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风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基因食品仍然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
jiangjinsong 2010-3-17 22:04
有些以科學自居的無良媒體開始用一種權威的口吻來教訓質疑者,結果我們看到實際情況並不是像他們宣稱的那樣,科學界並沒有證明轉基因水稻毫無風險。 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IAASTD)联合主席汉斯海伦15日认为,转基因食品仍然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当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食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汉斯海伦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作上述表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72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最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标志物
helmholtz 2009-11-24 15:44
2009 年9月30日 诺伊尔贝格消息:糖尿病非常危险-尤其在病情不能及时发现的时候。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可用于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新标记物。 图片: Fotolia 在阿耐特. 齐格勒 ( Anette Ziegler ) 教授的领导下 ,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糖尿病研究小组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有较高 Ⅰ 型糖尿病风险的儿童的身上,研究了针对一种锌转运体的抗原的产生。研究发现血液中出现某些抗原或者在基因组中出现某些锌转运体变体就标志着该病的前期爆发。对这类有风险的个人更需要精心的监测。 在全球范围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患上 1 型糖尿病。在德国就大约有 11 000 名儿童病人。这些儿童的平均患病年龄为 8 岁半。在这个年龄许多孩子已经有了严重的代谢障碍。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详细的筛查可以阻止发病。 阿耐特.齐格勒教授与彼得.阿亨巴赫 ( Peter Achenbach ) 博士在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团队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埃齐奥.博尼法西奥 ( Ezio Bonifacio ) 教授合作,改善了现行的风险筛查技术。 “ 通过这个手段将大大减少儿童中出现糖尿病昏迷这类急性重度综合症的情况 ” ,彼得.阿亨巴赫博士说。研究人员对 1633 位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至少双亲的一方患有 1 型糖尿病,因此相比于无家族病史的儿童而言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遗传因素在 1 型糖尿病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们证实 , 锌转运体 SLC30A8 的 某些变体能够影响糖尿病风险因子。人体需要这个基因才能产生 ZnT-8 蛋白。该蛋白质能影响 β 细胞中的锌转运体,并且对它的成熟过程有特殊作用,并由此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 胰腺的郎格汉斯的 β 细胞分泌出具有重要价值的胰岛素。早在 1 型糖尿病的发病之前,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就已经损坏了 β 细胞。当这种损伤超过一定水平之后,疾病就发作了:胰岛素的缺乏导致各种代谢紊乱,其中包括血糖水平的上升。 “ZnT-8的自身抗原加上某些特定的锌转运体的遗传变体与糖尿病风险的增高有相关性”,糖尿病研究所的彼得.阿亨巴赫博士说。“携带ZnT-8抗原的儿童之中有81%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某些胰岛自身抗原会导致糖尿病风险的上升其实早有所闻。这些胰岛细胞抗原包括抑制胰岛素(IAA)自身抗原以及抑制谷氨酸脱羧酶(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IA-2A与IA-2)。 “抑制ZnT-8的自身抗原因此是糖尿病发展程度的一个额外的重要标志物,特别是对于已经形成胰岛自身抗原的儿童而言”,流行病学研究所的托马斯.伊利希(Thomas Illig)博士说。对各种抗原进行区别性的分析可以判断出,离发病还有多长时间。其中的规律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抗原数量越多,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产生自身抗原的儿童年齡越小,疾病的爆发便越早。 原始出版物 : P. Achenbach, V. Lampasona, U. Landherr, K. Koczwara, S. Krause, H. Grallert, C. Winkler, M. Pflüger, T. Illig, E. Bonifacio, A. G. Ziegler: Autoantibodies to zinc transporter 8 and SLC30A8 genotype stratify type 1 diabetes risk, Diabetologia: Diabetologia. 2009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业早期最大的风险在哪?
陈龙珠 2009-11-16 21:58
完成学业后远离恩师活动的范围而走上社会或出国淘金,踌躇满志地换一个工作单位再塑自我,或许干脆辞职下海二次创业,等等情况下的当事者,他们即将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是啥? 几个月来,媒体传播的海归不久 杭州跳楼 、 北京摆摊 的年轻博士后和早年海归受聘 大学院长 的惨痛遭遇,让人不得不去重视和思考这个问题。 俗话说, 树挪死,人挪活 。我觉得,在当今社会这话不是真理。为让这话不致于被人轻信且去实践,似乎应该对其加上必要的基本前提以为警示: 要挪动的人,当前或不久的将来,不能有难以承受创业艰辛的心理、生理疾病;要挪去的地方,不是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应急救援机制的沙漠 。 因为,在新的地方、新的单位,若不能在一定短的时间内有所成就或贡献,再若遭遇自身健康严重不测的话,则面临的或许就是残酷无助的生存现实, 除非事前自己或社会已经为之投上了足够的保险 。 有众多的人勇于创业,历史才会不断地翻开新的篇章。祝愿天下所有的创业者,一帆风顺,成就辉煌!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8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劳动者即时辞职新劳动合同法风险提示
shenbinti 2009-11-3 20:54
劳动者即时辞职新劳动合同法风险提示 法律风险提示: 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即时辞职权,即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情形: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是因在行使该项权利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一定得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因为这以上几条原因之一解除劳动合同的,否则,一旦用人单位否认,劳动者将面临被认定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风险级别: ☆☆☆☆☆ 风险规避措施: 办理项目 重点注意事项 通过书面形式给用人单位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该通知书的内容应当是指出用人单位存在哪里过错导致劳动者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在通知书中列明解除原因。 保留通知发放凭证 不要将通知书当面递交给公司,除非公司能给你签收回执。否则应通过邮局 EMS快递,在快递封面内容一栏中填写清楚因**原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保留好快递回执。 案例: 王先生, 1996即入职某集团公司任司炉工一职,公司从来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且晚上经常性加班且从来不支付加班费。老王想辞职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2008年1月日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后,王先生听说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加班工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赔偿,老王决定辞职。经过别人指点,知道通知公司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保留发放证据,于是在2008年3月份给公司通过EMS快递寄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通知书中告诉公司因为公司拖欠加班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并要求公司按照工作年限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自己保留了EMS快递单据和送达回执。后因为公司不予理睬,老王将公司告上劳动仲裁委员会,主张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庭审中,公司辩称,公司从来没有收到过老王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主张老王从3月份旷工至今,公司可以以旷工处理。老王拿出邮局的快递回执,证明确实在3月8号给公司发出一个快递,但是不能证明快递的内容,在EMS单据内容一栏是空白,据此,仲裁认定,王先生没有证据证明给公司发出过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因为老王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其在3月8号给公司发送一个快递。最终,仲裁没有支持老王的仲裁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第四条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 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 本文作者:北京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 26号MEN财贸中心大厦B座8层804(昆泰大厦南侧) 电子邮件shenbinti@yahoo.com.cn 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业务电话 :( +86)13661313967 (+86) 15301115671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取中科院研究生所面临的学位风险
蒋高明 2009-10-11 23:42
蒋高明 目前,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开始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报名工作。我经常收到许多考生来的email,都表示不怕竞争,有信心考取我们课题组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客观地讲,进入我组的研究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是经过激烈竞争才进来的,如2004年和2008年全所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一名就在我们组。但是,即使考进来,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可以像在大学4年那样,都能混个毕业,弄到个学位。 中国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都有要求毕业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笔者所在单位要求博士要正式发表或正式接受1篇IF1的SCI论文(含1),硕士生要求在国内一级学报上发表至少1篇论文(含接受)。 关于这样的硬性规定,笔者曾专门撰文提出不同意见。但意见归意见,没有人认真听的,还是要执行下去。除非这样的声音多了,有研究所或大学带头,才能逐步取消这样的规定。 这个规定看起来很公平,对每个研究生都一样要求。但难度还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要求发表2篇一级学报就能得到博士学位,有的要求只要是SCI就行,不看IF。但是,IF1就对一些博士生产生了难度。 按照规定,论文必须发表或正式接受后才能够给学位,研究所留给的缓冲时间是2年。逾期还达不到的,意味着终生在就读的研究所得不到学位了。这样的话,如果考生不愿意冒大风险,还是不要考中国科学院了,找一个普通的高校容易取得学位。社会上的学位五花八门,博士头衔的人也不少,含金量(姑且认为高IF是含金量高的)是不同的。 我组2004级一个博士毕业生看来是得不到学位了(已拿到了博士毕业证到企业工作了)。缓冲2年后,截止日期是2009年12月底,该生到目前还没有提供初稿。当然,他早提出不要学位了,但对于我们组还是个损失。我们以前当年得到学位的比例几乎是100% (高出全所平均80个点,全所平均是20%不到)。他是笔者所带的28个学生中第一个得不到学位的。 而之前,我组毕业生中,牛书丽,刘美珍,丁莉,Dilip,姜闯道,李永庚毕业或出站的时候各发表或接受5篇1分左右的SCI,拿5次博士学位都够了。李林峰作为博士生,刘慧作为硕士生还发表了单篇IF4的文章。我建议在研的学生要多向他(她)们的师哥师姐学。学生的文章只要写出初稿,我会认真修改的,到目前为主,我们组写出的SCI文章还没有不发表的,最差也会在国内的 SCI刊物上发。 但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些研究生对问题的严重性考虑不足,没有考虑到好的文章是需要反复修改的,有些还是要反复拒稿的。平时太拖拉,最后干着急。因为编辑、评委、学位委员、研究生管理人员是不会替你着急的。 如果拿出考进中科院的劲头对待论文,我想对付一些规定也不是太难的。当然,总会有倒霉者,因为理论上算,老外的SCI都刊发中国研究生的文章也刊发不过来;且水涨船高后,人家对你的论文采取的审查制度更严格了。 愿中科院研究生们努力吧。要么你们一起努力呼吁停止现有规定,要么就认认真真对待论文,免得到后来那么被动,导师也跟着着急。 要知道,上中科院,才是真正的严进严出啊。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76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次级贷款引发金融海啸的思考(十一):风险分析
liangjin 2009-9-3 21:23
面对着这场前所未有的人造灾难,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地面对,激辨地思维和深刻地分析。它留给世人许多研究课题。危机发生后,人们怨天尤人、责东赖西。有人怪罪于房价下跌,有人怪罪于美联署加息,有人怪罪于人性贪婪,有人怪罪于监管不力,有人怪罪于评级失误,有人怪罪于对冲基金,有人怪罪于结构复杂的CDO和CDS。当然,这些因素在这场危机中都抢到了角色,但孤立地去讨论这些因素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单个的因素都不足以酿成大祸。 事实上,市场涨跌本是正常现象,美联署加息减息也不是新鲜事,贪婪并非今天才有,监管和创新永远是矛盾,评级机构不是主角,对冲基金更是配角,而CDO和CDS只不过是两个人造工具。要综合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在这里我们要问几个更深些的问题: 1.证券化本是一个风险分散的过程,怎么最后会聚集起如此大的能量,能够摧毁这么多资金雄厚,根基扎实的百年老店,使整个金融体系摇摇欲坠? 2.风险控制伴随金融市场而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严格的章程,一向是金融部门重重之重的防疫系统,怎么对次贷病就没有了免疫力?这种病的传染怎么这么快?以后怎么防范?如再发生,又怎么止损? 3.久负盛誉,经验老道的评级机构对信用衍生产品的评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偏差?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几乎不可能见到的小概率事件为什么频频发生? 4. 号称天下第一的监管部门怎么这么后知后觉,对风险如此麻木,以致于任由其发展壮大,肆意施掠? 5.CDS本质上是份保险,而传统的保险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在人寿、财产等领域一直工作良好。虽然也有保险公司倒闭的故事,但即便发生百年未遇的自然灾害,也没有使保险系统崩溃。怎么保险在金融领域就这么无能,小小的次贷都管不住? 6.创新的CDO是不是真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以后是要发展它,还是控制它,抑或是扼杀它?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们在这里用科学的方法谈谈我们初浅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赖于金融市场生存的市场信用和信心。纵观次贷危机施掠发威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感到有一只魔手在其中上下翻飞,这只魔手就是市场信心。 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比股票市场有更好的预测性,所以在房产市场上升期间,人们过分自信,盲目追捧股市,流动性过剩,人们借贷、涉险、利用杠杆的胆子也特别大。而房市一旦持续下行,信心就会大减,信贷立即紧缩,银行惜贷成风,融资出现困难,人们胆小如鼠,谈股色变,吓破了胆,市场也就跌跌不休,资金链纷纷断裂,流动性滞涩,于是经济颓势,危机浮显。 但信心不是唯一的答案。如果只是这样,也并不新鲜,这不过是经济周期的现象,过去已演绎了数百年。最近的情况不同是因为那只魔手已拿到了衍生品工具,于是威力巨增。衍生品有那么厉害吗?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能不谈的是衍生产品及其杠杆作用。(关于衍生品的分析,请见该系列的相应博文)。衍生品的出现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开始的目的在于对冲原生资产的风险以对其控制。然而,衍生品天生就有一种神秘的能力,这就是其杠杆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它有能力放大其标的的价值和风险。这个能力使喜欢冒险的人感到刺激,尽管衍生品仍被大量地用来管理风险,但同时也更多地被用来投机,以小博大。当搏击失败,衍生品带来的损失也就惊人了。换句话说,诞生于风险控制的衍生品却制造了更大的风险。在过去的历史中,时有耳闻的在过去的历史中,时有耳闻的是衍生品拖垮一个银行的故事,但那些传闻都没有今天的故事的来得惨烈,它直接造成了今天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只魔手上的工具鸟枪换炮了。这炮就是CDO和CDS。CDO和CDS这两个衍生品的标的与信用有关,所以它们也被称为信用衍生品。它的标的为违约、降级等信用事件。信用衍生品不像普通的金融衍生品那样,其执行结果是零和。也就是说,如果普通金融衍生品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盈亏,而信用衍生品却有这个功能。它的标的为违约、降级等信用事件。一旦信用事件发生,是没有赢家的。信用事件是不能像一般金融资产那样来对冲的,它只能靠衍生品来转移风险。违约的概率本来不大,但一旦发生损失已经是很沉重,再经过衍生品多次叠加,甚至保险的杠杆也被利用时,其危险系数就已不是和一般金融衍生品站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CDO和CDS是跟随资产证券化而来。而证券化的最大功能是使缺乏流通性的资产分解后进入了流通市场。这个过程本来是一个分散风险的过程,就好像把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小精灵鸡蛋分到了许许多多的篮子里。但是证券化后的资产进入流通领域后并没有真正地被分散,而只是在各金融机构进行重新分配。分析CDO的结构,不难发现,风险因素在这里得到了重新组合。也就是说,CDO的股权层聚集了风险。这就像把最容易碎的鸡蛋,最暴力的小精灵集中放到了CDO股权层这个篮子里。而且集中起来的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并没有转移出去,很多还留在了投资银行自己的对冲基金里。但有了CDO,却给人们带来错觉,以为风险已被分散,已被转移,这些小精灵已经被约束。那么推销出去的劣质次级贷款也是安全的,还能以此赚佣得个盆满钵满,于是失去理智的这个市场被疯狂地扩张了。 如果资产篮子里只是些易碎而互不相关的鸡蛋,事情就简单多了。但CDO篮子里的是关系错综复杂甚至血脉相连的资产,颇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风险小精灵们也有互动、联盟。这也就是说,即便CDO把风险被划分开来,却不能切断资产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即CDO的高级层是不能独善其身的。这样,CDO高级层表面显示出来的AAA级安全特征是些彻头彻尾的假象。评级机构犯的最大错误莫过于此。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借贷,互相担保,互相持有等业务往来,使金融全球化发展,形成环环相扣的商业圈。不仅是资产间,而且交易对手间的关联也非常紧密。使得由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波,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了危机的蝴蝶效应,由美国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国。 基于同样的原因,RMBS-CDS所保险的资产是相关性很强,于房价息息相关的一篮子资产。而传统的保险理论依赖于所保对象发生的概率,而众多的所保对象之间关联是不大的。数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当相关性增大时,原来的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不再可以被忽略。所以,如果迷信并套用传统的理论,以为购买了CDS手中的资产就安全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次,保险公司由于涉及次债业务,销售CDS产品,导致信用等级下降,资本金出现严重不足,呈现交易对手风险,即出现了保了险也不保险的情况。这也告诉我们,CDS的定价理论,一定有别于传统的保险理论。一旦衍生品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冲基金的地位和监控问题就确定了。 当然CDO和CDS也不是一无是处,现在很多人把它们妖魔化,说它们是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放出来的魔鬼,说它们十恶不赦,该千刀万剐,这些说法都是有失公允的。它们的诞生固然有投资银行寻求新利益增长点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避险,缓冲方面的功能也是很强大的,它们在9.11后的美国股市和这次的过山车石油市场上起到的正面作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它们的迅猛发展,只用趋利来解释是说不通的。也就是说,它们一定有它们存在的理由和空间。事实上,事情都有两方面,CDO的结构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它的性能强大却是中性的。它是件双刃利器。用得好。大有可为,用得不好,就很危险。人们创造了它,在还没有很清楚认识它的情况下,或者说,在只知道它的部分能力而没见到它有狰狞一面时就匆忙随意地把它放到市场上去了,相应的风险控制部门不知其风险的利害,更没想过如何防范这样的风险,这才使它如脱缰的野马在市场上乱闯,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工具就是工具,没有人的使用,它只是一个废物。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工具越来越强大是必然趋势。简单的扼杀不是可取之道。我们不能因为车祸连年攀升而拒绝机动车,也不能因为谣言、病毒和诈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迅速蔓延而封杀互联网,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信用衍生品闯了祸而抛弃这个有着巨大潜能和未知特性的工具。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我们应有的态度是研究它、驾驭它并且利用它。 至于监管和创新,是一对永远的矛盾。我们一直就有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说法,或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古语。在金融部门,这对矛盾尤为突出,这是因为最优秀的人被金融机构高薪聘走,监管部门去管他们颇有些象一个普通的运动员要去追博尔特。所以把全部希望寄托于监管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只能从制度上加以完善。怎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世界是个严酷的考验。要从危机中走出,首先要弄清楚的要面临的损失究竟有多大。但是由于风险资产的紧密相关性,可能的损失强烈依赖于其交易对手的违约的可能性。这样,当事人很难估计将来可能要面对的损失,只能考虑最坏的情况。于是,金融机构所创造出的高达60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将发生崩溃的可能性如同高悬的达摩克里斯剑令美国政府担忧万分。特别是其中62万亿美元的CDS已构成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威胁。但坐以待毙不是选择。 冲击波过后,人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第一步便是重振市场信心。2008年9月18日 美联储,加拿大银行,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国民银行(以上三家银行共注资900亿美元)和日本银行(注资3万亿日元),宣布联手救市。同时各国银行纷纷降息。10月3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11月15日20国集团全球市场与世界经济峰会通过华盛顿声明。 11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救市效果如何,一年来,好像有了起色,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仍然潜伏着还是已经得到解决,是被扬汤止沸还是被釜底抽薪,我们将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金融分析|5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线分享个人遗传信息存在风险
xupeiyang 2009-9-2 16:12
http://www.chinanews.com.cn/jk/jk-xpxz/news/2009/06-15/1733874.shtml  目前在美国,你如果愿意花费399美元并提供少许唾液给基因检测公司,就能知道自己可能患上哪些遗传性疾病。同时,通过个人基因检测公司设立的网站,你还可以让你的家人、朋友甚至互联网上的陌生人获得你自己的这些信息。   遗传信息事关家人隐私   随着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成本的下降,基因检测行业快速扩展。据估计,现在全球大约有近100家公司提供直接面向顾客的基因检测服务,其中最大的两家分别是位于硅谷的23andMe和Navigenics公司。   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都是通过邮件形式将需要检测的DNA样本寄给测序公司,之后他们就能得到原始基因数据及对这些基因数据的解释。包括23andMe在内的有几家公司则会让消费者建立一个公开资料档案,并将他们的遗传信息通过由公司赞助的一家社交网站进行共享。   初看起来,遗传背景信息分享并没有多大的危害。然而,均为生物伦理学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伦理学中心高级研究员桑德拉李以及小儿科助理教授拉沃热克劳利则表示,在网上让他人分享遗传信息,或许会带来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李说:遗传信息具有独特性,它不仅与接受检测的个人相关,而且与其家庭成员、子女甚至孙儿孙女也相关。   由于遗传信息涉及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因此隐私和承诺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李表示,举例来说,如果你知道你存在患乳腺癌的危险并让其他人了解了此信息,那么你也可能将你女儿具有罹患乳腺癌风险的信息泄露了出去,而你的女儿可能从未同意过你将这方面的信息与他人分享。   目前,美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来管理网络上遗传信息交换。但是,随着基因分析价格走低和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能够接触到他们的DNA代码,专家担心顾客会在自己并不了解基因信息对自己和家人潜在影响的情况下让他人分享这些信息。   网络交换应知潜在风险   通过与克劳利的合作,李研究员对在互联网上交换遗传信息的潜在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新出版的《生物伦理学杂志》上,李和克劳利对网上交换遗传信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们同时表示,全面认识分享信息的影响还需要更多有关谁提供信息以及信息被如何使用的数据。   23andMe公司科学顾问、斯坦福大学遗传学教授偌斯阿尔特曼博士表示,在这些遗传信息中,存在着目前人们还不能、但在未来5年内将有望解释的内容。这意味着顾客让他人分享的在现在看来无意义的数据,在今后或许反映的是自己患某种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阿尔特曼本人并没有参加李和克劳利她们的研究。他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担心让他人了解我的遗传信息。不过,我的信息涉及到了我的女儿和儿子以及我的父母,或许他们并不想知道关于自己的遗传信息。如果我将我遗传信息与陌生人分享,那么有可能最终传到他们那里。   研究人员希望今后能了解人们如何认识个人遗传信息并如何依照所获得的个人遗传信息采取行动,同时想了解他们与谁分享这些信息。李和克劳利计划采用人类学领域有名的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图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李表示: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个了解个体之间相互关联以及个体与周围某些体制或观念产出关联的分析系统。以当前的研究来说,我们需要知道人们是如何根据他们的遗传信息建立联系的。据悉,她们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资助。   研究人员还建议不要急于将个人基因组信息与他人分享。这些信息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儿女和父母,他们可能都不想了解他们的基因信息。一旦消费者与陌生人分享了这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影响到家人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消费者和他们的健康顾问也许无法对个人基因组测序公司提供的数据作出正确的解释。对疾病风险的估计往往是基于生物医学文献中一些小样本的、未经检验的研究成果,但消费者未必明白这些数据有多么的原始。   研究人员认为,真正有用的疾病预测结果应基于所使用的基因标记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数据库的丰富程度。因此,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以确保消费者真正了解这些结果真正意味着什么,这显得非常重要。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源投资决策模型与风险分析
唯我独尊 2009-7-31 07:43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昨天(7月8日)南京城区暴雨成灾
UrbanPlaning 2009-7-8 15:01
昨天,南京城区暴雨成灾, http://js.yzwb.net/0807nj/200907/t20090708_669058.htm ,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暴雨又一次彰显了南京城市对暴雨的脆弱性。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灾减灾、实行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显得日益迫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意周小川行长的说法--中国不是一个非常乐于承担高风险群体
qlms 2009-5-15 20:05
前记:今天看了新浪财经上面的一则文章,是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在上海所发表的演讲内容摘要。 文章网址: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515/10026230421.shtml 周小川行长演讲的大意为: 目前有些机构、有些个人,由于承担过大的风险而造成损失,甚至带来系统性的风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也可能很多机构慢慢的转向于风险厌恶性,很少愿意去承担风险。 我不同意周小川行长的说法。就目前的经济和金融行为看,中国人是很乐于承担高风险的群体。举例如下: 1) 银行存款是获得适当回报的风险最小的方式,5年定期存款的多年平均利率在4-5%左右,即市盈率大约在20-25之间。考虑到股票的风险大于存款,所以股市的市盈率一般要小于存款市盈率。但是在目前的股市,市盈率高的离谱的股票,照样有人乐于抢筹,热爱高风险可见一斑。 2)不仅市盈率高的离谱的股票有人抢筹,有些明显被严重高估的股票,照样有人炒的不亦乐乎。比如东方航空,虽然招生证券给与了0.20港元的估值,但是上正A股5元多照样有人买。比如云南铜业,虽然去年亏的一塌糊涂,今年一季度也不盈利,但是因为是明星股,所以还是能吸引足够的人去乐于承担高风险买进。 3)不仅我们的个人乐于承担高风险,我们的机构,又何尝不是呢。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远洋,都买了估计本公司没有几个人能看懂的金融衍生品,结果当然也是亏得一塌糊涂。至于机构炒股,那就更不用说了,比如社保基金炒云南城投,高买低卖,要是投资才怪呢。 周小川先生接下来讲: 从中国的情况来讲,因为过去我们是人均收入比较低的国家,总体来讲,从投资的特征来看,中国不是一个非常乐于承担高风险的群体。我们的机构也不是这种特性。所以,如果我们今后的社会向更全球化发展,向更加鼓励创新型社会,鼓励自主创新,投资资金的取向方面在某些程度上,可能我们需要鼓励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这里我同意周小川先生的部分说法: 1)我们是个人均收入比较低的国家。 2)我们要鼓励创新。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法进步,鼓励创新肯定是正确的。 我不同意周小川行长关于风险的论述: 1) 举例说明:我的外甥女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攒了1万多元,现在已经投到股市5000多,还想把剩下的5000块钱投资到股票中去,让我她推荐股票。我说现在股票,基本都没有可以买的了,你买它们干啥啊。她说,单位某某,从春节之后,都赚钱多少了。还教育我说,股市2500点,是个很低的点位,多少年之后,股市一定要高于1万点等等。我最后无语了,只对她说了两句话,一是,你买的这些股票,如果不卖,能给你带来什么,二是你要考虑一下你所承受亏损的能力。 2)我不知道周小川行长所谓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我们所需要的,应该是规避风险的能力才对。   至于中国人现在乐于承担风险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国家鼓励。我说国家鼓励大家去承担风险,可能很多人感觉是胡说,其实国家的确是这么做的,不论是限制股市发行新股,施行宽松的信贷政策,大量发行货币,其实都是鼓励大家去承担风险,买一堆垃圾放在家里。 2)侥幸心理。大家现在参与金融,基本都是以搏傻的心态去买卖证券和股票,买了能捂一个星期的,可能少之又少。大家也都明白,如果碰不到更傻的人接棒,窝在自己手里面,就麻烦了。这一点,从股票的换手率就可以看出了。那些所谓的明星股票,那个每天的换手率不在15%之上,也就是说,几天就平均换手一次了。
个人分类: 物理与经济|4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创业者必读
于洪雷 2009-5-4 19:46
当前网络创业大潮兴起, 有必要向初哥们介绍一下经验教训 Mark Goldenson 总结了创业失败的十个教训,阮一峰配发感想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9/05/10_lessons_from_a_failed_startup_part_one.html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9/05/10_lessons_from_a_failed_startup_part_two.html 1. 尽快拿到风险投资 Find quick money first. Mark说,他们很幸运,认识一些硅谷中实力最雄厚的风险投资家。但是后来发现,这并不有利。因为这样的风险投资家,手里有一大堆项目可供选择,所以他们通常不愿意过早介入,而宁愿等到风险最小化的时候再投钱。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比建议和人脉更有价值。 Mark认为,如果有机会重新开始,他们会将重点放在那些不那么知名的风险投资家身上,争取在项目的最早期阶段就拿到投资。 他说,你要记住一点,如果见面三次以后,还是定不下来,那么不是你的项目不行,就是你找错了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你的项目势头良好,你不用去找大牌的风险投资家,他们自己就会找上门。 (【感想】我觉得这一条只适合那些市场前景良好、但是短期内不会盈利的项目。如果你的项目可以产生现金流,那么毫无疑问,你的第一件事绝不是去找风险投资家,而是确保项目能够自给自足,因为风险投资家最后拿走的,总比给你的多得多。) 2. 不要做内容 Content businesses suck. 每天为访问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同时做到优秀的内容和优秀的网站性能,看上去似乎可行,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以美国三大电视网为例,它们只负责节目的传播,大部分播放的节目都是外购的。原因就在于制作内容和传播内容是两件不同的事,而且难度都很大,所以最好还是进行分工。 Mark说,我们知道自己在内容制作上是新手,但是我们觉得,找个漂亮姑娘在摄像机前一站,给观众出出题目就够了。事实证明我们错了,制作高质量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 请回想一下《美国偶像》这个电视节目,它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几乎可以动用无限的资源。但是尽管如此,这个节目在直播中还是会不断地出错。这就足以说明内容制作的难度了。更何况除了内容以外,我们还要为服务器宕机、受攻击、网站升级、客户投诉等等这些事情操心。 我建议任何创业者或投资者,在选择内容制作这个方向之前,都要三思。走内容这条路,比走技术这条路,难度要大一个数量级。Youtube的创始人将 网站卖给Google,价格是16.5亿美元,但是Youtube上的内容提供者,想通过节目赚到哪怕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一,恐怕都是不可能的。而且,数字 录像技术DVR和网络分享下载,都会使得你的收入减少,赶跑任何广告客户。 也许,走生产内容这条路,最主要的和唯一的原因,就是你真正喜欢做这件事,而不是为了赚钱。 (【感想】我完全同意这一点,所以我不看好任何将网志作为内容平台的项目。) 3. 速度 vs. 稳定性 Know when to value speed vs. stability. 要一个性能良好、开发缓慢的网站,还是要一个性能不佳、但是开发快速的网站? 你会怎么选择? 在我们的原始设想中,PlayCafe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网站。内容和技术两方面的复杂性,占用了大量的开发时间,最终伤害到了我们。网站的每一个方 面,我们都想把它做得又好又稳定。(这并不奇怪,人的天性就是这样。)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的行动步伐因此变得缓慢,而在这个以新颖性和娱乐性为基础的行业 中,这是致命的。 有一个隐喻,我很喜欢:如果允许一个新手一次走两步,那么他就可以击败象棋大师。(A chess novice can defeat a master if moving twice each round.) 快速的开发通常会增加软件的错误和不稳定性,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你会感到被冒犯了。但是,我同意Reid Hoffman的说法,那就是当网站的第一个版本发布的时候,如果你看着它不感到难为情,那就说明你用来开发的时间太多了。(If you review your first site version and dont feel embarrassment, you spent too much time on it.) 有一个例外,如果你的产品是用来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那么上面的说法就不成立了。比如,ebay的购物功能和twitter的发消息功能,必须保持稳定易用。这种功能的开发缓慢,恰恰是因为有大量用户使用它,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你必须把这个功能做对。 (【感想】这就是Paul Graham说的,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拿出产品原型,不管它有多蹩脚,只要能用就行,然后让市场决定未来的开发方向。) 4. 珍惜每一分钟 Set a dollar value on your time. 我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喜欢找便宜货,因此经常同别人砍价。为了把无线上网的账单降低100美元,我可以花上3个小时去谈判。我的错误在于忽略了时间的价值。相对于我们获得的投资,这样使用时间简直太不值得了。 时间比钱重要,因为你没法挣来更多的时间。(Time is arguably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because you cant raise more time.) (【感谢】我太喜欢上面这句话了。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我自己就是一个 例子 ,一定要时刻鞭策自己提高效率啊。) 5. 营销很重要 Marketing requires constant expertise. PlayCafe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在于销售。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其实做得都不差,就是销售不行,始终无法吸引到足够的访问者。我后来意识到,营销不是一个新手在业余时间,自己就能琢磨出来的,而是需要资深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互联网是一个超级饱和的领域,成功的营销能够创造和吸引差别性的需求,这对于业余人员,实在是有点太难了。下一次,我们会多募集一些资金,尽早雇佣一个营销专家。 例外的情况是产品本身非常打动人心,用户从内心里认同你、拥护你。这时不用你去做营销,用户就会主动帮你宣传,拉来新的访问者。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产品,营销也能加速它的成长。 (【感想】我觉得这一条少了一个前提,Mark没有明确指出,产品是第一位的,营销是第二位的。因为如果你的产品不行,再高明的营销也没用的。) 6. 精确估计发展用户的成本 Control and calculate your user acquisition costs. 网站开张的初期,我们的想法很天真,觉得就是拍摄一些好玩的视频,组织有趣的游戏,搞一些吸引人的奖品,这样就能把网站推广出去。 这种想法不能算错,但是最佳的营销策略必须是精确的和可控的,而不能是如此粗糙和充满变数的。如果你知道发展一个新用户的成本,你就知道了你需要多少资金和收入,你就能控制整个流程,就能用数学公式代替猜测和臆断。 Google的AdWords关键词工具,是一个很不错的起点。它会告诉你,每一个搜索的次数和流量估计。你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搜索投放广告。理想的投放对象,是每月搜索次数10000次以上,已售出的竞价广告位不超过3个,并且与你的网站有很强相关性的搜索词。 比如,game TV shows每月有12000次搜索,已售出的竞价广告位是7个,而2008 game show每月有14800次搜索,售出的广告位仅有1个。这两种搜索的相关性,差不多是相等的,因此后者是更好的选择,使你可以更便宜地获得访问者。你 的第一批访问者通常是最昂贵的,每个需要10-20美元的发展成本,以后随着网站品牌的成长和口碑效应,发展用户的成本就会降下来。 我们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太多的钱投在公关公司、网页广告和传统媒体的广告之上。有一次,我们花了5000美元,请了一个推广专家,到头来却没有什么效果,此人声称还需要5000美元才会见效。以后,我会尽量只把钱投在有精确数据作为依据的营销方式上。 7. 尽早结成伙伴关系 Form partner relationships early, even if informal. 与其他公司结成伙伴关系,通常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效果,而且这种关系也不受你控制。但是从长期看,这种做法确实有一些潜在的优点。每一个合作伙伴,都会给你带来更多与外界的联系渠道、更丰富的营销手段、帮你发现潜在的竞争者,甚至最终可能成为收购你的人。 由于我们过于自信,没有将发展合作伙伴放到优先地位,导致错过了与CBS、FremantleMedia和GSN这样的电视网发展更紧密关系的机会。它们后来表示,如果有更多的合作、更了解我们的价值的话,可能会出钱收购我们。 我学到的一点,就是非正式的关系有时也很有用,而且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建立。单纯地拜访一下其他公司的决策者,都有助于发展双方之间的关系和善意。 8. 你总是会低估支出 Plan costs conservatively and err on the side of raising too much. 我真的觉得,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我们的结局可能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就能尝试更多的策略了。虽然我们做了一个很详细的预算,但是还是大大低估了支出。 下一次,我们一定会多了解一些成本的真实情况后,再做预算,并且在筹集资金的时候,金额一定要超过预算的金额。这也有助于节约你的时间,不必急着进行下一 轮融资。 虽然预算的第一稿一定错得离谱,但它还是有用的,你并没有浪费时间。它能帮助你对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判断你的商业模式是理智多于疯狂,还是疯狂多于理智。 9. 不做没有其他选择的谈判 The key to negotiating is having options. 我听到的最有用的单个建议,是这样一句话:永远保持多种选择。(Always have options.) 作为创始人和CEO,我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谈判。选择风险投资者是谈判,雇佣员工是谈判,签署商业协议是谈判,支付供应商是谈判,甚至公司内部谈 论技术问题也是谈判。最好的让对方服从的方法,就是明示或暗示,你有多种选择,不一定非同他谈不可。选择不用多,两个就够了。如果你只有一条路可走,非跟 对方谈成不可,你就等着被修理吧。(Being at the mercy of a lone option is a recipe for getting screwed.) 对于谈判,我的经验是: * 参与谈判的决策人越多,整件事情就越值得谈判。 * 如果你听到有人说这是不可谈判的,却又说不出理由,这就表明你应该找他的上司谈判。 * 礼貌地向对方暗示,你比他们有更多的耐心。 * 销售人员通常更容易被说服,因为他们更善于社交,而且收入与销售额挂钩。 10. 知易行难 Knowing isnt enough. 你知道我最丧气的是什么事吗? 那就是以上九点,大部分我在创业之前就知道,可是最终还是在它们上面栽跟头了。在创立PlayCafe之前,我已经在创业公司中工作了10年(虽然 作为CEO这是第一次)。要是二年前看到上面这些文字,我的想法一定同你们中很多人现在的想法相同:又是老一套,毫无新意。 对于我来说,真正崭新的体验,就是我非常痛苦地体验到了知与行之间的鸿沟。在硅谷这个地方,到处都会有人给你忠告,但是就像外科医生一样, 不亲自去开刀,是不会学会做手术的。我觉得,一定要有很多第一手经历,你才发现现实是那么复杂,充满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人提忠告的时候,都会说:只 有等到你有麻烦了,才会明白我说的意思。是的,知识来自于积累,经验是用高昂代价换来的。 天底下有各种互相矛盾的建议,比如一些人说要多了解客户的需求,另一些人却说首先立足于你自己的需求;一些人说不要融资太多,另一些人却说不要融资太少。哪一种看法是正确的?也许这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他人的建议不像软件的代码那样,保证能够运行。它们更像地图上的坐标,你必须受过训练,而且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才能帮到你。我希望,我的这次失败能够使得我(还有你)离成功更近一些。
个人分类: 杂文随记|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与鉴别
lwd8811 2009-5-4 01:00
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与鉴别 刘闻铎 新产品开发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大事,凡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无不重视新产品开发工作。所说的新产品主要是指具有新的原理和新的结构特点,新的设计构思或新材料的应用,因此具有新的功能和市场的产品。可以称为全新产品或换代产品,即指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的产品。新产品开发是对尚未变成现实的,还有待实践验证的事物。是一个通过技术开发、市场开发使之变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因此,必然存在诸多未知因素。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首先取决于技术本身,即与技术相关的结构原理、工艺、材料、能源、资源、环保等因素。开发能否成功还取决于本身技术素质,包括设计主持人、设计队伍的技术素质。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包括市场环境、资金环境,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有法律关系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这许多未知因素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至新产品开发的失败。正因为有那么多的未知因素造成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比较低,风险比较大。据西方国家统计,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大约在20%左右。 然而,机会孕育在风险之中,效益与风险成正比。就某个范围某一批项目而言,只要有10~20%成功率,甚至其中有一个重大项目,就足以收回投资,取得可观的利润。只要组织者具有识别项目的敏锐眼力,又有相应的评估能力和经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非但没有风险,而应该成为收益率相当高的投资方向。这正是西方企业越来越重视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原因。 一、 科技人员对风险的心理反应 尽管新产品开发对企业有很大的诱惑力,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但风险也象幽灵一样徘徊在企业、科研机构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头脑中。在企业负责人看来,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届政绩,新产品开发成功了属于后任,有了责任在自己。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办科研实体束缚较少,自己说了算,有时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把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奇托于某一新产品的开发上面,他们承受着极大的资金风险和心理压力,经过多少次失败和反复才取得某项发明的成功。资料表明,全国专利申请总数的2/3为非职务发明。据河北省第三届发明展览会参展项目统计,第一发明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占54.8%。应该说,在科技主战场上的广大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和水平。特别是高级科技人员尤其显得发明数量不多。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风险的困扰。科技人员如果提出一个发明构思,一开始就必须考虑万一失败任何交代,其后果是什么?职务、地位越高,这种压力就越大。要知道在人的头脑中,在科学家、发明家的头脑里产生新奇想法和创造冲动的同时,又在自我怀疑、动摇和胆怯。1936年德国青年斯特拉斯曼发现铀裂变,但他相信了物理学权威梅特纳的话,就把自己的伟大发现抛弃了。前苏联青年夏皮罗提出宇称不守恒的设想,被当时苏联的物理学权威朗道轻而弃之。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提出这一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时,苏联人锤胸顿足,后悔莫及。可见一件发明发现,一个创造性构思在他产生的初期是那么脆弱,宛如星星之火,扶之即生,吹之即灭。一次评估,一句话,一个念头,有时会决定一个伟大发明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有幸从事科技工作的领导干部和有志成为伯乐的专家,要尽可能地不要用常规的模式、公认的先例和规范去评估哪些壮着胆子向你透露他们内心深处的发明设想,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泯灭创造的火花。 二、发明创造的鉴别 任何一个发明都是没有先例的,一开始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甚至受到挑剔和嘲讽。1903年莱特兄弟向华盛顿政府报告了他们制造世界第一架飞机的成果。但是,在当时科学界的结论是:比空气重的机器是不可能飞行的,所以美国政府对他们的报告根本没有理睬。随着飞机性能的改进,他们一次又一次给政府写信,仍然石沉大海,毫无结果。甚至美国国会在这个时候还通过了一项禁止资助制造飞机的议案。直到1908年莱特兄弟在世界各地进行多次飞行表演,已经闻名世界,他们的伟大发明才得到承认。1926年美国罗伯特.戈达德第一次进行火箭试验成功,写信给曾经给了他少量资助的华盛顿斯密森研究院院长报告这一消息。可是他不但再也没有得到任何资助,反而受到报界的嘲讽,说他的试验是相当幼稚的游戏。更使他痛苦的是,在他1945年去世之前,他得知德国人所研制的火箭是根据他的早期火箭原理和专利制造的。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战后美国的航天技术是由德国火箭专家来领导的。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公司的职工提出一项会说话的便携式计算器的设想引起哄堂大笑,在向上级报计划时,终因不可理解遭到拒绝。事后,设计者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二万五千美元的研究经费,这项不可理解的设计终于研制成功,使该公司获得了数以百万元的收益。一家国家重点企业建厂元老级的专家提出将该厂重大产品的几道重要工艺合并为一道工艺的专利设计得不到支持,提交给科委,科委再请该厂总工办作为行业专家拿出意见,其结果可想而知了。在处理程序上是合法的,不给予试验的机会,也只能说是巧妙的处理方式。 对于发明创造,对于人类从来没有实践过的事务,要作出成功或是失败的判断是及其困难的。对重大发明创造自觉不自觉的压制,就会造成技术进步的损失,对一搬发明创造的错误判断也会造成经济学所说的机会损失。除了科学技术传统观念和认识根源的因素,专家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重要原因。风险同样困扰着评估专家,如果支持对了,最多也只不过有人可能提起还有某某伯乐的支持;万一失败,会使专家丢了面子、名誉扫地,如果涉及资金和损失还有个责任问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专家会选择否定。方案被否定,也就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检验他的判断是对是错,而且从来没有人追究过这种责任。 创新产品的专家评估论证,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与一般工程项目论证有区别的评估。对于新产品、新方案的评估应该主要请那些对新事物,对创新特别敏感的开拓型的,自己有过发明创造经历的技术专家,也应该有经济和市场方面的专家参加。专家评估也不适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日本人有一句名言,等到百分之六十赞成时,为时已晚!。对专家的意见要有记录和检验,支持错了有责任,否定错了,也是一种失误,这种失误责任或许更大些。经过检验,对专家评估队伍不断调整,使支持创新并支持对了的专家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指出,对于一项发明而言,不论发明人的资历、学历任何,发明者可能是超过所有专家的。因此专家的意见也只能作为决策的参考。 刊载于《中国经济文库》1998年 第11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提醒云南应注意7级以上地震风险 等两则消息(转载)
杨学祥 2008-12-27 15:56
转载者按: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7级地震,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只发生了6级地震,还有能量未释放。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发生的上述地震,与汶川大地震没有任何联系。不过,他表示,如果这种4级以上的地震连续频发的话,就要分析这些连续频发的地震是否具有带状连续性,不排除该地区未来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专家提醒云南应注意7级以上地震风险 《财经》记者 徐超   短短三个多小时内云南昆明、瑞丽连续发生三次地震,专家表示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并无联系,但提醒注意该地区未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风险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超】2008年12月26日凌晨,云南省境内连续发生三次地震。   根据云南省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26日凌晨2时19分54秒,昆明市发生4.3级地震,震中位于宜良县汤池镇阳宗海北岸(东经103.01度,北纬24.58度),震源深度9公里,造成汤池镇的八个村委会受灾;凌晨4时20分、5时25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境内连续发生4.9级、4.0级地震,震中位于瑞丽市勐秀乡(东经97.46度,北纬24.03度),地震波及陇川、盈江、梁河、潞西、畹町等县市区。   截至当天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19人受伤,暂无人员死亡报告。其中,瑞丽全市共有10512户、49789人受灾,目前已紧急转移安置灾区群众2919户、9496人;而昆明市宜良县,亦有1028人受灾。   这三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均较浅,小于10公里,所以在相同震级情况下,地震波产生的破坏力往往较大。   所谓浅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浅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就属于浅源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发生的上述地震,与汶川大地震没有任何联系。   不过,他表示,如果这种4级以上的地震连续频发的话,就要分析这些连续频发的地震是否具有带状连续性,不排除该地区未来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因为早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孙士鋐透露说,他更关注的地区就是云南地区,甚至是云南和四川交界的地区。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云南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程度并没有减轻,这种危险性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存在。   但是,孙士鋐同时也表示,目前还无法根据4级地震这样的中等地震,对该地区应力状态做出判定,所以,目前还要看未来一年时间内,云南地区的地震发生情况如何变化。   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周光全及其同事所作的调查,云南的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云南地区的地震次数却占全国地震次数的31%,所以,云南地区的地震频数非常高。   一般情况下,震级大于等于4.7级的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被称为破坏性地震。根据云南省地震局的统计数据,从1992年至2005年,云南共发生了56次破坏性地震,年均发生四次。   从时间上看,除个别年份(2002)外,绝大多数年份有地震灾害。2001年破坏性地震次数最多达九次。   从1992年至2005年,云南地区发生的地震共造成428人死亡,5665人重伤,32535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 9112亿元人民币,年均经济损失 615亿元。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发生7.7级地震。倒塌房屋338456间,占灾区房屋总数的32.1%;死亡15621人,占灾区总人口的1.3%,其中90%为农民,受伤26783人;死亡大牲畜16638头,其中耕牛3600头。   1995年7月12日05时46分37.1秒,云南省孟连县西中缅交界处,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造成11人死亡,136人受伤,经济损失约2亿人民币。   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0级地震。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直接经济损失40余亿人民币。 http://www.caijing.com.cn/2008-12-27/110042996.html 专家称:昆明近期不会再发生地震 中新云南新闻网  编辑:史广林  发布时间:2008-12-27   中新社昆明十二月二十七日电(记者 保旭)本月二十六日凌晨,云南宜良县、瑞丽市先后发生四点三级和四点九级地震,昆明市区有明显震感。云南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和宏伟今日在此间表示,昆明市近期不会再发生地震。   由于发生在宜良县的地震震中距昆明市区仅三十四公里,昆明市区普遍有明显的震感,导致昆明很多市民产生担心,害怕再次发生地震。对此,和宏伟称,经省地震局科学分析,昆明市区近期不会再发生地震。   和宏伟还表示,瑞丽与宜良两地发生地震仅隔两小时,但两地相距甚远,两地发生地震的并没有直接联系。   十二月二十六日凌晨二时十九分,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官渡区、呈贡县交界发生里氏四点三级地震,震中位于宜良县汤池镇一带,距昆明市区三十二公里。当日凌晨四时二十分,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发生四点九级地震。(完) 来源:中新社云南分社 http://www.yn.chinanews.com.cn/html/sudi/20081227/8237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资组合理论――学院派和复利派之争
lcguang 2008-12-19 08:42
最近,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了美国作者威廉庞德斯通写的《财富公式:玩转拉斯维加斯和华尔街的故事》 (后面简称《财富公式》),该书详细地介绍了围绕凯利公式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使得投资组合的学院派(以马科维茨理论为基础)和复利派(以几何平均收益为准则)之争在中国更加广为人知。早在 1997 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我的专著《投资组合的熵理论和信息价值――兼谈股票期货等风险控制》 ――它正好包含了《财富公式》所缺少的技术细节。从美国长期资本公司失败到最近的次贷危机,越来越多的案例揭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学院派存在严重问题,基于马氏理论的风险测度 Var 不能很好反映投资风险。现在正是投资界考虑接受一种不同的投资组合理论的时候了。 全文详见附件: 投资组合理论――学院派和复利派之争
个人分类: 经济学|6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选择
pony911 2008-12-13 23:43
大家好,这两天和同学们交流,遇到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如何理解。 当你面临人生不同阶段的重大抉择时,你会如果考虑风险和机会,并综合各种信息来源,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你的决策错了,怎么办?
个人分类: 交流|27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累积看空期权Accumulator如何“杀人”图解
lcguang 2008-11-29 12:27
中信泰富因澳元 Accumulator 险遭破产,深南电再陷高盛设下的 Accumulator 赌局,还有无数港股大户因 Accumulator 巨亏。半年前,大家对 Accumulator 还闻所未闻,我的一个大户朋友来电话就券商向他推销这种投资产品征询我的意见,我感觉到这是骗我朋友出售卖空期权,风险极大。后来他拒绝了券商的推销。 因为 Accumulator 与 I kill you later 谐音,于是人们戏称他为以后再杀你。 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样杀人的。 衍生工具 Accumulator 或 KODA 英文全称是 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 ,通常被翻译为累积购买股票(或外汇)挂钩票据, 俗称累股证或累积期权。我把他翻译为累积看空期权,是因为它在本质上就是卖空期权( put )的变种(每月一份的累积)。 举例来说,中国移动现价为 100 元, Accumulator 合约规定 20% 的折让行使价( strike price ), 3% 的合约终止价( knock out price ),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 100 元,但 KODA 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 80 元行使价逐月购买中移动股份。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 103 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合约不满一个月便终止,投资者至少能够获得一个月的股份,并可以立即售出获利。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 80 元,投资者必须以 80 元价格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Accumulator 的欺骗性或者说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 1. 通常我们购买认购证或期权,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而投资 Accumulator, 选择权在对方手里。 实际上是投资人出售了一连串的卖空期权给对方,作为报酬,对方给了你近期以低价买进的好处。在这一点上, Accumulator 和造成次贷危机的 CDS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接受推销者相当于卖出了看空期权。期权如同保险,你出售保险给高盛这样的大公司,想想也觉得奇怪吧? 有人拿 Accumulator 当作套期保值工具, 那是错大了。要控制澳元上涨风险, 本应该买进看多期权 Call (或者买进澳元期货)。 如果控制澳元下跌风险, 应该买进澳元看跌期权 Put ,而不是卖出。 2. 时间累积效应通常被低估。为此, 我们通过图解来说明。 由图 1 可见,由于亏损时需要加倍买入, 而且每个月都要买, 所以亏损可能达到盈利的 10 倍, 20 倍甚至更多。 而盈利是很有限的, 不光是因为折价有限, 还因为一旦股价超出上限,双方盈亏马上中止。对方由止损, 而你没有。 图 1. Accumulator 盈亏图解(假设每天均匀买入) 通常投资者只要 40 %左右的资金就可以签订 Accumulator 协议。而上图阴影区域面积超过对应的矩形面积的 40 %是很容易的。所以投资者被杀――血本无归――可能性很大。
个人分类: 经济学|15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环境高风险时期已经提前到来
simonjo828 2008-11-8 23:32
  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是触目惊心,到处都弥漫着污染,消灭了一批又疯长了一批。平日里,有些老百姓并不知道中国的环境内情,觉得中国的山还是那么的美水还是那么的绿,其实不然,中国的环境高风险时期已经提前来到。   据了解,2006年,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和水相关的污染事故,凸显中国严峻的工业布局问题:中国所有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都建在水边,仅石化化工企业一项,就有1万个在长江,4000个在黄河,甚至有2000个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与饮用水源地,其中八成一地处环境敏感区域,四成五存在高风险隐患。各类疯狂滥建的水电站将江河湖海拦腰斩断、整片的森林被无情地砍伐得一棵不剩、污染严重的工厂像雨后的蘑菇疯长。湖南省洞庭湖周围,被数以百计的工厂包围着。这些工厂不但依靠洞庭湖水生存,还将产出的有毒废弃物一并倾泻其中。1950年,洞庭湖总面积4350平方公里。现在却只剩下了2625平方公里。   事实上,中国已经是工业用的木材纸浆纸产品全世界第二大市场,石油进口全世界第二,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化学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10年以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江河水系七成受到污染,四成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二成,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其中1/3的城市空气是严重污染。另外,15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患上了呼吸道的各种疾病。据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七成跟环境污染有关。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全省城市几乎全不达标。与此同时,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到2020年,中国国土面积一半都将被酸雨覆盖,八成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中。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老污染以外,一些新的污染接连而来,比如废旧电子电器的问题,机动车尾气问题,还有室内建材污染问题。世界银行认为,仅空气污染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几年内将达到中国GDP的一成三。   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化工、电镀、冶金、制革、漂染等严重污染行业,相继落户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企业也开始了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过程。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的高污染企业纷纷到安徽、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地区落户。不少西部地区也把降低环保要求,当作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   环境污染目前越来越严重化,已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育能力。据部分区域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达到了7%到10%,不能怀孕和不能生育的现象呈增长趋势。专家们认为,生育能力不断下降的主因是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农业化肥、除草杀虫剂的有毒物质,装饰材料,让动物快速增肥的饲料、土壤、水源受到污染,从而直接或间接毒害了人类的精子。   对此,治理中国环境污染已经是刻不容缓,我们每个国人都应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美丽的环境,一起建设我们和谐的家园。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