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际市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概有一天美国军队也会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军火
jiangming800403 2016-8-27 16:01
博主回复(2016-8-2709:52):美国已经发射过可以反复入轨的载人航天器,但是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暂时失去了空地往返能力,不得已借助俄罗斯的质子火箭和联盟/进步飞船 life110 2016-8-2712:32 ============================================= 你连Falcon9火箭回收都不知道? Falcon火箭的后续火箭和SLS的建成,可以完全取消美国使用俄罗斯的火箭。美国使用俄罗斯的火箭在于其便宜,而不是美国人的火箭技术落后。 博主回复(2016-8-2715:59) : 大概有一天美国军队也会使用国际制造商的武器。当然美国军方采购的“中国制造”  曾经震惊了美国国会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水电”一张由市场选择的国家名片
热度 1 zbt92 2016-6-20 14:47
文/张博庭 最近,为了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增加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国资委网站发起了第三张国家名片的推荐和评选活动。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距离群众日常生活较远的中国水电不仅入围,而且还有可能名列前茅。此时此刻,笔者作为熟悉水电行业的科技人员,不管最后的评选结果如何,都禁不住想为中国水电这张响当当的国家名片鼓与呼。 笔者认为,国家名片应该是一个行业领先于世界的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一个国家领先于世界的行业可能有很多,到底哪一个行业能够成为社会认可的国家名片呢?这个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国家名片有政府推动的,有舆论评选的,当然更要有市场选择的。高铁、核电都是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的国家名片。之所以我国的政府要积极推动它们,不仅因为在这些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明显领先于世界,而且,同时还因为存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例如,跟中国高铁的竞争的有日本、德国;跟中国核电竞争的不仅有美国、法国,而且还有传统的核大国俄罗斯。然而,在水电领域,情况则完全不同。 根据评选网站公布的资料,我们知道截至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已出口到全球七大洲的101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28个国家与中国洽谈引进高铁技术或合作开发,俄罗斯、泰国、印尼等国家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这个走出去的步伐和中国水电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据了解,仅中国水电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电建”截至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走出去的国家就有116个,对外工程涉各种项目(包括部分非水电)就有1800多项。位居行业第二位“中国能建”所承包工程涉及到的国家也有80多个,各种项目数百余项。如果再加上中国三峡集团、五大电力公司以及很多省级的投资和工程建设企业在国外投资和建设的各种工程,可以说,我们中国的水电企业几乎已经全面占领了水利水电建设的国际市场。 在核电领域,网站介绍的资料显示:中核集团已经与阿根廷、巴西、埃及、沙特、南非、法国、约旦、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中国核电“走出去”进程。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团队已与法国电力公司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投资协议,共同兴建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并共同推进塞兹韦尔 C和布拉德韦尔B两大后续核电项目。此外,还先后与罗马尼亚核电公司、肯尼亚核电局、捷克能源集团等签署了在核能等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客观的说,对于这些核电项目,目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来美国和法国都是世界公认的核技术强国,但是,在第三代核电站的开发建设上,却都遭遇到了因为设计上的缺陷首堆未能如期投产的尴尬。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不仅已经定型,而且也已经开始了首堆的建设。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到首堆建成投产的日期,所以,理论上中国的第三代核电存在着超越美国、法国,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因此,世界上很多想发展第三代核电的国家,都与中国签订了意向性的核电建设合同。这些合同正式成立的前提,是要我们中国的华龙一号在国内的首堆电站,必须取得成功。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核电存在着在技术上超越美国、法国的可能性,但是,最终的结果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总之,中国水电走出去的情况与高铁和核电的现状完全不同。水电是中国工程建筑领域内最早引进外资、最早与国际接轨、最先实行市场化改革开放的行业。非常幸运的是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让中国的河流水能资源往往数倍高于国外,加上我国的水电开发时间相对较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目前,我们不仅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而且,水电界的各项世界之最,几乎都在最近几年被中国水电工作者刷新。以水轮发电机为例。不仅,全球最大的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绝大部分都装在中国,而且,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了80万的机组,更大100万的机组也已经在制造中,很快就将再次刷新世界水电的纪录。中国水电在国外承包和完成的很多项目,都被称为所在国的“三峡”。由于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有些项目还被印在了所在国的货币上。 图1、几内亚央行发行的最大面值的2万几内亚法郎纸币上,赫然印上了由中国承建的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 有人可能不大理解,既然中国的水电这么先进,为什么国家领导人不在国际舞台上大力推荐中国水电?笔者认为,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国际的水电市场上,有力的竞争者除了中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国家领导人当然用不着去代表某一个中国企业,鼓励同另一些中国企业去竞争。总而言之,由于中国水电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的各方面技术水平已经全面领先,再加上国家政策和金融上的支持,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了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企业。 也就是说,在水利水电建设的国际舞台上,无须推荐,无须投票,中国水电都应该算是响当当的国家名片。因为,国际市场早已经选择了“中国水电”这张由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企业组成的的国家名片。
3819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盟和北美会逐渐被边缘化
jiangming800403 2016-5-14 10:21
欧盟和北美将来大概只有10亿人,在100亿人的国际市场中会逐渐被边缘化。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6.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要“过五关”
热度 2 xuxiangtian 2013-9-30 21:55
我国国家 科技部 、 国家计委 、 国家经贸委 、 卫生部 、 药品监管局 、 知识产权 局 、 中医药局 、 中科院 2002 年 10 月 10 日 联合发布的《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至2010年) 》中指出:一要 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传统医药政策、法规方面的交流,加强传统药物有关标准和规范管理方面的沟通与协作,为中药现代化创造外部条件。 二要 加强中医药的文化宣传,展示中医药发展成就和科学研究成果;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医药高等学校和医疗机构在国外开展正规中医药教育和医疗活动,促进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健康。 中药现代化的定义 : 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即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种植、生产、研究、开发、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这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是指GAP,GEP,GCP,GMP,GSP,GUP。 但是,中药进入 国际市场 一直进展缓慢,不断遇到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用药安全、学术研究和语言交流等问题困扰。因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过五关”:质量标准关、知识产权关、用药安全关、学术研究关和语言交流关。 6.1 中药质量标准关 中药一直以来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标准问题一直是制约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与国际接轨,尽快制定中药的行业标准,否则很难打入国际市场。 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规范、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规范、中药制剂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毒性试验评价规范、中药药理实验规范、中药临床评估设计方法学规范、中成药临床分类标准规范、中药使用说明书标准规范、中药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等。 现在关键是尽快建立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规范,最终形成国际性的中药质量标准规范。质量标准的建立方法有控制单一或少数有效成分或有限成分论,有控制多种有效成分论,也有控制所有成分论。至于具体技术,当前提得比较多的是关于中药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标准,是建立在对中药有效成分及相关成分不太清楚的条件下的一种多成分分析检验手段,主要是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包括光谱指纹图谱、色谱指纹图谱,当然还有DNA指纹图谱。 为了得到重现性良好的指纹图谱,常强调需要“五定”,即定品种、定产地、定药用部位、定采收季节和时间、定加工产地。 中药质量控制前提是中药材从种植、炮制的监督管理,只有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才有可能做到最终的质量控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品种退化、质量下降,而且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中药材还出现了重金属含量高,农药残存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质量、疗效,也影响了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 要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只有对中药产业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种植、炮制、流通、生产等),才能真正做到质量可控、安全有效。 6.2 中药知识产权关 中药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 较 广,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行政保护、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等,其内容非常丰富,如中药材、饮片、处方、有效成分、工艺、质控、相关产品技术、临床研究及经验、文献及信息数据等。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 在 开发国内外市场、保持竞争优势 方面有 重要价值 。 应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中药知识产权的复合保护,形成完整的有自己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保护: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 (1) 专利保护 : 是药品发明最为有效的一种保护方式。世界各国对药品发明的保护也主要采用专利保护。就专利保护的类型而言,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对中药而言,一般都集中在发明专利,即中药产品、中药生产方法和中药新用途,其中中药产品又包括中药提取物、中药组合物和中药联用药品3类。中药组合物又分为以活性成分为发明特征的和以药物辅料为发明特征的即药物剂型。中药的产品发明包括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天然药物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新的中药制剂、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以及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的方法发明包括中药材人工制品的生产方法、上述产品发明的制备方法;中药的用途发明包括新发现的中药材在制备药品中的用途、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在制备药品中用途,增加适应症的中成药在制备新适应症药物中的用途。再从中药生产的流程来看中药的专利保护形式,中药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提取过程、中间产物、加入辅料、制剂过程、获得制剂、包装、储藏。在原料的选择阶段可以采用产品发明保护原料的配方、采用用途发明保护新的药用部位和新的中药材的应用;在提取过程阶段中可以采用方法发明保护提取方法即提取溶剂、提取步骤和提取条件;中间产物阶段采用产品发明保护中间提取物;加以辅料阶段采用产品发明保护剂型配方;制剂阶段采用方法发明保护制剂步骤和条件;获得制剂阶段可以采用产品发明保护该产品的新剂型;包装阶段可以采用外观设计保护包装图案或采用实用新型保护包装结构,储藏阶段采用方法发明保护储存方法。 (2) 中药行政保护 : 是指除专利、商标之外,依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1993年施行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特殊保护。凡是没有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都可以申请中药品种保护。但这种保护有着显着的负面影响。它可能使企业对一种中药品种形成垄断,有利于促进个别企业发展,但对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不利;也可能抬高中药的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此外,这种保护仅在国内适用,无法与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接轨。 (3) 商标 保护:商标 作为商品和企业和象征,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重要意义。例如同仁堂、达仁堂等知名商标,由于在顾客心中有极好的形象,带动了其相应药品的销售。知名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有时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在企业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商业秘密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把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对象就是配方和生产工艺。中药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配方也复杂多样,从产品很难应用反向工程倒推出中药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因此从中药领域的技术特征看,商业秘密保护将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有关中药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医药管理局专利管理办法》《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 等 。 据报道,日本将六神丸开发成救心丸,韩国将牛黄清心液开发为牛黄清心丸。以色列人利用上海出版的《中华本草》英文版中记载的组方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专利。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中医药很多古老处方以及新的医学研究成果都以成果交流的方式泄密被他人抢先使用或申请了专利。因此,中医药生产和研究单位应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上日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6.3 中药用药安全关 目前我国许多中医药医疗科研单位和制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对中药不良反应重视不够。 监察管理不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监察工作是一项集专业、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综合性工作,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中医院和各类制药企业制定实施方法,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医药人员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并及时逐级上报,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和上市后实事求是地验证和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现和研究规范化,也是中药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工作并使之持之以恒,必须有一完整的监测报告系统。应在各地区建立由专家委员会、地区中心和监测网络单位组成的监测报告系统。各地各级医院应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领导小组和监察小组,监察小组具体组织学习和指导填报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表,对不良反应做出合理分析,查找原因,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反馈信息。建立健全的监察网络,就可以有效地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防止漏报错报。同时也要建立中药不良反应信息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传播信息可以为不良反应因果分析评价和专题检索提供方便,使不良反应监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 6.4 中药学术研究关 要进入国际市场,中药还面临一大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 负责传统医学发展的官员 曾经 说,“让熟悉化学结构的西方人 理解 中药 复方 的作用是一件很 不容 易的事情。”“中药研究最大的难题是 分析 复方中各单味药的效果。如果这一点可以突破,将大大推动中药国际化的进程。”目前世界上已有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草药研究机构,日本、韩国在国民中大力宣传中医药的天然、无害和有效。 中药国际化, 对中药的 研究方法和疗效评价标准和美国FDA接轨 是一条捷径。 美国FDA对药品研发有一套刻板而规范的工作程序或法规。以植物药为例:植物药的原料基地(GAP)——药品的毒理学、药效学、机理的研究,统称临床前研究《GLP 》——临床研究申报(IND)——I、II、III期规范化的临床研究(GSP)——新的申报(NDA)—一资料审核—一批准上市——药品上市后的毒副作用和疗效观察(IV期临床)。每项法规中又有许多具体、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如有差错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接收申报的药品中,能通过FDA严格审查的不到10% 。中药要通过美国FDA的认证,必须严格执行上述程序及其规范的研究方选,才可少走弯路。   如最近引起中美肿瘤专家重视的北京珍友缘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从傣族《贝叶经》中研发成功的“活抗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敏感度”的抗癌药“三阳血傣”(药品名:姜竭补血合剂)在研发方式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药业公司在获得‘国药准字”后,仍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美国植物药的申报要求,疗效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标准(评价标准和国际接轨),和国内外权威医药科研单位一起坚持再研发。尽管该药对各类恶性肿瘤在放化疗过程中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他们申报美国FDA的药效和临床研发定位却从各类恶性肿瘤缩小到中晚期肺癌,又从中晚期肺癌再缩小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如何有效地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总缓解率和生存质量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该药品的“靶效关系”明确,又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来研究该药品的“作用机理”。这种“小题大作”的研发方式更容易得到FDA专家的认可。 上海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原在美国辉瑞(Pfizer)制药公司从事新药开发的科学家,按美国FDA的规范和要求主持开发目前世界医药市场上尚是空白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高疗效新药。 他们采用 西方先进的筛药技术与中国中草药相结合的药物开发新途径。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筛选到了目前世界医药市场上尚是空白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高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类似这种从积累了数千年经验的中药宝库中发现可开发线索,以国际认可的现代药物开发方法来开发新药就是中药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打入西方国家,必须要适应国际观念,净化中药品种,摒弃一些不被西方人所接受的毒性成分、濒危物种和一些矿物药份。“对于中草药产品,国际普遍的观念是安全第一,疗效第二。因此在开拓中药国际市场时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则。” 6.5 中药语言交流关 英国 中医药 学会副 会长 沈惠军说 过 “中国国内的 中医 药科研机构,堪称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 天然药物 研究队伍,拥有的技术设备也不比国外差,每年都会诞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问题是,这些中药科研成果却很 难产 生国际影响力。”“英国中医药学会曾试图将我国学术期刊中的优秀中医药科研论文推荐给英国学术界,但是他们却很难找到好的英语论文,一些好的论文非但没有英文稿,就连英文摘要也很蹩脚,限于我们的人力财力,再加上版权问题,优秀的论文无法译成英语,非常可惜。”。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时说 : “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2007年进入全球前十,2011年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预计2020年后将跃居世界第一。”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对民生、健康与新药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实施,有力推动着国内创新药物研发和医药市场的繁荣。“当前,国际新药研发呈现出更有效、更安全、更具预测性和更快捷等新趋势。特别是药靶发现和基因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快地检出和确定靶点,发现先导物,使新药的研发更加准确有效。”桑国卫说。 他强调,在国际大趋势下,我国的药物研发过程必须更加注重创新。了解更多分子水平的人体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产学研各环节要紧密合作,力求使开发时间、损耗率减半,降低药物的开发成本。“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药研制将更加突出“创新药物研发、大品种技术改造、专利到期药物研究、平台建设”等重点。力争自主创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约200个药物大品牌、突破20至30项关键技术,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药物创新体系。 在崇尚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只有走出国门,提升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中医药服务贸易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它涉及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多领域,在全球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快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中医药服务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医药服务应用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和发展。可以预见,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为中医药通往世界打开另一扇门。 本文引用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91610.html http://www.zcyll.com/news_show.php?n_id=6042Id=7 http://www.emkt.com.cn/article/97/9748.html http://www.dxy.cn/bbs/topic/457771?onlyHost=1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4957 次阅读|5 个评论
把我国工业γ辐照装置推向国际市场
pewwy 2010-1-14 17:1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创业开始,在工业 辐照装置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不懈努力,在六年时间内迈出三大步,把我国的工业 辐照装置推向国际市场的历程。文章详细介绍了 30 年来为把中国 辐照装置 推向国际市场的夙愿,如何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坚持不断创新,终于实现了将我国的 辐照装置与国际接轨,并最终被国际大型辐照公司认可并采购。 关键词: 辐照装置 国际市场 国际先进 不断创新 一流服务 1 、 30 年的夙愿 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12 月,其主要成员来自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他们在核工业系统艰苦奋斗了 40 多年,搞辐射加工技术和装备也将近 30 年。一些来自核工业二院的同仁,从 1982 年开始,就先后完成了科研型 辐照装置、酒类液体 辐照装置、可移动式 辐照装置、 50 万居里 ~1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等的设计、制造和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 5 项、国家级新设备奖一项,还有 5 项国家专利。并在南京、郑州、大庆、长春、延吉、绵阳、大连等地设计建造了 10 多个 50~1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成为当时全国辐照加工产业中的主力军。为此,曾获得 1995 年首届全国辐射加工产业化推进奖。 我们一直梦想着把中国的 辐照装置推向世界。为此,当时在核二院为了推广核辐射技术,我们专门创建了核二院比尼公司辐照所。虽然当时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有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牵线帮忙,我们跑国外,找机会,寻项目,先后同伊朗、越南、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进行过谈判,甚至还签订了提供 辐照装置合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 辐照装置最终还是没能走出国门,没能完成我们为之奋斗了 30 多年的夙愿。 2 、瞄准国际领先目标 上世纪末由于年龄关系,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我本人创建的辐照所,来到了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是一个我们自己组建的小公司,完全脱离了过去的大院大所的体系,的的确确是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在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的全力支持下,公司租了两间办公室,当时我们只有几个人就干起来了。大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钱;没人;没基础;还有人为的拦路虎,可是大家没有动摇,抱着要用自己多年来从事的技术工作为辐射加工产业化的发展,向着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前进! 2.1 瞄准国际目标 要想走出国门,必须要了解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的 辐照装置才能被国外的用户接受,才能推向国际市场。首先,一定要瞄准国际领先的技术:我们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参加多届国际辐射加工大会,组织国外考察,了解到全世界 200 多个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中,加拿大 MDS Nordion 公司设计供货的装置就超过 150 多座 .( 资料图表 ) 。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大都从该公司进口 辐照装置,该公司的产品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成为国际辐照界的领头羊。为此,我们就确定以他们的装置为目标,在不远的时间内要赶上他们的技术水平并能争取在辐射安全和辐照工艺方面超过他们。 2.2 确定指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加拿大 MDS Nordion 公司的产品为什么受国际商家用户的欢迎,装置具有什么特点。为此,我们先后到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法、荷兰、德国、比利时;南美的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等有关厂家进行参观访问。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装置具有显著特点能最大限度满足这些商家的要求: 1) 规模化、大型化:国际辐射加工企业特别是辐射消毒行业已经形成大规模的产业,世界各大辐射消毒企业均已形成跨国集团。这些集团需要的辐照装置一般都在 400600 万居里,大的上千万居里,小的也在 200300 万居里。 (3 大公司装置一览表 ) 2) 高度自动化、机械化:首先国外人力很贵,尽量少使用人力, Sterigenics 公司 1000 万居里的装置全部只有 12 个人;二是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因此装置需要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晚间无人值班。 3) 高运行率:国外大型工业化辐照装置年运行率一般在 8400 小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放射源的能力,创造最大效益。 4) 高可靠性:装置上使用高质量元器件,这样才能保证运行可靠。注意计划检修,很少停车,保证高运行率。 5) 网络化、信息化运行管理:使用条码系统,工艺参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公开可信,便于用户上网查询,防止伪造。 6) 管理规范化。装置质量管理都通过 ISO ,TUV 等国际标准认证,有时需要 FDA 等认证,确保用户的产品质量。 2.3 落实措施 要赶上加拿大 MDS Nordion 公司的装置,满足国际客户的要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直到 2000 年年底,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辐照装置还是 小、土、杂 的状态,大部分是设计装源在 50 万居里以下,少数名义上说设计装源 100 万居里,有自动输送系统的装置为数不多。 2000 年期间,一些在中国的医疗用品跨国集团 ( 如强生公司 ) 考察了我国的工业 辐照装置,认为我国除了 2 台进口的装置外,没有一台能满足他们的加工需要。 1999-2001 年我们先后到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及欧洲辐照装置参观考察。更让人吃惊的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辐照装置的辐照产品竟然 90% 以上是 Made in China 。这样看来我们不把中国的辐照装置的技术水平搞上去是不行了,这也是我们这些搞辐照装置设计人的耻辱,更坚定了我们把中国的辐照装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搞上去的决心。为此, 1) 制定计划,用 3 ~ 5 年的时间迈出三大步:首先设计装源 150 ~ 200 万居里装置;第二步是设计装源 300 ~ 400 万居里装置;第三步是设计装源 500 ~ 600 万居里的装置。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的领导,是他们首先采用我们的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给我们创造了完成第一和第二步的机会;同时也感谢行业领导和同仁们几年来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 组织力量: 近几年来,公司的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技术队伍逐渐形成。公司既有有经验能力强水平高的老技术人员;又有一部分中年技术骨干;还招收了一批年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我们重视横向联合,组织了一支由北京燕京通达、北京鑫明海等厂家以及核二院、中科院等院所形成的横向联合的技术队伍。 3) 对照目标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创新。 5 年内实现 30 多项创新、专利 7 项、国防科技奖一项。 4) 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在 2002 年初就进行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证书图片 ) 量方针 4) , 。我们公司提出的质量方针是精湛设计,优质工程,可靠产品,一流服务,用户至上,持续改进。并在认真贯彻执行中。 3 、坚持不断创新 我们从 2001 年开始,设计制造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装源量为 100 万居里、 150 万居里、 2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 2002 ~ 2003 年设计了装源 3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 2004 年设计了装源 5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 2005 年 10 月又开始了 600 万居里大型的工业 辐照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多少年来,公司没要国家一分钱,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有限的资金,用 5 年时间迈出了三大步,完成 30 多项技术创新。并于 2006 年上半年把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 600 万居里的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推向了国外,建在了曼谷工业开发区的著名跨国公司 ISOTRON(Thailand) 厂内,现已安全运行近一年,装源已达到 300 万居里,实现了我们多年的梦想,也实现了工业 辐照装置出口零的突破。 3.1 大搞技术创新 要想把规模搞上去,从设计装源 50 万居里到 600 万居里,对辐照装置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我们分析和归纳了几个关键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攻关,完成了多项创新,并在自己工厂进行了 1:1 的试验。最关键技术有: 1) 源架:这是所有辐照装置中最重要最核心部件。我们设计了多开门式 (812 门 ) 裸源源架系统,可装 1280--1500 根 C-188 型源。只有提高单个源架的装源数量,才能实现在一个装置内装到 500 ~ 600 万居里的钴源。且操作方便,源能量利用率高。 2) 装换放射源的专门长杆工具: 必须是使用、携带存放方便。我们设计了四件套的长杆工具,还带有放大镜,使装源操作时,能清楚辨认 6 米水深下的源棒编码。 3) 过源机械:过源机械也是大型工业化辐照装置的最重要的核心系统,它决定了装置的运行方式 ( 产品超盖还是源超盖 ) ,该装置放射源的能量利用率以及装置的运行安全等。我们设计研制了几种使用于不同规模不同产品不同运行方式的过源机械( SQ(H)636 、 630 、 424 、 420 、 212 等)。围绕过源机械我们还在汽缸固定、减少辐照损伤、止进止退结构等方面作了多项改进和革新。 4) 产品输送系统:我们在国产 WFX-50 型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基础上作了十多项创新,这种输送机运行平稳,噪音小。原来输送机的一个吊箱只能承重 100 公斤,随着装源量的加大,产品处理量大增,需要辐照吊箱的承重增加到 350 公斤、 500 公斤直到 1 吨或 2 吨。这种型号的输送机从来不能承受这样大重量,我们考虑要利用这种类型输送机的优点,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同样的结构形式,要提高承载能力,必须加大链条,加大轨道。为了克服封闭轨弯道的易磨损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把轨道的易损部位换成了耐磨材料并作成可拆件,提高了使用寿命。 3.2 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 1) 设计研制了自动化装卸料系统:这在中国是首次,我们利用立体库的自动装卸系统原理,开发设计了中国第一套自动化装卸系统,并用到了中核华东辐照的 300 万居里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中。 2) 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系统: 我们的控制系统不仅全部采用西门子 PLC ,还开发研制了自己的软件系统。 3) 在国内首次开发了用于辐照装置的条码监视系统并可实现网络化管理。 3.3 开发研制自己的设计计算软件程序 在屏蔽防护、放射源棒排列和处理产量能力的设计计算方面,我们不仅采用国际通用蒙特卡罗和点核积分计算程序,还自主开发了多个设计计算软件程序,既方便快捷,又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3.4 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联锁系统 设计满足国际客户要求的 . 辐照装置的安全联锁系统和核电站一样不仅要满足安全性,多样性,冗余性,独立性外,还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做到适用有效。除了常设的安全联锁设施外,还增添了一些更适用的设施,例如对于放射源板是否到达处于井底安全位置 , 我们加一个水下摄象镜头。 4 、与国际市场接轨 1 )与国际市场接轨不仅是装置的规模、技术水平、各项功能、参数符合国际标准满足国际客户的要求外,在很多方面也必须注意国际客户的要求,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 2 )重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这样一家很小的民营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就肯定需要。我们 2002 年 2 月份就联合燕京通达、北京鑫明海三家捆绑在一起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我们不但拿到 ISO2000 的认证证书,还拿到英国 NQA 的国际认证证书。所以在 2004 年底 ISOTRON 来我公司考察时,不但对我们产品满意,而且对我们的设计质量也非常满意。 3 )在产品使用元件、标准件上一定要选用国际通用,质量优良的名牌产品。一方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备品方便。 4 )产品箱辐照箱一定要满足国际产品标准包装系列。我们过去的辐照装置产品包装箱大部分很小,而欧洲客户要求从集装箱卸下来的产品不拆包装直接装到辐照装置上辐照,包装尺寸一般为 1 米 x 1.2 米 x 2 米,过去国内的辐照装置都不能做到。 5 )在某些方面还要满足该客户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例如 , 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还要进行 CE 认证,又如 : 安全联锁系统的电器设计,过去习惯使用常开式触点,这样既节约用电,元件使用寿命又长。而欧洲的装置设计有些触点需设计成常闭式,这样才能保证联锁信号的可靠性。 6 )坚持一流的服务。我们的产品迈进了国际市场,而售后服务也必须跟上。为此,我们提出了国际用户的问题必须 3 天内解决。做好售后服务,也是很不容易,客户在国外,办护照、签证、定机票都需要时间。因此,必须作到: ①电话畅通 ,e-mail 时刻有人检查; ②使用 MSN 及与客户的直联视频; ③除留有足够备品备件外,急需的部件 3 天内到达,还需与特快专递公司建立联系; ④要与旅行社建立专门联系。一般若客户需要, 3 天内都能到达。 我们已经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我们以后的路将更长。 参考文献: 1. 赵文彦,潘秀苗 主编 . 辐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 2. Wang Chuanzhen, Zhang Hehu, Peng Wei. Safety, Good-efficiency and Multi-function, SQ(H)-Type Industrial Cobalt-60 Irradiator. IMRP 14 th . Kuala Lumpur . 2 006
个人分类: γ辐照装置|6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给了澳洲一记耳光 开始转向了
zhao1198 2009-10-19 00:42
中国给了澳洲一记耳光 问:请教thick1015 ,中国如何才能拿下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具体实施路径如何?要多长时间才能办到? 答:请教不敢说,我也是随便说说。 中国拿下大宗商品定价权个人认为被一些媒体,尤其是非专业媒体扩大化了。 在展开之前,先多说两句什么是 1 大宗商品(bulk commodity):这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描述商品的概念,指需要大批量运输的商品,包括一些矿产品,农产品和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当放到大宗商品定价 权这个具体语境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矿产品(及其加工成品--金属)和能源,农产品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在所指范围。 2 金属:指金属成品,如铜(refined copper)等,这些都是初级矿产品经过加工后的产品,常说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上的金属价格,上海期铜价格都是指的是这个层面的产品价格。 3 矿产品:如铁矿石,浓缩铜(concentrate)等,这些初级产品都需要进一步加工(精炼,提纯)才能成为上面提到的金属,如钢(steel)和铜等。 中国虽然是这个世界上很多矿产品及金属的最大消费国,但却不是唯一的消费国。大宗商品,尤其是矿产品的价格都是针对所有消费者/国,而不是只针对中国一个 国家。大多数基础金属(base metal)的价格(矿产品冶炼加工后的成品)都是在金属交易所定价的,这里面投机商有可乘之机,甚至有些投机资本在经济高峰期不顾市场容量海量进入市场 人为地抬高了很多金属的价格,获得了暴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价格将被所有消费者/国吸收,包括美国,欧盟这些大的金属消费国和进口国。 对于除了铁矿石(煤暂时不重要,但今年情况有变)以外的矿产品和终端金属价格,作为全球商品市场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是很难获得定价权的,事实上在现行国际 商法框架下,没有哪个/些市场参与者能凭一己之力获得定价权。经常在翻云覆雨的是一些投机资本,不顾市场容量冲进市场扰乱了正常市场的运作,这其中美元贬 值泛滥是一个重要助推因素,而中国的出口导向经济,所处的产业位置决定了中国的汇率政策会非常不灵活,人民币不能像其他币种(如欧元,澳元等)一样通过升 值来对冲美元贬值造成的通胀,减少进口商可能的损失,造成事实上美国在金融危机前的几年来一直在出口通胀,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确非常被动。吴晓灵前些天专门 撰文要大家解放思想,否则会错过时机,给未来经济埋下通胀的隐患,我非常认同,尤其当全球经济一旦转暖,之前美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翻番的基础货币供给带 来的后遗症,仍没有解决的银行坏账对货币政策的限制以及过大的财政赤字都非常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通胀,到时候人民银行又将是两难。 所以,对于商品定价权,国人应该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把投机,正常商业行为和垄断利润加以区分。 至于铁矿石,这是一个特殊且敏感的问题,现在看来风波暂时已经过去了。谈判双方都在不断的成熟,最终还得合作,毕竟在可预见的未来谁也离不开谁,两口子吵 架归吵架,日子还得照过。显然,中国不愿意看到把铁矿石放到一个公开市场去定价,那样将给投机资本以机会。我个人认为即便有这两年谈判谈地不愉 快,annual negotiation还得继续。 再说说石油:众所周知,由于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石油被严重地政治化了。石油的价格是几方博弈的结果,不只是市场博弈,而且是地缘政治博弈,而原油生产集 中且资源稀缺的现实,几个大国对石油生产国的争夺,以及当前几个大国都是石油进口国事实使得石油生产国不太可能获得过低的利润,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在金融危 机过后将不会低。中国的石油三巨头去国外抢油田,主要意义在于锁定供给,同时扩大石油上游领域的存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利润(石油开采是整个价值链利润最 高的),而且可以增加对原油价格上涨的抵抗力。 天然气将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大家都准备承诺降低CO2排放的情况下,液化天然气(LNG)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过渡能源的角色,巧的是澳大利亚很可能会超过卡塔尔成为第一大产气国。 问:形势的变换犹如过山车,但好处是只要你不较真,就会成熟起来,会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答:金融危机带来的对外投资机遇正在消失,一些国家的银行由于依赖于外部融资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自己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和再融资危机,这是火烧眉毛的事,不得不依赖于外储雄厚的中国。 但随着银行间批发资金(wholesale)市场的逐步稳定,权益,债券市场的回暖,这个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救火式的抄底投资已经结束,未来更多的是正常的非抄底式的投资。 看着中国政府的政策还是很务实的,虽然情绪上不太容易接受,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问:G20一年之内,已经召开了三次峰会,其峰会之频,应该说是空前的,那么,G20究竟会向何处去呢?如果说G20真的如很多人所说仅仅是个毫无建树的 联谊会、扯皮会,那么,又何来一年三次峰会满员参与的空前盛况?哪个大国领导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一年三次去参加一个无用的聚会呢? 因此,个人判断,这G20还真是肯定要干点什么的了。这个判断好下,俺想不通的就是,G20究竟要干什么?究竟能干什么?对世界的影响究竟又将如何? 这是个大题目了,呵呵,所以俺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太清楚,你老兄是这方面专业,从你的角度,试试这个题目如何?不用专谈,中间穿插,想起就说两句,不用打断其他思路,呵呵。 一年三次峰会,还无一人缺席,还有人削尖脑袋往里钻,总不能真的如他们所说的就是个扯皮联谊会吧?呵呵,我可不觉得那么简单啊。 答:G20峰会其实在2006年就曾经举行过,但当时是部长级别的会议,还无法与G8(G7)相比。 具有真正意义的G20峰会是从金融危机后的华盛顿峰会开始的,当时由于金融危机处于非常惨烈的时候,议题主要是金融问题,这个趋势延续到了今年4月的伦敦峰会。 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逐渐壮大和危机中G20为各国达成妥协并展开合作起到了推进的作用,G20正在逐步发展为各种经济议题的永久化讨论场所,比如匹斯堡这次会议就提出很多其他经济议题。 至于为什么很多国家要争破头挤进来,那当然是想在世界经济议题上有发言权了,这是一个国际政治地位和参政问题,一个参与名额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发言权和参 与权就可以通过站队来获得相应的利益。同时对于一些新加入的边缘国家如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土耳其,甚至澳大利亚这也是对内的政治资本。陆克文毫不讳言 地说,在世界议题上的论坛争有一席之地是澳洲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 问:这样说来澳洲应该感谢中国让他坐了便车。。?但我确实没有看到澳洲给中国的好处,难道是力拓案是专门用来吸引眼球的? 答:进入G20的国家基本是GDP处于世界前20的国家,澳大利亚GDP处于第14,所以进了G20,这方面没有也不需要中国的政治支持。倒是陆克文提出的一个环太平洋组织的设想需要北京的政治支持,否则早就成为笑柄了。 至于力拓案,其涉及面很广,种种迹象表明已经影响到了中国高层政治,甚至power transfer。此乃禁区中的禁区,除非论坛有免死金牌还是不要讨论的好。 不过中国近期的对澳政策已经由强硬转为合作,给了一些好处来和缓双边关系,例如允许澳新银行(ANZ)在中国更广泛的开展业务,麦考瑞 (Macquarie)在中国的证券和基金业务也放行了,这非常明显是中国外澳政策在深层次重新思考的结果。短短几个月内,180度的外交政策转向非常少 见的。。。。。。不过我个人支持这种转向,是务实且及时的,是经过精心计算的(well calculated),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澳洲之前那记耳光被煽得还很疼,其实不疼也要装疼,不能随便被煽,之前还欠中国政治资本,现在既然挨了一巴掌,反倒是被欠了。正好借题发挥名正言顺地搬出了50%--15%的明显是针对中国国企的投资限制。 随后,武钢对西部平原(western plains)的一个合资项目的融资入股计划被澳洲国防部以国家安全为挡住,呵呵,老澳还是挺讲艺术的,虽然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政治决定。中国有色对稀土公 司Lynas的7亿澳元的权益+债务融资包被驳回,要求控股要低于50%,可是谁都知道49%的控股和51%的控股澳洲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区别,都能实现 有效控股,减少个把董事也更多是形式上的东西。个人认为如果调整融资方案,有色的这笔交易成功机率会非常大。不过有色决定不再继续该交易,官方理由是权 利与义务不符,呵呵,可能只有天真的人们会相信。个人看来这显然是在准备丢卒保车,因为国外稀土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有控制稀土供应的作用,但毕竟不是稀缺 资源,战略意义低于其他重要资源的获得。 放弃该交易实际上是在给其他大单交易的通过积累政治资本,兖州对Felix的收购和中化对Nufarm的收购两笔大单合计已经达到60亿美元,申请都在斯 旺办公桌前放着呢,按照前面的50%-15%原则,至少对Felix这个大型煤生产商的收购不应该放行,所以尽管兖州允诺将在两年内把该Felix重 新上市,我仍不看好该交易能够以现在提出的收购方式被通过。因为这等于澳洲政府自己否定自己,使50%-15%原则将对30亿美元以下的交易失去约束 力,成为一个标尺,一个先例。 中国没有在澳洲身上拿到什么好处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路克文当政后,一共批准了来自中国400亿澳元的直接投资,08-09财年来自中国的投资交易数 量是最多的,交易值列第三,包括对OZ Minerals这个澳洲曾经的第三大多元化矿商主要资产的收购和对FMG这个世界第四大铁矿厂商17%的入股。但是我们最想要的没有拿到,不得不说是个 很大的遗憾,这个熊维平自己在伦敦的时候也说了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是,一切应该向前看,有教训还能涨点经验值呢,呵呵。 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财经》的警惕国际关系中的资源陷阱,这应该是官方态度,中国官方的对澳政策也差不多是在那个时候转舵的。 问:T兄,你说的时间窗口是否已经关闭?老美的次贷危机诱发的连锁经济危机似乎远未见了期,不过我发现,现在这一点似乎已经被有意无意地淡忘了.我猜测,其中必有极大变故.宋鸿宾预计的金融海啸第二波,是指日可待,还是消泯于无形了? 答:宋鸿兵说的金融海啸第二波是建立在美联储不敢大印钞票的基础上的,而这恰恰是美联储所做的,甚至直接货币化购买国债及按揭抵押贷款证券(MBS)。 过去的半年,因为市场逐渐发现,美联储和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会去做。使得金融市场逐渐回暖,因为大家知道有深不见底的钱袋在保护着 金融市场不会倒掉。逐渐的,伴随着其他地区库存重建(restocking)所带来的经济回暖和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强劲走势客观上帮助了之前失 去的信心的回暖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在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经济或者说财政扩张政策的确帮助了世界经济稳定和信心的回归。 1 金融市场:虽然稳定了,但是之前的银行坏账问题并没有解决,万亿美元记的有毒资产仍然停留在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是因为新的会计准则使得美国的各大金 融机构可以暂时不记损失。同时这些金融机构借着金融市场的回暖在股权(权益,equity),债券(bond)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的融资,不但充实了资本金 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现金。再加上美联储之前的帮助并没有完全撤回,金融机构暂时可以在不认坏账损失的情况下回复融资中介的功能。但只要这些坏账仍然没有解决 掉,美国的金融系统就仍然存在风险。对美国金融系统坏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美国国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旗下Congressional oversight panel网站去看。这个网站定期更新美国金融系统的情况,独立且权威,值得中国监管和政府机构研究。 2 实体经济:技术上说,美国仍然处于衰退,只是衰退幅度减小,且避免了大萧条。美国官方报道的失业率已经接近10%,如果算上失业过久不能再领取救济金的人 和失业且不能领取救济金的非美国公民,那么真实的失业率数字会很吓人,有人提出美国失业率早已到了16%,某些州高达25%。实际上,世界的实体经济,尤 其是与中国财政刺激计划相关的领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中国经济支撑的,尤其是原材料生产国。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对山西煤矿整改造成的 煤矿进口需求,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现在的日子要苦得多,澳币也绝对不会涨到0.9。 3 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家都常说,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美元是国际贸易投资的结算货币,但却很少有人提到因此而带来的美元作为融资货币 (funding currency)的地位。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如果我是加拿大的一家银行,如果我要去国际资金市场获得短期融资,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去借的都是美 元,所以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以及银行间美元的借贷难易程度和利息就决定了我作为加拿大银行的融资费用(funding cost),利率差(interest margin),利润率甚至将影响我对银行客户所收取的利率。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元银行间借贷市场及货币市场几乎关闭,这就造成了之前依赖于海外融资的国 家的银行面临严重的再融资甚至是流动性危机,这就是去年陆克文为何近乎于谄媚地来中国巴结中国执政者的原因。 如今这个流动性危机已经结束,所以我说中国对外救火式抄底投资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以后更多的是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价格也不会低,其他国家的政府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轻易地出让国内一流优质资产。 但是话说回来,因为美国还处于衰退,且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潜在的巨大通胀风险,这间接地增加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性,当然这也会反应到政治上来。金融 危机对其他国家执政党来说也是个警醒,现在应该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和中国把关系搞僵,更何况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中国可出的经济牌真的很多很多,所以 中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提高了经济和政治地位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能提高多少,要多久的问题。 而只要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在逐步提高,那么势就在我们这一边,这个势能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 问:澳大利亚央行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升至3.25%,成为G20集团中第一个加息的国家。 出门回来看到这个消息,请各位老大分析下对经济的影响。 答:澳洲利率提升说明其对自身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而这么早地提升利率说明澳洲储备银行对潜在通胀的担忧,这个举措对世界经济没什么影响。 但虽然澳大利亚的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不大,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没了他还不行,因为他给中国提供资源,这就是本钱啊(所以我一直强调两国互相需要)。澳大利亚也是软硬兼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呵呵,中国何尝不是在做同样的事。 我认为:虽然中澳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在这段关系中中国还是主动的(加个不犯错误的前提成吗?),因为澳大利亚虽然对中国来说除石油外最重要 的资源提供国,但并非是唯一的资源提供国,中国还可以选择去印尼多买点煤(中国今年因为山西整改对煤的进口暴涨),多去卡塔尔买点液化天然气(价格稍 高)。即便是对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石来说,底线是中国可以没有澳洲,但仍能挺住,毕竟有巴西等国在提供铁矿,就是价格会冲天;而随着日本经济的严重下滑,澳 洲却不能没有中国,这是由两国经济体的大小决定的:因为澳洲GDP不及中国的1/4,中澳贸易对澳洲的影响远大于对中国的影响。 所以澳大利亚需要在此时这个他稍占主动的瞬间含蓄地要求中国对他进行利益交割,不能老画饼。这也是中国最近在做的,注意近期澳洲金融机构在华的利益获 得,这都是中国的牌。而澳洲金融机构在中国日益膨胀的金融市场可以分一杯羹是陆克文早在2008年初就提出来的,是他最想在中国身上获得的东西,中国给 了,那么就可以获得澳洲资源企业的股权。所以给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个醒,投行麦考瑞和商行澳新银行在中国是很有前途的。 与此同时澳洲的智囊们应该清楚,资源是可以勘探出来的。如果哪天中国发现了某大型铁矿石资源,将大幅度减少中国对澳洲的需要程度,所以考虑到未来,堪培拉必须修复和中国的关系。虽然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有出入,但是这个方向一定不会错。 澳洲前总理霍克,在不久前的中澳商会上指出:我的判断仍然是:在澳洲所有的双边关系中,中澳关系将是对澳洲这个国家国民的未来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前政要,这话他是不会昧着良心说的。
个人分类: 中国_贸易|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粮食问题决不能只靠中国自己
热度 1 cooperlin 2009-1-20 11:58
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08经济观察家年会上,就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全文可见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111/311649.shtml。 陈锡文先生通过分析中国的农产品供需现状给出了中国需要可耕地的数量。从目前农产品需求看,考虑复种指数,需要播种面积28亿亩,实际播种面积是23亿亩,也就是说我们进口了5亿亩的粮食。 但是,仔细分析这5亿亩的粮食缺口实际上主要是大豆造成的。按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蓝海涛等的研究,如果按国际可比口径的谷物类粮食自给率计算,扣除大豆,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超过100%。1997-2005年,我国粮食净进口累计5124.6万吨,其中大豆净进口达11123.7万吨,同期谷物净出口5853.4万吨,除2004年外,其余8年均为谷物净出口。陈锡文先生也提供了这方面的数据:这些年来,我们自己生产的大豆,平均产量每年大概在一千三百万吨到一千六百万吨中间,其中恒定的是800万吨是直接食用的,能拿来榨油的大概就是 5、6百万吨,榨油的数量就远远不够。同时,最近这几年畜产品的明显增加,表明中国的畜牧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这就离不开饲料的发展。那么,要提供优质的 饲料,就是榨完油以后的豆饼,由于农牧业的增长和对于国内对于豆油的需求增长,我们大豆从国际进口的大概是超过3000万吨。07年是3082万(吨),08年估计会超过4000万。我们现在的植物油国内消费量是接近2500万,但是我们自己能生产的植物油,加上菜籽油、花生 油、芝麻油都加在一起,我们自己的产品不超过1000万。也就是说有1500万吨的植物油是靠进口产生的。前年我们进口3082万吨的大豆,大豆的含油率 是18%到20%,所以大概进口3000万吨大都可以榨出600万吨油来,还有800万吨的缺口,07年是直接进口了838万吨的植物油。这是什么意思 呢?我们现在消费的大豆2/3来自于国际市场,我们现在消费的植物油有60%来自于国际市场。 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国际上的粮食市场,没有这些年的大豆的大量进口,我们可能炒菜都成了问题,而一些动物性的食品可能也不会如此的丰富。中国的粮食问题解决其实还是需要国际市场的,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粮食问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 但是,有些人总想让中国能够完全自己解决粮食问题。他们完全忽视了中国的粮食生产所付出的高昂生态、环境和经济代价。 以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为例,其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提供了全国60%以上的小麦产量,36%左右的玉米产量,全国粮食总产量从35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30-35%的新增粮食产量出自该区。然而,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态和环境代价。黄淮海平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但因人均水资源量全国最低,工业发达和大城市众多,工农业争水严重,地表水基本枯竭,因而农业用水严重依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从20世纪70年代起,华北平原已经累计超采地下水900亿m 3 。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的结果,因地下水全部严重超采,华北平原北部环渤海复合大漏斗总面积占整个区域的52%。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0-30m,中东部平原下降5-10m,滨海平原下降0-5m;中、东部及滨海平原区深层地下水降至埋深30-100m,深层地下水低于海平面的范围约为76732 km 2 。过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深层地下水出现污染,地质灾害不断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降日益严重,灌溉机井不断报废,灌溉成本不断提高,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面积逐渐扩大。究其原因,高耗水的作物冬小麦的大面积播种是最主要的因素。更何况,因为大量施肥,黄淮海平原约26%面积的浅层地下水因为化肥的大量施用而导致硝态氮超标。如果不看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注重粮食的数量安全,而忽视或漠视粮食生产的生态安全,那么这一粮食生产系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过高的粮食自给率导致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居高不下。1996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将中国粮食生产自给率定为95%,而国际上普遍认为国内粮食生产能满足需求的90%即是非常高的自给率。目前我国的谷物自给率已经是100%,国家粮食储备规模居高不下,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2001-2005年,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大多高于应储规模1/4以上,2005年更是高达2/3以上。国家高价收购和高价托市导致农户把自己的储备粮也卖给国家,更是增加了国家储存粮食的成本。而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也没有考虑地区间可以承受的生态和环境代价的差异。在缺水最严重的河北沧州和衡水地区,由于新一轮的鼓励种粮措施的推行,冬小麦播种面积2006年比2001年分别增加了12.3%和10%,加重了该区域本已严重的环境危机。 所以,我们要看到进口5亿亩粮食,不仅仅是粮食本身,也包括附属于粮食之上的水资源、化肥、农药等资源,以及因为这些资源的减少使用而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要在国内实现这5亿亩的粮食产出,中国需要付出多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这是极力主张自力更生的专家们通常忽视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粮食市场的有效需求才能刺激有效供给。也只有稳定的需求,才能保证稳定的供给。从大豆进口可以看出,中国的购买力的提高是保证我国粮食进口和刺激世界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进口5亿亩的粮食来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呢? 有人以粮食是战略物资来反对粮食进口。实际上,即使是冷战时期,苏联也从国外买到了粮食。以中国目前的国际影响力,会导致全球粮食禁运吗?想一想20年前,日本和欧盟率先解禁的事吧。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因此,从社会的可持续性看,从缓解中国环境危机看,中国与世界粮食市场的关系只应是越来越紧密。改变粮食生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过时观念,学会利用市场手段,从国际市场获取粮食、以及粮食背后的资源,是粮食安全专家要更多考虑的问题。
个人分类: 粮食安全|505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