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教授在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上讲演
热度 1 黄安年 2012-6-6 10:37
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教授在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上讲演
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 · 沃斯特教授在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上讲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6 月 6 日 发布 2012 年 5 月 26-27 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全球视域中的美国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在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 。讨论会中有 美国历史中的环境观念、环境政策与环境变迁问题专题 , 参与该专题报告的文章有七篇 ( 见附文 ), 此外 辽宁大学教授滕海键的文章罗德里克 • 纳什与美国的荒野史研究也属于环境史研究。 更为可喜的是 美国环境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 (University of Kansas) 教授唐纳德 · 沃斯特( Donald Worster )参加了会议。(据高国荣先生介绍,他 2009 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 1988 入选美国历史学家协会, 2011 当选美国西部史学会主席( 2012 年就任), 1981-1983 美国环境史学会主席。 26 日晚 , 他还在会务组织的系列讲演中 , 作环境史问题的专题讲演。本行文照片提供的是讲演时的部分幻灯片,最后两张照片是 28 日他随同会议成员参观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时笔者和他的合影 , 背影照片则是高国荣和他的合影。 Donald Worste 告诉我 , 他来中国四次 , 第二次是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梅雪芹教授邀请来华访问的。 照片 25 张是即时抓拍的。 美国历史中的环境观念、环境政策与环境变迁问题专题 ( 1 )从梭罗到利奥波德,美国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变迁及其意义 付成双:南开大学教授 ( 2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特质 刘向阳: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 3 ) 中美气候合作的信任缺失与合作困境 韩庆娜:青岛大学副教授 ( 4 )克林顿政府的环境政策探析 徐再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研究员 ( 5 ) 《美国大平原的未来》的缘起、内容及其评价 高国荣:中国社会科学院 ( 6 )大平原上的赌博 —— 美国大平原的土地所有权与环境变迁 侯深: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 7 ) 美国亚裔生态批评初探 石平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7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学术讨论的思考
黄安年 2012-6-4 15:23
对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学术讨论的思考
对美国史年会上海会议学术讨论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6 月 4 日 发布 5 月 26-27 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了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全球视域中的美国史研究”学术讨论会。今年的年会除举行祝贺刘绪贻百岁寿辰活动以及与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代表对话外 , 并无理事会换届,所以学术讨论是主要议题。 讨论会分 20 个专题 5 段时间四个分会场同时举行,这种形式接近于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方式,在规定时段里不主持或不作为评论人及发言的学者可以自由参加自己希望参加的各个专题小组。发言人事前提交论文 , 许多与会者按照要求做到了。学术讨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这个分组发言的内容在事前通报与会评论人,而不是报到时才知晓内容 , 那么准备会更加充分 , 也会提高评论的质量。总的感觉评论准确到位的不是很多 , 这和事前不知具体内容有关,只靠临场发挥。还有一点是一个时段的安排过紧,基本上没有展开讨论的时间 , 有的讨论流于走过场。我们的讨论需要避免国外那种你登场吧我登场 , 看似热闹,实际很难深入交换意见的情况。再有是评论人对于所评题目要熟悉,不能乱点鸳鸯谱,如果有学术委员会来把关可能效果更好。 这次学术讨论有个优点,在闭幕式前举行各个综合组的汇报,这样使与会人员有对个组概貌的了解。个别汇报人没有参与有的专题讨论却也能说个一二三四五 , 但有的并未紧扣讨论话题来谈 , 而是过多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这就和汇报不太相符了。 照片 8 张翻拍自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 附学术讨论的总目录 A 1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影响 The Making and Influences of U.S. Foreign Policies 主持人:邓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评论人:熊志勇 外交学院教授 ( 1 )斯坦利·亨培克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思想 赵志辉: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 2 )美国国会监督隐蔽行动的具体运作机制及成效评估 刘磊:西北大学讲师 ( 3 )美国对德重新武装政策形成史论 吴宇:南开大学 (4) 戴高乐上台与美国的反应( 1958 年 6-7 月) 姚百慧: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5) 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应急作战计划 赵学功:南开大学教授 ( 6 )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南非沙佩维尔大屠杀的反应 冯志伟: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 ( 7 )美国与以色列特殊关系的文化分析 杨军:上海大学 A2 美国各级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Influences of Government on the Economy: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Level 主持人:林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评论人:金卫星 苏州大学教授 (1) 探寻美国内战时期共和党经济立法的思想渊源 于留振: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2) 进步运动时期美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改革 张卫国:厦门大学 (3) “合理原则”与威廉 • H • 塔夫脱的反托拉斯政治 王建红:福建漳州师范学院副教授 (4) 论胡佛缓债计划 田肖红: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5) 美国充分就业政策的立法失败 高嵩:东北师范大学 (6) 试论美国联邦政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王宇翔: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7) 州际竞争对美国福利政策的影响( 1969~1999 ) 杨成良: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A3 弱者的反抗:非裔与印第安人 Revolts of the Disadvantaged: African Americans and Native Americans 主持人:原祖杰 四川大学教授 评论人:王希 北京大学教授 (1) 论 20 世纪美国黑人中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社会地位 石庆环:辽宁大学教授 (2) 历史视野中的 “ 伊斯兰民族 ” 与黑人民族主义思想 林玲: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3) 全球视野中的美国民权运动史研究 于展:首都师范大学讲师 (4) 两条不同的民族解放道路 —— 美国黑人 “ 泛非运动 ” 和犹太 “ 复国主义 ” 的比较分析 陈广猛:四川外语学院 (5) 尼克松政府时期 “ 肯定性行动 ” 在黑人就业领域的实施 —— 以 “ 费城计划 ” 为视角 杨超: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 (6) 美国印第安人史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趋势 —— 以美国早期为例的考察 丁见民:南开大学副教授 A4 早期共和国的法律与经济 Laws and Economy in the Early Republic 主持人:陈海宏 山东师范大学 评论人:李剑鸣 北京大学教授 (1) 苏格兰启蒙思想与美国宪政生成关系简论 任裕海:南京大学 (2) 美国建国之初有关司法审查权的争论 郭巧华:杭州师范大学讲师 (3) 詹姆斯·威尔逊与美国宪法 —— 兼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美国制宪者的影响 胡晓进: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 4 ) 19 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司法环境 荣霞:南京大学讲师 (5) 公共利益与美国建国初期商业公司的建立 董瑜:南开大学讲师 ( 6 ) 1783 年美英《巴黎和约》与美国早期国家观念的形成 雷芳:湖南科技大学 ( 7 )现代性的滋生 —— 檀香木贸易影响下的夏威夷经济发展 1790—1829 年 王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B1 意识形态因素与中美关系 Role of Ideology in the Sino-US Relations 主持人:刘子奎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评论人:王立新 北京大学教授 (1) 义和团运动、门户开放照会与美国对华家长观念的形成 刘青:中山大学讲师 (2) 传播理念的条约 ―― 分析近代中美条约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熊志勇:外交学院 (3) 在意识形态领域“失去中国”:美国新闻处( USIS )离开中国大陆, 1948-1949 翟韬: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4) 达赖叛逃前后《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剖析 程早霞: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5) 试析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吴雪: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6) 美国工商界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及美台贸易 黄开来:美国马萨诸塞州文学院教授 B2 中心城市的复兴 Rebirth and Renewal of Inner Cities 主持人:王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评论人:董瑜 南开大学讲师 (1) 纽约苏荷区的绅士化及其影响 孙群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2) “绅士化”运动与中心城市的复苏 —— 以纽约市苏荷区为个案 李文硕: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3) 全球城市成因分析 —— 以纽约为个案研究 石光宇: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4) 美国“节日市场”的兴起与内城更新 苏宁: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5) 中国美国城市史研究方法简述 姬康: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 6 )从瑞典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启示 师嘉林:厦门大学讲师 B3 外来移民与美国社会 Foreign Immigrants and American Society 主持人:丁见民 南开大学副教授 评论人:石庆环 辽宁大学教授 (1) 外来移民与美国劳动力市场: 1965-2000 欧阳贞诚:东北师范大学讲师 (2) 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对纽约移民的影响 —— 以五点区为例 张亮:安徽师范大学 (3) 历史语境中的美国“熔炉论”析论 伍斌: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4) 美国德州剌朴镇西裔居民的特殊身份认同 —— 以美墨边境隔离墙的重修为例 杨令侠:南开大学教授 (5) 战后美国的外来人才与移民:概念、类型与趋势 梁茂信: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B4 美国司法的多重面相 Multiple Dimensions of American Judicial System 主持人:郭巧华 杭州师范大学讲师 评论人:胡晓进 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1) 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和吸纳 任东来:南京大学教授 江振春: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 (2)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美国社会隐私权争议初探 曹鸿: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3) 美国公众知情权与国家安全 颜廷:许昌学院 许国林:许昌学院 (4) 美国“仇同犯罪”评析 桂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5) 试论美国《塔夫脱 - 哈特莱法》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郭瑞芝: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C1 美国在亚洲的经验 American Experiences in Asia 主持人:赵志辉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评论人:赵学功 南开大学教授 (1) 美国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政策探究 邓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 文明观念与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 1898-1914 ) 刘义勇: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 2 ) 1960-1962 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老挝局势的评估和预测 温荣刚:渤海大学讲师 (3) 越战悲剧的序幕 —— 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谈判策略及其悖论式后果论析 汪堂峰:上海财经大学讲师 (4) “反恐”战争视野下的美国伊朗关系 范鸿达:厦门大学副教授 (5) 美国对港政策史研究述评 孙晨旭:浙江大学助理研究员 ( 6 ) 非殖民化、冷战与美国在东南亚的现代化“使命”( 1945-1975 ) 孙建党: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 7 )杜鲁门政府对印巴分治政策研究 李晓妮:长春师范学院讲师 C2 美国联邦政府与城市发展 Role of Federal Government in Metropolitan America 主持人:苏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评论人: 孙群郎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1) 纽约市犯罪率升降的经济原因( 1980-2004 ) 林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 美国联邦政府与新城建设 王洋:云南师范大学讲师 (3) 美国联邦政府公平住房政策的形成 韩玲:河北大学讲师 (4) 居住区协会 —— 美国大都市区中的私人政府 曹升生:渤海大学讲师 (5) 美国学术界关于康涅狄格村镇会议的研究综述 滕延海: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6) 美国联邦政府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演变 康丽颖:厦门大学 (7) 从“恐惧”到“希望” —— 美国早期知识分子城市态度的转变 杨长云: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C3 历史视野下的妇女与家庭 Women and Family i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主持人:杨令侠 南开大学教授 评论人:周祥森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 (1) 美国建国初期关于女性教育的公共辩论及其意义 张晓梅:南开大学 (2) 试论 20 世纪后期美国反女权运动 姚桂桂:江汉大学副教授 (3) 试论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政策的价值指向( 1935—1996 ) 吕洪艳:东北师范大学讲师 (4) 冷战时期美国的家庭生活与冷战政治的共生关系 —— 读伊莱恩·泰勒·梅的《回家:美国冷战时期的家庭》 王娟娟: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 5 )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南部妇女阻止私刑协会的活动及其影响 谢国荣:武汉大学教授 (6) 美国第二次三 K 党运动及其妇女组织 李国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C4 美国的多元社会与文化 Diverse Society and Culture 主持人:张勇安 上海大学教授 评论人: 郭瑞芝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1) 职业、阶级与种族 —— 美国劳工组织的社会文化基础 原祖杰:四川大学 ( 2 )异质纷呈的美国赛博朋克科幻小说 余泽梅: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 ( 3 )试论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的好莱坞电影与美国青年反叛运动 谢文玉:湖南师范大学 ( 4 )试论美国南方重建时期的 “ 孱崽子 ” 王淑霞:济南大学副教授 ( 5 )美国禁酒运动研究综述 郭九林:大连民族学院副教授 ( 6 )二战后美国第一次教育危机与应对策略 韩家炳: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 D1 老伙伴的新合作: 20 世纪的美国与欧洲 New Cooperation of Old Partners: U.S. and Europe in the 20 th Century 主持人:罗宣 南开大学副教授 评论人:姚百惠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1) 美英与希腊大选: 1945-1946 冯一鸣:首都师范大学 (2) 美国、英国与《部分核禁试条约》 陈红:南开大学讲师 (3) 英国的“和美”战略与地区霸权的和平转移 孔庆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 4 )美国外交与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刘长新: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 ( 5 )西班 牙与美国的“棉花贷款”问题初探( 1939--1940 ) 吴涵: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6 )尼克松毒品战的 “ 新机制 ” —— 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与麻醉品 张勇安:上海大学教授 D2 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美国 U.S. in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s 主持人:韩毅 辽宁大学教授 评论人:董小川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1) 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 —— 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 侯自强: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 ( 2 )国际合作抑或金融监管 —— 以胡佛与斯特朗对欧洲经济重建分歧为中心的研究 徐振伟:南开大学副教授 (3)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美元霸权 金卫星:苏州大学教授 ( 4 )美元崛起的历史进程 阎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 (5) 美国战后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在肯尼迪政府时期的曲折发展 王仕英: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6)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体制弊端与 1929—33 年经济萧条 孙超:山东师范大学讲师 D3 美国史学史 : 趋势和个案 American Historiography: Trends and Cases 主持人:徐善伟 上海大学教授 评论人:王恩铭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1) 全球化视野下美国史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 (2) 政治史研究的走向和取径 —— 美国史学的启示 李剑鸣:北京大学教授 (3) 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 王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4) 罗德里克 • 纳什与美国的荒野史研究 滕海键:辽宁大学教授 (5) 卡尔·贝克尔述略 ——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中译者序言 马万利:南昌航空大学教授 (6) 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新趋向 —— 读德鲁 • 福斯特的《苦难之邦》 邵声: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7) 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与美国的历史教学 杭垚: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 D4 美国历史中的环境观念、环境政策与环境变迁 Idea, Policy and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in the American History 主持人:杨长云 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评论人:夏正伟 上海大学副教授 (1) 从梭罗到利奥波德,美国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变迁及其意义 付成双:南开大学教授 (2)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特质 刘向阳: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3) 中美气候合作的信任缺失与合作困境 韩庆娜:青岛大学副教授 (4) 克林顿政府的环境政策探析 徐再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研究员 (5) 《美国大平原的未来》的缘起、内容及其评价 高国荣:中国社会科学院 (6) 大平原上的赌博 —— 美国大平原的土地所有权与环境变迁 侯深: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7) 美国亚裔生态批评初探 石平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 E1 方法与范式:新视角下的美国外交史 Methods and Paradigms: New Perspective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主持人:王玮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评论人:汪堂峰 上海财经大学讲师 (1) 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国外交辩论及其意义 王立新:北京大学教授 (2) 全球化视野下的当代中美民间关系探析 何慧: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3) 葛兰西主义视域内的 20 世纪美国外交思想史研究 高健: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4) 后现代主义与美国外交史研究 曲升:渤海大学副教授 (5) 伦理道德与美国外交思想 杨卫东: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6) 新闻媒体影响外交决策机制初探 罗宣:南开大学副教授 E2 软实力与美国外交 Soft Power and American Diplomacy 主持人:刘青 中山大学讲师 评论人:高国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扩张 董小川: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 囿于传统外交的美国环境外交 —— 以克林顿政府为中心 夏正伟:上海大学副教授 孔宁: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 3 ) 19 世纪 —20 世纪中期美国归国传教士对美国国内产生的影响 谷红玉:外交学院 ( 4 ) 亨利 ‧ 华莱士的自由主义观与其中国回响 肖澜:易居研究院 ( 5 ) 马歇尔计划与美国企业生产方式在西欧的传播 李 昀: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E3 军事力量与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U.S. Military Power and its Global Influences 主持人:黄开来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评论人:程早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1) 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军事思想 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 (3) 美国的崛起与战争 史海东 :外交学院 (4) 冷战后美国防导弹扩散政策 刘子奎: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5) 美国扩张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吕桂霞:聊城大学副教授 E4 宗教及其政治影响 Relig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Politics 主持人:郭长刚 上海大学教授 评论人:王淑霞 济南大学副教授 (1) 文化冲突下的“自由” —— 易洛魁联盟哈德萨姆·雷克宗教运动初探 梁立佳:东北师范大学 (2) 宗教与美国革命 王恩铭:上海外国语大学 (3) 奥巴马宗教骂名背后的政治因素 雷远旻:上海大学讲师 (4) 试论基督教对美国当代女权运动的影响 —— 以美国平等权利修正案为例 许卓:长春大学讲师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4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