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业有专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习漫谈(73):业有专攻 终生不渝——向草婴先生学什么
热度 17 sqdai 2012-7-10 08:12
学习漫谈(73):业有专攻 终生不渝——向草婴先生学什么
我一直认为,在做学问的精神和方法上,理、工、文、管各科没有根本的差别,理工科学人应该不断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界大家的治学之道(参看链接)。今天,想向青年朋友介绍一位了不起的文学翻译家——草婴。他是我最为敬仰的文学名人之一。不久前,他刚度过了他的九十岁生日。 话题集中于如何做到博大精深(见链接)。我以为,在业有专攻、矢志不渝方面,草婴先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俄罗斯文学翻译。 他自学成才,从未进过外语学院,就凭着向国人推介俄罗斯优秀文学著作的强烈愿望,从 18 岁开始,驰骋在文学翻译的疆场上,热忱始终不减! 他在 70 年文学翻译生涯中,译出了托尔斯泰的全部著作和肖洛霍夫的大部分著作。脍炙人口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 卡列尼娜》、《一个人的遭遇》、《顿河的故事》等小说的中译本均出自他的笔下。 他经过 20 年( 1977~1997 )夙兴夜寐、全力以赴的奋斗,推出了 12 卷本《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包括托尔斯泰的三部巨著《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 · 卡列尼娜》、自传体小说《童年 · 少年 · 青年》以及 60 多部中短篇小说,全部直接译自俄文。 他的译文中的每个字是他用心血“呕”出来的,翻译速度是每天平均 1000 字! 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乃至生命融化在文学翻译事业中, 就像著名作家 冯骥才 先生在《草婴先生》一文中所说的: “ 对翻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你无法分出他们与原作者。比如傅雷和巴尔扎克,汝龙和契诃夫,李丹和雨果,草婴和托尔斯泰、还有肖洛霍夫。他们好像是一个人。你会深信不疑他们的译笔就是原文,这些译本就是那些异国的大师用中文写的! ” 确实,在阅读过程中,草婴先生的译文常常会使你忘记是在阅读一本翻译作品,忘记了译者的存在,完全沉浸在作品里,直接面对着托尔斯泰的世界。 草婴先生自己说过: “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应该是译文读者读后的感受相当于原文读者读后的感受。 ” 他的译文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逼近了这种境界。 他有一段至理名言:“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能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那就算不错了。 ” 他的治学态度的严谨在文学翻译界有口皆碑。记得 50 多年前读《战争与和平》时,曾给进进出出的人物和纷繁复杂的情节弄得眼花缭乱,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 559 个之多。草婴给他们做了卡片,记下了各自的姓名、身份、性格特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还通读了相关的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把巨著译得井然有序,读来栩栩如生。在翻译 《一个人的遭遇》时,他请来电影艺术家孙道临朗读他的译稿,遇到稍感不通顺之处,一一记下,反复修改。 他一生淡泊名利,视名利官衔如粪土。作为自由职业者,他一辈子以翻译稿费为生, 35 年前,上海市筹建译文出版社,市委宣传部领导上门敦请他出任总编辑,他婉言谢绝了。在“文革”劫难中,他在强制劳动中受了重伤,卧床经年,却没有改变他的坚韧和淡定。 他信奉“四字”人生信条:“心、脑、眼、骨”。心,就是良心;脑,就是思考;眼,就是观察;骨,就是脊梁。永远挺直脊梁,用心思考,明辨是非,做堂堂正正的人。 他一生辛勤耕耘,不问收获。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在他的晚年,种种荣誉纷至沓来。 1987 年获苏联 “ 高尔基文学奖 ” , 2006 年获俄罗斯 “ 高尔基文学奖章 ” , 2010 年获中国翻译协会 “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 2011 年获 “ 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 。所有这一切是实至名归,而他的那些译著则是永远的丰碑。 以上就是草婴的素描像,欲知详情,可从网上获得更详尽的资料。 作为理工科学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 首先要明白,人生苦短,应该把有限的人生用到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要像他那样,认准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今社会上盛行的浮躁风气是对每个人的定力的考验。与其左顾右盼,心情浮动,不如学学草婴先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把手头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好。做学问,就是要心无旁骛。 要像他那样,辛勤耕耘,一丝不苟,尽善尽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要像他那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埋头苦干,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 以上就是我细读草婴先生的人生所得到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曹元勇,文学翻译的至高境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76d2c0102e2q1.html 2. 赵兰英,草婴: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光明日报》, 2011-09-01 . 写成于 2012 年 7 月 10 日晨 【相关博文】 1 、学习漫谈( 6 ):怎一个“专”字了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4065.html 2 、学习漫谈( 15 ): “ 里打进 ” 和 “ 外打进 ”—— 推介郑逸梅读书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2539.html 3 、学习漫谈( 16 ):“一目十行”做得到吗?——浅谈快速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2929.html 4 、学习漫谈( 17 ):日积月累 水滴石穿——谈熟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3386.html 5 、学习漫谈( 18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谈博大精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3794.html 6 、学习漫谈( 53 ):做学问贵在锲而不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63175.html 草婴先生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9158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