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践验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机构称气温纪录连续三年被破:2008年早有预测
杨学祥 2017-4-23 14:24
美机构称气温纪录连续三年被破: 2008 年早有预测 杨学祥 美国两大政府机构 2017 年 1 月 18 日 各自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6 年是现代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意味着全球年平均气温纪录连续第三年被刷新,反映了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长期趋势。 我们在 2014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长期趋势只是一个人为推测,气候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无法改变自然规律。 相关报道 又一个“史上最热年”?美机构称气温纪录连续三年被破 2017-01-19 10:56:28  来源 :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 广州 ) 新华社华盛顿 1 月 18 日 新媒体专电(记者林小春)美国两大政府机构 18 日各自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6 年是现代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意味着全球年平均气温纪录连续第三年被刷新,反映了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长期趋势。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6 年全球平均气温为 14.84 摄氏度 ,比 20 世纪平均水平高出 0.94 摄氏度 。这是自 1880 年有气温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比上一个最热年份 2015 年高出 0.04 摄氏度 。 报告写道:“ 21 世纪以来,全球年度(平均)气温纪录已被打破 5 次,分别是 2005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5 年和 2016 年。” 美国航天局的报告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同样得出了 2016 年是史上最热年份的结论。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此前已发布数据显示, 2016 年前 8 个月分别都打破了同期单月最高气温纪录,后 4 个月也都进入史上同期单月气温前五之列。 从全球分布看, 2016 年创下高温纪录的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偏远西部、美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多个地区、智利南部、非洲东部和西部多个地区、南亚部分地区、东南亚多个地区以及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等。 从海冰面积看,北极 2016 年平均海冰面积为 1015 万平方公里,是有史以来最小值,延续了近年北极海冰年平均面积不断萎缩的趋势。南极全年平均海冰面积 1116 万平方公里,仅多于 1986 年,列史上第二低。 科学家认为, 2014 年至 2016 年连续 3 年刷新全球年平均气温纪录,是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此轮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 2016 年年中结束。 巧合的是,上述报告在距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就职典礼仅两天的时间节点发布。国际社会普遍担心,特朗普政府上任后美国气候政策有变,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netease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 _NE0011 http://news.163.com/17/0119/10/CB4V0QS9000187V5.html NOAA 权威科学家称全球变暖数据被人为夸大 奥巴马被骗 2017-02-07 11:11: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 NOAA 大张旗鼓发表的这份报告被世界媒体大肆报道,而且被政治人物和决策者反复引用。 参考消息网 2 月 7 日 报道 英媒称,英国《星期日邮报》 2 月 5 日 披露了惊人的证据,证明作为世界气候数据重要来源的一个机构仓促发表了一份夸大全球变暖的里程碑式报告,其选择在那时发表是为了影响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2 月 5 日 刊登题为《据爆料,世界领导人被人为操纵的全球变暖数据所欺骗而投下巨资》的报道称,一位高级别的揭发者对该报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违反自己关于科学诚信的规定,发表了耸人听闻且有缺陷的报告,旨在最大可能地影响出席 2015 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世界领导人,包括贝拉克·奥巴马和戴维·卡梅伦。 这份报告称,自 1998 年以来全球变暖“暂停”或“放慢”一事( 2013 年由联合国科学家们所揭示)根本不存在,而且全世界气温升高的速度超出了科学家的预测。 NOAA 大张旗鼓发表的这份报告被世界媒体大肆报道,而且被政治人物和决策者反复引用。 然而,揭发者约翰·贝茨博士向《星期日邮报》出示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该报告依据的是误导性的、“未经证实的”数据。贝茨博士是 NOAA 的顶级科学家,名声无可挑剔。 这份报告没有经过 NOAA 严格的内部评估程序审核。该程序是贝茨博士设计的。 他强烈反对发表那些有缺陷的数据,而他的上司却置之不理。 他的爆料可能会使美国总统特朗普坚定决心,兑现推翻其前任“绿色”政策的承诺,退出巴黎协定,这会引发激烈的政治争吵。 在接受独家采访时,贝茨指责该报告的第一作者托马斯·卡尔“坚持使变暖最大化和证据最小化的决定和科学选择……以使人们对全球变暖暂停的观点产生怀疑,仓促发表报告以抓住时机影响国内外对气候政策的考量”。卡尔曾担任 NOAA 下属的国家环境信息中心主任。贝茨是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两位主要科学家之一。 NOAA 的这份报告依据的是两组新的气温数据:一组为地面温度,一组为海面温度。 两组数据均有缺陷。 NOAA 已决定,发布仅 18 个月的海面温度数据将更新并有大幅度修正,因为这组数据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可靠,夸大了变暖的速度。修正后的数据将显示,在最近的变暖趋势中,实际温度没那么高,升温速度也没那么快。 地面温度数据受严重的软件漏洞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 经过核准的最终报告尚未发布。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70207/1666025.shtml http://news.sina.com.cn/c/pl/2006-08-31/104310882681.shtml http://health.gmw.cn/2013-01/01/content_6218815_2.htm 特朗普宣布推翻奥巴马时期气候政策 2017 年 03 月 29 日 03:20:12 来源:华尔街见闻网 特朗普签署能源行政命令,按照这份行政命令的要求,特朗普政府将开始评估修改奥巴马政府 2015 年推出的《清洁电力计划》。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 28 日签署旨在推翻奥巴马政府时期气候政策的行政命令。 特朗普针对签署能源行政命令的讲话称:行政命令在能源领域和就业问题上开启“新时代”。矿工们将重返工作岗位。寻求解决各行各业的监管问题。正结束煤炭方面的争夺,寻求清洁燃煤。命令立即重新评估清洁能源计划。将在基建和制造业领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而对于该行政命令,美国纽约总检察长表示:纽约州致力于反对总统特朗普的清洁能源方案,将会毫不犹豫地地反对特朗普的相关行动。 另据新华社报道,在 20 多名煤矿工人和一些政府官员的见证下,特朗普当天在美国环境保护局签署了这份行政命令,声称要“终结(奥巴马政府发起的)煤炭战争”。 特朗普说,这是“美国能源生产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将解除对美国能源生产的限制、废除政府的干涉并取消扼杀就业的规定。 按照这份行政命令的要求,特朗普政府将开始评估修改奥巴马政府 2015 年推出的《清洁电力计划》。该计划是奥巴马气候政策的核心,旨在削减美国发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 http://news.ifeng.com/a/20170329/50853093_0.shtml 减排计划的结局:聪明人出主意 愚人先去执行 已有 960 次阅读 2017-2-15 09: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3732.html 美环保局局长否认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 2017-3-13 14:17 | 系统分类 : 博客资讯 近日,美国环保局( EPA )局长 Scott Pruitt 引发气候变化领域一片混乱。在接受美国 CNBC 电视台采访时, Pruitt 表达了自己对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原因的怀疑。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二氧化碳是否为“气候变化的主要旋钮时”, Pruitt 表示不同意这一观点。“精准计算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十分困难,有关二氧化碳的影响程度存在巨大争议,所以我不同意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他说,“我们还需要继续讨论、评估和分析。” 而 EPA 局长的这些言论违背了科学界甚至政府机构的主流认识—— EPA 官网的有关说法是,“二氧化碳是导致近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纷纷予以批评,提到此言论错误而危险,并认为他否定了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 “摘下面具后, Scott Pruitt 展现了自己纯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面目。”自然环境保护委员会气候和清洁空气项目主任 David Doniger 说。参议员 Brian Schatz 则批评 Pruitt 的言论“极端”且“不负责任”。他说,如果谁还曾怀疑 Pruitt 是气候变化的否认者,现在怀疑应该被打消了,“任何否认经过上百年发展的成熟科学与基本事实的人,都不够格担任 EPA 局长”。 一些环保机构也要求 Pruitt 辞职。“纵火犯现在掌管着消防部门,似乎他很高兴让气候危机失控。”美国“山岭俱乐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任何明智的参议员都应该要求解除他的职务。” 在 EPA , Pruitt 已经开始推翻一些条例,其中包括《清洁水法案》。他还提到下一步将取缔清洁能源计划和节能燃料标准等。 在采访中, Pruitt 还评价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将其称为一个“坏协议”。之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曾表示将撤出《巴黎协定》,但至今其政府仍未行动。(唐一尘) 《中国科学报》 (2017-03-13 第 3 版 国际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1039196.html 关注 2016 年最热预测: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 年 8 月史上最热,都是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们在 2015-8-3 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 2014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谁是谁非 9 年内见分晓: 2017 年变冷, 2025 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 2008 年就预测了 2014-2016 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 9 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21 日 指出,研究与预测: 2016 年恐再破最热一年纪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744.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 4 (4):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 cause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3, 28(4): 1666-1677.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1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周期理论指导下的地震预测:5次大震验证预测
热度 3 杨学祥 2016-10-24 15:56
地震周期理论指导下的地震预测: 5 次大震验证预测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是否进入地震频发期 当地时间 2012 年 4 月 15 日中午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当天,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发生 6.5 级地震。印尼亚齐省及周边地区 2012 年 4 月 11 日 遭遇里氏 8.5 级强震。墨西哥、美国等地近日也接连发生 6 级以上地震。环太平洋地区不断发生地震,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是否进入地震频发期的担忧。   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省可谓多难之地,因为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该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地震海啸频发。 2004 年,印尼亚齐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印度洋海啸,造成 20 多万人死亡, 50 多万人无家可归。   印尼 11 日强震之后,各方最为担忧的是环印度洋地区会再次出现 2004 年那样的剧烈海啸。为防止当年那样严重的情况发生,亚齐当地政府在地震后以最快速度将百姓疏散到高地。然而,除了零星不到 1 米 的微型海啸之外,人们担忧的大型海啸并未出现,当地政府也在当天晚间 8 时左右取消了海啸预警。   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球观测与研究所专家表示,此次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也是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此类型地震。走滑型地震属于地壳板块的水平碰撞,破坏性相较于垂直碰撞小得多,不会形成大量海水涌动,因此很难形成大型海啸。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英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学家萨金特的话说:“这次地震的运动是水平的,不是垂直的,因此没有造成海床的明显移动,而海床运动是引起海啸的原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球观测与研究所主任克里·谢伊称,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的强震增加了该地区发生毁灭性地震的风险。 研究表明, 2004 年发生的亚齐地震仅仅缓解了该地区一半的地壳压力。此次地震则增加了亚齐临界板块附近的压力,有可能造成 2004 年地震区域在不远的未来再次出现强震。   地震专家认为,地震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只是重新分配压力。地震发生时,没有受灾的地方或许会因为邻近地区发生的地震而承受更多压力。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因跨越多个断层线,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印尼苏门答腊过去几个世纪内积累了大量能量,因此或有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的危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此前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发生另一场大地震只是时间问题”。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15 日的报道说,马来西亚气象局地质物理学与海啸组主任莫哈末罗赛迪表示,许多科学家都担心,西苏门答腊省巴东不久将发生强烈的地震。据马来西亚《星报》网站日前报道,马来西亚地震专家巴克利分析称近期全球发生的地震多处在板块交界处,长期以来地壳运动一直较活跃,属地震多发带,而巴东区的地震带正位于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   另据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网站 15 日报道,马来西亚气象局资深总监穆罕默德表示,一些人为活动,如水坝修建或海床钻井或导致诱发性地震。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11 日报道称,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表明,大量油气从地下被抽出会改变地质构造,因此油气钻井作业也存在引发地震的可能性。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发生的地震都属于正常能量释放,但近期印尼、墨西哥等地震级较高、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强,无疑将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板块的不稳定性。   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 4 月 13 日 表示,并无证据表明全球地震情况异常,也不能得出今年地震次数会比往年增加的结论。她认为,“地球已开启震动模式”的说法并无确切根据。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日前刊文澄清称,尽管近期看似全球地震频发,但 7.0 级及以上地震的数量并没有变化。美国地质勘探局协调员迈克尔·布兰皮特表示,纵观 1900 年以来的记录,全球平均每年 5 级以上地震发生 1471 次,其中 7.0 至 7.9 级地震 15 次, 8.0 级以上强震 1 次。虽然地震数量有差异,但全球每年发生的 7.0 级以上地震数量总体保持稳定,并未超出历史常规和正常范围。 ( 责任编辑:李群 ) 发表日期: 2012 年 4 月 16 日  来源:人民网 http://www.dahuawang.com/gundong/showfirst1.asp?CNo=1103Id=51463 专家:目前全球处于 8 级以上大地震活跃期 2016-04-1710:19  来源:科技日报    16 日凌晨,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 7.3 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人们敏感的神经再次被牵动,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研究员 。张晓东称,从历史数据看,地球目前确实处于 8 级以上大震活跃期 ,但这一结论不是根据近几个月 7 级地震频发的状况得出的。   张晓东说,全球地震资料的记录时间并不长,只有 100 多年。从这 100 多年的数据来看,有三个阶段 8 级以上地震比较集中,分别是: 1900 年前后, 1950 年前后和 2004 年至今。在第二个大震活跃期内曾发生全球最大的地震,即 1960 年 5 月 21 日 智利 9.5 级地震,当时智利地震诱发的海啸横跨太平洋袭击了日本沿岸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的这个大震活跃期以 2004 年 12 月 26 日 苏门答腊 9.0 级地震为标志,到目前为止共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5 次, 9 级以上地震 2 次。    历史地震数据显示 8 级以上大地震呈“丛集分布”,有平静期有活跃期,现在处于 8 级以上大震活跃期。但张晓东说:“平静期并不是说没有地震,只是说 8 级以上地震,尤其是 8.5 级以上地震非常少。”   对于网络上对短期内发生多次 5 级、 6 级、 7 级地震的情况的总结,张晓东表示,无法根据短期的几次地震判断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用一两个 7 级地震来判断整个地球是不是处于地震活跃期,科学依据不足。 7 级以上地震每年都有 20 次左右,地球构造板块长期运动,在其边界带积累能量,当承受不住时就要释放发生地震。一次 8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等于 33 个 7 级地震的能量,一个 9 级地震的能量等于 1000 个 7 级地震的能量。”因此他认为不能用短期内几个 7 级甚至 6 级地震来判断全球是否处于地震活跃期。“近些年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非常活跃,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0 级地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这次日本 7.3 级地震也是这一过程中的地震,能够印证这一点。”张晓东说。(记者 刘莉) http://tech.gmw.cn/2016-04/17/content_19739435.htm 地震活跃期之争: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进入活跃期 2015-4-2813:42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黄堃林小春郭爽吴晶晶)印尼苏门答腊、海地、智利、中国汶川、日本,近些年来全球多地发生强震,尼泊尔刚刚又发生7.9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8.1级)强震,一些专家就此认为,地球已经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但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学术界的观点尚未一致。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在2013年芦山地震后,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有高的时期和低的时期,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2012年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事实上,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并不具有随机分布特征,以此标准划分可以得到反映地震趋势的活跃期和间歇期。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我们在 2005 年就作出了准确的预测。 我们在 2005 年撰文指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海洋强震海啸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 2004 年以后, 8.5 级以上地震强烈 。 我们在 2006 年撰文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在 2004-2005 年已经发生了 2 次,今后还将多次发生 。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表 1 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预测。 表 1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抓住关键特征才能准确预测。地震周期理论指导下的地震预测得到 5 次大震验证。 地震发生的随机理论是不作为理论,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地震发生的本质规律:起伏变化无处不在,稳恒不变难以持久。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2005,27(1):96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05 次阅读|5 个评论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准确的2016年洪涝预测
杨学祥 2016-7-23 17:27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准确的 2016 年洪涝预测 杨学祥,杨冬红 武汉渍水围城背后填湖史 7 月 7 日 下午,武汉市防汛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出:武汉的地势很低,排水条件很差。这次的暴雨很大,就像最后一根稻草,让武汉瘫痪。另外,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很容易渍水。 武汉市被称为“千湖之城”。新京报记者发现,在渍水严重的地区,很多原来都是湖泊、湿地,原本就是承担蓄水、分洪功能的。这些湖被填后建起住宅小区,如今渍水难题困扰着居民。 南湖片区位于武汉南湖西北角。南湖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和汤逊湖的第三大城中湖,水域面积 763.96 公顷 。南湖片区,是武汉市政府自 2009 年开始发展的重点人居核心区,被认为是未来武汉市重要的城市副中心。   昨日,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南湖片区发现,多个小区内的积水仍超过一米,轿车没顶,水里漂浮着生活垃圾,散发着臭味。居民需要趟水出行,小区目前仍断电停水,周围超市内的食物和饮水,也被居民一扫而空。   受灾的多个住宅小区都是近几年建成的。渍水情况严重的南湖雅园小区,与南湖只有一路之隔,地势低,小区内的渍水和南湖湖水已经成为一体,分不清边界。   洪山区政府发布的通知称,据估测,南湖片区的水全部消退至少需要六天。 “小区居民几千人,目前小区居民因 1.5 米 深的积水被困在小区内,没电、没水、没网,很多人处于失联状态。”这是南湖花园风华天城小区居民昨日上午向武汉一救援队发出的“求救信”。 南湖居民在网络上晒出了大水漫灌小区的图片,他们将自己所处的环境称为“孤岛”,“可以用 瘫痪 来形容。”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夏增民向记者介绍,“现在的南湖片区以前就是湿地、沟塘和湖面。”  夏增民给新京报提供的 2000 年 9 月湖北省地图院编制的“武汉市交通游览图”显示,南湖雅园、南湖假日小区等多个目前渍水情况严重的小区,在该地图上被标示为湖面。   一位南湖片区的居民对新京报记者介绍,如今该区域渍水严重的三个地方:南湖山庄路口,以前就是湖;“武昌府”小区原本规划就是一座水上公园;南湖新城和书城路之间原本是湿地。   华中师范大学春野环境保护协会从 2011 年起对武汉的南湖做过系列调查。其中,关于“填湖”的调查有一段概述 , “随着铺天盖地的城市房地产开发浪潮,围湖造田已经成为地产商皆可染指的行为,整个南湖面积每年急剧下降。相关资料显示, 1996-2006 年这十年间,南湖面积共减少了 35% 。尤其是 2001 年 -2002 年前后,南湖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工填湖现象。仅这一年,南湖被填面积高达 2.7 公顷 。” 1987 年时武汉的湖泊面积是 370.97 平方公里, 2001 年是 336.50 平方公里,到 2013 年时,只剩下 264.73 平方公里。二十多年间,湖泊面积减少近三分之一。 http://roll.sohu.com/20160708/n458339711.shtml 极端暴雨重袭中国华北 17 县市日雨量破极值 2016 年 07 月 20 日 13:09 中国新闻网 极端暴雨重袭中国华北 17 县市日雨量破极值   原标题:极端暴雨重袭中国华北 17 县市日雨量破极值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中新社北京 7 月 20 日 电 (记者 刘辰瑶)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国华北、黄淮、江汉等地 19 日出现大范围强降雨, 50 毫米 以上的暴雨面积达 63.5 万平方公里,其中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出现 250 毫米 以上的特大暴雨,山西、河北、湖北的 17 个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 20 日 10 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仍将有暴雨或大暴雨天气。   气象监测显示, 19 日,山西、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及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出现大暴雨,河北西部及河南安阳和南阳、山西阳泉和晋中、湖北荆门、随州和恩施、贵州铜仁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河北石家庄市平山、井陉和赞皇、邢台市临城和内邱、邯郸涉县和磁县、河南安阳林州、湖北荆州京山等局地降雨 400~616 毫米 ,上述局地 1 小时最大降雨 100~140 毫米 。   同时,记者从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海河流域太行山沿线 19 日发生特大暴雨,漳河发生编号洪水,一些中小河流发生超保洪水,目前已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北京 19 日也迎来入夏的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雨量 42.8 毫米 ,最大降雨出现在房山北窖 142.8 毫米 ;最大 1 小时降雨 56.8 毫米 。北京市气象局 20 日 8 时升级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至黄色,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预警。   预计, 20 日 14 时至 21 日 14 时,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及云南等地有暴雨,其中,辽宁、河北东北部、湖北中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100~240 毫米 );上述地区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 50~70 毫米 ,局地可超过 80 毫米 。   气象专家提醒,本轮降雨来势凶猛,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已出现严重内涝,局地山区出现山洪,建议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安徽及湖北东部等地加强中小河流流域和城市防汛工作,山区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范。山区、低洼地带等地质风险较高的地区人员要及时转移。(完) 责任编辑:郑汉星 http://news.sina.com.cn/c/2016-07-20/doc-ifxuaqhu0812929.shtml?cre=sinapcmod=gloc=9r=0doct=0rfunc=33t=none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 2016 年洪涝预测 已有 3889 次阅读 2016-3-17 05:59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大洪水 统计规律 推荐到群组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 2016 年洪涝预测 杨学祥, 杨冬红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今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将从可能出现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好应对大灾的准备,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今年的洪涝干旱灾害和强台风侵袭。 “ 按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 ” 陈雷说,初步预测,今年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局部可能会有较强的区域性旱灾,台风登陆的个数和强度也可能较大。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7/doc-ifxqnskh0876702.shtml?cre=sinapcmod=gloc=32r=0doct=0rfunc=33 我们在 2015 年 11 月 24 日 和 25 日指出, 2016 年拉尼娜相似 1998 年将带来大洪水: 2016 年超强拉尼娜和超级洪水的可能性 已有 1367 次阅读 2015-11-2514:41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98 洪水 厄尔尼诺 太阳黑子 强震 拉尼娜 推荐到群组 2016 年超强拉尼娜和超级洪水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459.html 一至三略 四、 2016 年拉尼娜相似 1998 年将带来大洪水 我们在 2015 年 2 月 16 日 指出, 1997 年和 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 1998 年为 -2 , 1997 年发生了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1998-2000 年发生了最强拉尼娜事件; 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 2016 年为 -2 , 2015 年的厄尔尼诺和 2016 年的拉尼娜发生的概率超过 5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448.html 2015 年厄尔尼诺:今年干旱明年洪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49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4 月 24 日 指出,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拉尼娜,那么,长江大洪水有可能在 2016 年发生,因为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和 1998-2000 年拉尼娜与 2015-2016 年厄尔尼诺和 2016-2017 年拉尼娜的发生条件极为相似。 事实上,长江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有关: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3 年发生弱厄尔尼诺, 1954-1956 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1954 年长江流域发生了 20 世纪以来最大的特大洪水;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1998-2000 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 1998 年发生长江流域 20 世纪以来仅次于 1954 年来的特大洪水。 关注 2015-2016 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对长江大洪水的影响。 关注 2016-2017 年强拉尼娜事件带来的灾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718.html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5 年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和 2016 年强拉尼娜,足以给中国带来 1954 年和 1998 年规模的长江巨洪。 20 世纪最强厄尔尼诺发生在 1997-1998 年, 1998-2000 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长江巨洪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后期和拉尼娜事件前期,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交替是长江巨洪发生的原因。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预测, 2015-2016 年发生较强厄尔尼诺事件, 2016-2017 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类似 1954 年和 1998 年中国巨洪在 2016 年发生的概率增加,今年不过是小试锋芒,加速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刻不容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1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7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088.html 五、长江巨洪的三大条件 我们在 2015 年 5 月 23 日 指出,中国的严重洪水,如 1931 年、 1954 年和 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专家认为,强厄尔尼诺是大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 冯利华和陈立人在 2001 年指出,形成长江 3 次巨大洪水有 3 个遥相关因子:( 1 )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 1913 , 1933 , 1954 , 1976 , 1996 , 2020 年);( 2 )厄尔尼诺事件,( 3 )青藏高原南部 7 级以上大震。这一判定标准可称之为长江巨洪 3 因子。 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如果 3 个因子同时具备,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同时在厄尔尼诺次年和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后的一年左右(即 3 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因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如果此时出现厄尔尼诺事件,那么在厄尔尼诺次年,海洋异常增暖所释放的能量已通过传播集中到 30-40oN 的副热带纬度,从而使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如果此前一年左右青藏高原南部发生 7 级以上大震,那么高原下垫面前期适度增温,将使大气环流异常加剧,导致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强烈而持续的交绥,从而有利于长江流域梅雨带的加强和维持,最终使长江出现巨洪。 1931 、 1954 和 1998 年具备了三个以上条件,因此出现了 20 世纪长江的三次巨洪。 1976 年也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尽管 1976 年是厄尔尼诺年,但在 1976 年青藏高原南部未发生大震,故长江 1977 年未出现巨洪。根据以上认识可以推断,在 2020 年(太阳黑子活动的下一个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如果 3 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那么长江有可能发生 21 世纪第一次巨洪 。 2018-2019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年, 2020 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 2019 年长江巨洪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地震,但是, 2015 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按照长江巨洪的 3 因子标准, 2015 年不会发生类似 1998 年的长江巨洪。 当然,用以上认识去验证 19 世纪的长江巨洪就不能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如 19 世纪排在第一位的长江巨洪出现在 1870 年,尽管 1868-1869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且 1869 年 1 月 10 日 缅甸发生了 7-8 级以上的大震,但该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谷年),而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不过,如果把第一个因子的限定条件放宽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长江容易出现洪水),那么该年还是具备了长江发生巨洪的 3 个因子 。这一判定标准可称之为长江巨洪新 3 因子。 2014-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 2015 年 4 月 25 日 青藏高原南部的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以上大震, 2014 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这完全符合长江巨洪新 3 因子的标准,有可能发生类似 1870 年的长江巨洪。 前一段时间 2015 年发生类似 1998 年长江巨洪的呼声很高,近期却又快速降温,依据的标准和资料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实际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让我们通过 2015 年的旱涝实践来检验长江巨洪 3 因子标准和长江巨洪新 3 因子标准,密切关注中国南方洪涝发展的趋势。 2015 年发生类似 1870 年长江巨洪的可能性值得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575.html 2015-2016 年发生超强厄尔尼诺, 2014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地震, 2016 年将发生超强拉尼娜,按照厄尔尼诺当年中国北方干旱,次年洪涝的一般规律和长江巨洪新 3 因子的标准, 2016 年发生类似 1998 年的长江巨洪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增强,超强的拉尼娜增加了长江巨洪在中国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冯利华 , 陈立人 . 20 世纪长江的 3 次巨洪 . 自然灾害学报 , 2001,10(1): 8-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5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459.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310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