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丹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求索回眸(3):微生物能引起植物“营养元素缺乏”
xuequanhong 2020-2-25 12:26
“丹参缺磷”的罪魁祸首是谁?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铁,微量元素锰锌铜等。 经典的植物营养学认为,当土壤中某种元素不足,缺乏某种元素时,植物就出现特定的缺素症状。如缺氮,叶片发黄;缺磷,叶片发红,缺钾,叶缘呈焦枯黄微卷曲等。在田间,根据植物叶片颜色、形态及植物生长状况,就能大致判断出植物缺乏那种元素。 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现象:植物已表现出典型的缺素症,但土壤不缺乏该元素。这种植物就是常用中药丹参,所缺的元素为大量元素磷。 丹参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丹参。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丹参用量很大,目前主要靠人工种植提供。但丹参人工种植极易发生连作障碍,从第二年开始,生长不良,病虫害加剧,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丹参的产量和品质。目前除频繁改换种植地外,尚无有效解决方法。 2015年,我们在研究丹参连作障碍时发现,在丹参种植田中,常常会看到丹参叶片发红的现象(见附图),人们将其称为“丹参红叶病”。该病发生时,丹参产量和品质均显著下降,但不清楚发病机制,如何防治。 从现象看,丹参红叶出现就意味着丹参种植土壤缺磷,这是从经典植物营养学得到的结论。但调查发现,出现红叶病的田块,土壤施磷肥并不少;即使在同一田块,有些丹参叶片发红,呈现出典型缺磷症状,但同时还有大量叶片呈浓绿色的正常植株,显示土壤磷素供应正常。由此判断,丹参红叶病不是施磷不足造成的。 但从叶片出现的红色现象看,确实与缺磷症状高度相似,属于典型缺磷症。 为了揭开丹参叶片发红的秘密,我将博士研究生段佳丽的毕业论文题目定为丹参连作障碍研究,围绕包括红叶病在内的多种丹参连作障碍问题,展开系统研究。 同一田块,土壤类型相同;施肥种类与数量相同,降水量、丹参品种及其他农艺措施皆相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施磷量相同,但丹参叶片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有的丹参叶片发红,有的浓绿,生长正常。 丹参叶片发红与病株丹参根系所处土壤微环境有关。这是我们通过田间现象调查分析获得的初步结论。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典型采样,系统分析的研究策略。 在同一田块,选择3株典型的红叶病株,同时选择3株典型的正常健康植株,分别拍照采样。 样品分为植物样品和土壤样品。采集时,尽量将植株连同根系及根上所附着土壤全部挖出,轻轻抖掉与根系结合不紧密、与根关系不大的土壤;将根系上附着的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土壤抖入无菌自封袋中混匀,将其称为“根区土壤”,其中的“根区”指“根系密集分布区”。剪下丹参茎叶装入另一样品袋。将根系及根系表面抖不掉的土壤装入另一无菌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用无菌水将根系表面的土壤洗下来,称为“根表土壤”。此外,再从同一田块无丹参生长的行间采集不受丹参影响的土壤,将其称为“根外土壤”,作为对照。在完成上述采样工作后,在实验室采用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方法,测定分析“根外土壤”、“根区土壤”、“根表土壤”中所有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鉴定其种类,获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全部信息 。 在分析土壤微生物的同时,我们还测定了丹参叶片中的大量元素及部分中微量元素,对根外土壤、根区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作了同步分析。 之所以采集如此多的样品,同时测定其中的化学与微生物组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丹参红叶病是否为缺磷所致?哪些因素导致了丹参红叶病发生?丹参红叶病株与健康丹参根系分布区的土壤微环境有何差异?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是否相同?土壤养分是否相同?丹参叶片中化学元素含量是否相同? 只有搞清楚上述差异,才能找到在同一田块,有的丹参正常生长,有的丹参发生红叶病的原因,才能揭开丹参红叶病发生的秘密。 为何要把土壤分为根外土壤,根区土壤及根表土壤?为何要测定这些土壤中的微生物?为何要测定根区土壤养分? 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向根区土壤中分泌大量有机物质,包括多糖,氨基酸及多种有机酸等复杂成分,对根系周围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很大。根系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的“食物”。距离根系远近不同,根系分泌物数量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差异很大。根系周围的土壤微生物与根系的关系非常复杂,决定着根系及植物的命运。 根系表面土壤中的微生物称为 “根表土壤微生物” ,与根系关系最密切,直接影响根系的健康与否;离主根稍远、但仍属于细根及毛细根系密集分布区内的土壤,为根区土壤,其中的微生物称 “根区土壤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根系的密切程度略低于根表微生物,但也同样决定着植物根系生长与健康程度。从田间无丹参生长的行间采集的土壤,称为“根外土壤”,这些土壤不受丹参根系生长影响或影响极小,该影响可以忽略,其中的微生物称为“根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丹参没有直接关系,代表丹参种植土壤的背景微生物。虽然根区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但都决定着植物的健康或发病,决定着植物的命运。 不同部位土壤样品中的养分含量,与植物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根外土壤代表采样田块土壤养分含量背景值,未受到丹参生长影响,其含量取决于施肥量和土壤基础肥力。根区土壤养分代表丹参根系吸收利用后的残留养分,代表土壤的供肥能力,与植物关系最密切。丹参叶片养分含量可以说明丹参红叶病是否与养分缺乏有关。其中,叶片含磷量就是丹参红叶病是否为缺磷所致的直接证据。如果丹参红叶含磷量显著低于正常叶片,则证明红叶的出现确实是缺磷导致。如果红叶病株根区土壤的磷含量远低于正常植株,则说明丹参叶片缺磷的原因是土壤缺磷,或土壤供磷不足。否则,叶片缺磷另有原因。 经过系统测定,发现 丹参典型红叶中的磷含量较健株正常叶片低59.1% , N、K、Mn及Fe含量分别较健株低 41.9%、60.4%、28.1%、10.8%。由于N、K、Fe、Mn缺乏时无红叶现象,故丹参叶片发红是叶片缺磷的结果。 测定还发现,红叶丹参根区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为13.8mg/kg,健康植株为14.4 mg/kg,二者基本一致,表明丹参红叶病的叶片缺磷不是土壤供磷不足,磷肥用量少引起的,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上述研究表明:丹参红叶病确实是缺磷造成的,但缺磷的原因不符合磷肥施用少,土壤磷元素供应不足,导致植物缺磷的经典植物营养理论。该结果不能用现有植物营养学对植物缺素原因和机理的解释。 由于土壤中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就分布在 “土壤微生物的海洋中” ,二者时刻相处,形影不离。那么,丹参红叶病缺磷是否为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兴风作浪”所致? 土壤微生物分析肯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丹参红叶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微生物与健康丹参完全不同。 在 根区土壤中 ,红叶病株的真菌数量较健康丹参提高156.6%,放线菌增加189.5%;在根表土壤中,红叶病细菌数量较健康株降低77.8%,放线菌增加127.5%。 以上数据表明, 土壤微生物差异是导致丹参叶片缺磷 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土壤微生物学的观点,大多数土壤真菌对植物生长有害或致病,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对植物生长有益。根区土壤中细菌少,真菌多,导致红叶病发生,该结果与现有理论中真菌的功能是吻合的,但与细菌、放线菌总数的测定不完全吻合。因为,在细菌和放线菌中,均有“害群之马”,均存在少量有害菌及病原菌。这种“不吻合”可能与放线菌中 某些有害微生物种类有关。 更深入的微生物鉴定与计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析。 在丹参红叶病株的 根区土壤中 , 腐皮镰刀菌、露湿漆斑菌及三线镰刀菌 数量分别为健株的 5.1、5.3及3.1倍 ;砖红链霉菌、威达湖伦茨氏菌及马铃薯疮痂病原链霉菌数量分别为健株的4.6、3.0及2.6倍。在丹参健株根表土壤中,有益细菌数量远大于红叶病株。其中, 有益优势细菌十字花科假单胞菌、附着剑菌及大气罗氏菌 的数量分别为病株的2.7、1.9及9.7倍。换言之,丹参红叶病株根表土壤中,有益细菌数量较健株大幅度减少,有益细菌数量极缺。 通常将土壤中数量多、占比高的微生物称为“优势菌”。上述真菌、放线菌及细菌均在丹参根区土壤中占比排在前3位,均为优势菌。其中, 腐皮镰刀菌 、 露湿漆斑菌 、 三线镰刀菌 及 马铃薯疮痂链霉菌 ,均是“臭名昭著”的植物病原菌。当这些危害植物的病原菌成为丹参根区土壤中的优势菌,成为丹参根区土壤微生物世界的统治者,而有益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成为“弱势群体”时,丹参根系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非死即伤”,或生长受阻,或染病死亡。 根系生长差,根系受损,吸收功能下降,氮磷钾的吸收量均减少,丹参生长差,产量低,就不可避免了。当磷吸收量过度减少时,就导致缺磷症,叶片发红。 叶片发红,就是丹参向丹参种植者发出的呼救信号,“磷供应告急!” 土壤微生物能引起植物营养元素缺乏, 这是经典植物营养学理论中不曾有过的缺素机理。 土壤中有害或病原微生物占优势时,抑制根系生长,或危害根系健康,影响根系吸收功能,降低根系对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中虽然不缺乏某种元素,但作物叶片上却表现出典型的营养元素缺乏症,即 微生物导致植物营养元素缺乏 。 该结果丰富了植物营养学中关于营养元素缺素机理的研究内容。 土壤中营养元素供应不足,不是缺素的唯一机制。 抑制根系生长,损害根系吸收能力也会导致植物缺素。 当根区、根表土壤中的优势菌为有害微生物时,有害菌就能通过抑制根系生长,损伤根系,危害根系吸收功能,引起植物缺素。 2020.2.25,12 :20于杨陵田园居 详细资料见文献:段佳丽,舒志明,魏良柱,付亮亮,薛泉宏(通讯作者).丹参红叶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2013,(7):1991-199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yystxb201307029#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3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线菌农用研究(7):放线菌与腐殖酸钾配施对丹参的防病促生作用显著
热度 1 xuequanhong 2019-7-16 17:26
多功能放线菌具有防病促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功能。 腐殖酸是植物的良好肥料,且腐殖酸也是放线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接种放线菌时,配合使用腐殖酸,有利于放线菌生长繁殖,提高放线菌的作用效果。 我们团队进行了放线菌与腐植酸钾的配施试验,发现菌剂用腐植酸钾稀释20倍蘸根时,具有相互增效作用,产生如下效果: 1. 丹参病害减轻: 收获时的死亡率降低39.0%,根结线虫侵染率降低49.3% 2. 药材产量提高: 干药材产量增加36.3%。 3. 微生物区系改善: 在根表土壤中,具有抗病作用的有益细菌硝基愈疮木胶节杆菌、放射型根瘤菌及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分别增加650.%、180.0%及137.5%,有益菌砖红链霉菌数量增加57.1%,有害菌肿痂链霉菌数量减少57.1%。 土壤微生态环境改善是丹参土传病害减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论文连接: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PeriodicalPaper_stxb201506018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1908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线菌农用研究进展(5):放线菌活菌能提高丹参产量、改进品质及减轻根结线虫病害
热度 1 xuequanhong 2019-7-15 12:17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根呈红色,其中含有丹参酮、丹酚酸及丹参素等有效成分,是治疗心血管等疾病的重要药材。 近二十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人群数量急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大量发生,丹参用量快速增加,丹参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适合丹参种植的土地面积有限,丹参连续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病虫害加剧,丹参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在生产上造成重大损失。 丹参根部入药,不能通过大量施用化学农药进行丹参病虫害防治及连作障碍修复,探索绿色防控措施对丹参连作障碍修复有重要意义。 我们团队采用放线菌活菌蘸根接种的方式,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放线菌对丹参生长、产量及药材品质的影响,发现放线菌活菌对丹参有 3 种功能: 1. 能显著促进丹参生长,提高产量 在小区试验中,菌剂稀释 10 倍、 100 倍时,丹参茎叶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 29.7 % 、 35.5 % ,丹参药材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 44.0 % 、 39.6 % ,药材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 26.3 % 、 33.3 % 。 在大田中,放线菌蘸根接种丹参药材产量提高 7.2 % ,增产 134.8 kg/ 亩。 2. 能大幅度提高丹参药材质量 在小区试验中,菌剂稀释 100 倍接种,药材中丹参酮 IIA 、丹酚酸 B 及丹参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175.0 % 、 102.6 % 及 110.0 % 。单株根系中,上述有效成分产量分别为对照的 3.5 、 2.3 及 2.4 倍。在大田的放线菌接种丹参药材中,丹酚酸 B 、丹参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 19.4 % 、 20.8 % ;单株根系中,丹酚酸 B 、丹参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 27.1 % 、 28.5 % 。 3. 能大幅度降低丹参根结线虫病发病率 可使大田根结线虫病发病率降低 50 % 。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因为筛选菌种时,并没有把根结线虫病作为防治目标。放线菌减轻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论文连接: http://www.cqvip.com/QK/90760A/201202/40985631.html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2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心脑血管患者怕天冷 丹参三七食疗是妙方
guanjian01 2017-1-23 08:40
 推荐:资深药剂师、国家公共营养师钟鉴芬   记者:近来,广州降温明显,早晚温差大。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冬天养生是一大功课。钟老师有什么建议?   钟鉴芬:近日天气寒冷,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除了注意防寒保暖之外,选用中药保健品烹制美食来调养身体是明智之举。   因天气寒冷,尤其气温骤降,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人士病情可能会加重,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风。建议这类人士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种和病情服食降压药、降血脂药、抗血小板凝集药和抗心绞痛药。此外,平时也要用食疗的方法来调理。   记者:食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的食疗方法推荐呢?   钟鉴芬:食疗既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又可享受药膳美食,两全其美。其中用丹参和三七制作美食,对上述人士来说是最佳的食疗方法之一。丹参和三七是国家认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它们与药食兼用的食材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保健治疗价值。   记者:能介绍一下丹参和三七的功效?   钟鉴芬:丹参又名紫丹参,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和养血安神的功效。而三七(又名金不換)中医认为它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食谱:紫金凤凰汤   用料和制片(一人量):丹参10克,三七3克,鸡肉75克加水350毫升同炖两小时,用低钠盐少许调味。
1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参、丹参、元参等 冬季需要一根参
guanjian01 2016-12-15 16:36
编者的话:提到“补气血”和“东北三宝”,许多人会想到人参。然而,中药里很多带“参”字的药材,比如沙参、丹参、苦参、太子参、元参等,它们性味不同,功效各异。这个冬季,让我们看看如何用好“参”来调整身体。 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大家冬季可以服用人参乌鸡汤,来益气养血,安神。用锅烧水至沸点后,放入鸡煮去表面血渍,倒出用水冲净,随后将鸡、人参(用量以具体情况而定,参考量为3~6克)、枸杞5~10克、大枣3个、姜适量放入炖盅内,加清水炖2小时,放盐等调味即可。 婴幼儿、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有出血倾向者,不可盲目用人参。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也要慎用人参,以免加重病情。服人参期间,出现兴奋或脘腹胀满不适等时,应马上就医。▲ 丹参活血养心 许多大家熟知的活血通络药物如丹参滴丸等,都含有丹参。它性味微寒,有活血化淤,清心安神的功效。 冬季气候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推荐一款护心养心茶:丹参5~10克、山楂10~15克、红枣2~3个,煎煮成汤,代茶饮用。不过,孕妇、有出血倾向的人应慎用,也不要把它和牛奶、葱以及藜芦一起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还要强调的是,丹参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若心绞痛加剧,发作频繁,且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应立即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元参清喉利咽 进入深冬,天干物燥,加上雾霾,很多人感觉咽喉不适。元参,本称玄参,后为避讳康熙皇帝玄烨改名元参。《本草纲目》称其能“滋阴降火,利咽喉”。 一般建议,因外感风热或热毒蕴结咽喉出现红肿热痛,或者咽喉干燥疼痛、肿痛失音者,可用元参10~15克、板蓝根15~20克、青果10~15克,煎汤少量多次分服;另一个做法是,用玄参煎汤,冲入板蓝根颗粒。但是,脾胃有湿(患者常出现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等证)等人群忌服元参。元参不宜与藜芦、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同用。▲ 太子参适合小儿 冬季,孩子的肠胃很易出状况,最常见的就是胃肠功能失调导致的厌食,可以通过健脾养胃来缓解。太子参味甘微苦,能够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质较平缓,常用于小儿。 小儿病后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时,可以用太子参5~10克、山药200克炖熟捣泥食用。但是,表实邪盛者,即出现风寒感冒、发热等病证的人应谨慎服用。并且,小儿体质特殊,服用任何中药前,都建议咨询医生和药师。 此外,之前也将细小的人参称为“太子参”,它和人参功效相似但药力相对较轻。但是,目前市面上应用的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与人参非同一物。▲ 西洋参与人参互补 近年来,西洋参成了亲朋互赠的滋补佳品,许多人不免拿它和“近亲”人参比较。最早的西洋参为“舶来品”。它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所以也被称为花旗参、佛兰参。目前我国已引种西洋参,功效不亚于进口的。 一般来说,西洋参和人参都有补气生津的作用,但是人参偏于助阳,西洋参偏于养阴。《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所以,一些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可服西洋参。而一些不适合西洋参调理的体质,如脾胃虚寒、四肢寒冷等,则可通过人参调理。 一般建议,西洋参清晨服用较好。可将西洋参放米饭中蒸熟后切成薄片,取适量加冰糖泡水喝;也可将西洋参薄片含舌下,软化后咀嚼吞下。或去正规药店购买品牌的西洋参含片、口服液。 还需提醒的是,服西洋参后,如出现畏寒怕冷,体温下降,食欲不振及水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服,严重时就医。吃西洋参时别饮茶,否则可能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感冒期间,女性痛经、闭经、白带多,孩子消化不良,都要忌服西洋参。▲ 苦参清热止痒 冬季,不少人易出现足癣、皮肤瘙痒、阴道瘙痒甚至阴道炎等“难言之隐”。苦参性味苦寒,能祛风毒、清湿热、杀虫止痒。现代许多妇科外用洗剂或栓剂如复方苦参栓,均含上述成分。 足癣和常见皮肤瘙痒,可用苦参30~60克、白鲜皮30~60克煎汤外洗,或打成药粉,加入热水熏洗。还可以在前面煎好的汤药里加花椒10~20粒,盐10~15克,白醋适量,趁热熏洗。如果熏洗后症状未减轻或加重,应马上就医。 此外,苦参还能祛湿火、利尿、导湿热。如果出现湿热滞肠引起的腹痛、暴泻如水、大便黄稠秽臭,或湿热蕴结膀胱引起的小便淋漓、赤涩作痛,可用苦参10~15克,甘草片10~15克煎水服用。大家要记住,苦参有一定毒性,经过炮制才能用,大家应到正规药店购买。▲ 沙参南润肺北养胃 许多人在购买沙参的时候,会发现有“南”和“北”的不同。其实,沙参古代并没有南北之分,至清代《本经逢原》《本草纲目拾遗》两书才开始分沙参为南北两种。 南沙参,润肺止咳。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及其同属植物的根。一般来说,南沙参更擅长补肺阴、清肺热,又能祛痰,对热伤肺阴导致的阴虚燥咳、咽喉干燥,或者虚劳久咳,痰中带血均适宜。可用沙参10~15克、枇杷叶10~15克煎煮药汤,冲服川贝粉3~5克;或将三味药和梨(带皮)、冰糖适量,一起炖汤当茶饮。 北沙参,养胃生津。北沙参为珊瑚菜的根,养胃生津的功效比南沙参强。对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出现咽干、口渴、便秘症状,可将沙参配合麦冬运用。取北沙参15~20克、麦冬10~15克,煎煮成汤,加入蜂蜜一勺,搅匀温服。 需要提醒的是,沙参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脾虚湿盛(常出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苔白或腻等证)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丹参花与小蜜
热度 7 liuxuxia126 2013-5-19 09:00
我不只一次感慨,住在这个校园里真幸福。除了四季的花朵,还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有水可钓,有山可爬,有有活力的年轻人可交流。神哉悠哉!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之功效。 那天傍晚我和爱人散步到那片试验田时,看着朦胧中的紫色白色花朵,我还以为是种植的观赏园艺作物,或者是蔬菜的花朵呢。后来才知道,这竟然是中药材丹参。 远看丹参的花儿,密密簇簇,似乎不那么起眼。但细观丹参花儿,其张开的花朵,竟如小鸟的张开的嘴儿,可爱极了。 任何植物的形态构造都有其生物学上的原因。我猜想,花儿张开,是为了方便昆虫采食花蜜和传播花粉,这样,既为昆虫提供的食物,也借助昆虫完成了授粉,方便种子的生成吧。 01紫色花 2白色花 3有类似芝麻花的对称 4,也有这样一个方向结花的非对称结构 5. 这种小昆虫也来帮忙了。 6.很贪吃的小蜜蜂,一头扎进花儿的怀抱。 7.来一个特写。 8.这个飞行姿态很优美。待钻入花心。 9.紧紧相拥在一起。仿佛相爱的恋人。 10开花的次序似乎有点乱。下面的上面的都没有开,中间的急性子先开了。 11这只小蜜蜂很勤奋,也辛苦,收获也不小啊。看它专注的样子,更是验证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2别拍我的眼睛,我有肖像权的! 13,我从头“开”起,行不? 14,有些花儿已经谢了。 15只剩下一朵孤零零的花儿。 16咱们和平共存,各自娇艳。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8591 次阅读|15 个评论
俺的方子
sheep021 2012-7-15 21:41
2012-7-14 生黄芪30党丹参各15炒白术15防风10茯苓10炙甘草3当归15白芍15薄荷后10路路通15熟地9玄参12 淡附片12桑叶30白芥子10三七粉分吞2桔梗9瓜蒌皮15 还是5帖
个人分类: 隐藏贴|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