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夜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重游两江四湖(1)
xucq45 2019-11-9 01:05
两江四湖是指由桂林的 漓江、桃花江 和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所构成的环城水系。 水上游览桂林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当时乘一叶小舟可尽览城中风景名胜。如今,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重现昔日兴盛。游客乘船可观赏漓江两岸的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山、尧山、虞山、老人山、骝马山、宝积山、铁封山等传统名山和桃花江河畔的舍利塔、虹桥坝、朱紫牌坊、独脚亭等名胜古迹。特别在夜晚的璀璨艺术灯光映衬下彰显出五彩缤纷、梦幻绝伦、无限遐想的高雅意境。 生动 展 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景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诗情画意, 可与威尼斯水城相媲美,堪称中国一绝。 (摘自百度) 2005年在参加完在广西医科大学(南宁)举办的全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后,我特地去桂林游览。当时也夜游了两江四湖,并拍了一些照片。由于相机的档次不够,加之摄影技术欠佳,拍摄的效果不好。这次趁来桂林医学院讲学,再次乘船夜游了两江四湖,以弥补当年之遗憾。我们的旅游路线是: 文昌桥码头(上)-象山渔人码头(下)。 桂林的夜景真漂亮,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不停蹄游南京(6)— 夜游秦淮河(结束篇)
xucq45 2013-11-25 20:08
秦淮河是 南京的 母亲河和 古老文明的摇篮, 极富盛名。这里素为“ 六朝 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 东吴以来, 沿河两岸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 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 秦淮八艳 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百度百科) 如今, 夫子庙和 秦淮河已成为外地游客到南京的必游之地。我们参观完总统府,已近黄昏。当我们来到南京夫子庙商业街时,忽然下起大雨。本来想打道回府,但看到“小石头”那期盼的目光,决定继续前行。好在到了秦淮河画舫时,雨已经停了,天也黑了起来。我们决定乘船夜游秦淮河。在船上,我们一面听导游介绍秦淮河的历史和文人墨客的轶事趣闻,一面欣赏两岸的景色。尽管秦淮河的夜景不如上海和广州那般灿烂辉煌,倒也如梦如幻,余味无穷。 当我们游完秦淮河回到旅馆时,已经晚8点多了。至此, 马不停蹄的 南京一日自主游,宣告结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马不停蹄游南京(1) — 拜谒中山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8379.html 马不停蹄游南京(2) — 金秋紫金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8737.html 马不停蹄游南京(3)— 首访明孝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9066.html 马不停蹄游南京(4)— 五彩斑斓掩神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9347.html 马不停蹄游南京(5)— 重游总统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39900.html 马不停蹄游南京(6)— 夜游秦淮河(结束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44615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临江仙•扬子夜游
热度 18 syseco 2012-11-22 00:02
收工。夜宴扬子邮轮。清风习习,涛声阵阵。升庵临江仙一词忽入脑海。试用其韵而记之。 夜泊寒江秋雨后,清风弯月朦胧。 笛声划破半江红。船行黄鹤舞,浪涌华灯从。 酒过三巡飞语速,举杯皆是弟兄。 凭栏何必数英雄。满朝文武笑,一苇渡江东。
7294 次阅读|40 个评论
夜游阊门
黄安年 2012-5-22 07:23
夜游阊门
夜游阊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22 日 发布 昨晚 , 在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董粉和教授陪同下 , 夜游 山塘街 ,接着有来到 阊门游览。照片 12 张是即时拍摄的。 **************************88 阊门 百科名片 苏州阊门夜景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 虎丘 方向。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 瓮城 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 南新路 ,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简介   阊门,乃 苏州古城 之西门,于金门之北,沿七里山塘,可直达 虎丘 。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 西中市 ),上有城楼,类似 盘门 城楼。外城门靠吊桥, 瓮城 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 南新路 ,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老阊门历史   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传说天门中的阊阖得名。   前 506 年,这里是 孙武 、伍子胥等率 吴军 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   明清时期,阊门是带有瓮城的水陆城门。陆城门东西两道城门,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门外有吊桥,门内就是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水城 门在陆城门以北,跨下塘街河。门外有聚 龙桥 。   大约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阊门瓮城被毁,剩下内城与套城。 1927 年市政筹备处工务局进行建设时将套城拆除,又将原来狭小的旧城门拆除,并于 1934 年仿 金门 罗马式建筑 改建城门,改建后的阊门共三门,中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阊门水城门则在内城门北,跨下塘街河,解放初尚有木栅门,五十年代拆除,现仅存水城门基础。水城门外的石级梁桥聚龙桥,七十年代初改成了水闸。 繁华市井 —— 商业区   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 中国 最繁盛的商业街区。 包括城外呈放射状的南濠街今 南浩街 上塘街和 山塘街 ,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 ( 京杭大运河古河道 ) 、山塘河 ( 通往虎丘 ) 分别从五个方向汇聚于此。清代乾隆年间的名画《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都表现了当时阊门至 枫桥 的 十里长街 ,万商云集的盛况。当时这里各种店铺多达数万家,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各省会馆纷列期间。清朝的 孙嘉淦 在《南游记》里这样描述阊门: “ 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 ” 《红楼梦》开篇就说 “ 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明代唐寅的诗作《阊门即事》写道: “ 世间乐土是 吴中 ,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   阊门也因此成为当时 苏州 的代名词。明初将 苏南 人口大规模迁徙至 苏北 ,这些移民都自称来自苏州阊门。 庚申之劫 —— 没落    1860 年 5 月,太平天国忠王 李秀成 攻打苏州。江苏巡抚 徐有壬 和总兵马德昭接连颁布三道命令,烧毁城外商业区,以巩固城防: “ 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 ” 。于是曾经繁华盖世的阊门商业区,直到枫桥 寒山寺 ,转眼之间化为灰烬,数十万苏州市民逃往 上海 租界。时人曾作《姑苏哀》: “ 清军十万仓皇来,三日城门闭不开。抚军下令烧民屋,城外万户成寒灰。健儿应募尽反颜,弃甲堆积如 丘山 。 ” 战后,苏州的经济中心地位已经为上海所取代,所以阊门商业区只有小规模的恢复,其地位甚至不及城内的 观前街 。 阊门即事   顾 俊    “ 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 ” 这是 陆机 在《 吴趋行 》里提到苏州的第一句话。 伍子胥 象天法地始筑吴都,阊门便是这座城池 “ 气通 阊阖 ” 的首门,它见证了苏州城两千五百余年的沧桑变迁。今年年初,作为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的重中之重 —— 阊门节点段破土动工,不久的将来,一幅崭新的姑苏繁华图将展现于世。   新修复的阊门是否能够真实还原历史面貌?在这个城门、城墙早已不再作为关防壁垒的年代,如此规模浩大的修复工程意义究竟何在?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现代与传统、保护与发展、历史与未来更深入的思考。 回忆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阊门遗迹,位于西中市西端,吊桥的东堍,月洞形的城门仅剩了小半个,残颓的城墙上荒草萋萋。天气好时,常有一些白发老人懒懒地坐在城根下晒着太阳。在苏州,你要问阊门在哪里,苏州人往往会和你辨清一下,是 “ 新阊门 ” 还是 “ 老阊门 ” ?新阊门差不多成了石路商业区的代名词,而 “ 老阊门 ” 呢?就在这里,原来的公交 4 路车终点站。   说它 “ 老 ” ,因为古阊门的遗址就在这地方。在过去的岁月长河里,阊门城楼在这里建而毁,毁而建,几经更迭。眼前的这片残垣断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旧物,比起阊门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来,尽管不能算老,但它毕竟给我们留下了最后的遗存。同时,它也留下了一段辛酸和愚昧的历史。    1934 年,当局为了改善交通,将清代遗留下来的阊门城门城楼拆去,仿照金门 罗马 式样改建阊门陆城门。 1936 年竣工的阊门中间是车行道,在中门两侧各增辟了一个 2 米多宽的侧门作为人行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半个月洞门,就是当时的南侧门。不久之后,抗战爆发,苏州沦陷。 《老苏州》画册上,有一张老照片记录了当时阊门的景况。在城门口 “ 老笃眼药 ” 的巨幅广告下,站立着荷枪实弹的日军岗哨。整个画面充溢着一种恐怖和屈辱的气氛。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州的城墙基本上还是贯通的,从阊门陆门北侧的石阶上去向北走,能一直走到平门,往南可以经过金门城楼再走到 胥门 。 1958 年全国开展 “ 大跃进 ” 运动,苏州古城在劫难逃,阊门的水陆城门全部被毁,城泥城砖都被挖下来砌小高炉 大炼钢铁 。原因很荒唐,据说是古城砖极耐高温,何况这不再承担防御功能的城墙留着也没用。   几十年后,我们重来规划城门的修复, 往事不堪回首 。   历史是衔接的,生活还将持续,今天规划中的阊门是什么模样?它与那一段残垣断壁又该如何衔接呢?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指挥部对此给出了答案。   此次阊门城门与城墙修复方案的设计由 苏州园林 设计院承担。 2002 年他们受苏州市规划局委托,着手进行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西段规划编制工作,阊门节点是西段规划设计的重点地段。 2003 年 5 月,该院针对修复阊门再次进行了深化设计,他们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的考古资料为依据,借鉴清代《盛世滋生图》、《三百六十行》等古画,并参照苏州目前保存较好的盘门水陆城门以及胥门、金门等实物,在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设计出两套方案。最后经过社会公示投票表决,选定了 “ 突出明及清初的城门形制,修复两重瓮城城墙 ” 的设计方案。   为了尽可能多地传递出阊门的历史信息,做到 “ 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要区别于原作 ” 的设计要求,修复工作遵循 “ 修旧如旧 ” 的原则。有关部门特地收集了一些旧城砖并特制了大量原规格的城砖,采用偷砌法进行墙体修补。在新城门与老城门衔接的处理上,新城墙将原来那段残存的民国城门隔空包纳其中,丝毫不破坏其本来面貌,将历史遗迹原封不动地保留下去。 修复调查   苏州是 历史文 化名城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阊门位于 城市中心 地带,在这里动工,必然要面临很多的问题。文物保护、交通疏导、景点分布、商铺迁移、居民安置 …… 一系列的矛盾需要统筹解决。科学的决策,审慎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阊门城门与城墙的总体修复方案,曲折逶迤的外圈瓮城将由北、西、南三个方向环抱内圈瓮城和主城门,南北长约 120 米,东西宽约 90 米,内圈瓮城约 45 米见方。瓮城的高度为七余米。内外陆门上分别建造敌楼和城楼。城楼面阔五开间,深四进,基本上参照盘门城楼,但气势更为恢弘。另外还在瓮城的水关内布置了一组 临河 古建筑,以丰富瓮城的空间层次。   但是,考虑到道路交通等因素,专家组决定对陆城门东面的城墙先行修复,瓮城、城楼和敌楼的修复则作为远期规划,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分步实施。   水城门的修复施工中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今年三月初,工程队在清理阊门下塘河底的淤泥时,发现了几排平铺的石板和几十根碗口粗的木桩,据住在附近的老人说,几十年前苏州大旱,他亲眼看到过木桩露了出来。这是否就是古代水城门的基础呢?如果是,这将是苏州到现在为止发现的第三个古代水城门遗址。 1978 年在齐门发现了宋代水城门遗址, 1980 年在相门发现了汉代水城门遗址。苏州文物部门当即组织考古调查队进驻现场。在文物部门的鉴定结果没出来之前,阊门修复工程只能暂停。   七天后, 苏州博物馆 考古部完成了阊门遗址的抢救性考古调查。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早于汉代的城墙遗迹,挖掘出大量汉代和唐代的釉陶片和砖砾瓦片,其中也没有发现早于汉代的遗物。从木桩和夯筑黄土剖面以及外包的城砖进行分析考证,确认这是五代时期阊门砖城楼的遗迹。五代之前苏州的城墙都是土城, 吴越王钱镠 始以砖砌苏州城墙。当时阊门大修,先在古河道中打下木桩,然后在木桩间填充瓦砾、釉陶片和泥土,再夯筑,最后在夯土外包以城砖,形成一个南北略长于东西、面积 10 余米长见方的砖城楼。由此看来,五代时期阊门水城门就在城楼的北墙中间,随着历代改建重修,水城门位置逐渐北移。   阊门遗址历代变化很大,现有遗存不仅年代较晚而且损毁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文物部门提出,阊门的修复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明清时代的原有风貌。对现有水城门水闸以下的清代遗物原样保留,再用清代花岗岩加高水闸修复护壁;保留河道南岸水城门两边石壁,残损处用明代青石修补复原;将水关桥解放后水泥加宽部分拆除,恢复到原有的尺度形制,使它与水城门风格一致 ……   修复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它要承担起历史和文化的责任,不能急躁,更不能马虎。就是在这种问题不断出现,不断解决的情况下,规划蓝图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预计到年底我们可以看到阊门水陆城门的基本面貌。 争议   从园林设计院到博物馆考古部,从一张张阊门修复的规划蓝图到地表下汉唐的釉陶、炭化的础桩,从 “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的繁华旧梦到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无不令人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历史之悠久,文化积淀之深厚。但反过来说,这也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至少它使我们需要权衡的东西更多,有时候甚至难以抉择。   对待阊门的修复,也有专家提出了质疑。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文化遗址保护的原则是 “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 ,对已不存在的东西不提倡重建。古代重修城墙,是因为它具备防御的功能,有实用性价值。现代的修复如果只是单纯的复古,那么其价值又有多大呢?   但是很多专家坚持认为,阊门是老苏州象征,重新修复是历史的责任,是 文物古迹 生命的延续。例如 滕王阁 在一千三百年里就重新修建了 28 次。更何况阊门城门城墙的基础还在,它内在的血脉两千五百年来从未中断过,这种修复行为的本身就具有深远意义。   这样的争议持续了好多年了,将来恐怕还会继续下去。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必然会产生矛盾。   在新版的苏州地图上,古城区占据了一个心脏的位置,但是从整体比例来看,它显得很小。外城河、 环城路 、 中心城区 范围线把它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起来。再往外, 工业园区 、 高新区 、 虎丘区 、 吴中区 、 相城区 又将其簇拥其中。我们现在重建一座古城门,感觉更象是修建一座园林,或者说是在园林里再增添一个景观。如果这样来看待,那么有些看法就容易沟通了。一座不设防的城门,或许也只能看作一个景观。   说到不设防,在阊门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年代:南宋末年, 蒙古人 逐鹿中原,他们把铁蹄所到之处都当作一马平川的牧场。为了削弱新征服地区的防御能力,元军下令拆毁城墙并永禁修复,一旦发生暴动,就能立即入城镇压。苏州由此几十年里没有城墙,直到元至正十一年( 1351 )又开始重建。那时的攻守形势已经转化,没有城墙的城市哪能抵御义军的进攻。很快,这段 “ 蒙古人的插曲 ” 就在中国的历史上翻了过去。紧接着张士诚据苏称王,不但加固城墙挖深城濠,还在各城门瓮城内增设月城,用来藏兵守卫。看似固若金汤,但最后还是被 朱元璋 攻陷 ……   天下本就没有坚不可摧的城池。最终的征服靠的也不是武力,而是文明。   我们今天重修一座不设防的城门,为了对历史和文明的纪念。 历史   修复阊门,与其说在还原一段历史的面貌,不如说苏州人在编织一个时代的梦想,对繁盛富庶、祥和安泰的人间乐土的憧憬和追求。   金阊繁华,历代歌咏者不绝,阊门即事诗就有好多首,唐朝的 张继 ,明朝的唐寅都曾经写过。苏州人对唐寅的那首《阊门即事》似乎特别青睐,至今还广为流传。 “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 画家这么写,很是聪明,因为他把想象的空间留了出来。连唐伯虎都自叹笔拙不敢描摹的阊门,怎能不勾起后人无尽的遐想。   敢于弄笔的画师总是有的,在清代 徐扬 的 《盛世滋生图》 里,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阊门。我们不妨翻检一些史志,再来寻访一番昔日的繁华。   清朝的孙嘉淦在《南游记》里提到苏州阊门,用了这样的描述: “ 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 ” 乾嘉年间,十里金阊店铺多达数万家,丝绸、染织、烟草、米行、杂货、药材、珠宝、古玩、茶寮、酒肆、菜馆、戏院、青楼等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民宅、会馆、公所、行帮、商会又与之相依为邻,阊门一带真正是五方杂处之地。没有一定的实力,在阊门做生意是很难立足的。但是,这种激烈的商业竞争,也孕育出了一批百年老店,这是后话了。   明清两代阊门商业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苏州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外连京杭运河,水运环境得天独厚。阊门又位于水陆交通要冲之地,城河沿岸运输码头众多, “ 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 ” ,这里成了当时苏州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不仅如此,它还是苏州对外贸易的一个口岸。 “ 雷允上 ” 、 “ 沐泰山 ” 的成药从这里远销海外,一些舶来品也能在这里买到,比如 南洋 的玳瑁、 日本 的漆器、 朝鲜 的折扇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洋务局在阊门外设商埠,开石路,进一步推动了阊门地区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1908 年苏州城共有钱庄 24 家,其中 20 家都聚集在阊门大街,也就是现在的西中市。民国初期,最早进入苏州的三家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支行以及后来成立的苏州银行公会,地点都设在西中市附近。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城建格局的改变,苏州的 商业中心 才逐渐转移到了观前。   时过境迁,现在的苏州人对于阊门的记忆,最终还是落在了那些老字号上,杜三珍熟食店,沐泰山堂药铺,义昌福菜馆, 赵天禄 糖果店, 近水台面馆 …… 因为这才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新修复的阊门要恢复明清时代的风貌,我想,着眼点还在一个 “ 商 ” 字。阊门节点的规划设计力求凸现商业特色,在陆城门内外布置了很多店铺, 护城河 沿岸也不再以绿化为主题,而是定位为商业及服务业,这些都符合阊门的历史风貌特征。 今天的阊门   陆先生算是老阊门了,从他的曾祖开始就一直住在阊门附近。他知道城门又要重新修复非常高兴。但是前一阶段吊桥拆了,他感到有点失落。 “ 我以前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过吊桥,现在要绕道走,才觉得不方便啊。那顶桥元朝的时候就有了,拆了真是可惜 ……” 我告诉他,新的吊桥很快就会建成,而且比原来那顶更好。   吊桥,又叫钓桥。它跨过外城河,直接连通阊门城内外,是苏州的主要桥梁之一。顾名思义,吊桥最早时候可能是 城关 下的一顶活络的 栈桥 ,可以随时撤掉以阻断交通。元朝的吊桥,早不知哪里去了,之后它又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改建重建。陆先生每天上下班走过的吊桥,是在 1934 年重新翻建的,这是一顶钢筋水泥桥面的石拱桥。为适应交通需要,解放后又将桥面加宽过。   新吊桥的外型和人民桥差不了多少,只是规格小一些。这座样式古典简洁的廊桥,既适应了现代交通需求,又与阊门的整体风貌相和谐。除了吊桥,随着阊门节点规划的逐步实施,渡僧桥、山塘桥也要重建。北浩弄东侧低洼地块将进行改造,在百间楼与五泾庙之间还要架起一座五拱的人行石桥 —— 五龙桥 ,横跨护城河的东西两岸。   阊门节点的远期规划目标是实现步行化,以阊门地区为重要枢纽,使苏州古城西北部的历史地段连为一体。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为了从阊门外围分流车行,一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同步跟上。阊门西街和中街路向北打通至环城北路,专诸巷拓宽至景德路,将 桃花坞大街 向西打通跨河接广济路 ……    五龙 汇阊景点是阊门节点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所谓 “ 五龙汇阊 ” 是阊门地区独特的水貌特征,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山塘河分别从五个方向在这里汇聚。景点的设计围绕纪念白居易的 主题展开 ,由白居易祠、乐天广场及相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位于景点的中心位置的 白居易 祠,采用较为自由的苏州民居格局,由三组各具特色的院落构成,主院落为一水院,布局严整,沿轴线依次排列着大门、碑亭、乐天祠,两侧为碑廊,南院为生活起居场所,北院则作为 后花园 。乐天广场在白居易祠的北面,它也是五龙汇阊景点的入口,广场中心立白居易像。在白居易祠东侧利用地形的高差布置下沉式的 步行街 ,在它的东南角将设一个亲水观景平台,在那里可以看到阊门的全貌。   阊门在历史上还有个名字 ——“ 破楚门 ” ;《吴越春秋》: “ 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闾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闾门以通天气,因复名破楚门 ” 。因其坐落西北,以为通阊阖天风,故以得名。至 春申君 黄歇时,因讳 “ 破楚 ” ,复改阊门。 吴国 的大军当年就从此门浩荡而出,西进伐楚。这是苏州历史上最具有 王者之气 的时代。勇敢无畏的气魄,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样是今天的苏州所需要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42603.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