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入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入门

相关日志

学科发展规律和科研工作应注意问题(上):写给青年学者
wangdongsheng 2013-10-20 21:56
题记:读张能立老师博文“我所受的科学教育缺憾”,甚是同意。由此想到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近些年我及课题组为“生存而战”,已健忘科研之源。2004年我至大连海事大学创业,时风华正茂,对科研充满理解和理想。此文是2004年我对所内年轻博士、硕士的讲座文稿,现在看来他们当时应很难理解,所以效果有限。今日找到此文,仍感亲切及认可,以上、中和下三篇博文发表之。 引子 我 1995 年开始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03 年到大连理工大学作博士后。若以我的经历比较一下国内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学生的不同,我认为前者可能是在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他首先是作为科研人员存在;而后者可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作科研工作,他首先更多的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层面上。当然这种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它对优秀的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影响是有限的,对于相对一般些的学生这种影响可能是较大的。 仔细回想我们的教育,是否给这些刚刚进入科学研究工作的硕士、博士们以基本的科研培训,比如如何进行科研选题?什么是科研创新?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和课题申请?如何正确对待科研荣誉的分配?等等。可能学生们对这些问题更多的认识来源于对导师和前辈科学家们的工作的感悟。 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目前可能更多的介于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之间。首先,它的硕士生、博士生们今后将承担所内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是科研工作中的主力军。其次,目前本科生就业竞争激烈,今后硕士、博士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局面,本身能力的提高异常重要。最后,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研究所刚刚成立,一个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除了其本身因素外,能否创造出优秀科研成果和培养出杰出的学者也必不可少。 综合上述考虑,本人不惴浅陋,特将在科研工作中的若干感悟奉献给年轻一些的硕士生、博士生们。需说明的是自从大学开始,我都不是优秀的,但属于好学生一类的,即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也没得过大的奖励。同样,现在我也不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能够作这个工作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也算是自勉吧。 作为开始,首先从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观点谈起。 1 .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他的著作“西方的智慧”中曾对学科发展有一个高度的概括,大概意思是:当一个学科从开始经历飞速发展至成熟后,除了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较为活跃外,该学科将沿着自身内在规律发展。作为具体说明,作者愿意补充 3 个案例: ( 1 )生物学家克里克改行(引自方舟子新语丝网站的方舟子文章): 克里克1937年从伦敦的大学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开始攻读物理博士学位,但是1939年二战爆发,他被迫中断学业,为英国海军部工作,研制磁性水雷和感音水雷。战争结束后,一些曾经为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物理学家的出路成了问题。许多人必须改行。此时的物理学界在经历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场革命后,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似乎已没有重大问题可解决,满足不了雄心勃勃的年轻物理学家的求知欲。而生物学相对来说还是一块未开垦的神秘领域,特别是生物的遗传,在当时还是一个谜。波尔和薛定锷都认为通过研究生命现象有可能发现新的物理定律,向物理学家们发出了号召。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后来都强调薛定锷在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对他们的影响,使他们从事生物物理研究——用物理方法研究生命现象。 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威尔金斯和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在1962由于他们在1953年发现核酸(DNA)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物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而分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地震工程学的发展: 地震工程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产生的原因就是震害。经历50-70年代20年的发展进入成熟期,成为介于土木工程和地震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自此开始除继续原有的结构抗震研究外,70-80年代开始出现结构控制,90年代开始出现城市防震减灾,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健康监测。目前结构抗震除受自身震害推动发展至性能抗震设计外,其它3个相关学科发展都很活跃。 (3)结构力学在我国的发展(源于作者1995年在哈建大听王光远院士报告): 建国初至60年代,我国结构力学工作者曾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因为当时没有计算机,结构分析受制于计算能力,更确切的说是求解多元线性方程组。但进入70-80年代,计算机出现后,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王光远院士认为“走了一段弯路”。 可以比较一下同期国外的工作。45年开始出现计算机,先后经历电子管、晶体管至70年代初发展到集成电路的第三代产品。50年代中期有一批人思考利用计算机求解结构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元研究工作开始;50年代末期,威尔逊在克拉夫指导下编制了第一个解决平面弹性力学问题的通用程序;1960年克拉夫在匹兹堡举行的美国土木学会电子计算会议上的论文“平面应力分析中的有限元法”正式使用“有限元”这一术语。 所以可能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SAP、ANSYS在中国这么流行。 这里想说明的问题是: ( 1)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强调研究工作中的实事求是; (2)科研工作者应该随时注意分析学科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并积极在边缘相关学科发展中找寻突破。 2 .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观点 牛顿曾以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评价其工作,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很多成果都是几辈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我认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2个基本观点: (1) 相信的观点 :科学研究工作以研究人员之间的诚信为基础,同行之间竞争同时应相互信任,同时在没有或不够深入介入某个领域研究情况下,应该相信同行的工作; (2) 怀疑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应该提倡怀疑一切的精神,它构成了创新的重要基础(证伪的过程)。 对于从事工程科学研究的人员,还需要“尊重”工程经验和工程习惯,但并不是一味的不改变它。举个例子,胡聿贤院士早年曾与刘恢先院士就规范采用烈度还是加速度参数有过激烈争论,在胡先生80寿辰时,撰文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自己当时低估了工程习惯的力量,直至目前规范才“勉强”采用加速度参数。
4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对随机现象的刻画
haijunwang 2013-4-22 00:12
转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9728-273927.html 在概率论中,刻画随机现象的量叫做“随机元”。当然,一般的教科书都不怎么会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涵盖了大家熟悉的“随机变量”,“随机向量”以及“随机过程”。 那么,概率论如何来刻画“随机元”? 最重要的概念是“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告诉了我们这个随机元处于不同取值的“可能性”,也就是“统计性质”。可以说,概率分布一旦确定,原则上我们对相应的随机现象就进行了完整的刻画。当然,这里要提示大家,对于多元随机变量以及随机过程,我们这里所指的“概率分布”是联合概率分布。 但是,事实并不是想象的那般顺利。一般要得到概率分布是不大容易的事情。这时候,我们退一步,希望找到一些“粗略”一点的特征来刻画我们关心的随机现象。 当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期望,也可以叫做平均值。期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不同的情况,期望的效用是不一样的。对于“正态分布”这样的“单峰”分布,期望非常好的刻画了分布总体的平均性质,也就是我们可以断言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大部分个体是集中在“均值”附近;但是如果对于“凹”型,或者双峰的分布,期望虽然也揭示了系统的平均行为,但是这时我们不能说这个“均值”反应了总体分布的“倾向”,而仅仅是个数学上的平均而已。就像我们说两个班里的平均分都是80,但是A班同学大部分考80;B班同学大部分是100和60。对于这两个班,80的意义就是不一样的。 所以,光有期望是不够了,我们还关心这个分布偏离平均值的情况。于是引出方差的概念。用很时髦的话说,我们不仅关心平均“收益”,还关心“风险”。方差就是对风险的一种度量。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多元随机变量,我们还应刻画不同分量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协方差矩阵的概念。 数学上说,期望和方差只是揭示了随机变量的“一阶矩”和“二阶矩”性质。那大家会问,“更高阶矩”涵盖了怎样的新信息?是否还能像期望方差那样有相当直观的涵义?答案是有的,三阶矩和四阶矩都有具体的统计学意义(偏度和峰度),大家可参阅相关教材。 但是,我这里想跟大家交流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矩问题”。刚才我们讲到,如果对概率分布难以做到完全了解,就只能通过“期望方差”这些特征来进行粗略的刻画。那么,如果我有办法得到“任意阶矩”的信息,是否就能逼近对于分布的完整信息?这在概率论界是一类很著名的问题。 这里给大家一个好用的结论:如果随机变量的取值是有界的,那么矩问题就是可行的。也就是说,通过对许多阶矩的测量,就可以渐近的掌握分布的信息。
个人分类: 数学原理|1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圈快速入门
热度 3 outcrop 2012-12-20 15:29
跟着科学网的最新博文列表,往回看上一年左右的博文,估计对科研圈的事,能明白个9成。 我当初在科学网考古、统计排序过一阵子,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虽然记录的也不多,不过发现了不少好博客、博文、博友。 要是这些博文能分门别类的系统性整理下,价值可能更大。 一直想弄弄,不过总是没专心弄下去,时间也就这么流逝了,有些遗憾。 2013快到了,有机会还是安心做点小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6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转]复杂网络入门读物
mervin0502 2012-11-15 16:10
综 合类专著中目前最全面的当属Newman的《网络引论》 ,最简洁的则是Dorogovtsev的《复杂网络讲义》 。2006年普林斯顿大学出 过一本三巨头的专著,名字也很大气,叫做《网络结构与动力学》 ,但是不要有太高期望,因为这只是早期经典文献的一个汇编。Watts以前写过两本 书,一本叫《六度》 ,一本叫《小世界》 ,Barabási写过一本名为《连接》 的小书,这些都可以看作半专著和半科普的著作,里面除了 一些基本的概念方法和结论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领域开创者创新灵感的来源以及这个领域在学术和文化史中的位置。汪小帆、李翔和陈关荣2006年的专著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是目前最全面的中文专著。2009年何大韧、刘宗华和汪秉宏推出合著《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其中复杂网络是重 点,这本书物理味道要浓一些。郭雷和许晓鸣还主编过一本《复杂网络》 ,其中每一章都是国内有声望的学者撰写的专题,值得一阅。本书撰写过程中得悉汪 小帆等人还将为本系列丛书撰写中英文教材各一部,值得期待。 早 期Newman 和Hayes 给出过关于小世界网络研究的短综述,更短的一篇由Strogatz完成 ,对于推广复杂网络的研 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Albert和Barabási给出了一篇像是教科书的综述 ,他们讨论的重点是演化的无标度网络。更为详尽的关于网络演化 模型的综述是由Dorogovtsev和Mendes给出的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用超过100页的篇幅穷举了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关于演化网络的结 论,包括相当详细的实验与分析的过程。2003年Newman的综述堪称精品 ,漂亮的组织结构和独到的视角,使你在阅读时会忘掉是在读一篇学术文 献,后面所附的四百多篇参考文献,足以填饱任何人的肚子。汪小帆和陈关荣在IEEE期刊上的一篇短综述 ,非常适合作为入门读物,一个完全不谙此道 的人都可以通过一个下午的阅读对复杂网络的研究概貌有所了解。目前为止最详尽的综述当属Boccaletti等人2006年的作品 ,这篇综述在动 力学上花了更多笔墨,基本上可以当作一本专著来读。中文综述首推吴金闪和狄增如2004年在《物理学进展》上的长文 ,估计影响了很多国内早期从事 复杂网络研究的学生学者。方锦清等人后来在《物理学进展》上连续撰写了两篇百页篇幅的长综述 ,是目前覆盖面最广最完整的中文综述。陈关荣在 《力学进展》上总结了复杂网络较近期的一些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朱涵等人 和周涛等人 在《物理》上发表了两篇科普性质的短综述, 文章生动风趣,可以做为入门读物。其中前文强调了复杂网络建模,后文强调了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各有侧重。 随 着复杂网络研究的蓬勃发展,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理论方法,现象结论等等越来越多,因此近期的一些专著和综述主要强调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或若干特定主题。 Pastor-Satorras和Vespignani 的专著集中讨论了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Caldarelli 专注于无标度网络的实 证、建模和功能特征,Barrat等人 则集中讨论了复杂网路上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学行为,特别强调了传播动力学,史定华 详细介绍和比较分析 了各种求解网络度分布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网络中特定动力学的综述覆盖了同步动力学 、传播动力学 、交通动力学 、 演化博弈 等等方面,另外还有一些和网络科学有密切亲缘关系的方向,包括链路预测 、信息推荐 和社会动力学 等等。还有专门的综述讨论网络的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社团结构 、模块结构 等等,以及具有普适意义的 网络测度指标 、统计物理方法论 、网络应用 等等。还有一些综述针对特定类型的网络,譬如航空网络 、电力网络 、社会网络 、生物网络 等等。 M. E. J. Newman, Networks: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S. N. Dorogovtsev, Lectures on Complex Network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M. E. J. Newman, A.-L. Barabási, D. J. Watts,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network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D. J. Watts,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WW Norton . Company, 2003. D. J. Watts, Small worlds: the dynamics of networks between order and randomnes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A.-L. Barabási, Linked: H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 and What It Means for, Penguin Group, 2002. 汪小帆, 李翔, 陈关荣,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何大韧, 刘宗华, 汪秉宏,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郭雷, 许晓鸣, 复杂网络,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 M. E. J. Newman, Models of the Small World, J. Stat. Phys. 101 (2000) 819-841. B. Hayes, Graph Theory in Practice: Part I, American Scientist 88 (2000) 9-13. B. Hayes, Graph Theory in Practice: Part II, American Scientist 88 (2000) 104-109. S. H. Strogatz, Exploring Complex Networks, Nature 410 (2001) 268-276. R. Albert, A.-L. Barabáási, Statisr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Networks, Rev. Mod. Phys. 74 (2002) 47-97. S. N. Dorogovtsev, J. F. F. Mendes, Evolution of networks, Adv. Phys. 51 (2002) 1079-1187. M. E. J. Newma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SIAM Rev. 45 (2003) 167-256. X.-F. Wang, G.-R. Chen, Complex Networks: Small-world, Scale-free and Beyond, 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Magazine 3 (2003) 6-20. S. Boccaletti, V. Latora, Y. Moreno, M. Chavez, D.-U. Huang, Complex networks: Structure and dynamics, Phys. Rep. 424 (2006) 175-308. 吴金闪, 狄增如, 从统计物理学看复杂网络研究, 物理学进展 24 (2004) 18-46. 方锦清, 汪小帆, 郑志刚, 毕桥, 狄增如, 李翔, 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 网络科学(上), 物理学进展 27 (2007) 239-343. 方锦清, 汪小帆, 郑志刚, 李翔, 狄增如, 毕桥, 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 网络科学(下), 物理学进展 28 (2008) 361-448. 陈关荣, 复杂网络及其新近研究进展简介, 力学进展 38 (2008) 653-662. 朱涵, 王欣然, 朱建阳, 网络建筑学, 物理 32 (2003) 364-369. 周涛, 柏文洁, 汪秉宏, 刘之景, 严钢, 复杂网络研究概论, 物理 34 (2005) 31-36. R. Pastor-Satorras, A. Vespignani, Evol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Internet: A statistical physics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G. Caldarelli, Scale-Free Networks: Complex webs in nature and tech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A. Barrat, M. Barthélemy, A. Vespignani, Dynamical processes on complex network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史定华, 网络度分布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赵明, 汪秉宏, 蒋品群, 周涛, 复杂网络上动力系统同步的研究进展, 物理学进展 25 (2005) 273-295. 赵明, 周涛, 陈关荣, 汪秉宏, 复杂网络上动力系统同步的研究进展II –如何提高网络的同步能力, 物理学进展 28 (2008) 22-34. M. Zhao, T. Zhou, G.-R. Chen, B.-H. Wang, Enhancing the network synchronizability, Front. Phys. China 2 (2007) 460-468. A. Arenas, A. Díza-Guilera, J. Kurths, Y. Moreno, C. Zhou, Synchron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Phys. Rep. 469 (2008) 93-153. 周涛, 傅忠谦, 牛永伟, 王达, 曾燕, 汪秉宏, 周佩玲, 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研究综述, 自然科学进展 15 (2005) 513-518. T. Zhou, Z.-Q. Fu, B.-H. Wang, Epidemic dynamics on complex networks, Prog. Natl. Sci. 16 (2006) 452-457. S. Funk, M. Salathé, V. A. A. Jansen, Modelling the influence of human behaviour on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 review, J. R. Soc. Interface 7 (2010) 1247-1256. B. Tadi?, G. J. Rodgers, S. Thurner, Transport on Complex Networks: Flow, Jamming and Optimization, Int. J. Bifurca. . Chaos 17 (2007) 2363-2385. B.-H. Wang, T. Zhou, Traffic flow and efficient routing on scale-free networks: A survey, J. Korean Phys. Soc. 50 (2007) 134-141. S. Chen, W. Huang, C. Cattani, G. Altieri, Traffic Dynamics on Complex Networks: A Survey,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2) 732698. M. A. Nowak, Five Rules for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Science 314 (2006) 1560-1563. G. Szabó, G. Fáth, Evolutionary games on graphs, Phys. Rep. 446 (2007) 97-216. M. Perc, A. Szolnoki, Coevolutionary games--A minireview, Biosystems 99 (2010) 109-125. 吴枝喜, 荣智海, 王文旭, 复杂网络上的博弈, 力学进展 38 (2008) 794-804. 吕琳媛, 复杂网络链路预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9 (2010) 651-661. L. Lü, T. Zhou, Link Predic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A Survey, Physica A 390 (2011) 1150-1170. 刘建国, 周涛, 汪秉宏,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 19 (2009) 1-15. 汪秉宏, 周涛, 刘建国, 推荐系统、信息挖掘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物理研究,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7(2-3) (2010) 46-49. L. Lü, M. Medo, C. H. Yeung, Y.-C. Zhang, Z.-K. Zhang, T. Zhou, Recommender Systems, Phys. Rep. (to be published). C. Castellano, S. Fortunato, V. Loreto, Statistical physics of social dynamics, Rev. Mod. Phys. 81 (2009) 591-646. P. Holme, J. Saram?ki, Temporal Networks, Phys. Rep. (to be published). 黎勇, 胡延庆, 张晶, 狄增如, 空间网络综述, 复杂网络与复杂性科学 7(2-3) (2010) 145-164. M. Barthélemy, Spatial Networks, Phys. Rep. 499 (2011) 1-101. S. Fortunato, Community detection in graphs, Phys. Rep. 486 (2010) 75-174. M. E. J. Newman, Communities, modules and large-scale structure in networks, Nature Physics 8 (2011) 25-31. 汪小帆, 刘亚冰, 复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算法综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8 (2009) 537-543. U. Alon, Network motifs: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Nat. Rev. Gene. 8 (2007) 450-461. L. da F. Costa, F. A. Rodrigues, G. Travieso, P. R. V. Boas,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A survey of measurements, Adv. Phys. 56 (2007) 167-242. S. N. Dorogovtsev, A. V. Goltsev, J. F. F. Mendes, Critical phenomena in complex networks, Rev. Mod. Phys. 80 (2008) 1275-1335. 何大韧, 刘宗华, 汪秉宏, 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些统计物理方法及其背景, 力学进展 38 (2008) 692-701. L. da F. Costa, O. N. Oliveira Jr, G. Travieso, F. A. Rodrigues, P. R. V. Boas, L. Antiqueira, M. P. Viana, L. E. C. Rocha, Analyzing and modeling real-world phenomena with complex networks: a survey of applications, Adv. Phys. 60 (2011) 329-412. 刘宏鲲, 周涛, 航空网络综述, 自然科学进展 18 (2008) 601-608. 柏文洁, 汪秉宏, 周涛, 从复杂网络的观点看大停电事故,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3) (2005) 29-37. S. P. Borgatti, A. J. Mehra, D. J. Brass, G. Labianca, Network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Science 323 (2009) 892-895. 周涛, 汪秉宏, 韩筱璞, 尚明生, 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在舆情和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系统工程学报 25 (2010) 742-754. A.-L. Barabási, Z. N. Oltvai, Network Biology: Understanding the Cell's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5 (2004) 101-113.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1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系统入门读物
shanlili 2012-5-29 15:20
中文 1. 刘建国,周涛,汪秉宏,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进展 , 自然科学进展 19 (2009) 1-15. 2. 项亮,陈义,王益,推荐系统实践,图灵出版社, 2012. 3.朱郁筱,吕琳媛,推荐系统评价指标综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3 网站: ResysChina: http://www.resyschina.com/ IBM developerworks: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web/1103_zhaoct_recommstudy1/index.html?ca=drs - 英文 1. Recommender systems Linyuan Lüa,b,c, Matúš Medob, Chi Ho Yeungb, Yi-Cheng Zhangb, Zi-Ke Zhanga,Tao Zhoua,Physics Reports 2012 D. Jannach, M. Zanker, A. Felfernig, G. Friedrich. Re com mender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 2.F. Ricci, L. Rokach, B. Shapira, P. B. Kantor, Re com mender Systems Handbook: A Com plete Guide for Scientists and Practioners , Springer , 2011 .
1 次阅读|0 个评论
R语言基础 入门 基本框架ppt和联系材料
热度 1 maolingfeng 2011-11-16 05:44
R语言基础---by 毛岭 2-练习数据.rar 跟随PPT例子程序.r 峰.ppt R语言基础---by 毛岭峰.ppt R语言基础---by 毛岭峰.ppt 前几天做了个R语言的相关报告,附件中有相关的联系程序,觉得对初学者对R的理解和基本应用有所帮助,特将资料上传,其中具ppt有张金龙博士的贡献,特此感谢!希望对大家有用。
个人分类: R语言学习笔记|8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给还在懵懂中的你----一点入门技巧
热度 32 cwufp 2011-8-31 11:16
一个学完基础课的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可对于从事专门研究来说,还是捉襟见肘。看文献,英语单词认不全;即便一个英文句子没有一个不认识字,可是连起来读一遍还是不知道啥意思,因为里面包含的信息往往需要大量的专业背景。前两天写的那篇博文后面就有新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反映出来的就是还在懵懂中,入不了门。越是不懂,就越无心恋战,看着文献脑袋都发麻,很容易疲惫;而一出现疲惫,就容易走神,也就越看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即便再有心想学好,很努力想克服困难,也还是难上加难。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一点鼓励或者表扬可以解决的,更不是导师威严和耐心的督促可以解脱的,需要一点方法: 1、 向师兄师姐的论文学习。看看研究方向和题目,有没有师兄或者师姐做过。如果有,上帝佑你了。你可以先看看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先看懂用什么,做了什么;然后看做出了什么;再看前言,也就是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我相信很快能搞懂眼前面临的对研究内容理解的问题。然后认真看英文部分,主要是用已经通过中文懂得的知识,学会里面涉及的专业英语。他们写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关键是那几个专有名词的含义和里面一些术语的特定含义。如果没有师兄师姐也不要紧,到图书馆找几篇相关的毕业论文按照此方法看看,背景知识需要量不是很多的方向,两三天就可以拿下这一关。 2、 请教。有些方向却是需要的背景知识太多,一天两天很难通过看就拿下,此时应该谦虚的找相关的老师去问,实在不行就请老师介绍一下。如果有幸,老师给你讲一个小时,往往能够超过自己阅读几天,这就是学问中的问的威力。也可以利用吃饭或者休息时间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不要觉得丢人。一个刚入门的学生,问什么都不丢人。但是,英语单词和专业术语表述等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取解决。 3、 在一定的重复中入门。一般而言,感性认识的提高对理性理解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您是一个慢热型选手,这招应该很好。譬如,化学的学生,可以在经老师同意后开展一个合成或者测定实验,通过实际的操作,学习和领会所需要开展的工作;也可以协助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做一点实验,提高自己对工作的注意力和兴趣,尽快走出懵懂的状态。 4、 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和节奏。这是俺能想到的最后一招。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找不到状态,对科研和学习提不起兴趣,整天在电脑前反复做白日梦,那就果断的离开,拿起书本坐到试验台前看,让自己离开电脑或者网页两三天再说。休息时锻炼一下,回来后接着看书,做实验。对有些人是管用的。 脱出了懵懂的状态,就该很快的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逐步提高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在不断的思考、文献阅读、实验的反复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思考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寻找出突破点和工作的切入点,以便能够尽快的能够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该怎么做和做成什么样。 天才的学生不需要看这个,但是大多数学生不是天才,即便以后不从事科研工作,也需要尽快入门完成必要的科研任务,交出那几篇躲不过的 SCI 文章,因此写下以上建议,供年轻的朋友参考。
11349 次阅读|92 个评论
欧洲文化入门与美国文学简史
outcrop 2011-1-28 00:48
《欧洲文化入门》(外研社)与《美国文学简史》(南开)是两本教材,英语专业入门级的;适合初步了解欧美文化。 《圣经》(NIV),则应该是欧美文化的核心表现之一。 读读这些,回头看看中国文化的话,可能会感觉到欧美文化的肤浅、粗糙与缺乏内涵;也许是我个人的偏见。 科技上追赶他们的时候,也许我们自己也该做点什么。 (本文仅好友可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准研究生的预备工作
huguangwei 2010-10-12 23:56
尽管参加免研面试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但觉得已经为读研做好心理和技术准备的并不多。综合各位面试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我个人的考虑,认为准研究生(获得免研资格、免研成功或考研录取尚未入学的)们有必要在欣喜之余再作些功课。 心理准备: 1)理想化一点。尽管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抱有各种各样的心态,求学的、镀金的、开阔眼界的、拓展社交圈的、作为跳板的等等,不乏非常功利的想法,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在开始研究生生活之前,还是应该为自己在学术生涯上的兴趣锚定一个好的起点。比如,多考虑考虑希望通过读研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需要完善哪些知识体系,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准备如何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等。当有了这样一些思考之后,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才能有强烈的方向感和使命感,才能有充足的干劲。 2)跳出熟悉的圈子。其实人都一样,如果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是很难发现新东西的,尤其思想、知识这些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到一个新环境,在生理学上,人类在环境刺激下往往会激发某种潜能,这或许对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益;在社会学上,接触到的陌生面孔、异样的观点、新鲜的视角,往往会激荡思维,产生新的认识。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对创新有益,符合读研的选择。 3)开放的心态。我认为读研阶段仍然属于尝试、比较、选择、放弃的非定型成长阶段,不管学术上、技能上、心理上都还没有成型,多些尝试、内在审视可能会较快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兴趣所在,围绕这个兴趣培养出来的能力更有利于一生的发展。所以,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不要把时间花在玩游戏、补大觉上,多些尝试、参加一些实习,都会对更好地读研有益。 技术准备: 1)文献检索技术,快速地找到高质量的文献,对研究工作而言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读研之前有必要系统学习一下文献检索的技术,比如学科方向上有哪些数据库(以管理学科为例,像EBSCO、Elsvier、Wiley等都是常用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收录文献的特点,有哪些常用的功能(像WoK的文献分析工能),常用的检索词有哪些等。 2)文献管理技术,如何对文献进行管理,如何使用占有的文献资料等,像EndNote的使用方法等(前面曾为学生写过一个使用方法)。 3)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近几年人文社科的研究中实证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比如SPSS、Lisrel、AMOS等的使用方法。在研究生面试中,掌握这些工具的明显在得分上会占一定的优势。 4)计算机技术。不要求专业,能解决常见的硬软件问题是很有优势的。 5)编程技术。会用一下学过的编程工具,能做一些小产品,无疑更容易胜出。表明你不光会死读书,而且还会用。 6)有点理论基础。学科方向上的经典理论、常用理论、前沿理论都是很重要的武器。 7)参与科研项目。优秀的学生总能找到一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好好把握,不但能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检验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不一定全面,一点心得。
个人分类: 研海拾贝|3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11)
sangjuyin 2010-7-23 07:59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还有就是从其它医学进入中医之门,有些人很反感西医学中医,其实我只能说这是修养的问题,只有心胸狭窄的人会这么看问题。很多西学中的疗效非常好,而且你可以看一看,民间中医网里面有很多高手老师,都是西学中。为什么他西学中的疗效,反而比纯中医的疗效好?这个里面是有原因的,就是我们的思维,很多人在标榜自己是纯中医,其实标榜我们是纯中医的时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很有可能他不是真正的纯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医她本身就有一个特点,就是含蓄兼容。你在这种时代的教育之下,你想做一个纯中医,你不会很完美地具备一个纯中医的思维。如果你硬要逼迫自己去产生这种思维,其实也许到最后,你是在欺骗自己。而很多先是西医再来学习中医的人,他对中医的了解反而更加深入,他反而更能在思维的观念上融会贯通,有更广阔的眼界和心胸。而且这样反过来学中医的人,更知道中医的可贵,更敢在临床上去实践它。我就认识几个这样的西医的主任,他们见证了我师父的疗效之后,那么全部都学中医,现在都是成了一级棒的中医,而比起来那些中医院的院长,用中医都要用得好。所以从这上面来讲,我觉得学一点其它医学,其实说其它医学,主要讲的就是西医,不见得对你来说是坏事。尤其是西医的一些基本功诊断,这个东西对你避免临床失误,是有相当大的帮助。比如说有的人说我摸脉怎么怎么厉害。真的吗?我就见过很多年很有名很有名的老中医,病人是个脑瘤,然后他摸病人的脉,病人说我头晕,然后按纯中医的思维,我不管他是什么脑瘤不脑瘤,比如说我辨证他是一个痰湿,然后我们就按痰湿治,当天晚上脑血管瘤破裂,那种海绵的脑血管瘤破裂,病人死了。你说这种事情,那这个老中医,所谓的纯中医,他有没有对病人的生命负责任。当时我们在讨论这个案例的时候,是很多年前讨论的了,很多所谓要强调纯中医的人就说:那他去了西医院,难道他就可以活吗?其实就证明这个人对西医的无知。如果他去了之后,拍了 CT ,及时截断,不就是可以活!所以我觉得一些西医的基本功,从这条途径来学中医,然后到达中医入了门之后,他会更加热爱中医,而且会更加客观,效果也会更加好,临床失误也会更加低。这是其中一个途径。而且你把西医的很多东西弄懂,然后再用中医的观点往回看,你发现很多东西只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是可以相通的,不是像很多人强调的那样不可以相通。那病人大失血了,我给他输点血、补点液,然后再一边吃点汤药,有什么不可以的。所以真的,狭隘和偏执,为了去捍卫所谓的我见,连基本事实都不顾,也不适合学中医,也不适合学西医。这种人不适合把他放在拯救生命的行业当中。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4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10)
sangjuyin 2010-7-23 07:22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那么下面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属于综合途径,综合途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途径都不管,我就是喜欢中医啊,我就是要学中医,然后我随便走到哪个讲坛,那个老师讲了课之后,我就从他那个课里面拼命地钻;我就是随便去书店里,看哪本书好,我就买回来拼命地学。 这就是综合途径,碰上什么就学什么,逮着什么学什么,跟什么有缘分就学什么。 这种同样是一种入门的途径。如果说一个人可以从中医的某个角钻研下去,达到入门,这也是非常好的。比如说某些人听到三七生的讲课,觉得非常好,然后从三七生的讲课开始,然后走进了中医之门;有的人觉得刘力红非常好,看了《思考中医》之后走进去了中医之门;像有的人喜欢黄元御,看了黄元御的书之后,走上了中医之路。就是说,逮着你手边的随便一个什么缘分,而且这个缘分是让你心里面觉得很心动、很喜欢,从这个缘分开始,往下深钻,尽管是一门深入,然后你也进入了中医之门。很多从网络上爱好者变成中医,走的就是这么一条道路。什么东西都需要一个缘起,然后你从那个缘起深入下去,从一门深入,那么就真正地进入了中医之门。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那这个缘分抓住了之后,你就要喜欢他,很多人就无所谓喜欢什么,什么都不喜欢,又什么都可以喜欢,如果是这种人,他走这种途径的机会就会少一些。因为他没有对某个东西或某本书狂热地喜欢,他就不会去钻,他就会平平淡淡,就不合适走这条道路。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47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9)
sangjuyin 2010-7-23 07:02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讲完师承这个人人都赞赏的途径之后,要讲一个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大家都不是很愿意去做,但其实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过去有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他不自觉地用这个途径,然后走上了中医的门路。这个门径其实跟内视有一点像,但是那个内视它是对一个功夫的要求,而这个门径是对一个人修养的要求。这个门径其实就是修养、修身、 修心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人雅士,文化深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修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中医感兴趣。那么他有这么高的文化功底,有这么深的修养,他学习中医就当然很容易,所以这也是一条门道路。当然这条道路,他不一定要单独走,他可以配合其它道路一起使用。比如说过去的苏轼啊,是很有名的。他们其实不是没有成就,他们是很有成就的。他是通过这个文化的修养,还有心灵的修养,达到了这种程度。过去很多老中医,尤其是那些疗效好、道德高的老中医,都是很有文化的,就是说那种修养啊、气质啊都在那里。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声音比谁都大,然后说要害别人,要诽谤别人,斗争别人,比谁都厉害。这就是两种境界,两个概念。这个当然对于要立竿见影的人,确实就不很适合。但是好的中医,他是可以从气质上反映出来的。就是说这个心性的修养,对中医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般好的中医,都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真诚坦白、性如烈火,就是一种火型象的人;要么就是木性的人,木型的人就是温文尔雅、含蓄内敛,但是隐隐约约有道气。 那么一般好的中医,就是这两个极端,不是火型之人,就是木型之人,这是从气质修养上来讲。这是说修养,这是一条途径。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5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8)
sangjuyin 2010-7-22 22:14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接下来说的这条途径是一直以来被很多人很认可的途径,中医通过 师承学中医 是非常好的,是中医入门的很好的途径安全、可靠、高效。条件首先是你本人具有辨别能力,中医老师和上师可不一样,上师你蛮信他,不会有任何坏处,可是中医老师你要是蛮信了他,如果他是一个骗子的话,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他一个是骗钱,再一个他要骗别的东西。那么所以在这点上,最好是能具备一些辨别力,这个辨别力不是说你一定要对中医有辨别力,你需要有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辨别力,一个好的老师他首先要是一个正常的有道德的人,如果他是一个连正常的有道德的人都做不够的话,他有什么资格去做老师,所以这点要先有个辨别力。如果你观察了一个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那你就走师承的路 安全高效可靠。这条路子是历年历代走出了多少杰出的中医。再有一个的话,你要有这个缘分,很多人说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主要是靠运气,不是靠运气,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缘分的话,如果你真诚的是这么想,在日常生活中你真诚地去实践,你就会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很多人抱怨说,这个世上好的老师怎么这么少。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少,虽然说他们的整体数量在减少,但是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少,如果你还没找到,说明你就是没有做够,那么这是肯定的。如果他是很努力地去做,很多机缘就会出现在他面前。只要你把老师辨别好了,老师收了你,剩下的就是你学就是。如果拜师,没有带着功利的心,这样就很好;如果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带着功利的心,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为道、为术,不为功利,这样才能产生一辈子美好永远有良好关系的师生之情。现在有很多老师愿意去传播,如果这个老师传播有高额收费的话,其实这样对老师非常不好,因为功利到了最后,就是他最后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弟子。而弟子因为老师开始收了他的钱,他内心深处不会把一个收他钱的老师当做真正的师父。弟子服侍师父给师父送东西是应该的,师父收取高额费用如果只是为了考察弟子是可以的,但如果把收取高额费用作为贩卖道术的手段,那么他永远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弟子,不会建立一个真正的师生感情,这是绝对的,所以在这点上来讲的话,最好是能接近一些不收钱的老师,往往不收钱的老师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付费的老师也可以,但你交了钱去学,你对那个老师感激是感激,但内心深处你不会把他当真正的师父的。道门的师父收了徒弟,弟子跟学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他收的弟子,他就会一直负责到底,有的甚至在老师家吃、喝,老师甚至还,事实就是这样。像我很多师父收了我做弟子,除了我送给他的礼物之外,那个是属于诚心想送的,不为什么目的,老师几乎把所有的费用都包了。如果一个老师向你问很多钱,而又不是为了考察你,那他就是品行有问题,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他可以收费,你也可以去学,但收费要合理,不过最好是能找到不功利的老师。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5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7)
热度 1 sangjuyin 2010-7-22 22:12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那么再下来说下面这条途径,我个人觉得目前来讲,有一部分人也是走的这条道路。那么这条道路走的是什么呢?就是购买或者说 搜罗大量的经验方,经方、验方、膏丹丸散,搜罗来了之后,然后一有机会就用,用着用着,就成医生了 。可能很多人看不起这条路,认为这条路不是中医走的道理,事实上很多民间中医就是这样学的中医。为什么这条道路一样可行?是因为他搜罗了大量的经验方,尤其是那些确实可靠的,包括单方、验方、民间流行的一些土方法。当他用了一次起作用以后,他就产生了 信心 ,这个信心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他就由这个信心为他打开了中医之门。很多人步入中医之门,靠的就是这个,民间有非常多的人。我们现在很多号称中医爱好者,在各个老师的讲坛讲座中间徘徊,看了很多很多的理论书籍,也收获了一些东西,但是为什么他一直还没有步入中医之门,因为他从来没有过一次由自己亲手实践的真正见效的经历。如果你有第一次大胆的尝试,自己亲手实践见效后的经历,然后继续激发起这个信心,然后多次的重复的证实这个信心,你由此就进入了中医之门。然后当你有了这个信心的时候,那你就会慢慢地走上中医之路。这些东西其实是诱因,一个给你信心的诱因,一个让你亲手实践一次中医的机会。很多中医爱好者,你永远是爱好者的原因,就是你不敢用,偶尔战战兢兢地用一次的时候不是传说中那么见效,所以才永远在爱好者这个行列中徘徊,而进入不了真正的中医之门。所以这样来讲的话,民间那些确实可靠的、流传很广的单方、验方、土方法,你如果能搜罗来了,自己去尝试了,在一次一次的成功当中,证明了这个东西的疗效,你就会有这个信心,然后这个信心就会带你走进中医之门。所以这个也是一条途径。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47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6)
sangjuyin 2010-7-22 22:04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再下来这条途径,我认为能做到的人要少一点,就是从 内证 入手学习中医,那么如果他达到了内证的高峰,他何必专门学中医,不要说中医通了,其他也通了。那今天就是说从内证入手学习中医,可不可能呢?可行。但是你一定得是那种有毅力、有根基、然后不断追寻道门功法的人。我们今天可能很多人认为说,这样的人世界上很少,甚至已经绝迹了。你错了,这样的人还很多,很多人愿意为了去追寻这个无上大道,可以说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他获得了内证能力的同时,因为他可以内视,像中医的经络、整个气血的流布运动,他就会很清楚,从这个方向来学中医的话,他当然比任何从其他方面学中医的人都会高。但是我觉得这个,除非你是很有毅力的人、勤奋、而且不断的追寻无上的大道,那么这样的人就很适合这个方法来学中医。现在市面上出来的很多人都是假货,都是水货,因为事实上外行都是看热闹的,比如说出点什么书,某个人出来说我能内证,都是胡说,如果你能内证的话,你写出来的书就不会是那个样子,因为一个能够内证的人,他是符合一切古贤的验证的。而现在很多说自己能够怎么怎么样的人,他不能够符合古贤的印证。就证明他完全没有实践过,他是从书上抄的,他根本不能内证。那么这个内证到底难不难,如果你练了道门功法,克期求证的话就不难,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师父,又很勤奋练习道门功法克期求证的话,那么一般来讲,几年以内你就能做到,这是一条途径提供给大家。那你可不可几条途径结合一起用,你觉得你既符合这条途径,也符合那条途径,当然可以,没问题。甚至你如果觉得你适合所有的途径,如果你有这个缘分的话,可以一起走。那么像内证这条道路,很多人在吹嘘,我个人认为是非其人不能用,就是你自己心里明白你不是那个人,你就不要用这条途径。否则的话,你就是自欺欺人!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5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5)
sangjuyin 2010-7-22 17:24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下面的途径,我个人觉得这条路径特别适合在中医院校学习过,自己又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没有入门,又想回炉再造的,这条途径,也不是说每个在中医院校学习过的人都适合这个方法,这条途径就是 狂背《医宗金鉴》 ,就是狂背《医宗金鉴》的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医院校学习过但没有入门的人。为什么他在中医院校没有入门,而背《医宗金鉴》可以入门,因为他在中医院校如果学了五年,假如他是本科的话,却没有入门,就证明他当时就没有尽心,如果他有尽心的话,他即使不从中医院校里面学入门,他也可以道听途说啊,打听到那些名老啊,或者说是那些民间的高人,他是可以打听到的,可以获得入门。如果他在整个中医院校里面都没有获得入门,就可以看出来他学习中医的意念不是那么强,那么这种人,他根深蒂固的骨子里面的是 懒惰 。所以他要回炉再造的话,狂背某一个经典,比如说《医宗金鉴》,或者说背《伤寒》、《金匮》,然后背了之后拿去用,那《医宗金鉴》里包括了有《伤寒》了,拿去背,把他那个懒惰病治好了之后,他学习就可以入门了。如果他的懒惰病一朝不好,那么他学习就永远不会入门。很多中医院校里面的学生抱怨说自己学中医不入门,那谁规定你只能在中医院校里面学呢?我见过很多很多中医院校非常非常优秀的人,为什么,人家不是在学校里面学的,当一个人想去学东西的时候,尤其你又是在一个挂了名的中医院校里,你四处去打听,到处去交友、跟师,然后买书看,其实五年的时间已经够塑造一个比入门还多一点的人。但是你五年还没有塑造出来,只能证明你懒惰,而且你这个学中医的心不是那么热切,不是那么热忱。所以对付你那个懒惰,要下很大的功夫,把你的懒惰驱逐出去。治疗懒惰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背诵,反复的背诵,狂背。当你狂背到把它融合到你骨髓里面的时候,你一上门诊,一看病就想起来,就的中医就入门了,而你的懒惰也消失了。所以这是个好办法,那这是一条途径。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5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由什么路径步入中医之门(4)
sangjuyin 2010-7-22 16:58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第四条途径,应该说民间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学成的,就是从 中药入手 学中医。很多人,包括一些名老中医和民间的一些高手,当年不过是药铺里打杂的一个学徒工,那他把药性搞得很熟,把药味背得很熟的,就开始有药无方的给人看病,最后发展到有药有方。这个是很多很多民间学中医的人的途径,就是从中药入手学,这样一样可以学出可以看好病的医生。那么这种途径,因为今天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药铺呆,而且过去的话,你还可以采药啊,对四气五味体会得更清楚一些,现在很多医生他自己从来没有看过他自己开的药是什么样子。所以目前从这条道路入手学的话,那就是你要有这个可能性到药店里面去打杂,其次你的记性要很强,如果你记性不是很强,起码你要愿意狂背,狂背的时候再加上一点胆子,有药无方的用的时候是很需要一点胆子的,那么这种情况是有的,而且以前很多人都是药铺的学徒工,都是走的这条道路。其实这条道路也是有人走,这是第四条道路, 这条路就是要舍得背 ,就是说你首先可以不掌握一些理论,你狂背了之后,慢慢地再进入到理论的学习当中。很多人日诊量七八十、一两百人就是只会背药,背完药背方,有的人连方都不会背,就是把药记熟悉了,就能达到这个程度,那这条路也是有很多人走的,过去尤其走的人很多。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3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