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活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文处理小品:1234应犹在 只是56改】
liwei999 2016-9-4 10:01
成语的弹性识别和理解机制 白: “去年秋膘应犹在,只是猪颜改” 我: 1234应犹在 只是56改 成语弹性机制一抓一个准。一个成语中 哪些是变量 哪些是常量 可以研究。人心里大体有本帐。拿 “九牛二虎之力” 为例,弹性第一环是数词的变量化:m牛n虎之力 二牛九虎之力 九虎二牛之力 八虎七牛之力 四牛五虎之力 都不影响parsing和理解,总之是 费了老鼻子劲儿。 弹性第二环 是名词沿着taxonomy变量化:m 【大动物】n【大动物】之力 九熊二豹之力 三象五狮之力 转: 今个立秋,问苍天什么季节最忙? 秋天,多事之秋; 什么季节最公平? 秋天,平分秋色; 什么季节最简单? 秋天, 一叶知秋; 什么季节最长? 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什么季节最爽? 秋天,秋高气爽;什么季节最险?秋天,秋后算账: 什么季节最暧昧? 秋天,暗送秋波!秋日快乐!! 成语弹性机制 从 “秋” 上升到 【季节】 再上升可以到 【时段】: 多事之春 多事之年 多事之岁月 平分春色 一花知春 一日不见如隔三冬 一日不见如隔九冬 白: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我: 冬天来了 秋天还会远吗 这是时间隧道 或倒转 或快进。 【相关】 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立委NLP频道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3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即使不熟悉,也该好奇,应该有敏感
carldy 2012-7-8 18:22
谈到语言中的词性活用,这里有一个鲜活的例证: “他们是歌唱生活歌唱生命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即使不熟悉,也该好奇,应该有 敏感 ......”(出处请见文后的附件)。 “敏感”作为汉语中一个典型的形容词,在下面文中变成一个十足的名词。 在汉语中,动词也有活用成名词的时候。 动词、形容词作为谓词,它们向体词的转变,有许多原因。有学者指出,这是受到外来语的影响 (参阅:陈万会.2005.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论英汉翻译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85-88: 在现代汉语中, 谓词向体词的漂移十分不易, 一旦发生,往往是受外语的影响); (参阅胡明扬.1995.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 中国语文,(5):381-390. 动词和形容词向名词漂移是一种欧化语法现象) 暂且记录如此,有待深入研究。 附上例句出处: http://www.people.com.cn/GB/wenyu/65/132/20020513/726819.html 面对观众质疑余秋雨:比赛比我更严厉 郭佳 摄影/崔峻 昨晚,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结束了业余组的单项决赛,除对“英雄座次”的预测和评判外,综合素质的测试如前年一样再度引发争论,在央视国际网站的“大赛论坛”中,这个带有游戏意味的单元更是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其间,有关综合素质考官余秋雨教授的种种议论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虽然有些已超出了比赛范畴,将矛头直指余秋雨本人,但多数观众的态度都十分友善:我们非常喜欢余教授的作品,但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觉得他过于严厉,有居高临下之感……对此,一向擅辩的余秋雨教授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余教授称:“我严厉吗?我非常希望这些能歌善舞的选手在比赛的时候,我们不用怪的题目来为难他们。我也接受了很多年的艺术教育,也一直在想是不是就比他们的演唱技巧,不要在其他方面过多地麻烦,但后来否认了这个想法,因为艺术不仅仅是技巧,歌唱也不仅仅是嗓子和表情。如果这样,我相信有人也这样做,但他就没有资格出现在这样的全国大赛中。他们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怎么可能对文化如此陌生呢?他们是歌唱生活歌唱生命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即使不熟悉,也该好奇,应该有敏感,如全然没有敏感的话,不适合在这里歌唱生活,何况我发现这里面选出的题目,其实都不深奥,何况我们这是在比赛,而不是联欢晚会,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是评委、是考官,如果当考试的尺度变得很有伸缩性,很柔,完全用微笑来代替的话,那这个比赛就完不成了。所以我相信,其实知识本身比我还要严厉,比赛本身比我还要严厉,我倒还希望能够继续地严厉下去。 “我这两天也听到了一些观众的反映,他们好像比我们还严厉。好多观众认为题目太简单,有的观众甚至觉得我们的选手答得如此没文化,倒过来讲,有的观众可能是苛刻了,素质也不能靠这些知识的题目作唯一的衡量。素质是多方面的,对生活、对艺术的道义感、敏感度、创造力、想象力,我们在这儿由于时间关系没法一一考查,只能用一些知识方面的题目去探测一下,它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任何人都有知识的盲点,所以不要因为有一道题回答不上来,就把他看成文盲,说不定他的素质的其他方面还不错,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观众也需要宽容。”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02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刘宜烨)
个人分类: 语言学探讨 Linguistics|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