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艺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最新院士名单公布
idmresearch 2016-5-2 20:08
北京4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4月20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公布了第236届213位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李零名列其中。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Arts and Sciences,简称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 )总部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Cambridge) , 最初是由一批政治家以及早期的爱国主义学者于1780 年所创立的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中心,其宗旨为“弘扬学术,以增进自由、独立、良善之公民德行”,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 共分为五个学部及二十四个学组,涉及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商业与行政管理学各领域。 该 组织每年都要选取当代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领袖成为该院的院士, 目前共有约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包括超过250位诺贝尔奖得主及超过60位普利策奖得主。此前,胡适、钱学森、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丘成桐、谢希德、巫鸿、崔琦、田刚、施一公等著名华人学者都曾当选该院院士。 作为一家独立的政策研究中心,该院所从事的研究属于极为广泛的、跨学科的和长期的政策研究,且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全球安全、社会政策与美国制度、人文与文化以及教育等等。 以下为本年度获选院士名单及所属机构。 表1.院士名单及所属机构 学者姓名 所属机构 FELLOWS (176) Ackerman, Diane New York, New York Albrecht, Andreas 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Azam, Farooq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Barshay, Andrew 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utner, Austin M. Vision To Learn Black, Bernard 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Blackmond, Donna Gail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Brainard, Michael 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Broad, Edythe L. Eli and Edythe Broad Foundation Burridge, Keith W.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Buswell, Robert 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mpbell, Andrea Louis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nes-Wrone, Brand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Carethers, John Michae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Case, Jean N. The Case Foundation Chemerinsky, Erw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chool of Law Cherlin, Andrew J.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hernozhukov, Victo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 Michelene 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Chow, Rey Duke University Clark, Andrew G. Cornell University Conley, Tom C. Harvard University Cravatt, Benjamin F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Deagan, Kathleen A. University of Florida Dean, Jeffrey A. Google Denk, Jeremy New York, New York Dolan, Jill Princeton University Downing, James R.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Eberhardt, Jennifer L. Stanford University Ebrey, Patricia Buckle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Ebright, Richard H. Rutgers University Elman, Jeffrey 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Emlen, Douglas J University of Montana Etingof, Pavel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verett, Percival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Falco, Mathea Drug Strategies,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Falletta, JoAnn Buffalo Philharmonic Orch/Virginia Symphony Feeney, Denis Princeton University Franklin, Jane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Frieman, Joshua A.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Full, Robert 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Fuller, Gerald G. Stanford University Gabrieli, Joh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tes, Theaster Rebuild Found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Ghemawat, Sanjay Google Incorporated Gierasch, Lila M.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Gilbert, Margaret 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Gilliland, Gary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Gilman, Sander L. Emory University Glaeser, Robert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Gober, Robert New York, New York Goldstone, Robert L. Indiana University Gottlieb, Robert A. New York Observer Gowa, Joanne S. Princeton University Grandin, M. Temple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Granick, Steve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lsan, Republic of Korea Grayson, Donald K.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Greenberg, Sanford D. TEI Industries, Inc. Greene, Sandra E. Cornell University Greengard, Leslie New York University/Simons Foundation Hahn, Beatrice H.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Hajjar, David P.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Hayes, Terrance 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Hernandez, Antonia California Community Foundation Hewitt, Jacquelin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xter, Ralph 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Hilvert, Donald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Zurich, Switzerland Hirsch, Marianne Columbia University Hobson, Mellody L. Ariel Investments, LLC Hochstrasser, Mark W. Yale University Hortacsu, Ali University of Chicago Ikenberry, G. John Princeton University Ingber, Donald E. 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Isaacson, Walter The Aspen Institute Jacak, Barbara V.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Jacobsen, Steven 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Jacoby, Larry L.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Jarzynski, Christoph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Kagan, Shelly Yale University Karlin, Anna 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Kashkashian, Kim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Keasling, Jay 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LBNL Keller, Bill G. The Marshall Project Kelley, Robin D.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Kelly, Jeffery W.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Kingsolver, Joel Gran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Knight, Jack Duke University Kollar, Janos Princeton University Kolodkin, Alex L.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Komunyakaa, Yusef New York University Konner, Melvin J. Emory University Kortum, Samuel S. Yale University Kouveliotou, Chryssa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Kra, Bryna 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Krainer, Adrian R.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Lampert, M. Magdalen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ee, Carol D.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ee, David L. Clarity Partners, LP Leebron, David W. Rice University Leonard, Warren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Lichten, Michael J.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Ligon, Glenn New York, New York Linde, Ronald Ronald and Maxine Linde Foundation Lodge, Timothy P.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oeb, Lawrence 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ogan, Gordon D. Vanderbilt University Longino, Helen E. Stanford University Lozano, Monica Cecilia U.S. Hispanic Media MacDonald, Glen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Magill, M. Elizabeth Stanford Law School Malmendier, Ulrik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arsden, George M.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Martin, Kelsey 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McGee, Van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cPeek, Mark Alan Dartmouth College Messing, Joachim Rutgers University Millard, Robert Brian Realm Partners LLC Miller, Scott J. Yale University Mitchell, Tom 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ittermeier, Russell A.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Monahan, John 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ori, Toshiko Toshiko Mori Architect/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Morrison, Trevor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Mullainathan, Sendhil Harvard University Nathan, Carl F.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Neilson, Eric G.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Newsom, Carol Ann Emory University 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Nirenberg, David University of Chicago Nogales, Ev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Novogratz, Jacqueline Acumen Okounkov, Andrei Columbia University Ooguri, Hirosi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tto, Sarah P.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eccei, Roberto 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Pedersen, Susan G. Columbia University Pellegrino, James W.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Phillips, Robert B.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ierson, Pau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lank, Terry A. Columbia University Raab, Jennifer J. Hunter College (CUNY) Rabin, Tal D. 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Ramazani, Jaha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Rankin, Mary An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Ray, Debraj New York University Reynolds, Christopher 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Rokhlin, Vladimir Yale University Rosen, Bruce R. Harvard Medical School/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Rubenstein, John L. 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Sanford, Melanie 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eppele, Kim Lane Princeton University Schoelkopf, Robert J. Yale University Schuck, Peter H. Yale Law School Segel, Arthur I.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eligman, Joel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ells, Michael A. University of Chicago Shenker, Scott 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hi, Yang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Shorter, Way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impson, David 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Simpson, Lorna Brooklyn, New York Solomon, Maynard E. The Juilliard School St. John, Davi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tavridis, James Tufts University Tauxe, Li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Taylor, Alan 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Tsebelis, Georg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Villeneuve, Anne M. Stanford University Voorhees, Peter W.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arner, Isiah M.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Wasielewski, Michael 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eber, Elke U. Columbia University Weissleder, Ralph Harvard Medical School/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White, Steven 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Wood, Christopher S. New York University Woodward, James F.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Young, Kevin L. Emory University FOREIGN HONORARY MEMBERS (37) Abraham, Ronny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Bai, Chunl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ietak, Manfred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Boland, Eavan A. Stanford University Bredekamp, Horst Humboldt University Cameron, Edwin Constitutional Court of South Africa Chartier, Roger College de France Craik, Fergus I.M. Rotman Research Institute/University of Toronto Damour, Thibault 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Scientifiques Flash, Tamar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Freund, Hans-Joachim Fritz-Haber-Institut der Max-Planck-Gesellschaft Gerber, R. Benny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Gigerenzer, Gerd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Habib, Adam M.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Hart, Sergiu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Heldin, Carl-Henrik 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Uppsala University Hoffmann, Ary A.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Holliger, Heinz Robert Basel, Switzerland Ip, Nancy Y.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pper, Joachim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Li, Ling Peking University Liu, Kuo-sung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gidor, Menachem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Mogae, Festus G. Choppies Enterprises Limited Niehrs, Christof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Piotrovsky, Mikhail Borisovich State Hermitage Museum/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Rey, Helene London Business School Richardson, Louise M. University of Oxford Serota, Nicholas A. Tate Gallery Sternhell, Zeev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Stocker, Thomas F. University of Bern Toibin, Colm Columbia University Ullman, Shimon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Vousden, Karen H Beatso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Glasgow, U.K. Yu, Kongjian Turenscape/Peking University Yu, Long China Philharmonc Orchestra; Shanghai Symphony Zanetti Lecuona, Oscar A. University of Havana/Institute of History of Cuba (整理:Jeremy,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来源:https://www.amacad.org/content/members/newFellows.aspx?s=a)
个人分类: 智库数据|5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施一公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13年院士名单
entomology 2013-4-27 07:29
中新社旧金山4月26日电 (记者 刘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13年院士名单出炉,198人成为新一届院士。本国院士包括庄小威、郁彬、安德鲁.罗(音译)等3名华人教授,外籍荣誉院士包括中国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 新闻链接: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3_04/27/24720284_0.s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姚期智:科学家与科学之路
热度 2 Wuyishan 2012-8-9 21:55
思想者小传   姚期智 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 2000年图灵奖得主,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5年至 2004年,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 2004年加入清华大学。他创建了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奠定了现代密码学基础,并在量子计算等领域作出独到的贡献。 (发表于《解放日报》2012年5月13日)   我从事科学研究这么多年,认识了许多很有名很杰出的科学家,今晚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我见到的一些科学家,以及我对于科学事业的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代表科学的两种精神   萧伯纳在一个剧本里说过,“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我觉得这句话非常脍炙人口,正可以用来代表科学的两种主要精神。   首先,我们要谈一谈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做什么样的事情。在此,我想 引用一位大文豪萧伯纳(Bernard Shaw)在一个剧本里说的几句话: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这句话非常脍炙人口,很多人用不同方法引述。我觉得这句话正可以用来代表科学的两种主要精神。属于第一种的,看到自然现象想到去解释 “为什么会这样”,代表者就是牛顿 (IsaacNewton):被苹果击中而推出万有引力。代表第二种的科学家,就是高锟教授,从玻璃梦想到用光纤通讯而成了光纤之父,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的贡献。   在我的生涯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科学家。首先讲讲他们对我的启发。   我早年在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导师格拉肖 (Glashow)教授,是1979年诺贝尔奖得主。他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而是生于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工人阶级家庭,但他家里对子女教育非常注意。他从年轻时就像各位一样,对科学非常敏锐,上的是布朗士科学高中 (Bronx ScienceHigh School),纽约市非常出名的中学。大家都知道,上很好的学术学校,最大的好处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和聪明,而是你在这些地方能遇到很多杰出的同学和朋友,能够互相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天赋。他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后来也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格拉肖教授对我很大的一个影响是,他是一个非常有创新力的人,能够很大胆地假设一些事情,觉得世界是这个样子,对自己所做的结论非常有信心。他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就是预测了粲夸克 (CharmQuarks)。物理学家一开始觉得有三种基本的夸克 (Quark),他推断有第四个存在,虽然他作出推断、得出结论的方法并不是那么严谨,但他有非常强的直觉。后来他的推断果然被证实,对物理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格拉肖教授身上,我收获的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   第二位是我在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同学,戴维·波利策 (David Politzer)。我们同一年读研究生,他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73年,解释某种物质的基本构造,这篇论文成了他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基本贡献。在座的同学应该得到鼓励,一个年轻人所做的事情,很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妄自菲薄,研究生论文可能变成科学领域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在物理学领域,甚至有本科生就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绩。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波利策当年提出的问题,当时哈佛有一位博士后曾经也想过,他最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所有的理论都证明计算了一次,计算了七八个不同的理论,剩下最后一个理论时他放弃了,让别人去做。就是这个理论,戴维·波利策拿来接着计算,结果验证成功而得了诺贝尔奖。对于那位哈佛博士后而言,这可算得上是功亏一篑。   从中我收获的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能吃苦并坚持到底。   第三个例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约翰·纳什 (John Nash)。刚才我们讲人在年轻时就可能做出举世闻名的工作,我想这种英雄出少年的例子在全世界是很多的。比如1994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他的第一篇文章是1950年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时发表的一篇两页纸的论文,“N人游戏中的平衡 点”( Equilibrium points in N -personGames)。当时博弈论有个未解的问题:就是当博弈有双赢的可能性时,怎样做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个问题即使博弈论的创始人冯·诺伊曼 (Von Neumann)也不知如何解决。纳什把他的草稿请冯·诺伊曼过目,后者觉得没有什么价值,这让纳什很沮丧。但他的一个好朋友大卫·戈尔(David Gale),鼓励他说这个工作做得非常不错,应该好好写完拿出来发表。很幸运,约翰·纳什后来发表了这篇论文,并在45年后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绝对相信权威,即使像冯·诺伊曼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也会有误判的时候。   科学家的逸闻趣事   1974年图灵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高德纳非常多才多艺,他有三个特点让人敬佩:一是很专注,任何时候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二是追求完美,每件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三是做事快、效率高。他曾把自己关在一个无窗的小阁楼里,一个下午搞定了三四十页的论文,且手稿绝少更改,好像莫扎特写乐曲。   下面谈谈我在计算机领域遇到的一些人。第一位叫高德纳 (DonaldKnuth),任教于斯坦福大学, 1974年图灵奖得主。我第一次见到高德纳是在1975年,当时我刚结束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学习,解决了一些问题,他邀请我去做一个夏天的访问。他非常多才多艺,数学上非常有造诣,编程上更有造诣。在美国计算机科学会举办的第一次编程大会上,他的程序比别人快很大一截。清华有很多编程高手,但我相信还是比不上他。   他有三个特点让我很敬佩,一是很专注,任何时候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他是一个很有纪律的人,曾说过,今后两年的日历上每天做什么都应有一个计划。第二是追求完美,每件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第三是做事非常快,做出来的程序比别人运行快,写程序的速度也很快。他这三个特点可以用一个他写Tex软件的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知道写这么大的软件非常花力气,他做的时候基本不做别的事情,全神贯注。一般做这样的事情需要一个团队,但他是一个人写的,因为他不放心别人能写出像他那么漂亮的编码,而他一个人完成得也很快。   关于完美和效率,我还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 1975年夏天,我在斯坦福访问期间,我们一起做了几篇论文,他说写的部分不用我管了。他把自己关起来,别人都喜欢有窗户有花园有鸟鸣的环境,他却把自己关在无窗的小阁楼里,一个下午搞定了大概三四十页的论文。他的手稿绝少更改,好像莫扎特写乐曲,不得不让人佩服。   高德纳最伟大的工作包括 《编程的艺术》 (Art of Programming)这一系列书。在1960年初的时候,计算机科学刚起步,美国的大学也刚开始有计算机科学系。他对计算机科学不但了解其数学理论,而且是编程序的高手,有很多写码的经验。他几乎是唯一的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及学识,能写下所有的相关知识,来建立一门学科。他的这一系列巨作,使计算机科学成了一门科学。在1968年 《编程的艺术》第一卷出版之前,他已经亲笔写好七卷共3000页的手稿。他的3000页跟我们一般想象的概念不一样,都是蝇头小字,很难相信是一个身高两米的人写的。在这一点上他很像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她也是七卷手稿拟定后才一卷卷出版。我想各位如果曾经读过 《编程的艺术》,就会发现该书写得非常流畅,能够把很多信息写得非常精细,而且用的篇幅很少。里面小小一段话,换了别人写可能好几页纸还说不清。   这部著作到1973年共出版了3卷,另外还有4卷,但他对当时的排版技术不满意,认为排出的格式不够美观,他想设计一套好的排版系统,让效果更加完美。 1977年我和他一起搭乘飞机去德国开会,他说要暂时中断关于 《编程的艺术》的工作,因为要做这排版系统的工作,大概要半年左右。但是没想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倒不是说写系统花了很长时间,而是他发现不光是排版不够好,印刷的字体也不够漂亮。他是一个有着很深人文传统的人,喜欢以前西方古书里专人手写的字体,希望印刷技术能用科学方法做到和以前的字体一样美丽。他运用数学算法设计字体,因而耽误了出版的进展,最近第四卷才出来。他说还是要完成7卷,要做到80多岁, 2030年可以做完。   高德纳对中国很友好。有一天我在他办公室外见到两位从中国去的学者。当时是1979年左右,中国首批学者到西方学习研究,高德纳先生把他们请进房间,跟他们讲Metafont的工作,后来他们把它用在中文字体的设计上。这几位学者在斯坦福呆了一年多,我曾见过几次。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回到北京参加科学院的会,很惊喜地见到我当初在斯坦福的这几位老朋友,他们现在都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计算机领域担任非常重要的工作。   再提一位,杰弗里·乌尔曼 (JeffUllman),大家可能读过他的一些书。他本来在普林斯顿工作,后来被吸引到斯坦福去。他是一个有冷幽默的人。他曾讲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聪明人不值钱,一毛钱可以买一打,重要的是能对他人有影响。”他本身也在实践这个哲学。他自认有一个长处,就是对于新东西吸收很快,写书也很快。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他对很多新的事情都用心学,很多领域他都开课写书。他还有另外一句话,关于写书的哲学: “如果材料好,写得差一点也不要紧。”在一个新的领域里,第一本书会有很多人用,会影响很多人。   再来谈谈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PaulErdos)。他写了1525篇文章,有511个合作者。我不是希望大家也学他写千篇文章,跟这么多人合作。现在文章写得多不算稀奇,我想说的是,他是一个完完全全专心做研究的人,而且他有一些特别之处。比如他是没有家的人,一年365天有360天在路上,在美国、欧洲各个地方旅行,基本所需都在一个行李箱里。他也不住旅馆,而是住在朋友家,而且基本都是数学家,从早到晚都可以交流。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比如Epsilon,微积分里用来代表 “微小”、 “小”的意思。他喜欢用 Epsilon代表小孩子。朋友问他:“吃过午饭了吗? (Have you hadlunch? ) ”他回答: “我吃了一点。(Yes, I ate an epsilon.)”朋友笑他:“你是食人族,吃了个小孩子!” 再比如咖啡,他用一个词 “定理咖啡(Theorem coffee)”来指咖啡很浓,可以激发数学思维,证明出定理。他在斯坦福访问时,曾在我们家住过两天,称赞我太太储枫教授做的咖啡堪称“Theorem coffee”。他的整个思维,觉得数学不但是很高深重要的科学,也是社会合作的一个活动,觉得数学应该大家都参与,互相都合作,这是做数学最好的方式。科学界流行一个 “埃数”(Erdos number)的概念,代表和埃尔德什合作的 “最近”距离,可说是最早的一个社交网 (social network)。埃尔德什的社交网络之广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数学家,甚至许多生物学家、经济学家都有一个近距离的 “埃数”。   科学之路该怎样走   组织一个团队,或者交朋友,都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抱着积极的态度会让人过得比较愉快,这样才能和别人合作,而多数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一个人的才能不完全是天生的,很可能是后天培养的,只要努力,总能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最后谈谈学问以外的事情。我在台湾长大,一直很用功,社会上也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在哈佛的导师格拉肖教授像电影明星一样,是很风趣、外向的人。他喜欢滑雪,喜欢吃好的喝好的。我在哈佛读书期间,他曾带我到法国马赛访问一学期,其间还到意大利西西里岛参加过一个夏令营。在那半年,我受他影响,体会到原来科学家不用像苦行僧一样生活。他曾带我去一个法国顶级的三星米其林(Michelin)餐厅用餐。我当时很土,当穿着燕尾服的服务生来问点什么饮料时,别人都点了鸡尾酒,我却要了牛奶,服务生非常吃惊,格拉肖更是笑得不可开交。我记得那时米其林餐厅的人均消费是150美元,相当昂贵。岁月如梭,辛苦不再谈。另一次觉得生活特有情趣的是1984年,在意大利西南海边的一个渔村开会,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非常轻松写意,我们会后,傍晚时在海边一起聊天、跳舞、吃海鲜,我真正感受到完全放松下来,平时觉得非常重要的事情都没有那么重要了。那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我再说说高德纳的为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而对别人却非常慷慨大度。他对每个人每件事都能看到其正面,又热爱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他的多元化态度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组织一个团队,或者交朋友,都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抱着积极的态度会让人过得比较愉快,这样才能和别人合作,而多数工作需要团队合作。   我去过很多地方,每个大学都有其不同之处,有些地方竞争非常强,有些地方很安静,但基本上每个环境都有它好的一面。有时听人埋怨所处环境不好,我想重要的是应该利用环境中好的地方。譬如一个地方来往的人很多,这是长处,可以扩大交流;一个地方非常安静,这也是机会,可以不受人影响,专心做出有深度的东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的才能不完全是天生的,很可能是后天培养的。每个清华学生,毕业时应该比入学时更聪明。有很多人天生非常聪明,开始可能比人家好很多,但后来的成就未必突出。一个人只要努力,总能变得更聪明更优秀。我给自己一个挑战的方法,不想老是做一样东西,我每次要求一个新的方向,而且要越做越好。你督促自己做什么,就向这个方向走,即使不能完全达到,也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每次都做比自己能力更难一点的事,这样容易进步。我们应该要把自己变成最好的自己。同时,不能闷头自己做,要把握一个十年后仍然重要的方向。   今天的听众我想多半是本科生,我下面说的可能更适合研究生。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想改变研究方向行不行?我告诉你:高德纳本科学物理,博士研究数学,最后成为计算机科学家;沃特·吉尔伯特 (WalterGilbert),从物理学转而研究分子生物学, 1980年获化学诺贝尔奖,他还是生化公司Biogen的创始人。   该不该事业转型?没有人能给你最好的建议,你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会不会太迟了?要有信念,值得做的事情会存在很多年的。   会不会太早?还是要有信念,此外还需耐心,慢慢等到时来运转。   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创造力。毕加索 (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重要的、拥有伟大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工作改变了世界,但是你看他后期的作品,不会想到他早期是一个传统型的画家,写实性的,完全没有抽象的。我们平时总说,创新最忌讳模仿他人。但毕加索说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 “模仿别人是必要的,但老重复自己,炒冷饭,就可悲了。”这句话对我们搞创新很有启发。   其实在科学以外,到处都有能让我们学习、鼓励我们前进的人和事。今年年初的澳网男单决赛 (AustralianOpen),德约科维奇 (Djokovic)对阵纳达尔 (Nadal),长达5小时53分钟,是澳网史上历时最长的对决。纳达尔是网坛一哥,战无不胜,但这场他输了。大家一般认为他是乡土少年,不善言辞。但这次比赛后记者访问,他说的一番话,极具智慧,堪称完美。他说:“在这里比赛感觉很好,能不断尝试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我总是说享受痛苦是一件好事,不是吗?所以当你身体状况佳,有激情,有准备,你就不怕吃苦,而且能享受这种痛苦。今天我就有这种感觉,非常好的一种感觉。比赛很煎熬,但是比赛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给了我乐趣。我不断努力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我不断用心、用智,去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在打比赛。虽然痛苦,却觉得真爽,那种感觉超越了网球之外。”   我觉得他的这番话用来诠释科学家与科学之路,最恰当不过。
个人分类: 科林散叶|669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