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师家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摇摇欲坠
热度 31 lixuekuan 2012-6-4 10:35
摇摇欲坠
山西晋中的明清大院文化很有特色,比较著名而且有代表性的大院有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和常家庄园。 实际上山西不仅仅这些大院,被荒废的山西大院还有很多。 周末去汾西县看了师家沟民居,实际上也是大院。可惜的是大部分已经荒废,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摇摇欲坠。 带我们去参观的扶贫干部说需要2个小时,他是去年来看过的。 没有想到我们半个小时就出来了,太危险。几乎所有的砖墙都是倾斜的,去年来过的同事说,很多都是这一年来塌陷的。还有当天塌陷的,因为倒下的树的树叶没有蔫。 为了生命安全我们很快就结束了参观。 这还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成这样令人寒心。 下面文字来自网络: 汾西县师家沟清代民居,又称师家大院。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汾西县城东南5 公里处。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几朝扩建,于同治年间终止,占地面积百余亩。整体建筑依山就势,以四合院、二重四合院、三合院、三重四合院为主体,大小31个院落。各院落分别设正房、客厅、偏房、过厅、书房、绣楼、门房以及仆人、马厩等用房。院落门前与巷道相连,相互之间又巧妙相通,互相联系。上下左右、互相贯通且衔接自然,形成了由下而上,楼上楼,院中院的奇特格局。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长达约一千五百余米,处处与排水道接通,故有“下雨半月不湿鞋”和“关好八大门,锁好十小门,行人难出村“之说。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相互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建筑特点。同时又融合了平原地区多进四合院的布局风格。村四周有约1500米长的石条人行道,构成环村环行道,环道以外建有酒坊、醋坊、染坊、豆腐坊、油坊、造纸坊、当铺、盐店、药店、学堂、牌楼、祠堂等附属建筑。 师家大院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砖、石、木雕为一体,垂花门、檐廊、隔扇等雕刻精细。仅窗棂图案就有108种、门额牌匾150多处。 说一是表示师家的 108 种生意,再是表示山西的 108 个县。现存的门楼、槎栏、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 10 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已成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的珍品。 “东山气”“南山寿”“北海风”“敦本堂”“清白家风”等题额,字迹浑厚,刚劲有力,处处散发着封建社会耕读世家的文化品位。 据史料记载,师家大院的创建人为师法泽,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兴隆。师家一度成为山西省中南地区的名门望族。真正使用师家沟闻名遐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法泽之孙师名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师家沟民居集中体现了山西黄土文化和官商住宅文化的时代特征,在山西现存清代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省级文物保护的石碑,没有找到国家级的石碑 2、顺山而建,很有立体感 3、荒废的大院 4、这个院还有住家 5、荒废了 6、这字漂亮 7、漂亮的牌坊 8、羞怯的孩子 9、精美的拱门,刚刚塌陷的 10、在这里居住的孩子,庆祝儿童节回来。 11、墙已经这样了,还有人住,多危险 12,居民回家,注意安全呀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468 次阅读|7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