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华盛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见闻之三:金融中心纽约
Penrose 2010-12-1 13:34
川流不息的车辆与行色匆匆的人再不断地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大城市,这是纽约街头。 曼哈顿岛上密集的高楼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一个追求金钱和梦想的地方。 尽管大楼很高,但基本上每栋楼后都有这样的防火梯,这是火灾中最重要的逃生通道。第一次认识它是在Friends里面,很奇怪每家窗户都可以这样爬下来也就可以爬上去,他们不怕贼惦记么? 来到了China Town你就知道这就是中国,除了几行英文字外,我怎么也区分不出来和国内的小镇有啥区别?这里有小饭店、批发市场、路边菜摊、发廊、网吧还有中国南方话,基本上英语不用学,普通话很少说 飘过吕纯阳祖师的飞濂洞口 来到电线杆下的小广告旁边 信步走过纽约的街头,纽约街道是横七竖八的标准方块形,终于让我有了Block的形象概念。街道并不宽敞,所谓的Broadway(百老汇)也不过是个四车道的Avenue,没咱长安街的阔气! 高耸入云的大厦,让你感觉在这个大城市,个人是多么地渺小。 正在建设的911纪念馆Ground Zero,很可惜看不到那片废墟了。在如此密集的高楼中,倒下了最高的两栋大厦,埋葬了无数生命和希望,这就是恐怖主义实在太恐怖了! 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控制着全球的经济动态,但我从来没有看见钱在哪儿。 华尔街地铁站,华尔街也是一条窄的可怜的小街 华尔街口的古教堂,墓园里不知道埋的是几百年前的幽魂? 纽约证券交易所,似乎正在办中国的什么车展? 虽然夜幕降临了,可华尔街上还随处可见形色匆匆的西装革履guys。 抱一抱华尔街铜牛据说会带来财运。 铜牛的大屁屁以及屁屁下面的XX,已经被女人摸得锃亮了 夜幕下的大海,远处是自由女神像。 华灯初上的曼哈顿,奋斗和金钱是纽约人的生活目标。 街头的广告,There is a soldier in all of us。是个美国人就可以扛条枪,hoho! 商店外的标志,很有艺术气息。 时代广场夜景,霓虹灯下是血泪还是欢笑? 大老鼠出没,请注意新人安全! 又破又旧的水泥墙和铁轨,空间拥挤的透不过气来,还有过于简单的标志牌,这就是纽约地铁,一个经常让你迷失方向的地方。 布鲁克林大桥站。等待地铁的人们也在等待生活的希望。 朝鲜战争纪念碑,原来参加朝鲜战争的不只是美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自由女神像全貌,来纽约港的轮船都经过女神的胳肢窝下。 等待上船的人们,我一直以为他们前面有个绳子以保持队形,可实际上啥也没有,也没有人在前面维持秩序,大家就这么一起等着,谁也不争谁的。 自由女神与可口可乐,这就是美国。 自由遛海鸥。 美国最初移民黑人和白人的比例,曾经有一个年代黑人居然大大超过了白人的人数。 移民们的笑脸,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幸福么? 国旗和海鸥。 水手雕像和海鸥,没有No parking,所以就地歇歇脚了。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总部中国国旗下我们也是联合国的一份子。 雕塑停止暴力和战争,追求和平和美好。 联合国内部大厅,历任秘书长像。 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挨饿,我为此无比愤怒!已经不挨饿的我们,偶尔还是免不了愤怒 最后,送上一个圣诞树,祝各位看官圣诞愉快!
个人分类: 信笔小文|7204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见闻之二:政治中心华盛顿
Penrose 2010-12-1 12:47
美国国会山,不知道为啥许多人印象里的白宫都和它混淆了。建筑和人民大会堂是两个不同的风格,美国人喜欢用白色来代表自由与民主,而不是庄严和肃穆。国会是对外开放的,每天下午三点之前都可以进去参观。 国会山脚广场,壮观和雄伟并不需要太多的烘托。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这是首都华盛顿最高的建筑391英尺,是华盛顿教区主教堂也是美国的圣公会,即国会指定的全国性宗教活动场所,许多任总统都在此祈祷过。 教堂内部富丽堂皇的装饰,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赋予了大厅宗教的色彩。 纪念战争的雕塑园。战争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只是现代世界的战争大都和美国有关。 白宫的后门及喷泉。白宫比不上中南海,它只是一个House,不过里面住的是美国总统而已。 白宫后院草坪,样阳光透过树林罅隙,是宁静的唯美。 白宫附近草坪最常见的动物松鼠。 躺在白宫正门前的大草坪上,你是否感受的到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 常年驻扎在白宫后院的反战抗议老太太,总统先生也能忍受每早起来都看见她在举着抗议的标语,据说奥巴马还得派保安保护她的安全,让她持久稳定地享受抗议的权利。 奥巴马夫人在奥巴马就职典礼时穿的礼服。所有第一夫人在就职那天穿的礼服都要收藏到美国的国家历史博物馆。 这是希拉里.克林顿和布什夫人穿的礼服。 这些礼服都是特地订做的,也有中国旗袍样式,看来这个夫人是个中国迷。 华盛顿纪念碑方尖碑,碑有点儿秃,因为上面除了光溜溜的石头就再也没别的了,浮雕、铭文还是让世人去琢磨吧。 二战纪念广场。周围一圈每个柱子代表美国的一个州,包括夏威夷、塞班岛、阿拉斯加等等。 二战中死去的人数,每颗星代表二战中死去的100个美国人,一共4000颗。我在想,要是在中国,这幕墙该有多大? 印钞厂,门外挂着的是即将发行的新百元大钞。美国政府或者公众部门办事效率都很慢,据说这个百元钞票广告挂了至少两年了。 林肯雕像。勤奋、正直、执着,是林肯带给美国人最好的财富。 方尖碑和林肯纪念堂之间的水池。看到它我第一个想起的镜头是,阿甘在这端演讲,珍妮在水池另一端喊他的名字,然后两个人奔跑到水池中间拥抱。老实、本分、认真、不放弃,我喜欢阿甘。 艺术博物馆里的雕塑长大的匹诺曹? 艺术博物馆雕塑不留发而留辫的中国人。 雕塑力与平衡。 印第安人纪念馆外。昔日印第安人,今何在? 华盛顿的唐人街牌楼,这里有成吉思汗大饭店。 一幕石头墙,上面约有3000块从世界各地运来的不同材质的石头。这是一个测试自然风雨对不同材质和不同产地的石头腐蚀程度的实验。不知道谁做的这个实验,而做完这实验又要多少年?如果等发了paper才能评职称的话,那就只能让他孙子当教授了
个人分类: 信笔小文|706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该怎样看待伟人?
zlyang 2010-11-26 11:50
该怎样看待伟人? 来自:新华网主页 - 理论频道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5/16/content_8136161.htm 2008年05月16日 07:58:47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梅桑榆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的伟人,但各国的伟人观却不尽相同。 以英国为例,在古老而宏伟的西敏寺大教堂里,不但安葬着死去的君王,而且安葬着哲学家、科学家、诗人、作家,如乔叟、莎士比亚、雪莱、拜伦、狄更斯、牛顿等人,或为他们竖立雕像,将他们的名字铭刻于碑石。伏尔泰说,走进西敏寺的人“所瞻仰赞叹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 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所建立的纪念碑 ;您在那里看到了他们的雕像,犹如人们在雅典看到索福克勒斯和柏拉图的塑像一般。”在他看来,那些为国增光的思想家、科学家、诗人、作家比君王伟大,比君王更受人尊敬。西敏寺的奇观,在中国是绝对看不到的。中国帝王无论明君昏主,只要不是亡国之君,陵寝规模无不出奇的宏大,并且设为禁区。无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诗人、作家,要与帝王安葬一地,是绝对不可想象的,而且其坟墓“规格”只能按其有无官职、官职高低来确定。西敏寺中的墓群和中国的丧葬等级,虽然反映的只是死者的哀荣,却也可以从中看出东西方统治者和民众伟人观的差异。 何谓“伟人”?我以为,凡推动社会发展、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使人类的生存状态得以改善,或能够以自己的思想启人心智,使人脱离蒙昧,使人性向着美与善改变的人,皆为伟人。英国西敏寺内所安葬或立碑纪念的人物,恐怕便是以此标准选入的。早在18世纪, 伏尔泰 就对伟人下过定义,他在《哲学通信·第十二封信》中说,在一次集会上,有人喋喋不休地争论一个陈腐而烦琐的问题:凯撒、亚历山大、铁木真、克伦威尔等人,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有人回答说,应该是牛顿。于是他做出这样的评判:“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因为倘若伟大是指得天独厚、才智超群、明理诲人的话,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位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哪个世纪也不短少,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 , 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 是认识宇宙的人, 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 伏尔泰把政治家说成哪个世纪也不短少的大名鼎鼎的坏蛋,未免偏激,政治家如华盛顿、林肯者,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伟人,而且并非哪个世纪都有。但他的话是对那些靠强权和暴力奴役人民、使人类文明遭到严重破坏、使社会严重倒退、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所谓“伟人”的否定。(作者: 梅桑榆)
个人分类: 本科-研究生教学|3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可移动文物 消失如何停止
yaoyaxin 2010-11-8 20:39
在我国积极推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第二轮城镇化加速的进程中,新建筑应以怎样的基调呈现时代风格,历史建筑如何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一直是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难题。由于不像房地产调控、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样具有直指民生的显在紧迫性,实践中这对难题易被后置,或对这两个看似独立问题的内在相关性认识不足。这对难题关系到现代建筑精神和城市文化的内涵式塑造,一旦长期疏于规范与引导,或以国际式建筑表征国际化大都市,或将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与地方特色建筑对立起来,大量畸形新建筑的出现与历史建筑消失所建构的现代都市,及其伴生的文化断裂、社会隔离等严重社会问题,具有潜伏时间长、积聚式暴发、长期不可修复性的特点,将会累积成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顽疾,成为中国现代城市文明难以抹去的疮疤。 尽管200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6.6%,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和低质量城镇化特征,才是中国近30年高速城镇化引发问题的症结所在,其中城市建筑与规划领域集聚了多种城镇化问题的焦点。城市建设中新旧建筑的矛盾呈现新高,据统计,中国城市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的40%来自拆除旧建筑所得,相较于欧洲住宅80年的平均寿命,中国普通建筑的实际寿命仅30年,中国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使用年限为50年,而这50年中40%的规定生存时限,遭到非正常损耗的人为毁弃。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截止2009年10月31日,30955处曾登记在案的文物建筑已经消失(以尚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对较少)。 这不仅造成物资材料的巨量损耗,更为严重的是,塑造城市个性的许多民间文化遗产随之消失,城市演进的历史延续性被中断。当前,历史建筑甚至文化遗址屡遭地产开发的无知强拆,由于缺乏严密的审批体系与相应的责罚制度,侵害文化遗产的低成本换来野蛮破坏现象愈演愈烈,而有效遏制、提前防范的举措尚未跟进;在发展经济与旅游至上目标的驱使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迹,不同程度地遭到蚕食,公共文化资源被某些利益集团非法利用,利益集团与地方政府以此谋取短期利益;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盲目热衷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以振兴地方历史文化为幌子,不顾历史依据的子虚乌有,虚构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敏感环节以通过专家评审,积极复建不复存在且难以稽考的史迹,投入所在地急功近利的文化建设与旅游运营。 以上现象何以频发?背后隐藏着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制度层面,与文明古国文化遗产相匹配的科学管理体系亟待健全,必须改变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制度滞后、防范违法违规破坏文化遗产行为措施不力的局面;其二价值层面,建筑传统价值与地区文化认知流于表面,在塑造城市精神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尤其缺乏实质性领悟和传承地方文化的表达。近十余年来,中国以开放大于反思的心态,视欧美国际化大都市的既成图景为我国城市建设目标,步人后尘,却无视发达国家对大都市发展路径失误的反思与转向,加上一味崇尚国际知名建筑师的理念、创造与技艺,国际式建筑遍及中国城乡。从北京饱受争议的新建筑,到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市县出现的白宫、鸟巢,建筑地域性的错置与丧失,从建筑到城市失去个性与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成为与中国城市现代化速度同步蔓延的畸病,城市与建筑深嵌着民族文化认同与民生关怀的危机。 对此,国外建筑界也早有洞察。美国《纽约客》天际线专栏曾直言北京新建筑的大而不当,以及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摒弃历史、丧失特色等问题。在建筑评论家Paul Goldbergur看来,当下北京最流行令世界瞩目的建筑,结果是建设不折不扣的21世纪城市。爆炸式增长与先锋派技艺相结合,使北京这座亲和的古城变得冷酷,少情乏感。历史一旦成为北京城市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将被踏过推翻,对待历史,不见思量的耐心。与库哈斯合作设计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的建筑师奥里舍人说:我相信北京有惊人强大的能力彻底僭越自己的历史,而不必顾及这个城市的传统身份。 在这些亲历西方大城市病的过来人眼中,北京的拥堵、污染、摊大饼之势未减,正在重复美国大城市的错误;这里的新建筑远不止重复美国的错误,而是超出大多数美国城市愿意或能够做到的。由此影响到北京的城市情态,人们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在谈论新建筑,认为中国新建建筑的胆识与规模,换了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能实现。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荷兰建筑师说:超大规模的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跟上快速发展步伐的唯一工具,并且证明欧洲的城镇化模式已经过时。我们如何把分散的北京城市补缀回整体?显然,无论为中国设计的国外建筑师,还是建筑评论家,布新之巨速、弃旧之决绝,是其关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与建筑问题的焦点,并以建筑与城市脉络和城市中人的关联度、历史塑造的城市身份,作为评判建筑与城市的基点。 在历史不算悠久、国际式建筑最先风行的美国,针对城市发展必然面临的国际化与因地制宜双重需要的矛盾,1947年,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1895-1990)提出湾区风格的概念,将1890年代旧金山湾区的现代建筑作为美国传统建筑的起点,以地域性的现代主义区别于国际式风格,为当时风行美国的国际式建筑注入了一剂思想醒药。芒福德指出,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创造、储存与文化传承,历史性大都市必须发挥把物质的质量变成精神能量的基本功能。此后,不断完善的联邦及华盛顿特区建筑审批制度,对于妥善存续首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风貌,长期有效地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相关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城市新旧建筑管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的开发项目获得建筑许可,通常必须经过项目所在行政区相关行政、建筑部门的审查,各行政区下设评议会、协调会负责对差异申请和特例的专门审查。各州地的重要古迹登录为联邦历史性地标建筑,各地设立历史古迹保留评议会。华盛顿特区历史性地标建筑独立登录,登陆古迹所在区域内的开发项目均为保护性地产,建筑审批慎之又慎,程序较一般州市严密得多。 华盛顿特区成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组织,作为正式角色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包括审查开发提案。同时,保证项目开发区居民组成的邻里咨询委员会、有影响力的专业团体、私人团体,通过开发商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听政会、座谈会、评议会,有权对涉及历史建筑的项目开发发表独立见解,是审查开发提案的必经环节。无论对于古迹保护、还是居住权利,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市民、志愿者、专业人士或兴趣人士的诉求,具有通畅表达的合法渠道。当前我国主要通过媒体呼吁、写信上书、文物申请认定等渠道表达民间诉求,个人化、低组织、低效率的方式,已经使大量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成为镐钎与推土机之下的高效牺牲品。 为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制止破坏历史建筑、损害地方历史风貌的行为,华盛顿市长被赋予保护特区历史古迹的特别权力。市长有权延缓、甚至禁止历史建筑的拆除行为,在适当条件下,市长可以停止新的兴建、外观变更或细分历史街区土地。市长特许权给予尚未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的安全存续以最大限度的保障。 联邦政府直接参与华盛顿特区的规划建筑审批,以确保建筑作为国家气象、首都风貌的象征意义。国会将华盛顿特区定位于小规模城市,全区建筑受到1910年《建筑高度法》的控制。国会下设各种专门机构,国家首都评议会专门制定联邦土地规划,对可能影响联邦政府利益的开发提案进行审查;国家美术评议会负责审查涉及联邦的建筑设计。其他机构如首都建筑师办公室、宾夕法尼亚大道开发公司,参与其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开发项目审批。 国家首都地标建筑联合委员会是华盛顿特区历史古迹的核心审查机构,由市长特别任命,担当华盛顿特区的史迹审查角色。1979年通过的《历史地标与历史区域保护法案》进一步强化了该委员会的角色。在审查涉及史迹区的开发项目时,委员会不仅要求开发项目做严格的历史古迹保留,还必须对项目所在区需要维护的其它重要建筑物整理出详尽的清单,并提交审查。这项规定尤其有益于尚未列入华盛顿特区历史性地标建筑名录的历史建筑保护,有益于国家首都地标建筑联合委员会全面掌握未登录历史建筑的实况,开发商对于历史建筑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从制度上得到规约,且操作性强,便于执行。 这样,建设开发在华盛顿特区必须面对全国最复杂与严格的审批程序,准入项目的开发商、项目开发提案,需要经过从民间到官方的一致认同,利益攸关方都切实参与到项目审批的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开发前公开表达利益诉求、各方充分协商解决的方法,登录与未登录的一切历史建筑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科学的制度设计也培养了具有历史文化理念的开发商,他们高度尊重历史建筑,努力融合新旧建筑,并以新建筑作为不压倒历史建筑气派的美观和谐的背景。例如完成华盛顿迪蒙尼特项目的韦金公司、SOM建筑事务所,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新旧建筑和谐共存方面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中国大城市发展已进入现代化中高级阶段,此前着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部分建立在损失城市历史(街区、建筑)价值基础上的发展,需要在以转型促发展的战略布局中,明确整体保存城市历史文化遗迹的基本思路,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理念转向创造、储存与文化传承上来,着力培育并输出城市的精神能量。通过完善与历史建筑相关的建设审批与监督制度体系,特别是将抢救历史建筑、紧急干预损毁历史建筑行为的特许权,赋予历史建筑属地相应的行政首长,以制度利器确保中国城乡最后仅存的历史建筑免于覆灭的危机,勿让保护历史建筑的公民热情化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浩叹。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重构城市新旧建筑内在相关的和谐关系,不失胆识而又十分审慎地面向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未来。 原刊《中国文物报》2010.10.15
个人分类: 老房子|5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盛顿动物园的鸟
ssglwu 2010-11-8 08:50
吴国林 这里有两种鸟。不全知道其名称。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4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的几只松鼠
ssglwu 2010-11-5 08:40
吴国林 这是在美国拍摄的几只松鼠,前 3 只在美国长岛拍摄。后两只在华盛顿拍摄,这两只离我不超过 1.5 米 ,可见,人与松鼠的关系。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46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走马观花(纽约,华盛顿)
热度 1 zhouda1112 2010-7-28 11:35
利用暑期学校的周末空闲,我独自一人鼓起勇气踏上了前往纽约的大巴,开始了纽约和华盛顿的行程。这的确需要一些勇气,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从时间来看,从Ithaca到纽约需要5个小时,从纽约再到华盛顿又得4个多钟头。所以,等我游历了这两座城市再忙着回到Ithaca时,整个人都快累趴下。 我在纽约停留了短短6个钟头而已。没有考虑久留,主要原因还是纽约举目无亲。所以趁着6个小时的时间,我徒步在地处曼哈顿中心的midtown逛了逛。简单罗列一下我走到的地方:沿着著名的第七大道往北,经过时代广场(time square),最后到达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在中央公园走了小半圈,来到第五大道,沿着第五大道往南,经过一连串奢侈品专卖店,最后绕道位于第七大道上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有意思的是,在这里看到了易建联的大幅人像广告。稍作停留,我就上了前往华盛顿的大巴。 总得说来,纽约彻底颠覆了我这段时间对美国的印象。难以形容纽约到底是什么,这里什么都有,大熔炉的称号是恰如其分的。听说单就曼哈顿就有一万多警察,的确随处可见警察在维持秩序。这里热闹的让人窒息。这种窒息跟春运时中国火车站的景象还不一样,因为这里更加包罗万象,让你找不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构象去形容。一种奇怪的感觉,纽约是一个我再也不想单独到访的地方,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的确需要同伴来帮助缓解。 相比纽约的窒息,华盛顿的感觉就好了很多。重要原因还是有朋友帮助。不过因为华盛顿的气温太高,阳光太过强烈,所以在华盛顿的行程也谈不上舒服。象征性的参观了白宫的外围,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山。也许是天气太热,我并未找到图片中观看华盛顿的那种大气,也许是在北京呆久了的缘故。 其实单纯看外围风景,我觉得很难抓住这两座城市的精髓。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也绝不是流水账似的讲我去了哪。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跟大家交流这十来天对美国另外一些层面的感触,特别是我眼中的美国人。这个恐怕会更重要,更有趣。
个人分类: 随想|5673 次阅读|4 个评论
白宫及附近的建筑
lixuekuan 2010-3-5 18:00
华盛顿的天为什么那么蓝?阳光怎么那么厉害?这样的天和阳光只能在中国人烟稀少的高原才能享受到。由于没有戴帽子的习惯,晒了几天资本主义的太阳把我头上晒出了阳光性皮炎,如果不戴帽子,只要一去青海和新疆(据说西藏更厉害,但没有去过)就发病。 路过华盛顿,走马观花,也拍了几张,请欣赏!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6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雪过膝
jonney 2010-2-12 00:22
1月31日刚到华盛顿访问,结果有幸赶上这次的暴风雪,周围的美国人都说没有见过这么大雪,I am so luck。 因为住的很近,每日都按时到实验室,一出门就发现大雪过膝,好在美国人马路清扫的勤,也可以勉强走到实验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Second round blizzard in Washington DC
xudm 2010-2-11 04:39
狂风敲击着窗户,屋顶上、树枝上、地上的雪在风中飞舞着。 今天华盛顿邮报的头条是:Snow strains power lines,patience
个人分类: 育儿|2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暴风雪过后的华盛顿
xudm 2010-2-8 12:20
刚收到邮件,因为交通,明天单位照样不上班,星期二上班。可以有时间把今天照的照片传上来。 今天阳光灿烂,鸟儿都飞出来了。 这是华盛顿市区的一条主路,经过Capital hill, Capital mall, 以及博物馆等,环卫工人在路上撒盐,然后开车来回压。 这是居民社区的路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323 次阅读|5 个评论
Snow-Storming in Washington Dc
xudm 2010-2-7 01:32
雪仍在下,风小了许多。雪落在衣服上,即成了冰渣。一片雪的世界。 从二层窗望去: 后院是小松鼠的天地,这大雪天也出来了,好奇?寻找食物? 小区前面: 孩子们是最高兴的:-) 最辛苦的是环卫工人。可是嘟嘟冒出的黑烟与雪白的世界实在不称哪:( 我乘车的公交车站 雪把树装饰的分外美丽 还有人出来滑冰嘞 百茫茫的世界,呵呵 上班的地铁站
个人分类: 育儿|3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华盛顿又下雪了
xudm 2010-2-6 06:13
华盛顿又要下雪了,并且这次天气预报是snow storm。 今天中午,同事说2点就可以回家,雪下大了,METRO就关闭了。抬头向窗外望去,纷纷扬扬的雪花已飞满天,落到地上,已成雨水。 看华盛顿邮报,今天晚上下雪累积达2~3inches,明天增加1foot,明天全部博物馆都关闭。
个人分类: 育儿|42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反共魔头的经历及下场
热度 2 dulizhi95 2010-1-7 18:34
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反共魔头的经历及下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地取得着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不断地战胜内外敌人及反动分子的基础上取得的。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历史上最知名的反共魔头们的经历及其下场吧。 第一大魔头:希魔特勒。一身横练功夫,蛮力天下无双,使一口重达万钧的鬼头大刀,横扫千军如卷席。以国会纵火案,一夜之间根除德共。后以三百万雄师进攻苏共,如入无人之境,苏共之精锐部队,数十万数十万地被围歼。因天时地利不济,加之希魔其人野心太过,最终败亡。否则,整个人类历史及国际共运史都将改写。五星级***** 第二大魔头:蒋魔介石。内功精湛,内力天下无敌。使一口六脉神剑,能杀人于无形。四一二上海动手,全国响应。一时之间,中共党人及革命志士血流成河。后因日寇搅局,中共之高层精锐,得以有喘息之机,终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蒋魔亦被赶往台湾。五星级***** 第三大魔头:叶魔利钦。内外兼修,内外功均深不可测。使一口阴阳辟邪剑。一夜之间,宣布在军队司法行政等领域禁止苏共活动;一昼之间,宣布统治苏俄达七十年之久的苏共为非法。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苏共,及其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均倒在此魔剑下。该魔特点:出招老到、毒辣。六星级****** 第一小魔头:卡魔普兰。年长者应记得《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中那个朝列宁开枪的女特务吧,列宁,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天才的革命大师,既是顶级的思想理论家,亦是顶级的革命行动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拓者,竟险些命丧这样一个普通的女流之手。若列宁当时丧命,则苏共极可能过不了随后的艰难历程,至苏共夭折。由此,整个人类的历史,包括二战史以及中国国共两党的历史都将改写!列宁中弹后身受重伤,卡魔被抓并被枪决。事实上,卡普兰正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行刺的。必须承认,尽管从政治上讲卡普兰极其反动,但其大无畏的勇敢及献身精神令须眉男儿崇敬。六星级****** 第二小魔头:许魔克祥。以一小小的团长身份,在长沙响应蒋魔。于是湖南共产党人及农会积极份子尸横遍野。将有限的力量运用到了极至,遂一举成名天下。若蒋魔以降之每一团长均有此手段,则辽阔之中华,恐难有共产党人容身之寸土。五星级***** 第三小魔头:何魔讳键。中共之高层精锐,大都产自湖南。何魔有一绝招:挖他们的祖坟。言此举可动摇共产党的风水根基。据传彭的祖坟被挖(未始不是彭后来庐山倒霉之根由),而毛的祖坟未挖成(误挖了其他坟),否则,毛共后来之命运,或许会因风水被毁而改写?不仅如此,就连毛的老婆,也为此魔所杀。该魔特点:毒、狠、绝。五星级***** 第四小魔头:胡魔讳琏。淮海大战,国党数十万将士被重重包围,全军覆没。独此魔单骑一匹战车,杀出重围。大有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之势。后新组一军,首战金门,将共军粟裕部之一万精锐包了饺子,奠定了蒋魔割据台湾之基础。否则,蒋魔以降将演覆巢无完卵之惨剧。七十年代病逝,嘱将其水葬于金门海域,言以一人之魂,即能挡共军攻台之铁蹄。蒋魔手下,战将如云,若多几位胡琏,或不致败给共产党?五星级***** 当然,无论是许魔何魔或胡魔,均无力阻挡人民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及蒋家王朝的覆灭。 若有人要问,搞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为何发这样的帖子?我的回答是:为了消遣和减压。阅读一些轻松的文字以作消遣;阅读一些强人的传记和强人哲学如尼采等,以加强自己抗拒孤独和压力的个性和意志力。 根据尼采哲学,轻松应对人生的关键点在于: 蔑视小人的存在! 对于埋头搞科研的人来说,消遣和减压是极其必须的。反例多的是,知名的有:陈景润、伽罗华、康托、罗巴切夫斯机等等等,甚至希尔伯特(有抑郁症)。本人以后将陆续发一些有趣的人和事与各位共享。当然,最主要的是, 想将我的NP研究成果:Hamilton环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及其证明外加程序,陆续在此公布。希望能得到具有位和权的专家的认可和帮助。 若问历史上最顶级的强人是谁?本人推举四位并列第一:民主政治的华盛顿:其关键点是所建立的伟业加潇洒自如地应对人生。极权政治的斯大林和希特勒,就“强力”而言,中国人所崇拜的M与这二位相比,如同仓海一粟对整个大海。帝王中当首推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关键是“静人”的“势”无与伦比。 若人类有综合价值的话,那么,综合评判,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伟人当属 牛顿!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71 次阅读|6 个评论
旅美杂忆(二十一)三游华府
zhangqy 2009-10-23 21:37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二十一)三游华府 一进入华盛顿特区,老远就能看得到耸入云霄的华盛顿纪念碑。纪念碑位于白宫南面绿草如茵的小小山丘顶端上,四周繁花似锦,碑身全部用象牙白的大石块砌成,高 555.55 英尺 ( 169.33 米 ),是世界上最高的砖石结构建筑物。建造此碑费时 36 年 , 于 1885 年建成。为了彰显华盛顿的丰功伟绩,特区政府规定,首都所有的建筑物都不能高于华盛顿纪念碑。这是个无字碑,上面没有任何碑文。有人说,华盛顿的功绩,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所以建个高高的无字碑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人附会泰山的无字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而杜撰的说法。人们到碑的顶端可坐电梯,当时票价一美元。登上碑顶,散布在周围的白宫、国会山、林肯纪念堂、博物馆、美术馆、财政部等等,尽收眼底。 如果不坐电梯,沿石阶拾级而上,走到纪念碑的中部,就可以看到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雕刻精美刻有汉字的石碑:钦命福建巡抚都院大中丞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曰: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凡于天下为公,锓锓乎三代之为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通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 引进耶苏教信辈立石 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合众国传教士识。碑文高度称赞华盛顿是盖世无双的开国英雄,不做皇帝,不设王侯,不传子孙,实行选举,公众的事大家讨论,天下为公,开创了古今没有过的新局面,实为西方古今第一人。美国人没有在纪念碑上留下任何纪念华盛顿的文字,倒是中国的封建官僚为他歌功颂德,可说是罕见的现象。 克林顿在《访华期间在北大的演讲》中,特别提到这块石碑:在这宏大的纪念碑的近旁,有一块小石头,上面写着:美国不建立贵族和皇室封号,也不要世袭制度。国家事务概由人民投票公决。这种方式创造了一种政治格局,是从古到今都未有的尝试,多么美好。不过,这些话并非出自美国人之手,而是福建总督在 1853 年代表中国刻在石碑上送给美国的礼物。我十分感谢中国的礼物。(《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声音》 318 页) 一个笃信皇权神授、无限忠于天子的封建社会封疆大吏,在一片高颂皇上圣明,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中,却极力推崇民主制度,实在难能可贵,说明了民主制度优于专制制度,预示着后者必然会被前者取代的命运。 我在美期间,没有人谈及这块石碑,看来当时留美学者和学生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我是在前几年才知道有这样一块石碑的。 16 世纪的尼德兰(荷兰等地的)革命和 17 世纪的英国革命,都只局限于本地区,没有在国外引起强烈的反应,没有在国外引发革命。尼德兰革命虽然建立了共和制,也只是贵族的共和制,没有真正建立普通民众的民主共和国。这两次革命先后建立的共和制,都未能坚持下去,后来还是被君主制所取代。 18 世纪发生了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个重大的革命。一个是华盛顿领导的 1775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即美国革命;另一个就是随后在 1789 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这是需要英雄而且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 美国的独立战争受到法国强有力的支持,不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军事上和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援,更有一大批法国的热血青年远渡重洋,参加了美国革命,其中最著名的有十分年青的侯爵拉斐德( 1757-1834 ),他放弃了优越舒适的生活和贵族的尊荣,组织志愿军直接投入美国的独立战争之中,担任了美军的前卫部队司令,可谓年少得志,雄姿英发了。美国革命胜利后,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给他带来的名誉和地位,而是回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担任了国民自卫军司令,这时他才不过 20 岁出头。从欧洲来到美洲的革命者中,还有回国的旅法美国革命人士,也有被称为世界公民的英国人潘恩。潘恩写了一本鼓吹革命的《常识》一书,他强烈反对君主制、封建等级制和罪恶的黑奴制、极力鼓吹民主制。他说:北美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制度,不适用荒唐透顶和毫无用处的君主管理。他还说:一个普通的诚实的人也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有价值得多。他的言论成为一种巨大的启蒙力量,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极大的变化(华盛顿语),深刻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志。《常识》发行了几十万册,在当时不足 200 万人的北美,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人手一册《常识》;华盛顿率领的士兵口袋中,也差不多都有一本尽管已被翻看的模糊不清。因为《常识》的出版,整个北美人民都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了。说一部《常识》推动了美国的建国进程,也不为过。就连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名称,以及《独立宣言》的若干内容,也是出自潘恩之手。独立战争期间,在整个英国,以及北美,《常识》是仅次于《圣经》的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本书。事实上,它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些独立战争中的英雄们,给美国带来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等先进思想,对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深深融入于《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之中。 当华盛顿总统要制定美国宪法时,是从巴黎请回了杰弗逊和他的同伴,他们带回了法国关于自由、人权、平等的理念;同样,他们起草的《独立宣言》,不久又传回法国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思考法国大革命》中文本序言 p.10 )文中没有提到拉斐德和潘恩等人对美国的影响,显然,这些人从法国、欧洲带来的革命新思潮,对华盛顿和美国革命人士,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华盛顿把资本主义先进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从而相当彻底地和封建专制制度决裂。华盛顿在立言方面,没有一本大部头的不朽传世名作,然而在立德和立功方面,他以实际行动破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就说人人生而平等,由拉斐德提议并且起草(潘恩也参加了起草)的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第一条也说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国的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革命,而美国革命回过来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并且对后世的政局走向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历来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很高,而对美国革命,人们大都理解为独立战争。我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法国大革命,应该给予足够的评价。 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超过了法国大革命。二战以后,专制制度 和 君主专制的国家,像雪崩似地纷纷转变为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有的甚至是 高度 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经过革命,而是由君主自行转变为君主立宪制,例如,不丹就是这样。现在,民主共和制已经深入人心。从美国革命对后世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来看,这样高的评价并不过分。 美国人一提到华盛顿,都发自内心敬佩他。我到宾大不久,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就对我说:我们有华盛顿,你们有吗?一脸自豪的神情。当然我可以回敬她一句:我们有五千年文明,你们有吗?不过,我不想和她纠缠,没有理她。我的美国朋友 K. Frysinger 倒很有自知之明,她说:你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国家很年青,只有两百年的历史。客观地说,华盛顿不但是美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战胜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一结束,华盛顿立即卸去总司令的职务,把军权交给国会 , 从此开创了文官掌握军权,军人受制于民选政府的良好先例,防止了有枪就是草头王,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能主宰一切的专制制度,也有效地减少了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不但如此,环顾全球,当时都是帝王专政的君主国,他的部下也力劝他当国王,他却坚决不当专制统治者,从而创立了没有帝王、没有专制统治者的延续至今高度发达的民主共和国。 1787 年华盛顿主持费城会议,制定联邦宪法。这部宪法一直使用到现在,一字未改。后来根据具体情况,只加上宪法修正案。 1789 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实行了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还主张逐步废除农奴制。 1793 年,大家再度推举他继续当总统时,他却力辞不受。当时他的威望如日中天,议员们的态度十分坚决,要求他再度执政,华盛顿不得已,只好同意,于是,国会一致推选他连任第二任总统。任期届满,国会又推举他连任第三任总统时,他的态度更加坚决了,无论如何再也不接受了。 1796 年 9 月 17 日 ,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即将届满时,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辞》, 1797 年 3 月 14 日 , 华盛顿向他的继任人、 第三届总统约翰亚当斯和平移交了权力。 卸任后的华盛顿回到故乡弗吉尼亚的维农山庄,成为普通老百姓中平凡的一员。 1799 年 12 月 14 日 ,华盛顿与世长辞,享年 67 岁。 华盛顿让权不当终身总统之举,成了后来的继任者的典范。此后,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以华盛顿为榜样,都最多只当两届,虽然当时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做法成了惯例,没有人敢连任三届。一直过了一百多年,罗斯福(富兰克林 罗斯福,为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的堂弟,又叫做小罗斯福)才打破了惯例,在二战时期连任了四届,死于任上。我在美国时,就听到有人说, 由于长期的自由竞争和民主熏陶,美国人厌恶垄断和独裁, 罗斯福虽然在历史上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他有独裁倾向,也受到人们的批评。 罗斯福死后才过了两年,在 1947 年,美国国会很快就通过一项法律:总统最多只能连任两届,不得连任三届。其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陆续仿效这一做法。 在我国 4 千多年前的古代,有尧舜禅让的佳话。 华盛顿首先带头废除了终身制,他开创的这一良好范例,对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十分深远,对防止专制独裁,推进民主的贡献是很大的。华盛顿开创的两届任期制,后来还扩展到了政治之外的其他领域,成为举世仿效的榜样。单就这一点看,华盛顿对世界历史的进步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足以令后人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 有人认为,华盛顿所创立的合众国,实质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我很赞同这种观点,确实是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法国大革命固然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然而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实行恐怖政策和 极权的专制统治 ,出现了腥风血雨的暴民专政,杀敌人,杀贵族,也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滥杀无辜,它祭杀了敌人,也祭杀了朋友。(《思考法国大革命》中文本 p.107 )革命党人也互相残杀,罗伯斯庇尔处死了昔日的战友 罗兰 夫人和丹东等人;后来,罗伯斯庇尔又被更革命的热月党人送上断头台,《人权宣言》早就被抛在脑后了。英国伟大作学家狄更斯在其名著《双城记》中,谴责了大革命前封建专制统治下贵族的暴行,也对大革命时期的混乱失控和恐怖状态作了生动的描写:人们在直上天堂,人们在直下地狱。一个民族像高烧病人一样发出了狂热,全国冒出了四五万个革命委员会,监狱里沾满了无处申诉的无辜者的鲜血。囚车每天都载满了死刑犯,颠簸着沉重地走过街道,把男女老中青、贵族、农民纷纷送上断头台。断头台是治疗头痛的最佳良药,国家级剃头刀,一切脑袋保证剃光,它剃掉的脑袋太多,它污染的土地和它自己都成了红糊糊臭烘烘的一片。革命越来越凶残疯狂。南部的条条河流堆满了被暴力淹死了的尸体,南部的冬季的太阳下囚徒被成排成排或成片成片地枪杀。冤死鬼不计其数。这种恐怖的多数人的暴政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送上断头台之后的 12 年,拿破仑以绝对多数票被法国民众选为皇帝,成为新的强有力的独裁者。潘恩坚决反对拿破仑的独裁和侵略战争,不愿意和拿破仑合作,离开了法国,终老于美国。拉斐德和潘恩,都是为了革命理想奋不顾身,毅然参加了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他们都是两个国家和两次重大革命的英雄。 20 世纪中期起,历史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 20 世纪的种种独裁和极权主义,与来自法国大革命的负面影响有很大关系。(参看法国史学权威傅勒的名著《思考法国大革命》,中文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年出版) 华盛顿特区的博物馆一律不收门票,我参观过的博物馆有国家美术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品太多了,似乎件件都很珍贵,只能快速地粗略浏览一下,记不清有哪些大名鼎鼎的作品了。另外还有国家美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建筑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非洲美术博物馆,首都儿童博物馆,等等,我都没有时间去参观。要参观所有这些博物馆,没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是看不到多少东西的,何况还要去看白宫,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等地。我先后来过三次,一共三天,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些地方。 我头两次来华盛顿特区,都来看过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品太多了,即使快步浏览,也得花上几个小时。一进门,就看到大厅里有栏杆围起来的一根一人多高的柱子,柱子齐胸高的地方开了一个方形的孔洞,排队的人一个接一个很有秩序地从栏杆的一个入口进入里面,兴致勃勃地去摸一下在孔洞中的小石块,然后从另一个出口出来。原来,这是美国在 1969 年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成功时,从月球上取回来的一块小岩石。我在博物馆见过天外飞来的陨石,却没有机会去摸一摸,现在可以摸摸月球上的石头,当然不能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就去排队摸石头。这是一块牢固地镶嵌在孔洞底面上的黑色小石块,面积只有几个平方厘米,表面很平整,被人们摸了无数次,以致变得闪闪发亮,好像一面黑色的小镜子。摸了这个小石头走出来的人,个个都喜气洋洋,笑逐颜开,脸上似乎都闪现着这样一行字:我摸到了月亮了。 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成功地实现载人航天后,又在实施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 2007 年 10 月 24 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升空,绕月飞行,拍下清晰的月球表面照片,并传回地球。 2009 年 3 月 1 日 ,嫦娥一号在地面控制下撞击月球,圆满完成任务。我希望不远的将来,也能摸到我国从月球上取下来的岩石,更希望看到我国的嫦娥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修建广寒宫有人居住的月球基地。 摸过月亮石头一出来,就看见大厅上吊着一架老式的单引擎双翼小飞机,驾驶舱里还坐着一个假人。说明牌上写着: 1905 年莱特兄弟发明的人类第一架飞上天空的飞机。但是没有说明是原件呢,还是复制品?飞机看上去并不陈旧,应该是一个复制品,原件可能早就不存在了。仅仅经过一百年,人类就造出巨型飞机、航天飞机和大推力火箭,将航天器送到遥远的茫茫太空,去探测太阳系里的大小行星,还想和太阳系外的太空人建立联系,更将人送到几百公里的天上,甚至登上了月球。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以前的人做梦都无法想像的,很多新的科技成果,连最好的科幻作家和预言家都没有预见到。再过一百年,科学技术将有什么样的惊人成就,谁也无法预言。 这里展出了将人类第一个太空实验室和把它送上太空的土星 5 号巨型火箭。太空实验室呈圆筒形,面积不大,只有几个平方米,我进去看了一下,里面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原有的仪表都拆除了。这里还有登上月球的登月舱以及在其附近的月面上行走的宇航员,当然都是模型和假人,还有从月球上取回来的沙子、人造地球卫星、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箭和飞机,等等。馆内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电影厅,放映有关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教影片,因时间有限,我没有去看。 航空航天博物馆内的展品内容丰富,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确实是对广大观众进行科普宣传的很好的地方,也是对美国国民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从林肯纪念堂向东南方向走去,不远处有一个叫做潮汐池( Tidal Basin )的大湖。宾大留学生联谊会组织我们来参观华盛顿特区的时候,正是在 4 月初樱花盛开的春季。樱花的寿命很短,一旦开放,过不了几天,就会纷纷凋谢,我们在这个时候来华盛顿特区,就是想赶来欣赏樱花。在这湖边长长一排弯弯的望不到边的树上,浓浓密密的樱花迎春怒放,树身上下都被樱花所包裹,整棵树就是一个大花树。一棵树紧挨着旁边的另一棵,排成弯弯的一长排,好像一堵巨大的弯弯的花墙。周围落英缤纷,仿佛置身于被樱花所包围的天地中,十分赏心悦目。这天正是清明时节,来的时候没有下雨,回去的时候也没有下雨,这时候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天色空 濛雨亦奇。没有想到,连美国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空、湖面和樱花被一片 濛濛 泷泷的雾气所笼罩,烟雨池边樱花树,别有一番情趣 。还没有 看完樱花长蛇阵,天色已经不早了,来不及参观前面不远处的杰弗逊纪念馆了,只好急急忙忙往回赶,以便及时登上回程的汽车,这时候也渐渐潇潇雨歇了。 我父亲和叔父来美国时,又陪他们去了一次华盛顿特区,这是第三次、也是我最后一次参观华盛顿特区了。我们参观了国会山和华盛顿纪念碑等其他好几个地方。 来参观林肯纪念堂时,本来汽车应该停泊在纪念堂外的停车场内,我的堂妹夫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汽车一直开到林肯纪念堂门前。我感到十分惊愕,在美国,不按规定泊车,会带来很大麻烦的啊。车刚刚停下来,还来不及下车,立刻就有一个警察开着一辆摩托车快速超过我们,拦在汽车前面,我心里想,这下可麻烦了。堂妹夫见状,立即举手指一指我的父亲,意思是车里有一个行动不便的年迈老头子,我父亲会意,马上举了举手杖,向警察示意,警察点了点头,一言不发,掉转头就骑着摩托车走了。我对堂妹夫说这个警察真不错,能够关心尊敬老年人。他却淡淡地说:这是他的职业。他的意思似乎是说,警察这样做,是应该的,不必表扬他,也不用感谢他。这时我才明白,他敢于开车闯进来,是胸有成竹的。前面说过,由于职业的关系,美国的警察对普通老百姓的服务态度,一般的说,是相当好的。我听留学生说过,美国的警察个个像雷锋,看来此言非虚。 林肯是以解放黑奴并且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而著称于世的美国总统。林肯纪念堂像一座古希腊的神庙,气势庄严雄伟。一进入纪念堂,就会看到高大雄伟的林肯坐像,堂内的气氛庄严肃穆,不由得使人对林肯像肃然起敬。 堂内陈列着一些有关林肯总统的展品。 左侧的石壁上 刻着林肯连任总统时的演说辞;右侧的 石壁 上刻着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说辞。在这个演说辞中,林肯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主张。周围还装饰着有关解放黑奴、南北统一,以及象征正义与不朽、博爱与慈善的壁画。 台湾没有大熊猫,我特意陪父亲去动物园观看大熊猫,他一看到大熊猫,就十分开心,兴致勃勃地对它评头品足。动物园特地在大门旁边修建了熊猫馆,以方便大家参观,这里饲养着中国在 1972 年送给美国的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大熊猫戆态可掬,惹人喜爱,美国人,尤其是小孩子,都特别喜欢大熊猫,所以熊猫馆里常常挤满了参观的人群,平均每天要接待将近一万人,一年有 300 万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 和这里的博物馆一样,熊猫馆不收门票。门口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小木亭子,专门贩卖有关熊猫的纪念品,只见人们争相购买,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在美国,可以说,中国的大熊猫妇孺皆知,无人不晓,他们都知道大熊猫是中国的稀有国宝,很多美国人想当然地认为象征中国的动物就是大熊猫(象征美国的动物是雄鹰)。 这两个大熊猫所生的 4 胎都没有成活, 90 年代,这两个大熊猫也都死了,看来美国专家对于如何养育好大熊猫不很在行。受到人们特别喜爱的大熊猫都死光了,很多美国人都感到十分伤心。我国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下了一道禁令,今后不准再把大熊猫送给外国了。美国人太喜欢大熊猫了,希望能把它再次引进美国。中美经过谈判, 2001 年达成协议,以每年 100 万美元的价格,把一对大熊猫香香和美添租借到美国去展览,为期 10 年,所得租金用于保护大熊猫。协议书规定,香香和美添所生的后代,一律归中国所有。为此,美国人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籍,可是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却不能算美国籍呢? 2005 年,美添产下一子,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经过向全美国征集名字,最后命名为泰山。前来探视泰山的人们络绎不绝,第一夫人劳拉也来看望过。 2006 年 7 月初,泰山一周岁生日,美国的大人小孩纷纷向泰山祝贺生日,小泰山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国宝大熊猫受到美国人民的高度关心和宠爱,成了中美两国人民的亲善大使,起了无可替代的联系两国人民感情纽带的很好的作用。 华盛顿特区不但有白宫、纪念碑、纪念堂和国会山等名胜古迹,还有众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的珍品太多了,有的人知道了别人看到了某种奇珍异宝,自己却没有看到,就会感到有点遗憾。大家都觉得到这里来参观太值得了,只是时间太短了。这里还有很多我国的国宝,当时不知情,未能看到,太可惜了。特赋诗一首,以志华盛顿之游: 奔驰灰狗快如飞,送我寻芳到特区,繁花胜景看不尽,更有藏珍令人迷。 诗中所说的灰狗,就是美国著名的灰狗长途汽车公司的长途大巴。该公司所有长途大巴的两侧,都显著写着这样的大字: Greyhound (灰狗),并且画上一只飞速奔跑的灰色猎狗。灰狗公司以其低廉的票价,周到、方便和可靠的服务,成为美国人喜欢乘坐的便捷的长途交通工具。我第二次到华盛顿特区时,坐的车就是宾大留学生联谊会从灰狗公司租来的长途大巴。费城距华盛顿特区两百多公里,车行时速约 一百公里 ,风驰电掣,不需 3 小时就到了。我头一次看到车内还有厕所,想不到竟然有这样极富人情味的周到的设置,忍不住进入到里面去亲身体验了一番,其中不但有蓝色消毒药水冲洗便盆,还有卫生纸和一包包湿纸巾,为乘客设想得太周到了。我样样都觉得十分新鲜,的确有点像土包子进城。那时我国国内还没有高速公路网,像这样设备齐全的豪华大巴,我还没有坐过,自然颇感新奇。现在我国处处都能看到这样的长途豪华大巴,不足为奇了,可是,厕所里不提供卫生纸和湿纸巾,比美国的服务逊色不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旅美杂忆(二十)初游华府
zhangqy 2009-10-7 10:03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二十)初游华府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它的全称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简写为 Washington DC ),有简称为华盛顿特区的,华人有称它为华盛顿市的,也有简称为华府的。为了避免和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名字和华盛顿州混淆,下面用华盛顿特区这一简称。 12 月中旬的一天,堂妹夫宋颀贤说:星期六早上 7 点,我来接你到我们学校,这天我们学校有车子送教职工去华盛顿参观,你和我们一起坐车去吧。我说:我又不是你们学校的教职工,能坐吗?他说:早上 8 点开车,虽然车子的座位全都被预订出去了,满员了,但是,总会有人起不了早床,赶不上开车时间。你来就是了,我估计没有问题。听了他的话,心里犯嘀咕,在我们看来, 8 点已经是窗外日迟迟了,会有人赶不上吗?我不便再问,心想,既然他叫我去,他大概是有把握的,不会让我白跑一趟,反正不要自己掏腰包,试一试也好。到了那天早上,我们提前几分钟到了校门口,有一辆大客车正好停在那里,颀贤也同时到达。我们上了车,果然看到还有三个空位子。不久,又来了一个和我一样搭便车的,不多不少,正好客满了 。我忐忑不安地坐在车上,担心再上来一个人,那我就只好下车打道回府了。一直到车开了,悬着的心才放下心来。上午 8 点钟,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日上三竿了,没有想到,对美国人来说,还早得很,还有人起不了床,正在美美地在睡懒觉呢。 汽车进入华盛顿特区时,首先映入眼 帘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它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收藏品有 8000 万件之多,图书就有 2000 万册,其他收藏品为期刊、地图、图表、手稿、唱片、电影胶卷等等。国会图书馆并非只有国会议员才能使用,也向公众开放。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过了国会图书馆,就到了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虽说是山,其实没有山,只不过地势比周围略高一点点而已。 进入国会大厦参观时,带的包一律要寄存,还要经过一道安检门,以防有人带武器入内,检查比白宫还要严格,但允许带照相机,可以在里面照相。进入大厦,就是一个大圆厅,大圆厅位于国会大厦中央,左右两翼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圆厅顶上是高高的大圆屋顶,画有彩色图案。大厅周围画着一幅幅的壁画。通往众议院的过道里,摆放着一座座美国历史上的英雄的雕像。再往前走,就是众议院,此时正值众议院在开会,游客都可以到议会大厅后面的楼上去旁听,但是不能照相。当时众议院正在讨论一个议案,有一个议员在发言,认真听他讲话的人不多,很多人都在各忙各的事情。有的人在交头接耳,有的人在纸上写写划划,有的人在会议大厅里走来走去,有的人胸前挂着一样东西,好像是小型打字机(那时候还没有手提电脑),边走边敲敲打打,有的人进进出出,等等,给人一种乱糟糟的感觉,不像是在开会。只见主席台上主持会议的议长,不时用木槌敲击桌面,要求大家安静下来,可是收效甚微,下面的人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情景,和我国人大、政协开会时,与会代表和委员专心致志、安安静静地开会的情形大不相同,使我颇感意外。 美国和很多国家一样,实行国会两院制,有参议院和众议院 , 相当权力于英国的上院和下院。不过,英国上议院议员和美国参议员的产生办法不一样。英国上议院议员都是由贵族(主教、大主教、王室、世袭贵族、高级法官和总检察长等)担任或由女王委任。被女王委任为上院议员的人,一般是被赐予贵族封号的有突出贡献的平民。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美国的参议员由各州选出,一个州只能选出两个参议员,美国一共有 50 个州,所以,一共有 100 个参议员。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多,有 3387 万人,阿拉斯加州的人口很少,只有 62 万人,都各有两名参议员,一视同仁。有人说,这种办法很不平等。但是,他们认为即使人口很少的州,在参议院也应该有他们的代表,也应该能在参议院听到他们的声音,如果按人口数来分配参议员的名额,那么,人口少的州在参议院就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了,反而很不平等。众议员是按人口的比例选出的,现有众议员 435 名,每 50 万人选一名众议员,人口少于 50 万人的州(如怀俄明州,人口最少,只有 49 万人)也分配一名众议员。美国的两院和英国的两院,其权力结构很不相同。英国下院权力很大,政府由多数党组织,所以首相可以控制下院。下院通过的议案,上院不同意的话,无权否决,只能交回下院建议重新讨论,最多也只能拖延时间罢了。上院是最高上诉法院,上院议长也是最高法院院长,所以上院拥有司法权。美国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总统提名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需经参议院同意才能任命。大法官是终身制,上任后,不再受制于总统。众议院通过的议案,还要送交参议院通过,经总统签署始生效 , 。总统不同意也可以否决两院通过的议案,但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通过的议案,总统无权否决。美国是三权分立制,而英国的三权并不完全分立。 参观了众议院,接着就去参观参议院。由于参议员的人数比众议员少得多,所以参议院大厅比众议院也小很多。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参议院没有开会,游客只能站在栏杆外面参观拍照,不能进到会场里面去。后来,我又陪父亲和叔父来这里参观,当我带着年近九旬的老父亲去参观时,我问保卫人员能不能进去看看,她微笑着友好地点点头,破例让我们进入到主席台前面参观 , 并且拍了几张照片。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同意我们进入到里面去,可能与当时来参观的人数很少有关,也有可能是尊敬老年人吧。 9.11 事件以后,为了避免恐怖袭击,国会大厦曾暂时停止向公众开放。 国会大厦后面放眼看去,是一条又长又阔的林荫大道。这条林荫大道与众不同,中间是宽阔的草地,草地两边是黄色的泥沙路,路两旁是草地和行道树。显然,不用水泥路而用泥沙路,是特意设计的。给人有一种自然美的感觉。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道两旁设有长凳,可供游人休憩。看惯了城市里的水泥马路和高楼大厦森林的人们,坐在长凳上,望着绿油油的草地和黄澄澄的小路,欣赏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令人心旷神怡,既可浏览繁花绿树,又可远眺国会山,别有一番情趣。坐在绿荫下,悠然见蓝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茫然。 离开国会山不远,就到了最高法院,这时法院门口有 4 位中年妇女在举着标语牌示威,牌子上写着反对堕胎。这还不是人数最少的示威,我在费城看见过一个人的示威,一位年青妇女形单影只地在费城艺术博物馆门前为环保而示威。 在最高法院门前台阶上,两边各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像,一座是正义之神,另一座是法律保护神。在大门的门楣上,雕刻有一行大字: EQUAL JUSTICE UNDER LAW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宾大留学生学生会又组织大家去了一次,饱览了白宫、各种博物馆等很多地方。 华盛顿纪念碑的北面是一片很大的椭圆形草坪广场,广场北面就是白宫。白宫看起来并不大,门前是草地,周围用铁栅栏保护起来。每星期二到星期五对公众开放参观。我们是从主楼侧门进入白宫参观的,然后再从南面的大门出来到南草坪。参观前,每人都能拿到一份介绍白宫情况的资料。 白宫北面正门里,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一色大理石的墙、地板和柱子,气魄宏伟,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 20 世纪美国总统的肖像。其他地方分别挂有各位总统 和第一 夫人的画像。在第一夫人的画像中,我和同来参观的朋友都认为肯尼迪夫人杰奎林光彩照人,最为漂亮。 白宫里有红厅、蓝厅、绿厅,其基本色调是因主持设计的各位总统对色彩的喜好而定的。红厅内有总统贵宾接待室。厅内有红绸水彩画和麦迪逊总统夫人朵拉的红色肖像画。此厅多由总统夫人使用。 蓝厅的窗帏是蓝色的,室内的蓝色和窗外的蓝色天空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厅内有一块 19 世纪的中国地毯,挂有几幅早期的美国总统及其夫人的画像。 绿厅有绿绸装饰的水彩画,地上是 19 世纪苏格兰画家大卫马丁画的富兰克林像。富兰克林不是总统,是一位重要的开国元勋,他的画像出现在总统画像林立的白宫,足见富兰克林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现在这里用作客厅,美国总统常常在这里举行酒会。 东大厅悬挂着华盛顿及其夫人的全身巨幅油画像,为 18 世纪著名画家吉尔伯特斯图亚特的传世杰作。此厅最大,装饰也最为富丽堂皇,能容纳 200 多人,供美国总统举行宣誓就职仪式之用。亦常用于举行记者招待会、酒会、圣诞舞会等。有时在节假日或周末,也请文艺、体育明星来表演。有多位美国总统及其家属在此举办过婚丧大事。 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可同时宴请 140 位宾客。墙中间悬挂着林肯的画像。壁炉上方刻有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住进白宫后的第二个晚上写给妻子的信中的名句:我祈祷上苍赐福于这屋檐下的人们。愿他们都是诚实和明智的人。 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有黄厅和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 白宫是由首任总统华盛顿选址并主持兴建的,他却无缘住进去。第一个住进去的却是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白宫东西两翼,由两位罗斯福总统主持兴建,先后于 1902 年和 1941 年建成。西翼有椭圆形总统办公室。正面是威风凛凛一身戎装的华盛顿油画像,后面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其中摆放着两只中国古瓷花瓶,还有中国 1979 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总统的大办公桌上写有座右铭:这里要负最后的责任。 白宫南面的大门廊,耸立着 6 根乳白色的大石柱。门廊前面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白宫是坐南朝北,和我国的皇宫都是坐北朝南不同。南草坪称为总统花园。通常在南草坪举行来访国宾的正式欢迎仪式。园内有灌木,有花圃,有参天大树。姹紫嫣红的名花和喷泉,把草坪点缀得份外美丽。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总统夫妇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 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还有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我们只参观了一楼。白宫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现任国家元首的官邸。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人和现任总统,都是在这里吃、住、办公、接见贵宾,既是古迹,又是美国的政治核心,这就是它与众不同之处。所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每年来此参观的人数达 200 万人之多。 等待参观的群众在白宫铁栏杆外的椭圆形大草坪排成长龙,没有人插队,没有人吵闹,秩序井然。参观的人分批进入白宫。排在我前面的人来自加拿大,他说,他是自己开汽车来的,走了好几天,为的就是想亲自撩开白宫神秘的面纱。给观众观看的就是一些议事厅。白宫给人们的印象是不算很豪华,原来,当年华盛顿定下了规矩,因为总统官邸 里工作的主人都是国家公仆,所以决不能豪华,决不能成为一座宫殿。 1814 年,英军攻占华盛顿,在总统官邸放了一把火,烧得面目全非。 1815 年重修时,为了消除烟火烧过的痕迹,就把墙壁粉刷成白色,这就是人们把总统官邸叫做白宫。( The White House ,直译是白屋)的由来。 白宫的安全保卫是非常严格的,但在外表上却看不出来,维持秩序的保卫人员并不多,不能带包进去,必须寄存, 但可带照相机。在白宫内部不能照相,只能在白宫的房子外面照相。我在椭圆形广场排队等候进入白宫之前照了一张相。在参观完白宫走出南大门以后,又在南草坪里照了几张相。 9.11 事件以后,为了安全起见,白宫长期暂停对外开放,直到两年以后,才重新向公众开放,戒备更加森严了,检查更加严格了。现在,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铁栅栏外面还摆上一个个的水泥墩子,以前是没有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恐怖分子用汽车装载炸药袭击白宫而放置的障碍物。 我和几位校友以及同来的留学生的陪读太太去了美国科学院。因为是在法定假日,美国科学院的大门紧闭,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并非一定要进入科学院里面去参观,而是特地去瞻仰放在科学院门前的爱因斯坦铜像。 爱因斯坦很反对个人崇拜,他说:在我看来,个人崇拜总是没有道理的。多谢上帝,得到优厚的人是很多的,要在这些人中间挑出几个,加以无止境的赞颂,认为他们的思想品质具有超人的力量,我觉得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我一贯对形形色色的个人崇拜很反感。他留下遗言,在他死后不发讣告,不要祭词,不要为他举行任何悼念活动,不修坟,不立墓碑,不建纪念碑,不立塑像,把骨灰随风吹撒到大地上,以免后人对他搞偶像崇拜。有人把他的大脑留了下来,供研究之用。可是,人们为了感谢他对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还是没有遵照他的遗言,为他造了铜像。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爱因斯坦,但是,能够站在他的铜像面前,照一张像,也倍感荣幸,十分高兴。 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美国的著名教育家费莱克斯纳,受亿万富翁之托,要筹建一流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认识到,必须聘请世界上一流的学者,才能提高声望,才有影响力。他立刻想到了爱因斯坦,他一次再次地邀请爱因斯坦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且承诺,爱因斯坦在研究院里不用承担任何教学任务,可以一心一意专门做研究工作。当时,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形势越来越严峻,爱因斯坦已经无法继续呆在德国了,于是就答应了费莱克斯纳的邀请。费莱克斯纳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忙问爱因斯坦有什么要求。爱因斯坦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给他的助手迈耶尔安排正式工作;二是他的年薪只要3000美元。他问道: 在普林斯顿,如果维持一年的生活不需要3000美元,还可以再少一些。 这两个要求都不成问题,可第二个要求却让费莱克斯纳十分为难。最高研究院里的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年薪居然只有3000美元,真是低得太离谱了,不了解内情的人知道了,会认为普林斯顿有虐待爱因斯坦之嫌,费莱克斯纳觉得无法承担这样的罪名,他强烈要求爱因斯坦提高年薪,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到最后,他几乎是恳求爱因斯坦了,终于使爱因斯坦接受16000美元的年薪的要求。 在《镜花缘》的君子国里,买货人嫌货物的价钱便宜了,要求卖货人加价,而卖货人却认为自己的货物定的价钱偏高了,坚持要比定价还要低的价钱卖出去,两个人争个不休,最后由于两位老翁的调解,才将货物按八折成交。其实,早在西汉刘歆所著的《山海经》的海外东经里,就有一个君子国,其人好让不争。李汝珍就是根据《山海经》里的这一句话而演绎出一个理想世界的动人故事。但是,爱因斯坦在工资问题上和费莱克斯纳讨价还价,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向年青人讲过这个故事,他们很难想象会有不爱钱的人,无法理解爱因斯坦的所作所为,他们有他们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解释。他们说,爱因斯坦已经很出名了,他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国家会帮他解决。他们认为,有的人一出名,就想当官,官小了还有意见。钱越多,越嫌少,还想要更多。买名车,穿名牌,住豪华房子,等等,这一切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当代的很多年青人太现实了,对他们来说,理想主义只会出现在书本上,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像爱因斯坦那样只讲奉献,不爱金钱的学者,历来不乏其人。 2005 年 6 月 24 日 ,《潇湘晨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武汉大学天价院长要求降薪。刚刚通过全球招聘上任的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 41 岁的美籍华人 周怀北 教授,向校方提出降低百万年薪待遇的请求。他说,他绝不是冲着百万年薪而来,希望只享受学校特聘教授待遇,每月领 1 万元津贴。校领导认为,学校重金揽人才的方针不会改变。经周怀北再三请求,武汉大学只好同意让步。像这样的学者,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值得大家尊敬。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工作深而广。受因斯坦的贡献很多: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统一场论、质能关系、量子论、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受激辐射(激光的理论基础)、布朗运动、涨落理论、量子统计、量子凝聚理论、物质磁性的重要实验、量子信息的纠缠态,光化学的开创性贡献,等等。有人认为他生前至少可以获得 6 个诺贝尔奖。没有爱因斯坦多方面非常重要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很难想像会这么快就出现激光、半导体器件、核能技术、功能惊人强大的电脑、信息技术、互连网、各种高科技医学手段、医用仪器和器械( CT 、正电子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光子刀等)和新颖的家用电器,等等。很多现代科学技术,追根溯源,几乎也能找到爱因斯坦的开创性研究成果。爱因斯坦的理论和概念仍然对现在的科技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例如,如果量子纠缠态在实用上研究成功,那么,对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将是一场新的革命,不但电脑的功能将更加强大,信息处理速度大大加快,电脑的体积大大缩小,而且信息的传递将绝对保密的。爱因斯坦大大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对科学技术多方面的巨大贡献,无人能及。而且,他的时空观、有限而又广袤无垠的宇宙、质能关系、量子纠缠态等等崭新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和哲学上,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爱因斯坦和普通人一样,是性情中人,也有七情六欲,有他的缺点和不足。别看他在科学上十分严谨,生活上却相当浪漫,他的风流艳史前几年才被披露,而为世人所知,有的颇具传奇性。前苏联漂亮的女间谍玛加丽达,是爱因斯坦的一个情妇,她的丈夫科涅库夫是有名的雕塑家,曾经被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为爱因斯坦做雕像。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爱因斯坦胸像,当时没有注意到作者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科涅库夫的作品。爱因斯坦被玛加丽达的多才多艺和美色所迷倒。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和称赞社会主义的言论,也曾受到了玛加丽达的影响。据说,玛加丽达的使命是由斯大林亲自下达的,而她也不辱使命,从爱因斯坦那里得到了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极端重要的绝密情报。玛加丽达曾经向爱因斯坦坦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爱因斯坦依然痴心不改。据说,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掌握原子弹的秘密,美国就会变得特别强大,变得非常狂妄,对人类的安全是很大的威胁。他认为多一个国家掌握原子弹,世界和平才有保障。这样看来,他的动机并非全是为了美女。 爱因斯坦还通过玛加丽达秘密会见过前苏联驻美使馆官员。在爱因斯坦的影响之下,参加美国研制原子弹计划曼哈顿工程的两个年青人,将有关绝密资料偷偷泄露给前苏联。在美国将原子弹投放到日本广岛和长崎之后的第 4 年,前苏联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就在同一年年底,大功告成的玛加丽达奉召回国,获得了苏联的特工英雄勋章和高额奖赏,她却和丈夫低调地过着隐居的日子。情报部门主管称赞她是间谍奇才,是盖世无双的谍海英雄。爱因斯坦并未直接参加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不可能知道制造原子弹的具体的工程技术上的细节,但是他深刻了解原子弹的原理,这样的情报,对前苏联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爱因斯坦也应该有一份功劳,也应该给他颁奖吧。 上世纪 90 年代,将原子弹的秘密泄露给前苏联的年青人在伦敦露面了,他公开了这件埋藏已久的往日的秘密。 2007 年 11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已故间谍科瓦尔(此人参加过曼哈顿计划)追授俄罗斯英雄勋章,表彰他为前苏联窃取了绝密的曼哈顿计划,从而使前苏联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后不久,很快就造出了原子弹。现在终于知道了,事实上有不止一个人从不同渠道,各自为前苏联获得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绝密情报。 2004 年 7 月,俄国彼得堡的政治警察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俄国美女间谍的画像,其中一幅就是玛加丽达的画像。玛加丽达去世以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惊奇地发现了爱因斯坦写给她的 9 封情意绵绵的情书,被埋藏了几十年的她和爱因斯坦的秘密恋情,才最终大白于天下。 有人说,爱因斯坦的情感生活丰富多彩。用这样的形容辞,是有意美化他。不必讳言,爱因斯坦的情感生活颇为浪漫,他的情妇不止玛加丽达一人,连他的子女都对他有意见,这是他的一大缺点,不足为训。但是,在大节方面,他有很多很优秀的品德,非一般人所能做到。他淡泊名利,不爱金钱,反对个人崇拜,不懈地追求真理,等等,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很值得人们好好学习。我们知道,有不少最高专制当权者,如希特勒之流,他们忙着为自己树碑立传,到处都看得到他们的肖像、塑像。专制统治者把自己当作大救星、救世主,要人们对他感恩戴德,永远对他顶礼膜拜。可是,和这些专制统治者的愿望相反,他们的画像、塑像和纪念碑,随着他们的倒台或离世,都一一被铲除了。这些人和爱因斯坦相比,就显得太渺小了。 2009 年,诺贝尔基金会评出了诺贝尔奖自 2001 年开创以来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他们是: 1964 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 1921 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79 年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其中有两位是和平奖得主,只有爱因斯坦是科学奖得主,彰显出爱因斯坦在科学贡献上的崇高地位。 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和一些同学十分喜爱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诗,并且共同欣赏、吟颂过一些诗篇,《纪念碑》是其中的一首: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通向那儿的道路上, 青草不再生长, 他昂起那不肯屈服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不,我绝不会死去, 心灵将活在神圣的竖琴中, 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 永不消亡, 哪怕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上 只剩下一个诗人, 我的名字就会传扬。 把这首诗送给爱因斯坦,不是很恰当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央视又出纰漏:误以为华盛顿州立大学位于华盛顿
jiasf 2009-9-6 14:58
今天偶然看到央视新闻频道13:00 新闻直播间:焦点新闻播报节目,报道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发生H1N1流感爆发,但几次显示的位置却不是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而是美国的首都华盛顿!这样明显的纰漏看了真让人不舒服!真希望代表我们最高水平、代表中国形象的央视能够认真一些!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42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黄安年 2009-2-18 07:52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18 日发布 笔者去年的今天写了一篇博文《值得崇敬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8 日)文章说 : 今天是美国总统日 , 本来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而立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改为纪念所有美国总统 , 但在美国历任总统中 , 华盛顿堪称第一人 , 所以人们心目中的总统日 , 依然纪念是华盛顿。他不仅受到美国人民的广泛爱戴,而且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这不仅是由于他是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 , 而且由于他不恋位 , 在任职期满后卸甲归田 , 所普通老百姓,开创了美国总统不连任两届的惯例,这一点 , 不但欧亚皇族根本做不到 , 即使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也难以实现,美国总统不得而知连任两届的惯例一直延续到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期 , 到了 50 年代初总统不得连任两届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从此不得连任两届不仅是惯例而且是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导人做到这一点还是难上加难的。身为开国的华盛顿不恋位、拒绝做国王,主动卸甲归田 , 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能做到的 ,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官员们为何不能做到呢 ? ( 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5940 )总统纪念日(有些州称华盛顿诞辰纪念日),作为美国十个法定节日中的一个,定在每年 2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所以每年的总统日并不同。 笔者看到时下恋位现象值得注意 , 委内瑞拉昨天刚刚搞了个全民公投为查维斯当终身总统铺平道路。说普金不恋位恐怕骗不了任何人。有些人对事实上的终身制很赶兴趣,比起华盛顿来 , 相差之大 , 显而易见。 要特别补充的是 , 华盛顿 1796 年 9 月 17 日在《告别词》中对两党之间的恶斗的厌恶。他明确表示了厌恶党派斗争的感情 ( 《美国历史文献》,第 100 号。美国驻华大使馆译本《美国历史文献选集》中的译本,删去了一些重要的论述党争的段落 ) 。他说那些常见的党派思想的形式 , 往往是最令人讨厌的 , 并且确实是政府最危险的敌人。一派轮流对另一派进行的统治,会因政党间不和而自然产生的复仇心成为苛政。这种复仇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中曾犯下最可怕的罪行。因此,这种轮流统治本身就是可怕的专制,并终将导致更加正式和永久的专制。轮流统治造成的混乱和苦难会逐渐地使人们赞同个人具有绝对权力 , 以求得安全与宁静。迟早某一个比他的敌手更有能力、更为幸运的掌权派的首领会利用这种倾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从而毁坏了公众的自由。华盛顿还告诫说 : 要反对种种只有利于组织派别,并授予这种派别以反常的、巨大的力量。,他们以一个党派的意志来取代国家所代表的意志。它们必然会成为一种有利的工具,那些野心勃勃,毫无原则的狡诈之徒可以靠这种工具颠覆人民的政权 . 并为他们自己篡夺政府的统治权。这里清楚表明,华盛顿在这常被视为立国之本的文献中是反对党争、否定两党轮流统治的。两党制度在建国初期并未被统治阶级认定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显然, 18 世纪末两党的出现还不是两党制度的确立。(《美国的崛起》第 152-153 页)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维护全球霸权的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 这个美国已经不同于 200 多年处于信新兴发展中的美国。准确看到美国的两党制度 , 真正扬长避短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一个问题 , 一个疾病缠身的美国两党制是美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美国的崛起》一书第五章建国初期巩固新生共和国的斗争,第一节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改革,有一个子目,题为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第 147-150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为纪念华盛顿( 1732 年 2 月 22 日 ----1799 年 12 月 14 日)诞辰,现全文发布该子目《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内容如下: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资产阶级革命领袖、领导独立战争的总司令和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对美国早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从 1774 年到 1797 年,将近四分之一世纪里 , 他是美国政治中心人物之一。 首先,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北美独立革命的伟大胜利 , 是卓越的军事统帅和政治活动家、不负众望的开国元勋。他领导人民战争在极其困难条件下 , 从几条破枪 , 不固定的兵源,缺衣少药的装备到整编成民团、大陆军同英军对垒,历经多次挫折,终于战胜强大的敌人。他领导了 1775 年夏的波士顿战役、 1777 年初的特伦顿战役和普林斯顿战役。在萨拉托加战役期间,他指挥部队牵制了英军主力。他指挥美法联军取得了约克镇战役的胜利。华盛顿并不是常胜将军,但正是他作为最终战胜英国侵略军的杰出将领而永垂史册。 华盛顿坚定不移地支持独立的道路。 1776 年 2 月 , 他就宣称: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华盛顿选集》,第 69 页) 1776 年 7 月 9 日 , 他下令在部队全体将士中宣读《独立宣言》,并把它看作在性质上是最鼓舞人心的措施。(《华盛顿选集》,第 78 页) 1777 年底 , 他看穿了英国耍弄假和谈的阴谋 , 提出了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的口号。他一再宣布,除独立以外,其它一切都不能算是达到目的。(《华盛顿选集》,第 107 页) 其次,华盛顿领导制订了合众国宪法 , 坚持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否定了封建君主的集权制,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华盛顿在 1782 年拒绝了一批具有君主主义思想的军官要他称国王的主张,他说这个请求意味着可能使我国蒙受最大灾难。 1786 年 8 月 1 日 , 他在致约翰杰伊的信中谈到君主政体倾向时说 : 据闻 , 即使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在无所顾忌地谈论君主政体。言论出自思想 , 再进一步即往往成为行动 , 这一步却是无法挽回和重大的一步 ! 这也是专制主义的拥戴者的一大胜利,但愿能及时采取明智措施 , 以免发生我们深以为忧的后果。(《华盛顿选集》,第 230 页) 1787 年制宪会议期间,他再次拒绝了约翰狄金森鼓吹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 再次 , 华盛顿拒绝了终身制,开创了总统定期轮换的惯例。还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 ,1783 年 11 月 2 日 , 华盛顿就在普林斯顿附近发布了向美国军队告别的命令,宣布总司令即将退役。 1788 年 4 月,华盛顿在致拉法叶特的欣中谈到总统任期时说 : 依我看 , 除非道德败坏,政治堕落以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否则总统延长任期的阴谋决无可能得逞,哪怕一时片刻 , 亦无可能 ---- 更不必说永久留任了。 (《华盛顿选集》,第 244 页) 1796 年 9 月 17 日 , 华盛顿在致合众国人民的著名告别词中宣布不再争取连任美国总统(《美国历史文献选集》,第 66-67 页)他说 : 我已下定决心 , 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我越来越认为 , 退休是必要的 , 而且是会受欢迎的,我应当退出政坛。时年他仅 64 岁 . 这篇刊登在费城《美国广告日报》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开创了一位享有盛名的领袖人物不当终身总统的先例 , 并为往后历任总统所效法。 1796 年 12 月 7 日 , 华盛顿在国会发表告别演说, 1797 年 3 月 3 日 , 华盛顿举行告别宴会 , 正式退出政坛。 1799 年 12 月 14 日晚 , 华盛顿在维尔农山庄因患喉炎病逝。临终时留下遗言葬礼不要过分。噩耗传来 , 美国人民处于极度悲痛之中。亨利李在国会演说中称划盛顿是战胜时期第一人 , 和平时期第一人 , 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亨利洛奇:《乔治华盛顿》,第 1 卷 , 第 2 页,波士顿 ,1899 年英文版。) 200 年来 , 美国有 100 多城镇以华盛顿命名 .1885 年 2 月 21 日 , 华盛顿纪念塔落成,高 555 英尺 , 内壁嵌有各国所赠石碑,其中有一块为中国使馆所赠 ( 见梁启超:《新大陆游记》 ) ,题徐继畲对华盛顿的赞词。(《瀛环志略北亚墨利加米利坚合众国》,其中写有 : 华盛顿不僭位号 , 不传子孙 , 而创为推举之法 , 几於天下为公。)噩耗传到欧洲 , 英国舰队下半旗致哀 , 法国拿破仑命令政府机构旗帜上一律悬挂黑纱十天。托马斯杰斐逊称他是靠自己的品德和时运而崛起的伟人。传记作家欧文华盛顿称他身上集中着各种各样的美德:小心谨慎 , 坚定不移,机敏睿智,温和稳健,遇事明断 , 主持公道,英勇无畏,坚忍不拔,诚恳待人,宽宏大量。(《华盛顿传》,第 758 页) 华盛顿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心目中倍受推崇。孙中山说 : 于教则崇耶稣,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暨美国华盛顿。赞扬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头一个实行民权的国家。主张革命成功之日 , 效法美国选举总统 ,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他说华盛顿在争取人类平等的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孙中山全集》,第 1 卷 , 第 48 页;《孙中山选集》,第 702 页;《孙中山全集》,第 1 卷 , 第 226 页;《孙中山选集》,第 733 页。)我国 1898 年出版的《大美国史略》称华总统在位即 8 年,妇孺无不颂主上之功 , 命国家之盛者。于是欲再举连任,华总统坚谢国人而引退 . 且不准嗣后有八年在位之外,再举连任事。遂为定制,华总统仁君也 , 英君也,方之中华尧舜禹殆有过之无不及也。(福州美华书局 , 第 56 页) 1886 年黎汝谦、蔡国照合译欧文华圣顿的《华盛顿传》出版(为迄今国内最早的华盛顿传译本。迄今笔者所知,有关华盛顿传记共 17 本。) 1897 年汪荣宝撰文《书 华盛顿传》后》盛赞华盛顿选举任期制,抨击中国封建君主世袭制。(《实学报》,创刊第一册) 1900 年 , 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旬报》刊登陈沂春生稿《原中原》一文 , 推崇以美为师 , 提出中国虽危弱已甚,只要能得华盛顿其人,以盛顿之心 , 行华盛顿之事就可同美国一样,出现一片兴盛之象。(参见俞旦初 : 《世界历史》, 1987 年第 2 期)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6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选总统林肯华盛顿就职火车之旅的讲演
黄安年 2009-1-19 17:43
当选总统林肯华盛顿就职火车之旅的讲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8 日发布 当选总统林肯华盛顿就职火车之旅指的是 1861 年 2 月 11-23 日由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到华盛顿时期的活动,他在此期间的讲演和谈话有 20 几次,收集在《林肯集,演说信件 杂文 总统咨文和公告》( 1859-1865 )中并非全部(三联书店, 1993 年)。这里根据已经收集到的讲演和谈话将其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1861 年 2 月 6 日晚上,林肯夫妇在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家中举行告别晚会。 1861 年 2 月 11 日早晨八点,林肯一行 15 人在大西铁路车站启程,离开斯普林菲尔德,一千多人送行,林肯发表了告别演说。从斯普林菲尔德到华盛顿的旅程使林肯会晤了印第安纳、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纽约和新泽西五个州的州长和一些州议员,使他的足迹遍及主要的城市印第安那波利斯、锌辛那提、哥伦布、克利夫兰、匹兹堡、巴夫罗、罗切斯特、萨拉丘斯、奥伯尼、特罗伊、纽约、特伦顿、费城、哈里斯堡。 1861 年 2 月 11 日 , 当选总统林肯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发表告别演说,他说:在这里我生活了四分之一世纪 , 从一个青年长成为老人 . 我的孩子们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 其中有一个已安葬在这里。现在我要走了 ,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我是否能够再回来,因为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任务实在比压在华盛顿肩头的任务还要重。(《林肯集,演说 信件 杂文 总统咨文和公告》( 1859-1865 上)第 273 页,三联书店, 1993 年,下同) 2 月 11 日 , 他印第安那波利斯对奥利弗 P 莫顿州长和印第安那州的同胞们致答谢词说 : 我不过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工具 , 也许我应该是一个偶然的工具。在我到达华盛顿之前,在这里或在任何别的地方 , 我都不打算做长篇演说。我仅仅要说为了使这个联邦能够获救 , 只需要唯一的一样东西就行了 -- 那就是像你们这样的人的心。在我陷入任何艰难境地时,我将始终依靠你们和合众国人民 -- 我希望你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记住,这是你们的事情,并不是我的事。(同上 , 第 274 页)他在印第安那波利斯演说时针对南方联盟的分离行为 , 他说 : 近来强制和入侵两个词到处有人使用。那么 , 什么是强制?什么是入侵呢?比如说 , 一支军队 , 不但没有当地人民的同意,而且与他们为敌,开进了南卡罗来纳,这是不是强制或入侵呢?非常坦率地讲 , 如果当地的人民不得不被迫屈服 , 而我想这就是入侵,这也就是强制。 (同上 , 第 276 页)他还说 : 我们愿尽可能地像华盛顿、杰斐逊和麦迪逊那样对待你们。 忘掉一切党派,无视一切党派,我们又将成为同胞。 2 月 12 日是林肯 52 岁生日,晚上,林肯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伯奈特大厦的住地举行招待会,发表对德国移民的即席讲话时说 : 在凡能给最大多数人以最大幸福的一切 , 我都赞同。说到宅地法 , 我要说的是 , 凡属在政府支配之下的土地 , 我赞成把所有的荒地都分隔成许多小块 , 这样让一切穷苦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个家园。至于德国人和外国人 , 在我眼里他们并不比别的人低一等。既然我们这个国家土地辽阔,又是个新兴的国家 , 而欧洲的那些国家人口都十分密集,如果国外有任何人愿意长期来这片土地上居住 , 我决不会想到要给他们制造任何障碍 , 阻止他们前来美国。(同上 , 第 280 页) 2 月 13 日 , 林肯在俄亥俄州哥伦布俄亥俄州议会讲话时说 : 我没有名望也许没有我为什么应有名望的理由可是一个连国父都不曾遇到过的重大任务 , 现在落到我的肩上了。在未来的事态发展使我们非改变政策的时候,我们才能灵活地修正或变革我们的方针。(同上,第 281 页) 2 月 15 日 , 林肯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发表讲话,他说,推进联邦和宪法所规定的伟大事业乃是你们全体人民的事 , 而决不是一个个人的事。一切只能全靠你们。那所谓的危机 , 整个不过是一种人为的危机。 (同上,第 283 页) 2 月 15 日 , 林肯在纽约赛拉丘斯的讲话中说 : 我想你们还一定期待我上去将几句话。如果我现在走上去,你们必然会想我一定要对你们发表一篇比我自己还要长的演说了。我希望大家了解 , 我不走上讲台发表长篇演说,决不是我敢于对诸位无礼。 (同上,第 285 页) 2 月 18 日林肯在纽约州利特尔福尔斯发表讲话。他说 : 我没有很多话要讲 , 而且即使我有话要讲现在也没有时间了 ; 何况,即使一切条件具备 , 我也实在没有精力每到一个地方都重复一次我已经发表过的演说。 (同上,第 286 页) 林肯沿哈德逊河而下 , 在哈德逊、皮克斯基尔受到热烈欢迎 , 随后到达纽约 ,2 月 19 日晨 , 林肯在纽约市政厅发表演说,面对伍德市长,他对于并不是大多数都赞同我的人们 所给予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说:除非联邦不中用了 , 除非为了联邦保住旅客和货物而只得抛弃联邦这条航船 , 否则,决不能丢弃联邦。 , 桑德堡称纽约对当选总统的接待是林肯在前往就职的旅程中所受到的最细致周到、最矫揉造作、最繁琐奢华 -- 却又是最冷淡无情的接待。 2 月 21 日 , 林肯在新泽西州参议院致词。他说 : 我怎么也不能忘记新泽西在我们早期的历史中所占据的位置。在十三个老州中 , 几乎再没有一个州的境内有像老新泽西州那么多的战场。我渴望使这个联邦、宪法和人民的自由能以按照最初为之奋斗的人们的设想永远延续下去。对我来说 , 最大的幸福将莫过于,我能成为全能的上帝和上帝的选民手中的一个卑微的工具 , 是那个伟大斗争的目标传继永远。我知道,你们为我举行的这个欢迎会 , 是不分党派的 . 我还听说在座的诸位先生中大多数在选举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时 , 根据自己的认真考虑 , 并不认为我是合适的人选。尽管这样,我了解他们到这里来欢迎我 , 只是把我看作按美国宪法选举出的总统。(同上,第 287-288 页) 同日在新泽西州议会致词。林肯再次就联邦危急局势表示我将尽一切力量使自己站在一个我认为对北部、东部、西部、南部 , 和对全国都最为公正的立场上。我希望,我将心平气和和采取那一立场 肯定不会对任何一地怀着敌意。我将竭尽全部力量来促使我们的一切困难得以和平解决。再没有任何比我更渴望和平。没有任何人会比我更为不遗余力读去保卫和平。但是,可能也必须作出果敢的决定。 (同上,第 290 页) 2 月 21 日下午四点 , 林肯到达费城 , 在费城林肯获悉了一个准备在巴尔的摩暗杀他的阴谋计划,特工建议当晚把他送到华盛顿。林肯说 : 我不能在今天夜里到华盛顿去。我已经答应明天早晨早独立厅升旗,然后去访问社在哈里斯堡的州议会。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一定要履行着两个诺言。在这以后,我准备考虑你们可能采取的任何行动。 当日 , 林肯对费城亚历山大亨利市长致答词说 : 我一直觉得我完全有理由断定,目前国家的危机、恐慌和忧虑完全是人为的。我无比真诚地想大家许诺,我将把我的一颗赤诚的心完全献给我的工作。至于我能不能献出一副和那颗心相适应的头脑 , 那只能留袋后人去评定了。我向诸位和你们的市长保证 , 在这里,在我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我都一直在希望,我将决不会干出任何事来 , 有悖于这庄严、神圣的四壁岁给予我们的教导。 (同上,第 291-292 页) 2 月 22 日 , 是华盛顿的生日,林肯主持升旗仪式后在费城独立厅发表了他称为事先毫无准备的演说,他说 : 我的政治思想感情 , 没有不是来源于《独立宣言》所体现的思想。它使人们相信 , 到了一定时候,所有的人肩上的负担将被解脱,人人将机会均等。这便是《独立宣言》所体现的精神。这个国家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得救呢?如果能 , 如果我能帮助使它得救,那我将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但是,如果这个国家不放弃那一原则便不可能得救,那我宁愿就在这里被人刺杀 , 也决不会放弃那个原则。 (同上,第 293-294 页) 从这些讲话中 , 我们不难看出当时联邦形势的危急和林肯面临的生死考验及维护联邦统一和人人平等信念的决心。 附林肯讲话的扫描图片23幅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55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选总统林肯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1861.2.11—2.23)
黄安年 2009-1-18 11:45
当选总统林肯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 1861.2.112.23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8 日发布 迄今有关当选总统林肯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的叙述最为详尽的 , 当数美国林肯传记研究专家卡尔桑德堡的《林肯传》( Carl Sandburg, Abraham Lincoln, The prair1e Years and War Years, 1954, 1970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USA, 三联书店 , 云京译文 ,1978 年版)。在美国历史著作中记载这段历程的极少。美国历史百科辞典中有些记载,见 Richard B. Morris E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History , Bicentennial Edition, Harper Row, 1976 载 : 11-23 Feb. Lincolns Journey to Washington. President-elect Lincoln took leave (11 Feb.)from his neighbors in Springfield, not knowing when or whether I ever may return, with a task before me greater than that which rested upon Washington, and began his journey to the capital. In brief speeches, en route (Indianapolis, Cincinnati, Columbus, Cleveland, Pittsburgh, Buffalo, Rochester, Syracuse, Albany, Troy, New York, Trenton, Philadelphia, Harrisburg) he avoided disclosure of plans and policies. Warned (22 Feb.) of assassination plot in Baltimore, he was secretly put aboard a special train at night, arriving at Washington at 6 A.M, 23 Feb. (273pp) 。除了 Springfield 、 Pittsburgh 外 , 这些城市我在美国时都去过,在 Albany 还停留一年之久 , 说起那里的历史情况 , 多少有所了解。 根据卡尔桑德堡的《林肯传》的叙述和相关文献、著作记载, 1986 年 2 月 6 日晚上,林肯夫妇在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家中举行告别晚会。 2 月 11 日早晨八点,林肯一行 15 人在大西铁路车站启程,离开斯普林菲尔德,一千多人送行,林肯发表告别演说。从斯普林菲尔德到华盛顿的旅程使林肯会晤了五个州的州长和一些州议员,使他的足迹遍及主要的城市 . 他和控制着政治、金融、运输、供应的要人们谈过话 , 发表了二十几篇演说。他同成千上万的人握过手 , 同那些想瞧瞧他这位美国舞台中心人物的千百万群众见了面。(上引书 , 第 142 页) 2 月 11 日 , 下午五点火车到达印第安那波利斯,林肯对奥利弗 P 莫顿州长和印第安那州的同胞们致答谢词。 2 月 12 日是林肯 52 岁生日,他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对德国移民发表讲话。晚上,林肯在伯奈特大厦的住地举行招待会,发表即席讲话。 2 月 13 日 , 林肯在俄亥俄州哥伦布俄亥俄州议会讲话。 2 月 14 日 , 林肯到达匹兹堡,对乔治威尔逊市长和市民们发表感谢讲话。 2 月 15 日 , 林肯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发表讲话。 2 月 18 日林肯在纽约州塞拉丘斯、利特尔福尔斯先后发表讲话。林肯从西往东穿纽约州 , 沿哈德逊河而下 , 林肯在哈德逊、皮克斯基尔受到热烈欢迎 , 随后到达纽约 , 受到由 30 辆马车组成的车队的热烈欢迎 ,2 月 19 日 , 林肯在纽约市政厅发表演说,桑德堡称纽约对当选总统的接待是林肯在前往就职的旅程中所受到的最细致周到、最矫揉造作、最繁琐奢华 -- 却又是最冷淡无情的接待。 2 月 21 日 , 林肯在新泽西州参议院致词;同日在新泽西州议会致词。下午四点 , 林肯到达费城 , 对亚历山大亨利市长致答词 。 在费城林肯获悉了一个准备在巴尔的摩暗杀他的阴谋计划。 2 月 22 日晨林肯在独立厅升旗,并发表讲话。其后在哈里斯堡发表答词,这是林肯就职之旅的最后一次演说。当晚六点 , 林肯化装秘密坐火车离开哈里斯堡。晚上十点到达费城,转乘费城 威尔明顿 巴尔的摩火车。 2 月 23 日凌晨 3 : 30 分到达巴尔的摩,一切顺利 , 早晨 6 : 00 ,林肯抵达华盛顿走下火车 , 结束了最后的惊险的 12 小时旅程和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 从 2 月 11-23 日 , 林肯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绝非作秀 , 因为在当时没有汽车和飞机 , 火车为最快的交通工具 , 如果林肯不坐火车前往华盛顿就职的时间将更长 ,2 月 4-8 日 , 脱离联邦的 6 个蓄奴州成立美国邦联,内战形势一触即发 , 容不得林肯沿途作秀,笼络民心。林肯在途中尤其是自费城起的最后一天多险象环生,绝非刻意营造气氛为当选总统欢呼之旅。现在奥巴马团队仿效林肯从费城启程前往华盛顿就职,难道也要化装防范暗杀当选总统 , 如下模仿和捉弄历史伟人,令人哭笑不得。 附卡尔桑德堡的《林肯传》有关内容,及美国百科全书辞典中有关记载扫描 21 幅图片 : 附网上报道 : *************************** 奥巴马从费城启程前往华盛顿就职 2009 年 01 月 18 日 01:20: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美国费城1月17日电(记者杨晴川 王建刚)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及家人17日从美国《 独立宣言》诞生地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乘坐火车,启程前往首都华盛顿就职,从而拉开了为期4天的奥巴马就职典礼系列庆祝活动的序幕。 启程前,奥巴马没有公开露面,只是在费城第30街火车站北候车厅内对200多名选民代表发表简短讲话,并与其中40多人举行闭门圆桌会议,就国家前途交换看法。 奥巴马说,他选择费城作为此次火车就职旅行的起点,是因为这里是《独立宣言》的诞生地,也是美国的诞生地。美国目前面临经济危机、两场战争、气候变化和油价上涨等巨大挑战,美国人需要重温美国缔造者的誓言,学习他们的精神,共同迎接挑战。 随后,他和家人以及其他随行人员一同登上有80多年历史的佐治亚300号专列启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火车站附近戒备森严,一些奥巴马支持者聚集在北候车厅门外,以期能够见到奥巴马一面,但他们未能如愿。 据悉,在长约220公里的整个奥巴马专列行程中,美国安全部门对铁道沿线采取了从空中到陆地的安全监控措施,并在沿线安装了生化武器和放射物探测器。沿线一些立交桥、桥梁和河段将在奥巴马专列经过前后暂时关闭,民众也被告知要与铁轨保持安全距离。在这次火车就职之旅中,奥巴马将首先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停留,与在那里等候的当选副总统拜登及其家人会合并举行公众集会,随后与拜登共同登车前往下一站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他将参加盛大的公众集会并发表讲话。之后,火车将直驶美国首都华盛顿,预计于当晚抵达。奥巴马将于20日在华盛顿正式宣誓就职。在此前后,华盛顿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在火车是美国主要长途交通工具的时代,当选总统通常都是坐火车前往华盛顿就职。但自飞机诞生后,当选总统坐火车就职已不多见。美国总统就职委员会称,奥巴马之所以重新采用火车作为前往华盛顿就职的交通方式,既为了体现奥巴马的竞选主题重申美国的承诺,也为了效仿19世纪的美国总统林肯。林肯1861年曾从伊利诺伊州一路坐火车到华盛顿就任总统,而奥巴马此 次火车就职之旅,与林肯当年就职之旅的最后一段旅程基本相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18/content_10675738.htm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5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