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医养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卫生部公开表示张悟本以中医养生为名行骗
xupeiyang 2010-6-6 13:1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6日11:34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据《新京报》报道张悟本养生专家的身份遭质疑后,有公众对中医养生理论产生了怀疑,4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公开表示,不应将张悟本与中医养生联系起来,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   当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把张悟本和中医养生联系起来是个错误,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误,但是现在有人借着行骗,而且有人模糊了这个界限。他说:我举一个或许不恰当的比喻,我们看起来医生和非法行医者都是从事医疗活动,但在法律上是完全不同的。   张悟本事件的背后,显示的是中国在养生保健市场上的不规范。对此,毛群安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正在研究,建立起对社会上有关健康信息的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如同政府部门普遍在做的舆情监测,发现不合理的健康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公示,并请专家进行澄清,避免公众受到误导。   但他同时认为,中医养生市场,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甚至建立起问责机制,才能真正得到规范。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搞科普要讲点人文气息
longfo 2010-5-19 07:59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46 第一招是老祖宗说过。古人记录下了他们当时对于饮食健康的一些观察和感想,再后来有人总结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之类的理论来概括。这些古人对于自然的粗浅认识,在当时可能是先进的。随着人类知识的丰富,其中合理的地方会得到确证和解释,而错误的地方也应该被发现和纠正。但是我们的祖先崇拜情结使得许多人相信前人已经知晓人类和自然的秘密,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对前人留下的文字进行解读。所以,养生大师们张口闭口搬出古人的话来显示自己的高深他们的逻辑基础就是:古人说过了,所以是正确的;如果他们说得不对,中华民族是怎么繁衍生息的呢。 我觉得这段话就有点损了,我们搞科普的和搞中医的都要因为这句话脸红,如果我已经搞起来了科普,我还说这句话,我就要跳楼了,说实在的,老祖宗的东西我们敬仰,不管对与错,没搞明白的就别乱说,老祖宗是有很多理论经不起推敲,可是就让你这么一说,那还就一无是处了。 我想科普应该多一些人文气息,更注重人文关怀。 就拿阴阳五行来说吧,你说他有没有科学基础,你这就是误导,和大师们没两样。我想做科普尤其要注意措辞, 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也是一个中医西医都学过的人这么样认为,可是一些老百姓看了如何呢,他们看了吃绿豆降血压就狂吃绿豆,看了你这个就有可能对中医有了抵触,我看还不如回去吃绿豆呢。 起码绿豆有好处,抵触中医没好处。 科普不在于你写的好不好,驳斥的好不好,而在于产生的公众影响。 很多中医人写的文章可能有点夸大,但不一定排除他们论点的科学性。现在人都喜欢夸大自己,这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出效益,我们搞科普的可不能这么搞 。尤其在科学精神传播上不能把论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科普中来,不然误导性更强,或者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中医是一个体系,我们很难讲清楚那里科学那里不科学。科学在中国以前叫做格致,不叫科学,科学这个词啊是从日本人那里泊来的,我们之前叫他赛先生,这个称呼倒是蛮可爱的,不过格致更能说明它的含义。格致就是观察考察事物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科学归根到底也是这个意思,现在大家被搞得昏了头,对科学的认识有点偏了,什么事都要加上科学才好,其实科学也是发展中的,也是在考察总结,验证,所以科普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我在做科普的时候,现场都是讨论很多的,比如我们这个食疗,很多人对他很有感情,因为他治好了疾病,那么在科普的时候有人提出来异议,这就好办了,可以深入探讨,认清食疗的本质,这样就可以对身体更有益了,该吃得吃,该吃多少吃多少,不该吃的不吃,该少吃的少吃。写文章搞科普,除非是那种需要极度普及的知识才好, 尤其在报纸等大众媒体上,言辞各个方面更要斟酌再斟酌,不然效果出来什么样子,很难预料。 现在养生娱乐化越来越明显,大家都想争着做养生明星,但是科普不能出那样的明星,科普有其本身的规律,不能跟风,也不能落后,我们讲问题要一针见血,观众看了,听众听了都要达到预期效果,因为 科普还是属于公益范畴,不能靠噱头挣钱吃饭。 最后再说几句话,关于中医的, 现在很多技巧能治病,都跟中医沾边,这对于科普人员来说是个挑战,中医是咱们的国宝,稍有不慎,抵触了中医,产生的影响就极坏, 比如我讲到的这个文章,我们看着写的很好,但是普通观众就很难讲了,既然他们能把大师的话执行成那样,说不定他们看了您这文章就开始排斥中医了,或者说,也就那你这句话当个乐子,更甚于以前执行大师的话了。 中医从根本来说,是科学和哲学的结合体,应该是以后人文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科普人员尤其是做健康科普的要认真学习研究,不要来了就因为贴着中医标签就排斥,另外也好把那些贴着中医标签的骗子或者说大话的人纠正过来,不要误导了大众健康才是正道,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吃口味,西方人吃营养
张三火 2010-4-8 12:29
现在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周围的餐馆总是不断的变换招牌,这应该也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口味而在不断的应变吧。就拿我家附近的几家餐馆来说,几年间从饺子馆、狗肉馆、豆捞店、海鲜大酒店,直换到海鲜粥铺、私房菜、沪港菜,不断翻新,川菜、湘菜、东北菜更是不在话下。现在哪怕整条街都是吃的,人们还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吃的。经常听到的话就是:吃什么呀?哪儿有什么好吃的呀?我请你吃饭,你说吃点什么吧? 中国有句老话:人,越吃越馋,越呆越懒。其实,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的。常听一些人说:过去经济困难,吃的东西很有限,可是吃着感觉有滋味,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快乐;现在经济发达了,吃的东西非常多,可是吃什么都觉得乏味,常常因为不知道该吃什么而烦恼。 曾去泰国的普吉岛旅游,住的是岛上最大的豪华型度假村,吃的由美国人经营管理的汇集各国饮食习惯的自助餐。刚开始,面对品种繁多的餐饮食品,是既新奇又陌生。因为品种太多了,每一种选上一点儿,盘子就满了。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多种异国美食,喝着饮料或啤酒,吹着温暖的海风,感觉很惬意。可是,第二天早餐、午餐、以后的餐,差不多都是这些以西餐为主的洋人食物,我们这些中国人就有点咽不下去了。大家开始提意见,要求增加中国口味的食物。后来,餐厅里的确增加了一些中国饭菜,有炒饭、炒面、炒菜、甚至有炖菜、汤类,但是完全没有我们平时吃的中国餐的味道,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连韩国风味的辣白菜、泡菜萝卜都是酸酸的。每到吃饭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中国人(男士为多)拿着空盘子转来转去地找可口的饭菜。当旅游结束返程时,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吃的东西太不可口,都说:外国饭太难吃了!回国后,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可口的饭店好好地吃一顿! 我们中国人到底要吃什么,怎么吃?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的日常健康饮食方面的论述,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五常政大论》)的饮食养生原则。并且要求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以及在对疾病的食疗调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时季节、不同的地域人群、不同的体质状况与疾病种类等具体情况,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将谷、肉、果、菜四者进行合理搭配,调和运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滋补人体的精气津血,使气血阴阳保持平衡协调状态,真正实现吃出健康。 其实,只要认真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那个餐厅饮食的搭配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 先说谷物方面吧,主要是面包、蛋糕、面条、白米饭。中国人当中一般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中国面食的品种和花样称得上是天下无敌,举世无双。尤其是各种带馅的面食,各式的饺子、包子、馄饨、馅饼等,那是既味香可口,又营养丰富。这些在中国内地随处可见的饮食佳品,在这里却是一样也没有见到。中国人说的好吃不如饺子在这里没能体现出来。餐厅正中央总是非常夸张地摆放着一些很大个头的全麦面包,这应该是有意向人们推荐的,许多老外都会切一小块这样的面包。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去吃的。蛋糕的品种很多,配以各种水果、奶油、沙拉,很受欢迎。为了防止一次吃的甜味太多,这些美味蛋糕都被切成非常小的块(多是 5cm 左右的方块),这应该是餐厅对于控制甜食的摄入量所作的精心安排。伴随着面包的,就是牛奶。在牛奶旁边,摆放着几种不同颜色与口味的麦片(燕麦),用牛奶泡麦片已经成为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倍受欢迎的最佳保健食品组合之一。 在肉蛋方面,有烤牛肉(是八分熟的)、烤鸭肉、清炖鸡肉(实际上是一种菌汤)、火腿、海鲜等。因为是在海边,所以海鲜食品不少,鱼、虾、螃蟹、扇贝等都是非常新鲜的,加入的都是很少的调料,可以品到原味。当然,也会有生鱼片类的,那是要生吃的。这些没有一样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看到牛肉,我们想吃的是酱牛肉、铁板牛柳;看到鸭肉,我们想吃的是北京烤鸭、咸水鸭;看到鸡肉,我们想吃的是香酥鸡、红烧鸡翅;看到海鲜,我们想吃的是红烧鱼、水煮鱼、燜大虾、清蒸螃蟹唉,心里想着:这些东西都让老外给做白瞎了,怎么就不请几个中国厨师来呢?蛋类之中竟然会有咸鸭蛋、松花蛋(这是中国独有的吧),可是也被切成 1/2 或 1/4 的块,生怕你多吃。好在这里常有煎蛋,算是比较受中国人欢迎的。 水果是非常丰富的。每餐必有 20 多种新鲜水果摆放,还有各类果汁、水果汤、果酱等。与中餐不同的是,西餐把水果也当成餐饮中的重要食品,并不像中餐那样,常常将其放在餐后食用。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因饮食已饱、无法再进水果的弊端,同时也会减少经常忘记吃水果的情况。如果在正餐时没有吃水果,谷肉果菜四者之中就会缺少一个种类,变成了完全是谷肉菜占据肠胃。有的人会在两餐之间加吃水果,这样就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因为胃中的食物已经消化掉一部分了,有了一定的空间,加吃水果后可能又吃了个饱,这样就容易造成吃的过量,时间久了就会因营养过剩而引起肥胖。我治疗过一些得了肥胖症的女士,她们之中有很多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如果正餐中没有吃水果,许多人会因为一整天忙于工作、学习而忘记,从而养成吃不喜欢吃水果或想不起来吃水果的不良饮食习惯。所以,我在此建议大家,在正餐时,不妨也把一些常吃的、应季的水果摆放在餐桌上,让家人在进餐的同时也能及时吃到一些水果,使每餐饮食的营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蔬菜方面是最值得一提的。在这种西餐厅里,多种新鲜蔬菜都是基本保存着原本的味道,并不做任何加工,比如西红柿、黄瓜、青椒、包心菜、胡萝卜、元葱、香葱、香菜、生菜等,或是切成片,或是切成寸断,或是拿来整个的,旁边只有三种不同口味的沙拉(甜、微辣、微咸)。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种吃法更有利于保护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蔬菜里的维生素及营养成分很容易丢失,有的会溶于水中,有的怕高温等,多数容易被空气氧化,所以蔬菜更宜保持新鲜,有些蔬菜尽量减少加工或不加工为好。中国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来加工蔬菜,为了使饭菜更合口味,不惜以破坏食物营养为代价而一顿的煎炒烹炸,最后常常会导致让蔬菜面目全非,让营养四分五裂。 在日本、西班牙等饮食比较健康的地区,人们多是根据营养结构来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根据味道决定吃什么、怎么吃。中餐菜的品种虽然非常繁多,变化多样,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 口味 而展开,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和人体的健康这些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使得不少人变成了为满足口福而吃,而不是为维护健康而吃。 中国人容易因为口味偏重损害健康,外国人容易因为营养过盛而吃出疾病。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10453 次阅读|23 个评论
冬季应该如何进补
张三火 2010-1-10 17:01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要多注意保暖,减少身体劳作,避免汗出过多。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以防御寒邪。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所以增加填补阴精的食物也是十分重要的。日常食物中,可适当多吃一些肉类食物和麻辣等属于辛甘之味、性能比较温热的食物。肉类具有补益阴精的作用,辛辣食物能够温阳助阳。羊肉汤、狗肉汤都是非常好的冬季温补佳肴,适宜于身体瘦弱、手足发凉、畏寒怕冷的阳虚之人,可酌情配以当归、干姜、肉桂、生姜等药物增加温补效果。如果年老体弱,腰膝酸软,性功能低下,脱发、健忘的肾虚之人,以食用最能补益肾精的猪肉为佳,可配以枸杞子、牛膝、杜仲、黑豆等。如果脾胃虚弱,体力不支,容易疲倦的人,以食用比较温补平和的牛肉为主,配以山药、茯苓、莲子肉、白芷、白豆蔻等。如果产后或术后体虚或贫血、营养不良的血虚之人,以滋补气血、补益肺气的鸡肉为好,配以当归、党参或人参、黄芪、大枣等。冬天吃涮羊肉火锅,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比较适宜的选择。但要注意的是,没有五脏虚弱表现的健康强壮之人,不可轻易补益,否则会使人产生上火的症状,出现面红心烦、牙齿出血、流鼻血、口舌生疮等,或导致体重增加而引发肥胖症。患有各种皮肤病、感冒发热、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人都要禁食肉类及辛辣类的食物,尤其是羊肉和狗肉。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症的病人也要少食或禁食肉类,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鱼肉类,最好是深海鱼类。在食用上述肉类时,注意不要几种肉类混和食用,一则避免摄入的营养或热量过剩,二则防止触犯肉食禁忌(比如猪肉反牛肉,二者不可同食)。食用肉类食物时,一定要配上一些适宜的蔬菜,做到荤素搭配合理。 总之,冬季的养生进补,要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顺应冬季阳气闭藏的自然气候变化规律而进行,目的是保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季阴阳变化的统一协调,使人体正气充盛,阴阳平衡,健康无病。 时下正是 24 节气中的小寒,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天的三九天,天气异常寒冷,降温幅度大,风雪天气多,而且这样的天气还将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性凝滞,主收引。寒邪伤人最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会使气血凝滞不畅,经络阻滞不通,脉道收缩不利,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缓慢,甚至涩滞不通,导致各种疼痛性疾病发生,比如四肢关节痛、腰椎痛、肌肉痛、头痛等,严重者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肾病(水肿病),肺炎(咳嗽),流行性感冒等多种疾病。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生活作息和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累过度和情绪波动,禁止暴饮暴食、情志过激,积极学习防病保健知识,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预防流感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一旦有病,宜早诊早治,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防止病情发展,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4013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出版了
张三火 2009-11-15 22:14
今天,有朋友问起关于“《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什么时候出版的事。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约定,应该是在今年的11月底出来。朋友索性去网上查了一下,看到已经出版了,可以在网上买到了。但是,我还没有收到新书呢!估计出版社要在近期邮给我赠书(只有20本,呵呵)。由于亲朋好友都盼着读呢,所以,我也要到网上去多购买一些送给他们呢,呵呵!下面是本书的相关网址: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1-5cede45f4eeb04e5d0f79cbaf3e8385d.htm?cm_cat=0source=dou 淘宝 网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25081 当当网 http://www.pmph.com/article/63/27741.aspx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4984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秋佳节的问候
张三火 2009-10-3 08:16
又一中秋佳节来临,在这欢庆丰收、合家欢乐的喜悦日子里,祝福大家佳节快乐,幸福安康! 谨将此文献给关爱健康,想了解中医养生的朋友们! 中秋佳节话养生 每年的 农历 八月十五日 ,是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 孟 、 仲 、 季 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 仲秋 ,所以中秋也称为仲秋。每到中秋,各地人们都要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时节,是万物成熟、果实饱满的季节。天气清肃转凉,秋高气爽。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情绪安定。这样,才能顺应秋收之气,来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更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不要让秋凉之气伤害到人体。《内经》中提出的秋日养生原则,主要强调秋日养生的起居规律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并告诫人们,在秋天万物收敛的季节里,要适当调节情志,控制欲望,以顺应秋日肃杀之气。 1 、文人赏月 古时文人多以悲秋之情表达落魄情怀,但是悲为肺志,如果悲伤太过,就会损伤肺气。为了避免悲伤情绪,人们渐渐用赏月的风俗来进行祭月,使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 唐代 ,中秋赏月、游玩等,颇为盛行,在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代,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人们常常在赏月之时,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抒发情怀,使中秋节成为世俗欢愉的节日。据记载, 宋代 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玩月游人,通宵达旦,络绎不绝。以此冲淡秋天肃杀之气给人们带来的伤感情绪,有利于人们顺应自然而调整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2 、月饼食俗 秋季是养收的最佳时节,此时天气渐凉,严冬将至,各种动物都需要充分摄取营养,以御寒冬,尤其是冬眠类动物,更是如此。民间还有抓秋膘的说法,在立秋节气到来之时,主张吃一些南瓜、饺子等热量较高的食物,预示着秋季之后,饮食谱也应该随着季节变换而相应改变,以增强人体抵御冬寒的能力。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香甜的月饼由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逐渐变成中秋滋补佳品和节日的礼品,并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总之,中国人通过中秋节的习俗,使人们沉浸于合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以饮酒赋诗,欢庆丰收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消除悲秋情绪,愉悦身心,保护健康。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29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吃出健康——《内经》饮食五味入养五脏论
张三火 2009-8-26 13:57
《内经》中提出许多关于饮食五味内入五脏各有所宜的著名观点,五味入养五脏的理论,是中医指导临床治疗学和食疗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素问宣明五气》)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上述原文论述了胃是五脏六腑精气的来源,饮食物首先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要接受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濡养。饮食水谷中的五味各自归属于所滋养的五脏:味酸的,先入肝;味苦的,先入心;味甜的,先入脾;味辛的,先入肺;味咸的,先入肾。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微营养物质,充养布散于周身,使营卫之气运行畅通。其所化生的糟粕部分,按照六腑的传化次第下传于大肠、膀胱,变为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指出饮食五味入于体内后,各自内养于所属的五脏,说明了五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能够对五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就会对那一脏发挥有益的滋养作用。无论药物,还是饮食物,都可以用酸、苦、甘、辛、咸五味进行分类和概括。五味对于人体五脏,各有所喜,可起到滋补、治疗的作用。例如: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甘味,因甘能补脾;心火盛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大葱、花椒等),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肾。这种药食气味与五脏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异性联系的观点,为中医药理学和食疗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昨天,在晚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在秋天吃一点辣味食物,可以补益肺气,抵抗秋凉。有读者反映:有养生学者说秋不食姜,在秋天禁止吃辣。如果说,在秋季里防止过食辛辣,以免助热,这是正确的。可是,说禁止吃辣,因为辣的都是辛辣燥热之品,助燥伤肺,就是不正确的了。中医药的理论是精深的学问,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的科学总结,决不是想当然的。其实,生姜、葱、生蒜、鲜辣椒等,没有一个是燥热的。辛味,不一定就是燥的,伤阴的,只有辛热的食用过多能够助热伤阴,比如白酒、干姜等。相反,中医认为,辛能养血润燥,如当归。 日常工作中,我们常食用的辛味食物有: 生姜:性味辛、微温。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能够解除诸肉的腥味,所以是烹饪最常用的佐料。古代医家有夜不食姜的说法,因为生姜辛散,夜晚是人体阳气收敛之时,所以不适宜在晚上食用。 生葱:白:辛、平;叶:辛温;根须:平。葱味辛、性温;能通阳活血、驱虫解毒、发汗解表;主治风寒感冒轻症、痈肿疮毒、痢疾脉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对感冒、风寒、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蒜:味辛、甘,性温。能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用于脘腹冷痛,饮食积滞,饮食不洁或食物中毒,呕吐腹泻,肠胃不和,痢疾;蛲虫病,钩虫病;肺痨(肺结核),百日咳。现代又用于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流感,流脑等。生食、煨食、煮粥、煎汤,或捣泥、为丸服。生食有明显的刺激性,可引起口、舌灼痛感、恶心等。吃蒜还能产生口臭。大量服用,可减少胃液分泌。抗菌、抗原虫的作用,一般以紫皮蒜强于白皮蒜,生用强于熟用。凡肺、胃有热,血虚目昏,以及狐臭病人均忌用。 辣椒:味辛,性热。能温中健胃,散寒燥湿,发汗。 含辣味成分,主要为辣椒碱、二氢辣椒碱;另含挥发油、蛋白质、钙、磷,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辣椒红素。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部有冷感,泻下稀水;寒湿郁滞,少食苔腻,身体困倦,肢体酸痛;感冒风寒,恶寒无汗。煎炒,煮食,研末服或生食。 食用宜选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润多肉者。不宜多食,过食可引起头昏、眼干,口腔、腹部或肛门灼热,疼痛,腹泻,唇生疱疹等。凡阴虚火旺、咳嗽、咯血、吐血、便血、目疾、疮疖和消化道溃疡的病人不宜服用。 五味对人体五脏有补益作用,但是嗜食过多,就会导致脏气偏胜,阴阳失调,引发疾病,故《内经》中强调指出气增日久,夭之由也。告诫人们:如果过食某种气味日久,就会引发疾病,成为导致人生命夭折的主要原因。 以《内经》中的医学理论为指导,引领人们吃出健康,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医的重要职责。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75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试析朱震亨的养生学思想及其养老论
张三火 2009-8-12 13:52
内容提要: 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震亨(丹溪)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卓著,理论根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养生思想独到,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养生学思想和养老学理论,是中医养生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注重保养阴血为特点,强调在人生命的生、长、壮、老过程中,人体内的阴气难成于前,而又易亏于后,因此,人体养生要以保护阴精、滋养阴血为主。本文从朱震亨论养生首先要重视保养体内的阴精,养生要懂得控制食色欲望,以及重视老年养生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分析,以期对现代研究中医养生学、人体生命科学和老年医学,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朱震亨,养生思想,养老论 朱震亨(公元 1281 - 1358 年),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家。因世居丹溪,所以当时的学者尊之为丹溪翁,亦称丹溪先生。后世的学者,常习惯以丹溪称之。朱震亨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卓著,理论根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养生思想独到,对后世影响颇大。他不但系统地提出了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阴升阳降学说等独创的医学理论,开创了以滋阴降火、升补阴血的治疗大法,积累了丰富的论治气血痰郁杂病的临床经验,还阐述了以注重保养阴血为特点的养生学理论,成为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朱震亨儒学与医学并通,理学与医学互用,堪称一代理学大家。朱丹溪以《内经》为指导思想,以顾护阴精为核心,探索了养生的方法宜忌,提出了不少有益的主张 。他一生身体力行,布衣蔬食,勤于临床,重视养生,虽年过七十,依然神茂色泽,精力充沛,足见其修身养性之功底及防老抗衰之水平。 朱震亨所处的时代,正值《局方》盛行,当时的人都尊泥古方,甚至出现滥用辛热燥热药而导致耗伤人体阴血的时弊。朱震亨结合实际,潜心研究,深有所得,著成《格致余论》一书,共载医论 41 篇。于纠正时弊、论述医理之中,阐明其独到的养生学思想及其养老论,现分述如下。 1 重视保养体内的阴精 1.1 阴气难成于前,当合理育儿以护阴精 朱震亨认为整个人体的生命过程,包括生、长、壮、老等不同的阶段,体内的阴精在整个过程中却是难成于前,而以易亏于后。因此,他在《格致余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中指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十四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哺乳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中,男子在十六岁左右,才开始具有排精功能;女子在十四岁左右,开始有月经来潮。这是因为人体在发育成形而出生以后,还要依靠母亲的哺乳和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补充滋养,人体内的阴精才能够逐渐充盛。等到阴精能够与阳气配合并达到相对平衡的时候,人的身体发育才渐趋成熟。由此可见,人体的阴精之气难成于前。而相对来说,人在未成年之前,体内的阳气却会偏胜,因此小儿被称为纯阳之体。进而提出幼年时期的生理特点是: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格致余论慈幼论》)即此期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身体发育等情况,正处于渐盛阶段,体内的阴精还没有达到最充盛的程度,肠胃等器官的发育还比较脆弱。因此,此期养生应当不宜过于温饱,以利于更好的保护体内的阴气。 青少年时期身体生长迅速,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较快,在饮食配餐上,要以谷物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辅以肉、蛋类等高蛋白质食物,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切忌暴饮暴食;不要过度偏食,盲目节食;禁止饮酒。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护尚且脆弱的肠胃等器官。在穿着上,不要过于保暖,要选择轻柔透气丝棉织品,尤其是下身不要太过于厚重,以免妨碍阴气的成长。过于保暖,会使小儿出汗,损伤阴液;衣厚身热,体内阳盛,会更伤阴精。 朱震亨强调为人父母要尽到责任,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挑食、馋嘴等不良习惯。并在《格致余论》专设慈幼论,认为富贵骄养,有子多病,迨至成人筋骨柔弱,指出家长在养育子女方面,绝对不能纵欲姑息,娇生惯养。还特别指出哺乳期母亲的饮食结构对乳汁分泌及婴儿健康的影响,哺乳期的妇女在饮食配餐上一定要谨慎节制,如果饮食不节、搭配失宜,饮食下咽,乳汁便通;如果情欲妄动、七情过激,则乳脉便应,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乳汁的分泌,婴儿得到这样的乳汁就会疾病立至,不吐则泻,不疮则热,或为口糜,或为惊搐,或为夜啼,或为腹痛。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1.2 阴气易亏于后,当晚婚晚育以待阴成 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指出:而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主张男子当三十而娶,女子当二十而嫁,不宜早婚早育,以待阴气成长。又说:《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而先亏矣。说明人体的阴气,在生命过程中非常容易亏虚。生殖机能的衰退,标志着男女阴气亏虚的程度。所以,在成年时期结婚之后,应当节制房事,以摄护阴精。 2 强调节制食色欲望 2.1 节制饮食,谨防病从口入 在饮食方面,指出要节制饮食嗜欲,不要因为嗜酒嗜食过度而损伤身体。在《格致余论饮食色欲箴序》中说: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滔滔皆是。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的恩赐,是双亲生命的延续,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作为一个人,要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关爱身体的健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见到因纵口味,五味之过而导致疾病蜂起的情况,各种吃出来的疾病不断增多,不仅严重损害身体而失去健康,还会连累父母,使双亲忧愁伤心。当人们为了满足口福而山吃海喝的时候,虽然会得到的一时的快乐,常常使已经入口的食物给身体带来的细微不良反映被忽视。但是,天长日久便会大病已成,此时饮食俱废,痛苦不堪,悔之已晚。 对比那些山野贫贱之人,饮食清淡,虽然年事已高,却能保持动作不衰,身体安康。贪吃贪喝,五味偏嗜,终致病从口入,还会因此而损害自我形象,如酒后失德等。所以,告诫人们,要守口如瓶,饮食以清淡自然调和之味为主,不可过食厚味之品。这样,才有利于滋补人体的阴气。并专述茹淡论,指出: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对于饮食物,不要加工太过,以防改变自然性味而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认为谷菽(菽,豆类的总称)菜果等食物的本身,都具有自然调和的气味,对于人体均有滋养的作用和补阴的功效。 2.2 控制色欲,反对恣情纵欲 指出男女在成年之后配成夫妻,是天经地意的。而婚后性生活方面要节制,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事关重大,不可轻视。孕育后代要选择正当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时期,有利于优生优育。夫妻在行房事之时,要遵循成之以礼,接之以时的原则,时刻想着为下一代提供最佳的先天条件,并将此看成是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恣情纵欲,不仅会损伤肾精破坏阴阳平衡,还有滋生燥毒,危害健康。认为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格致余论色欲箴》)强调无论男女,都要懂得自惜血气,不可耗伤人体阴精。更要远离淫乱之事,控制声色欲望,重视修身重德,达到祛病延寿。 3 提出养老论 朱震亨十分重视老年养生,对老年病及老年养生均有重要的论述,他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何者?头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发脱目花,久坐兀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笑则有汨。但有老境,无不有此。(《格致余论养老论》)详细论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的病症表现。指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精血俱耗,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导致疾病发生的病机是:阴虚内热。因此,丹溪翁的养老论,以滋阴降火,顾护脾胃为宗旨。 3.1 主张疗养要得当,禁服温燥性热之品 在疗养上,提出对于老年人用药,不可以妄用温热之药(干姜、肉桂、白术等)补养真气,尤其是不能使用温燥剂(如乌头、附子等),以免助火生热,更伤阴精。 3.2 强调饮食要谨节,忌食助湿生热之品 在饮食上,提倡素食茹淡,重视饮食水谷等营养物质和脾胃功能对人体阴精的影响。认为人体的阴精难成而易亏,人在六、七十岁以后,体内的阴精不足,不能与阳气配合维持相对的平衡状态,阳气相对亢盛,就会产生内热。根据老年人年老气弱,下焦虚衰,血少精亏的特点,指出: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格致余论养老论》)即把香醇的美酒,面食及油腻的汤汁,烧烤煨炒等炭火制作的食品,还有辛辣燥热和香甜粘滑的食物,都归为老年人饮食禁忌的行列。并告诫,这些食物虽然能够让人满足口福而获得一时的快乐,但是积久必为灾害。所以,对于这些食物多不如少,少不如绝。千万不要为了追求爽口而吃出疾病,为了贪吃厚味而滋生热毒。 3.3 提倡子孙要敬老,帮助老人实现养生 尤其可贵的是,朱震亨还提出,家中有老人的子孙们要努力学习并掌握老年人的调养常识和饮食禁忌,把劝诱开导老人实现食疗养生当作忠养老人、敬尽孝道的重要内容。他说:为子为孙,必先开之以义理,晓之以物性,旁譬曲喻,陈说利害,意诚词确,一切以敬慎行之。又次以身先之,必将有所感悟而无扦格之逆也。(《格致余论养老论》)强调作为子孙,对待家中的老人,要按照老年人的养生要求耐心开导,劝其遵守禁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诚意地、毕恭毕敬地讲清利害关系,并且还要付诸于行动上,表现在生活中,让老人真正感受到子孙们的关爱之情和孝敬之心。这样,才能使老人们重视并实现养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身体力行的去关心老人、强化老年人养生保健意识的主张,显示出一个社会重视人性关怀的人文思想,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提倡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3.4 强调动静要得当,谨防妄动伤阴之害 在保健上,特别重视动静与长寿的关系。认为生命的延续,都是由于动的结果,即主张生命在于运动。同时强调,运动必须要动皆中节,要恰到好处,不可轻举妄动或运动过量。否则,就会造成阴精的耗泄,导致伤阴之害。指出人生动易而静难,而静则有利于保养阴气。进而提出人体养生,应该主之以静 。静,即指清静养心之意,要求人清修心境,做到清静无为,淡泊名利。这样,才有利于保存阴气,以期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上述关于老年养生的观点,为我们现代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和老年医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相信在这些宝贵财富的启示下,未来医学在人类养生和老年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必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 严世芸 . 中医各家学说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3 . 01 :178 陈蕾蕾 . 试述《内经》与朱丹溪养生学术思想的关系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3.25 (1):7-8 薛益明 , 王中越 . 朱丹溪的养生观及其指导意义 . 山东中医杂志 , 2004, 23 ( 1) :6-8 博主说明 :此文2009年8月发表在《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5卷4期),被评为本年度优秀论文。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3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静致远有利于养生
张三火 2009-6-7 21:12
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教化民众修身正心,从善如流的主张,历经千年,依然闪烁着灿烂的人性光辉,引领人们去寻找心灵的方向和人生的理想,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写下辉煌壮丽的华章。 宁静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戒子篇》,文中指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君子的风范,应该以恬淡清静的心态修养自身,以俭朴淳厚的品行提升道德。如果生活不能淡泊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如果心绪不能宁静就不会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体现出他的高尚德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由此成为励志名言。 后人用 来描写那些有识之士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却有自己的志趣;不追求浮华,心境安宁清静,而有着远大目标。鼓励人们要静下心来,潜心苦学,静观世态的变化,沉着应对挑战,这样才能培养出德高志远,品行兼备的有益于社会的良才。 儒家所提倡的定、静、安、正心等主张,对于修身养性,内养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内经》中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即当人们在教化之下,达到正其心的境界时,人世间的各种嗜好和欲望就不能刺激人们的感官,淫乱邪说也无法迷惑人们的心绪,无论是愚笨的还是聪慧的,也不管是否属于贤能的人,只要心正,就都能够安心舒适地生活,不会被外界的物欲所困扰。此时,人们的行为和心性,已经是完全符合养生之道的了。 有一个男性患者,今年 39 岁。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连报纸、电视节目都看不明白。他靠承包工程为生,而所干的工程只在春夏开工,天冷后就要停工。北方冬季较长,每年他要有小半年的时间闲暇,无事可做。去年冬天,他迷上了打麻将。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起床,不吃饭,就去找麻友玩儿上八圈,才开始去饭店吃饭。因为已经很饿了,自然大吃大喝一顿。估计吃完饭,也到下午了,再接着玩儿,直到深夜才回家。到家后,又累又饿,还要补上晚餐,常常在大吃一顿之后,才开始睡觉。如此下来,不到三个月,他的体重增加了近 30 斤,变成胖子不说,还出现腰痛、阳萎、早泄,患上性功能障碍的病症。别说承包工程干活了,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回,他害怕了,春节过后就赶快来找我给他治疗。我告诉他,因为过分安逸,顺心所欲,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导致他久坐伤肉,暴饮暴食伤脾,熬夜劳累过度伤肾而发生疾病。建议他一定要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辅助一些健身运动,再加上服用中药。调治一个月后,先前的症状基本消失,根据情况,又给他配制了一个月的丸药,以巩固疗效。现在,他承包的工程如期起动,所患的疾病得以痊愈。 有一个学生曾经问我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是不是肾虚的人,就会没有骨气?就这个问题,我与她共同分析了一下,最后得出结论:的确如此。中医认为,肾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主五志(神、魂、魄、意、志)当中的志,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而腰为肾之府,齿为骨之余。如果肾虚,则不能藏精,精不主骨则四肢骨骼脆弱,腰膝酸软,牙齿不固;精不生髓则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发稀疏;精衰气弱则耳鸣耳聋,意志薄弱,胆怯易恐。如果遇到大的意外事件,就会难以承受,甚至被吓得屁滚尿流。因此,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要想让人有骨气,有志气,能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志向,需要从保养肾精入手。如此说来,养生不仅仅是为了医疗保健,还具有人文社会层面的意义。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191 次阅读|7 个评论
端午节——世界上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热度 1 张三火 2009-5-27 22:10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佳节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延续着各种形式的习俗,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及养生防疫方面的内容。被当代中医专家称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①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前后,草本药材的茎叶成熟,药性最好,因此: 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五月五日 ,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还可以在此日提取动物类药物,如蟾酥等。适时取蓄药材以备用,是中医最重要的环节。    ②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是用中药佩兰(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除浊的功效),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用香蒲、艾叶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 白玉兰 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以防治皮肤病,驱除邪气。    ③ 饮药酒。有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等。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能够芳香醒脾。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 (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 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流传较广。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 王 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可以健脾益气,增强抗病能力。    ④ 制作保健茶。北方一些地区,常在端午节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些保健茶,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⑤ 采艾避邪。艾蒿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农历五月,是采集艾蒿最佳时节,《荆楚岁时记》: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为的是避除瘟疫毒气,预防疫病发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削弱有害昆虫对疾病的传播能力。    ⑥ 扎五彩线。民间认为五月是 五毒 ( 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 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应该是一种辟邪的祝由习俗。更为简单的方法是: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编成五彩线系在手腕、脚踝等处,均含有驱除病邪,预防毒气染身之意。 ⑦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 五月五日 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通过吃粽子来调节饮食结构,预示着盛夏的到来,提醒人们要格外重视保护脾胃,增强体质,以防病健身。 ⑧ 占端午雨。这是我国民间占岁习俗。早在宋代,就有此习俗。俗信在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 五月五日 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 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 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代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 端阳无雨是丰年 的谚语。呵呵,不知今年的端午节是否有雨呢?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7809 次阅读|7 个评论
城市晚报上讲脾胃养生
张三火 2009-5-26 20:57
中医专家谈脾胃养生(原文转载) 饮食有节 不要过多过杂 记者 张爽 / 报道 钱文波 / 摄(城市晚报,2009.5.26) 转眼又要到端阳节了,各式各样的美味粽子早也摆上了大小柜台。可是很多人往往会因为吃粽子引起肠胃不适,由此引发出对胃的保健的讨论。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张焱副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养生及《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她认为,中医学不仅仅是治病的医学,更是探讨怎样让人不生病的学问!夏季应该如何进行脾胃养生,让我们听听张焱老师怎么说。 脾胃乃后天之本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三月,是指农历的四、五、六月份,即从立夏至大暑的三个月。共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蕃秀,繁茂秀美的意思。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万物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秀美景象。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气皆来自于脾胃。也就是说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都是通过脾胃来获得的。《黄帝内经》中尤其重视保护脾胃,脾胃的功能正常了,人的五脏功能才能维持正常,人体才会有生机。 太多太杂 吃会引发疾病 张焱老师说,中国人对吃非常重视,但是吃得太多太杂,就容易引起很多不良结果,有很多疾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喝过量,摄入食物搭配不合理等,都会伤到脾胃。过去,西方人曾认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最合理的,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饮食都是反传统的,几乎每餐都有肉类食物,甚至以肉食为主,以谷物为辅了。大量食用脂肪类食物和加工过于精细的食品,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两大隐患。 脾胃弱者 慎食粽子 中医认为,健康是可以吃出来的,这需要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张焱老师在她的养生理论中提到了健康饮食的结构要遵循《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肉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在这里她特别提醒,每一餐摄入的食物都不应该太杂,食物配餐时,食物的营养结构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不同,因此每一餐吃一个主菜,搭配与其相宜的食物,每餐的菜式不同,这样来交叉搭配比较合理,尽量避免食物之间有所禁忌而相互影响营养的吸收,她说。另外也要考虑到食物对脾胃是否会有伤害,比如粽子这种粘腻的食物,会比较碍胃,不利于消化,那么平时有消化不良的人或者有胃病的人就应当慎用、少食。吃粽子的时候,可以配米粥和小咸菜来帮助消化。 果盘不健康 吃水果要单一 在此,张焱老师还要特别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吃的几个误区。很多人喜欢吃水果的时候喝茶或咖啡,或是将多种水果做成果盘,认为这样比较有营养。其实,这样对脾胃是非常不好的,而且还会因此破坏水果中的营养成分。几乎所有的水果不宜空腹食用,都容易伤胃,如果再与热的饮品一起食用,会使脾胃负荷增加而承担不了,因此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提出食不欲杂。另外,每种水果的寒热温凉的性味都是不相同的,很多水果都不可以同时吃。比如西瓜是寒性的,而荔枝是温性的,两者一同吃很容易导致腹泻。所以建议每一次只吃一种水果,比较安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 水果榨汁 应避免 此外,水果含糖和果酸都比较高,所以一次不易多食。比如西红柿,属于寒凉,空腹多吃就容易腹泻。冻柿子如果跟苹果一起吃,就会导致结石。最后,喜爱榨鲜果汁的读者要注意,这种做法也应当尽量杜绝。因为榨汁的过程中不仅破坏了水果的一些营养成分,而且水果没有通过咀嚼直接进入胃中,就会加重胃的负担。在进食过程中充分咀嚼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人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中的腺体会分泌多种酶来帮助分解食物,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发怒、焦虑 都会伤胃 除了吃,人的情绪也会对脾胃造成影响。紧张、发怒、焦虑等情绪,都会伤害脾胃。有的人发怒的时候会想吃东西,这是最忌讳的,这样不仅伤胃而且伤肝。 张焱老师说,吃饭时要心情舒畅,应当愉快的进餐。有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生活节奏快,简直就是在吞饭,这也很不好,吃饭的时候不要太快,一定要充分咀嚼。而且,晚饭不要过晚,过饱,吃过晚饭也不要很快入睡,否则都会加重胃的负担。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舒服还会影响睡眠,常会出现磨牙、做恶梦等。 直接吹冷气 会导致胃痉挛 外寒也会导致胃的不适,进入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呆在有空调的环境里。但过多地吹冷气或是直接让冷气吹到身体上,会伤到胃,甚至引起胃痉挛。张焱老师说,胃病是 3 分治疗, 7 分调养。脾胃的养生,一定要注意一日 3 餐的规律。胃一般在 4-6 个小时排空,因此人要在 6 小时左右进餐。许多人不吃早餐就出门了,或者跟朋友见面时喝一场大酒,放开大吃一次,这些都是很不好的,有些人就是因此而患上胃痉挛、胃扩张、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报纸原版见: 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page/1/2009-05-26/C05/9731243260867373.pdf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8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夏季应该如何养生?
张三火 2009-5-5 19:43
今天是立夏,又一个夏季在不平凡中到来。在火热的夏季里,人们更应该重视养生,防止苦夏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在这里顺祝朋友们夏安!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农历的四、五、六月份,即从立夏至大暑的三个月。共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蕃秀,繁茂秀美的意思,形容夏季植物繁盛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万物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秀美景象。此时,人们养生应掌握如下要点: 1 、根据天时,调节睡眠 进入夏季,人们养生要注意随着昼长夜短而适当调节睡眠时间。因为夏天入夜要晚,所以,人们入睡也相应要晚一些。白天太阳出来的早,人们也要早起一些,不要厌恶夏天的日长天热。 昼长夜短,天气炎热,都是自然界阳气充盛的表现,人体要尽量顺应这种阳盛天气,有益于利用天之阳气补充人体内的阳气。 2 、调和情志,合理出汗 在炎热的夏天,不要过度劳累、烦忧,不要动怒,要尽量让心情舒畅,以免在阳盛之时肝木郁而化火助阳。使体内的阳气也要像植物开花繁茂那样,能够向外宣通发泄而出汗,这就是顺应夏季主长的自然特性,适应夏季的养生原则。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就会伤及于心,到了秋季,就会发为疟疾一类的疾病。如果夏天的长气不足,提供给秋天适应收气的能力就会减少。这样维持到冬天,还可能发生其他严重的疾病。 所以,在夏日阳盛之时,人体内的阳气宜宣通发泄于外,维持一定的生理出汗,也是十分必要的。近代由于空调制冷的广泛应用,在夏季常使人患上空调病,同时,也会使人体的生理汗出得到抑制,从而违背夏季的养生原则,导致疾病的发生。 2008 年 6 月,我去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举办的《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期间,有一位在香港行医多年的中医专家,介绍他临床上大剂量使用附子的经验。他说,当今的香港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冬天。过去,中医界有句古训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但是,在香港的夏天里,他依然还要使用比麻黄性更热的附子,并且是大剂量的使用。就是因为人们在夏季大面积使用空调机制造冷气,这种冷气就是一种人造寒邪,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人生病的主要因素。香港 6 月份的天气已经很炎热,但是,所有的商场、饭店、宾馆、公交车、会议室、居室内都开着冷气,人们恶热而喜冷,长期吸取不到自然界的阳热之气来补充身体内的阳气,使体内阳气明显不足,导致各种空调病发生,尤其是女子更容易患痹证(风湿性关节病)、肌肉痛、腹痛腹泻、四肢不温(中医称寒厥)、痛经、不孕症等。因为这些疾病的原因是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以,在治疗上要使用温中散寒、大补阳气的大热之品附子。 3 、逆之伤心,冬至重病 说明违背夏季的养生原则,就会伤及于心。因心主火,夏季火气当盛,所以,夏季火邪易伤于心。夏伤火热之邪,秋感寒凉之气,则可导致寒热交替的疟疾发生。若夏伤于心,长气受损,则秋无以收,收气不足,则冬无所藏,而阳气无以潜藏,导致阳气不足。至冬季寒盛之时,阳虚不能抗御寒邪,所以在冬季感受病邪,发病就会比较严重。 总之,在夏季阳盛之时,人们养生要更加注意吸取天地自然界的阳热之气以滋助人体内的阳气。如此,才能适应秋冬的寒凉气候变化,增加机体抵御外邪、预防疾病的能力。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4803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成年人的养生要点
张三火 2009-4-29 15:30
(续前文) 1 、节制嗜好欲望,防止恃强过劳:进入成年人行列的年轻人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善胜好勇,做事常常带有很强的征服欲望。特别是在鼓励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常常会以趁着年轻,我要如何、如何来激励自己奋斗不息、拼搏不止。这样一来,仰仗自己年轻而超负荷地学习或工作,甚至透支生命的现象,便日益突出起来。各种因恃强过劳而损害健康,引发疾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严重的还会导致过劳死。 我有一个学生,因考研而日夜苦读,最终研究生是读上了,却患上严重的痤疮。 23 岁的女孩子,满脸密布紫暗色的痤疮,新旧叠现,还伴有色素沉着、月经不调等。多方治疗,百药尽尝,苦不堪言。在她读大二时,我教过她《内经选读》。在她读研一时,我教她《内经研究进展》,此时,我都认不出她了。原来白净的脸,变得面目全非。后来,她找我为她诊治,我对她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诊察和分析。鉴于其面部痤疮色深紫暗,遇热加重,并伴有颜面虚浮,小便黄赤;舌象见舌体胖大、尖红,苔白厚腻;脉象见右脉滑数(反关脉),左脉濡等情况,综合分析,是由于精神紧张导致肝郁化火,思虑过度伤脾生湿,使湿热互结体内,日久内蕴生毒,聚于皮肤肌腠之间,发为痤疮。治法当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合二妙散加生地、赤芍等凉血之品,水煎服。服用五剂后,面部痤疮稍轻,小便正常。又服四剂后,面部痤疮明显好转,不再新起,可见陈旧性紫斑,小便正常,大便微溏。将前面的汤剂加减变量后,取一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九克,每次口服一丸,每日温水送服三丸。调整两个月,痊愈。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年轻人勤奋上进、刻苦努力,本无可非议。关键在于奋力拼搏的同时,要懂得关爱生命,保护健康。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健康带来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带来的欢乐,无论他的事业再怎么成功,身心也都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年轻人在努力奋斗,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要懂得劳逸结合,适当放松精神,合理安排休闲时光,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及时得到缓冲,不要以付出珍贵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弹簧,如果总是绷的太紧,得不到放松,最终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弹簧的弹性消失了,再放松的时候也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另一个结果,就是弹簧的弹性达到极限,被拉折绷断。 2 、适龄婚配嫁娶,避免早婚早育:成年时期,也是男女婚配嫁娶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男女性别不同,适合婚育的年龄也有所差异。中国古代先贤认为男子当三十而娶,女子当二十而嫁。主张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先立业,后成家。这其中的确包含着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先进主张。正如元代医家朱震亨所说:而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法国遗传学家摩里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年龄在 30~35 岁的男人所生育的后代是最优秀的。男性精子素质在 30 岁时达到高峰,然后能持续 5 年的高质量。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则在 23~30 岁,这一时期女性全身发育完全成熟,卵子质量高,如果怀胎生育,分娩危险小,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如果女子过二十而嫁,男子近三十而娶,男女双方的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五脏器官的功能旺盛,经脉中的气血流通顺畅,生殖机能较强。并且,此时人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精力充沛,具备很好的抚育婴幼儿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古代的实践经验,还是今天的科学研究,都认为此期是男女婚配和生育的最佳时期。 如果青年男女在身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尤其是生殖机能未成熟)之前婚配生育,不但会严重损害双方的精血而导致体弱多病甚至出现早衰,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胎孕生长使子女出现先天不足。临床上,会见到有些结婚较早、发育不好的女性,在怀孕后常出现不明原因流产或早产,或产后虚弱、乳汁不足、婴儿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等。这是因为过早怀孕生育,体内的胎儿与发育中的母体争夺营养,因此,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男子在生长发育成熟之前婚配生育,肾精尚未完全充盛,产生精子的能力尚未达到最佳水平,精子的活力和质量相对较弱,因此,提供下一代的先天之精也会相对较弱。由于使男子结婚后不断泻精,也会使精室空虚,主骨生髓的功能减退,原本的生长发育会因此而停止。而且,在大脑的智力开发方面,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如果青年男女身体各方面发育完备,精力充沛,智力相对成熟,那么,作为父亲,则肾精充足,精子活跃,遗传给下一代的密码就会更多一些;作为母亲,则气血旺盛,生命力强,会给胎儿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孕育环境。这样,更有利于胎儿发育生长,有利于培养出优化组合的先天良好的天才后代。 可见,在成年时期懂得养生,不仅对于维护成年人的个体健康意义重大,还涉及到下一代的优生优育、先天遗传、健康成长等问题。如此看来,人类的生命质量、繁衍生息,事关重大,更不可轻视。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年时期的养生要点应该是什么呢?
张三火 2009-4-28 11:22
(三)成年时期: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当人到三十岁的时候,五脏器官的发育已经完备,全身的肌肉发达并且结实,血脉充盛盈满,所以表现出动作沉着、步伐稳健。 从二十岁至三十岁,进入人生的成年时期。此时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发育已经完备,是一生中身体各部份器官功能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也是人体最强壮的时期,人们通常用婷婷玉立、风华正茂、玉树临风、虎背熊腰等词汇,来描述成年男女的健美身姿。在这期间,人们将要学习技术,完成学业,谋职就业,建立家庭,生儿育女。这些被称为人生中的大事,几乎都在这十年间进行。正值身强力壮的人们,往往更容易忽略养生的重要性。我见过一个年近 30 岁的男子,还没有结婚,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每日腰痛、腰间活动受限不说,还出现了肾虚的表现。当我在问诊时问到他是否结婚时,他无奈地说:我都这样了,还和谁结婚啊!他的病就是因为忙于工作和娱乐而疏于养生保健,久坐少动,致使腰肌劳损,再加之用力不当或劳累过度,由此引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证。 那么,对于身强力壮的成年人群,养生要点应该是什么呢? 希望大家参与讨论,说出您的观点!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春期应该如何养生
张三火 2009-4-26 17:39
(二)青少年时期: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趋:疾行。即走路轻快。当人长到二十岁的时候,体内的气血开始逐渐旺盛,肌肉正在不断的发达而变得结实有力,所以此期表现为动作敏捷、行走轻快。 人在十岁至二十岁这个年龄时段,正当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即现在所说的青春期。此段时期是指一个人由 儿童 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 10 - 12 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 12 - 14 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 10 岁至 20 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 婴儿 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 男孩 或是 女孩 ,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 时 期 ,孩子们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然而正是这些迅速的身心变化,会使青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反应,甚至产生不良行为。一些孩子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等持抗拒态度和行为,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著名的 德国 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 中医学认为,人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发育迅速,五脏六腑功能活动和经脉气血运行都比较旺盛。在人体生长发育方面,肌肉发达明显,第二性征突出,生殖机能也会随之发育成熟,在女子会表现为月经来潮、脂肪增加、皮肤柔润、头发浓密等;在男子表现为能够射精、喉结变大、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正如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所说: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但是,青少年在这段时期的生理特点正处于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 (《格致余论慈幼论》)即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身体发育等情况,正处于渐盛阶段,体内的阴精还没有达到最充盛的程度,肠胃等器官的发育还比较脆弱。因此,在青少年时期重视人体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1 、饮食营养合理,注意保护肠胃:青少年时期身体生长迅速,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较快,在饮食配餐上,要以谷物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辅以肉、蛋类等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切忌暴饮暴食;不要过度偏食,盲目节食;禁止饮酒。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护尚且脆弱的肠胃等器官。在西方许多国家,法律规定 18 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绝对禁酒的,有的国家规定在 20 周岁。酒吧严禁未成年的青少年入内,从家庭到学校、社会都会严格遵守法规,这样就会从另一方面保护了青少年的肠胃。在我国,许多初、高中生都有过喝酒的经历,家长和社会方面都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们的喝酒行为,许多青少年因此患有胃溃疡、胃炎、结肠炎、慢性肠炎等疾病,严重损害健康,影响身体的成长。 2 、重视道德修养,注意调整身心:由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身高、体重等生理发育迅猛,但心理发育滞后,仍处在幼稚、单纯阶段,家长和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重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存观。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他们在压力、困难面前如何调整身心,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立志、学习、生活。 3 、保证睡眠时间,防止 用脑过度:中医认为,青少年时期,人体内的阴精还没有达到最佳的充盛状态,而充足的睡眠能够不断地促进阴精的产生。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而髓能生脑。充足的睡眠,可以使青少年的肾精得到及时的补充,使其健康成长,还能够让青少年的 大脑得到快速发育。如果长时间用脑过度,睡眠时间不足,就会使青少年体内的阴精不足,脑髓空虚,出现思维混乱、容易疲劳、视力减退、记忆力衰退,甚至少白发等一系列脑神经机能失衡的症状。 4 、正确对待性征发育,普及性保健知识:由于青少年时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腺内分泌激素迅速产生。随着第二性征的逐渐突显,青少年的性心理也会迅速觉醒,性意识突然增强,往往因外界刺激而产生性冲动,容易出现手淫、梦遗等不良行为,造成过度消耗性激素,肾精大量流失,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火旺,髓海失充,精气营血亏虚,久而久之,中枢神经由兴奋亢进转向疲劳抑制,造成性神经机能失衡而易于诱发青春期综合征。因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要多了解人体生理卫生知识,正确对待生殖机能发育给身体带来的各种变化。女孩子不要束胸、束腰,避免造成影响乳腺的发育和气血的正常运行。不要穿着过紧的牛仔裤、低腰裤等,裤子过紧会影响局部气血运行和盆腔血液循环而引发妇科感染或盆腔炎症;腰腹部外露,容易造成寒湿外邪侵袭经脉,可导致宫寒腹痛、腰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病证。男孩子不宜穿着过紧的内裤,不要看带有色情的书刊影视等刺激性较强的作品,多加一些户外活动。 总之,青少年的养生,需要家长、学校、全社会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让青少年不再因为异性兴趣、异性交往,和繁重的学习任务等而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让青春少年都能够得以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养生当从幼年时期开始
热度 1 张三火 2009-4-23 14:46
《灵枢天年》篇论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后到百岁,每隔十年为一个年龄时段,将人的生命过程从幼年、青少年、成年、壮年、老年,直到百年寿终,共分为十个生命时段。在这十个时段的生命进程中,人在生理上、体态上、性格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从中说明人生的年龄时段不同,养生要点也应该各有侧重的深刻道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幼年时期: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好( h o 浩):善、喜好。走,跑。好走,即喜欢跑。 指出人在出生以后,直至长到十岁的幼年时期里,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已经发育到比较健全的程度。在人体经脉中运行的气血,也已经开始通畅。下肢筋骨的生长发育表现突出,所以会显现出行为多动、喜欢跑跳等特点。 一个人出生以后,从会爬开始,渐渐会走、会跳、会跑,看似简单的生理过程,实际上,反映出来的却是极其复杂的生命现象。透过这些现象,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小孩儿,从心智到体能,从五脏六腑到经络,从气血运行到骨肉筋脉,其生长发育的过程否是全面协调,是否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由此可以辨别这个孩子是否属于健康成长。 现在看到很多小学校乃至幼儿园,都开设很多文化课、理论课,孩子们的作业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重。可是,给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能够让孩子们伸展肢体、活动筋骨的体育项目更是少得可怜。有些家长还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许多课外知识、上课后班等。殊不知,让十岁以内的小孩学习负担过重,户外活动太少,就会严重违背幼年时期的生理特点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有宽阔的操场,里面有高低单双杠、秋千、爬杆、沙坑、篮球架,每天放学后都可以在学校玩儿,直到饿了要吃饭,才想起回家。那时候的孩子们,还会有许多玩乐项目和游戏活动,光跳的就有跳皮筋、跳方格、跳大绳、跳口袋;踢的有踢球、踢口袋、踢毽子;跑的有蹓圈儿、丢手绢、捉迷藏、骑马战争、放风筝;还有搧啪叽、摔炮儿、摔跤、掰腕子、五子棋等等。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复杂、贵重的玩具,但是,他们能够尽己所能、倾其所有,尽情玩耍,自由呼吸,健康成长。那时候的小孩儿,几乎没有近似眼,吃饭时不挑食,睡觉时不哭闹,更不会出现肥胖症儿童和高血压儿童。 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所小学操场里面的篮球架倒了,压死了一名小学生。从此以后,许多小学校纷纷撤去类似的体育设施,甚至没有了操场。大城市里的一些学校虽然设有漂亮豪华的室内体育馆,但却不是时时刻刻对学生们开放。孩子们没有了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也没有能够在一起相互配合共做游戏的伙伴,天真活泼、好动善跑的天性被压制着,有的孩子就是因此而失去了健康的体魄。 有人会担心,让孩子这样玩儿下去,不是把心玩儿散了吗?孩子玩儿野了,能有心情去学习吗?将来成不了才怎么办?其实,聪明淘气的孩子头儿往往有很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能力,很可能在未来成为领袖人物或企事业的带头人、发明家、科学家呢;经常参与游戏的孩子会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与人交往、互相沟通和配合等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娱乐活动中,孩子的体能和智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开发,孩子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挥,更有利于发现和调动孩子的潜能和天赋。 《黄帝内经》主张顺应自然,让孩子在幼年时期能够尽情玩耍游戏就是顺应了此段时期人体生长规律,有利于五脏六腑等身体器官的发育和成长。否则,就会导致五脏病,正如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所记载的那样: 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 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 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人们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就是钱乙为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 白光 白等症状,而创立的著名方剂。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被广泛应用,为药品经销商们大开财路。其实,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就是滋阴补肾,用于治疗小儿发育迟缓、肾阴亏虚病证。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时应该严格辨清病证,不可将其当成保健品而长时间服用。 我们 60 年代出生的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关于今昔童年快乐指数对比的话题。结论是: 60 后的童年比 70 后快乐, 70 后比 80 后活的快乐,而 80 后又要比 90 后活的快乐。难道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快乐指数却在递减吗?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应该是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吧!希望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能够真正了解幼儿、少儿的生理特点,都来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61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春节中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完整版)
张三火 2009-1-30 13:29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春节。   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万物复苏,草木兴荣,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将更始。人们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里,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新春早日到来。迎新春,过佳节,千百年来成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贯穿于春节始终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也应当是这个传统佳节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吧! 1 、全面除尘,美化环境卫生: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每逢春节来临,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这种全面洒扫除尘,大搞卫生,布置美化居室环境的全民性大扫除,医学旨意是在春天万物复苏到来之前彻底清除有害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环境,让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病邪无处藏身,人们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 、调整饮食,增强抗病能力 :( 1 )蒸年糕 是家家必备的春节食品。年糕的口味、样式虽然因地而异,但是制作所用的主要原料几乎南北相同,都是江米、黄粘米、粳米、糯米等制成。这些谷物或甘平或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能,再配以大枣、赤小豆及紫苏叶等蒸制而成,即能有效的提供冬季所需的较高热量,还能够有利于补益人体的气血以应冬藏时令,还可以有效的保护脾胃及肠道的功能。医学旨意是让人体在冬天寒冷气候里及时补充体内热能的消耗,增强耐寒能力,免受寒邪的侵袭。( 2 )包饺子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肴。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悠久,从类似馄饨的吃法到大约唐代,几经演变而成为现在的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 农历正月初一 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三是饺子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是最佳的养生食品。 中医饮食养生理论认为,食物应该是谷、肉、果、菜,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内经》指出人的饮食结构应当是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人体需要用五谷来提供必要的营养,用五果来辅助,用五畜之肉来补益,用五菜来补充,各种食物要气味调和,搭配合理,营养得当。这样,就能够充分的补益人体精气,从而给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这五类食物,味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对人体五脏各有所利,能起到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春夏秋冬四时与人体五藏(肝心脾肺肾)的通应关系,来调整饮食结构,这就是中医的饮食养生。饺子恰好就是把谷肉果菜完美结合,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养生食品。饺子皮由面粉制作,而麦是五谷之一,五行属火,性甘温,是五谷中最具热量的食物,因此,在寒冬食用最有利于抗寒;饺子馅以猪肉为多,而猪是五畜之一,肉能够补中益气,长气力。五行属水,内应人体五脏之中的肾,外应四时中的冬季,所以在冬季吃猪肉最有利于填补肾精,营养五脏;馅中配以应时蔬菜,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素食纤维,有利于调整胃肠功能及防止脂肪类食物过量。在包饺子时,人们还常常将一些花生、果脯、枣和栗子等果类包进馅里,又做到以五果为辅助。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等等。可见,饺子虽小,却包尽了人体必需的谷肉果菜。这应该是饺子这一食品恒具魅力永不衰减的根本原因吧!如今,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在于其中注入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 从蒸粘糕到包饺子,春节期间的饮食习俗让人们能够在过节的欢乐气氛中主动而适时、自然而然地调整饮食结构,保证了营养,增进了健康。并将其形成习俗,世代相传。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大智慧吧!因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以,人们在冬末春初之时注意补充营养,使体质强壮,抗病能力增强,在春季到来时,就能够保持健康状态,不易生病。若是您身体虚弱,营养不良,就多吃些饺子吧! 3 、燃放爆竹,避秽驱除病邪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一日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除瘟戾病邪的音响工具。据《神异经》载,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可是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使人得寒热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可惜的是,虽然这种习俗沿袭下来了,但是能够驱散病邪、净化空气的作用却不复存在了。相反,现在的爆竹烟花已经成为噪音的源头、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了。如果能够保持最初的人们能够接受的哔哔叭叭声,再加入一些能够净化空气、消除病毒的因子,传统的燃放爆竹便会重现往日光辉,承续着千古先知者的智慧哟,呵呵。 4 、相互拜年,重视调养精神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 团拜、使用名贴相互投贺(贺年片)等。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不管形式有多少,但整个过程中人们都会始终面带笑容,心情愉悦,相互祝福,其乐融融。这会使人们在度过慢慢寒冬时收藏的心绪和情怀得到充分释放,避免了情绪低沉和心情抑郁,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使人们在过节休闲团聚的欢乐气氛中身心得到放松和调整,以喜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来迎接新春伊始,来对待万物复苏,来欣赏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5 、元宵灯谜,强身健体又增智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节有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这些庆祝活动外,还有保健运动,这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人们多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活动筋骨,强身健体,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这些活动多为户外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强壮筋骨,符合《内经》中春三月的养生要求,因此,人们对于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广泛响应,乐此不疲。 以上是我这个中医人对中国传统佳节中所体现中医养生理念的总结,您从中是否得到些许的启示或感悟? 您知道还有哪些习俗里面蕴涵着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吗?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625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春节中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
张三火 2009-1-26 17:49
中国春节中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把农历的 正月初一 叫春节。   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万物复苏,草木兴荣,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将更始。人们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里,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新春早日到来。迎新春,过佳节,千百年来成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贯穿于春节始终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也应当是这个传统佳节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吧! 1 、全面除尘,美化环境卫生: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每逢春节来临,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这种全面洒扫除尘,大搞卫生,布置美化居室环境的全民性大扫除,医学旨意是在春天万物复苏到来之前彻底清除有害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环境,让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病邪无处藏身,人们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 、调整饮食,增强抗病能力 : 蒸年糕 是家家必备的春节食品。年糕的口味、样式虽然因地而异,但是制作所用的主要原料几乎南北相同,都是江米、黄粘米、粳米、糯米等制成。这些谷物或甘平或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能,再配以大枣、赤小豆及紫苏叶等蒸制而成,即能有效的提供冬季所需的较高热量,还能够有利于补益人体的气血以应冬藏时令,还可以有效的保护脾胃及肠道的功能。医学旨意是让人体在冬天寒冷气候里及时补充体内热能的消耗,增强耐寒能力,免受寒邪的侵袭 。因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以,人们在冬末春初之时注意补充营养,使体质强壮,抗病能力增强,在春季到来时,就能够保持健康状态,不易生病。 您知道还有哪些习俗里面蕴涵着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吗?(待续)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41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征集书名
张三火 2008-8-27 09:25
我在编写《内经与养生》一书过程中,对《内经》中所涉及的养生学论述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认识。结合当今实际,这些养生观点更具有珍贵的指导价值。所以,初步打算编写一部适合于指导现代人养生的书,把《内经》中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目前,已着手准备编写。苦于书名难以确定,特此发贴征集一下,希望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助我一臂之力哟! ——这是我在自己专业的论坛“轩岐在线”( http://125.32.126.150/bbs/ )上发的帖子,当时收到了一些书名,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后来,我把书名暂定为《内经养生观》。现在,这本书有望被权威版社选中出版,可是编辑觉得书名有些学术化,因为本书要面向大众读者,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是我的愿望和责任。所以,还要发出这个征集书名的请求, 请所有的朋友帮助我,因为我更相信大家的智慧! (以下是本书的目录,仅供参考) 第一章 《内经》中的养生水平到底有多高? l 真人的养生水平 l 至人的境界 l 圣人的作用 l 贤人的标准 l 养生的意义 第二章 实现“ 天人相应”究竟有多难? l 必须掌握适时养生的原则 l 认真遵循顺时养生的规律 l 怎样维护生态平衡 l 全面了解地域环境 l 掌握气候变化规律 第三章 因人而异的养生学思想 l 男女性别不同,养生各有侧重 l 年龄时段不同,养生要点各异 l 不同体质人群,养生方法有别 第四章 全方位提出防病抗衰的保健原则及方法 l 正确运用养生保健方法 l 强筋壮骨,顺时避邪 1、 导引按摩 2、 五脏六腑的保健 3、 五体及官窍的保健 4、 面部的护理 l 怎样吃出健康 1、 五味入养五脏 2、 五味偏嗜致病 3、 谨和五味——食饮有节,合理膳食 l 生活起居需要注意什么 l 避免过劳伤身 l 减少嗜欲,节制声色 l 内养精神以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保持恬淡虚无的平静心态 2、 培养宁静志远的人生信念 3、 建立心安不惧的坦然正气 4、 追求德全不危的康乐人生 第五章 社会人文因素对人类养生的影响 l 社会因素对养生质量的影响 l 人文因素与养生 l 道德修养与养生 l 民俗习惯与养生 第六章 保全形神的防病养生观 l 治未病思想 l 人类早衰的原因 1、 以酒为浆 2、 以妄为常 3、 嗜欲过度 4、 生病起于过用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5074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类的自然寿命到底应该是多少年?
张三火 2008-7-30 20:13
中医学最权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论述了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天年,指天赋年寿,即人类的自然寿命。据《尚书》: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可知人类的自然寿命数应该是 120 岁。《内经》认为只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养生之道,人类就有希望健康无病的活过百岁。 关于人的自然寿命,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1)性成熟期推算法认为,生物的自然寿命约为其性成熟期的 8~10 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 14~15 岁,按此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 112~150 岁。 (2)生长期推算法认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约为其生长期的 5~7 倍,人的生长期为 20~25 岁(以人的智齿长出时的年龄为准),按此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 100~175 岁。 (3)细胞分裂和分裂周期推算法认为,人体细胞在体外分裂传代 50 次即不能再分裂繁殖,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约为 2.5~3.0 年,按此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 125~150 岁。 (4)按照俄罗斯国家健康研究所节律研究室主任沃尔科夫提出的地球生物钟理论,人的自然寿命为 280 岁。 (5)还有人认为,人的怀孕期为 266 天,以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或组织的变异时间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 167 岁。 虽然尚无精确推算人的自然寿命的方法,但是根据上述几种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在百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 。而事实上,实际寿命超过百岁的人还是很少的,这都是由于人们不懂得养生、不重视保健等引发了一些影响寿命的因素而造成的。 养生活动对于个人来说,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长寿命的重要保证;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能够有利于促进人类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因此,正确认识《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及方法,科学地指导人们进行养生保健,对实现人类的健康长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焱将担起宣讲《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向大家介绍正宗的中医学理论、让人们在心中建立起保护健康的意识、并掌握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的重任,同时,也让大家见证一下真正的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呵呵!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8936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