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普通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双汇集团(沿革)大事记
zlhua 2011-7-10 20:48
1958年 7月 集团公司前身——漯河市冷仓成立 1969年4月 变更为漯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1984年7月 万隆当选厂长 1992年2月 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 1994年1月 合资成立华懋双汇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438万美元 1994年8月 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组建并成立双汇集团 1995年4月 双汇食品城(现双汇工业园)一期工程开始建设,总投资2.6亿元,共7个项目 1996年9月 双汇食品城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1997年1月 成立“双汇集团股份制改造及股票上市办公室”筹划股票发行事宜 1997年7月 双汇集团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 1997年10月 许昌双汇牧业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9月 “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网发行 1998年12月 “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1999年3月 商丘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10月 河南双汇实业股份公司变更为“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公司” 1999年11月 双汇食品城二期工程开工,总投资5.6亿元 1999年12月 “双汇”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999年12月 双汇集团被列为国务院512家重点企业 1999年12月 漯河双汇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2月 双汇工业园二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 2000年12月 双汇集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企业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 2001年5月 肉制品车间通过对日出口注册 2000年6月 通过ISO9001认证体系升级和HACCP认证 2001年12月 双汇集团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2002年2月 与日本火腿公司合资成立河南万东牧业有限公司 2002年4月 双汇发展5000万股A股增发 2002年10月 与杜邦合资成立杜邦双汇漯河蛋白有限公司 2003年2月 与日本吴羽、日本丰田合资成立南通汇羽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3年3月 双汇工业园三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 2003年12月双汇集团通过ISO4001认证 2004年9月双汇低温肉制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5年10月双汇集团屠宰厂通过ISO22000认证 2007年6月29日双汇国有产权重组全面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美国高盛。 2010年11月 双汇集团成功推进整体上市,实现企业的再次重组,股票市值超千亿。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1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CCTV-10的工作很不到位啊!
热度 2 MyCo 2011-6-21 09:25
昨晚看CCTV-10《探索发现》20110507嵩山2:封天禅地,里面有段视频是介绍嵩 山附近的一个农民朋友偶然在山上发现武则天除罪金简的经过。CCTV-10给这位农 民朋友的河南方言配的字幕多处出现错误。我肯定CCTV就没有找既懂方言又会说 普通话的当地人核对配的字幕是否准确。这样的办事态度要批评,CCTV啊! 发现武则天除罪金简的人是登封县农民屈西怀,他说的几句话CCTV-10把字幕配错 了,我这里必须纠正一下,不能让某些人如此作践我们的河南方言。 1.他们都在两ciang(音,字不详)。 CCTV-10:他们都在两边抢。 正确翻译:他们都在两旁。 这前后一对比,CCTV-10太不是东西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河南人民啊! 2.顺手儿(lao)出e(“e”音同bed中e的发音,与“出”同时发音)。 CCTV-10:顺手指捞出来了。 正确翻译:顺手儿(就势、就便、乘势)lao(音,字不详,意同“拽、抽、拔”) 出来了。前后一对比,CCTV-10的“捞”极其不到位,直译不便,可以意译啊,对工 作细节不求甚解,这个态度要及早改正啊! 3.摸肚儿。CCTV-10:直接忽略,未配字幕。 正确翻译:最后。 这个“肚儿”要解释一下。光肚儿:裸体,光着身子,没穿衣服。 至于“摸肚儿”的意思因何是“最后”,相信大家基本上是可以理解了。对,就是你 想的那样。 4.住了一ho(音同hobby的ho组合),到【第音儿】(音同,字不详,到底是几个 字我也不知道,估计就两个字)就下山了。 CCTV-10:到底下就下山了。 正确翻译:住了一夜,到第二天就下山了。 前后一对比,前半句直接忽略了,后半句弄错了。 一声叹息,啥也不说了,以这个态度对待工作是不行的。 见不贤内自省!
28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男人就要讲吴语,向可真老师学习
热度 6 iwesun 2011-6-1 12:51
是男人就要讲吴语,向可真老师学习       可真老师,是男人,因为他吴语讲得好。   以前,我一直以为,地方方言,是女人讲起来好听。   比如,四川话,湖南话,苏杭话,陕西话,东北话,等等,女人讲,那个调调,真是传神。   男人一讲,我就觉得是个大傻冒,不如讲普通话。   到现在发现错了,地方话的精髓,原来不在发音上,在内心。   可真老师的吴语讲得好,是在内心讲的。   讲吴语的男人,大家以为一定是个小男人,没有英雄气概。   错了。   可真老师就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一定是讲吴语的。   敢于真心面对惨淡的人生。   Me: 纪念英雄马克思,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们?    周可真 : 继承英雄的灵魂,不屈不挠的斗争,照理这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方式。但现在举国讲和谐,你要斗争,到哪里去斗争?不给你地方,或把你的斗争给“河蟹”了,让你自己跟自己去斗吧!也不是绝对不可以斗争,例如,你要对孔夫子作斗争,可以,你去斗争,你斗得再凶,也没人管你。对马克思作斗争?现在的权贵阶层是希望你去对他作斗争的,把马克思斗倒了,他们就心安理得了,只是千万不可联系政治现实来对马克思进行斗争,这样斗争是不允许的。    马克思是无辜的,你斗他干什么?马克思一生都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从《1844年哲学经济手稿》追求“自觉自由的劳动”,到《共产党宣言》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精神才是马克思的真精神!马克思的学说为什么能吸引陈独秀等这样的大学教授和毛泽东等这样的热血青年?因自由之故也。解放前中共的《新华日报》发的许多文章,都是宣传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以这种方式来反对蒋独裁。到了D执政以后,当然是不宣传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也不再发过去《新华日报》所发的那种文章了。    国人所感到的不自由,这哪里是由于马克思学说的影响所导致?争自由者是没有理由批判以自由精神为其核心的马克思的学说的,倒是有理由去批判阉割了马克思的自由精神从而使马克思学说变成失去了其灵魂的政治教条的人的什么理论或思想。   Me: 周老师说的很深刻。    但有一点,这个问题其实还是需要在理论界彻底把全部的作品的地位等同起来,这也是个认知的发展过程。       陈安同学和老曹这类连江北人都算不上的,应该送到苏州培训,直到彻底养成一开口说话,就是娘娘腔为止。   不知道,他俩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鲍大仙人的闽南话也算是二等,他一说话,我骨头又麻又酥,他还不失时机地翘个兰花指。
380 次阅读|17 个评论
论“骂人”
热度 6 youxue 2011-4-24 05:57
从小对骂人的研究就有点不够。华容县的方言里,有一个6个音节的“县骂”,每一两句话,就要被带出来。这“县骂”再转换出一种三个字的更难听的骂法。(这些是只有华容老乡才能看懂的。)我好像就只学会了这两种骂人的词汇。与其他小朋友对骂时,别的小朋友总有千奇百怪的恶毒骂法,而我翻来覆去就这两种,每次都输得很惨。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为这事还专门被父亲批评,说你怎么连骂人都不会呢?! 刚上北大时,去找一位华容老乡学长,我说华容话,他说普通话,大概我老是带出华容的“县骂”,他说,“不要说华容话,太难听了。”慢慢我也开始说蹩脚的普通话了,也不再用华容的“县骂”了。后来每次回老家,在公共汽车上或商店里老是听到这“县骂”,觉得确实不雅。我的华容话不带这“县骂”了,因此有些不标准。好在与我交往的亲友,都很少带出这“县骂”。 骂人的学问很高深,只有天才才能达到高手级。古时诸葛亮是智慧化身,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对骂人和气人也有深入研究,才会有骂死王朗,气死周瑜的潇洒,省了很多刀兵。当然古人脸皮薄,才会被骂死气死。今人脸皮厚,不容易被骂死气死。如我自己,当初因长江学者都挨骂而愤然加入网争,结果被大多数网民集中火力一通骂,也没有被骂死气死,只不过是悄悄辞去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退回美国了。 现在对网上文化了解得比较多了,发现如今人与人交往,互相尊重是少有滴,骂人和挨骂太普通了。甚至自骂也流行了。如自己骂自己为“老鼠”,“土鳖”,“海龟”,还有“大牛”。将“大牛”说了多次以后,确实是不那么难听了,好像还有点好听了。自骂“叫兽”好像不多。有网友劝我跟上国内文化,包括这些“国骂”。我寻思,当初从华容走出来,丢掉了“县骂”,再回华容也没有想重新拾回来。那么现在也没有必要跟上形势学会和使用新的“国骂”了。 (本文写完以后,自己都笑开了。我还是有点幽默嘛。)
2817 次阅读|7 个评论
答二傻:我准备开历史倒车,退化成一个全能的自然人
热度 14 iwesun 2011-3-24 23:39
答二傻:我准备开历史倒车,退化成一个全能的自然人   Me: 关于中国实现普遍的无特权差别的国民福利制度的呼吁书    鲍得海 : 这篇文章相当深刻!已经接近天狼星水平了。。。   【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一化,人的社会性,就越来越强,社会责任就会越来越突出】   可惜,鬼王的普通话还是说不清楚,让二傻帮忙翻译翻译吧:   (1)现代社会与原始社会最大的不同,乃是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2)个体只能做一小部分工作,并以自己的工作成果,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交换,交换其它自己无法独自完成的生存所必须的条件。。。   (3)所以,现代人,作为个体,对社会的依赖是越来越强的。。。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无法保证每个个体起码的生存条件,这个社会系统,就十分不稳定!   (5)不稳定的结果,有两种可能:   其一:不能靠社会生存的个体,会拼命去争夺社会资源。。。而这是战争的种子!   其二:不能靠社会生存的个体,会努力是自己【全能化】。。。而这是退步的倾向!   二傻这个秘书,一贯是很合格的。   基于对当前小环境(中国)和大环境(全球)的局势分析,我准备开历史倒车,退化成一个全能自然人。   从种地开始!   争取五年之内,只吃我自己种出来的东西。   中国这个妖怪,何去何从,和我无关。   世界这个妖怪,何去何从,和我无关。   可谁有土地能卖给我啊?打个广告先!   这块地,任何政府的人来了,我都要拿枪打。   既不需要你救济,也不需要给你歌功颂德。    (知道我最近为啥关心土地问题了吧。)    实在不行,俺准备移民火星。
863 次阅读|52 个评论
大团子
Sandart 2011-3-21 18:44
芝麻,豆沙馅, 还有肉馅, 就摆着跟前, 老头子普通话点了三个, 现包的馅,现揉的团子, 现煮出来,满满的便是一碗, 这南方的大团子, 自然是南方的美食, 揉团子的女工呢, 她快活的和店里的伙伴搭话, 我听得真切, 那分明是北方老家的家乡话。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辍学或许是件好事
热度 1 longfo 2011-3-7 20:02
昨天一个辍学的学生来找我。此前的一个晚上,我们通了半个小时的电话,他说要辍学去打工,我让他好好考虑,结果还是无法挽留。昨天他告诉我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家里七口人,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世,继父右手残疾,家中60亩地只靠母亲一人耕种,两个妹妹还在念书,两个弟弟也已辍学打工去了。一天晚上,母亲在饭桌上偷偷落泪,他终于不忍心再读下去了。听完,我再也不劝了。 他的成绩不是最好,但工作能力很强,是学生会主席,写的一手好字,文笔极其优美。还记得刚接手他们班时,他和几个同学来找我聊天,只他一个和我说普通话,还把我听不懂的翻译给我听。后来因为感情问题也来找我聊过天,问:“老师,在恋爱关系中,民族身份是个问题吗?”他是回族。开学第一天,那个女生见他没有来上课,第二天也退学了。 临走,他问我要了张相片,又用手机给我现场照了张相,我送他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告诉他: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放下书。并且希望他在我离开这里前再回来看看我,我有话跟他说。( http://blog.renren.com/blog/227064927/715297779 ) 博主评论:读书对于穷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单从生存质量来说,还不如辍学回家打工,因为读书的投资成本高,而且回报不高,所以我建议加强贫困地区技校建设,免费招收学生,免费帮他们找工作。
1781 次阅读|1 个评论
Wiley-Blackwell上海办公室诚聘
热度 1 whocj 2011-2-28 21:38
Wiley-Blackwell生命科学部上海办公室目前有如下职务空缺: 作者服务经理 我们寻找一名具有宽广生命科学知识背景的候选人,负责我们本地和国际期刊的作者服务,以及与中国相关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联络,以便扩展我们的本地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作者和编辑的需要。 申请人应该拥有生命科学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最好是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生物技术或其他相关领域,但并不仅限于这些领域)。我们希望申请人之前已在国际主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普通话流利,并能用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自我管理和领导才能也是需要的。如果有出版从业经验和国外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作者服务培训生 我们在为国际著名的高影响力期刊《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 Electrophoresis 》 和 《 Proteomics 》的编辑部寻找一名作者服务培训生。申请人将会得到期刊出版相关的直接经验,如约稿、期刊运作、同行评议、为中国和国外的作者和审稿人提供支持 、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推广等等。 申请者需要拥有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能够自我激励、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书面/口头沟通技巧、善于与人交往、思维灵活、熟悉相关的文字和图形软件,普通话流利,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果有出版从业经验和国外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欢迎感兴趣的应聘者发送邮件至 hrasia@wiley.com 进行申请。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您申请的职位名称并附上您的简历,同时说明您目前的年薪水平以及期望的年薪水平。 详情请至: http://as.wiley.com/WileyCDA/Section/id-406620.html
5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之音”为何撤销其普通话、粤语的广播及电视节目
热度 7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2-22 23:44
“美国之音”为何撤销其普通话、粤语的广播及电视节目 2 月 16 日 ,“美国之音” 的上级机构“美国广播理事会” 向国会提交其 2012 财年预算;将其普通话和粤语广播及电视节目撤销,仅保留中文网站,中文部也将大幅裁员。 如果国会批准,自今年 10 月 1 日开始执行。 “美国之音”隶属于美国国务院,自 1942 年创立以来,经历了二战胜利、苏联瓦解等重大事件。其中文部是白宫在中国灌输美国价值观的重要“喉舌”,向来备受重视。媒体称,此次停播将“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时代的终结”。 “美国之音”遭此冷遇,立即引发各方猜测。 对于这项停播计划,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之音”是美国冷战时期的“历史遗物”。而如今,中美关系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非冷战时期的敌对关系,也并非“零和”竞争关系。尤其在共同面对金融危机下,合作更显重要。因此,“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是顺应时代之举。 也有激进的美国政客抨击此举为“美国向中国低头的又一警钟” 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站出来辩护称,“美国之音”并非要停止对华广播,而是将任务转移给其他电台。同时将“美国之音”的宣传任务转向网络,以增强传播效果。 为何“美国之音”要裁掉中文广播呢?显而易见的原因主要有: 从技术变迁看,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确实显得落伍。“美国之音”中文部不得不承认,没有多少中国人听广播了; 从预算角度看,奥巴马政府在面临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的压力下,对业已“过时”的“美国之音”开刀合情合理。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不能忽视“美国之音”的一个细节,即:“保留中文网站。”这意味着美国并非在宣传战场上让步,而是派新兵上阵。 从去年到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屡次强调,网络是美国海外宣传的最重要阵地,美国将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加之最近中东反抗浪潮中凸显的网络力量,“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受到冷遇,不足为奇。 在此,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是以网络作为它海外宣传的最重要阵地,要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
个人分类: 其它|5607 次阅读|14 个评论
“革命后代”
yuliping 2010-7-9 02:42
孩子玩手机,将闹钟定成 1 : 30 ,估计本意是下午 1 : 30 午睡起床,没有想到竟然凌晨 1 : 30 响铃,把我闹醒了。我的睡眠一向很好,不过惦记着世界杯,于是准备破天荒起来看看,由于不是铁杆球迷,所以也不知道今天其实没有比赛,白醒了,干脆写博客吧,这是我写博客历史上一天最早的一个博客。 昨晚孩子有问题请教初中数学老师叶老师的先生钱老师,他是扬州中学的高中数学老师。由于孩子初中阶段给叶老师添加了不少麻烦,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到她家去,表示真诚的感谢。叶老师是泰兴人,钱老师是海安人,他们的女儿大概 2 岁,平时奶奶带着,特别可爱,跌倒了才准备哭,大人表扬一下不久笑嘻嘻地爬起来,开口讲话更是有趣,满嘴都是海安方言,由于我是姜堰人,和海安的方言几乎一模一样,听着特别亲切。后来一了解,原来叶老师平时在家讲普通话,他先生普通话不太好,方言极重,奶奶讲话更是海安方言,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在这种环境熏陶之下,当然讲海安方言了。理论上我们都是扬州人了,但是听孩子讲家乡话,又是童声,听着真是一种享受。我笑着对叶老师说,你们培养的是革命后代。 无独有偶,朋友扬州大学树教授是姜堰人,他夫人张老师也在扬州大学工作,也是姜堰人,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小时候也是满嘴姜堰话,听着真逗。孩子今年快上初三了,在家里讲话仍然是姜堰方言,在学校讲话当然是普通话了,孩子也能讲扬州话,算是精通三门语言了,所以这也是革命后代。 相比之下,我女儿这方面的教育不太成功,我夫人是扬州人,但在家普通话讲得多,我在家讲姜堰扬州话,即 50% 的姜堰话 +50% 的扬州话,跟孩子交流也是普通话为主,加上小时候我们带得多,结果孩子马上上高中了,一直讲普通话,扬州话几乎不会讲,实在是有点遗憾。 我很推崇方言,因为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只要不影响交流,讲方言和讲普通话是无所谓的。就像一个人同时掌握汉语和英语一样,难道因为全世界通用语言是英语,我们为了国际化就干脆不学汉语?多元化永远是正确的。 2010.7.9 俞立平 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902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普纪录片与普通话
majorite 2010-6-19 03:25
科普纪录片与普通话 一位热心的网友将峨嵋电影频道拍摄制作的科教纪录片《解密:5.12大地震》放到优酷上,几天之后就有7000多人看了。不过,那是2009年5月的老版本,不是最新版本,峨嵋电影频道编辑后来又做了一些修改,新版本还配有中英文字幕。即使这个新版本,本人也不是十分满意的,心想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影片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或小错误,例如,动画还可以做得更准确。科普作品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为了通俗易懂不得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可避免会失之精确。我相信,这次为Discovery拍的纪录片会更好 (今年我在Discovery的镜头前自然多了,2008年跟峨嵋电影频道上山时我还晕镜头呢,呵呵),后期制作都在蒙特利尔做,我可以直接参与。 四川崇州也是5.12地震灾区之一,崇州人王鸿飞对《解密:5.12大地震》感兴趣,这很正常。2010年6月16日,王鸿飞写道:昨天终于在优酷上看到早就期盼的嵇少丞教授的大作【《解密:5.12大地震》】视频(不对,我仅是参与者之一,主要工作是峨嵋电影频道人员做的,他们已经很尽力了。)。原来,王鸿飞以前没有看过此片,却写出影评解密《解密:5.12大地震》,就像一位化学教授没有做过化学实验就写出并发表实验数据分析的论文,有什么可信度呢? 王氏夫妇看问题的角度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例如,他们能从美国《科学》杂志Richard A. Kerr Richard Stone的《人类触发了四川大地震吗?》一文联系到范晓先生的中专学历和工作单位:范晓于1980年初毕业于昆明地校,之后在成都地质学院进修过学位,主要从事旅游地学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等,这样的背景和身份说明他很难算是合格的地震和地质学家,国外报道中频频出现的那个所谓地质专家范晓,其实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地质专家。区调队是一个搞地质普查和开发旅游这种软家伙的地方,所以范晓这种昆明地校80年代初毕业的中专生也可以混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来当当(这个四川人对那个不认识的四川人人身攻击一番)。当然,他们也就会从《解密:5.12大地震》纪录片扯到苏北口音。如果在一篇王鸿飞专业论文读后感的文章中,硬插上一段王鸿飞是小个子男人的话,是不是扯远了?有位年长的朋友,坚决不同意其儿子和一位身高1.57的女孩结婚,理由是以后生儿子个子必矮。老爸的理由是,小个子男人,容易心理不健全,自信心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和嫉妒心都太强。 蒋介石有浓重的浙江宁波口音 、毛泽东和刘少奇有湖南口音、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有苏北口音。有位老院士当年在苏联莫斯科留学,到大学礼堂听毛主席用湖南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当时他竟然没有听懂,后来懂了,使劲地鼓掌,主席说的好啊!。普通话不标准的人统治中国近百年。 普通话讲地最好的人,却成了电台、电视的播音员,照别人写好的稿子一字不敢错地宣读着。王鸿飞普通话好,可惜没有电影制作人请他拍科普电影,说明专业知识远比普通话更重要。科普(大众科学,科学研究用纳税人的钱,应对纳税人有所交代)是科学家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与其对别人的工作评头评足,不如脚踏实地为百姓做点事情。
个人分类: 遭遇文匪|3707 次阅读|3 个评论
方言阻碍社会进步浪费社会资源应该逐步淘汰
wliming 2010-6-13 21:45
最近,一位不知趣的大学教授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某地方电视台要改方言播音为普通话播音,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很多底层民众的反对和谩骂。还有一些文化学者挺身而出诋毁普通话维护方言。在我看来,方言浪费社会资源,阻碍社会发展,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进博物馆。 中国汉语至少有几十种方言。不同省份之间的民众常常无法用方言相互交流,甚至有不同县市或乡镇的民众无法用方言交流的情况。不可否认,方言严重制约了社会的正常交往。在社会处于封闭的年代,这种情况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在今天这社会高度发达进入全球化的时代,普通话都已经无法应付,我们还要学习各种外语作为辅助,方言完全不能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有人说,方言承载了传统文化,必须坚持。这种说法不能成立。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需要继承的,但是,继承是有选择的,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抛弃甲骨文、文言文这些文化载体,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白话文这样的进步文化。继承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出版书籍,录像,还可以由专业学者进行研究,等等,并不是全体民众都必须继承。所以,因为传统文化而坚守方言拒绝新文化是很愚蠢的行为。 还有人说,普通话的前身是满清官话,是外族侵蚀过的汉语(所谓胡化的汉语)。这种意识危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必须禁止。虽然当年的满族是外邦,但是今天的满族已经融入了祖国大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构成,决不能理解为大汉族。所以,即使是满清官话,也是中华民族的正统语言与时俱进的历史产物。孙中山当年提出的驱除鞑虏的革命口号对于推翻满清王朝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在今天,继续坚持这种观念就是民族歧视,是必须禁止的。 新生一代出生之后先学习方言,再学习普通话和外语,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新生一代比前人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不可能对前人创造的知识不做合理的取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知识更需要人们熟练掌握,而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或者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不大的,就需要适当的舍弃。方言就在舍弃之列。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大部分受教育群体的后代,基本上都自然地放弃了方言。方言只是在落后地区,在农村还有很大市场。普通话已经席卷祖国大地,成为新生代熟练掌握的语言。 未来中国,必然走向语言统一。将来甚至全球都有可能统一语言。所以,抱住什么方言不放的人,思维太狭隘太保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将被时代抛弃。
个人分类: 社会|1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校园里的方言
热度 5 weijia2009 2009-10-25 08:36
有一年带着课题组去浙江春游,途中导游给我们猜了个谜语,山东姑娘撒娇 打一英文单词。我们的博士生王晓艳竟然就猜出来了,是Umbrella (雨伞)。原来它是模拟山东女孩子发脾气时一扭头说出的一句话 -俺不来啦!猜出谜底的晓艳是大连姑娘,而我们组里正宗的山东姑娘翟秀华为自己没能猜出来的辩解是山东话咬字上俺和不都不是那么发的,我们跟着学舌一番,最后评定她说得有道理!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较多的是安徽、江苏、四川和东北的,尽管他们讲的是普通话,一开口你多半还是能判断出他们的家乡大致在中国地图上的方位。 印象中比较特别的方言是天津话,从相声小品都爱过度引用天津方言这个角度来看它的确在北方独树一帜。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在天津工作过几年,很喜欢这个平民城市的津腔及其淳厚的民风,当然还包括天津大学校园里的津式普通话。天津人都很热情,见面问寒问暖(一般嗓门比较大),分手还要拍着你的肩膀来一句,都是哥(葛)们儿,有嘛事(丝儿)念声儿(年婶儿),意思是有困难尽管开口。尽管每句话结尾音调都往下走,听得却让你心里热血往上涌。天津人不论大小见面都互相称姐姐、哥哥,所以我有时也得跟着他们什么哥什么姐的叫一声 - 入乡随俗啊,但对方叫我时多半会有点迟疑,不知是该叫贾哥还是伟哥,磨蹭半天还是来声贾老(劳)师比较稳当。有一次我把车停在天大后门附近,回来时一个戴着红袖章的大婶对我说:大哥(葛)啊,这(劫)车要命哪!我吃了一惊,以为出了什么事,最终在牺牲了为数不少的脑细胞后搞清了问题所在,大概是谁家结婚的鞭炮把车的报警器震响了,持续不断的响声干扰了周围的居民,天津话中r不发音,她说的是扰民,让大哥我虚惊了一场。离开天津已经7年了,时常还会想起那些老朋友和他们的津腔来。 上海交大校园里的官方语言也不都是普通话,本地人见面还是喜欢讲方言,公开场合也讲。有时候开会常能遇到这样有趣的现象,老上海们发言开头讲的是普通话,中途一转调方言就出来了,而且旁若无人一路阿拉下去,不过你倒不用担心,他们多半到结束前一打方向盘又会转回来,收尾肯定还是普通话,怪不得人家都说上海的同志文化素质高嘛!我在校园里习惯讲普通话,可能是走南闯北的缘故,讲话南方口音不是特别重,结果这就把本地的同事给糊弄了。记得我第一天到药学院报到时坐在那里填表格,院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以为我从天津大学过来必定是北方人,就开始对我评头论足,估计我听不懂上海话,连声音都不压低就开始热烈讨论了起来。当时我觉得坐着欣赏同事在背后议论我可能不太合适,便匆匆交了表格出去散步了。后来还有过一两次类似的经历,但这个秘密坚持了一年左右还是穿帮了,有次朱宝泉院长带着几个同事来学院开会,见面就用上海话交谈,我开始用普通话聊,后来不知不觉就被他们把上海话带出来了,这一开口不要紧,旁边正在帮我们倒茶的办公室的老王脸色大变,惊问贾老师怎么讲起上海话来了?我只能笑着说没有规定我不能讲啊!我父亲祖籍是江苏无锡,母亲那头是浙江宁波人,父母自小在上海长大,上海话自然是我们家庭的基本语言。不过我还没跟他们说我小时还能说无锡话和常熟话,苏州话也能讲一些,谁要是用附近的方言做掩护的话我一样能明察秋毫。 我比较受不了上海话很重的人讲普通话,还得给他们做翻译。有次在食堂排队买饭,后面的想省时间,便让前面的顺便给她捎上一份,上海普通话能讲成这样,唉,帮我剩大便带一份芹菜肉丝好伐?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普通话还喊得挺响!有上海的老师来参观实验室,说贾老师,你这里很灵的,跟我们那里比,不要太好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庙里的方丈呢。上海话把好说成灵,至于后面把太好说成不要太好也是上海话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用否定句式做肯定性的称赞,有加重语气的作用。这种句式有人说来自于吴方言,但我好像在八十年代之前没听到过,似乎在九十年代以后才慢慢在大众口中流行起来。 上海人在讲话方面自我感觉一直很良好,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这一点我倒也赞成。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上海人不让外地人在上海自由自在地讲话,或者少夸张一点来说,不明白为什么外地人在上海讲话颇有压力!譬如在天津,不论外地人讲多么不标准的天津话或普通话恐怕没人会在意,在上海可不行,你讲普通话讲出天津腔来或许就会遭到批评,而你讲上海话讲出其他乡音来就更不行了,哪怕你学到了九成半,露出一点马脚来也会被无情地揭穿 - 一句帮帮忙好伐?就让你这个想混进革命队伍的外地人就地伏法!在这一点不要说边远省份来的人,就是周边苏、锡、常的近邻也是诚惶诚恐,不敢用自己的方言在上海的地头跟人叫板。上海人其实并不排外,但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多少会影响外乡人融入的积极性。 苏州话、无锡话自成一家的原因也许是这些城市源远流长,它们在历史上开始声名显赫的时候,上海还是个小渔村。但说来也怪了,也就百多年的历史,以浙江宁波和苏北为主的移民与当地的松江、浦东等原居民进行整合,在复杂文化背景下竟然发酵出了这么一门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让很多人引以为荣,很多人望而却步!现在来上海的移民有两种选择,要么卧薪尝胆最终一步到位把上海话说得天衣无缝从而荣升为新上海人,要么守土有责把普通话坚持到老到死做上海的荣誉侨民。当然根据我在上海交大的经验,我还看到了第三种选择 - 向上海腔调进行和平演变,这样让人知道你虽然在讲普通话,但处处透着上海腔,也是一种和谐!在校园里你经常能听到来自东北的或西北的老师讲出变了调的普通话,他(她)们开口嘴巴张得较小,尽量用前面一段舌头发音 - 对的,是的呀,这样好伐啦?在生物学上讲这叫表观基因的调控 - 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进行外围修饰,最终达到改变基因的表达并将变化往下一代遗传。当然听众是否身上起鸡皮疙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2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有收音机相伴的日子
liudongyang 2009-4-25 14:00
坐在电脑前听英语,偶尔想起收音机。一些经历,写成日志,备忘而已。 家中唯一的家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开始分了田地,又赶上天照应老百姓,收成不错,有了几个余钱,父亲就买了一台收音机,好像是红灯牌的。农家买收音机听个豫剧,了解个新闻,最关紧的是收听天气预报安排农活。我那时还小,不知何时就与收音机结下了缘分。先是听小喇叭,后来上了小学听小说连播。常听河南台和中央台的节目。母亲有时还说起我当年听收音机的样子,十月种完小麦,各家各户就开始刨红薯干,晒红薯干,父母在麦田忙碌,我就坐在小凳子上怀抱收音机听小喇叭,小脚还跟着节奏一点一点,煞是入迷。小喇叭上面播送孙敬修先生讲的故事,现在还可以回想起孙爷爷的缓慢,略带沙哑的声音。小说短短续读的听,中午放学就直奔家中,打开收音机听小说。在农村的那个年代(现在也是),看报很少,也没有上什么补习班,收音机是我接受教育的另外一位老师。潜移默化中普通话融入了脑中,在我考普通话证书时起了关键作用,那是后话。父亲因为经常听天气预报,在路边,村头,乡邻见面总要问:老五(父亲行五),今儿啥天,明儿天咋样?南阳人说儿化音相当多,今儿发音很有韵味。 父亲摔了一台收音机 父亲脾气暴躁,母亲则是以柔克刚。一年夏天收麦时节,不知何事,父亲大怒,摔了碗,又到麦场摔了收音机,砸了木锨和桑扠,我们姊妹三人大气不敢出,母亲只是抹眼角。暴风雨过后,我把收音机的零件找了回来,堆在一起,却发不出声音了。父亲事后后悔,又到潦河供销社买了一台。摔坏那一个,我取了磁铁做玩具,在沙堆里吸铁屑。 我所喜欢的播音员 河南台的播音员有潘婷,郑兰,庄重大方,音质醇厚,听来亲切。还有陈明,张蒙。张蒙是河南台招考的播音员,好像是开封尉氏县人,属于男低音,也有几分金属质感。当时,我是小粉丝,闹不明白人家说话就那么好听。这几年兴起了方言进电视节目,云,川,湘,鄂皆有,听外省方言不觉不妥;听到河南方言进到节目里,我是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川普比豫普耐听一些。 中央台的播音员,没说的,好。傅成励、虹云、陆洋、方明、于芳等,现在只有于芳在主持节目了,其他各位已经退休。夏青先生的新闻播音,我听的不多,他主持的古文欣赏听过好几次,也许上了年纪,他的播音有一种老年人的颤音,听来回味无穷。中央二套的冯娅、肖玉和卫东主持439播音室,青春型节目,卫东的播音也是我的偶像。现在中央台改版了三次,新生代的播音员更多了,苏阳、姚科、庞莹、玉亭、大民、卢迪等均是音容俱佳,真要感谢网络,使得我能一睹电波后面的播音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姚科 用收音机学英语 进入大学,开学每人发了一台收音机,用来听校园英语调频广播,校方的初衷是好的,奈何我们很多人把收音机作为一个玩具。校园的广播听的不多,听的多是谈心节目,宿舍熄灯后,围着收音机听某知音大姐或某人生大哥在为青年人解疑答惑。这类节目那阵子很热。后来,收音机上的药贩子和名医越来越多,愈来愈不能听。汉语没法听,就听英语吧,先从VOA开始听,英语老师向我们推荐过VOA,当时觉得太难,没有几个人去听,即使听了,也半途而废。我从99年开始听VOA中文节目中的英语教学节目,陆陆续续的听,只混个耳熟。到2001年,正式开始听VOA慢速英语,08年开始听VOA标准英语,现在听VOA改在电脑上听。听了8年,听力有长进,口语还是原地转圈。归根于自己懒惰,不愿张嘴,怕丢面子。 2000年,学校要求必须过普通话二级甲等,我用一个星期准备,考了87.5分。有哥儿们怀疑我找了枪手,真冤枉死我了。南阳方言中,雪发的音是--xuo,月亮的发音是--yuo亮,很多人栽在这个音上,幸亏有常听收音机的根底,普通话没有成为的我的噩梦。 为父亲买了一台收音机 日子慢慢过,时间悄悄流。转眼间父亲已经迈向老年,07年一场大病更加快了衰老的步伐。07年八月份,我在千里之外的安阳为工作在瞎跑,打电话,求别人;递简历,盼机会。家中来电,父亲脑内出血,速回。父亲老了,身体健壮也不能抵挡脑出血这种厉病,精神也垮了一半。住院的20天,给父亲解闷,就买了一台数字调频收音机,父亲习惯于带旋钮的机子,对这种机子用不好,心情焦躁,就说到,还是研究生,买这收音机不能听,很愤然。小妹偷笑,数落他,自己不会用,埋怨买的机器不好。出了院,父亲愈发离不开收音机,我就找了一台带指针的简单的收音机让父亲用,数字的机子放了起来。 电脑在普及,网络无处不在,电台的影响力趋于式微。去年汶川地震,收音机又显示了它的优势。我还保留着一台收音机,已经伴随我六年,在没有网络的地方还可以从容地打开收音机,享受来自远方的声音,THIS IS VOICE OF AMERICA ......。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978 次阅读|6 个评论
happy 牛 year! 春晚方言有点多
jiangxh 2009-1-26 14:23
happy 牛 year ! 祝大家 牛年 行大运,身体像 牛 一样强壮,事业则 牛 气冲天 红红火火 ! 昨晚的春晚饕餮大餐您吃得可开心? 酒足饭饱之余,似觉方言有点多!适量插入各地方言可以起到活跃气氛 、 烘托效果的积极作用。但切不可过多甚至过滥。这次春晚方言似乎有点多!您是否也有同感呢? ------------己丑年正月初一
个人分类: 未分类|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