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候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候鸟

相关日志

尕海国际重要湿地黑颈鹤等候鸟迁徙监测报告
ghzcljz 2018-9-29 11:34
监测候鸟迁徙路线 搞好候鸟资源保护 ——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黑颈鹤等候鸟迁徙监测报告 李俊臻、田瑞春、李世洋 (甘肃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747200) 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总体上属于若尔盖湿地的一部分,区内有湿地57846公顷,是黑颈鹤、黑鹳、大天鹅等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根据近十年的监测,黑颈鹤、黑鹳、大天鹅迁徙到尕海国际重要湿地的时间与线路如下。 1 、黑颈鹤 。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我区为夏候鸟。在我国迁徙线路主要有东、中、西三条,其中东线是黑颈鹤迁徙数量最多的一条线路。我区是黑颈鹤东线迁徙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之一。根据近年来对黑颈鹤监测的资料分析判断,在我区越冬的黑颈鹤大多来自云南大山包湿地。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到达尕海湿地,完成春季迁徙后越夏繁殖;黑颈鹤的秋季迁徙路线和春季迁徙路线基本一致,方向相反。秋季迁徙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 、黑鹳。 黑鹳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我区为夏候鸟。目前还不知道它们的越冬地在什么地方。根据监测资料,每年3月8日至22日黑鹳到达尕海湿地繁殖,完成春季迁徙后越夏繁殖。秋季迁徙时间为10月27日至11月15日。 3 、大天鹅。 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区主要的冬候鸟。根据近年来对环志大天鹅的监测分析判断,在我区越冬的大天鹅部分种群来自于蒙古国西部的特尔金白湖以及周边区域。每年12月15日至20日,大天鹅从蒙古国特尔金白湖等地迁徙到尕海湿地郭茂滩由山泉形成的天鹅湖越冬,次年3月10日至20日迁徙到原来的繁殖地。 参考文献: 袁峰晓,李俊臻,田瑞春,张勇等.甘肃尕海则岔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增加七十余种.湿地 .2009 , ( 7 ) :36 张迎梅,张贵林,黑颈鹤在甘肃省尕海的种群数量动态和食性分析 ;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 :2000年 张勇,田瑞春,李俊臻,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首次监测到IT系列环志大天鹅.湿地.2013(1):35
1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尕海湖迎来今年第一批候鸟
ghzcljz 2018-9-28 17:32
尕海湖迎来今年第一批候鸟 3 月1日 ,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尕海保护站站长田瑞春等工作人员,在例行监测时发现今年迁徙的首批候鸟已经到达尕海湿地。在天鹅湖周边和尕海湖西北侧监测到的候鸟就有黑颈鹤5只,黑鹳8只,中白鹭15只,斑头雁数十只。另外,他们还监测到栖息在天鹅湖的冬候鸟大天鹅至今还有10只尚未离开,有两只飞到了尕海湖。 为了让这些从远方迁徙来尕海湿地的“客人”恢复体力,保护区管理局准备尽快给它们补充营养。今年尕海的气候比往年回暖较早,据田站长介绍,尕海湖从2月22日开始消融,预计到3月15日就能全面解冻开湖,可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 李俊臻 王琳 2013年3月2日 此文曾在《甘肃林业网》上发表
1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开展迁徙候鸟投食活动
ghzcljz 2018-9-28 17:23
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开展迁徙候鸟投食活动 2013 年4月7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带领湿地科和尕海保护站职工为迁徙候鸟进行了一次投食行动,目的是补充候鸟的体力。根据候鸟监测结果,这次投食集中在候鸟比较集中的尕海湖和天鹅湖周边进行,共设置了五个投食点,每个点投食玉米20公斤。根据候鸟迁徙情况,还准备在4月25日前再开展四次投食行动。 候鸟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有危险的旅程,由于长期飞行和途中觅食困难等原因,导致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体力普遍下降,一些候鸟出现掉队甚至死亡的现象,及时为候鸟投食是缓解候鸟死亡的一个重要途径。 尕海湿地是候鸟西部迁徙路线的通道之一,也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的重点区域。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候鸟迁飞期间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保护区管理局针对此次候鸟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结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和“爱鸟周”活动,开展了迁徙候鸟投食行动。 李俊臻 2013 年4月7日 此文曾在《每日甘肃》网上发表
1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候鸟天堂天鹅湖
尕海湿地 2018-9-16 11:36
候鸟天堂天鹅湖 碌曲尕海郭茂滩, 海拔三千四百三, 湖泊沼泽齐具备, 民风淳朴鸟乐园。 弥足珍贵是温泉, 湖泊冬天不封面, 天鹅、绿翅(鸭)绿头鸭, 悠然自得水中玩。 候鸟高雅数天鹅, 洁白无瑕拨清波, 冬至渐来春分去, 数量可达两百多。 夏秋季节忙繁衍, 黑颈鹤孵卅三天, 幼雏金色真好看, 长大才显父母颜。 绿头(鸭)觅食湖水间, 赤麻(鸭)成对很悠闲, 普通燕鸥湖上旋, 斑头(雁)迁徙很遥远。 可恨有人行不端, 专找野味来设筵, 藏族老人西合道, 义务护鸟二十年。 鸟是人类好伙伴, 防病治病保康健, 消灭害虫立大功, 遗传工程把功建。 人与自然和谐缘, 保护鸟类保自安, 义务护鸟是美德, 世界到处鸟乐园。 李俊臻 2005年6月1日
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候鸟天堂天鹅湖
ghzcljz 2018-9-12 16:15
候鸟天堂天鹅湖 碌曲尕海郭茂滩, 海拔三千四百三, 湖泊沼泽齐具备, 民风淳朴鸟乐园。 弥足珍贵是温泉, 湖泊冬天不封面, 天鹅、绿翅(鸭)绿头鸭, 悠然自得水中玩。 候鸟高雅数天鹅, 洁白无瑕拨清波, 冬至渐来春分去, 数量可达两百多。 夏秋季节忙繁衍, 黑颈鹤孵卅三天, 幼雏金色真好看, 长大才显父母颜。 绿头(鸭)觅食湖水间, 赤麻(鸭)成对很悠闲, 普通燕鸥湖上旋, 斑头(雁)迁徙很遥远。 可恨有人行不端, 专找野味来设筵, 藏族老人西合道, 义务护鸟二十年。 鸟是人类好伙伴, 防病治病保康健, 消灭害虫立大功, 遗传工程把功建。 人与自然和谐缘, 保护鸟类保自安, 义务护鸟是美德, 世界到处鸟乐园。 李俊臻 2005年6月1日
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彩片段荟萃(候鸟歌舞醉保亭)
xucq45 2016-2-10 14:25
2015.1.29晚间, 第三届保亭候鸟族文艺汇演在七仙广场的露天舞台举行。演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候鸟,尽管年事已高,但是热情洋溢,用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 为了集中让感兴趣的朋友在春节期间欣赏候鸟们的风采,特把精彩表演串烧在一起: 候鸟歌舞醉保亭( 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3878 候鸟歌舞醉保亭( 2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072 候鸟歌舞醉保亭( 3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074 候鸟歌舞醉保亭( 4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078 候鸟歌舞醉保亭( 5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261 候鸟歌舞醉保亭( 6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266 候鸟歌舞醉保亭( 7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389 候鸟歌舞醉保亭( 8 )(结束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95444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候鸟歌舞醉保亭(8)(结束篇)
xucq45 2016-2-4 14:46
2015.1.29晚8:00-10:30, 第三届保亭候鸟族文艺汇演在七仙广场的露天舞台举行。主办者是当地政府有关文化部门,演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候鸟,海南省著名文艺工作者担当评委。许多演员尽管年事已高,但是热情不减,用歌舞、诗歌和乐器表达了对第二故乡的热爱。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根 本看不出他们大多已是6旬老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候鸟歌舞醉保亭(7)
xucq45 2016-2-4 10:21
2015.1.29晚8:00-10:30, 第三届保亭候鸟族文艺汇演在七仙广场的露天舞台举行。主办者是当地政府有关文化部门,演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候鸟,海南省著名文艺工作者担当评委。许多演员尽管年事已高,但是热情不减,用歌舞、诗歌和乐器表达了对第二故乡的热爱。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根 本看不出他们大多已是6旬老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候鸟歌舞醉保亭(6)
xucq45 2016-2-3 14:58
2015.1.29晚8:00-10:30, 第三届保亭候鸟族文艺汇演在七仙广场的露天舞台举行。主办者是当地政府有关文化部门,演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候鸟,海南省著名文艺工作者担当评委。许多演员尽管年事已高,但是热情不减,用歌舞、诗歌和乐器表达了对第二故乡的热爱。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根 本看不出他们大多已是6旬老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