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分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答”能够创造“知识网红”吗?
热度 6 shhu1961 2016-7-17 17:01
今年 5 月果壳网旗下的“在行”平台( 一款用户一对一约见专家,线下见面的付费咨询平台 )推出了一款脑洞很大的实时付费问答产品 - —— “分答”。 任何人只要向分答服务平台入住的特定“专家”付费就可提问,“专家”用 60 秒以内的语音作答。其他人付 1 元钱可以“偷听”专家的回答,偷听产生的收入由提问者、回答者平分。“分答”提取总收益的 10% 做为平台服务费。回答一个问题 收多少银子由“专家”自己设定。 这个平台的规则设计有两个关键点: 1. 通过语音作答,保证回答者确实是“专家”本尊,而不是电脑背后的某条“狗”。 2. 提出一个好问题会引来许多人偷听,这样,提问也能赚钱,鼓励提问,增强互动性。好的问题有很高的价值——这一条符合科学的价值观。 这款产品短短几个月已经集聚了上百万付费用户,吸引了不少名人、大 V 进驻,其中有所谓“国民老公”王思聪,还有曾经“被”死磕头条的汪峰等一干“网红”。在分答平台可以分类找人。点进“学术”类目就撞见了各路强人,如郎咸平、巴曙松、茅于轼、李银河、许继霖等等。“科普”是果壳网的根据地,点进科普类目一看,果然就见到了“我的朋友”李淼、朱进,以及若干熟悉的“果壳人”。 向王思聪提问的价格已经从 3000 元 / 条飙升到 4999 元 / 条,他回答 32 个问题后,轻松吸金 20 万元。给他的问题似乎与知识没有几毛钱关系,八卦的成分看上去更多一些。 王思聪的问题与答复 章子怡的问题与答复 李淼教授是一位富有激情、文采和社会责任的物理学家,似乎也是科普界的“网红”。他定的收费标准从 8 元起步,目前回答一个问题的价格已经涨到 28 元,可见含金量受到认可。李淼已经回答了 919 个问题,有 2643 人“偷听”,合计赚取了 17951.77 元(截至 7 月 15 日下午 6 : 30 )。朱进馆长常年投身天文学科普工作,他给自己回答问题定的身价是 5.19 元,截至 7 月 15 日下午 6 : 30 ,已经回答了 377 个问题,收入 3893.07 。我们出版社的一位业内知名作者诸大建也亲自试水,这位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与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 目前仅收到一个提问,他免费回答了一个他专业外的问题,收获 0.5 元(由 1 人偷听而产生)。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在接受采访时说:“分答”要打造“知识网红”,促进知识网红体面变现,推动知识分享走向知识分享经济( http://toutiao.com/i6304052717916520961/ )。他为“分答”画了一幅“高大上”的形象,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看不出这个用心良苦的平台,能把多少类似诸大建这样的行业内专家,打造成所谓“知识网红”。“分答”平台目前还主要靠王思聪、章子怡、汪峰、窦文涛等名人大咖的“八卦分享”,带来规模化的人气和财气。 但是,“分答”能够 一炮而红,并获得了 2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自然有它内在的道理: 首先,它把握住了知识 碎片化产生、组织、需求和利用的当代趋势;其次,它通过良好的产品设计,对互联网内容付费难题发起了一次有力挑战,并在不需要拼命烧钱的情况下初见成效;其三,以 “粉丝经济”作为切入点,快速产生了 规模化的授权用户(目前是 1000 万)和付费用户(超过 100 万 ),快速建立了品牌影响力 。 虽然“分答”平台离最初的设计思想还有相当的差距,还看不出通过知识打造“网红”、通过“知识分享”产生良好效益的光辉前景,平台的主营业务能不能从“八卦分享”转变为碎片化知识论条买卖还不确定,但是“分答”的商业眼光还是独到的,另外,“分答”试图创造“知识网红”,让知识分享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尝试听起来相当有意思。 顺便一提,《 分答用户协议》所规定的知识产权归属和责任义务还存在明显的瑕疵,很可能会在未来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产生矛盾,也可能在平台对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和延伸应用方面产生纠纷。
个人分类: 科学新闻|69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