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竹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武汉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来自竹鼠?
热度 5 wangdh 2020-1-22 21:56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武汉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来自竹鼠? 王德华 竹鼠,这种体型较大的老鼠,终于在鼠年又上了央视。 昨天( 2020.1.21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根据武汉肺炎病毒的进展情况,明确指出:这种病毒“人传人”是肯定的!并推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竹鼠、獾等这类野生动物。 为什么怀疑竹鼠?据说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已经能够确认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食用竹鼠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竹鼠体型大,性格温顺,前些年就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兴起了竹鼠养殖的产业。 11 年前,我还曾被央视邀请去做了一次嘉宾,那次节目的主角就是竹鼠。那次的节目是湖南一个竹鼠养殖能手唐先生介绍他养殖竹鼠的经验。 链接: 我又走进了央视演播室:说竹鼠 竹鼠,也有叫竹狸、灰竹鼠、竹根猪、竹根鼠、芒鼠、冬芒鼠、竹鼬、茅根鼠、芭茅鼠等,在分类学上属于啮齿目、竹鼠科( Rhizomydae )),在我国有两个属:竹鼠属( Rhizomys )和小竹鼠属( Cannomys ),有 5 个种类。竹鼠属有 4 个种:中华竹鼠、暗褐竹鼠、大竹鼠和银星竹鼠;小竹鼠属有 1 个种:小竹鼠。 竹鼠是一类在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中等体型,眼睛小,耳朵短,长得比较粗壮。前爪强壮,适于地下挖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最北可以分布到陕西秦岭山脉。竹鼠主要生活在竹林和竹树的混合林中,主要在夜间活动。主要吃竹子的地下茎、细竹、嫩竹等。 当时做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问:竹鼠的骨头可以治疗烫伤、风湿,其血可以滋阴,有无科学依据?我回答:这些医学功效我不是很清楚,但中医药的药效需要经过药物学和病理学的实验进行验证。关于人类吃野生动物(不包括受保护的物种,主要指人类养殖的一些种类),我的意见是:吃野生动物要慎重!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要注意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如果最后确定竹鼠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源,对于竹鼠养殖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2003 年我国暴发的 SARS 病毒的宿主,最后经研究确定是来源于蝙蝠,其中间宿主是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最后通过人类接触与食用这些动物而造成了传播。 SARS 病毒的暴发,对当时果子狸养殖户的影响是巨大的。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1567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会说的和会做的:也说教授
热度 15 wangdh 2012-11-7 21:59
会说的和会做的:也说教授 (王德华) 不同教授类型的讨论,长了见识。 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的教授,一定是好教授。 科研做得好、教学弱的教授有吗?有。 教学教得好、科研弱的教授有吗?有。 那么,大学里需要哪种教授呢? 按理说,在大学里当教授,教书是第一位的。不会教书,当什么教授啊?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特殊时期特殊规定,也就有了不同类型的教授。大学或学院,要有个定位,然后教授就有了定位。现在很多大学(学院)是硬着头皮向前走,甚至没有达到相关的教学条件。一时间,中专合并进本科了,专科升为本科了,硕士点、博士点普及了,研究生导师普及了,教授普及了....说到底,表面变了,数量变了,师资水平没有改变,管理水平没有改变,旧的观念没有改变。这就是问题了。所以,我们只看表面看多了看久了,很多人也就麻木了。人生苦短,有些较真的人,面对现实,时间久了,一声长叹后也就罢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科研做不好的教授,指导研究生是很难保证质量的。如果一个大学里,教授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的话,从这里走出去的研究生们是很难在学业上站起来的。 同样,科研做得好,但是不重视教书的大学,时间久了本科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本科教育质量上不去的大学,一定不是一流的大学。 关于科研和教学,看似一对矛盾,实际上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通过教学,扩展知识面、梳理学科知识,通过与学生交流,可以产生一些火花,跟年轻人在一起心情也年轻和舒畅。通过科研活动,了解科研的细节,对自己的领域方向熟悉,讲课也会生动,得心应手。对于科学发现的理解,也会深入和系统。故事讲得好,讲得妙,讲得生动,学生自然会有兴趣。 作为科研型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需要好教师。研究生需要科研好的教师,本科生也需要科研好的教师。 自己有几次为电视台做节目的经历,对说和做有了新的理解。 一次是应邀去央视科普栏目说竹鼠,说是做专家,实际上是给一位竹鼠养殖专业户做配角。养竹鼠的唐先生是一位很有经验的生意人,经过多年的摸索,可以成功养殖竹鼠,然后将竹鼠卖给一些商家。我的作用是根据主持人的要求,适时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介绍和科普,如竹鼠有哪些种类啊?分布在哪些地方啊?吃什么食物啊?竹鼠为什么会吃掉自己的小崽子啊(杀婴行为)?养殖野生动物和吃野生动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啊(人兽共患病)? …. 具体哪些问题我也记不清楚了。说起来很惭愧,我虽然知道竹鼠,但从来没有见过竹鼠,至今也没有去竹鼠的自然分布区观察过。到电视台的那天,第一次见到了唐先生从湖南带到北京供电台拍摄的养在笼子里的一窝竹鼠。为了做节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包括地理分布、食性、饲养、生长发育、繁殖等等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这样回答主持人的问题一般是没有问题。但是,我只能是说,不会养,也没有养过。没有实践经验的说,就是空谈。所以,后来有看电视的农民兄弟曾给我来信,希望我指导他们如何饲养和繁殖竹鼠,我只好推荐他们去找那位唐先生了。 另一次是在我自己的办公室里。节目组要录制一期“斗鸡”的节目,不知谁推荐了我。我跟电台说找鸟类学家吧,我推荐了北京的几位鸟类科学家,可那天电话打遍了都不在,最后还是希望能采访我。我说我对斗鸡一点都不了解啊,主持人说就是希望我谈谈如何选种、如何训练、如何饲养等等问题,很简单的,希望专家说句话好做节目。节目组扛着机器到了我办公室里,主持人跟我大概讲了他们在山东拍的一些斗鸡的内容,我顺着说了几句自己的看法,人家说挺好的,就这样吧,开拍。同样我连斗鸡的录像都没有看过,现场也没有见过。我还特意提醒“斗鸡”节目不会误导赌博吧?主持人说不会的,他们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我们就谈科学问题。我根据自己的生理学知识,如选种和训练的时候,可以观察羽毛的颜色(光亮的、鲜艳的,由于有研究说这样的鸟类免疫能力强),注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条件,这有点与选拔运动员苗子是一样的。训练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同时注意不要虐待动物(如绑在腿上的沙袋),不要伤害动物。要注意选种,重视养殖,重视营养,多观察动物的行为,熟悉了也就对一些问题了解了,如如何增加动物的攻击性,如何理解不同动物的个性等。虽然我这样说,自己压根就没有养过一只“斗鸡”。后来看节目的时候,发现编辑很会剪切,不同的话剪贴在不同的位置上,倒也合适。从电视片上看到了斗鸡人养殖和训练鸡运动员的过程,人家那才是实践家,具备真正有用的知识。 这就是说和做。我这两次纯粹是纸上谈兵,强为所难。如果我有养殖竹鼠的经历,有训练斗鸡的经历,或者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我相信我会讲得更好、更生动,也更实用。这就是效果。虽然事情做完了,内涵完全不同,效果不同,效益不同。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呢?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6438 次阅读|26 个评论
我又走进了央视演播室:说竹鼠
wangdh 2009-1-19 23:03
我又走进了央视演播室:说竹鼠 (王德华) 上周( 2009.1.14 )按照约定,走进了位于新街口北大街、徐悲鸿纪念馆对面的北京科影 CCTV-10 《百科探秘》节目录制现场,应邀作为一期关于竹鼠的节目的评述嘉宾。 实际上我是稀里糊涂地就当上了这个所谓的嘉宾的。 2009 年 1 月 9 日在单位的电梯里突然接到央视编导的一个电话,当时也没有听清楚,以为是电话咨询我关于老鼠的一些事情,就爽快答应了。由于电梯里信号不好,回到办公室后,很快就又接到了编导的电话。这才听明白了,询问的是关于竹鼠的事情。我说竹鼠我不懂啊,要是您需要一些基本信息,我帮助查查资料是可以的。人家又说,我们是需要专家说几句话,还要录几个镜头。我还是强调说我不是竹鼠专家呀,并补充说我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我们也不愿意去说外行话。编导说他们已经找了很长时间了,没有找到合适的专家,就让我救救急吧。我就问,是来我办公室里录,还是我去你们那里录啊?答复说是到电视台的录影棚里进行录像。 从发给我的提纲看,这期节目(上、下集)是关于湖南的一位养竹鼠的能手的故事。片子里涉及到的主角是竹鼠。他们给我的任务是对竹鼠的一些生物学习性进行相关的科学解释。 下午匆匆赶到了北京科影大楼,在化妆室里化妆师给化化妆(很简单,据说是为了配合灯光的)。湖南的唐先生还特地从湖南带来了一窝竹鼠(一个妈妈,几只小竹鼠)。走进录影棚,似乎有些简陋,录像用的桌子都不是很稳。整个录像过程还算顺利,比较自然。需要我说话的地方也不多,只是在主持人询问时,我会简单说上几句。 说是又走进 CCTV 演播室,我在 1997 年我曾到央视《人与自然》节目组,与赵忠祥一起主持过一期关于兔子的节目。那次录象稍微复杂一些,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录制的。 下面是我根据编导给的提纲,查阅的资料和对相关问题的简述。录制的时候,讲述的也基本是这些内容。 一、竹鼠的科学解释,竹鼠是老鼠吗? 竹鼠是老鼠。竹鼠科动物是一类在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体型中等,比较粗壮,眼睛小,耳朵短。前爪适于挖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最北可以到陕西秦岭山脉。这类动物主要栖息在竹林及竹树混合林中。夜间活动,白天隐居。食性因分布地区而有所不同。总体讲主要是吃植物的,如竹子的地下茎、细竹、嫩竹等。这个类群有 4 、 5 个种类,如中华竹鼠、大竹鼠、银星竹鼠等等。 竹鼠与我们常见的家鼠和田鼠等比较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体大,粗壮,吃竹子,生活在竹林里。说他们 体型变化大,如从小竹鼠的体长 15 到 25 厘米,重量 500 到 750 克 , 到大竹鼠,长 50 cm , 尾巴长达 20 cm , 重量达 4 公斤。但总体讲,他们都是个体大、行动缓慢的啮齿动物,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很少地面活动;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分布一般在海拔 1200 米 到 4000 米 。主食竹子,生活在茂密的竹林中。小竹鼠是个例外,这个种类生境多样,从草丛、森林到庭院,取食各种植物,也不限余竹子。所有的竹鼠都被认为是农业害鼠,由于它们主要取食植物的根部,可以造成竹林、甘蔗林等大片大片地死亡。 竹鼠的分类地位是: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 Rhizomys ) 和小竹鼠属( Cannomys ) 。具体生物学信息如下: 中华竹鼠( Chinese Bamboo Rat , Rhizomys sinensis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缅甸北部和越南等也有分布。具体如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北部等。 银星竹鼠( Hoary Bamboo Rat , R. pruinosus ) :主要在我国的东南地区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如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地下生活,以苇草根、白茅根、竹根、竹节、竹叶、竹笋为食;四季繁殖,春秋繁殖高峰;孕期 1 个月,每胎 1 - 5 个,哺乳期 2 个月。 大竹鼠( Large Bamboo Rat , R. sumatrensis ):主要在我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马来半岛、苏门达腊等地区。体大肥胖,是个体最大的竹鼠。晨昏外出活动;以竹根、竹笋为食,也食其他植物。 2 - 4 月和 8 - 10 月繁殖交配,孕期 22 天;每胎 3 - 5 只。分布区狭窄,数量不多,稀有种。 小竹鼠 . ( Lesser Bamboo Rat , Cannomys badius ) :这是个体最小的竹鼠,主要在云南西部和尼泊尔、 孟加拉北部、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分布在中缅边境一带海拔 600 米 左右的热带雨林和边上的竹丛中,多在芭蕉芋、木薯地等环境中挖洞生存,孕期 40 天,每胎 1 - 5 只。分布区狭窄,数量少,属于稀有种。 我们所说的鼠类,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的一个大类群,有 2000 多个种类,个体一般较小。活动节律、食性、个体大小、地理分布等等,都有很多差异,这个类别的特点就是: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可以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 二、竹鼠全身都是宝,如竹鼠的皮毛可以做裘皮用,它的胡须是高档毛笔的原料;据说《本草纲目》记载它的骨头可以治疗烫伤、风湿;它的血可以滋阴,有无科学依据? 这些方面我不是很清楚。我的意见是吃野生动物要慎重!我国南方有吃野生动物的习惯,但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人畜共患病还是有的。如果不是国家保护的濒危物种,也是可以食用的。至于竹鼠的药用价值和药效,还是需要科学实验来进行严格验证的。记得我在西北工作的时候,当时有科学家与北京同仁堂联合开发了一种药:赛龙骨,就是利用一种终身地下生活的鼠类:高原鼢鼠。这种鼠终生营地下生活,高原上本来就是缺氧的,地下洞道里面的氧气浓度就更低了,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可是鼢鼠能耐受这些环境。这样科学家根据这些特点,开发了治疗高原疾病病的药物 - 赛龙骨。 三、竹鼠妈妈咬食刚出生的宝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影响养殖成功的因素很多。要理解其行为学特征,如有些老鼠妈妈对异味很敏感,一旦有异味,就会出现杀婴行为。营养因素也是重要的,母鼠的营养,尤其是哺乳期的营养要合理,否则会影响幼体的发育。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照等等,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我们室内饲养的鼠类(布氏田鼠)也有杀婴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动物都想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动物的嗅觉是很灵敏的,但有时候也不是很准确的,如对自己小崽子的气味,鼠妈妈是一般是很熟悉的,但是一旦我们去抓摸他们,往往会留下我们人类的一些气味,这样鼠妈妈可能就会以为不是自己的孩子,或者预测有危险,就会杀死自己的小崽子。另外,食物极度短缺,营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鼠妈妈也会杀死部分幼体,保证部分个体能存活,否则都活不了。还有,有些动物一旦处于繁殖、哺乳阶段,就不会再接受交配了,这样有些雄性个体就会找机会杀死正在母乳的幼体。由于动物的繁殖是有季节性的,这样雌性就会又重新发情,接受交配,雄性个体就会有机会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了。 四、竹鼠门齿发达,很危险,可以咬断人的手指。 竹鼠的爪子和牙齿都是很厉害的,食物决定了它们的能力。竹子是很难消化的食物,纤维素含量很高,竹鼠发展了一套生存技巧,获取和处理食物。要适当运用一些工具,不要轻易用手直接抓拿动物。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消毒,卫生,避免传染病等。 动物的某个器官的形态与其功能是相关的,功能的发育与其环境是相关的。既然竹鼠选择了竹子这类植物作为食物,就必须进化出能获得和处理竹子的器官,这样生存的需要,就迫使竹鼠具有了锋利的门齿。 五、竹鼠不能喝水,一喝水就拉肚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鼠类的食物中就含有水分,一般不需要补充水分。同时动物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代谢水。但如果喂食干燥的食物,还是需要补充水分的。水分代谢对于动物的生存也是很重要的。当然动物的饮用水也不能太随便,也需要卫生干净。 六、养殖的时候注意些什么呢? 室内养殖的时候,要掌握野生竹鼠的一些生活习性,行为学规律,平时要注意观察和积累。同时养殖要有合适的群体大小,过大或过小都不好。野生环境下群体的大小是多少?室内条件下的空间是否足够大?等等,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不管怎样,要注意安全,注意卫生,预防疾病。 通过这次录像,与主持人、编导的交流,以及与饲养竹鼠的能手唐先生的交流,感觉许多知识确实是需要科学解释和普及的。科学普及的任务确实很重,也实在有意义,可谓利国利民的事情。电视台是个重要传播媒介,介绍科学的知识、准确的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王德华 2009.1.18 )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1511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