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酿造的、好酒、勾兑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酿造的和勾兑的
热度 54 cwufp 2012-7-20 12:26
俺老家浙江农村有个习俗,那就是家家户户都酿酒,现在这个习俗还是延续着。虽然没有什么知名品牌,却有两个非常知名的种类,女儿红和状元红,都属于花雕酒。据说女儿红是绍兴花雕的知名品种,而状元红曾经是温州花雕的知名品种,现在也被绍兴人抢注了商标,让大家误认为这都是绍兴酒。 一般农家生了闺女,会将一些老酒窖藏起来,等女儿出嫁,作为娘家的彩礼和娘家人宴席的助兴饮品;而状元红基本也是如此,男孩儿娶亲婚宴,需要的酒就更多一些。因此,这两种花雕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他们是酿造的,而且是陈年窖藏的老酒。 在北方和贵州四川,人们不喜欢黄酒,更喜欢浓烈的白酒,在俺年少的时候,那些酒也是酿造的,经过蒸馏后进行窖藏。酒的香醇怡人程度与酒窖有关,更与年头有关。年头愈久远,醇香愈浓,入口甘冽,实为人生不可缺之口舌之福。茅台也好,五粮液也好,汾酒也好,泸州老窖也好,都曾经是酿造之物,之所以誉满天下,是因为其酿造真材实料,酒窖独具匠心和得天独厚。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酒不再是酿造的了,而是勾兑的,拿食用酒精和香精香料不仅可以勾兑出白酒,通过电视广告变成知名品牌。即便是那些本来的知名品牌,也制造一些勾兑的酒,勾兑出年份酒,有5年,10年,20年不等,甚至还有50年的,俺没机缘喝过真正窖藏50年的任何一种酒,却喝过标称50年的,怎么看也是勾兑的。因为没有比较,所以无法辨其真伪。据说,那酒可以算几十年的,是品酒师说了算。 博友黄老邪和我有一相似之处,喜欢喝酒。刚才看见他老人家发了一篇博文“ 能者也不宜通吃 ”。说的是有些人不仅当了杰青,还当各种人才,当然,还当什么长江学者,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您再能,也不要通吃,做人要厚道。不过,依我看来,这些人大多数算不得什么“能者”,就如黄老邪在博文中清楚指出的那样“ 凭海外工作期间几篇 NSCP 文章,通吃几个计划”。尽管在有些品酒师的口味里,按照他们的舌头和感觉的几个指标判断,有了这几项指标,就该算好酒,可以给个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名号,但可以明确的说,这种靠品酒师说了算的东西一定是勾兑的,不是陈酿的。陈酿的好东西的美誉,从来都不是谁给了赞誉,而是百姓中的口碑。 前段时间,本人很不幸的进入某个会场,听了一些院士大牛关于如何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国家的产业,提升国家产业水平,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相关演说。大约听了四个院士大牛的报告,名词的创新倒真是不少,可他们学问的内容却真是没啥新的,更多的还是显摆了在NSC及其子刊上发表了文章,被引用了多少次,引起了多少关注。貌似这样的说法是可以证明其学术在产业界的先进性的,可怎么也没有听出来实施的可行性。如果说,这样的报告是为学生讲一点科学研究的经验,那么俺会拍手叫好;但这是在事关国家产业进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会议上讲其基础研究的结果如何将引起产业革命,希望国家投入大笔的钱给他继续研究。就像当年勾兑出“名酒”的一些酒厂,号称自己也是“誉满天下”的名酒品牌,大家都知道,那是花钱做广告买来的知名,而不是口碑。这几个大牛都曾经是我很尊敬的年龄相仿的国内知名大牛,我知道他们一直在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就是那种号称有明确的应用方向,却从不见应用技术产生的研究,也没有看见过他们有一项技术在什么工厂实施,却看见他们的方向是什么地方有钱、热闹就能发出什么内容的高档次杂志的文章。要说这些大牛真不知道自己的创意和应用技术还有多大的距离,拿到产业进步的立项研讨会上来讲,那么只能说真是很无知;如果说是知道这其中的千沟万壑,还说只要给钱,在五年之内就能拿出改造国家产业的技术,那俺只能说,您老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勾兑的酒冒充陈酿,你是品酒师,你说了算,可俺们老百姓的舌头也不是泥做的。 当勾兑被当成了创新,而陈酿却被淘汰的时候,那个通吃的能者是真的能者吗?
8710 次阅读|1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