以太理论,坚持以太只有尺缩,没有时延,而且洛伦兹至死不承认相对论,也不承认洛伦兹变换。多么好的荣誉光环,洛伦兹竟然不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百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洛伦兹的方程还是合适介质传播的,只不过板砖的概念要换成可压缩流体或者超流体。洛伦兹坚持的那个方程原来竟然是声音在空气一类介质传播时候相对运动比较小情况下一个近似方程,相对论可以用来当求近似解用。现在我们才能稍许了解,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是一种什么 样的气节! 关心的话,请在我的博客看看美国人如何在光纤维里面用光作空气动力学的激波实验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4893-808342.html 以及美国博士做得不可压流动加相对论刚好等于可压缩介质的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4893-806311.html 那就更说明,光和电磁波实际遵循什么物质规律了。
个人分类: 相对论属于近似|46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彭加勒:为数学而生,为美而活
热度 2 jiangying99991 2012-12-27 23:12
  高中时,在省图书馆淘到一本方校长的《物理学史》,如获至宝,于是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书中一个看起来像中国人的名字吸引了我,因为他的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看起是一样的,还比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更早,为啥狭义相对论版权属于爱因斯坦而不他呢?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当时已经体衰的老人不如小他25的叛逆青年,不敢断然抛弃经典物理学的枷锁——以太。   昂利·彭加勒(常译作庞加莱)和其他科学家不同,他不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并不是一个聪明人,当他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以后,曾参加比尔试验(比尔是法国心理学家,一说德国),结果他被断定是一个笨人。   彭加勒的童年是不幸的。在幼儿时,他的运动神经共济官能就缺乏协调。他的两手后来虽说都能写字书画,但他的字、画都不好看。在他的孩提时代,母亲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子女的教育上,所以他的智力发展很快,很早就学会了讲话。不过开始还不大顺利,他思考得很快,而迟迟找不到要说的恰当的词语和方法。5岁时,白喉病把他折磨了整整 9 个月,从此留下了喉头麻痹症。这次疾病使得他长时期身体虚弱、缺乏自信。他无法和小伙伴们作粗野的游戏了,只好另找欢乐,从而与书籍交上了朋友。彭加勒视力极差,他上课时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东西,也不好记笔记,只能靠耳朵听。幼年的残疾还弄得他手指不大听使唤,从而妨碍了实验技巧的训练。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半残疾的笨人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全才数学家。   是什么驱动着彭加勒的成功呢?普遍的观点是他具有极强的记忆力。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彭加勒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这样的:“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大自然有用才去研究它,他研究大自然是因为他感到乐趣,而他对大自然感到乐趣是因为它的美丽,如果大自然不美,那就不值得认识,如果大自然不值得认识,就不值得活下去。” 许多年后,爱因斯坦这样说:“我同意昂利·彭加勒,相信科学是值得追求的,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的美。这里我要说的是,科学家所得到的报酬是在昂利·彭加勒所说的理解的乐趣,而不是在于他的任何发现可以导致应用的可能性。”美是一切的前提,一个人即使再有天赋,当他在天赋上失去发现美的能力,他必然成为伤仲永。保持着对美的追求,才能保持着生活的动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彭加勒就是为数学而生,为美而活。   彭加勒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的智商是高是低,身体是好是坏,只要保持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这一生就绽放了美的光华。   1912年7月17日,彭加勒在巴黎去世。小文一篇,纪念下伟人的百年忌辰。
个人分类: 菜鸟视野|2101 次阅读|2 个评论
彭加勒:对宇宙和谐意义的追求
quantumuniverse 2012-6-17 09:19
对宇宙和谐意义的追求 作者:昂利·彭加勒 《事实的选择》 出自:《科学与方法》 昂利·彭加勒著 李醒民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他研究它,是因为他喜欢它,他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了解;如果自然不值得了解,生命也就不值得活着。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美,不是打动感官的美,也不是质地美和外观美;并非我小看这样的美,完全不是,而是它与科学无关;我意指那种比较深奥的美,这种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正是这种美给予物体,也可以说给予结构以让我们感官满意的彩虹般的外观,而没有这种支持,这些倏忽即逝的梦幻之美只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是模糊的、总是短暂的。相反地,理智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许为理智美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 因此,正是对这种特殊美,即对宇宙和谐的意义的追求,才使我们选择那些最适合于为这种和谐起一份作用的事实,正如艺术家从他的模特儿的特征中选择那些能使图画完美并赋予它以个性和生气的事实。我们无需担心,这种本能的和未公开承认的偏见将使科学家偏离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可以梦想一个和谐的世界,但是真实的世界把它丢弃得何其之远 ! 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的最伟大的艺术家希腊人创造了他们的天空;它与我们的真实的天空相比,是多么蹩脚啊 ! 正因为简单是美的,正因为宏伟是美的,所以我们宁可寻求简单的事实、崇高的事实;我们时而乐于追寻星球的雄伟路线;我们时而乐于用显微镜观察极其微小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宏伟;我们乐于在地质时代寻找过去的遗迹,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它年代久远。 我们还看到,像对于有用的渴望一样,对于美的渴望也导致我们作相同的选择。因此,按照马赫的看法,这种思维之经济、劳力之经济是科学的永恒趋势,同时也是美的源泉和实际利益的源泉。我们所赞美的大厦是建筑师知道如何使手段与目的相称的大厦,在这样的大厦中,支柱似乎轻松地承载着加于其上的重量而毫无吃力之感,像厄瑞克忒翁庙的雅致的女像柱一样。 这种协调从何而来呢在我们看来好像美的事物是其本身最适合于我们理智的事物,因此它们同时是这种理智最了解如何使用的工具,事情只不过是如此吗或者,在这里存在着进化和自然选择的游戏吗最能使他们的理想与他们的最高利益一致的民族消灭了其他民族并取而代之了吗所有人都追求他们的理想,没有考虑后果,而这种探求却导致一些人毁灭,另一些人称帝。人们被诱使相信它。假如希腊人征服了野蛮人,假如希腊思想的继承者欧洲人统治了世界,那是因为未开化的人爱好刺眼的颜色和聒耳的鼓声,这只能充塞他们的感官,而希腊人则爱好潜藏在感性美之下的理智美,正是这种理智美使理智变得可靠、有力。
个人分类: 大师文集|3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