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穆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什么是因果性——哲学笔记4
热度 2 mayaoji 2017-8-9 23:18
休谟理论的缺陷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是两个事件先后的恒常联结。比如,一个运动的桌球撞到静止的桌球,那个静止的桌球滚动了。这两件事总是先后连在一起,所以碰撞是桌球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因。 对休谟的观点有很多反对意见。 1 、有恒常联系的事件不一定具有因果性。 比如黑夜之后,总是白天,我们不会认为黑夜是白天的原因。又比如有人发现,冰淇淋销量越好,游泳溺死的人数量越多。但这两者都是由于气温增高造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 、有因果性的事件不一定具有恒常联结。 心脏病会引起死亡,但心脏病并不总是引起死亡。吸烟引起肺癌,但烟瘾厉害的人并不总是得肺癌,而没有吸烟的人也可能肺癌。在火柴盒上擦火柴,火柴着火了。擦火柴是其着火的原因,但并非每次擦火柴都导致着火。又比如,今天张三心情很差,打了妻子。心情差是他打妻子的原因,但他以前心情也很差却没有打过妻子。 穆勒的改进 英国哲学家穆勒改进了休谟的看法。他的看法建立在决定论的基础上。 地球有白天的原因是什么?太阳发光,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不透明物质阻挡,地球转动。(如果地球不转,那背向太阳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地球的每个地方就都会有白天。所以这三个条件就是白天的原因。 为什么夜晚不是白天的原因呢?如果没有太阳了,则地球永远是夜晚,但不会再有白天。可见,夜晚并不会导致白天。 具体来说,如果一系列的事件发生了,则某个事件一定会跟着发生,则前面发生的这些事件就是原因。要注意,这些条件总是先发生,因为原因在结果前面。另外,这些条件中不要包含多余的条件。比如,如果把“地球存在人类”这条件加入到刚才那些条件里,地球也会有白天。但我们这个条件是多余的,因为存不存在人类,地球都会有白天。 注意,原因和充分条件不同。原因一定是充分条件,但充分条件不一定是原因。因为原因一定发生在结果前面,而充分条件不一定。比如如果某人生了孩子,则她一定是女人。这里生孩子是女人的充分条件,但生孩子并不是女人的原因。此外,原因也与必要条件不同。下雨是地湿的原因,但下雨不是地湿的必要条件,往地上泼水也会导致地湿。 原因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一件事件能够发生,往往需要很多前提。某物质能燃烧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它是可燃物质,有氧气,温度足够高等。又比如一辆车能正常行驶的条件是什么?它要满足的前提就更多了。 我们一般不会把所有这些前提条件都称为原因,而是选出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比如,路滑,我们走路时摔倒了。我们不会把有地球引力看作是原因,而是把路滑看作是原因,虽然没有地球引力我们就不会摔倒。 把什么看作是原因呢?穆勒认为,人们选择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1 、我们会选择听我们讲话的人不知道的因素。比如刚才的例子,我们选择路滑而不是地球引力。 2 、最后发生的事件。点燃引线是炮竹爆炸的原因,而不是炮竹有火药。 3 、最明显的事件。勾动板枪是发射的原因,而不是手枪具有发射装置。 原因的选择具有主观性,因人而异。比如车在拐弯时翻车了。交警认为,事故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超速了。建筑师认为,道路设计不好,弯太大。汽车修理师可能认为,刹车不够灵敏。 由于平时所说的原因只是前提条件中的一个因素。所有前提都发生,结果才一定发生,而前提中的某个因素发生了,结果并不一定发生。所以吸烟虽然是肺癌的原因,但吸烟并不一定会得肺癌。 如果 a 是 b 的原因, b 是 c 的原因,这时我们会说 a 也是 c 的原因。做个不一定恰当的类比。以前中学历史时,总是会说到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等。这里的 a 就对应于根本原因, b 就对应于直接原因。 因果性和科学定律 前提发生,则结果一定发生。我们往往可以从前提中分离出具体的条件和普遍的科学定律。 比如手松开,石头掉到地上。我们可以将前提分解为:手松开,没有其他阻碍,石头具有质量这些具体的前提,和引力定律这个普遍的定律,从这些前提我们就可以推出石头掉到地上。 上面关于因果性的讨论只能用于决定论,不能用于非决定论。非决定论中,前提相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量子力学就是非决定论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抛出一枚硬币,有一半可能正面向上,一半可能反面向上。我们认为有很多隐藏因素不知道,如果知道了那些因素,就能提前知道硬币哪一面向上。非决定论中,即使所有的因素精确知道了,具体哪面向上是随机的。假设硬币抛出后,正面向上。那硬币正面向上的原因是什么呢?穆勒的理论不能用了。 在真随机性的场合中,因果观念是否适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现代科学中,因果性并不是很有用的概念,现代科学重点研究科学定律。
个人分类: 哲学|973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二娃,了不起的好娃!
热度 2 张海霞 2016-3-18 01:25
二娃,了不起的好娃! 尽管很忙,可是还是要写一下二娃,今天一天实在是忙得没有时间来谈谈他,但是今天一天我的脑子里都是他:二娃,了不起的好娃! 早上 5 : 45 起来,急急匆匆赶到地铁站去南站坐去天津的早班火车(去南开参加项目会议),地铁上睡眼惺忪中打开手机微信,猛然看到我的学生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这比赛我已经跪着看了,拜仁强行续命啊 …… 什么情况?!我拜仁什么情况,有我二娃在,拜仁不会有事! 刚回复了这句回去,就在打开的网页上看到 2 : 2 的比分,比赛加时,这时候,收到学生的回复:开场 0 : 2 落后,下半场莱万进一个,刚刚补时结束前一分钟穆勒进一个,比赛拖入加时! 妈呀,什么情况?我几乎是要叫出来,这怎么可能,我大拜仁在主场怎么会这样?!还好还有补时,果不其然,当我正常打开直播的时候,拜仁 3 分钟之内进了 2 个球,4:2,第三个是穆勒助攻,锁定胜局! 再回来看整个比赛的过程介绍,简直是惊心动魄:主场落后的拜仁,在读秒阶段由穆勒打进了“金球”,拜仁起死回生!好样的,这才是我的二娃!我最爱的球星! 其实不是很多人知道二娃,这位足坛成就非凡的现役超级巨星,托马斯 - 穆勒,德国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 25 号,德国国家队的 13 号,别看他年纪青青,可是已经是世界杯冠军 / 季军、欧洲冠军杯的冠军、世界杯金靴和银靴、银球奖的获得者,他一共才参加了两届世界杯,就这样成绩卓著,获得了不知道是多少人一生梦寐以求的荣誉,可是对他来说都易如反掌、手到擒来!爱上二娃,是从 2010 年的南非世界杯,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欣赏德国队(无奈啊,想当中国队的球迷都没有机会),第一次看到二娃踢球,就被惊到了,这位看似很不“德国”的无厘头小伙子,怎么这么灵活神奇?!看不出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青涩,他在前场跑位游刃有余,不见拼命奔跑却是每次都出现在进球的最佳位置上,仿佛那球就在找他等他碰进网窝!在这样的大赛h很多顶级球星都是一球难进,可是咱穆勒是说踢就踢、想进就进,头顶脚踢进了 5 个球,射手榜第一!除了章鱼保罗,这届世界杯我们的最大话题就是穆勒,连我妈妈都成了穆勒的球迷,半决赛对阵西班牙那场球,穆勒被停赛,我妈妈气得不行:“他们就是故意的,不想让穆勒上,要是穆勒能上,西班牙早就稍息啦!”我可爱的老妈,真是慧眼啊,如果二娃在场上,凭他的超级射手嗅觉和诡秘跑位,西班牙确实不是对手,可是谁让咱娃累计两张黄牌呢,尽管不平,也是无奈,还好,咱二娃在三四名比赛中又进球证明了自己,金靴和最佳新人也是最大的惊喜。 从此,俺家的茶余饭后也就多了一个娃,那就是这个可爱的二娃,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很反应穆勒的无厘头特质,也很符合他邻家大男孩的形象。二娃的各种新闻和消息,都是我们饭桌上的最好话题,去德国的时候还顺便去拜仁俱乐部,在朋友的帮助下花巨资买了全套的二娃套装:专门印着二娃号码的球衣、球帽、围巾、护膝、护腕和手套! 2014 年世界杯比赛期间,凡是有二娃的比赛,我们家每人拿一件二娃的纪念品给他加油,那场景也是醉了,谁让我们是二娃的球迷呢,没办法!就是喜欢他在球场上的无敌才华、还有说话时的朴实无华!这个可爱的二娃,在巴西世界杯期间更加成熟了,小组赛又是进球一串,别人问他是否要再得金球,他说:集体荣誉最重要!记得 7 : 1 狂屠巴西那场球赛后采访时二娃说的话:我们中场时在更衣室商量好了,下半场依然全力以赴,这才是对巴西的尊重!要知道上半场他们 5 : 0 领先啊!虽然二娃在场下还是那么爱搞怪,可是他的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他的成熟。决赛那天,德国对阿根廷,我抢先穿上了二娃的球衣,女儿故意拿出我从巴萨带回来的梅西的 10 号球衣,辗转几次最终还是放下了,戴上了二娃的球帽和围巾,她说:还是喜欢二娃的专注和霸气,球场上二娃是那种绝不放弃、舍我其谁的英雄!关键时刻靠二娃,我们一起给二娃加油!这一次的二娃,终于捧起了大力神杯,当然还有个人的银球奖和银靴奖(还是 5 个进球),要知道,那一年他才只有 25 岁啊! 了不起的二娃,拥有一颗大心脏,是大赛的进球狂魔和关键先生,越是重要的比赛,他的表现就越突出,常年的超常稳定表现,常年的逗比特色,让大家都忘记了他是已经获得了这么多荣誉的大明星。这不,今天凌晨,我们的二娃,又一次为我们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大逆转:球队落后,永不放弃,奋战到最后一分钟,比赛结束前的读秒阶段,他一个头槌把准备欢庆的尤文打回了解放前!而且他--托马斯-穆勒也凭这一球(共3 5球 )超越了前辈盖德-穆勒成为德国欧冠进球第一人! 还有什么比这更精彩的呢?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呢?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比赛结果更让人荡气回肠呢? 只有二娃,我们绝不放弃的二娃,才能够在绝地反击之中最终绝处逢生! 为你骄傲,二娃,了不起的好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73 次阅读|3 个评论
HZI罗尔夫·穆勒成为德国技术工程科学院acatech院士
热度 2 Helmholtz 2012-7-30 12:25
HZI罗尔夫·穆勒成为德国技术工程科学院acatech院士
HZI 罗尔夫·穆勒成为德国技术工程科学院 acatech 院士 罗尔夫·穆勒(Rolf Mueller)教授,亥姆霍兹 - 萨尔大学联合药学研究所(HIPS)所长 2012 年 7 月 27 日: 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 HZI )的优秀科学家罗尔夫·穆勒教授被推选德国工程技术科学院 acatech 院士。亥姆霍兹萨尔州医药研究所所长( HIPS )兼亥姆霍兹感染中心“微生物天然产物”部门负责人因此成为汇聚各个学科优秀代表的荣誉机构之一员。 acatech 的定位是面向社会和政界的学术咨询机构,同时在德国境内境外反映来自技术工程界意见和权益。其所属成员按各自的不同专业领域而形成专家组,并为决策者提供专业建议。连同此次新当选的 13 名院士, acatech 现在知名专家 380 名。穆勒是德国技术工程科学院为数不多的药学家之一,也是来自 HZI 的唯一院士。在 acatech 另有来自其他亥姆霍兹中心的科学家们约 25 位,其中只有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科学主任君特·魏斯教授是跟穆勒一样来自于健康卫生领域。 罗尔夫·穆勒说:“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济身于这样一个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圈子之中。但我认为这份荣誉应归功于我所在‘微生物天然产物部门’以及‘微生物活性物质’科研团队的所有员工”。在这两个科研群体,科研人员研究源自细菌的各类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产量、作用与活性。其中最受科研人员关注的是所谓的粘细菌,这是一大类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但可以分离出许多具有潜在医用价值的天然产物。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678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