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古筝二三事
热度 2 jianhuxie 2015-12-15 14:56
从摸古筝至今半年了,只要人在上海的时候都会坚持每周去老师那上一堂课,关键还是平时的练习,从一点不会,到现在会左右手弹简单曲子,勾抹托还算能熟练运用。 老师换了3位,每位风格不一,第一位强调技术,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坐姿,手型,还有弹对,高起点,高要求,第二位老师说只要放松自如,才能比较自然优雅,她自己也在那看微信。第三位老师只有21岁,但是水平不错,关键人负责,每次都给我做好笔记,勾重点。把我的盲点都会过一遍。她还鼓励我过年了就去考三级,本来不打算去,为了不辜负老师,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也祈祷2年之内不要再换老师了。
个人分类: 艺术人文|2198 次阅读|4 个评论
练古筝之感
热度 2 jianhuxie 2015-6-26 11:41
最近一直在勤练古筝,有些日子没来写博文。我这个年龄练习古筝完全是出于爱好,没有谁逼迫,也无考级之目标。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古筝是一门易学的高雅艺术,民族特色浓郁,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的美好境界,陶冶身心。古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 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因此与古筝高雅艺术的追求已深入到各个阶层。 也正是这个理由让我痴迷于她。 可喜欢归喜欢,但是练习起来还是很单调的。谈不上乏味,因为听到那种铮铮的声音心情很舒畅。 我是初学者,没任何音乐基础,动作僵硬,很幸运认识一位山西吕梁的美女老师,她从4岁开始练习古筝,虽比我年少,但师为长,他要求严格,一会提醒我手形,一会提醒坐姿,一会又提醒肩膀的角度。而作为我来想,巴不得马上能弹出完整的曲子,老师提醒我,要想练好,成为高手,不要着急,不可走捷径,只能先把手形练好,打好基础,未来不管多难的曲子你都能完美弹好。 说的太有理,做学问也是如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老上去想捷径,终究是不行的。
个人分类: 艺术人文|3058 次阅读|6 个评论
古筝情结
热度 4 jianhuxie 2015-6-15 14:24
古筝(意大利语:LaCetra)又名汉筝、 秦筝 、 瑶筝 、 鸾筝 ,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 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 民族乐器 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 雁柱 (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 琴弦 、前岳山、 弦钉 、调音盒、琴足、后岳山、 侧板 、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不曾何时,爱上古筝,爱上古琴,但是古琴目前的普及率不高,很难找到培训的地方,上周从北京回来,兴致勃勃的在国学书院报名培训,然后再买古筝。贵在坚持,希望能每周抽10小时可以练习。对得起这份兴趣,对得起自己这份热血。 昨天的一首《雪山春晓》让我意犹未尽,很想去西藏看看。 朋友问我,这般年龄,还有雅兴学古筝,我说只要有兴趣,什么时候学习都未晚。更何况学古筝益处多多,还可以带我的孩子一起学习。 1.提高气质——古筝是“仁者之器”,是雅乐,在学习的过程中,从理解曲目的内涵,到弹奏出动听达意的乐章,滋养心灵,培养古典优雅气质. 2.协调能力——培养孩子手,脑,眼互相配合以及协调的能力。 3.独立意识——作为技艺性特强的专长,在学习时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客服难题,才能达到目的,这样就培养了练琴者的坚强意志力和独立意识的能力 。 加油,古筝。 《雪山春哓》
个人分类: 艺术人文|3683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乐器的性格
热度 14 dawnshower 2013-1-9 22:06
[转载]乐器的性格
月琴mm此番号召着实强大,但是留下一个小小的缺陷——那些通音律的博友(比如黑面书生),都低调地隐匿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转载一文吧。几年前看过一篇散文,名为《乐器的性格》,作者用非常诗意的笔调讲述了各种中国乐器。丝弦管竹在他笔下,仿佛都有了生命。 ************************************************ 乐器的性格(王祥夫)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歌子就会唱得很不像话。 中国的乐器很多,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想象一下他一边拉着胡琴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巷子又是长长的,细细长长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就更没了悲剧性之外的那一点点亮丽。 中国乐器大多都是悲剧性格,马头琴更是这样,而且往往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马头琴能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我认为几乎是不能,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草原的晚上是一无遮拦的空旷,你站到蒙古包的外边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没有树也没有山,什么都没有。忽然马头琴就那么浑浑地响起来了,拉的是什么?是《嘎达梅林》。那样哀怨,那样悲伤,那远方飞来的小鸿雁真是令人柔肠百转。听马头琴演奏这只曲子的时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也不醉,这时候你也许会被马头琴感动得流泪,那是一种极好的体验。马头琴也能演奏节奏快的曲子,比如《骏马奔腾保边疆》,节奏是很快的,配着敲打得一如疾风暴雨的木鱼,让人从心里怜念那骏马们踏来踏去的草场,如果是碰巧刚刚下过一场雨,想那草场是一塌糊涂的。演奏这种节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马头琴的本色,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效果。二胡和马头琴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亮丽在里边,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调侃一些的曲子,如蒙古民歌《喇嘛哥哥》,性的挑逗在这支曲子里明显是很强烈的,但一演奏起来,还是不脱悲剧的味道。这悲剧的味道让人产生强烈的及时行乐的欲望,这倒合乎常理,越悲伤的人越想去行乐。 中国的乐器里边,琵琶是比较没有性格的,它有些像钢琴,没有太明显的性格因素,却能演奏各路曲子,欢快的它来得了,悲伤的它也可以来。这就让它显出一种大度。就像是一个大气派的演员,什么他都能演。 古筝也是这样的,古筝一旦演奏起来,便不是一条小溪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而是从天边铺排而来的无边风雨,里边还可以夹杂着闪电和雷鸣,可以很迫人把你推到一个抽象的角落里让你去做具体的想象。琵琶也是这样。《十面埋伏》这支曲子里就有马在不停地奔跑,雨也在曲子里下着,云在曲子里黑着,有火在曲子里惨淡红着。琵琶、古筝都是这样的大角色演员。 箫和古琴却是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别的乐器是声,而箫和古琴却是韵,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听箫曲和古琴曲要闭上眼睛,要让自己暂时离开柴米油盐的现实,饿着肚子和有着强烈的肉欲是无法欣赏箫和古琴的,箫的性格其实是悲剧性的,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而二胡却更现实一些,所以二胡不能演奏《旱天雷》和《瘦马摇铃》这样的曲子。箫却要以惨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将明未明的那种冷到人心上的深蓝,冷冷的,还有几粒残星在天上,雁呢,已经在天上起程了,飞向它们永远的南国,飞得很慢,这就是箫的背景,红红的满江边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协调的。 箫和笛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一声笛是何等的亮丽,也是这一声笛,月色才显得更加皎洁,诗的境界才不至于太凄冷。笛是欢快的,跳跃的,但在山西的北部,笛这种乐器一出现在二人台这种地方小戏里,就很怪地尖利利地变得凄苦起来。笛是乡村的,箫却是书生化了的,这是不同的角色,根本的不同,想象不出来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箫。笛的悲剧性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表现出来的,比如《红楼梦》中凹晶馆中赏月时那冷不丁突然响起的一声笛,直让人心惊胆跳,像见了鬼,又好像一个平时温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来发了脾气,猛厉、没由来、让人防不住,几乎是绝望了的意思,一声就够了,这时候也只有笛才能压得住那种强作欢乐却已悲从中来的场面,如果让箫出场,会压不住那种气氛,那气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压得住。 中国的乐器里,唢呐是一种极奇怪的乐器,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地在那里演奏着,让人完全捉摸不定。中国的红白事的场面都离不开唢呐的惊惊乍乍。你觉得这种乐器的性格变化得太快太无常,喜欢与不喜欢它全要看是什么场面,是场面决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由它来决定场面。有一支湖南的名曲是《鹧鸪飞》,是用梆笛吹奏的,梆笛那有几分哑哑的音色给人一种疲惫的美感享受,颓唐的,疲惫的,无奈的美真是具有一种让人松弛到骨的魅力。梆笛吹奏的那支《鹧鸪飞》真是美,那只孤独的鹧鸪从远到近不倦地飞着,就是不离人们想象的左右,因为这鹧鸪,人们自然会想象那南国的山山水水,想到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唢呐吹奏的《鹧鸪飞》则完全是没了韵味的,没那种清韵,是世俗的热闹。唢呐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呼,一惊一乍的,让人防不住的,或者拉长了,好像是一条线,你看着它断了,却分明没断,你想象不到吹唢呐的人是去什么地方找的这么长的一口气,这时候的鼓掌纯粹是为了技巧或者就是恶作剧的怂恿,怂恿演奏者再吹下去再吹下去,或者这演奏者就会一下子闭过气去,有时候唢呐会没来由地急促起来,这急促让人想到战争中的子弹如蝗乱飞,直吓得人们把心伏在那里不敢动。 和唢呐相反的有笙,唐代的故事“吹笙引凤”,首先那凤是因为笙之动听才会飞来,笙是以韵取胜的乐器,笙的声音得两个字:清冷。这清冷二字似乎不大好领略,不亮丽,不喑哑,有箫的味道在里边,但远又不是箫,很不好说。唐后主的“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清尘,忙煞看花人。”那管弦中的管想必就是阵阵的笙歌,只有笙,才会一下子布满江面,如是笛,就太亮了,直线似的在江面上飞起,就不对路了。 中国的乐器里,最亮丽的莫过于京胡,京胡是没性格的演员,但它处处漂亮,是一种戏曲中的装饰物,一个人在早晨的湖边独自拉京胡,你站在那里仔细听,就连一点点哀愁和喜悦都分析不出,他让你想到的只是一处经验的突然降临,忽然是妖精似的花旦出来了,忽然是悲切切的青衣掩面上场。京胡和高胡又不一样,高胡可以很凄利很绝望又很争胜,那是一种斗争性很强的乐器,说到性格却又似乎接近青春得意,执著地在那里逼尖了嗓子诉说着什么,你听也罢不听也罢。 中国乐器里是很少喜剧性的,雷琴好像是其中惟一的一种,可以学鸡叫,学马嘶,学各种小鸟,《百鸟朝凤》这只曲子让雷琴演奏起来让你真是会忘掉了乐器的存在。雷琴什么都可以学得来,就是没有自己的本声本韵,雷琴就是这么一种乐器,它可以算是喜剧性的。但它又根本无法与锣鼓相比。锣鼓算乐器吗?当然算,锣鼓其实也是一种难以定性的乐器,但它出现在喜庆的场面太多了,所以,锣鼓一响起来,人们就兴奋了,这是历史的潜移默化。在中国,死人而敲锣打鼓是没有的事,喜庆的日子又离不开它,它的性格就这样给糊里糊涂地定格了。 中国的乐器里,最不可思议的是埙,它在你耳边吹响,你却会觉得很远,它在很远的地方吹动,你又会觉得它很近。这是一种以韵取胜的乐器。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超然独行的性格,世上的事都和它好像没有一点关系,它是在梦境里的音韵,眼前的东西一实际起来,一真切起来,埙的魅力便会马上消失了。 音乐永远是一个人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听什么?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到后来不再是人操纵乐器,而是乐器操纵了人。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
个人分类: 寻常事|3641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烟花易冷
dtiger009 2012-2-11 20:29
今天还算能拽着年的尾巴,远远近近传来烟火的鸣奏,渲染出年的喜气。周末的所里,院子里静悄悄的,寒冬还没褪去,树木都舒张着光秃秃的枝干,我有些心疼,冷么?脑海里就浮现出《哈利波特》的故事,那写书的罗琳也该生活在这样一片幽谧的环境里,才能写出那些奇幻的故事吧!院子一角闪出南京最高大厦——紫峰华丽的尖顶,我坐在幽静的古老院落里,坐在修长的林木下,静观这繁华与古朴的对比,享受内心的安宁! 好喜欢烟花,每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里总有着主角玩仙女棒的场景,而烟花也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记忆!看烟花灿烂开放的瞬间,好像时空都可以定格在那一刻;却也最怕烟花燃尽,满地狼藉,写不尽一世倾心。 所有的失去都是从拥有开始,如果曾经拥有,何必在乎失去? 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   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轮   浮屠塔 断了几层 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听青春 迎来笑声 羡煞许多人   那史册 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狠   烟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你在问 我是否还 认真   千年后 累世情深 还有谁在等   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   如你在跟 前世过门   跟着红尘 跟随我 浪迹一生   伽蓝寺听雨声盼 永恒
2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筝的制作过程——一个老朋友的回忆
热度 1 wangen994 2011-9-25 19:22
前两天收到一个老朋友发来的消息,看到他现在的照片,我已经认不出他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某个时间,在某个地方,我们的人生轨迹重合,但终究分开,也许今生还会相逢,也许很难。不管如何,祝福我所有的朋友生活开心,想念你们。 我这位朋友曾经做过乐器的工作,上周在中国文化节上聆听了美女弹奏的古筝《平湖秋月》,所以就对古筝的制作也比较感兴趣。 这是从巴西运来准备做乐器的红木。 古筝正在诞生中 未上弦的古筝。 下面是其他一些乐器。 二胡筒子。 扬琴工场。 扬琴初现。 雕刻工序。 上漆车间。 等待上妆的琵琶。 待妆大阮。 工场展示厅。 琴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05 次阅读|1 个评论
狮王与美女——西班牙Valencia中国文化节
热度 3 wangen994 2011-9-20 21:26
以前看过舞狮子,但是从没有舞过狮子,更没有想过将来某一天自己会去舞狮子。所以未来总是充满了希望与惊奇。 Valencia学联决定于9月19日至21日在UPV举行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中国文化节,上周周五学联主席给我们几个人打电话说要让我们舞狮子。主席真实坑人啊! 周六我们只借到一个狮子,决定由我和老戴同学一起舞狮子,我舞是狮头,老戴舞狮尾。周六下午在我们家简单试了试。昨天吃过午饭,我和老戴在youtube上面看几段舞狮子的视频,我们根据他们的表演分解了十五个基本动作:左摇右摆,狮子打滚,剪刀腿,后剪刀腿,狮子欢跑,狮子小跳,狮子侧跳,后退回头,弓步侧走…… 我们到会场大概四点左右,我们就换了衣服在会场练习这些自己总结的基本动作,五点四十左右我们下去迎接宾客。 大家还没有来,狮子先休息一下,保存体力。 仰天长啸! 吓哭了小朋友,对不起啊! 很多朋友与狮子合影。 主会场门口礼仪小姐,都很漂亮。 会场的外国朋友们,来的人不少。 主席在致辞,呵呵,我们就是被他给“坑”了。 美女弹奏古筝《平湖秋月》,展现中国音乐魅力。 中国茶道,我还是第一次品尝。 中国书法展示,可以为外国朋友写下他们的中文名字。 最后来一张漂亮的礼仪小姐,哈哈!
个人分类: 社会活动|57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古筝为什么没有传世名琴
eloa 2009-1-24 23:08
赵勃楠 发表于 2009-01-12 20:45 有些乐器有所谓的传世名琴存在。比如古琴,就有唐琴春雷、九霄环佩、太古遗音等,一千多岁了。唐代后的琴,比如明琴、清琴相对更多些。值得一提的是,太古遗音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奏响。 提琴也有很多传世名琴,比如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琴,还有瓜瓦内利的,都是价值极高的古乐器,它们一般都有200300年的历史,比古琴少多了。 古筝有着大约2500年的历史,一般看来,这是当今实用乐器中比较惊人的一个纪录。比起小提琴500多年历史来,我们的古筝看起来比它们有更加悠久的历史,这足够让国人自豪了。 【名琴太古遗音。】 【名琴春雷。不少人都认为这张琴应该是目前价值最高的唐代古琴了。这张琴是唐代著名的制琴大师雷威所作,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上次去台北走马观花看过一次。】 但是,古筝却没有一台像九霄环佩或是斯特拉迪瓦里那样的传世名琴。这也让不少爱好者觉得扫兴,为什么古筝2000多年历史,却没有一台知名度很高,历史悠久的古筝流传下来呢? 【这是一把由斯特拉迪瓦里于1714年制作的琴凯达将军。这把琴大概价值在400万美元以上,现在应该还在洛杉矶交响乐团。2004年它曾经被偷走,不过几天后完璧归赵了。】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也并不是不好理解。 首先,所谓传世名琴,必须在现代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才可以。想要存在传世名琴,那么这种乐器本身必须要先要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然后才有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后还能使用的可能。 以古琴为例,它的形制大概在周代时就已经定型。据传说记载,伏羲造琴,一开始是五根弦,内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宫商角徵羽五音。后周文王吊子伯邑考,加文弦一根。周武王伐纣,又加武弦一根。至此古琴为七弦。传说大都能够反映一点现实,我们认为古琴在周代或春秋时期得到定型,这个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孔子弹的琴,与我们现在乐器厂新造出来的古琴,结构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小提琴大概定型于16世纪。不过要是说起起源来,它可是有着大概5000年的历史。不过它真正定型是在16世纪左右。那个时候的小提琴,与现在的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 而古筝则完全不同,古筝最开始也是五根弦,然后开始不断增加,大概在战国或者秦朝时加到13根,然后一根根地增加,到了明清时增加到16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大致定型为21根弦。 古琴、小提琴定型比较早,所以它们才有出现传世名琴的可能。这些有着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乐器,仍然可以演奏所有的音乐文献,具有和现代乐器一样的实用性。而这便是传世名琴的最主要因素。 古筝则不同。其实几百年前的古筝并不是一台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那些十几根弦的古筝已经演奏不了现代的大量音乐作品,实用性极其有限。而它能演奏的那些过去的乐曲,大多是民间小调,其艺术价值有限,并且也有些脱离现代的审美观念。并且,古筝的制作方法不够规范,很多地区的筝都有自己的制作习惯,尺寸、弦数、弦距、弦的材质等都有差别。这样,古筝就难免存在山东人弹不惯客家筝,广东人弹不惯河南筝的状况。这也客观上限制了古筝的流通。而古琴要好的多,它早就把乐器的很多技术细节附会上阴阳五行,虽然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玄学,但是确实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比如琴长三尺六,象征周天360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等等。小提琴等乐器在定型后,其尺寸也基本就确定了,西方人在工艺上比较严谨,不存在随便制作的情况。 这样一来,这些有着一定年头的古筝,其价值也就更多的体现在它的年龄上了。古筝不是没有古董筝,但是确实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传世名琴,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要想有传世的价值,这种乐器必须有着比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光有悠久历史,并不能保证它就一定有较高价值。年头长的不一定就比年头短的值钱,这在文玩界艺术界是个常识。比如瓷器,一个明代官窑瓷器充其量500年历史,但它绝对比秦汉时2000多年历史的瓦当值钱。 一般来说,越是有着人文内涵和底蕴的器物,越是有价值。古琴就是这样,那些传世名琴大多是流传有绪,在皇家内府甚至是史书上都有记载,有的上面还有藏家题款。这都是传世古琴名贵的因素。而且,古琴一开始就属于人文乐器,是中国乐器中地位最高的,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古筝就不一样了,它是世俗化的乐器,属于民间乐器,虽然也有很多古人喜欢它,但终究还是更倾向于民间百姓。换句话说,当年古代那些收藏家或者票友们就没怎么捧过古筝,他们都去捧古琴了。捧古筝的老百姓呢,人数倒是不少,但是没有发言权。 这么一说,喜欢古筝的朋友大概觉得有点不平衡:凭什么他皇宫内府收录了就有价值呀,不是说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嘛!您还别生气,这个事咱们还真没法多说,因为人家就是这么个规矩。换句话说,我姥姥是淳朴的劳动人民,应该就是报纸上天天说的当家作主的那种,她老人家喝水用的瓷杯要是拍卖,能卖10元估计还是我举牌。而这要换成是咱们的公仆毛主席用过的,估计能进中国革命博物馆。甭说我姥姥她老人家心里肯定平衡,在座的各位哪个说不平衡的,我姥姥这个杯子就卖给您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古筝充满了改革精神,一直在不断地随着社会变化来进步,这也是古筝在今天大受欢迎的根源。而古琴则因为太过拘泥历史和传统,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进去了。两相比较,还是宁可没有所谓的传世名琴,而保证它的发展比较好。 再次,就是乐器本身的质量问题。 能够成为传世名琴的乐器,必须质量极其稳定,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仍然能有不错的表现。古筝构造特殊,很难在几百年后还保证不错的音色。这是因为,它的面板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有弦的张力通过筝码都压在面板上,这对乐器本身是个很大的破坏因素。而古琴没有码子,弦对乐器的压力很小。小提琴只有四根弦,并且比较短,平时不用又经常把码子卸下来保存,这对乐器的保护也比较重要。 古筝体积、重量也比较大,这也对乐器自身造成一定的影响,时间长了乐器本身就容易因为自身重力而产生某种变形,自己把自己压垮。相比之下,古琴小且轻,平时一般还都是竖着挂起来,就是因为怕平着放时间长了导致乐器塌腰。看到了吧,那么小那么轻一个古琴,还会因为自身重力原因导致变形。小提琴本身就非常轻巧,但藏家也都是很注意摆放,基本也都是挂着。古筝比较重,无论怎么摆,自身重力的影响都很难完全避免。所以,小提琴可以几百年后依然有相当不错的声音,古琴历经千年仍然可以发音,但是古筝往往几十年后音色上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即使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也很难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与古筝类似的还有钢琴,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但是仍然没有类似斯氏小提琴那样的名琴传世,其原因也差不多。不过,有没有传世名琴其实并不是什么重点,我们是欣赏音乐,并不是欣赏乐器本身。虽然没有传世名琴存在可能会对爱好者的心理上产生一点影响,觉得不够完美,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的是,存在传世名琴的乐器种类并不多,比如中国乐器,差不多也就古琴有这种殊荣,二胡、琵琶、笛子等都没有。外国乐器也差不多,虽然可能有古董乐器,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实用价值了,比如我在爱尔兰就看到过大概1000多年历史的竖琴,在博物馆里摆着,这种古董乐器是不能称为传世名琴的。目前,21弦古筝已经基本定型,如果古筝就此停止发展,不再改变,也许再过几百年也会有一些传世名琴出现哦,不过我想看我这篇文章的人是看不到这些传世名琴啦。
个人分类: 其他|18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