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回复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效回复“revise and resubmit”建议只需十步
热度 2 EditSprings 2019-4-12 09:41
在各大学术论坛,经常有人提问如何回复编辑的修改建议,尤其是大修建议。这里分享 十个简单易行的步骤: 第一步:读信。 仔细阅读编辑的来信,确保你收到了“修改并重新提交”的要求。来自编辑的其他回复可能有: 1 )拒绝且不接受重新提交 ;2 )有条件地接受,要求你做一些小的改动 ;3 )直接接受,不要求进行改动,但可能会提出建议。如果你不确定,你可以向编辑询问,或者让更有经验的同事帮你读这封信。 第二步:创建 Excel 文件列出修订内容。 创建一个包含四栏项目的 Excel 文件放入修订建议。打开一个空白的 Excel 文件,创建四栏,表头项目名分别为:“审稿人”、 “建议”、 “回复”、 “完成?”。 第三步:从审稿人和编辑的来信中提取建议。 阅读审稿意见,提取修改建议,并将建议放入 Excel 文件中。这一步需要仔细阅读审稿意见并提取全部有用的建议,这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审稿意见可能包含有用的信息,但表达方式不妥。而这一步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你可以重写建议,而不必再看那些小气的评论。例如,审稿人可能会写道:“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方法值得怀疑”。你可以改写为“对数据收集进行更准确和完整的讨论”。一定要根据每条建议的来源进行标注:例如来自一号审稿人、二号审稿人、三号审稿人或者编辑。 第四步:以合理的方式调整修改建议。 通常情况下,两个审稿人会以不同的方式提到你需要构建概念框架或文献综述。如果你把所有对文献综述的建议集中在一起,就更容易系统地对这部分进行修改。只要确保对每条建议都已经按照它们的来源进行了标注,那么这一过程将会十分便捷。分别汇总对各个部分的所有建议,如引言,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将更容易根据审稿意见修改稿件。 第五步:决定如何回复所有建议。 如果修改建议是要更明确地界定“a”和“b”之间的区别,那么你可以这样写:“在概念框架中增加一个段落,清楚地解释a和b之间的区别,以及这种区别的意义。”一定要清晰地阐明你采纳建议后相应的修改步骤。 注意:你必须回复所有的修改建议。也许有些建议你不同意。这没关系,但你必须慎重考虑如何不采纳这些建议。例如,审稿人可能会建议你补充很多相关性不大的参考文献。你可以回复说这个步骤对于你的论证是没有必要的。把你所有的修改操作和意图说明放在文档的第三栏。 第六步:逐步执行修改计划。 既然你已经概括了所有审稿人的建议,决定了如何回复,并由此制定出了一个明确的修改计划,那么接下来你可以逐步进行修改。如果你感到无从着手,那就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 第七步:利用 Excel 文件给编辑写回复函。 不要直接把 Excel 文件发给期刊编辑。相反,你可以利用 Excel 文件向编辑发送一封整洁、全面、并且格式工整的回复函。示例如下: 一号审稿人建议进一步参考文献,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我在数据分析部分,加入了对**更深入的分析。 第八步:再次检查。 再检查一遍原始的修改建议,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条建议。仔细阅读每篇评论,再次核对给编辑的回复函,确保已经处理好了每篇评论,并对你的修改操作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第九步,最后通读文章。 仔细通读你的文章,确保在进行修改之后,文章仍然保持流畅度和原有论点。在不考虑审稿意见的情况下进行阅读,想象自己是一个没有看过原始版本也没有见过审稿人评语的读者,因为这就是你的目标读者。 第十步:重新提交! 将修改后的文章和回复函发给期刊编辑! 母语润色 ¦ 专业翻译 ¦ 论文预审 ¦ 修改指导 ¦ 图表服务 ¦ 基金标书 ¦ 用户评价 ¦ 联系我们
4420 次阅读|3 个评论
还在为如何回复SCI审稿意见发愁?十条简单规则轻松搞定回复信
热度 2 EditSprings 2019-3-25 11:25
SCI论文投稿最头疼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回复审稿人意见了,下面的十条简单规则可以帮助你有效 回复审稿 专家。 规则1:提供一个概述,然后回复整套评论 回复信通常会以修改过的摘要开始, 指出新的数据和新的分析,以回复所有审稿人的基本意见 。请注意,根据你的需要,回复信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图示和表格,但这些图示和表格是提供给审稿人参考,并不会出现在原稿或增刊中。这些额外的成果可以在你的引言中提到。但如果你的评论是由多个审稿专家提出的,这些成果也可以在摘要中指出。回复信应该包含所有评审意见,并且你的回复应该相互交错,而不是彼此独立。 规则2:尊重审稿专家并以礼相待 即使你确信审稿专家欠缺考虑,但在回复信中表达这种情绪肯定于你无益。请记住,如果审稿人没有理解某些内容,那么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你没有把观点阐释清楚 。如果审稿人似乎不是该领域的专家,请记住这种专业水平(或缺乏专业知识的水平)可能代表了该杂志的许多读者。 你的目标是让所有读者(而不仅仅是专家)都能读懂你的作品。 有时候你需要努力去理解一个特别的评审意见。在某些情况下,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反映了他对整个研究或其中某些假设存在很深的误解。当某些意见似乎并不正确,尤其是当某个审稿人有许多这样的意见时,这可能是因为原稿没有充分解释它想要阐述的假设。 规则3: 承担责任 如果审稿人没有理解某些内容,那么你应该为没有阐述清楚而道歉。即使你确信文本已经很清楚了(也就是说,只是审稿人没有看到),你也要考虑修改文本,并在回复中附上修改过的文本。一般来说,即使审稿人所要求的更改似乎没有必要,但通常最好还是进行修改,以 向审稿人表明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听取和理解 。 规则4:回复要自成体系 当你对文本或图像进行更改时, 请在回复中直接引用你改动的部分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 指出改动的具体行列号 ,但是你应该确认你指的是原稿还是修改稿的行列号。一封自成体系的回复信可以让审稿人更容易理解你到底做了什么,而不必在你的原稿和回复信之间来回切换。此外,一封自成体系的回复信可以减少审稿人阅读完整原稿并找到新问题的可能性。这个规则的唯一例外就是当一大块修改过的文本(例如,一个新的部分)太长而不能引用时,可以简单清晰地在回复中提及(例如,给出新部分的标题)。 规则5:回复审稿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审稿专家经常抱怨作者根本没有对评审中提出的几点作出回应。在某些情况下,审稿专家可能不同意你的回答,但你 不应试图通过简单地忽略它来回避一个棘手的问题。 评审内容通常会包含几个要点,但审稿人可能会在一个要点中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明确地回应这两种批评。你的回答可以穿插在一起,从而将一个要点拆分为多方面作答。这样做通常比在一个文本块中回应多个要点更好。 规则6: 使用排版来帮助审稿专家浏览你的回复 使用字体,颜色和缩进的变化来区分三个不同的部分: 评审内容,你对评审的回复,以及你对原稿的改动 。你可以在回复的引言部分解释这些排版惯例。 规则7:尽可能对每条评审意见都开门见山地回复要点 你可以提供背景信息,但也要在给出主要回复之后再这样做。 尽可能回答“是”或“不是” 。如果审稿人是正确的,要在回复中说明。你的目的是向审稿专家表明你认真对待了他们的评审意见,并且你应该尽快提交你的回复。 规则8:尽可能按审稿专家的要求修改原稿 一般来说,你应该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你不会费心去做审稿专家要求的额外实验或分析。即使你认为审稿人要求的分析内容不能提供信息,或者有其他缺陷,但如果你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并在回复中报告结果,然后解释为什么你的原稿中没有这项结果。那么你通常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有时候审稿人要求地太多了。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要求超出了你所认知的当前工作的范围。然而,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给定稿件的范围往往难以精确定义。如果审稿人要求做十件事,而你说其中九件不在你的工作范围之内,那么你不太可能让他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做一些你认为超出原来工作范围的事情。 规则9:清楚修改版稿件相比原稿的变化 当你按照评审意见对稿件进行修改时,有时很难向审稿人准确传达更改的内容。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作者在回复评审意见时说,“这一点在稿件中是以下列方式提出的”。这个回复没有说清楚作者指的是原稿中已经存在的内容,还是在描述新版本中的变化。你的回复 应该明确地解释修改版稿件相较于原稿的变化 。 规则10:如果有必要,写两次回复 你“回复审稿人”的初稿可能旨在分析审稿人的意思,同时考虑不同的回复途径,以及权衡进行额外实验的成本与效益。这份初稿有利于你和共同作者决定如何制定最终的回复信。最初的文档也可以用来发泄你对那些不公平或粗鲁的评审意见的不满。在写完这个初稿之后,你可以开始编写一个完全独立的文档,其中包含你真正希望审稿专家看到的内容。实际上,先写一个“发泄”版本的回复,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在几天后(也许是在你按照评审意见做了一些工作之后)开始编写“真正的”回复,这通常是有帮助的。 除了“对审稿人的回复”信之外,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想给执行编辑写一封单独的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谈谈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你可能还想指出审稿人的要求与同事或与期刊政策发生冲突的情况。 回复评审意见的过程可能是出版过程中压力最大的部分之一。请记住, 在大多数情况下,审稿专家都是善意的,他们自愿花时间帮助确保科学文献中报告结果的有效性。几乎每一份经过评审后修改过的稿件相对于原始版本都有所改进。 参考资料: Ten simple rules for writing a response to reviewers 母语润色 ¦ 专业翻译 ¦ 论文预审 ¦ 修改指导 ¦ 图表服务 ¦ 标书服务 ¦ 用户评价 ¦ 联系我们
75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论文准备和投审稿过程中与杂志社编辑的沟通技巧(一)
热度 1 isechina 2019-1-29 09:46
1,我的投稿状态自从投稿后一个月就没有变化了,我应该联系期刊吗? 一个月没有变化不是特别反常。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等待更长一点时间再决定是否去联系期刊,因为有很多事情可能是作者没有意识到的。记住杂志社主编有一个更加重要、全职的工作-有可能是某个学院的院长等。他只会在业余时间来组完成杂志工作。他有可能会连续几天忙于行政工作或外出开会。尽管作者通过在线系统投稿,但是请记住最终和你打交道的是个人。例如你的文章状态是审稿完成,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决定意见。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人站在你面前,你会如何去问?因此,我会在状态没有变化后6周后再去询问状态,但是一定要用礼貌的语气。你可以随时联系期刊的客服人员并询问状态。他们有可能知道为什么文章的状态一直没变。 如果文章状态一直是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或者admin processing,原因可能是期刊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学术出版依赖审稿人的专业意见。期刊通常会有一个审稿人库,有些期刊主编甚至会邀请一些新近在本杂志发表文章的一些作者来担任审稿人。所以如果杂志社让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一定要抓住机会,推荐合适的审稿人。 如果文章状态一直没变,并且超过一定的时间(例如6个月以上),你完全有权利撤稿并改投。 2,我们收到俩个完全相反的审稿意见,怎么办? 理想状态下,主编会发现这种情况并作出处理意见。然而,就像之前说过,主编非常忙碌,可能没有时间去查看具体的审稿意见。我建议,和周围的同事或导师仔细推敲审稿意见,在十分确定两个审稿意见相反的情况下,直接写信给主编说明情况,请主编协调。同时在信中写上你非常感谢两位审稿人付出的时间等等溢美之词(就算审稿人犯错了,咱们还是得礼貌的指出)。记住,我们是和人在打交道,想象一下如果这两位审稿人站在你面前,你该如何做? 3,为什么杂志明明已经拒稿,但是还是邀请我重投呢? 如果审稿意见让你修改的地方特别大,需要补充实验,修回时间预期会有很长时间。那么杂志社会建议先拒稿,然后邀请你重投,因为是大修的话,这篇文章的投稿时间到返修时间可能会很长,不利于杂志社的整体管理。要记住,主编的一个任务就是要保证审稿时间和过程。基于这些原因,杂志社可能会邀请你修改后重新投稿。 4,我们的文章是以研究性论文的形式投稿,但是杂志社让我们改成通讯,该怎么办? 有几个原因杂志社让你把研究性论文改成通讯,例如结果比较初级,读者可能兴趣不高或者对目前的专业研究补充不够大等。这个期刊对几种文章类型是否有字数限制?仔细看一下自己的文章,是否篇幅看起来类似通讯?也许杂志社只有很小的版面,所以只能以通讯的形式发表论文。记住文章接受前,你有权撤稿。然而如果是顶级的期刊提出这样的要求,你可以慎重考虑。 5,我的文章被一个期刊拒稿,但是这个期刊建议我投稿到另外一个影响因子低一点的期刊,我要接受这样的意见吗? 理论上,你想投稿任何期刊都可以,只要保证一次投稿一个期刊就好。我们通常的投稿策略是先投稿高影响因子,然后再投稿低影响因子,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时间成本。有些出版商的期刊,例如Elsevier期刊,在拒稿一篇稿件后会建议作者再改投另外一个同一出版商的期刊。虽然不能保证改投后就会接受,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同一出版商旗下,不同期刊的排版风格很类似,直接改投的话,不需要作者再次排版和注册等;同时出版商知道他们的期刊接受率和拒稿率。通常情况下他们建议改投的第二个期刊会有权分享前一个期刊的审稿意见,从而加速文章的审稿过程。 6,我们的研究领域比较狭窄,并且对之前已发表的文献,有些地方我们不能苟同,我们该如何报道? 还是要礼貌对待之前的作者,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着重描述数据而不是个人。多查一些类似的文献。多用下面的词语,例如“our results indicate, or demonstrate” 而少用 “our results prove, or disprove” 7,我该引用原始使用方法的那篇文献,还是近期使用该方法的文献? 最好是引用第一次使用该方法的文献。如果你希望表明该方法近期还有在使用,你可以加一个近期引用的文献。例如,可以这样说,“th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following the method of Bloggs et al. , as modified by Smith and Jones )”. 8,我们引用的许多文献都是中文的,这会有问题吗?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每个作者都需要引用不是自己原创的观点。但是当你投稿到一个英文期刊的时候,如果引用的观点或文献都是中文的话,就会产生问题。审稿人理应去评估作者引用的文献,即这些文献是否相关?是否是近期的研究?是否恰当等等。当他们没有能力去读懂中文文献的时候,他们就不能做出有效的评估。同时,对于要发表这个文章的杂志来说,如果读者看不懂这些文献,读者就不能十分信服这篇文章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建议尽量去引用英文的、原始的文献。如果确实某些研究只有中文文献,你可以在投稿信中解释一下大部分关于此项的研究都是中文,因此我们这个研究是对当前研究的一个总括并介绍给英文读者。“much origin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is subject but i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erefore we give a brief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reader.”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你的这篇文献会变成原始的英文文献,其他人今后要研究就会来引用。但是我建议一定要确保吃透中文文献,这样其他人才能信服并依赖你的研究。 9,我的研究方法不算新,但是我找不到已发表第一次使用此方法的文献。我如何才能避免疑似抄袭? A: 许多作者的方法部分不是新的,因为开发/发明新的方法不算他们研究的重点。就像你所问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引用原始的发表文献。但是如果你找不到,你可以像这样写来避免疑似抄袭“we prepared XXX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 as follows…”。如果审稿意见说让你引用文献,你可以解释说这种方法之前没有被以文章的形式发表过,你可以这样写“we prepared XXX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 a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 as follows…”。 10,如果被杂志社检测出重复率很高,我该怎么办? A: 杂志社出具的相似度报告是为了杜绝任何可能的版权纠纷,也为了防止作者大幅度的抄袭已发表的文献,包括作者自己的文献。但是这个报告本身只是一个建议并不能完全说明作者的文章有抄袭嫌疑。例如“the data is presented as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这样的句型成千上万的作者都使用。杂志社本身应该更负责任的具体看一下文章本身。不幸的是,现在投稿量很大,有很多杂志并没有这么做。有可能的话,您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当然你也可以联系杂志社,并且解释你并没有抄袭。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87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切記回复审稿意见的秘诀!
zlyang 2016-11-10 15:43
記回复审稿意见的秘诀! 精选 Enago英论阁 , 2016-11-09 转载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013669.html 文章提交到期刊之后,都要经历同行评审和回复审稿意见的反复过程。好的回复审稿意见是文章得以顺利接收的重要因素,不恰当的审稿回复则可能导致多次修改最终影响发表时间,更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文章被拒,毕竟修改后被拒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 更多精彩文章 请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 --- 回复审稿意见的确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过程恰恰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和编辑、审稿人交流的好机会,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学会如何为自己的文章进行辩护和如何进行良好的互动。毛主席说:“与人斗,其乐无穷。”因此,如何有条理、有技巧地回 复审稿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要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 1 )在写回复信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评审意见。交流出现误解是很常见的,切忌在阅读审稿人意见的时候带有太强的个人感情。先心平气和地搞清楚审稿人意见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回答的时候答非所问。 ( 2 )写回复信时一定要注意礼貌,诚恳的态度非常关键。在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最好可以附上一个 cover letter。包含以下内容:(1)感谢编辑安排审稿以及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2)作者已经认真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对问题一一作答,并对文章进行了仔细地修改,文章的所有修改都着重标出。(3)因为你们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变得更好,读者们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4)再次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帮助。虽然是客套了点,但是礼多人不怪,总没有什么坏处。 ( 3 )对所有评审意见给以逐点回复。一般可以采用问答式一一列出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且一一作答。不同审稿人的意见存在矛盾、误解或明显错误时,仍然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或者数据。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比如需要补充的实验短期内无法实现,就需要说明不能完成的合理理由。回复信中使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粗体或斜体字区分审稿意见和回复部分。编辑和审稿人通常都很忙,因此回复能够清晰和简短最好。 ( 4 )如果有的审稿人与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异,或者没有认真读文章,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有误,从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关句子,然后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着承认是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了,让审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后指出句子已经重写,表达的意思已经更准确了。这样的回答,既避免了正面回答该问题,也避免了审稿人尴尬。 ( 5 )回复审稿意见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编辑和审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文章修稿稿里面做了哪些修改。因此在修改稿中要突出显示文章中的所有修改,一般期刊都是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出修改的地方。修改的时候如果加入了新的数据、表格、图片等资料,一定记得指出它们的位置,这样就不需要审稿人去逐个比较了。 ( 6 )审稿意见回复结束时应让审稿人和编辑知道你已经尽力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如有需要也愿意进一步改进,并再次感谢他们付出的工作和时间。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面子很重要 – 好好写文章标题、摘要和关键词 2. 撰写研究计划书 3. 三段式会议文章摘要的写法
个人分类: 本科-研究生教学|1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切記回复审稿意见的秘诀!
热度 8 Enago 2016-11-9 12:02
文章提交到期刊之后,都要经历同行评审和回复审稿意见的反复过程。好的回复审稿意见是文章得以顺利接收的重要因素,不恰当的审稿回复则可能导致多次修改最终影响发表时间,更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文章被拒,毕竟修改后被拒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 更多精彩文章 请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 --- 回复审稿意见的确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过程恰恰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和编辑、审稿人交流的好机会,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学会如何为自己的文章进行辩护和如何进行良好的互动。毛主席说:“与人斗,其乐无穷。”因此,如何有条理、有技巧地回复审稿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要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 1 )在写回复信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评审意见。交流出现误解是很常见的,切忌在阅读审稿人意见的时候带有太强的个人感情。先心平气和地搞清楚审稿人意见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回答的时候答非所问。 ( 2 )写回复信时一定要注意礼貌,诚恳的态度非常关键。在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最好可以附上一个 cover letter 。包含以下内容:( 1 )感谢编辑安排审稿以及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 2 )作者已经认真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对问题一一作答,并对文章进行了仔细地修改,文章的所有修改都着重标出。( 3 )因为你们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变得更好,读者们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4 )再次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帮助。虽然是客套了点,但是礼多人不怪,总没有什么坏处。 ( 3 )对所有评审意见给以逐点回复。一般可以采用问答式一一列出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且一一作答。不同审稿人的意见存在矛盾、误解或明显错误时,仍然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或者数据。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比如需要补充的实验短期内无法实现,就需要说明不能完成的合理理由。回复信中使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粗体或斜体字区分审稿意见和回复部分。编辑和审稿人通常都很忙,因此回复能够清晰和简短最好。 ( 4 )如果有的审稿人与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异,或者没有认真读文章,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有误,从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关句子,然后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着承认是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了,让审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后指出句子已经重写,表达的意思已经更准确了。这样的回答,既避免了正面回答该问题,也避免了审稿人尴尬。 ( 5 )回复审稿意见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编辑和审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文章修稿稿里面做了哪些修改。因此在修改稿中要突出显示文章中的所有修改,一般期刊都是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出修改的地方。修改的时候如果加入了新的数据、表格、图片等资料,一定记得指出它们的位置,这样就不需要审稿人去逐个比较了。 ( 6 )审稿意见回复结束时应让审稿人和编辑知道你已经尽力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如有需要也愿意进一步改进,并再次感谢他们付出的工作和时间。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面子很重要 – 好好写文章标题、摘要和关键词 2. 撰写研究计划书 3. 三段式会议文章摘要的写法
个人分类: 期刊发表|25845 次阅读|13 个评论
9技巧写好审稿意见回复信 – 意得辑专家视点 Editage Insights
热度 4 editage 2014-11-25 14:51
我们都知道修稿几乎是每篇论文发表国际期刊的必经过程,不管期刊编辑的决定是大修还是小修,作者都要小心翼翼根据同行评审意见修改论文,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附上逐点回复是很重要的,同时,还需要递交一封 cover letter,这封信通常成为 response letter(回复信)或 rebuttal letter(反驳信)。 回复信或反驳信通常有 2 种写法:一是单独写信,然后将逐点回复附加在后;一是将信分成 2 部分,首先写给期刊编辑,然后接着审稿意见逐点回复。 信的开头首先提供论文题目还有投稿稿件编号,用一小段话对审稿人表达感谢,谢谢他们提供的意见能够帮助改善论文,从致谢开始的回复信能让整封信定调在正面的信息传递。如果打算把逐点回复另外附加,可以在信中提供论文进行的主要修改,然后说明详尽的回复内容随信附上;如果回复内容是一起放在信里,可以说请参阅后面内容。 当收到的审稿意见又多又长的时候, 回复审稿意见 会变得极度困难,下面 9 点注意事项能帮助你撰写修回信: 不遗漏任何意见,不管是期刊编辑或是同行评审员提出的 :完整复制所有意见到信里面,在每一条意见后面加上你的回复,一定要确认编辑和审稿人提出的所有意见都有回复到,即便是不同意或是没有采纳修改的意见也要说明原因。 逐点回复 :可以将审稿意见进行编号,然后顺序回复,标示论文中进行的修改,或是指出修改前后的页码与行数,另外,为了更好区别意见和回复,审稿意见可以使用粗体字。 分类审稿意见 :如果审稿意见很多,可以进行分类,比如与方法相关的归成一类、语言相关一类等等,如果进行分组的话,记得要在信里说明。 将段落式的评审意见拆成点列式 :如果审稿意见是长长的段落,那么不妨将它分离成点,个别回应,如果有不确定的意见,可以在回复前解释你的理解再进行回复。 审稿误解了?可以礼貌地厘清 :同行评审员通常是领域内的专家,如果你觉得审稿人误解论文里的任何段落,很多时候有可能是表达不够清楚,所以在处理误解的时候,可以礼貌性的指出,然后提供必要说明。 遇有无法处理的意见 ,记得说明原因 :有时候审稿人会要求额外的数据或是补做实验,而作者会认为没有必要,即使如此,还是要说明不做的原因,类似经费不够或没有时间这种私人的理由要尽量避免,也不要表现出负面的天都,回复是要表现出你对意见的重视和尊重,感谢审稿人的分析和意见,然后说明你为何无法完全同意审稿意见,回复必须有理有据。 新添加的数据或图片,指出它们的位置 :论文修改的时候如果加入了新的数据、表格、图片等资料,记得指出它们的位置,如果有必要,可以另外附在修回信后给审稿人和编辑,如此他们就不用一个一个的搜寻。 回复必须尊重有礼 :所有的审稿人都花费了一定时间来评估你的论文,即使有些意见可能不是那么正面,但也绝对不是针对个人,他们的意见是为了给你的工作带来附加价值,也许会有你不喜欢或是觉得不合理的意见,回复时语调还是要维持礼貌,信的语调是很重要的。 做出适当结语 :注意信的结尾,像“Since all the corrections have been made, we hope the manuscript will now be accepted without any further changes”这样的结尾可能会过于自负,如果要直接又不失礼,可以这么说: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regarding our submission. We would be glad to respond to any further questions and comments that you may have,这样的结尾正式有礼也表达了愿意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更多修改的意愿。 推荐相关阅读: 再投稿注意事项 如何回应同行评审意见 回复同行评审意见的注意事项 ∷意得辑科学网博客 内容皆来自《 意得辑专家视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意得辑 提供专业 英文论文修改 、 学术论文翻译 、 英文论文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原文刊载于 意得辑专家视点 : 怎么写好回复信或反驳信 http://www.editage.cn/insights/how-to-write-a-great-rebuttal-letter
个人分类: 国际期刊发表非难事|2074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